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过去 10 年里 GDP 赶超香港和新加坡的原因是什么

新加坡在过去 10 年里 GDP 赶超香港的原因是什么? - 知乎3023被浏览409650分享邀请回答1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新加坡在过去 10 年里 GDP 赶超香港的原因是什么?
沈云峰,懒散的自由主义者
从 1980 年到 2009 年,新加坡的 GDP 总量一直不如香港,这主要原因是在人口数量上新加坡比香港要少的多。平均起来,从 1980 年到 2011 年香港的人口是新加坡的 1.72 倍。但是这个比率从 1980 年的 2 倍,跌到 2011 年的 1.34 倍,说明新加坡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香港。从 2004 年到 2009 年,新加坡的移民政策相对宽松,引进了大量外来人才。这期间获得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人数接近 35 万人,年均近 6 万;获得新加坡公民的人数超过 9 万,年均超过 1.5 万人。这群人多数年富力强,平均学历高,平均收入高,对新加坡的 GDP 总量增加贡献不小。此段时间内新加坡人口增长 61 万(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永久居民和公民的增加,质量也有保障),而香港在同时期只增长了 20 万。若从 2001 年开始算,到 2011 年止,新加坡人口从 417.6 万增长到 531.2 万,增长 116.4 万。而同期香港人口从 673 万涨到 711.2 万,仅增长 38.2 万,而且据资料显示,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妇女和儿童。
若是算人均 GDP 的话,新加坡在 1983 年,1984 年,1985 年,1995 年,1996 年均超出香港,然后从 2004 年开始,再次追上香港并保持至今,并有持续拉大的趋势。80 年代初的超越,主要原因在于樟宜机场在 1981 年的建成,以及电子产业的兴起。但在 1985 年新加坡遭遇了一次衰退,此次增长势头遭到遏制。而 1995 和 1996 年的超越(其实两者的数据都非常接近),原因大概是很多香港居民和投资者对大陆在 1997 年收回香港的忧虑所造成的。然后 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新加坡和香港均受到波及。从 GDP 的下降程度看,新加坡受到的冲击更严重。此后的好几年两地的人均 GDP 都没什么增长。从 2004 年开始,两地的人均 GDP 都有所增长,但新加坡明显要快很多。若以 2004 年为基准,新加坡 2009 年人均 GDP 是 2004 年的 1.41 倍,2010 年是 1.69 倍,2011 年是 1.89 倍。而香港同时期的三个数字是 1.23,1.30 和 1.41。可见新加坡人均 GDP 的增长速度是远远超过香港的。这很大程度上估计是拜新加坡房地产价格和成交量节节攀升所赐。另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从业人数,在 2001 年为 32 万人,2010 年是近 60 万。而香港在相同时间内,只增加了 18%至 65 万。显示新加坡在这香港一向占优的金融服务业的规模上,与香港的差距大大缩小。
简单地来说,新加坡 GDP 追上香港,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最近 10 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比香港快很多,人均 GDP 的增长也比香港高很多。新加坡的产业结构比香港合理,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比香港强很多,在加上经济政策明确有力,本地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也好得多。只要没什么大失误或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层面上(包括人均和总量),我认为新加坡将在接下来的相当长时间内领先香港。
【以上有关总人口,GDP,人均 GDP 的源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中 GDP 和人均 GDP 计算前的单位是美元。】
有答案说新加坡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这点虽然夸大倒也难以否认。不过新加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香港和上海难道没有?事实上,直到 2004 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还在新加坡之上,而上海在 2010 年就追上新加坡,从那时候起就一直是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口。话说回来,有名的大港口,哪个没有地理位置优势的?
再一点我要指出的是,港口 / 中转业务确实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不过也没有那么重要。2011 年 6 月,新加坡就业人口 199.89 万,而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的从业人员才 19.2 万人,不到就业人口的 10%,这可不仅仅是港口业务,还包括公共交通,航空运输和邮寄包裹。相比之下,制造业有近 15%,29.24 万人;批发零售业超过 15%,30.05 万人;公共服务和教育也超过 13%,26.63 万人。
此次更新,数据来源:Singapore Year book of Manpower Statistics, 2012】
Marco Liu,內地長大,香港生活,穿梭于中港兩地的公關男
我觉得新加坡过去十年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成功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外劳政策。
新加坡 2012 年就业人数约为 335 万 8,100 人,其中外籍工作者 约有 126 万 8,300 人,约占总体就业人口的 38%。新加坡政府的人力政策係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到新加坡工作,并藉由奖励措施提升企业之生产力。新加坡企业于 2013 年 9 月前所僱用海外之人才(含 P1, P2 及 PEP 之就业准证持有者),其相关支应之费用(如仲介费、雇员及其家属之搬迁费等)可适用「招募海外人才进一步税务扣抵计画(Further Tax Deduction for Overseas Talent Recruitment Scheme)」,以增加雇主聘用海外优秀人才的诱因,同时透过税制,减少企业对低度技能之外籍劳工的依赖。
关于高技术人才引进政策: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吸引优秀的外籍专业人士成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以下是几项深具吸引力的政策:
一、提供外籍专业人士税赋优惠及亲属安置
新加坡政府优惠外籍专业人士无须缴交外劳雇用税(蓝领外劳须缴交),但必须提拨公积金。另外,白领外劳可为配偶及未足 21 岁的子女申请依亲许可证(Dependency Pass, DP)。而持有 P 许可证之外籍专业人士可为其父母或配偶父母申请长期探访许可证。另外,外籍专业人士亦可申请成为永久居民,享有与当地居民类似的权利。
二、个人化就业许可证
于 2007 年 1 月,由新加坡人力资源部推出新的「个人化就业许可证」(Personalized Employment Pass, PEP),使就业许可证更具灵活性。其就业许可证最大特点在于它与僱主无关,因此该外籍专业人士就算被开除或离职,皆无需立即离境,并且可享有在新加坡重新寻找工作之 6 个月的缓衝期。
三、联繫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吸引外籍学生
若海外留学生愿意「签约」毕业后留星工作 3 年,新加坡政府便代支付其全额学费(约每年 8.7 万港元),新加坡大学的国际生比例达 18%。
四、放宽外籍专业人士移居新加坡政策
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外籍专业人士移居新加坡成为公民提出深具吸引力之政策,重点如下:
1、为了鼓励结婚生育,政府提供新婚夫妇购屋的房屋津贴、政府国宅的优先认购等,并且提供工作妇女长达 4-6 个月的育婴假,由政府和企业主共同承担。
2、提供优秀的新加坡公民各种教育计画
(Edusave Scheme),包括学术与非学术的教育与训练。
3.提供第一次购买的新加坡国宅的公民优厚的政府补贴。
4.成为新加坡公民后可以更加自由享有公积金的使用方式,包括医疗用途、购屋、购买国家经济建设股份(Economic Restructuring Shares)和新加坡新发展股份 (New Singapore Shares)等。
5.提供完善且多元的医疗保险制度给新加坡公民,目的让国人在健康上受到保障,但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低技术劳工政策:
新加坡虽是移民国家,却只吸纳高技术人次(专才),外佣期满后需离国重新续証,永不能获居留权。截至 2012 年底,共有 88.5 万名低技术外劳,佔总劳动人口 28%。
新加坡现行的外籍劳动力政策根据其薪水的高低和教育水准等资格将外籍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的准证组别,其中就业准证一般是发给月薪在 3000 新元(2419 美元)以上的专业人士,并有学历等其他一些要求。中等技术水准的工人一般是拿 S 准证,而更低技术要求的劳工一般拿工作许可证。
星政府本意,正是「提升」本地人,让他们去从事高技术、高薪工作,低技术工作空缺则由外劳来填补!去年 1 月星政府发表人口白皮书,指目标要在 2030 年,让三分之二的新加坡人从事专业人员、经理、执行人员或技师工作,高于现时的约 50%;至于低技术工作则引入外劳来做,让经济保持活力。
再看看香港这边
1、香港的劳动人口比例大大低于新加坡,劳动人口总数差不多(350 万左右)但是人口却比新加坡多大概 200 万,自然人均 GDP 就低于新加坡。
2.低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以本人就职的建筑业为例,7 年间,建筑成本由每平方尺 1000 元左右(每平米 1 万港币)飆升到每平方尺 5000 左右(5 万港币),除了建筑成本上升意外,人才缺乏,劳工缺乏才是最大的问题,一个扎铁工人日薪 2000 都很难请到,无疑让香港的建筑成本大为上升。
3.人才引进计划欠缺吸引力,没有新加坡政府的贴心及完善。
资料来源:
星洲输入外劳 对港有何启示?
劳动力告急 借镜星洲怎补给?
各国及地区劳工移民政策对比
政经多面体:新加坡 GDP 跑赢香港的原因
方圆,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新元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我们说新加坡 GDP 超过香港,实际指的是用美元衡量的名义 GDP,新加坡大于香港。
新加坡政府过去二十年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维持低利率;并且作为小国家,为国家政局稳定考虑,努力打压通胀,推动本币升值。而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美元兑港币汇率被官方锁定在 1:7.8。从下图看以看出,从 2004 年到现在十年间,新加坡元 SGD 兑美元 USD 大约升值了 30%。(data source: Yahoo! Finance)
下图则是美元对新元的 20 年汇率变化图。从图上看,SGD USD 和汇率就更 dramatic 了,20 年间大起大落。(因为是美元兑新元,所以曲线是向下走的,意味着美元在贬值。其中左边那个 U 型的右半边,亚洲金融危机,新元曾大幅贬值。)但总体趋势上,自 2000 年以来,新元是坚挺、稳健升值的。(data source: ForecastChart)
SGD to USD Currency Exchange Rate - 20 Year Graph
(US Dollars in Singapore Dollars)
这种汇率上的变化会带来个怎样的结果呢?那就是新加坡名义 GDP 兑换为美元后,快速增长。
什么是名义 GDP 呢?名义 GDP 就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有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用当前的价格水平来衡量的总和。比如,我今年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投资宇宙中心五道口房地产,房价 1,000,000 每平。我修 10,000 平米,全卖掉了。那我就为中国的 GDP 贡献了一百亿人民币。第二年我继续搞开发,结果由于清华大学影响力硕大,房价已经涨到了 2,000,000 每平,我同样再修 10,000 平米来卖,但我为 GDP 做的贡献就涨到了两百亿元。
但实际 GDP 就不同。Real GDP,我们在衡量的时候要刨开价格变化的因素。经济学里面有许多专门的方法用来衡量价格水平的变化,比如 CPI,GDP deflator 等。但简而言之,就是不管你房价涨到多少,我同样修 10,000 平米的房子,对 GDP 的增加是一样的。
这就为我们讨论新加坡和香港 GDP 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下图是新加坡和香港两地的名义 GDP 对比图。从图上看,新加坡 GDP 在经历两千年初期的短暂调整后,从 2004 年增速快过香港,并终于在 2012 年超过了香港。(data source: World Bank)
但抛开本币升值所带来的红利,新加坡和香港实际 GDP 水平又怎样呢?下图是同一时期,新加坡和香港 real GDP 的比较图。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香港实际 GDP 一直都大幅领先新加坡——2000 年是,2004 年是,现在也是。而且这个差距一直比较稳定,看不出有快速缩小的趋势。这也和香港与新加坡的人口差距有关。(data source: World Bank)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亚洲的领先地区。发达的经济,高质量的教育,和充分的法治都是她们竞争力的核心。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领先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大部分亚洲国家望尘莫及。
查看知乎原文(74 条讨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GDP总量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地区联系紧密。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其有利因素有
①海陆交通便利②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③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 ④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新加坡人均gdp比香港高那么多?【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47,573贴子:
为什么新加坡人均gdp比香港高那么多?收藏
刚才看一个天涯贴子。李家坡5万美元,香港3.5万美元。这才几年啊。之前香港一直压着李家坡的吧。。无语。。。
奇迹重生,重铸辉煌,下个奇迹就是你!海量钻石,众多好礼,你敢拿我就送!
还有百科上说“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之一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不会很污染环境么,电子公司什么的三星lg索尼尼康什么的也不是新加坡的啊?而且新加坡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军事国防吧,游客也没香港多吧。。
尼玛没人理自己顶
貌似在人均GDP上,香港在大部分时候都没超过新加坡,所以也谈不上“之前香港一直压着李家坡”。新加坡确实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个从90年代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册中对新加坡的介绍就知道了。另外你说的新加坡是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新加坡是许多电子产品生产经销商对全球和亚洲市场的一个重要晴雨表,从IPHONE在新加坡的占有率就知道,新加坡是世界上IPHONE占有率最高的国家(地区),许多电子产品生产经销商都把新加坡和香港作为全球或亚洲市民的风向标。
李家坡有实业,确切的说人家没放弃工业,港港实业空心化N多年了,剩下的房地产也半死不活,金融业地位逐年下降,再加上这些年各种折腾各种皿煮,被李家坡超很正常
澳门人均比李家坡高很多!但澳门经济有特殊性!
这只是名义数据对比。从2009年以来,新加坡币兑美元不断升值,而香港与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汇率基本近30年来一直稳定在7.75--7.78港币兑换1美元。
所以国际货币基金(IMF)统计各国当年GDP时,是以购买力平价为标准核算,而不是简单的汇率核算。2012年香港GDP为3693.79亿美金,新加坡为3265.06亿美金。详见下图!
香港往后日子肯定艰难。产业空心。光靠金融贸易的话随着国内开放,上海自贸啥的一起来,香港就完蛋了。到时候谁都救不了,国家只能多方人去买东西消费。结果他们还赶咱们。你说你个旅游城市,还不想靠大陆游客来消费。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当然人多是很杂很乱。但是可以商量解决而不是这么粗暴的排斥。试想大陆人不过去消费会对香港有多大打击
香港回归后必然要在短时间放掉它前几十年吸大陆的血,不然你以为珠三角靠一个政策就爆富起来?弹丸寸金之地,怎么可能发展制造实业,你见过高瘦密集的工厂?所以珠三角的工厂其实就是香港制造业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厦门市有两个区,一个叫思明,一个叫湖里。某同事从思明区调往湖里区工作,外地同事打办公室电话找他,问:XX在吗?答:他不在了,调湖里去了。对方沉默一阵子,问:怎么这么不小心?捞起来了吗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垃圾,自己找我帖子----From iTieba for Windows Phone
这是必然的趋势,除非大陆继续闭关锁国,但是你认为大陆人会答应吗
HK作为尖兵带热了珠三,以点带面的作用还是很明显,整个珠三产业发展线路层次都很清晰。这点是新加坡比不了的。
宇宙苏、肛波是怎么来的?大声点我听不见!
厦门市有两个区,一个叫思明,一个叫湖里。某同事从思明区调往湖里区工作,外地同事打办公室电话找他,问:XX在吗?答:他不在了,调湖里去了。对方沉默一阵子,问:怎么这么不小心?捞起来了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 香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