当葡萄酒商摊上淘宝职业打假投诉工商:真的要以一赔十吗

打假人买酒要求“假一赔十” 经销商称其敲诈_网易新闻
打假人买酒要求“假一赔十” 经销商称其敲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某百货公司、超市、商场成功“维权”后,职业打假人朱勇(化名)这次将目光瞄准了年末旺销的高端酒行业。他在松江九亭镇一家酒类专卖店花费万余元买来8瓶茅台,经过相关部门鉴定为假酒,但这一次对方没有那么“好说话”。商家表示:即使卖的是假酒也不接受“私了”,这种行为已涉嫌敲诈。打假人买茅台索赔遭商家拒绝年底将至,各大商场、超市迎来消费旺季,这也是一年之中职业打假人最活跃的时候。4年前朱勇正式涉足职业打假行业,共进行了500多起商品的维权。昨日下午3点,在虹口区某大型超市外,记者见到了朱勇和他的同伴。他说,年底到了要送礼,所以这次将目光瞄准高端酒品行业。几天前,他在松江九亭镇上一家公司购买了8瓶茅台,价值万余元。随后,他将这批酒送至上海松江酒类专卖管理局,该局请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配合鉴定,最终,该公司出具鉴定证明表称:“该送检酒并非贵州茅台公司生产包装、出品,严重侵犯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朱勇拿着鉴定找到商家,要求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假一赔十”,但遭到商家拒绝。“看来这次只有打官司了。”而此前他在上海其他商场超市等购买的商品,大多“维权”成功。朱勇和另外一名职业打假人李先生刚从虹口区某大型超市购买了万余元的快消品,这是他下一次行动的目标,“年底很多公司会从超市购买大宗货物当作员工福利,我瞄准这个机会,让超市不要浑水摸鱼。”朱勇说,以他多年的打假经验来看,年底假货最多的还是烟酒。不少单位都会在年底答谢客户,一些饭店趁机销售烟酒,而即使客户或者宴请方怀疑,也不会当面指出,或者拿去鉴定,市场的相对“纵容”,也给这些假烟酒提供了机会。他认为,如果客户一旦发现问题,可以保留消费发票,并索取酒瓶,仍然可以送检。销售商按程序维权 不接受私了昨日,记者致电这批茅台酒经销商上海惜文公司,一名廖姓负责人表示,朱勇确实来店里反映过此事,但一开口就要10倍的赔偿,而且提供的鉴定书也是复印件,这明显就是敲诈。该商家表示,他们绝不接受私了。如果出售的酒有问题,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 如果经有关部门调查了解,确实证明他们出售假酒,那么行政部门会对他们进行处罚,他们接受处罚结果。消费者可以通过正常程序进行维权。其实,这样的争议一直就没有停过。一家大型超市经理表示,“职业打假人”往往大宗购买商品,然后打电话给商场,开出商品价格好几倍的“私了”价,有时候还会以“媒体曝光”进行威胁。一般的商场和超市出于对声誉的考虑,或者商品本身存在瑕疵,只能吃“哑巴亏”,同意对方的高额索赔。在杭州,某连锁超市以3000元/月聘用了打假人。打假人每周去超市一趟指认问题商品,每指明一次可额外获得1000元奖金。同时,打假人则承诺放弃在该超市及连锁店进行其他维权行为。职业打假人周先生则表示,他们是“走到哪里打到哪里”,还有QQ群分组,比如食品群、医药群、服装群等。如果遇到一些商家不“配合”,他们也会在群里进行交流,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让打假更专业。还有的已经公司化运作,互相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比如成立一个打假团队,10余人左右。他们几乎不会无目的地购买,而是和一些行业进行沟通,在得到“爆料”后有目的地购买,有信息提供者,有实际操作者等,甚至有法律支持者等。法院对职业打假人态度不一对于职业打假人的争议一直就没有停过。他们到底是普通消费者还是过度维权?到底应该追究卖假者的责任,还是应该对知假买假者置之不顾。记者查阅了各地关于职业打假人的法院判决案件,发现结果也并不相同。北京一家法院认为:职业打假人视同于普通消费者,具有消费维权类案件的原告主体身份。但也有法院认为,职业打假人并非普通消费者,不应该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并也有职业打假人败诉的案例。黄浦法院去年发布的消费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大量“专业打假人”提起诉讼,他们专门挑选瑕疵产品,既不退货也不向有关部门举报,而是立刻向商户或厂家提出超出法律规定的高额赔偿。如果对方不应允,便将对方告上法庭。他们大多采取分散购买、分别起诉的策略,通过借用多人名义分别购买缺陷产品,以诉讼委托代理人身份进行诉讼,知假买假行为的认定较难。黄浦法院在审理这些案件的法官认为,对于职业打假人提起的消费诉讼,法院审理时大多以消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判案依据,对于不合理的索赔请求,依法予以驳回。此外,由于职业打假人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建立在牟取暴利的基础上,沪上一些法院在实际审判过程中,往往不认可职业打假人的消费者身份,从而判决其败诉。律师打假行为要“站得住脚”此类案件受不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一些法律工作者表示:个案不同,法官不同,都会影响到判决的结果,不能一概而论。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顾文珉律师提出建议: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监督商家,有这一批职业打假人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商家整改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法院司法工作者来说,却要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不同的判断。因此,商家应该加强自律,防止这些问题产品流入市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而作为职业打假人,既然练就了“识假”的基本能力,在发现假货后能否直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或者只购买一件以证实真伪,而不是同样的商品大批量购进,以获得更多赔款为目的等等,都是职业打假人需要思考的,如果要以道德的名义进行打假,本身要站得住脚,不要留下诟病。
本文来源:解放牛网-新闻晚报
作者:祝玲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职业打假人一直是卖家们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唯恐避之不及。但是,最近最高法终于表态了!职业打假人的好日子要到头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前几天,派代小蜜发了这篇文章以后,看到很多派友们留言:“职业打假人什么时候能入刑”。 派代小蜜赶紧去网上查了关于恶意敲诈卖家的职业打假人的相关资料,其中一个淘宝店主刚开店就被职业打假人恶意敲诈,可以说是很惨…… 某淘宝店主今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就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淘宝店,卖高仿鞋。开店没几天,他就接到了第一笔生意,买家非常豪气地拍了11双鞋子。他以为这将是人生的第一桶金,没想到对方是职业打假人。▲疑似淘宝卖家与买家的聊天记录据说买家就一次性拍下了11双鞋,一共付了1487元。结果等到淘宝显示买家收货成功之后,买家说直接要求退款不退货。看到这个对话,当时小蜜就震惊了!还有这种操作?! 其实不止是商家对职业打假人深恶痛绝,国家也开始动手了……近日,派代小蜜了解到,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回复了去年工商总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霎时间商家群里炸开了锅,有的商家甚至激动落泪……国家最高法院:不支持职业打假 常年在电商里混,对“职业差评师”、“职业退货师”、“职业打假师”这些称谓肯定不陌生,被这些人找上门来的有些商家甚至痛恨这些职业打假师,说到激动的时候也会发泄一句:恨不得把他们扒了皮!面对这个臭名昭著的组织,商家们求神拜佛都希望不要被盯上,好在这几天,让商家们可以缓一口气了。因为国家最高院在回复工商总局意见中首次表态:将“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其中还指出,一些职业打假行为“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无视司法权威,浪费司法资源,我们不支持这种以恶惩恶,饮鸩止渴的治理模式。”这是司法态度的一次重大转变,也给了职业打假人重重一击,而有些职业打假人却说,条例要是出台了,将不利于消费者维权。 有趣的是,《实施条例》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对象进行了界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条例保护,但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营利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不适用本条例。 也就是说,职业打假人将不能再用“消费者”的身份来对商家进行牟利性打假行为,这个消息对商家们而言,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再也不用担心这些“职业打假人”以打假的名义来钻他们法律上的空隙了。当然,小蜜还是得说一句,商家们需要懂法熟法,万一哪天又被这群人翻了身,钻了其他空子也得不偿失。而且,在国家最高院回复意见当中并没有对职业打假人判刑的惩治。二、职业打假人犹如过街老鼠据派代小蜜了解,去年杭州共收到消费投诉88816件,同比增长101.23%。其中,网购投诉大幅飙升,同比增长120.34%,投诉主体疑似职业打假人占比高达90%......电商让很多人找到热爱的事业,但是也让一部分人抓住法律漏洞和商品瑕疵来打击商家,以此谋利。 杭州职业打假数据只是中国职业打假行业的冰山一角,他们以打假的名义行使“消费者”维权的权利狐假虎威。 小蜜总结了职业打假人的常用手段,也让商家恨得牙痒痒。 1、以谋取非法暴利为目的进行购物,大批量购买,数量超过合理自用。2、多次举报商家,反复诉讼。3、熟悉法律的程度堪比TVB里的大律师,对法律法规倒背如流,善于钻法律空隙和漏洞,并且利用法律漏洞来要挟敲诈卖家。4、往往是团队式进行,组织严密,还有师徒制,有人专门拜师学“打假”。5、最常下手的网店类型是食品类,他们几乎从不真正关心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全都是围绕食品标签做文章。6、职业打假人更多是举报经营者,而非生产者。7、会利用卖家用小钱息事宁人的心态来敲诈。不仅是淘宝小店,天猫品牌店也有被打假人“狙击”的经历。有热心派友向小蜜透露,有计划和目的地大批量购买,基本都是有团伙有组织的,单打独斗的打假人承担不起高成本。而且,该派友还说,专业的打假组织会专门针对大品牌进行“打假”,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钱,“搞小商家,你就算成功了,没钱拿有什么用呢”。新广告法出台之后,不是所有美工都能熟读法律并且完全分辨是否使用了违法词语,甚至是一些个别的错别字,导致产品信息和宣传信息对不上号,就有可能被打假人揪住这些点进行打击。 天涯社区网友:我只想说,有奖励打假人的法规,就是没惩罚打假人的法规,打假成本太低,随随便便就可以去抹黑一个厂家。无论打假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打假,最终目的还是在于从商家身上赚钱。因为他们目的并不为打“假”,得到赔偿以后便对所谓的“假货”不闻不问。如何降低商家被“打假”的损害商家遇到职业打假人来找茬,应该怎么对付职业打假人,把损害降到最低?派代小蜜来支招: 1、证明职业打假人的赢利目的,商家重点是要拿到他跟你索取赔偿私聊的证据,比如旺旺聊天记录截图。 2、商家还可以直接申请淘宝小二介入,小二一般都不支持职业打假碰瓷人,借助平台的力量保护自己。 3、熟读新《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职业打假人会抠字眼,理直气壮的来碰瓷,因为法律只认法律事实,你不懂法,不知法,就会吃亏。 因此,必须全面检查店铺首页、产品详情页、标题等文案,是否使用了违反广告的词语,可以百度哪些是极限广告词,一旦发现立即全部修改过来。 4、了解职业打假人的套路,从他们的套路中去反套路,把容易被钻空子的相关信息全部完善。5、假如被举报到工商局可以先去,不要慌,因为工商局也只是核实一下情况,根据派友的说法,很多工商局都是知道这些职业打假人的,所以大部分工商局还是帮商家的,就算要罚,罚款金额也不会很高。 6、遇到起诉的商家,两个字,拖延!一般职业打假人都是想快速获利,没有太多的精力跟你耗,据说70%的人不会纠缠太久。 7、如果遇到纠缠着不放的打假组织,可以牟利性购买行为来起诉他们,收集他们的敲诈信息等证据,因为现在新条例规定,不支持职业打假人了。 仅靠小蜜的脑袋是有限的,抛了一些砖头出来,希望广大的卖家们也来支招,有哪些是可以规避风险的,还有哪些招可以治得了职业打假人的,帮助更多的苦逼卖家脱离苦海。当然,卖家想要预防职业打假人举报投诉,最主要的还是要把店铺潜在的风险给消除掉。监制:珺姐 编辑:小伶俐校对:周晓鱼、小伶俐、小神龙、犀利姐(太多写不下......)*本文为 派代原创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派代网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派代小蜜(ID:paidai2002)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 派代网微信订阅号——为中小电商创业者提供最鲜活、最干货的知识!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
 占个沙发
6月23日 8:29
 有弊有利,职业打假不好,就像文章说得,一个大学生在淘宝卖高仿货,问题就出在,你都允许卖假货了吗。不过实在点,打假人都系以钱为目的,
6月23日 8:39
 抢个沙发
6月23日 8:45
 我就想知道高仿属不属于假货,如果自己卖假货被打假有什么好说的
6月23日 9:05
 卖假货的和职业打假的都该枪毙
6月23日 9:13
 商家激动落泪
6月23日 9:20
 还是国家的监督机关不够严谨,这些假货,不合格的产品,直接杜绝流通市场
6月23日 9:40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卖家盆友们还是多读读广告法和消费者法。
6月23日 9:41
 11双鞋子1487元,你说人家卖高仿,买名牌有100多一双的鞋?明明知道价格是这样,不可能是真货你还买?你要真想买真货就直接高价去买不就好了?世界上哪会有那么多便宜可占?那些名牌之所以贵是因为有品牌效应,你能指望一双几万的鞋子上天吗?不能,它也只是一双普通的鞋
6月23日 9:41
打掉的牙肚里吞只看贼吃肉 没见贼挨打
6月23日 9:45
 应该抓的是职业差评师
6月23日 10:09
 真卖假货被敲诈也活该,问题是我们卖正品的没有用违禁词一样可以敲诈勒索,其他行业只是说你们幸运,被搞难度大,不然你就是正规香奈儿授权店这帮孙子一样可以找到漏洞投诉你。
6月23日 10:13
 我能说我们这的工商直接了明呢说:你们私聊吧。然后就使劲的催,催命似的催私了
6月23日 10:31
 自己准备好改准备的,来一个挡一个
6月23日 11:13
 往好了说职业打假人是法律的监督者,往怀了说他就是阳光普照下堂而皇之的影子。
6月23日 11:31
 我就想说一句,人家利用法律漏洞来打假挣钱,有错吗?出台的法律,全是模棱两可的,是非黑白全凭法官的一张嘴
6月23日 11:44
 法院表态有何用,大部分是投诉到工商局,除非工商局表态才行。这帮打假人无非找个理由安慰自己良心而已。打起官司来有几个舍得花钱把商品截图,交易截图拿到公证处公证的,真是为了公益?
6月23日 12:25
 说到这,就不得不喷下所谓的维权之处——规蜜。规蜜小二的日常工作,估计是一键发送“请与买家自行协商沟通”我规蜜申述,情况描述都是直接说“买家听说淘宝只支持买家,不跟我协商,谢谢”
6月23日 13:36
 只要标题和详情不出现正品就可以,难道你觉得实体店的都是正品?小工厂就不能仿了?假货是什么,说实在一点就是贪便宜的小人炒出来的,拿着100元,想得到1000元的品质?
6月23日 13:58
 实体店遍地高仿,详情,标题,图片不出现正品两个字就可以。消费者分层级,你以为所有人都买的起正品?
6月23日 14:00
 首先这对于商家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从留言回复里看出国人对于版权意识太过淡薄,就像上面的一位朋友说的,不是所有人都买的起正版,如果所有人都这个心态,那些作家,开发者的利益谁来保护。他可能花费了几天,几个月,几年,几十年去研究出来的成果,你直接复制过去,被法律管控了,又回头说我这是给那些买不起的人送福利。同样对于支持正版的买家,权益谁来保障,我1000块买的,你50块买到了。当然,不可能否认大部分人都要占便宜的心理。你偷偷做了,也没谁说你,但是你明目张胆,理直气壮的说,老子仿版没毛病。这就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吧
6月23日 14:51
 各有所需,但是知假卖假就不对了,你如果卖的高仿,就自己直接说不是正品,也不要在页面和标题擦人家品牌的边,这个我觉得就可以的。但是你若知是假但是还充当正品卖,被打假那是活该。当然,我仍然要不间断的问候那些无耻的职业打假人的全家老小。生儿子千万要注意看一下有没有屁眼,擦!
6月23日 15:01
 能勒索到钱是因为卖家辛苦经营开的局面,拳头产品胎列腹中,变成一谭死水,重头再来,你知道要花多少成本吗?这是严重损害他人利益
6月23日 15:15
 你这个顶多就是叫盗版,人家打假的根本不关心。现在打假主要是 针对 广告法 质量法 食品安全法的漏洞进行投诉,相对的就是三无产品投诉 极限词 虚假宣传投诉 食品方面就是QS证的投诉。至于卖高仿的那些人,高仿就是假货好不,何必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类商家被打活该。
6月23日 15:24
 职业打假的真的管假货吗?天真了假货是伪命题没必要讨论。知错买错是否已经超出法律保护了?
6月23日 15:30
 反正谁盯我我肯定暗算谁
就算我倾家荡产我都要暗算他们 让他们死了到地狱都不知道找谁报仇
6月23日 15:34
 身正不怕影子斜
6月23日 17:18
 卖正货被人找茬的,可以反诉!
6月23日 18:09
 职业打假比卖假货更可恶,卖假货最多是扰乱市场,打假人不管真货假货找到漏洞就钻,勒索敲诈 属于犯罪,这种打假人应该下十八层地狱,断子绝孙!都不为过
6月23日 21:08
 派代居然鼓励卖高仿的?
这种人被狗咬太tm正常了啊
6月23日 21:35
 投诉和敲诈是两回事
先要搞清楚情况!
6月23日 22:12
 卖假货还有理了?
6月24日 8:51
 感觉职业差评师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多数投诉规蜜是可以通过的。
6月24日 10:25
 咱们可以给亲提供天猫,京东入驻资源 还可以帮您处理违规降权 聚划算淘抢购活动报名 不需要也可以加一下v星:cp56600以备不时之需哦 还会不定期分享内部运营干货哦
6月24日 15:17
 等小二就是等死,还是要靠自己
6月24日 17:53
 卖高仿怎么了,最多是个违规。你麻辣隔壁的敲诈就是违法,滚尼玛的打假人
6月24日 21:21
 斗比,卖假货不还有理了是不?
6月25日 17:23
 那些逼逼淘宝店卖假货的,你以为天猫就没有假货了???很多天猫店假货也很多的好吧,只不过他们有授权而已
6月29日 19:08
 你在说什么,逼哥
6月30日 4:04
 想吃免费的午餐,有的买家是这样的。
6月30日 4:07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职业打假人”线上葡萄酒卖家如何防患?_美酒_新闻中心_黔讯网
您当前的位置:
“职业打假人”线上葡萄酒卖家如何防患?
&职业差评家&在如今便利的网购环境中应运而生,让不少商家防不胜防,而最近有独无偶的是,葡萄酒线上销售平台出现了通过&假装顾客起诉产品&敲诈恐吓商家的&职业打假人&。
前段时间有线上葡萄酒卖家抱怨,被职业敲诈的盯上,拍了宝贝,然后假装顾客起诉产品标签触犯了食品标签的相关法规,依据就是葡萄酒的中文背标净含量标注cl与中国法定计量单位ml不符。
另外,网页详情面中有宣传葡萄酒获奖信息,违反了酒类广告管理办法中的酒类广告禁止宣传内容。
针对这两条,他先敲诈恐吓,要求退一赔三,不给他钱就去工商投诉。先期一看这阵势就知道遇上职业敲诈的了,必然没搭理他。结果过了两个星期,真的有工商的行政人员过来检查办案了。
相信遇到这种情况的商家必然不在少数,虽说经营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还是会被举报出违背了什么法规条例,最后还得费时费力费钱的&洗白&,闹得草木皆兵。
从中可见一斑,这些职业碰瓷人打假的目的并不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初衷的,而是寻找法律漏洞,来获得高额利润,比起公众利益,打假人更为关注自身经济利益,让&打假&行为彻彻底底变了味儿。
这些职业打假人惯用伎俩及手段是什么?
类似上述职业打假案例比比皆是,其套路也大同小异,往往是从电商平台下单购买,通过钻新广告法和新消法的漏洞,以&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名义,通过客服渠道进行明目张胆的威胁与恐吓,要求&退一赔三&,而对正常的退换货服务并不满足,动辄都是口径相当一致的&举报、投诉&等口气,大多是一副不得到赔偿不罢休的态度。
而从这些几乎&格式化&的投诉和态度来看,动机也相当清晰,目的就是以投诉要挟来得到利益回报,这已经成为专业碰瓷的&标准化流程&。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职业打假
近年来以职业打假名义碰瓷的行为频发,唯利是图的诉讼请求表现突出,而打假的放大镜也主要盯在了针对极限宣传用语、宣传与实际不符上。
甚至经营者为了避免麻烦,部分会采取&私了&后撤诉,使&职业打假&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纵使经营者对这些职业打假人不管不顾,一旦他们投诉到了工商,依然会有一大堆走程序的麻烦,而对于职业打假人来说,就等于&坐山观虎斗&且&坐收渔翁之利&。
职业打假人的特点
职业举报人已逐渐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的态势。连他们都已经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有的甚至已经高度组织化,营利性倾向明显。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购买商品,有的负责与商家以及行政机关交涉,有的负责提起诉讼,注重索赔效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打假人的地域偏好为江、浙、沪、皖、粤等省份。这个特点很有意思,但是稍稍琢磨就能大概明白:打假很赚钱,但这个&发家致富&的门路却非人人可为。可能与这些地方做生意的人比较彬彬有礼有关系,你想要是遇上东北那旮旯的,这火爆脾气一上来,肯定不止光吵吵了。 
当收到这些打假人的投诉或者举报后,工商的执法程序又是怎么样的呢?
为了解这个,我专门去请教了工商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以下就是大致的办案流程:
受理买家投诉/举报之后,按照地域划分分配给当地工商单位,再由当地工商部门联系商家。联系上之后,会发行政询问书进行具体询问(取证+求证的过程),然后依据询问情况判断是否要进行调解。之后就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接受调解。之后就要走司法程序了,但是这些职业打假人不会为了几百块的事情进行起诉的,一是因为起诉公证的成本太高,二是一诉二诉下来几年时间过去了,骗子也等不了这么久的。
第二种就是接受调解。很多商家不愿意麻烦,比方像上面说到的赔个酒钱、进行整改之类的,骗子得了便宜一般也不大会再卖乖,但是前提是确实没什么大事儿,要罚款也没什么理由。
不得不说,职业打假人的职业索赔行为对行政和司法资源带来了较大压力。举个例子,杭州良渚区的工商所在半年不到的时间下来就有千余件投诉举报案件,无论是行政资源还是司法资源都是有限的,被职业举报人占用的资源已然太多。
对于酒类电商来讲,如何在被专业打假的基础上,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1.首先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产品,做好电商平台产品真实有效的信息,不夸大,不虚假,让打假人无漏洞可钻才是硬道理!
2. 自己类目的新广告法和新消法规则要了解清楚,在线上销售宝贝过程中不要触及&雷区&。比方说各类葡萄酒奖项等宣传标示,都不能凭空捏造并要有绝对的证明。
3. 配合执法人员。一般执法人员很容易看出是否为专业打假人员(曾有同一人一次投诉了十多家),在此基础上,情节较轻的都会在卖家的角度予以考虑。
4. 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商家可以跟举报人走司法程序,取证工作需要做好,想方设法的让打假人透露举报就是为了钱,情节恶劣的可以反举报其欺诈,另外一个法门就拖时间,走司法程序结果多半是会输的,卖家可以以准备材料为借口,拖1-3个月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就能增加打假人的打假成本,有时候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了举报。
5 .在被职业打假人威胁后,争取最快的时间把标签或者页面等不良信息更正过来,越早更正越早。
不可否认,&职业碰瓷人&的出现对企业商品质量监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现行法律中的一些惩罚性赔偿制度,也给一些动机不纯的职业打假、索赔人钻了空子,职业打假利润丰厚,其实是社会之耻,折射出假货泛滥的悲催现实,同时还暴露了质量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乱象。
另外嘛,还期待国家在保护消费者(包括职业打假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多考虑保护商家的合法利益,像严厉打击不法商家一样严厉打击居心不良&职业打假&人,对于栽赃陷害、敲诈勒索之人公之于众,让那些人在社会上只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再也不敢有恶行!
&来源:葡萄酒商业观察& 责任编辑: 推送
本栏目最新闻专家激辩 职业打假人是否应受法律保护
15:0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任震宇 ︳ 我要分享
 谢正军图 & &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9月21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召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中国连锁协会副秘书长楚东在会上透露,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全国17家大型商超企业和1家餐饮企业,遭遇职业打假人索赔2610万元。  企业“炮轰”职业打假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8家企业两年半遭遇职业打假人索赔次数6022次,索赔额达到2610万元。其中涉及包装标签问题的索赔案例最多,达到3359例,占所有索赔案例中的55.78%;其次是食品过期,为1175例,占19.51%;发现异物,为778例,占12.92%;产品质量,710例,占11.79%。  楚东表示:“数据显示,有一家企业2012年被迫支付职业索赔者的调解费高达1000万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我们支持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有故意欺诈的商业行为,但是反对以牟利为目的、非生活消费的索赔行为。”  座谈会上,包括家乐福、华润万家、物美、大润发、强生、好时等50多家大型零售企业以及供应商企业,也接二连三“炮轰”职业打假人。  大润发公司相关负责人潘秉纬在会上表示,《食品安全法》规定,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可以获得十倍价款,并不低于1000元的赔偿。现在职业打假人会通过事先踩点,然后找不同的人买10件有问题的商品,分别结账,然后分别提出赔偿。这些商品单价不过三四元,但每一件商品都可以获得1000元的赔偿。大润发门店每年发生约2000起职业索赔事件,平均每天就有7起事件出现,公司每年需支付上百万元的索赔金。  物美相关负责人孙文波表示,相比充分利用法律规则的索赔,部分职业打假人甚至开始造假索赔,“有一次我们通过监控镜头发现,有几个人买了商品,分别结账,出门后将商品放到汽车的后排座,又从汽车后备箱里拿出相同的商品,然后到超市投诉说商品过期了。由于我们恰好有监控记录,就立即报警了。但实际上,95%以上的案例都很难有监控证据,因为职业打假人是分工合作的,有的人负责踩点,有的人负责买,有的人负责索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没有证据反击”。  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宋磊介绍了一个案例:“有一次我们接到索赔投诉,投诉的商品是一件在网页上宣称材质是腈纶的衣服,而服装吊牌上显示材料含有50%的棉,棉作为服装材料当然比腈纶要好,成本也更高,职业打假人认为这是虚假宣传,是欺诈,要求三倍赔偿,还向商家表示,如果你不赔,我就把这个信息发到微信群里去,最后商家只好赔了。”  宋磊认为,《民法通则》规定的欺诈,是一方通过欺骗行为,诱导另一方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签订了合同,这是欺诈。但如果另一方明知对方是在欺骗,他没有做出错误意思表示,就是想买这种商品,那就不叫欺诈。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的行为,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知假买假应否区别对待  北京尚左律师事务所主任毛伟旗律师认为:“篡改生产日期,掉包过期产品,这本身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毛伟旗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法律服务工作,他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地区活跃的职业打假人有1500人左右,确实已经出现组织化的迹象,他们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联系,一旦有人发现某家商超存在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就通过这些社交群进行交流,其他职业打假人便闻风而动,前来购买、索赔。社交群里还有专业的法律从业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媒体人员,部分职业打假人专业水准甚至超过执法人员。  毛伟旗认为,“知假买假”这一行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消费者购买前已知食品不合格而故意购买;另一种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职业打假人,以营利为目的故意购买不安全食品,然后以消费者身份主张权利。对于前者,应当认定其具有消费者身份,依法有权获得赔偿,因为这对市场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对于后者,即职业打假人或者打假组织,虽然其打假客观上确实有利于遏制制假售假,但考虑到其“知假买假”是有组织、经常化的活动,不符合《消法》中关于消费者的定义,故不宜认定其具有消费者身份。但也有专家提出疑问,将知假买假按是否有组织,是否经常化加以区别对待,是否符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原意?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要反对“职业假打”而非“职业打假”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在座谈会上表示,对于职业打假人,不能一棍子打死,企业更要注重自身运营的规范。  时建中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消费者的保护都是特殊的、倾斜的,这是基于消费者在与经营者交易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从而在法律上予以补偿,平衡双方的地位。而《民法通则》《合同法》中则默认双方是平等民事主体,因此不能简单的将《民法通则》《合同法》中的原则、条款套用到《消法》上。  时建中说:“其实知假买假的行为是否合法,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即: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也明确表态,‘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当认定为消费者,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  时建中认为,不应该给某个群体贴上一个身份标签,然后对这个身份或者完全接受,或者完全排斥。职业打假人中确实存在造假索赔的行为,这种“假打”行为本质上是敲诈勒索,企业发现此类行为完全可以报警,通过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打击、惩罚。但也要看到职业打假人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规范经营行为方面的价值。所以真正要做的,是明确哪些行为是合法的打假行为,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打假行为,对于合法的打假行为应该予以支持,对于违法的打假行为,则要坚决打击。而对于企业来说,更要注重自身运营的规范,不给职业打假人找到自己“破绽”的空间。
责任编辑:覃辉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共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如何应对职业打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