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300万辖区内常住人口指指哪些区的辖区内常住人口指

北京总规划人口上限2300万 这个数字有何讲究?_凤凰资讯
北京总规划人口上限2300万 这个数字有何讲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政解|北京总规划人口上限2300万 这个数字有何讲究?新京报快讯(记者黄颖) 3月2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以下简称《总规》),《总规》明确北
原标题:政解|北京总规划人口上限2300万 这个数字有何讲究?新京报快讯(记者黄颖) 3月2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以下简称《总规》),《总规》明确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万人以内,2020年之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划定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的&三条红线&&,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说,按照以水定域、以水定人的总体要求,明确人口总量上限,在2020年及之后保持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表示,在人口调控方面,会以常住人口调控为重点,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调控政策,逐步健全人口调控机制,逐步形成总量控制,分布合理,管理有序,服务均等多元和谐的人口格局。2300万的人口规模并非北京首次提出,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透露北京市新的人口控制规模。他说,到2020年,北京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300万人。据其介绍,2300万这个数字主要是根据北京水资源的承载力算出来的。北京现在每年的用水缺口是15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进京,情况有所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水将是制约北京城市运行的一个根本问题、关键问题。他还表示,北京正在加大投入,对污水进行强制性治理,可换取再生水7.5亿立方米。
[责任编辑:张博麟 PS038]
责任编辑:张博麟 PS03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697
播放数:439990
播放数:1386783
播放数:5808920当前位置:&&&&&&&&&
北京严控人口 北京人口数量2015
来源:人民网&|& 14:29&编辑:李慧萍
据报道,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决议,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北京提出人口2300万的&天花板&,据数据显示,2014年常住人口2151.6万人,人口依然在不断增长。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多&。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北京提出人口2300万的&天花板&,其中一个主要依据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承载力接近极限。
当前,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的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常住人口2151.6万人,但人口规模还处在增长状态。&十二五&以来,北京加大人口调控力度,人口增量、增速呈现&双下降&态势。特别是2014年,随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常住人口增加36.8万人,增速为1.7%,是&十一五&以来增量最少、增速最慢的一年。
关于人口规模调控,郭金龙认为,重点难点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北京人口要实现到2020年比2014年下降15%左右的目标,必须坚持&疏&&堵&并重,以人口规模调控目标倒逼非首都功能疏解,倒逼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倒逼环境治理和服务管理水平提升。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伟指出,目前旧城保护和改造仍未跳出就地平衡成本的开发模式,商业性开发程度较高,核心区的功能和人口未能得到有效疏解。
名城保护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平房区外来人口多,房屋权属复杂,管理难度大;有50%文物建筑使用不合理、消防隐患大。此外,受现有政策、资金和产权明晰等限制,名城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居住在旧城历史保护文化街区的常住人口不少于30万人,成片的老旧平房,存在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匮乏、交通极为不便、违法建设频发、安全隐患巨大等突出问题。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梁伟强调,旧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遗存丰富,要探索有效的保护模式,明确旧城政务、文化、宜居的核心职能,把旧城塑造成为人居环境良好、历史风貌完整、业态布局合理的宜居城区。
此外,要从人口疏解、土地和房屋产权交易、房屋管理、文物修缮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确保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成片平房区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力争把旧城的居住人口密度和就业调整到适度水平。
2015年北京人口分布数据公布&
北京人口分布数据于近日发布。北京人口分布数据显示,北京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57.1%。而常住外来人口,五环以外有422.5万人,占全市51.6%。
北京人口分布数据数据还显示,五年以来,北京人口增速平稳下降。去年,北京常住人口的增量已从2011年的56.7万人降至36.8万人,为&十二五&以来最低水平。此外,&十二五&前3年常住外来人口增量占人口增量的比重64.2%,2014年已降至43.5%。
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2013年第一批年鉴数据。当年的北京人口分布数据显示,2013年底,北京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802.7万人,占比38%。在人口分布上,朝阳区和海淀区常住人口最多,均在300万人以上,门头沟区人最少,只有30.3万人。从常住人口密度来看,西城区和东城区的人口最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2万人。从常住外来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看,务工经商是首因,占比近七成。
57.1%常住人口在三至六环间
全市有超过一半常住人口聚集在五环以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根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本市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941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43.8%;五环以外有1098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1.1%。&环路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即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分析。
那么是否中心城区居住了更多本地人口,而外来人口更多居住在五环外?统计数据发现,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上基本一致,但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突出。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637.6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77.9%;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532.1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65%;五环外有422.5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51.6%。
央属高校人&扎堆&中心城区
公共资源的集中以及公共服务的高质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从资源分布看,全国知名的小学、中学、大学大部分聚集在北京,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亦如此。&公共资源的聚集和分布不均,带来了交通、环境和众多社会问题。&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分析。
据市教委数据,2013年全市高校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数为102万人,分功能区看,中心城区为85.3万人,占全市总量的83.6%;分隶属关系看,央属高校为63.5万人,占62.2%。央属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为58.4万人,占中心城区高校人数的68.5%,占央属高校人数的92%。
据市卫计委数据,2013年全市医院共有647个,从业人员21.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医院数为438家,占全市总量的67.7%,医院从业人员为17.1万人,占全市的79.5%。驻京部队的15家三级甲等医院全部位于中心城区,涉及从业人员3.6万人。
常住人口分布
●朝阳、海淀、丰台区位居前3位,常住人口占比为46%
●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最多,占全市总量的49%
●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占比为31.8%
●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占比为10.3%
●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占比为8.9%
下一篇:没有了
的相关阅读:
窗花有话说
深窗公众平台您好,分享的企鹅
设2300万人口上限 未来哪些人能留在北京
每日经济新闻
小张最近很纠结,租在北京南四环外的房子快到期了,他还没有想好是续租还是重新找房子。除租金外,小张苦恼的是上班坐车越来越挤。小张告诉记者,来北京工作多年,3年前将租房的位置从北城转移到南城,最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北城的人太多,上班挤地铁非常痛苦,南城的人稍微少一点,但现在南城的人越来越多,上下班高峰挤地铁越来越痛苦。人口数量庞大无疑成了北京这个大都市城市病的根源,而作为首都,北京也一直在寻求良方。3月28日,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规划国土委)发布通知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已经编制完成。根据草案,北京市要求2020年之后,常住人口稳定在2300万左右。同时,建设用地规模也将作出调整,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在现状292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逐步减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未来增长空间不足130万人北京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就总体规划草案作汇报说明时介绍,至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之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记者注意到,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比2015年年末增加2.4万人。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长空间只有不足13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愈发严重,控制人口已成为北京市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北京市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人口的无序过快增长,是造成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早在2015年7月,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就明确了北京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并称“这是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同时,对于为什么将人口的“天花板”限定在2300万,2015年时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李士祥曾给出解释,水资源是制约北京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2300万人口主要是根据北京的水资源承载力算出来的。北京现在每年的水资源缺口是15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进京有所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水是制约北京城市运行的根本问题、关键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开始,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长速度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已经从2011年的增量57万人降到2016年的2.4万人。留京首先得有一套房?在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市,想要找到一份归属感,买房似乎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北京房地产市场政策趋紧,又让很多人难以抉择。2015年,王霞在北京某高校研究生毕业,并顺利找到了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获得了北京户口。在很多人眼里,王霞是值得羡慕的对象,但对于这个来自安徽的姑娘而言,要想长久待在北京,买房就是刚需。王霞对记者表示,经历了2016年北京房价上涨之后,自己心里很慌,不知道房价还会不会涨,不知道什么时候买房合适,今年春节以来一直在看房子。“首付款不够,我和一个好朋友在某金融机构贷款了几十万元,然后以两个人共同的名义付了首付款,在北京北五环外买了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王霞说,即使两个人合伙买房子,平均分摊房贷,仍占据了每个月绝大部分的工资。对于为什么要和朋友一起合伙买房,王霞解释称,主要是自己现在承受不起一套房子的首付和月供,但又担心房价会继续涨。与王霞不同的是,去年底,张磊选择在北京购买了一套商住房,相对于商品房,商住房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要便宜很多。今年3月2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明确在建在售“商办(商业和办公)”项目不得卖给个人;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个人购房贷款,并对商办项目的规划和商住项目再次销售等作出严格界定。对此,张磊向记者表示,并不关心未来商住房是否会降价或交易难度增大,因自己买房是刚需,并不后悔。三类人或成香饽饽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在限定“2020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时还特别提出,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那么,未来哪些人才是北京所需要的人才呢,哪些人最有可能留在北京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北京对于常住人口设定的门槛肯定是越来越高,目前“北漂”的大学毕业生不下100万人,今后他们留在北京的概率将会小很多。在竹立家看来,北京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为战略定位,未来北京市想要留的人才肯定也会是围绕着这几个中心的建设为目标的。事实上,北京市在去年8月发布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对于各类人群的积分标准进行了明确划分。竹立家认为,从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政策可以看出,高学历、纳税高、科技型等方面的人才将是未来北京市想要留住的对象。竹立家指出,现在北京的高房价,可能会让很多在北京无房的80后人才流失。但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一些做基础性服务的人,没有他们城市也无法较好运转。北京要教授,也要卖菜的菜农。“在北京工作的80后人群在10年后将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主力人群,这部分人群正面临极大的购房压力、孩子教育压力、父母医疗压力等,如何解决这些人面临的问题,北京在政策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竹立家认为。
家,自此触手可及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房产台州站官方微信(台州楼市);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台州楼市”,体验微信找房等各种新功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价格:最低12000元/平
特色:将推新房源
均价:10000元/平米
特色:公园地产
存2万享4万
均价:9000元/平米
特色:低密度刚需楼盘
均价: 11000元/平米
特色:实景现房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只能承受2300万人口?其实是规划太小了
稿源:驱动之家
近日,北京提出人口2300万的&天花板&,其中一个主要依据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承载力接近极限。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多&。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
而在昨日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在&青年领袖&环节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北京人口规模不是大了,而是小了。
梁建章解释道:跟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人口规模偏小,至少是四五千万人口的水平,如果按这个人口规划的话,那北京现在应该是比较空的。
国家越大、人口越多,最大城市人口规模也越大。日本一亿人口,最大城市东京的城市人口规模是三千七百万,中国是十亿人口规模的国家,北京上海规模至少应该是四五千万,北京按照四五千万人口规划就不会这么拥挤,这是能够把人口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把大城市人口规模发展比现在更大的水平上。
下面是中国企业家整理的梁建章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今天的主题是非常适合这个会的,我们说创力量、创造力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现在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机器来取代,似乎最后只剩下创造力不可替代,有了创造力,人力资源就能成为推动一个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
人口发展可持续战略实际上是中国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现在讲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刚刚完全放开了二胎,但这不应该是个终结而应该是个开始,是中国人口政策180度转变的开始,未来会有更多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台。
关于人口跟经济的关系,我写了一些书和文章,讲了很多,前两年在斯坦福研究的课题&创造、创新、创业与人口的关系&,今天再总结一下。
人口如果老化,不生小孩全是老人,年轻人要养活很多的老人,年轻人的税收负担、国家的财政会很重,这样对发展不利,不多讲了。
今天讲另外两个跟创新相关非常重要的问题。
人口多的话,市场规模效应是很多经济学家还没有意识到或被低估的。市场越大,人口规模大创新的动力就越足,无论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或者做一个APP或网站,它被很大的人口规模去摊销的话,摊到每个人创新的成本会比较低,如果一个杂志一本媒体被十亿人用,像携程一样做一个软件可以用几千人去开发,如果是小国只有几百人开发,开发出来的水平肯定比小国强得多。
这是不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规模效应还这么重要?因为一个小国的企业也可以面向全球的市场,譬如说制造业的产品,举个例子,比如芬兰是个小国,但是诺基亚的手机可以销往全球,这个观点在制造业里面相对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服务业,一个小国很难利用自己国家的服务业把服务产品做的很好,然后推广到全球。因为服务业是需要研发跟整个大的客户群去互动,共同产生出、磨合出、创造出一个产品,就像我们的网站,如果没有很大的客户群,不可能自己空想出一个流程,我们的APP是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在制造业方面,小国和欧洲国家制造业很强,但在服务业,美国服务品牌比制造业更加强大,比如说酒店业、餐饮业美国有很多全球性的品牌远远超过了欧洲。高科技服务业,比如互联网行业美国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世界互联网行业的绝大部分,中国是后来者,中国也拥有市场上最大的市场,所以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是世界上从各方面无论从技术还是管理能力也是领先的,这是小国无法比拟的,未来服务业、高科技行业这样的创新,市场大、人才多、人口多是非常重要的优势。
人才的集聚效应最近几年越来越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制造业可能是中等城市也可以做的很好,但媒体行业或者是互联网行业,却越来越往大城市挤。这说明人口多导致城市的集聚效应也越来越大。
大城市人口规模和国家人口规模的关系,一个国家越大,人口越多,最大城市人口规模也越大。日本的东京,日本一亿人口,最大城市东京的城市人口规模是三千七百万,中国十亿人口规模的国家,北京上海的人口规模是偏小的,北京上海规模至少是四五千万,北京按照四五千万人口规划就不会这么拥挤,这是能够把人口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把大城市人口规模发展比现在更大的水平上。
人口结构和创新创业的关系,如图,人口结构跟创业活力的关系,横坐标是年轻人口的比例占人口的比例,纵坐标是创业的活力,创业企业的数量占整个人口的数量。可以看到,是正相关的关系,越是年轻的国家创业的活力越高。
所有的发达国家的关系,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日本9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结构年龄的老化,创业的活力很低,日本人创业人数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人口老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综合来说,除了养老负担会越来越重,人口下降的坏处规模的负效应,年龄结构的老化导致创新创业活力的丧失。
人口的下降有没有好处呢?中国以前的关于人口是个负担的惯性思维,经常导致我们认为环境的问题、资源的问题、拥堵的问题、就业的问题都是由于人多造成的,这些观点其实都是似是而非的。这些问题都不是由人口多而引起的,实际上是一个发展阶段其他的一些因素造成了这些问题。举个例子,世界上有很多人口密度比中国高的,西欧、东亚、日本、韩国,无论是人均资源和拥堵都没有这样的问题,反而是俄罗斯莫斯科是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第二堵的城市是巴西圣保罗也是污染很严重的城市,巴西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地广人稀的国家,他们的大城市有比现在北京更严重的拥堵和环境的问题。
中国未来的人口到底是怎样的预测,中国现在放开了二胎,未来我估计很快就会全面放开自由生育,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生育率是多少,其他绝大部分国家是自由的生育,一小部分发达国家是鼓励生育的的,是跟社会发展阶段,越是富裕的国家总的生育率越低,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收入超过一万美元生育率会降低到2以下(更替水平)维持人口结构的稳定。
东亚国家生育率尤其低,随着收入的提高生育率会降到1.5以下,有的达到1.2、1.3的水平,周边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他们生育率是超低的水平,中国未来也很可能像他们这样,因为文化相近。
中国现在如果完全放开的话,中国自然生育率会小于1.5,1.5是超低的水平,意味着每代人会减少20%到30%。平均是需要2来维持剩余水平,1.5%是要减少30%,这是人口结构恶化的状态。低于1.5的情况下其他国家都非常的担心,低生育的国家会通过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提升生育率,有些效果比较好,恢复到1.8的水平,有些就并不成功。生育率继续维持非常低的水平,未来非常可能像日本一样,养老负担很重、规模负效应、创新创业环境恶化。
未来应采取什么政策使得我们的生育率接近更替水平至少是1.8的水平呢?其他一些国家是怎样采取一些鼓励生育的措施。鼓励生育无外乎这几个方面:财政补贴、直接给钱给有小孩的家庭、第二产假、第三育儿的便利、入学、入托、入幼的便利。
财政补贴,首先看是不是公平,我们把所有的年轻人的工作抽税上来去补助有小孩的家庭这是不是公平?传统的社会,如果政府不介入养老的话,生了小孩自己养,老了以后你可以从小孩得到经济的补助,养儿防老,政府不介入补贴是可以的。现在社会不是这样的,现在养老已经社会化,所有年轻人交的税,包括社保和医保,一般国家占GDP的15%,这些税拿上来是养现在所有的老人,这些老人包括以前没有小孩的老人。现在多生一个小孩对未来国家社保的贡献是15%,这些钱未来会去养这些小孩的父母,不光是这些小孩的父母还包括现在没有小孩的人。
实际上公平来讲,每个国家应该补贴每个抚养小孩的父母GDP的15%这样才公平,如果教育费用是GDP的5%已经补贴了有小孩的家庭,还会补贴10%才公平,如果一个城市白领收入是十万块是补贴一万块钱,一年补贴一万块钱还是不够,因为远远不够抚养一个小孩的费用。
政府补贴有小孩的家庭是否有效呢?如图发达国家数据,横坐标是支持补贴有小孩家庭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纵坐标是生育率,这是发达国家的数据,发达国家政府普遍会花GDP的1%到5%的水平用来补助抚养小孩的家庭。有个正相关的关系,可喜的是似乎补助有小孩的家庭的措施,对提高生育率是有效的。如果是增加四个百分点,生育率可以从1.5提高到1.8,提高20%所以是有效的。但也有例外,美国没有补贴,政府补贴不到1%,生育率依然是在更替的水平附近,美国是天主教宗教更加的强烈一些。
其他的一些例外,补贴了也没用,东欧的一些国家补贴也没有用,东亚的国家生育率非常低,补贴的也不多,生育率也非常低。
总的来说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越有钱生育率会降低,但是如果特别有钱的国家,如果拿出更多的财政和税收去补贴抚养小孩的话,生育率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似乎有这么一个中间的陷井,如果国家比较穷,税收或者财政状况比较差没有钱去补助家庭的话,生育率将会陷入很低的水平,未来人口规模减小、税收是更加的没有财力陷入恶性循环这就是地生育率陷井。北欧和西欧的国家,它们就可以跳出这个陷井,他们有比较大的鼓励生育的力度。南欧国家希腊、意大利他们生的小孩比北欧国家少,他们的在政状况会比较差,这是他们陷入的困境。
东亚国家韩国、新加坡、日本,同样的鼓励政策对东亚国家似乎效果不太好,东亚国家的人更不愿意生小孩,中国是像东亚国家还是像欧洲国家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这些东亚国家比起欧洲国家生小孩更少呢?可以探寻一个原因,非婚生育的比例,当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确定他的妈妈是谁,但是他的爸爸至少在那个时候还不是妈妈的丈夫,这就是非婚生育。80年非婚生育的比例,最近二三十年非婚生育的比率在增加,尤其是北欧和西欧国家,非婚生育比例有的已经超过了50%,极端的例子冰岛非婚生育比例超过了66%,三分之二的小孩是私生子。
亚洲国家拿日本做例子,亚洲国家非婚生育比较低只有2%,中国也差不多,中国不要说非婚生育的小孩还是非法是要罚款的报户口都成问题,中国的非婚生育率是非常低的。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不结婚了,全世界范围内结婚率也在下降,亚洲的国家从原来中国是90%现在下降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一线城市可能下降到六七十,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结婚了,如果这三分之一的人大部分是高收入的人&白骨精&之类的,这些人不结婚不生小孩的话,剩下70%的妇女,她们即使生两个,70%乘2也就是1.4左右,不结婚的妇女不生小孩是比较大的问题。
我觉得提高女性地位也是提高生育率的另一个非经济的措施,当时这是文化的问题。全世界来看,如果一个国家里妇女教育水平也很低,社会地位也很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都很低,传统社会就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女性教育水平很高,她的社会地位还是很低,比如说东亚国家的日本,女性受教育水平很高,女性大学生已经超过了男性,女生读书比男生好,但是社会地位很低的话生育率就非常低。再进一步,如果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都很高,女性反而又科医生比较多的小孩。那个时候女性像现在的北欧生小孩不一定要结婚,她可以自己灵活安排自己的教育、生小孩、结婚跟职业生涯去灵活的安排,她可以在大学里或者是念硕士、研究生的就去生个小孩,未来可以再去工作、再去找个新男朋友。
提高妇女社会的地位这是比较重要的文化方面的措施,使女性能够生更多的小孩,包括女儿能够跟妈妈姓的话,女性也有传宗接代的动力去生更多的小孩。这些都是比较前卫的,至少现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是非婚生的小孩,至少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上户口、不罚款和其他二胎应有的合法权益。
未来高科技的手段,一个女性现阶段不想要小孩可以把自己的卵冻起来,未来有时间采取高科技辅助的手段干预她也可以生小孩,这是应该得到合法的保护。如果讲讲网上教育的话题,互联网这么发达,网络的教育技术到达这个水平,现在学习的效率还很低,其实可以鼓励用更短的时间学好,鼓励跳级和灵活的学位制,尤其是对女生特别有利,女生更加早熟,更加学习成绩好,她们应该可以更多的跳级,16岁上大学20岁上完大学25岁生两个小孩再去工作都是未来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未来真正让二胎放开的措施和未来全面放开的措施能够有效的话,一定要让年轻人敢生二胎,需要中国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包括高额补贴的抚养小孩的财政措施,要像其他的国家一样至少是GDP的2%到5%的水平进行补贴,通过直接的经济补贴和、免社保和免税的方式。第二提供各种育儿便利,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是不够的因为偏小,使得很多外来人口不能在北京、上海大城市使小孩能够很方便的得到教育,现在城市规划,尤其是教育、基础设施等等的规划要更有前瞻性,现在很多的学校数量是按照户籍人口规划的,这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城市会聚集更多的外来人口,要按照整个城市规模的规划的预测来规划教育设施,其中也包括了幼儿园和托儿所,使得育儿没有障碍,使入学没有障碍。最后是提高女性地位做更多的努力,至少现在做的应该是保障非婚小孩生育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现在放开二胎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中国人口政策还需要有更大的改革力度,现在小孩生育率是偏少的,现在的生育率是不可持续的,即使完全放开也不够,我们需要各种各样配套政策使得生育率恢复到可持续的水平接近更替的水平,只有这样经济才能长期的繁荣,中华文明才能持续的繁荣繁衍,只有这样中华文明才应该是能够在世界文明中成为主要的力量,成为能够为世界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一支力量,这是人口战略考虑的更加长远的问题。
回到创造力,未来中国不仅仅是要廉价的产品,我们要贡献更多的创造力,要维持年轻有规模的人口,这是我们的人口可持续战略应该考虑的问题,谢谢大家!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市房山区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