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金融贷款款后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你现在的位置:> >
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会计城 | 日
来源 : 互联网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务、其简单地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导致了2003年保险公司退出汽车金融控制系统。当前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银行在贷款管理中的&审贷分离&原则也存在一定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务、其简单地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导致了2003年保险公司退出汽车金融控制系统。当前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银行在贷款管理中的&审贷分离&原则也存在一定漏洞。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战略联盟   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于知识和行动的不对称性。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一般是由公司自己承担的,所以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对客户资信调查都是非常严格的。有的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客户资讯评估系统&,从而对客户进行筛选,按还款能力的强弱对客户采取不同的按揭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车贷风险的发生。但是商业银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对贷前、贷后及贷中的管理,只是简单的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种做法对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最终导致了2003年保险公司的退市。   一、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主体分析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服务机构:汽车制造商、商业银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商二种。   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贷款和金融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1700.06亿元,比年初增长620.14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45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元,占12%,城市商业银行45.9亿元,占2.7% ;财务公司5.1亿元,占0.3%。但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以上。各大银行陆续停止或者提高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门槛,汽车信贷萎缩。直到2006年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通,银行凭借其密集的网络优势和充足的资金是银行汽车信贷的优势所在。汽车信贷业务也逐渐回升。总体来说,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银行。   二、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中存的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主体的银行在汽车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汽车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  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之初,通过采取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银行认为贷款万无一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行纷纷降低贷款条件。由于贷款客户分散,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审查,也没有做到贷后跟踪监测,因此造成贷款客户良莠不齐,这些都为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而且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不是其主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催收不及时,只管贷不管收,加重了汽车贷款的风险。   2.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使得经销商将风险转嫁到银行   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经销商在贷款客户提供物质担保的基础上,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全保证担保,这种合作应该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虽然提供贷款保证,但这种保证通常只是一般贷款保证,是在贷款人落实物质担保之后附加的信用保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汽车消费贷款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肯定要超过贷款金额,但在执行时却存在许多障碍,不能及时变现,因此可以说经销商的保证责任通常形同虚设。   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产业链短   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独立的资金服务业务,提供贷款以后除客户按时归还本息外,基本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4.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业务人员只管放款,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三、建立战略联盟、共同防范汽车金融风险   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的协作。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任何一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化解其中的风险,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共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其是否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信资格,防范贷款风险。汽车金融服务的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全力打击信用不良客户。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间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将违约严重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互通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切实防范一车多贷、一人多车多贷现象的发生。另外,必要时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还要取得车辆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办理车辆抵押手续。   另外,严防保险公司、经销商的欺诈风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保险公司、经销商进行合作。对符合合作条件的伙伴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双方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汽车金融经营模式应当具备下面三项职能:为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和设备融资;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和产品保险等业务,同时具备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目前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完整的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都将面临一定困难。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外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车贷债权的证券化和打包处理等金融工具,更是国内无法短期内跟进的。国内厂商缺乏专业金融机构的运作经验,而外资企业适应国内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的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模式还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制造商、销售商、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政府及消费者等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梵: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车界论坛, ~3  [2]张先锋单培尹红坡:中日汽车金融服务业比较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106   [3]蔡翔:如何防范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现代金融,
[获取更多干货,请关注会计部落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商业性担保机构法律风险控制 -宜人贷问答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商业性担保机构法律风险控制
问题分类:
请输入验证码
关于这个问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销商、不同的汽车金融公司及担保公司等条件有不同的答案。 试解如下:一,汽车金融公司是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只做与汽车(包括乘用车与非乘用车)相关的金融业务。通常附属于汽车(整车厂)生产经营集团,是汽车整车公司的子公司或其子公司的合资公司。如业内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上汽集团财务公司、美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及某美国财团的合资)、丰田汽车金融公司、宝马汽车金融公司(宝马中国与华晨宝马合资)、奔驰汽车金融公司、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金融公司(东风、标致、雪铁龙合资)、大众汽车金融公司、东风日产汽车金融公司(东风与日产合资)、菲亚特汽车金融公司、广汽汇理汽车金融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与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合资)等等均属此类。汽车金融公司业务主要有两块:一是对汽车经销商的库存融资批发业务(即银行一般定义的对公业务);二是为购买指定品牌(通常是其自有品牌,部分汽车金融公司如上汽通用也有做非自有品牌的)的顾客提供零售贷款服务;三是汽车租赁(包括经营性租赁及融资租赁)等其它衍生业务(目前他们这类业务不成熟)。你所指的车贷应该是第二种的零售贷款业务,是直接跟汽车金融公司发生交易取得贷款,没有第三方的参与。 二,担保公司的本质功能是为不能够满足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要求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担保”,以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公司,收入来源主要为担保费。说句不好听的,担保业务是寄生在银行业务上的。担保公司服务对象多为中小企业(也有为风险高的大项目提供担保的),目前开展个人业务的担保公司相对说还是少数,而且更多参与的是住房等比较可靠的担保,介入汽车贷款的更是少数。如果你的资质符合放款金融机构(银行)的要求,是无须使用担保的。可能在某些地区银行一定要有担保公司的介入才愿意对贷款买车的贷款人放款,那就没办法啦。所以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否则浪费了担保费用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跟你签贷款合同给你放款的是银行,还款还是还给银行;担保公司跟你的交易关系用额外的担保合同来保证,正常情况下担保费是在放款时一次性交给担保公司的。 三,你要考虑的问题:1,利率
在汽车厂家不补贴的情况下,市场上汽车金融公司年利率在8%到18%之间,取平均值可能在13%左右。针对部分滞销或促销车型会有零利率的产品,你可以留意一下看如果申请了零利率贷款是否车价就优惠少了或其它方面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少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失去了零利率的意义。毕竟纯粹的零利率在市场上还是凤毛麟角。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汽车金融公司设计了许多比较奇怪的产品,比如什么两头大中间小之类,月供数十元或数百元的听起来很有吸引力的还款计划,实际上如果有心去算一算,综合计算起来的利率还是蛮高的,如果销售员只跟你讲每个月只还多少多少但对利率只字不提甚至其根本就不会计算的话,那就得加倍小心,事前算算贷款的总体利率和成本,冷静后才好签合同,有时算出来的利率是很吓人的。
不同的担保公司有不同的费率,担保费按照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具体得问担保公司)。银行的利率相对汽车金融公司就便宜得多,甚至有在央行的基准利率上下调的都有,不同的银行利率不一样,相信全国银行车贷年利率都会在10%以下吧。你算下担保费加上利息有多少再跟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成本作对比吧。
有些银行会直接与贷款人打交道,不经过担保公司,就不存在担保费。我个人认为担保公司做车贷的意义已经不大,像广州地区的车贷市场根本就没有担保公司,只是有些按揭公司什么的,相当于银行做基础业务的外包单位,帮银行做一些基础工作赚劳务费和承担作为银行向车行返利的过帐的职能。
提示:汽车金融公司不讲价。相熟的当地银行有可能申请低利率。
以上的利息的基本比较。2,效率
一般认为汽车金融公司受理、审批、抵押及放款等过程在通常情况下都比银行要快,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当地银行速度快得离谱,短短几天时间就把整个贷款弄好的。因为个案的不同,正常情况下无论汽车金融公司还是银行从提交贷款申请资料到把车开回去均需要一至两周的时间。3,稳定性
宏观金融政策对车贷也有影响,要问清楚贷款机构是否能够稳定放款。最常见的情况是手续全都搞定了,突然贷款机构说当月(或季度、年)的钱已经都放出去,没有贷款额度了,或者说已经完成贷款任务不能放款了。那就比较糟糕,等他们放款这个时间就真说不准了。短就个把月,长的还真没个谱。4,易货性
指审批条件。无论你选择的是汽车金融公司还是担保公司(银行),都要求对贷款申请人的房产、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单位、收入水平等基本信息、甚至企业的基本信息(如果像是企业主的话)作一个全面的考察与评估再决定是否放款给你,是无条件满足你的要求还是减少一些金额,或者增加叫你开信用卡、质押保证金等等附加条件。如果你是优质客户,那就比较无所谓;如条件一般还是先问清楚哪间比较容易贷到款,条条框框没那么多。5,服务质量
这条不用解释吧?问清楚经办人先。
见过交了一大叠资料花了很多心思但最终没贷下来的人骂骂咧咧的。他不是为了没贷到款而伤心,而是因为没有得到贷款机构的尊重而恼火。6,附加条件
如保险,是否强制一定要在车行买?(据知都是劝说)
收多少手续费?谁收的?
与一次性付款购车享受到的服务和价格有什么不一样?
提前还款是否收违约金?怎么收?等等。
回答者:g***1 |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
资产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回答者:匿名 |
资金要求  投资福州担保公司贷款一般要求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如果跨地区担保,则需达1亿以上。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48号),“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审批”修改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变更审批”,实施机关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将有一段时间。   从了解的其它省市登记情况来看,目前各地操作存在差异:北京市工商局对福州担保公司贷款登记不做限制;上海市工商局暂缓登记担保类公司;浙江省工商局仅对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福州担保公司贷款进行登记;江苏省工商局登记“非融资性福州担保公司贷款”,企业经营范围核定“非融资性担保”等。   为统一规范我省操作,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1]77号)等规定,现就过渡时期内担保机构登记注册的有关问题建议如下:   一、申请新设立注册资本1亿元以下的担保机构,工商部门予以办理,企业经营期限核定一年,经营范围可核定为:“为自然人和企业提供担保(不含融资性担保)”,待国家、省有关政策明确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非融资性福州担保公司贷款不得对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提供担保和再担保,不得从事存、贷款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等。   二、新设立、申请增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超1亿元(含1亿元)的,以及已经审批并登记注册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申请增设分支机构的,工商部门暂不受理,待国家、省有关政策明确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三、已登记的注册资本1亿元以下的担保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申请变更登记(含增设分支机构)、注销登记、备案的,工商部门依法办理。   四、自省金融办正式受理审批之日起,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变更,应当先经省金融办审批方可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国家、省有关审批登记政策出台后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注册流程  先核准公司名称,验资,备案,办理营业执照、代码证、税证、银行开户证,在备案时,要求提供以下材料:   1、可行性报告   2、公司章程   3、公司高管人员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证明   4、股东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证明   5、股东资信证明等编辑本段经营范围  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租赁及其他经济合同的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汽车消费信贷担保、项目投资、融资管理等。借款担保业务  1、企业技术改造贷款担保   2、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   3、企业信用证贷款担保   4、企业综合授信贷款担保   5、企业主个人贷款担保   6、个人投资贷款担保   7、产权置换过桥贷款担保   8、各种短期借款担保票据证券担保业务  1、开立信用证担保   2、银行承兑汇票担保   3、商业汇票担保   4、银行保函担保   5、企业债券担保   6、保本基金担保   7、信托产品担保   8、其他票据证券担保交易履约担保业务  1、工程履约担保   2、工程付款担保   3、投标担保   4、原材料赊购担保   5、设备分期付款担保   6、财产保全担保   7、租赁合同担保   8、其他合同担保编辑本段业务流程  1、申请:企业提出贷款担保申请   2、考察: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抵押资产情况、纳税情况、信用情况、企业主情况,初步确定担保与否。   3、沟通:与贷款银行沟通,进一步掌握银行提供的企业信息,明确银行拟贷款的金额和期限。   4、担保:与企业鉴定担保及反担保协议,资产抵押及登记等法律手续,并与贷款银行签定保证合同,正式与银行、企业确立担保关系。   5、放贷:银行在审查担保的基础上向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向企业收取担保费用。   6、跟踪:跟踪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和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企业季度纳税、用电量、现金流的增长或减少最直接跟踪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   7、提示:企业还贷前一个月,预先提示,以便企业提早作好还贷准备,保证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8、解除:凭企业的银行还款单,解除抵押登记,解除与银行、企业的担保关系。   9、记录:记录本次担保的信用情况,分为正常不正常、逾期、坏帐四个档次,为后续担保提供信用记录。   10、归档:将与银行、企业签定的各种协议以及还贷后的凭证、解除担保的凭证等整理归档、封存、以备今后查档。
回答者:龚***森 |
为加强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09年3月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继出台有关《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的监管文件之后,银监会发布的又一重要风险管理指引。 该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合规性需求: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不断推出了各种监管要求,对IT管控领域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与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行业监管指引有:
2002年,美国国会发布了SOX《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2006年,银监会发布《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
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2007年,公安部明确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与实施指南》;
2009年3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各商业银行如何满足日益严格的各类IT监管要求,成为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信息科技部门以及审计部门面临的挑战。
IT风险管理需求
银行业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运行均面临较大的挑战,如何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营,如何支撑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如何保障客户与自身信息的安全,成为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因此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就显得迫在眉睫。商业银行针对信息科技风险需要审视:
o 是否对所有潜在的重大IT风险都进行了识别、评估和管理?
o 面对数量众多的IT风险,应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o 如何在全行范围内推行全面IT风险管理?
o 如何将IT风险管理体制与企业日常IT管理和运营相融合?
o IT风险管理的角色、责任和义务是否合理或明确?
o 如何增强风险意识,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组建并管理IT风险管理团队
IT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在IT治理目标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遵循IT治理的工作成果,从IT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与活动开始,逐步识别并定义IT风险管理的角色,并根据角色模型设计组织架构,确保IT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落实。IT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以及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如下图所示:
IT风险生命周期管理
从IT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主要工作中识别出IT风险管理所需要的角色,结合IT治理规划成果,并参考国际最佳实践,设计IT风险管理的职能与组织架构。从IT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主要工作中识别出IT风险管理所需要的角色,结合IT治理规划成果,并参考国际最佳实践,设计银行业IT风险管理的职能与组织架构。
对于IT风险管理的角色的定位如下图所示。
设计IT风险管理框架体系
IT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如下五个体系框架
? IT风险管理策略体系:建立企业IT风险管理策略,明确管理层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期望与承诺,描述对企业信息科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规定人员操作的流程与规范,制定系统配置规格、使用策略等。
? IT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完成组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的组织机构,包括跨部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小组、第三方安全服务组织等。
? IT风险管理运行保障体系:建立日常科技风险运行与维护机制,包括运行监控、问题处理、变更管理等。重点是建立生产运行中安全的问题处理机制,形成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及时、准确、快速地处理运行中的问题,强调执行过程的安全。
? IT风险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与产品,降低安全风险,包括产品的购置与配置加固、防病毒、加强安全域和网络访问控制,统一监控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平台等。
? 应急恢复保障体系:业务连续性计划及灾难恢复规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各个业务系统及IT 系统的应急方案,其目标是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生产运行状态。
? IT风险审计体系:审核工作是审计机构对组织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完备所做的鉴证过程。利用审核机制进行独立的体系审核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可以由组织的内部稽核部门阶段性地组建立审核组,培训审核员,有效地管理在组织中开展的信息安全审核工作,也可外聘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组织进行外部审核。
建设IT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
? 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
信息系统的采购和开发
信息系统的采购和开发涉及系统的设计、采购/建造和布置,以支持业务目标的实现。制度与流程建设需要建立一套考虑到银行在安全、可用性和处理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方法。
采购新的技术基础设施
采购和维护技术基础设施的流程涉及支持应用和通信的系统的设计、采购/建造和布置。基础设施组件,包括服务器、网络和数据库,对于信息处理的安全和可靠是至关重要的。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制定并遵守相应的流程,确保基础设施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软件,是根据它们要支持的财务应用程序的需要采购的。
应用系统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安装和测试
系统安装测试和确认涉及新系统向生产环境的移植,它确保系统可以按照设计意图运行。没有合适的测试,系统将不能按照预想的方式运行,可能提供无效的信息,这将导致信息和报告的不可靠。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制定应用软件和技术基础设施相关技术上的测试策略。
信息系统的变更和维护
开发和维护政策及流程
开发和维护政策及流程涉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方法论、采购流程、应用的开发和维护以及相应的文档。这一领域相关的政策和操作程序使得企业能够持续地、有目标地进行商业运作。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制定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方法论和相应的流程、政策。
变更管理表明了企业是如何通过调整系统功能来帮助业务活动满足财务报告目标的。在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制定应用变动、系统维护的变更管理程序。
系统配置管理
系统配置管理保证安全、可获得的控制在系统中建立起来,并且在其生命周期内得到保持。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会导致系统安全和可靠性蒙受风险,并将允许对于系统和数据的非法访问。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对系统基础设施,包括防火墙、服务器和其它有关设备,以及对应用软件和数据存储系统等配置管理程序,并建立配置基准。
系统的操作和运行
操作管理的好坏体现了一个组织通过保持可靠的应用系统来记录、处理和报告财务信息的水平。在这方面的能力缺乏将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制定IT操作的标准程序,包括账户管理、批处理管理、系统操作管理、数据操作管理等。
服务水平的确定和管理
服务水平的确定和管理决定了企业如何满足其客户对其产品功能和业务操作的期望,进而满足其客户的业务目标。在这方面的能力缺乏将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在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定义和管理服务水平来支持财务报告系统的要求。并定义一种框架,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从内部和外部来管理服务水平协议。
外包服务管理
外包服务管理包括使用外包服务来支持财务应用和相关系统。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定义第三方服务管理的程序。
系统与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系统安全方面的管理包括通过物理和逻辑上的控制来防止非法访问。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参照ISO27001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制定完整的系统安全策略体系。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包括信息安全标准、策略、实施计划和持续维护计划。
信息安全策略涉及以下领域:
(一)安全制度管理。
(二)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三)资产管理。
(四)人员安全管理。
(五)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
(六)通信与运营管理。
(七)访问控制管理。
(八)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
(九)信息安全事故管理。
(十)业务连续性管理。
(十一)合规性管理。
问题和事故管理
问题和事故管理表明一个企业是如何对异常事件进行鉴别、记录和反应的。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制定和执行问题管理系统,来确保所有标准操作之外的操作事件(如事故、问题和错误)都能得到及时的记录、分析和解决。制定安全事故响应流程,以支持对于非法活动的及时反应和调查。
数据管理涉及用于管理信息完整性、准确性、授权和有效性的控制和程序,对信息的记录、处理和报告起支持作用。在制度与流程建设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用于数据的处理、分发、保留和报告的输出。
IT风险管理软件平台方案
IT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建立信息化平台支撑IT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监督与审计、风险沟通等工作均涉及大量的日常工作,需要建立相关的系统平台来满足银行IT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需求,谷安公司经过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推出了国内首家IT风险管理平台系统。
IT风险管控系列软件目前包括如下主要模块:
风险评估管理-GooRisk
GooRisk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软件提供了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方法论和行业风险知识库,包括评估范围定义,安全现状调查,资产威胁分析、漏洞分析、风险综合分析、风险控制措施等主要功能,帮助客户快速自动化的评估自身的资产风险与流程风险。
风险控制管理-GooISMS
GooISMS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软件提供了IT风险管理体系规划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论和行业模板库,包括体系规划,体系设计,体系实施,体系保障等主要功能,帮助客户快速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审计、管理评审等管理过程,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风险运营管理-GooProcess
GooProcess信息科技风险运营管理软件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安全日常运作流程,通过自动化工作流引擎,可自主定义帐号管理、权限管理、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物理安全、安全检查、安全事件、安全培训、通知公告等流程,将安全管理流程真正落地。
风险审计管理-GooAudit
GooAudit安全风险审计管理软件提供了信息安全风险审计检查工具与审计管理流程,包括了各种业务、系统、设备的安全检查列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工具,定期审计管理流程,以及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的管理。
风险知识管理-GooAwareness
GooAwareness安全风险知识管理软件为企业提供了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管理与共享平台,包括安全通告、内部知识库、外部资料库、标准与法规、案例警示、常用模板、知识地图、个人知识库等基本功能,方便安全知识的获取与管理,全面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软件特色与优势:
完整的行业知识库:提供完整的银行业知识库支持,并且对知识库进行持续更新;知识库包括行业业务流程、业务系统、信息资产、威胁类型、漏洞类别、风险指标、安全策略、管理流程、行业法规等。
遵从各类监管要求:紧密结合企业信息安全与内部控制要求,遵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ISO27001、等级保护、COBIT等标准,引导公司信息安全与IT控制工作,协助信息安全与IT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并管理文档记录、测评、评估、改进、测试等阶段的工作;全面符合国际标准ISO27001、国家标准GB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以及公安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统一控制框架: 采取Unified Control Framework设计,可将超过2,000个“既定的”控制目标与等级保护、ISO、COBIT、 COSO、ITIL、NIST、SOX、BASELII和PCI等几十个标准和法律法规相挂钩,并可通过全面的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应用到知识库中;
操作简单安全:基于B/S架构,通过浏览器的轻松灵活的使用、导航界面,能够根据组织要求调节界面外观,基于角色授权指派相关人士负责控制工作,轻松添加各种控制与遵从标准版本,支持本机Excel电子数据表输入。
回答者:g***8 |
您目前处于未登录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金融贷款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