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团重庆分公司,公司是不小,为什么也会经常拖欠员工

十天内免登录
沭阳县金地公司拖欠工资
市民来电反映:2014年4月份沭阳县金地公司(谐音)聘请市民至沭阳县梦溪花园高层修补裂缝,被拖欠362750元工资,有工资结算单,但至今工资未支付到位,请处理。部门回复:市民您好,您所反映的2014年4月至梦溪小区高层修补裂缝被拖欠工资至今未支付到位问题,经金地公司核实,实际情况是,金地公司早已着手协调处理,因维
修过程中产生的工程量、材料费和人工费,施工单位认为过高,不予认可,金地公司已安排工作组一直在做施工单位的工作,争取尽快能妥善处理。
本文来源:网易宿迁
400-转8888
  网易购房直通车打造舒适看房、放心买房的一站式贴心服务,目前已覆盖宿迁绝大部分在售楼盘,填写您的意向楼盘报名看房,可享网易房产合作楼盘购房折扣与独家看房礼包。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1主城区 待售
2主城区 待售
3宿城新区 待售
4宿城新区 4700
5苏宿园区 5200
6宿豫区 3200
7主城区 4800
8宿豫区 3800
9经济开发区 3800
10经济开发区 38502011地产中国“最人物”
2011年中国楼市风声鹤唳,在史上最严调控下,地产界人物上演着一幕幕悲情大戏。有人报怨政策太严,有人呼吁政府救市,有人因心灰意冷而失声。然而,与为数众多的“落马”者相比,依旧傲立江湖的逆市真英雄更令人钦佩。
【编者按】2011年中国楼市风声鹤唳,在史上最严调控下,地产界人物上演着一幕幕悲情大戏。有人报怨政策太严,有人呼吁政府救市,有人因心灰意冷而失声,更有人在地产界自此销声匿迹。然而,与为数众多的“落马”者相比,依旧傲立江湖的逆市真英雄更令人钦佩。如“地产硬汉”孙宏斌,如“意见领袖”任志强,他们用行动展现了逆市方显英雄本色。回首过去的一年,地产中国网隆重推出2011地产中国“最人物”盘点,与您共同分享地产风云人物的精彩表现。
“知性青年”任志强 最具责任感的地产意见领袖
2011年,任志强经历了人生中一个重要时刻——正式退休。作为一位叱咤风云的行业明星,他的卸任引来无数人议论纷纷。但他对此不以为然,总是板着脸说:“你们不要造谣,我是退职不退休!”如今,他已卸任华远集团总裁职位,但仍任华远地产董事长。
对于任志强的“不服老”,业界同行多是笑而不语,没人诚心与他争论。但也有人“触类旁通”地评价说:什么都不要和他争,谁也说不过他,他就是地产界一本活字典。
其实,老任专业知识渊博在业内早已获得公认,如今在卸任之年打上“知性”的标签,也算实至名归。当然,这其中还有更多的含义——知天命,知大势,更知责任。2011年,任志强被评为最具责任感的地产意见领袖。
古语有云:五十而知天命。但放在老任身上,这基本上整整晚了10年。
2011年年初卸任时,任志强刚过60岁生日,一首《蝶恋花》诗作感怀,尽显地产人生之感悟。
诗云:“历经坎坷苗成树。泪洗汗浇,相伴风雨渡。热血筑就辛和苦,回眸笑对荣与枯。昔日青春留不住。欲语还休,昂首莫贪顾。刺破云天势无阻,跃马扬鞭重上路。”
任的文风一如他的口才,直来直去并不难懂。其上半阙回顾成长心酸,自认宠辱不惊;下半阙感叹青春不再,寄语老骥伏枥。虽然文尾依旧展现了志在千里的霸气,但终究是“昔日青春留不住”,大有“知天命”的意思。
如果说这首《蝶恋花》仅仅是个苗头,并不具有说服力的话,那么随意浏览几页老任的微博就会发现,四处记载着人生感悟的警句。除了那些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炮轰之外,某些角落还真弥漫着些许禅意。特别是每每清早五六点钟的第一条博文(例如“人生一盏茶,一份淡泊,一份宁静”),大有修身养性的意境。
知天命者,悟境也。与以往的自己相比,老任真的变了。
任志强的改变,在许多熟悉他的人看来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而且这与他的批判主义精神并不矛盾。事实也证明,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卸任风波后,任大炮再未嘴下留情,他对房地产行业走势的评判甚至更犀利、更残酷。
2011年9月,对于潘石屹“现在开发商还没有死,还穿着棉衣呢”的言论,任志强立即驳斥“很快就只剩裤衩了!”
日,在地产中国网主办的“第三届地产中国论坛”上,大炮再对准保障房,任志强不仅大胆预言保障房任务完不成,而且一举道出了中国保障房建设的10年沧桑,“98年出的23号文件,当时我们就提了,如果要实现市场化,首先要建立保障住房,用保障性住房制度保证市场化不会出现相互之间的交叉和矛盾。”
简单几句话,揭开了中国保障房建设过去10年的疮疤,今日楼市困境则验证了他昔日的预言。
也许是太过犀利了,任志强在另一论坛上被住建部官员王珏林大批“吃了肉还骂娘”。他反驳说:“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是开发商的,政府当然要培育。”显然在老任看来,市场不是政府的恩赐,未来的中国还需继续市场化改革,这才是大势所趋。
2011年底,任志强除了忙着与官员吵架,还在忙一件“不务正业”的事,那就是奔波于某“读书会”。他丝毫不吝啬地展示对于该“读书会”的热衷,屡屡在微博上大秀频繁的活动日程,其中一整套有关“政治经济学”的书籍照,更是看晕了同行。
任志强的这些书自然不是白看的,除了体现“知性”外,更像是在宣告他对行业的责任感。如他自己所言,任大炮并非胡乱“开火”,炮轰总是有依据的。
有媒体同行就此感叹,如今房地产行业泡沫不仅在销售市场,更体现在行业文化,任志强能在如此氛围中沉淀自己,堪称责任楷模。
2011年10月,任志强曾主动举办“优秀合作伙伴大会”,团结供应商扛起责任地产的大旗。在当时限购压顶、市场低迷的境况下,老任拉了兄弟们一把,让不少人为之感动,他更因此在年终被地产中国网评为2011年“最具责任感的地产意见领袖”。
知责任的任志强,魅力更甚从前,以致2012年初即“艳遇”不断,前有与美女林志玲相邻而坐、相视而笑,后又参演由长盛组织的某电视片,大有向娱乐圈靠拢的苗头。面对房地产行业寒冬的延续,“大炮”任志强或将继续改走“知性”路线,给困境中的楼市增添一抹别样的靓丽。
宋卫平:不平坦的2011 最坚韧不拔的理想主义者
2011年,对于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来说,并不轻松。
这是多事之秋的一年。受严厉调控和高负债率的影响,令其领导的企业多次陷入“风波”,“被破产”、“被收购”谣言不断。他始终淡然处之不改其志,丝毫未降低产品的标准,坚守着造“高品质”房子的理想,创新代建业务让更多人住上品质房。因此,被评为 “2011最坚韧不拔的理想主义者”。
2011年,随着以严厉“限购、限贷”为核心的严厉调控再度来袭,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企存货量大幅攀升,销售回款步步收紧,再次将“高负债率”的房企推上了“风口浪尖”,宋卫平及其绿城首当其冲。
对于宋卫平来说,这一年就是多事之秋的一年。2011年9月中旬,一则“海航收购绿城”的消息再度风传,此后,绿城中国发布公告澄清,并无此事。“收购门”余波还在扩散之际,短短数日后(9月21日),外媒便披露了一则“绿城信托遭到了证监会调查”的消息,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业界普遍质疑其资金链已经紧绷。翌日,包括绿城中国在内的“内房股”开盘即跳水,绿城中国的跌幅高达16.2%。在此情况下,绿城中国于9月23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澄清。宋卫平亦公开表示,绿城活下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连系到2008年的“危机”,随后,有消息称,绿城中国此次“闯关”有可能像此前复地集团一样,从香港证券交易所退市。而绿城中国则发布公告,予以澄清,并未有任何退市的打算。
绿城中国二度受困,只因不断攀升的负债率。实际上,与其他企业一样,在房地产业“大牛市”里,绿城中国的模式也很简单:先跑马圈地,以土地为抵押,在资本市场圈钱,然后快速周转变现,变现后再次圈地。此模式以杠杆效应为支撑,需要填补不断扩大的资金“黑洞”。
在形势逼迫下,宋卫平只能另辟蹊径,携绿城中国开始大规模走代建道路,是宋常说的“做长工”;除此之外,亦开始变卖项目,进行自救。
在地产界,大多数人喜欢用“偏执”来形容宋卫平。其实,在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与其说他偏执,不如说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绿城的毛利率在行业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为在打造产品时往往不惜下血本。在绿城集团,一个项目赚钱赚少了不会被“撤掉”,但质量出了问题肯定会被“拿下”。在宋卫平看来,房子“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据说,绿城集团的项目负责人大都害怕宋卫平亲临现场,因为“他总能看出不足来”。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某项目的房子造好了,外立面的石材也都挂起来了,但宋卫平来了一看,发现墙面的石材色差有点不均,结果他下令将整面墙敲掉重来。
面对2011年各种质疑及传闻的突然来袭,宋卫平依然泰然处之,并在11月2日的千字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其仍是那个坚持理想的人。他称“绿城仍然要坚持我们的理想,为城市创造美丽。我们依然以绿城三万员工为后盾,不论明天风景如何,都鼓足干劲,做最有耐心、最努力、最持续的坚持。”
张欣:尴尬的SOHO主刀医生 2011最尴尬的战略变革者
2011年初,有风水师为属蛇的张欣(SOHO中国CEO)算了一卦,她五行属木,兔年对她来说是个好年头,但免不了磕磕绊绊。这一说法虽显迷信,但观其2011年表现,似与命相暗合,主导SOHO中国变革可谓风光,但也确实遭遇一波三折。
由于行业大势之变,加上SOHO中国进入更高的发展平台,张欣开始为SOHO中国动大手术,向“重产品、轻销售”转变,而这场手术也引发了丝丝阵痛,如高管离职、欠薪风波、销售不畅、资金危机传言等,进而遭遇变革质疑,而张欣作为这场手术的“主刀医生”自然被矛头所指。张欣由此成为“2011最尴尬的战略变革者”。
高管骨干次第离场 原先的SOHO不再有
继此前主管销售的运营总裁苏鑫、主管工程的高级副总裁李虹、执行董事兼财务总裁王少剑辞职之后,许洋(SOHO中国高级副总裁)也于去年底离去,加上一批市场销售中坚力量离场,直接导致温和的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在公司管理上的话语权减弱,做派较为强势、注重国际化和产品设计的张欣主导性增强,这令公司的文化氛围有所改变。而跟随老潘逾10年的上海总经理贺亚楠也因为与张欣的磨合问题于2011年离去,原先负责IT部门的人士接管上海业务被指外行,这与今年SOHO最大的风波“欠薪门”有直接关系。
与其丈夫潘石屹的圆滑相比,张欣海外成长的经历令其成为一个表达上很直露的人,她曾在微博上不顾平面媒体的感受公开宣称:“把2011年的推广预算给砍了,全力转向网络,再见纸媒,再见广告!”这令纸媒尴尬不已。此外,面对媒体的质问及报道,张欣直接回应“胡说八道”,显然,这样的直肠子没办法控制住2011年的舆论危机。
销售体制变革不畅 沪上搅起欠薪风波
随着上市的成功及销售规模的扩大,SOHO中国开始向重产品的资产运营公司转变。张欣力推的变革于2010年率先向销售体制“开刀”,并于2011年10月彻底解散销售团队,发起销售“席位制”改革,要求销售总监自行成立代理公司,同时签约其他代理机构。
2011年4月,SOHO引进易居中国、世联地产两大代理行,但理念的差异最终导致“闪离”,此后再引入中原地产。但知情人士透露,截止2011年12月,中原进驻后仅卖了一套千万元的房子,SOHO销售未有改观。
最突出销售体制变革阵痛的则是12月的欠薪风波。原SOHO中国上海公司销售总监胡大维控诉SOHO拖欠员工佣金,并引发上海劳动部门介入,最终以SOHO中国补付佣金收场。但同时也引发外界对SOHO销售人员零底薪、无社保的质询。
此外,SOHO销售体制的变革也未能从实质上达到其“降低成本”的目的。知情人士透露,销售总监成立的代理公司纷纷提出要求提高佣金比例,这反倒增加了SOHO的销售成本。
销售额同比大降 后市面临三重考验
和2010年大卖有所不同的是,在由张欣主刀变革中的2011年,也遭遇了SOHO销售滑铁卢的尴尬。公开资料显示,SOHO前11个月仅销售108亿元,与2010年全年的238亿颇有悬殊。
潘石屹对此解释为“无房可以销售。”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则分析说, SOHO几乎所有项目都集中在京沪,且目标客户是高端的投资客户,在流动性紧缩时,离场的就更多了。他认为SOHO的这次“被抛弃”并不是竞争对手造成的,主要还是其自身的市场结构平衡问题没有做好。
张欣执掌SOHO的2011年有一项有利的是,并购市场颇有收获。SOHO中国40亿元间接收购上海外滩8-1地块50%的权益,宣告公司圆满完成年度150亿的收购目标。但事物有正反面,储备项目大增(仅在上海便达10个)也为其后市平添不小压力,在转向持有型物业之后,意味着SOHO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撑,也极度考验张欣组建的运营团队的运营能力。
实际上,在转型阵痛中,SOHO中国仍不得不散售大部分物业“救场”,而在解散销售团队后,SOHO自身销售优势尽失,产品竞争力又暂未跟上,加上投资环境之艰难,作为主帅未来的压力不可小觑。
冯仑:“外向型”的思想家 最国际化的地产转型者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冯仑从万通地产的职务中退出来后,等待他的是一个更为辽阔且难以把握预测的空间,同时也更能让人舒展臂膀,大干一番。对于冯仑而言,国内的池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雄心,向海外风浪的搏击才更符合他的胃口。
2011年4月,冯仑辞任了长达3年之久的万通地产董事长一职,以更加集中精力关注整个万通控股层面的整合运作。除了在美国的投资外,不知道是不是万通新团队中包括云大俊、周东权在内的一批台湾力量的影响,冯仑又开始将目光投到了宝岛之上。与房企中众多扬帆出海的后来者相比,万通的经验更加丰富多彩,这一范本也相当值得借鉴。
2011年,冯仑被评为最国际化的地产转型者,堪称当之无愧。
万通新天地
这并不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在新一批职业经理人能够独当一面时,冯仑可以更加无后顾之忧地去谋划其更磅礴的大万通架构。如果说万通地产仅仅是在冯仑地产层面的构想,刚刚完成初步组建的万通控股则承载了他在整个商业模式层面的追求,这种产融结合并在海外上市的图景在国内尚无先例。
即使是为当年的万通确立了地产主业,冯仑的视野也始终未局限于地产一隅,金融模式、商业模式、城市化模式等思考一直活跃在冯仑的思想和行动中。不过,自2006年借壳先锋股份上市开始,冯仑的一个工作重心就在于将这个上市公司拉入稳步前行又独特新颖的发展轨道中,傍大款泰达集团、推动绿色品牌、新股东文化建设等,都是他试图让万通地产去积极尝试的。
目前,万通地产已经在业绩、人事、架构、品牌等各方面进入了成熟稳定的上升阶段,同时也拉开了转型拓展商业地产业务的序幕。从冯仑主动退位的举动和表态中可以看出,他对目前万通地产的发展态势比较满意,并能够将权力安心移交,去关注大万通层面的模式运作。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针对住宅市场的调控愈演愈烈,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基本卡壳,万通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台意义已经开始弱化而拘束。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为未来的竞争谋得先机,冯仑也必须跳出这个相对较小的池子,在整个大万通的江海中弄潮,从资源整合、模式转型等方面去催动包括万通地产在内的一系列业务的发展。
对于冯仑的“大万通”而言,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其在海外的投资。在国内财富阶层赴海外投资的热潮不断升温,世界经济下滑造成遍地投资机会的形势下,包括地产商在内的中国商人出征海外已经越来越成为新的焦点。
其实早在数年前,冯仑就开始积极参与到纽约世贸大厦的重建与投资,几经波折,痴心不改。最终冯仑如愿以偿,万通租下了新大厦1号楼的64层到69层,建筑面积约两万平米,租期20年,定名为“中国中心”,初期设想是做成在线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并将给予众多赴美国投资的企业以更多的辅导帮助。
在美国的投资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之际,冯仑又开始在台湾一试身手。这个位于泛阳明山区域的项目被定名为“台北2011”,占地面积29734平方米,总计276套精装度假寓所,预计未来将在台北、北京、上海三地同时开盘销售,以包括大陆高端投资者在内的全球华人为目标客户。
大陆资本投资台湾房地产才刚刚起步,未来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冯仑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时机,尽早介入。
“我对台湾有一点偏爱,台北是一次试水。” 冯仑在去年9月18日与蔡康永的对话中表示,“台湾有永久产权,贷款利息也只有1.67%;另外同样的产品,放三亚就很贵,可放在台湾就便宜;同时台湾有精致化的生活。”
在冯仑看来,房企出海,需要克服的正是固有的住宅思维模式。“追求面积和开工量没有用,商业不动产的核心是经营、运营能力,不是开发建设能力。不是说谁盖的多,而是看每一平米租金回报率多高。”显然,无论对于万通还是国内其他“外向型”地产商而言,资金、人才的问题是有形的,然而这种思维的彻底转变才是无形而艰巨的。
黄怒波:失了商机捞了名声 最有噱头的地产商
2011年9月下旬的一天,黄怒波到中国西北边陲新疆塔城考察度假地产项目,在机场遇到一位80岁的老太太,老人盯了他很久,问道:你就是那位去冰岛买地的老板吧?
黄怒波,就是那个要买下冰岛0.3%国土的中国商人--如今几乎是中国和冰岛两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尽管冰岛内政部最终拒绝了中坤的投资,但国内外媒体数月的反复发酵,将黄怒波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最知名的发展商。很多企业家朋友对冰岛事件给黄怒波及中坤带来的知名度表示艳羡,“他们都问怎么才能弄这么一个宣传?”黄怒波非常得意地这样向记者表示。2011年,黄怒波被评为最得意的地产富豪。
中国海外投资标志性一笔
黄怒波可能是中国地产老板中身材最魁梧的一个。他身高1米92,脸庞被高原阳光晒得黢黑,热衷于登山探险、旅行和写诗,在办公室里他甚至养着四只猫、两只猴子、几只鹦鹉和一只兔子。
不过与其他擅长插科打诨的地产明星老板相比,黄怒波过去在热闹的地产圈里并不显眼。诗人“骆英”、甚至探险者黄怒波都比地产商人黄怒波更为有名,2011年4 月13 日 傍晚,他成功抵达北极点,籍此成为世界仅有的几位成功完成7+2项目(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南北两极)的探险者。旋即,一本名为《7+2登山日记》的极限写作诗集面试,又一次吸引了不少人目光。
但在去年9月初从西藏回到北京,他突然发现“全世界都在找我”--一切都因为冰岛。就像1980年代的日本商人试图买下全球地标一样,黄怒波正在给中国波澜壮阔的全球化征途,添上标志性的一笔。这股浪潮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同时,也容易陷入海外阴谋论者“野蛮人”的质疑,黄怒波冰岛买地所引起的喧嚣,即是注脚之一。
构建全球旅游度假王国
这并不是这位诗歌爱好者第一次在海外遭受质疑。在过去五年里,黄怒波一直都在海外找资源,试图在全球构建一个旅游度假王国,但先后在吉尔吉斯、日本北海道折戟。2005年时,他就曾经试图在中亚的吉尔吉斯做类似投资,在一个被俄罗斯废弃的实验基地--伊塞克湖上,他希望做一个夏威夷观光艇式的游艇项目。
这个项目一开始同样受到了当地政府欢迎,然而就在他们规划刚刚做出来的时候,吉尔吉斯国内媒体疯传这个项目为中国军方核潜艇计划的掩饰,这甚至让俄罗斯国防部长来到吉尔吉斯,劝说黄怒波不要涉足;与此同时,吉尔吉斯官场的潜规则也让黄怒波极为忌惮,“他们国家的总理直接问我,能给他们多少股份。我就害怕了--你不能跑那么远去行贿啊!”于是黄怒波果断放弃了这块地。
尽管一再遭受挫折,但黄怒波并没有放弃中坤在全球的布局,他已经在美国洛杉矶持有了一处1万平米的写字楼、田纳西州一块1万亩的牧场,并参股了洛杉矶当地一家银行。
“这十年内是中国企业获得资源的黄金时期,因为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都在调整。十年后经济上来,你就已经拿不到资源了。”黄怒波对记者声称,投资冰岛失败后,热衷于吸引投资者的其它北欧国家纷纷在争取他,包括丹麦、瑞典和芬兰。
不走寻常路
这十年中,黄怒波还一直保持着房地产商和诗人的双重身份。在他名片上除了中坤集团董事长的头衔外,还印上了“骆英诗歌官网”的地址。“骆英”是他的笔名,他曾经出版过多部诗集,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都乐意吟上几句自己创作的诗句。
不走寻常路是黄怒波一直追求的。诗歌是个清寂且令人敬畏的世界,与他从事的房地产开发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两个身份的重叠,却让他在名声不佳的房地产行业显得“高尚”了一些(他官网上口号即“诗歌是让我们在物欲的时代变得高尚一些”)。他还成为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代言人,出现在一些商业杂志的平面广告里。
在完成7+2项目、且出完最近一本诗集后,他决定放弃热衷的登山和诗歌,将重心放在中坤集团的布局和发展上。“现在玩登山的人太多了,我就是喜欢跟大家不一样的。原来我一直玩摄影,后来看大家都在照相我就不玩了!原来所有人都做住宅,我也不想做了。我算最早做旅游地产的,现在很多开发商也说做,但他们能做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来吗?”
黄怒波自己也承认,他称不上一个优秀的诗人,“但以后会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我的过去是最好的素材,商战和登山的经历,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死亡时刻。”
孙宏斌:坚守理想 逆风绽放-最传奇的地产硬汉
孙宏斌是一个地产界里的传奇人物,无论是性格、还是传奇的人生经历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他曾因叫板万科在业内声名鹊起,也曾因顺驰的失败一度沉寂。但2011年,孙宏斌带着融创不俗的业绩,春风满面地站在了舞台的前端。他不再蛰伏,一边率领融创开足马力,一边为顺驰蓄势待发,为了两个梦想,孙在坎坷不平的路上不断奔跑。
逆势崛起 王者归来
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寒冷无比,销量下降,资金紧张,房企大佬们有苦难言,而此时沉寂已久的孙宏斌变得十分活跃,各大媒体、网站上都可以看到那张神采奕奕的脸。
2011年对于孙宏斌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这一年融创在市场一片场惨淡的时候,业绩同比增长130%,超额完成了全年的销售目标。业绩飘红的同时,孙频频出手,与知名企业联合拿地,但这时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地产骇客”,他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在融创,人们几乎看不到顺驰式疯狂扩张的影子,正如孙宏斌所说:“绝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除了资金链,孙更加重视品牌,他多次强调融创要走高端精品路线。与品质型房企绿城的合作,一方面是出于孙对宋卫平为人的敬佩,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在学习绿城的品牌。正如某位业内人士所言,在这个行业里,绿城品质有口皆碑,与绿城的联姻,使融创打造高端精品路线如虎添翼。
在这个楼市低潮的时期,孙宏斌给市场带来了一份意外。这个曾经被认为张狂、偏执的“地产狂人”,依然偏执、激情、义气,但更多了份从容。
再造顺驰 梦想从未离开
融创的崛起已经让孙宏斌创造了王者归来的奇迹,但他仍然有一个未尝的心愿便是顺驰,熟知孙宏斌的媒体人士告诉记者,老孙是个执着的人,在哪跌倒了还想在哪爬起来。
顺驰是他梦想的开始,其感情的注入是无可代替的。一直以来,孙宏斌对于顺驰从未放弃过,当年由于高速前进之后资金链断裂,不得不把顺驰廉价转手,但他一直强调虽然卖了资产,但品牌还是自己的,终有一天顺驰还会雄起,
11月,有媒体爆料称,孙不久前悄然收购软银、凯雷在顺驰不动产的股权,12月,他又在微博称带领团队去链家学习,显然,孙再造顺驰的决心很大。他认为,二手房市场终究会超过一手房市场,只是过去顺驰不动产有点超前,过早放弃了一手房代理业务。
如今,从天津到北京,顺驰悄然蔓延,昔日的辉煌能否依旧,十几年过去了,老孙是否会有当年顺驰初建时的激情?只能靠时间去证明。
孙宏斌的人生几多波折,从联想少将到地产大腕,孙宏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里充斥着难以想象的残酷与现实,但也让孙宏斌收获了精彩的人生。“最传奇的地产硬汉”,孙宏斌当之无愧。
王健林:个人英雄-最具战略远见的商业地产领袖
除了王健林,还有谁能稳稳掌舵万达集团这个快速膨胀起来的巨无霸?这无疑是王健林最大的荣耀,却也是最大的心病。
截至2011年底,万达集团资产达到1950亿元,年收入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标志性产品万达广场已建成50余个,遍布国内一二三线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航母企业。深究万达集团成功的原因,这个迟迟未能对接资本市场,却以神速创造了自我资产膨胀的企业,& 其旺盛生命力之所在,却正来源于“总舵手”王健林特有的胆识与智慧。
霸气打造铁军
一家成功的企业最不可或缺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王健林用其霸气和铁腕,以及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打造了一个铁军一般的队伍。
对于王健林,集团内部都尊称其“董事长”,人人都敬重“董事长”,但人人都怕“董事长”。王健林给万达员工配备的福利让外界艳慕不已,但一份收获必需一份付出,王健林给万达设置的员工守则也毫不含糊,更重要的是,对于违反了集团规则的员工,王健林从不留情。
在万达内部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王健林无意看到的一公司员工拿着一块西瓜边啃边进了公司电梯间,对其仪容不整勃然大怒,当即就将此员工开除出万达队伍。”王健林对员工要求之严厉可见一斑,但也正是这份严厉,才打造出了万达旗下一个拥有“超速度”的团队。
王健林另外一个常人所不具备的本事,则是其最大极限地运筹着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在政界左右逢源,从而实现了依靠低位成本运行的“红顶路线”。而这条“红顶路线”不仅是靠王健林本人大量的政府关系,还因为王健林深谙各路政府官员“政绩之道”
对于各地政府而言,没有别的企业能超越“万达速度”,打造出名牌城市综合体,最大限度地给当任政府官员带来政绩。
集权埋下隐患
“快”的团队,无疑成就了万达这几年的高速扩张,但随着万达资产的膨胀,快也正在成为万达的最大危险,而人才短缺更是火上浇油,这迫使王健林不得不多年如一日地盯守在“总舵手”的岗位上,不得不执著于自己集权式的决策和管理,如有闪失,航母就有可能一夕垮掉。
从2008年,万达集团总部搬迁到北京,公司人才紧缺的问题就浮上了水面,随着万达的高速发展和人才流失,这一问题也逐渐突出。王健林曾直言不讳:“如果有第二个人,我早就退休了。起码可以做董事长不用兼总裁了。”
不过,万达人才紧缺最当紧的问题也是王健林集权式决策下的个人英雄问题,当万达百年基业的发展不再寄托在“董事长”一人之身,这个航母企业也许才能不朽。
许家印:能否恒大?最树大招风的地产首富
在多数地产商财富缩水的情况下,2011年,许家印的财富增长一倍,并以460亿元的身价取代王健林成为中国地产首富,这已是其继2009年恒大上市后的又一次风光;而其掌舵的恒大也以高速的增长提前完成销售目标,力压中海保利,夺得行业销售额第二,这在最严厉调控的2011年显得异常了得;不仅如此,恒大已开始拓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并渐有收获,成为一个综合领域的风云人物。
但所谓“树大招风”,许家印的2011年也是纠缠不断,如与范冰冰之绯闻、恒大裁员及资金危机传闻等,由此被评为2011最树大招风的地产首富。
绯闻与传闻交织
在恒大楼盘的开盘现场,娱乐明星范冰冰是常客,她的出现总会引来一场骚动,而这样的明星效益也令恒大楼盘的热卖增添更多“色彩”。2011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范冰冰与许家印传出绯闻,其言之凿凿成为除了娱乐圈之外的地产业之谈资。双方很快予以否认。
这场绯闻的背后更有许家印的商业布局,其与范冰冰工作室等机构建立合作,目标剑指中国规模最大、专业实力最强的文化经纪公司。2011年,许家印开始“探索性涉足文化产业”,一出手就是8.5亿元,成立文化产业集团,下设电影、院线、唱片、动漫、经纪等五大文化创意公司。此前他还投入体育等事业。
此外,2011年的深入调控令每家房地产企业的风吹草动都很受关注,坐拥国内最大土地储备量的恒大更受关注,有报道指恒大资金链出现问题,而为缩减成本,恒大裁员6000人。对此,许家印也不得不站出辟谣,“优胜劣汰是一个公司很正常的用人行为,恒大已进入稳定增长期,对于用人政策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原先根据实际需求人员的180%进行储备,如今下调到150%的储备量;我们很重视现金流,截止2011年底,我们还有272亿人民币的现金,证明资金是没有问题的。
千亿与利润考验
2008年,恒大被称为第二个顺驰,但有所不同的是,恒大闯关成功了,而且还“连跑带飞”地跃居行业老二,以全年804亿的销售额仅次万科。成功背后自然有许家印在资本市场的卓越能力,还有上文提及的现金流意识。
许家印雄心勃勃,曾不只一次表示,“我要做就做到最大最好”。他对恒大的期望不只如此,有消息人士透露,2011年恒大就希望超越千亿。不过,2011年年中开始扩大的限购令让地产商感到很糟糕,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恒大在最后两个月有意降低销售速度,以为来年提供增长基础。
而对于未来,许家印也认为市场颇具不确定性,恒大将2012年的销售目标定为800亿,略低于亿元的实际销售额;当然就2011年的销售目标700亿而言,2012年预期还是有小的增长。但千亿之雄心显然因为调控暂时搁置了。
年景好时,超越老大万科的企业大有人在,多年以来还是万科HOLD住了;但老二的位置一直在更替,对于如今的老二恒大则更是一个考验。而实际上,由兰德咨询统计公布的一份房企销售额排名显示,包括非上市公司在内,万达与绿地均位于恒大前列。也就是说,恒大的对手颇为“强悍”。
同万科一样,恒大追求快速周转,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低利润,实际上,万科在打造80%的中低端住宅之外,也有20%产品打造高品质项目,以追求利润。而与万科中海龙湖等企业相比,恒大的品牌溢价暂有缺失,在收获规模效应之后,许家印也还需为恒大补好这几项课程。
凌克:克制的“船长” 最保守的房企舵手
“船长”——凌克(金地集团董事长)喜欢用这个词语定位自己的角色。正如在海上航行一样,这位船长特别追求稳健,以谨慎近乎保守的风格克制着金地的前进步伐。
“谨慎保守对于大风大浪可以说比较安全,但在大好形势下则可能容易错过机遇”,熟悉凌克和金地的人士如是表示。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克制,令曾与万科保利并称为“招保万金”的金地明显掉队。由此,凌克被称为“最保守的房企舵手”。
熟悉凌克的人评价说,“他非常谨慎,甚至可说是保守”。而这样的谨慎也令金地在形势大好时错失机遇,经历2007年和2009年大好形势之后,其销售额及企业规模等已明显掉队,曾经的“招保万金”称号如今已“名不副实”。以2011年销售额相比,万科已连续两年闯关千亿、保利也以700亿稳居前五,而金地则仅为309.2亿元、与全年400亿目标甚有差距。
但对于近年来的业绩波动,凌克似乎并不在意,他认为“不过是千里之行中的小插曲”,他更重视财务的稳健,称金地资金充足。而金地2011年的公告显示,截至日,公司手握货币资金177.6亿元。而实际上,这样的谨慎也在2011年有所表现,全年少有拿地,仅六次购地,总购地金额42.36亿元,这与2011年的土地低市显得也相对保守。而在2007年,被成为理性的冒险者——张华纲担任总裁时,金地频频出击地市、连造地王。
凌克对此则心有余悸:“房价下跌时,我们害怕的是地价高,因为要进行拨备,会出现坏账,上市公司就怕这些。”而金地的管理层理念差异也逐步显现,2010年,与凌克并称为金地“三驾马车”的张华纲、赵汉忠(时任集团副总裁、上海总经理)相继离职。而金地华东区域的大部分核心团队也已随赵离去,人事大变动的后遗症也开始显现,华东区域这两年也表现出明显的管理漏洞和发展后劲不足。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公司一内部人士如是透露。
此外,华东区管理的混乱直接体现就是项目上的种种问题。有媒体援引熟悉金地的人士话语,如今的金地华东公司与赵汉忠时代的华东公司天差地别,例如出现工程的质量问题、工地被偷等事件,在赵汉忠时代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当时金地的品质是有口皆碑的”。
在地产方面已掉队,凌克更希望在金融方面有所突破,爱称金地是“金融+地产”,这也是他多年的梦想。而张华纲的接任者黄俊灿则充分体现了凌的金融之梦,凌克评价黄俊灿是“更为熟悉金融业务”。而与张华纲被称为“理性的冒险家”有所不同的是,“黄是稳健的谋略者”,金地内部工作人员称。
向来低调的凌克,在很多场合一谈到金融领域的探索,就会显得多出三分热情,“金地一直把房地产金融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房地产链条的最上端实现突破,我们相信这必将为拉动公司主业起到重要作用”,凌克表示,金地争取在3-5年内发起20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投向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区开发、新城区开发。而募集来的资金,大概有六成投向自有项目,四成投向非本公司的项目。
而实际上,金地在房地产金融方面也开始有些许成绩,2009年,金地与瑞银集团、中国平安信托展开合作,目前也与荷兰金融集团ING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还与多家海外银行开展项目融资。
凌克对自己这么形容,“我算是取中道的人,而非冲撞型的人。如果用短跑和长跑比较,我则是更喜欢长跑的人。”实际上,在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调控中,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转型,包括向上游金融及其他领域转型,知情人士也向地产中国网透露,凌克也在向矿业寻求机会,那么,这位船长能否跑赢马拉松?业内甚是期待。
梁上燕:营销无界 最积极乐观的整合营销高手
从执着的跨界营销实践者,到自觉的城市文化传播使者,她的房地产营销路数从有形到无形。从贵州的山水黔城到太原星河湾、上海星河湾、番禺星河湾再到鄂尔多斯星河湾,她成了自觉的城市形象包装大师与文化传播使者。
从初入职场的药厂销售科长,到几家连锁批发鞋店的老板娘,再到卖房子的地产公司董事副总裁,她始终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不懈的学习精神推动着商品房销售业务,并屡创佳绩。
与这个在困境中挣扎的行业一同度过艰辛的2011年后,她将迎接新的重任,肩负星河湾作为涵盖了地产、教育、白酒业等的多元化集团公司的品牌推广任务,从房地产的跨界营销到彻底跨界、多元化。她就是在星河湾“梅开三度”的梁上燕。
进一城爱一城
星河湾每进军一个新的城市,她便走街串巷、深入城市内核,阅读城市,寻找城市文脉与肌理。她似乎忘记了自己卖房的本份,站在城市的高度,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等进行价值挖掘并积极予以传播,这也令地产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星河湾所到之处便是这座城市受瞩目之时。2010年是太原,2011年则是鄂尔多斯。
2011年年初,她便开始了对鄂尔多斯这个资源城市的游历,一个月后再介绍这座城市时她已如数家珍,展现给听众的是一座充满魅力之城;之后几个月,她又邀请多家财经媒体到当地举办经济论坛,借由那些知名经济学家的眼界,她又发现了这座城市的财富价值与未来增长潜力。她很快融会贯通,成了“鄂尔多斯通”,一如当年她传播贵州文化、山西文化一般。鄂尔多斯再度因为星河湾的到来而被媒体聚焦继而进入大众视线,这一年应该是这个城市被正面报道最多的一年。
热销20亿“被”风波
做完功课,梁很快在鄂排兵布阵,引入易居、思源等几大代理行,汇聚数百上千销售人员驻扎蒙古包,准备接待上千位客户,憧憬着在成吉思汗王的领土上再现万马奔腾的景象(主角当然是卖房子的和买房子的),期望以上乘精装房品质和精准营销见长的星河湾在广州、北京、太原三地创造的销售神话在这个资源城市重演,甚至创造更大的奇迹,从开盘热销几十亿到上百亿。星河湾期许未来几年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发万亩综合体(含住宅、酒店、写字楼、商场、学校),为本地富裕的人群提供最好的居所,也为预备扩充人口的鄂尔多斯市提供招凰引凤的梧桐树。基于对产品号召力、自身营销能力的自信和对当地购买力的摸底,星河湾自感胜券在握。
突如其来的限购政策、紧缩的银根、内蒙人的消费习惯以及短暂的施工期给了星河湾猛烈的一击。从开始接受登记到正式开盘,项目签约额近20亿,这在当地乃至同期的全国高端市场都属凤毛麟角,堪称佳绩。但在星河湾内部和一些同行眼中,没有一售而空就形同吃了败仗。面对内外舆论的压力以及市场突变的挑战,梁展现了女人身上少见的大将风度,她一面谈笑风生地接待来宾,一面竭力挽救局面,但当时鄂尔多斯楼市和当地的气候一样早早入冬了。
迎接大品牌营销新课题
星河湾正在悄然转变为一个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而非单纯的房地产企业,事实上这家知名地产公司的老板黄文仔早年间曾经从事过钢材、木业和矿产,近十来年才专注房地产开发,同步还涉足了酒店和教育产业,新近又进入了高端白酒产业。
品牌面临升级,新进入的白酒业也需要进行市场拓展,梁上燕由此被安排全力抓集团品牌营销和白酒市场开拓,不再直接抓地产项目的销售。有人由此判定星河湾和梁上燕离开房地产业,实属误读。
在梁眼中,星河湾动辄上千万元的房子和1万元一斤的老酱香白酒,都类似奢侈品销售,产品本身质量过硬,营销应该上升到文化层面。
2012,楼市仍充满不确定性,高端白酒市场前景也难料,梁上燕又将展现怎样的作为和格局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中国网
网易房产48小时评论排行
房产精彩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地集团华南区域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