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推荐了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原始股的原始股,上市公司原始股叫Toga Limited,我不知道是真是假,请你帮我解惑

在你的朋友中找一个有钱的,并且对分散投资有兴趣的,老老实实的讲清楚目前这个情况,问他是否有兴趣投资,如果项目成功,你可以收取一成或两成的介绍费。&br&如果他考察之后不看好你老公的公司,那在这点上面,请相信比你有钱的人的眼光。
在你的朋友中找一个有钱的,并且对分散投资有兴趣的,老老实实的讲清楚目前这个情况,问他是否有兴趣投资,如果项目成功,你可以收取一成或两成的介绍费。 如果他考察之后不看好你老公的公司,那在这点上面,请相信比你有钱的人的眼光。
更新的地方有更新分割线提示&br&更新内容:&br&3.09——火锅店三剑客分股权的启示&br&3.11——抖干货,分股权可以按流程走&br&3.14——马云在逗你,你造吗&br&4.11——你的点子不值钱&br&============================================ &br&来说点干货&br&&br&其他答案,大多是老板思维:你问他要怎么解决一个问题,他会告诉你一个笼统的概念,然后再指一个模糊的方向,至于具体怎么操作,他们是全然不会说半个字的。如果你是员工还好,因为对问题的背景本来就有了解,经过一些点拨大半时候也就心领神会了。&br&但看这个答案的朋友基本都是新人,几字真言式的教条只能让迷糊的人更加迷糊。&br&&br&每个团队的情况差别很大,当事人在处理的时候基本就是琢磨出适合自己团队情况的一套方法,所以就会产生很多答案所说,按贡献、按话语权、按出资等等来分配股权的办法,但正因为各个团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简单粗暴的采取某种分配方式就不一定合适。&br&&br&所以是不是先提出一个团队成员普遍认可的普适性原则,再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衍生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流程,会比较合适和容易接受。&br&&br&我先给个我的原则,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r&&b&肯定每个合伙人已经做出的和将可能做出的贡献,并且最后体现在股权分配比例上。&/b&&br&&br&这些贡献应该包括但不限于:提出的点子、巧妙的商业模式、成员的职业技能和经验,成员能提供的社会资源比如人脉、自己拥有或能找到的资质,出资金额大小、每个人进入公司的时间和服务时间、自己为投入创业这件事损失的机会成本和承担的风险大小等等,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欢迎大家补充讨论&br&&br&而所谓”&b&具体且可操性好的方法&/b&“简单来说四个字:&b&列表、打分&/b&&br&&br&举个栗子&br&A、B、C三人合伙想开家火锅店&br&A是个厨子,拥有独家祖传秘方,让人吃了一次想第二次,念念不忘肚子咕咕响&br&&br&B钱多而且熟悉各种工商流程,愿意提供大部分的启动资金和负责初期的开店注册手续&br&&br&C是个年轻IT小伙,觉得日前移动互联台风刮得呼呼的,想用互联网思维来为餐饮业创造更可观的利润,有IT技术,会做微信平台开发,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听起来前景诱人&br&三个人都没有什么运营餐饮行业的经验和经历,但决定开店后共同经营管理&br&&br&股权怎么分,如果笼统的定个A40% B40% C20%, 那三个人就会开始扯皮:你凭啥能拿那么多,我还那啥啥啥了呐?&br&当然反正到最后也定下了几个数字,但每个人都可能会觉着自己还是吃了点亏,不过为了团队和谐就忍忍好了&br&但这事吧就跟憋尿一样,一开始还行,顶多就心里老是挂着,但迟早还是需要解决掉的&br&既然如此,我们最好一开始就扯个清楚扯个明白&br&&br&回到开火锅店这事儿,我们看A、B、C三人是怎么扯的&br&A说餐饮其实没什么壁垒,人人都能做,但味道好坏是招徕顾客的第一要素。所以厨师的手艺是很重要的,B和C都同意&br&B说,没错厨师的手艺是很重要,不过光有手艺也不能把我们的事业做起来,开店要一大笔启动资金,再说咱一起做这事不也是为了赚钱回来么,一开始的资金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A和C没有任何异议&br&C说,光满足以上两点呢可能只是小打小闹,累不说也赚不到大钱,我提出的这套商业模式结合好的推广,一定能帮我们提高很多营业收入!&br&&br&A和B琢磨了下,觉得这新的模式因为谁都没有去验证过,风险很大,运营方面C也没有特别多的经验,于是跟C说,这样好了,我们暂时认可如果能按你预想的那样,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营收,但这事也没个准,等我们做起来之后,发现你的方法确实有效果带来了额外的营收和利润,再给你兑现这部分股权,你这部分贡献是预期的,所以相应部分现在你要先拿期权。C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觉得于情于理这样做都会比较合适。&br&&br&经过一番友好的商讨之后,他们集合餐饮这个行业的实际情况,把100%的权重分为手艺25%,合伙人出资55%,商业模式和运营20%三个部分。然后A、B、C三人各自对这三项进行打分,以0-5分为标准,以下为他们的最后商讨结果&br&&img src=&/e977b8b481ccaa9cd2aa0a8a5d1db686_b.jpg& data-rawwidth=&394& data-rawheight=&2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br&接下来他们还约定了与权力相对应的职责和义务&br&对应股权相应的责任约定为&br&做菜方面:A主要负责调料制作和烹制,C打下手,B不参与;&br&出资方面:A、B、C出资比为2:5:1;&br&运营方面:A因为主要负责烹饪,只会参与重大决策;B会参与部分;C主要负责&br&&br&除此以外,C与A、B还有个类似“对赌协议”一样的承诺:一年以后C提出的运营模式要初见成效,为了便于判断还约定了一个数额,如未达到这个数字则按情况稀释相应数量股权。&br&同时他提出A也要保证自己的手艺确实能得到顾客的认可,可以招来很多回头客才好兑现相应部分股权。&br&最后在股权分配协议上,细化了每个人的权益和责任,并提出了可考量的指标,以三个月和六个月和一年为期限,逐步兑现相应的股东权益。&br&&br&一件看似复杂的麻烦事就这样被三人巧妙的解决了,至于这三位的火锅店最后的经营效果如何咱暂且搁下不谈,但从这个故事化出的股权分配办法,有心人应该早就看出端倪。&br&先不点破啦,各位自己先思考总结一下,待下次我再来列它个子丑寅卯,记得给赞哟~&br&&br&============更新分割线3.11=====================&br&&br&好吧,那么下面先就以上的故事列一个可操作的分股流程好了&br&1.首先把贡献元素先分几个大类吧,比如如资金、运营、技术、资源啦等等,然后根据你们自己团队的情况,给予每个类别一个权重。要知道开个采矿场和开个火锅店两个事相比,分配的比例肯定大不一样对吧。&br&2.然后所有成员坐下来,好好梳理下每个人已作出的贡献和将可能做出的贡献,列出来放入相应大类,然后给予每个贡献元素相应的权重比例;做这事之前有个心法要牢记,后面说。&br&3.接下来对照着每个贡献元素小项逐条给每个人打分,0-5分,建议把已经落实的贡献项目用蓝色标记,承诺可以做出的贡献项目用红色标记&br&4.加权统计每个人的股权&br&5.量化那些承诺要做出的贡献,约定个期限来考察。&br&6.在约定期到的时候检查承诺,并对股权进行微调,或分配或进入期权池&br&7.在协议上签字&br&8.大家一起出去high一下吧,举杯共祝合作愉快,事业有成!&br&&br&以下说明几点:&br&制度呢是从怀疑人的角度来制定的,但管理要从相信人的角度去执行。所以你会看到&br&&blockquote&&u&有的团队非常注意这些分配股权要素,事后依然出现了分崩离析;有的团队是拍脑袋决定的股权分配,但是一直团结到胜利的最后一刻。&/u&&/blockquote&信任是团队最重要的要素,而信任是相互的,它源于你我之间相互的认同和肯定,所以做流程的第二步之前,先得修习心法——&b&团队成员之间要充分认同和肯定其他成员所作出的贡献&/b&,先提出这个原则,大家达成共识之后再进行下面的流程。&br&其实真诚的肯定对方的贡献,在对方看来也是对自己这个人的肯定,这将有助于培养和谐有爱的团队氛围。再有每个小项的权重都比较小,成员之间达成共识或妥协都要容易很多,于是这个方法操作起来也会比较顺利。&br&======================================================&br&更新到这里方法论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这部分干货抖完,接下来我计划谈谈互联网创业的股权分配,尤其是关于那些入干股的问题,例如技术人员不投资只付出精力时间应该给多少股份、发起人提出的点子值不值钱,值多少钱等等一开始我比较困扰的问题,当然现在我也不能很肯定,只是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交流&br&=====================更新分割线3.14======================&br&这次讲讲互联网创业分配股权的时候,该考虑到的各类贡献,并从重要性和可替代性的角度讨论一下&br&先引用 &a data-hash=&b6fb0b7b9c680& href=&///people/b6fb0b7b9c68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黄继新& data-tip=&p$t$b6fb0b7b9c680& data-hovercard=&p$b$b6fb0b7b9c680&&@黄继新&/a&先生 在&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a&中的回答&br&&blockquote&在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创业时,共同创始人之间的股份分配,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按照出资额、技术和智慧成果来进行权衡的。&br&&br&出资额:在天使投资和创投机构比较密集的科技业,大量的创业项目是从一开始就拿到投资的,创始人几乎没有放钱进去,或者即使放也是名义上的非常少一点点钱。&br&&br&技术:互联网业是一个创新频度高、小企业成长快的行业,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演进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互联网技术的门槛,与硬件为主导的传统科技业相比,是日益降低的。因此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不断涌现,独有的技术专利和技术机密在互联网行业越来越难形成竞争的门槛。&br&&br&智慧成果:互联网业是一个拼进化速度的行业,因此一个绝佳的创意或既有的智慧成果,如果没有配上强大的执行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很容易死得很惨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blockquote&&br&这三类贡献,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考虑到的,黄老板见解深刻,点出了重点,也就是创始人之间分配股权的时候,别把这三项的权重定的很高。&br&&br&比如技术这块,一技术合伙人王同学,毕业工作两年参加创业,团队商议股份的时候就技术这块给他分配了15%的干股,公司发展的不错,两年之后招聘很多资深IT工程师,先不说王同学和他们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关键是王同学的能力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要,根本不能胜任所谓的首席技术官一职,如此看来15%的股权给的是不是有点多呢。&br&&br&所以关键在于,&b&定权重的时候,不仅要迫切性和重要性来考量,还要重点考量这类贡献的可替代性。&/b&&br&&br&你看黄老板提到的这三项——出资、技术和智慧成果,其中除了智慧成果之外的两项,出资和技术,在创业之初都是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的。&br&技术:比如你有一个好点子,但需要找个技术合伙人来帮你码代码,你最后找到了我一起创业。但其实你还有很多途径渠道可以找到技术跟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好的合伙人,所以我的技术就具有极高的可替代性,所以单就技术这块直接占10%以上的股份并非很合理。&br&&br&出资额也一样,就如黄老板说的,互联网创业一开始大家都在找各种天使啊风投啊,合伙人一开始投的几万十几万可能半年之后就有一笔百万的大天使砸中你们团队,而人家只要你10%的股份,这时候你再掰着指头数,哎呀当初合伙人出资的时候要是自己能再多掏1w,不就可以多拿2%的股份了嘛。当然那时候我觉你除了后悔,恐怕还有森森的妒忌和觉得的一点点的不公平哦。&br&&br&&b&合伙人的初始出资在互联网创业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是不是就不定权重或只给很少的权重了呢,怎样做比较稳妥?&/b&&br&合伙人出资有两个目的,第一保证团队创业伊始可以有钱来运营,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提高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确确实实把创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投钱意味着心态上已经做好了承担风险的准备,那么就更可能在创业低谷的时候还能和团队共进退了。那些要拿股份但又不愿意承担风险的童鞋,你们确定自己是来创业的?&br&&br&我觉得一般而言,如果你们的项目启动资金不是很大,迫切性也不高的话,这样做会比较稳妥:给予权重考虑的时候,先把出资额排除在外,算好总股权比例后,让每个人按比例认购,如果某人经济上确实不宽裕一下拿不出那么多启动资金,也可以分期付款嘛,前提是你们也不着急这点钱来用哈。那个确实一点钱都不想出的,或者只愿意象征性出点钱的,把他当雇员来考虑好了,发工资,象征性再给点股份期权(不大于2%)&br&&br&再说智慧贡献这项,这项可包含的东西比较多,有点子有商业模式等等,我先捡这两项来说&br&马云说,&u&一流的点子和三流的执行力 &/u&与 &u&三流的点子和一流的执行力&/u& 的选择,我选后者。&br&你信了?好吧其实我觉得他是在逗你玩的&br&这个选择题要我选,我选后者。&br&对,你没看错。请先相信我不是猴子请来的逗比。&br&大部分的创业者做这道选择题时都应该选后者,原因我再贴一遍&br&&blockquote&智慧成果:互联网业是一个拼进化速度的行业,因此一个绝佳的创意或既有的智慧成果,如果没有配上强大的执行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很容易死得很惨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br&&/blockquote&不过马云这些人,到现在还会缺一流的执行力么,既然他们有第一个选项:一流的点子和三流的执行力,干嘛不选,要知道他们自带执行力光环好吧。把一流点子拿来,三流的执行力扔掉不就好了?&br&所以如果你发现了一块很好的市场处女地,(一个好点子,假设真的还不错)正准备去跟某某大公司聊聊合作,而自己要经验没经验要资源没资源,同时自己也没做出一定壁垒的时候,好啊, Go ahead and good luck(反正我又不是第一次见XXX的人吞人家的点子)&br&&br&点子是啥,点子是你发现市场上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创造的一个产品,提出的一种运营模式。&br&我一直对朋友说,&b&有需求未被满足的地方就有价值存在。&/b&&br&&br&你敏锐的发现了他人视而不见地方,提出了一个好像还值得一试的解决方案,而且最重要的是,创业者们并不满足于空想,终于有一天放弃现有待遇和各种可能的机会,拉着一帮人实打实的干了起来。然后有一天去找风投谈钱,你抛出自己怀胎十月一样的点子和商业模式,换来VC冷冷的那句:不好意思,这个时代点子不值钱。&br&去你丫的不值钱,要是我这点子没有价值当初是怎么说服我那在腾讯混了2年的哥们下海陪我创业的,你丫以为我是波多野结衣还是林志玲啊。VC能保证每次说完那句点子不值钱,把创业者请出门之后,转身就把这个点子都扔进垃圾桶,事后绝不再想么?一个没有价值的玩意难道某时会不自觉的浮现在你脑海,自己再琢磨琢磨?如果是,那我还真是好奇你脑袋里装的都是些啥玩意?&br&&br&所以,还是那句话,有需求未被满足的地方就有价值存在。&b&点子值钱,只不过值多少钱太不好算了,尤其是当点子未被落实,它值钱但不能变为钱,还有当你们团队执行力不够,慢了,虽然这个点子还是值钱的,但已经变成了其他团队口袋里的钱。&/b&&br&回到那个选择题执行力和点子之间,我们必须坚持执行力优先,创业如果不能把点子变现,那无异于自己饿死自己。三流的点子也是点子,只不过潜在价值没有那么高潜在市场没有那么大以至于就算乔布斯活过来帮你推动也做不大罢了。&br&&br&&b&如果说点子是有价值的,那么商业模式就是把这个点子的价值变现的工具。&/b&&br&Google在找到卖广告这个商业模式之前,也是在一直亏损。一套巧妙而有效的商业模式也是十分重要而有价值的。点子的价值在于满足了市场和用户的需要,商业模式的价值则更多的是对创业者而言,因而好的商业模式比好的点子对创业者来说,更重要。&br&但也只有好的点子+好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br&&br&拿打车软件来聊聊,前些日子滴滴和快的让全国人民都高唱社会主义好,可按他们这个模式走下去,可不见得会有光明的未来哦,来分(tu)析(cao)一下&br&&br&首先,他们有一个好点子——乘客和的哥都有需求,而且市场还不小;但是,他们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因此养不活自己。所以他们只能找干爹,但是干爹们只是想借他们来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为自己的亲儿子们铺路而已。&br&&br&总结一下,好的点子和商业模式都是有价值的&br&&b&点子的价值在于满足了市场需求,为用户提供了价值,于是产品可以积累大量用户;&/b&&br&&b&商业模式的价值在于通过巧妙的运作,把羊身上的羊毛剃下来给自己带来价值。&/b&&br&没有好的点子,圈不了足够数量的羊;没有好的商业价值,空看到一身羊毛却找不到工具来剃。&br&&br&总之下次再遇到无良VC习惯性的对你说:不好意思,这个时代点子不值钱。&br&回他一句:是么,那么你那颗塞了那么多没价值玩意的脑袋,是不是也不值钱?&br&&br&===================================================&br&写东西慢,不知不觉又写了好几个小时,这次先暂时到这里。&br&下次更新怎样给智慧成果定权重比较合适&br&====================我更4.11========================&br&接上回,上回说到好点子是有价值的,因为能圈羊积累用户,然后创业者再用巧妙的商业模式把羊毛剪回来。&br&&br&好的点子是有价值,但大部分创业者,不好意思,你的点子就是 &b&不 值 钱 &/b&!&br&&br&是,我没看过你们每个人的计划书,但我就敢这么说,原因很简单,你把大部分创业公司第一个月在努力的方向与两年后公司努力的方向对比一下,99%的公司其战略目标、市场方向、营销策略、定价都发生了变化,甚至很多小团队根本就是推到原先的设想完全重来的。所以没实际做点东西出来,没自己去谈判销售的,你以为纸上谈兵就能指望VC给你投钱了,做你的白日梦去吧!&br&&br&在我的观念里面,每个人心里有一份自己的世界地图,你认为的世界就是地图所呈现的那个模样,然而你心中的地图和真实的世界肯定有差别,所以你提出一个商业计划的时候,其实是以多多少少有偏差的假设作为你计划的前提,现在你还会觉得你的点子完美无缺非常值钱么?&br&&br&所以很多人都说,创业点子不值钱,重要的是执行力和团队。这点非常非常的正确。前面说了你的点子基本上就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可能漏洞百出的玩意,怎么办,你去试啊。首先正常的点子都是基于一个实实在在的用户需求吧,那出发点选对了,这时候你做一个原型去试试市场反应,不对你就看看哪个地方没做好调整一下再去试,反复下来你可能发现,最后这个产品和团队一开始设想的没一个地方长得像的。所以你看,执行力非常重要,这让你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迭代产品多次;团队非常重要,有经验的人他的世界地图就和真实的世界相差不远,所以能让你们少犯错误赢得时间。&br&&br&我颠三倒四这么说了一溜,各位看官是不是快晕了?一会又说点子值钱,一会又说点子不值钱,那回到定股权比例的问题,给这所谓的智慧成果定多少合适还有没有个谱了?&br&&br&不好意思,这个问题要回答我心里也没啥谱。&br&&br&拿一个经常用的网站说事吧。&a href=&///?target=http%3A//ele.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饿了么-网上订餐&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几个创始人,还在上海交大读书的时候,晚上踢实况肚子饿了,就说点外卖吧,但当时点外卖还得记下商家的电话号码,哥几个觉得这也太不方便了,所以就萌生了做外卖网站的想法。&br&&br&这事俗吧,俗透了!可人就做好了啊,前些阵子阿里携淘点点杀过来,很多人都说饿了么要惨了,淘点点的爹是阿里啊,这可怎么整的赢?有人建议说趁淘点点还没做起来,赶快卖了吧。结果饿了么不久之后才融了个2500万美元,现在又传出小道消息说,饿了么又整了个亿元级别战略投资。&br&&br&分析一下吧,饿了么之所以能从草根做大,原因在我看来可以粗略分为两点&br&1.点子好方向对。他们平台的功能解决的是用户刚需,O2O餐饮3个点:团购、预定和外卖,占有其中的一席之地对草根创业者来说足以咸鱼翻身鲤鱼跃龙门。&br&2.运营得当。饿了么当年从交大出去先是踩过了其前辈小叶子的尸体的,现在能发展的比其他竞争对手好也是他们团队的智慧和力量。&br&&br&简单来说,点子和运营的关系就好比数字1和0。&br&&br&既然说到这了,再啰嗦两句好点子和坏点子。好点子是瞄准着用户刚需去的,动不动就想着帮用户创造个需求再去满足的那不是好点子。比如前些天在众筹平台看的,感应充电线圈&a href=&///?target=http%3A///projects/3378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VIPOWER-智能生活 随心.来电 点名时间&i class=&icon-external&&&/i&&/a&,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好产品呢,充电是刚需么,当然是刚需了,但我现在用充电线用的好好的,干嘛一定就要用无线的,而且有啥优势么,没有,手机少了一根线,你又多了一根线,而且还有劣势,手机线充电的时候我还能边充边玩,用你那玩意充电我碰都不敢碰,生怕手机出了感应区。这款产品想要颠覆现有用户习惯的话,做出个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感应距离远且价格较低的时候,才有可能。&br&预言一下,这货现在这个版本只会有喜欢尝鲜的小众用户去试试,而且因为其充电不能移动的缺陷,用户很大程度上用户还会回到原先的充电习惯。&br&&br&所以你看,虽然团队已经做出产品来,而且众筹也成功了,但想要做出一定的市场规模还有很艰辛的路要走。点子的好坏对于创业成功的影响就在于此,它不仅决定了第一位数是1还是9,还限定了这个数可能是一个10位数,还是顶多是一个6位数。&br&&br&当你不是BAT等网络巨头,烧不起那么多钱,就别想着当弄潮儿去培养什么用户习惯。不然你努力了也死了,而后来的人可以踩在你的尸体上去摸那把金钥匙。&br&&br&再回来吧,说到怎么给智慧成果定股权,我也就提个想法,好的点子和商业模式真蛮重要的,而且founder作为发起人找小伙伴们一起创业,也是要用靠谱的点子来吸引人家抛弃一切撸起袖子跟你干的。所以先定个40%吧,是不是多了点,不要着急,我们把他分为两半,一半先给发起人吧(or人们)他们聪明睿智,看到了普通人视而不见的商机,还提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总之你被吸引过去也是觉得这个项目的大方向是有希望的是不是。剩下20%呢,作为一个智慧成果期权池,根据之后的智慧贡献分配吧。前面说过,大方向的正确不代表点子就完美无缺,有很多细节一定需要在得到市场反馈之后进行调整,包括要锁定的目标市场、采取的推广策略、选取的合作方式等等,都可能跟你一开始估计的大相劲庭,于是后面谁拥有睿智的眼光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谁就可以再这20%里面分得一杯羹。设个股权调整节点吧,就在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候。&br&&br&至于这会不会又引起新的矛盾和扯皮,whatever!团队本来就要遇到这些!
更新的地方有更新分割线提示 更新内容: 3.09——火锅店三剑客分股权的启示 3.11——抖干货,分股权可以按流程走 3.14——马云在逗你,你造吗 4.11——你的点子不值钱 ============================================ 来说点干货 其他答案,大多是老板思维:…
&img src=&/v2-f8886828fab262a06d95d4a9d0ce1d7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8886828fab262a06d95d4a9d0ce1d73_r.jpg&&
本文谢绝转载,包括知乎日报等知乎关联产品。&br&&br&被朋友圈里各种”撤资、对大陆经济不看好“之类的言论恶心到了。不讲逻辑,不讲数据,不讲商业,就是各种臆测。&br&&br&疑问之一:这么大的决定,难道李先生是昨晚拍脑袋决定的?&br&了解李先生的人,知道他想的东西之深,看得之远,基本上不关最近5年的事。当然重组这个决定,不是昨天晚上拍脑袋出来的,也不是会这一两个月出来的。它基本上也跟中国这几年的房价没什么关系。&br&那为什么是现在?&br&我反问一句,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李先生是否有对话中央高层领导的渠道?如果你认为有,那么这么大的事,李先生是否可能完全在不跟中央打招呼的情况下公布,在已经可以知道一公布就有这些什么逃离大陆啊,不看好中国经济的言论的情况下。那如果已经和中央打过招呼了,而得到的是比较负面和抗拒的暗示,以李先生的性格,是否可能在这种当口得罪当局?&br&我虽然没有亲见,也没有任何证据,从经验上来说,我认为这件事李先生谋划已久,这个时候宣布,我要给习大大和李大大点个赞。在商言商,李先生必定看到了这段时间大陆的变化,是动真格的变化,那么以前不一定会答应的事,现在就有可能会答应,敢在这个时候开始这件大事,是中央最超码默许的。&br&从实质上来说,除了各种流言之外,长实重组这件事在短期内对中国并没有很大影响,但是对长实系本身还是有影响。&br&估计大部分人还不知道重组的最重要的两个变化,一是CKH的注册地改到开曼群岛,二是,长实与和黄旗下所有地产类的公司被并到一家新的,也是全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 CK Property。从专业角度来说,房地产本身有行业特殊性,一直在两家下面挂着,对估值而言就有折扣。单独列开以后,方便投资者分类投资,也方便金融机构的借贷和资本市场运作。曾经一小段时间是长实的coverage,我个人觉得看这两家太头痛,两家业务互有重叠,然后长实又控股和黄,在测算很多数据的时候也很麻烦。资本市场当天反应也很直接,就是两家大涨,看好重组后的比较清晰的估值。&br&&br&个人认为,无论注册地在哪,一个兴旺的李家商业王朝比一个颓败的更符合国家利益,多国的电信,码头,基建项目等,不止是商业价值这么简单。&br&&br&另外一个有可能的小动因,大概是阿里上市当天,李先生被马云从他亚洲首富拉下来,有点小不是滋味吧。&br&&br&很多人都忘了还有&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回事了。其实互联网的一开始的时候,李先生是有尝试的。无奈他旗下的产业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业人才也集中在重资产这种类型,互联网不会玩。有时候,有眼光不代表能做到呀。所以李先生投了很多高科技类的、生化类的公司,看重的也是与现在重资产的互补。&br&&br&李先生已经届高龄,这个年岁大部份人都没有这个心气去做这么大的一件事了,他还有,真是让人佩服。让我想起,棋魂58集的时候,在十段赛,塔矢名人输给了他徒弟绪方精次,但是绪方却说,老师下了一辈子棋,居然能在晚年的这个时候下出新的棋路,新的变化,让人吃惊。&br&&br&重组后的新棋路,拭目以待。
本文谢绝转载,包括知乎日报等知乎关联产品。 被朋友圈里各种”撤资、对大陆经济不看好“之类的言论恶心到了。不讲逻辑,不讲数据,不讲商业,就是各种臆测。 疑问之一:这么大的决定,难道李先生是昨晚拍脑袋决定的? 了解李先生的人,知道他想的东西之深…
谢谢大家的点赞,觉得有必要更新这个。(昨天涉黄新闻,大佬们的签到)&br&&br&&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src=&/v2-cd9d38c5c6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d9d38c5c6f_r.jpg&&&br&&br&PS: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br&&br&———————以下原答案——————&br&&br&电影说得不算,得了解现实生活中,他们三个到底怎么样了?&br&&br&大家了解俞敏洪、王强、徐小平的相处模式吗?&br&&br&你知道三个人曾经争吵到什么程度吗?&br&&br&&b&这种“友情”实在不是我这种凡人能理解的。他们真的是朋友吗?真的有这种“伟大”的友谊吗?&/b&&br&&br&上周末刚在B站重撸了一遍《中国合伙人》,又顺带看了自动推荐的&b&柴静《看见》中国合伙人专访俞敏洪。&/b&&br&&br&电影里有一场在婚礼上,三个人争吵打架的场景,这场戏我很喜欢,甚至不无天真地感慨很羡慕男人之间的友谊,遇到多大的问题,打一架就完了。&br&&br&可是看了专访之后,觉得自己 too young too naive。&br&&br&正如俞敏洪当初为了情面出席这部电影首映礼时说的那样:&br&&br&&b&真正的企业发展,和这个企业合伙人的关系,要比电影中还要复杂,实际上,我们三个打架比这个凶多了。&/b&&br&&br&&img src=&/v2-14de7fef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14de7fef6_r.jpg&&&br&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在这次专访的过程中,后面说了很多三个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争吵事宜。&br&&br&俞敏洪:江苏江阴农民子弟,普通话说不好,英语不敢开口说,班级里最丑的女生都收到过他的情书,却没人跟他约会。&br&&br&王强:班长,北大艺术团团长,学校广播站站长,是风靡校园的偶像,被很多女生追求。&br&&br&徐小平:团委老师,因为俞敏洪喜欢写诗,到团委想出诗集,两人就此相交。&br&&br&&b&高下立见,所以俞敏洪跟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有着浓浓的自卑情绪。&/b&&br&&br&&b&可是另外两位并没有因为是同学、朋友就照顾他的情绪。&/b&&br&&br&俞敏洪在大学肺结核休学期间,写信给王强说他想背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想请他借一本给他。&br&&br&&b&结果收到了王强的十几页长信,中心思想是说他还没达到背诵莎士比亚的境界。&/b&&br&&br&一般人收到这种长信,拖着病躯,肯定得怨天尤人一番,恨到牙痒痒吧!&br&&br&反正打死我也不能理解王强这么做的目的。当时团委老师徐小平已经答应俞敏洪帮他出诗集了,说明他的诗歌水平不差,怎么到了王强这就连背诵十四行诗的水平都没有了?&br&&br&可是俞敏洪在这个节目中却说自己没有怨恨。&br&&br&因为是一种学习心态!觉得王强才华横溢,能接受他以导师的口吻,教育的语气跟自己说话。&br&&img src=&/v2-645dde1bbfc2e78232cf20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645dde1bbfc2e78232cf20_r.jpg&&&br&&b&能做到的举手!&/b&&br&&br&四年里,在宿舍里基本上他一个人打水扫地!从无抱怨,因为喜欢跟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玩,想要效仿《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好汉结义的情节。&br&&br&&b&能做到的举手!&/b&&br&&br&毕业以后,王强去了美国,攻读计算机硕士,徐小平去了加拿大,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国外,50个人去了49个,只有俞敏洪没去,被美国拒签三次。&br&&br&俞敏洪留在国内办英语培训班,为去美国攒钱。(我一定要去美国,追随优秀的人的步伐)然后因为私自办学,被北大开除,努力三年之后,索性放弃出国,一心一意地做英语培训。&br&&br&后来赚了钱,他就揣着大把的钱,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拜访老同学,带着点炫耀的心态。&b&因为他深知,这些同学是看不起他的(原话),他们之所以跟我交往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人好。&/b&&br&&br&可王强对这次见面的感觉是觉得&b&俞敏洪像个暴发户,穿了个皮夹克,可能是江阴乡镇企业生产的那样的东西,太土了,简直无地自容。&/b&&br&&img src=&/v2-7fae86fd72c9e77c10d46d47e2ee602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7fae86fd72c9e77c10d46d47e2ee6029_r.jpg&&&img src=&/v2-3ee6e4cbfcaa197585cbbcdb886b2e7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3ee6e4cbfcaa197585cbbcdb886b2e7e_r.jpg&&&br&不过,确实王强当初也是有资本的,他在美国的一家通讯社工作,年薪八十万人民币,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徐小平在加拿大,混的一般。此时的俞敏洪虽然审美没跟上,可是也已经千万身家了。&br&&br&&b&你以为王强开始和俞敏洪联合创业,或者说开始和俞敏洪混,事情就会有所转变了吗?&/b&&br&&br&&br& too naive!&br&&br&在机场接到王强之后,王强一坐上车,就给了俞敏洪一个下马威,&b&问了一个问题,我有一天,我要超过你了,你还会像今天这样欢迎我回来吗?(尴尬症犯了)&/b&&br&&br&然后,三个人三分天下,像龙卷风一样赚钱,用麻袋装钱回家。&br&&br&&b&冲突来了。&br&&/b&&br&&b&王强要求改革,不满新东方任人唯亲,所谓四大家族的管理层,第一个就拿俞敏洪开刀,要俞敏洪的孤母走。这事让俞妈妈大为恼火,俞敏洪不得不当众跪下,不敢回嘴。&/b&&br&&br&&b&但王强决不让步,帮俞敏洪开除犯规的员工,会强迫俞敏洪开会的时候关机,会规定教学区不许抽烟,第一个处罚的就是俞敏洪的母亲。&/b&&br&&br&&b&王强觉得他这么做是对的,因为如果他恭维俞敏洪,他就不是王强了。&/b&&br&&br&&b&后来还为了给家族改革施加压力,王强还递交了辞职信,徐小平也表示要一起辞职。&/b&&br&&br&但这件事情毕竟是对的,原则上是没错的,俞敏洪最终还是挽留了两人,最后,这次改革到此为止。&br&&br&&b&但冲突接踵而至。股份分完了以后,大家对公司如何发展一筹莫展,因为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b&&br&&br&&br&&b&俞敏洪号召大家开会。&/b&&br&&br&&br&&b&徐小平就说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开会?&/b&&br&&br&&br&&b&俞敏洪说,那你说怎么开?&/b&&br&&br&&br&&b&徐小平说,我也不知道。&/b&&br&&br&&br&&b&俞敏洪拍了一下桌子,摔门而去。&/b&&br&&br&徐小平还公开表示他在新东方的使命就是要指导俞敏洪、批判俞敏洪、改造俞敏洪。因为他和王强都认为,在公司内部权力必须有监督和制约精神。所以要长期扮演俞敏洪的“唱反调者”。(这观点挺国外的)&br&&br&&b&俞敏洪说对于这种事情,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那些大佬们,除了他,没有人能够忍受!(所以说并不是每个成功的老板都需要这样一个“唱反调者”咯,俞敏洪为什么非要忍受这些,难道是因为他是从农村来的,他是土鳖吗?)&/b&&br&&br&而俞敏洪之所以能忍也是因为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中就是这么过来的。&br&&br&而且深知知识分子的一大能力就是吵架。&br&&br&因为他们真的都不懂资本市场,只知道批判,不懂得建设。屋里吵、飞机上吵,搬来黑格尔的理论吵得天翻地覆。&br&&br&&b&后来没办法找了一个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过来,但结果是咨询公司被逼得钱都不要了,只想走人。&/b&&br&&b&&br&因为他们说,这里的人好奇怪,一说话就哭,一哭就互相指责。&/b&&br&&br&&b&柴静问王强:&/b&&br&&br&&b&那个时期会不会觉得朋友间的合作会让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上升为火药味很浓的道德审判?&/b&&br&&br&&b&王强答:&/b&&br&&br&&b&对,我们往往先把人这个问题提出来,经常骂老俞,你怎么做人做成这样。&/b&&br&&br&&b&那为什么骂的都是他呢?&/b&&br&&br&&b&因为他是头啊!他是老大,不是怨恨,是期望,骂得最凶的时候,是期望最大的时候,至于拿人品说事是因为不懂技术层面的事情。&/b&&br&&br&这难道没有一点强词夺理的味道,其实俞敏洪只要说一句话。&br&&br&&img src=&/v2-f140b2fdc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f140b2fdca_r.jpg&&&br&可是人家从来没有说出口,因为知道自己是最后一根稻草,真生气了,说出来的话会很决绝,没有退路的话,他们就散了,受不了公司散,也受不朋友散,所以都忍了下来。&br&&br&&b&可后果是,俞敏洪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睡,长期服食,还突然领悟了当年弘一法师正值盛年的时候为什么要斩断一切人世情缘出家当和尚?&/b&&br&&br&简单一句话,老俞觉得做人太累了。&br&&br&把朋友弄回来一起创业,弄到最后弄成那样的地步。既然你们觉得我不行,我落后,我不要股权了,我都分给你们,我不要了。&br&&br&老俞很痛苦,柴静问,王强知道吗?&br&&br&&b&王强说他很清楚,但觉得友情是应该有承受力的,我发彪我也难受啊!&/b&&br&&img src=&/v2-21ffcbd1b3d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21ffcbd1b3d6_r.jpg&&&br&最后,年,在王强和徐小平这些小股东的要求下,俞敏洪不再参加董事会和总裁会,改去上课,王强他们轮流来当董事长。&br&&br&&b&王强表示这段时间他很痛苦,不擅长。他本来就管理老俞一个人就够了,管理非老俞们真的是人生最痛苦的事,股东们轮流坐庄以后,都不愿意干了,俞敏洪又被请了回来。&/b&&br&&br&&b&所以你们到底凭什么骂老俞?&/b&&br&&br&老俞回来以后,就跟甄嬛回宫以后一样,决定改变自己!&br&&br&&b&有一次在外地,俞敏洪有一场万人讲座,本来徐小平也是要来的,可是因为跟俞敏洪吵架,他就临时发短信告诉俞敏洪他来不了了,扔下学生不管,这件事情终于踩到了俞敏洪的底线,俞敏洪发飙了。&/b&&br&&br&&b&要么我离开董事会,要么徐小平离开,你们投票决定,我弃权!&/b&&br&&br&&b&最后,全体票数通过(王强也投了),徐小平出局。&/b&&br&&br&&b&徐小平这下怂了,当场就道歉,感谢大家,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b&&br&&br&徐小平离开后心里一直很难受,但在场的时候,拥抱了每一个人,包括俞敏洪。因为他觉得俞敏洪终于学会了用规则来管理公司。&br&&br&&blockquote&当我们看到新东方在发生辩论,或者别人看它在争吵的时候,恰恰是我最引以为豪的事儿,这就是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观,我们在倾其所有的贡献给对方,所以当我跟俞敏洪说这样不对的时候,我是在为他做贡献,他是理解我的,不然我们也不会有今天。而且我因为这个,我爱死我自己了,真的,我觉得这个,恰恰是我做过的最酷的事情。我们是建立游戏规则的先驱,但幸运的是我们没有成为先烈。&/blockquote&&img src=&/v2-bc672fdc01ded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bc672fdc01dedb_r.jpg&&&br&&b&这真的不是强行洗白?!&/b&&br&&br&后来,公司成功上市之后,俞敏洪多次表达了对上市的后悔,认为教育应该求稳,现在每天都被逼着前行,像娶了个不爱的女人,还不得不定期给钱。&br&&br&&b&这事又招来了徐小平的批评,说他是反动,开倒车,侮辱了所有投资人,假如他在新东方,他一定拳打脚踢。(不知道对象是谁,是新东方并购案,还是俞敏洪)用尽力量推动并购案。&/b&&br&&br&他觉得俞敏洪失去了成为“教育火车头”的历史机会。&br&&br&俞敏洪觉得天上的雄鹰理解不了地上的蜗牛是怎么爬的。&br&&br&但蜗牛可不可以想一想鹰为什么要飞呢?&br&&br&(你可以批评徐小平太书生气)柴静语&br&&br&徐小平会说so what&br&&br&&blockquote&有人不理解这一点,认为辩论就是混乱,认为不同观点就是分裂,这是这个社会的悲哀,这也是新东方之所以鹤立鸡群的根本原因所在。不幸的是,这个文化我不知道现在新东方还有没有?我跟王强都担忧,它没有。(徐小平语)&br&&/blockquote&&br&徐小平和王强离开新东方之后,成立了真格基金。&br&&br&&b&俞敏洪到现在都认为,在王强和徐小平心中,他还是当年那个随时被指责、被教导的人,甚至一听到王强说最近读了什么书,还是会感到紧张,会赶紧补上。&/b&&br&&br&&b&不过有另外一件事情他永远不知道,徐小平在离开他两三年之后,一直过得很黑暗,曾经因为做梦梦见俞敏洪不带他玩了,他都急哭了。&/b&&br&&br&&b&他也承认以前骂完俞敏洪他就回家睡觉了,睡不着是老俞的事,现在,自己做老大,失眠的是他。&/b&&br&&br&&b&王强也说离开了俞敏洪之后,他也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因为在我心目中,他就是创始人,他就是精神领袖,因为他的综合素质,他超越了我,对吧!&/b&&br&&img src=&/v2-bbdb2f600ba3c8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bbdb2f600ba3c83_r.jpg&&&img src=&/v2-463cc95ffdef95fbf72e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463cc95ffdef95fbf72ec_r.jpg&&&br&柴静说,俞敏洪可能从来都没听过一直崇拜的王强会说“他超越了我”这句话,王强说,他从来也不需要听这句话。他真的不需要吗?&br&&br&徐小平说,电影里那句台词,遇到你这样的老大,是我一生的幸运,这是他的肺腑之言。&br&&br&但王强紧跟着解读,徐小平当着俞敏洪一定会说,你这个土鳖。&br&&br&&b&不能对他好,是因为他要成为一个领袖!成为像蔡元培一样的人!&/b&&br&&br&(这什么逻辑,抖S和抖M吗?)&br&&br&就跟教练一样,我们不是拿奖牌的人,当他拿着奖牌的时候,这个压力当然和这个奖牌是匹配的。因为我们连摸奖牌的机会都没有。&br&&br&(果然还真是一副教育者的姿态啊!)&br&&br&王强说俞敏洪的墙上曾经挂着一副沙漠中的骆驼,那个骆驼就是老俞。&br&&br&&b&柴静问俞敏洪这种隐忍究竟是他的本性还是一种策略?&/b&&br&&br&&blockquote&坦白说,如果我不这么隐忍的话,新东方所有的人到最后都是失败者,隐忍到最后,大家每个人都变成了成功者,有什么不好呢?对不对?(有人会用老奸巨猾来形容你)可以啊,只要我的老奸巨猾不伤害人不就可以嘛。&/blockquote&&br&&b&最后王强正面回答了要不要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的问题。&/b&&br&&br&&blockquote&我认为恰恰相反,可以开公司,但是一定要让友情锁定在规则和原则的笼子里,当友情被理性地驯服的话,这个友情才会真正凸显出友情的价值。&/blockquote&&br&&b&我看完这部片最大的疑惑就是,他们三真的还有友谊吗?就算曾经有过,到这一步了还有吗?&/b&&br&&br&但他们的书桌上还摆着三个人去扬州旅行时候的照片。&br&&br&徐小平说,这张照片表示我们在新东方吵过、不吵过、爱过,不爱过、欢喜过,愤怒过,那么一个已经逝去的青春的最好的记载。&br&&img src=&/v2-f0ae066d5b142ffaf9f3ae7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f0ae066d5b142ffaf9f3ae7_r.jpg&&&br&&br&&b&柴静问王强,如果我们用一个画面作为这个故事的结尾,你会希望选择哪种?&/b&&br&&br&&blockquote&三个人都痴呆的时候,走在长城脚下的时候,周围没有人,我们坐在一个树影婆娑的底下,我们可能彼此尽管痴呆了,但是觉得对方到底怎么那么熟悉,原来是前生可能见过的人,而且我们一定一起做过什么事,但是想不起来了,但那个事一直到生命的终点,也都难以忘怀的,痴呆了你还要追问,我们一定见过,遇见过,走在一起过,而且那个给自己的生命影响太深了,到了痴呆的时候,我们能记起的唯一的事。&br&&/blockquote&&b&这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你在我的生命中很重要,但又不如相忘于江湖。&/b&&br&&br&&b&柴静总结,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比电影更复杂,更残酷,但情谊也更深远!&/b&&br&&b&&br&真的有友情是这样的吗?&/b&&br&&br&&b&他们心底对对方真的还残存着美好吗?&/b&&br&&br&&b&讲真,看了他们的故事之后,你还有勇气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吗?&/b&&br&&br&&br&&b&我没有!&/b&
谢谢大家的点赞,觉得有必要更新这个。(昨天涉黄新闻,大佬们的签到) PS: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以下原答案—————— 电影说得不算,得了解现实生活中,他们三个到底怎么样了? 大家了解俞敏洪、王强、徐小平的相处模式吗? …
碰巧看见了,在鸡汤出现前我说说金融常识性问题吧。&br&&br&先说结论,未上市股权(unlisted equity)是所有投资形式里面风险最大的,预期回报最低是-100%,即赔光本金,最高就没上限了,几十倍以上都有,看运气。题主没提供比较关键的信息,比如公司是什么行业,规模多大,国企还是私企,有没有稳定盈利,有没有VC/PE等机构投资者。所以只能泛泛而谈。&br&&br&这种投资的事没有对不对,只有你是不是正确理解了风险和收益,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购买未上市的公司股权等于购买了公司的一部分人所有权,如果公司稳定盈利的话,按比例分红确实是有的,这就要看过去几年公司拿出多少利润来分红,计算一下dividend yield。&br&&br&未上市股权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流动性,即除非上市或者谈妥新投资人转让,钱拿不出来,价值也是没有市场验证的纸面数字,即使上市也有原始股锁定期等等。其次现在国内股市什么德行即使不炒股也应该略知一二,新股IPO已经停了,等IPO恢复或者开放注册制的时候股市成什么德行谁也不知道。如果是新三版的话就需要请教国内做VC和券商的同行了,但在我看来现在中国的股市,尤其是创业板有非常大的泡沫,和我持同样意见的人占比例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增加。新股发行冻结和股市挤泡沫的过程,加上总体经济的放缓,意味着所有未上市的公司上市计划都会推迟甚至取消,很多骑泡沫烧起来的公司会死掉。&br&&br&当然不排除这是一个巨牛巨赚钱的公司,非常有门路,确实可能上市,但信息太少没法判断,我只能说这种可能性不大,而且越来越小。另外公司股权激励一般都是通过给股份或者期权,要求员工拿出不小的一笔钱去买的话,多少让我觉得有点fishy。。。加上把自己积蓄完全投入所供职的公司来说,把家庭的财富风险过于集中了,一般是不推荐的。&br&&br&风险收益总是相称的,大道理放这里了,具体决定需要你们自己去做。
碰巧看见了,在鸡汤出现前我说说金融常识性问题吧。 先说结论,未上市股权(unlisted equity)是所有投资形式里面风险最大的,预期回报最低是-100%,即赔光本金,最高就没上限了,几十倍以上都有,看运气。题主没提供比较关键的信息,比如公司是什么行业,规…
&p&谢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在规模、设立方式、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适合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在选择公司形式时,应考虑发起人的财产能力、经营能力、长远需求。&/p&&p&总体特点上,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规模较小、私密性高的公司形式,保护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是人合性与资合性的结合,公司运营上具有灵活性,其设立、运作步骤简单;&/p&&p&股份有限公司则规模庞大,公众性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往往股东人数众多,公司的决策也按持股票数量掌握话语权,是典型的资合公司。出于保护公众的目的,无论从设立条件还是设立程序上说,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比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都更严格、更复杂。两种公司形式具体差异表现在: &/p&&p&1、股权表现形式差异:有限责任公司里,权益总额不作等额划分,股东的股权是通过所认缴的出资额比例来表示,股东表决和偿债时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比例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而股份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数额较小、每一股金额相等股份,股东的表决权按认缴的出资额计算,每股有一票表决权。&/p&&p&2、设立方式及流程差异: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集资,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也不能发行股票,不能得上市。设立流程为 :订立公司章程——股东缴付出资——验资机构验资——设立登记;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可以使用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方式外,还可以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并上市融资,但设立流程比较复杂:订立公司章程——发起人认购股份和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验资——召开创立大会——设立登记。&/p&&p&3、股东人数限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得多于50人,保护了公司的封闭性;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2-200发起人,股东人数无限制,上市公司拥有上百万人的股民都是公司股东。&/p&&p&4、公司资本规模:除了上海自贸区内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取消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外,其余地区的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三万元,股份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五百万元,上市公司五千万元。目前国务院已经开会要求全国推广取消最低注册资本制度,貌似各地尚未执行细则。&/p&&p&5、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化程度不同:有限公司比较简单、灵活,可以通过章程约定组织机构,可以只设董事、监事各一名,不设监事会、董事会;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高,必须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而上市公司在股份公司的基础上,还要聘用外部独立董事。&/p&&p&6、股权转让与股权的流动性: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出资额。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时,必须经股东会过半数股东同意,因而股权的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公开发行,转让不受限制,上市公司股票则流动性更高,融资能力更强&/p&&p&7、社会公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只需按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向股东公开,供其查阅,无须对外公布,财务状况相对保密;股份有限公司,并且要定期公布财务状况,上市公司要通过公共媒体向公众公布财务状况,相比较更难操作,公司财务状况也难于保密,更容易涉及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问题。&/p&
谢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在规模、设立方式、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适合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在选择公司形式时,应考虑发起人的财产能力、经营能力、长远需求。总体特点上,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规模较小、私密性高的公司形式,保护股东…
《婚姻法》的深刻理解&br&我记得在关于宝宝离婚案的报道中有一句非常犀利的评价:&br&富人敢结婚的不是真爱就是傻。&br&&br&我想如果郎教授冲昏头脑与这位小三结婚了,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会反转了。&br&作为有6次婚姻经验的郎咸平vs小三经验不丰富的空姐&br&结果也是意料之中了。&br&&br&正因为郎教授没有结婚,现有法律对于婚内财产的保护条例。让郎教授在第二场诉讼中夺回了房产。&br&&br&另,这位空姐对于法律意识的淡薄&br&怎么能轻易做法人,做了替死鬼。&br&&br&通过佛像买卖这样的借款理由,MS银行敢就此放贷款,也是让我匪夷所思。&br&通过古董、红木家具、茶壶、宝石等交易从银行贷款,对于风控是如何审批通过&br&这样巨额的消费贷款...只能说是银行对于名人的声誉和信用的放贷吧。&br&&br&以下是今天公号(BetaWM)的文章节选&br&&br&金融圈离婚指南『烧脑升级版』&br&&p&话说郎咸平先后结婚、离婚6次的风流史从来不是什么秘密,其额外的“红颜知已”更是不计其数。昨儿下午,小编再度被一篇在朋友圈热传的郎咸平VS小三的房产争夺战震惊了!&br&&/p&&br&&p&原来郎教授在与第六任妻子的婚姻存续期间给小三在静安(金额不详)、松江(给小三爸爸500万)买了两套房。&/p&&br&&p&一套在廖空姐名下,一套在廖爸爸名下。但在小三感情转淡后,郎教授想把房子收回来,经过两次开庭后终于如愿以偿,最后空姐出身的小三不仅什么都没得到,最后还莫名为郎教授背上了900万的债务……这经济学、法律学、爱情学交织的案例典范不愧为金融圈离婚、斗小三、争产的“烧脑升级版”!!!&/p&&br&&p&&strong&宝强,快来前排围观学习呐~&/strong&&/p&&p&&strong&知行合一的教授,买房一套又一套&/strong&&br&&/p&&br&&strong&一审&/strong&&strong&郎咸平主张房款返还败诉&/strong&&br&&p&一审开庭时,郎咸平作为原告,要求被告廖姓空姐以及其父亲返还两套房产的购房款。廖家以当初自愿赠予为由抗辩,郎教授败诉。&/p&&br&&p&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p&&p&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赠与的房子只有在”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情况下才能够撤销。而郎咸平在自愿的情况下为空姐买房,属于赠与行为,且郎咸平没有对于赠予没有其他附加约定,因此不能主张被告返还房款。&/p&&br&&strong&二审&/strong&&strong&郎咸平以前妻名义主张权益胜诉&/strong&&br&&p&一般人败诉之后可能就偃旗息鼓了,但朗咸平征战江湖多年显然不属一“一般人的范畴”,为了要回房款,郎教授改变策略,可能与前妻达成了莫衷程度的协议,继而以前妻的名义再次起诉,起诉自己在婚姻存续期间非法处置夫妻婚内财产,要求廖姓空姐和其父亲返还购房款。这一次,郎咸平逆转胜诉了。&/p&&br&&br&&p&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十七条之规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夫妻一方将共有财产赠与他人属于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因未经配偶同意,故处分行为无效,赠与人的配偶向人民法院主张返还的,应予支持。&/p&&br&&strong&神补刀&/strong&&strong&小三再背900万巨债&/strong&&br&&p&被判归还购房款已经够心塞了,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在争夺房产的过程中,郎咸平还顺带起诉了一家公司,表示自己2011年向该公司购买了1600万元的铜制佛像等物品 ,当时自己向民生银行借款&strong&900万&/strong&付了第一笔,但物品一直没交割,故要求该公司退钱。而这家公司是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成立于2011年5月,法人代表恰恰就是廖姓空姐。&/p&&br&&br&&br&&p&对此,廖姓空姐称,她的公司只有10万注册资本,这家公司只是郎咸平的壳,贷款一到账当天就按朗教授的指令转到了上海高汉新豪投资公司了,而这家公司正式教授的大儿子郎世玮执掌的“郎基金”。但经过一审和二审,法院最终判决廖姓空姐还款。如扣除注册资本,理论上空姐小三至少得承担900万退款中的890万,为没有进入过自己口袋的巨款背债……&/p&&br&&p&&strong&法院判决&/strong&&/p&&p&▼&/p&&br&&p&来源:无讼阅读&/p&&p&也就是说,最后空姐出身的小三不仅什么都没得到,最后还要倒还郎教授900万,真真是教授彻底完胜的节奏……&/p&&br&&strong&听听&/strong&&strong&郎咸平的爱情经济课&/strong&&br&&p&这个传奇的故事,让圈主回想起朗教授曾经对外公开宣讲的“爱情经济课”,如今对照读来也是颇有“教育意义”。&/p&&br&&p&&strong&◆◆&/strong&&strong&郎咸平:如何判断男人是潜力股还是垃圾股?&/strong&&/p&&br&&p&最重要看以下三点:&/p&&p&第一,要看他是不是个努力的人,不只是工作努力,还包括努力营造对他有利的人际关系。&/p&&p&第二,要看他会不会为自己创造机遇,比如及时为工作“充电”,不放过任何一个结识高层管理人员的机会等。&/p&&p&第三,要看他是否具有沉稳坚定的个性。要想从“潜力股”变成“绩优股”,肯定要遭遇涨涨跌跌的挫折,如果他不抗压,不坚持,那他的“股价”肯定涨不到峰顶。另外,沉稳的个性意味着他不会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更不会因个人价值上升,忘记当年的爱情承诺。&/p&&p&如果他具备以上三点,那你大可放心买进,把他当做“绩优股”长期持有!&/p&&br&&p&&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郎咸平:期望小一点,爱情才幸福&/strong&&/p&&p&为什么有的情侣看似平常,却很幸福,而你和男友有房有车,却总是吵架?&/p&&p&经济学中有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表面上看,同样的事物所起的效用应大致相当,可套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你的期望值越高时,幸福感却越小。&/p&&p&举个例子,如果你男友的公司发奖金,他拿到了1000块,可你期望让他用这个奖金给自己买LV包,需要10000块,那套用以上公式,用1000除以10000,不幸,你的幸福感只有0.1。但如果你闺密的期望是让男友用这笔奖金请自己吃顿西餐,只要200块,用1000除以200,她的幸福感是5,大大高于你。所以说,要想获得爱情中的幸福,最好不要让欲望影响你的生活。&/p&
《婚姻法》的深刻理解 我记得在关于宝宝离婚案的报道中有一句非常犀利的评价: 富人敢结婚的不是真爱就是傻。 我想如果郎教授冲昏头脑与这位小三结婚了,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会反转了。 作为有6次婚姻经验的郎咸平vs小三经验不丰富的空姐 结果也是意料之中了。…
&b&1、创业者要少拿钱少出让股份&/b&&br&在我们看来,天使投资的股份宜少不宜多,公司越小,越要珍惜自己的股份,因为一开始想要更多钱从而不得不出让更多股份,这对后续融资及管理团队的长远发展皆为不利。所以,一般我们都建议初创公司少拿钱少出让股份。其中,隐形的一则是,对于多数初创公司来说,钱拿的多反而不知该如何真正有效的利用资本的杠杆力量,资本有时是毒药,如果利用不到位反受其害,少拿钱不仅避免这种隐形危害还可以循序渐进的使用资本价值,让资本跟着人走,而不是人被资本牵着走。&br&&br&&b&2、天使投资占有的股份比例&/b&&br&天使投资一般占多少股份,这种业内不同的天使投资人和天使投资机构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也只能回答下我们天使湾要的股份比例。天使湾只投互联网行业的天使投资,我们的上限是25%,超过这个比例,宁可不投或者调整金额和比例。最低的股份不低于8%,我们的种子项目是统一标准为8%。所以,我们的区间在8%-25%。&br&&br&&b&3、互联网早期项目估值&/b&&br&互联网早期项目或种子项目怎么算股份,就涉及到了估值问题。估值总体来说专业性是较强的,越接近IPO越要专业的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以供参考。但是,一般来说,早期项目,尤其是种子项目是非常难以具体估值的,更多是愿打愿挨的局面。&br&&br&为何是“愿打愿挨”,又有两点原因:&br&&br&1、越早期的项目,比如一个刚上线或者刚运营不久的产品,是没法准确评估它的价值,没有用户数,没有流量,更没有收入,硬性指标没有,那么就不得不依赖天使投资人自身对该项目/产品的专业性判断,他认为有多少价值,而如果创业者碰到完全不懂互联网的天使投资人,那么凭感觉估值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作为天使湾来说,我们对产品的评估价值往往又跟产品的成熟度,包括产品的架构合理性、UI专业性、UE交互易用性、用户需求的满足性等等相联系,而这每一个部分,天使湾与创业者之间又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判断;&br&&br&2、越早期的项目,项目/产品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创始团队,所以大多数投资者谈投资,言必称团队比产品重要。这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所有好项目都是人做出来的,不更重视人是不可能的。那么,怎么评估一个团队的价值,甚至有些时候只有一个人还没有团队,那么天使投资人/机构怎么来评估?在这方面,不同的天使投资人与天使投资机构差异也很大,因为对人的判断是最考究专业性的,很多天使投资人,完全凭个人能否被创业者说动所感染,甚至脑袋一热就投了,所以也很难来估值。作为天使湾来说,我们对团队的评估价值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维度标准,比如团队的履历背景(包括家庭成长背景)、互联网产品的开发经验、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成分(同学,同事,朋友?认识多久?)、团队成员的各项素质测评尤其是leader考核等等,然则,这些评估价值也只是参考,无法用经济角度来予以量化。&br&&br&&b&4、最终的估值&/b&&br&综上所述,天使项目的估值是很难的,多数情况下是愿打愿挨的局面。然,再难总要一个基本的估值依据。所以一般来说,天使湾会要求所有意向项目的创始人去做一个财务规划,这个财务规划,我们会要求是12个月左右的财务预算,就是未来1年内你大概需要多少钱。为什么是12个月?因为互联网项目,1年时间,在产品上是足够可以看出有没有成长的空间,用户需不需要这样的产品,事实上很多我们的项目做了几个月就有调整方向的,为什么?伪需求,伪方向,或时机不对,或对手太强等等。&br&&br&创始团队大概估摸出未来1年的财务预算后,基本上我们再综合上线产品的成熟度、团队的成熟度来做一个我们的估值反馈,其实无非是1个投资金额,1个占股比例。中间创业者有要协商的,我们再简单、坦诚、高效的彼此沟通,最终达成意向。&br&&br&另外还有要提的一点是,有些项目我们其实是可以标准化掉的,比如有些完全还只是个idea,但是有了相对成熟的团队,这种种子项目的估值怎么评估?这种是最最最没法评估的,你说谁能评估一个团队,事实上更多是最早fouder脑子里的idea价值呢?我们的做法是,统一标准,20万8%,投资前估值230万。是的,在你一行代码未写的情况下,一个团队一个idea,估值230万,标准化了。&b&&br&&/b&
1、创业者要少拿钱少出让股份 在我们看来,天使投资的股份宜少不宜多,公司越小,越要珍惜自己的股份,因为一开始想要更多钱从而不得不出让更多股份,这对后续融资及管理团队的长远发展皆为不利。所以,一般我们都建议初创公司少拿钱少出让股份。其中,隐形…
假如郎咸平娶了马蓉……
假如郎咸平娶了马蓉……
其他帖子回复了,这里也贴一份。我努力用专业视角来解读,但非财经专业出身,如果您是财经专业人士,请轻点拍砖。谢谢。&br&&br&&p&&b&李嘉诚得到了什么信号?又发出了什么信号?&/b&&br&&/p&&p&&img src=&/a07c9ae2ca2ccff7c004ac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a07c9ae2ca2ccff7c004ac_r.jpg&&(图片来自网络)&/p&&br&&p&&strong&文|邓璟&/strong&&/p&&p&如无授权 本文谢绝转载&/p&&br&&blockquote&&p&&i&&strong&编前:&/strong&为最大可能保证本文的安全性,请原谅我不断地插入官方消息源。如果您仍遇到无法阅读的情况,请相信我已尽力了。&/i&&/p&&br&&p&&i&86岁的李嘉诚做了一个“世纪重组”的合并、重组、再上市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成立的公司注册地由香港改到开曼群岛。李嘉诚对大环境、大趋势有着精准把握,过往多次有投资大动作后,金融市场都出现震荡。他这次得到了什么信号?又发出了什么信号?&/i&&/p&&/blockquote&&br&&p&86岁的李嘉诚,在耄耋之年做了一个“世纪重组”的合并、重组、再上市方案。&/p&&br&&p&新华社10日报道,1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长实)及和记黄埔(和黄)宣布业务合并、重组方案,两集团资产最终将分拆为两间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的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在香港上市。按照预计,这个方案将在2015年年中完成。&/p&&br&&p&对此次世纪大重组,李嘉诚称之为“集团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说,重组完成后有利提升股东价值。“最主要是股东不会吃亏……做完后,就会显示两间公司的真正价值大了多少。”&/p&&br&&p&&strong&政客和商人的话,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要信,信就悲剧了。&/strong&&/p&&br&&p&&strong&这是一个信号。&/strong&&/p&&br&&p&作为香港首富和长达十几二十年的亚洲首富,根据福布斯统计,他的个人资产有335亿美元;根据彭博通讯社的统计,他的个人资产有282亿美元。他的商业帝国遍及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雇员达到27万人。由于惊人的赚钱能力,他有“超人”之称。有报道说,&strong&李嘉诚对大环境、大趋势有着精准把握&/strong&,从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救市的白衣骑士,从超人到新经济的领袖,从管理大师到传媒高科技弄潮儿……他几乎从未尝过“商业败绩”。&/p&&br&&p&2013年11月底接受南方报业集团等采访时,李嘉诚曾透露:不论几点睡觉,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一定起床,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晚饭后,他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以前,他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后就只看电子版了,现在用的是iPhone手机。他还喜欢看电影,且看电影时的“代入感”很强,每次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随着剧情起伏,“过他们的生活”。&/p&&br&&p&记得一篇报道说,李嘉诚有个专门为他搜集信息的团队,每天早上固定时间会把世界各地知名报刊电视的新闻摘要精华版交到他手里。有报道还说,《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也在其中之列。&/p&&br&&p&李嘉诚曾说:“&strong&(我)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strong&”而据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说,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strong&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strong&&/p&&br&&p&长篇累牍先介绍这些背景,想表达两个意思:1.除了政商人脉,李嘉诚掌控大量优质信息;2.起码从过往经历来看,他的决定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充分信息并仔细研判后的谨慎决策。&/p&&br&&p&顺便提一下,李嘉诚2013年年底接受南方报业和财新传媒专访,是非常罕见地接受内媒采访,背后有深意,这方面分析文章已有,请自行搜索。而他接受采访的背景,是有传言说他从内地和香港“撤资”,他当时称传言是“笑话”、“今天是我的一个反击”。&/p&&br&&p&按照李嘉诚接受南方报业采访时的解释:“集团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不管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外国,如果有价钱合理的地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p&&br&&p&不过,据报道,在内地房地产市场中,从2013年7月高调宣布出售百佳后,到去年11月10日李嘉诚抛售39亿元重庆大都会,算下来,短短一年多时间,李嘉诚已成功套现超过700亿港元。&/p&&br&&p&&strong&李嘉诚到底得到了什么信号?让他先是大幅缩减在内地和香港的投资战线,转而去抄底英国等欧洲国家,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又搞“世纪重组”,想把新成立的公司注册地由香港改到开曼群岛?&/strong&&/p&&br&&p&环球时报1月11日说,&strong&近年来,香港不时传出李嘉诚撤资消息,认为他不满以梁振英为首的特区政府。&/strong&李嘉诚曾在2013年9月回应此传闻称,自己爱香港及国家,长实及和黄绝对不会变更在香港的注册地点。然而,长和集团这次重组后,新公司的注册地却由香港转移到开曼群岛,变相迁册。对此,李嘉诚9日否认有意撤资香港。他解释说,将注册地移去开曼群岛是为方便做生意,并表示,过去10多年,香港70%至80%上市公司到开曼群岛或海外注册,其中包括内地民企及国企。(请注意,环球时报的报道回应了加色字体的第一句传闻,未回答第二个逗号后的那一句传闻)&/p&&br&&p&事实上,香港传出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2013年第17期、综述类做得非常出色的新闻杂志《读天下》,曾以《李嘉诚也说“不谈政治”》为题对相关细节做了分析解读(全文请大家自己搜索,这里是节选),请点击下图阅读。&/p&&img src=&/608ddb661c7e8cad457d3799_b.jp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608ddb661c7e8cad457d3799_r.jpg&&&br&&p&日外媒一篇报道,也提到了一些细节(如下图)。&/p&&img src=&/ca400f6a59b53e3a69e4abc7a4116607_b.jpg& data-rawwidth=&1260&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0& data-original=&/ca400f6a59b53e3a69e4abc7a4116607_r.jpg&&&br&&p&大概10多天后,事情开始发生变化,请看以下4张截图,特别留意划线标明、注明的刊发时间。&br&&/p&&img src=&/cb85f8a4c6a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cb85f8a4c6a_r.jpg&&&img src=&/b0c2df17a3_b.jpg& data-rawwidth=&643& data-rawheight=&6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3& data-original=&/b0c2df17a3_r.jpg&&&img src=&/78facde4c0bd345b7ce60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78facde4c0bd345b7ce60_r.jpg&&&img src=&/3b743d89ebcebe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3b743d89ebcebe_r.jpg&&&br&&br&&p&最新的一篇有关于此的报道,来自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李嘉诚接受它采访时说了一句话:“(****)&strong&方案必须向前迈出一步,否则,所有香港人,包括我,你和我都将成为大输家。&/strong&”(完整版本请自行搜索,下图为简版)&/p&&img src=&/6f7fbdfdb35da63b18049e_b.jpg&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5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8&&&br&&p&1月11日的《环球时报》还援引香港经济学者关焯照的话说,李嘉诚旗下的长实与和黄,近年不断出售资产,再加上这次重组,让人觉得他可能对香港有少许意兴阑珊,有淡出香港的考虑,这次可能只是淡出的第一步。关焯照说,需要留意未来长和会否再更改上市地点,也要关注其他华资财团、大家族是否会效仿李嘉诚的做法,将公司注册地改为外国。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高级讲师李兆波则认为,&strong&长和迁册的其中一个原因相信与香港的政治风险愈来愈大有关。&/strong&不过,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张华峰说,公司注册地并不重要,是否在香港投资才最重要,而李嘉诚此前已经承诺不会减少在港投资。&/p&&br&&p&《环球时报》还援引香港网络媒体“852邮报”的评论说,李嘉诚把新公司注册地点由香港改为海外,令人联想到怡和洋行走过的路。怡和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资洋行,早在清朝时已从事与中国贸易,对香港早年发展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正值香港前途谈判时期,怡和洋行突然宣布建议把怡和控股公司的注册地点由香港改为百慕大。当晚伦敦港股即大幅下跌至一度停板,怡和及置地股价下跌约1成。翌日恒指收市大跌5.8%。&/p&&br&&p&而香港《明报》网站分析说,&strong&开曼群岛属于英国领土,李嘉诚在开曼成立长和,日后若遇到官司,香港可能对长和没有司法权力,最终审核权由香港终审法院变为英国最高法院。李嘉诚此举似乎是未雨绸缪,为日后发生的事情做准备。&/strong&至于日后发生何事,会否涉及官司,抑或进一步卖产,市场众说纷纭,没有结论。&/p&&br&&p&这样看下来,李嘉诚一连串动作背后,到底得到了什么信号,可能比较清晰了。&/p&&br&&p&那么,李嘉诚最新的“世纪重组”又意味着什么呢?&/p&&br&&p&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12日援引李嘉诚在新闻发布会的说法称,对于撤资问题,“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为了做生意方便”,是为平衡风险及可更灵活向股东分派,碍于香港公司法条例,分派方面会有限制,只有在开曼群岛注册,才可完成此次重组。长实公司秘书进一步强调是涉及技术问题,重组先要令长和系合并,然后以长实换取长和新股,再派长地股份,于香港注册会完全派清集团资产,地产项目亦无法并拆,不在开曼注册无法做到。&/p&&br&&p&这篇文章也注意到,&strong&李嘉诚在投资界一向眼光独到,过往多次有投资大动作后,事后金融市场都出现震荡,李嘉诚被证明有“先见”。&/strong&如1987年股灾前集团大供股及1997年于亚洲金融风暴前进行大重组等,令其领导的长和系不但避过风险,甚至在市况低潮时入市。2000年,李嘉诚又成功“卖橙”,将和黄旗下欧洲电讯业务Orange(橙)出售套现千亿港元。同期又将香港电讯业务分成和记电讯和&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市,集资后不久网络泡沫爆破。&/p&&br&&p&文章自问自答,此次李嘉诚把地产打包,是否预示香港地产已到顶了?李嘉诚近年来卖出不少香港和内地资产,是否对两地发展失去信心?李嘉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非常明确的,他表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属强势货币,“中国近代史内,从未有现在般好,内地再多些机会,一定会多做些,香港市场亦是一样”。李嘉诚的接班人、长子李泽钜则补充说,这次重组把加拿大的能源公司资产拿进香港,这不是体现信心吗?&/p&&br&&p&文章还说,&strong&在商言商,&/strong&&strong&目前&/strong&香港财经界主流分析认为,此次长和系重组,只涉系内公司资产的转换,没有供股或任何融资,也没有对外售卖资产,相信只为确实反映系内公司的实质价值而已。&strong&投资机构更多讨论的是李嘉诚还将有哪些重组活动,毕竟,长实、和黄非地产业务的股权结构仍相当复杂,或许会有后续的重组动作。&/strong&&/p&&br&&p&这么长篇照搬照抄过来,的确非常难读。不过,考虑到是新华社主办的报纸,能说到这份上已经不容易了。&/p&&br&&p&说直接和简单一点:&strong&商业大亨已敏锐嗅到了危机,给自己系好安全带、铺好路了。&/strong&&/p&&br&&p&做了那么多年首富,还喜欢看书报看电影,且有很强“代入感”,他可能非常了解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们的命运。&/p&&br&&p&&strong&这些“斯基”曾是俄罗斯首富。&/strong&&/p&&br&&p&&strong&对,曾经。&/strong&&/p&&br&&p&&strong&The End&/strong&&/p&&p&&em&【&strong&参考资料&/strong&】除文中已列出和标明,印度Business Standard、美国UPI通讯社、彭博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em&&/p&&br&&p&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主义”(zhuanyezhuyi1982),看专业、独特视角的新闻和新闻解读。&br&&/p&&p&&a href=&///?target=http%3A///r/0UPXz93EK4BUrZms9xb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0UPXz93&/span&&span class=&invisible&&EK4BUrZms9xb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其他帖子回复了,这里也贴一份。我努力用专业视角来解读,但非财经专业出身,如果您是财经专业人士,请轻点拍砖。谢谢。 李嘉诚得到了什么信号?又发出了什么信号? (图片来自网络) 文|邓璟如无授权 本文谢绝转载 编前:为最大可能保证本文的安全性,请原…
不邀自来,扫了一眼答案,没看到权威特别可信的说法,忍不住来答一下,以澄清一些误解。&br&&br&要弄清楚腾讯的发展历史和股权结构来源,据我看过的几本讲腾讯历史的书里,比较权威的是&b&林军&/b&的&b&《沸腾十五年》&/b&和&b&《马化腾的商业帝国》&/b&。(林军的大名相信互联网圈内的人都清楚,权威性是非常高的~~)&br&&br&&b&一、先说最新的腾讯2013年股权结构:&/b&&b&南非MIH持股近34%,但是没有投票权&/b&&br&&br&根据13年媒体报道的资料:&a href=&///?target=http%3A///a/09273_0.s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201&/span&&span class=&invisible&&73_0.s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腾讯:南非MIH持股近34%&br&&br&腾讯创业初期,IDG和盈科数码分别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各占腾讯20%股份,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此后,南非MIH集团从盈科数码和腾讯创始人团队手中收购了一部分腾讯公司的股份。&br&&br&在2004年上市之前,腾讯对股权结构重新调整,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团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马化腾持股10.22%,还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团对于马化腾给予充分信任,一开始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因此马化腾持有腾讯的股份比例虽然不高,但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他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负责。&/blockquote&&br&根据腾讯的朋友确认,简单的说,就是&b&马化腾的管理团队具有绝对的管理权和投票权,MIH的接近34%的股权只能分红,没有投票权。&/b&&br&&br&&b&二、腾讯股权结构变化由来:&/b&&br&&br&&b&腾讯创业初期(约1999年)&/b&,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IDG和香港盈科数码各自分享腾讯20%的股份,做为交换条件,二者共向创业初期的腾讯投资220万美金。&br&&img src=&/91d2b8cd62abad8563fede96a9c41729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91d2b8cd62abad8563fede96a9c41729_r.jpg&&&p&(图:腾讯1998年创业时股权分配)&/p&&br&&p&&b&2001年&/b&6月,香港盈科数码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手中腾讯20%的股权,接手方为南非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此后,MIH米拉德集团公司又从IDG手中收购12.8%的腾讯股份。此时,腾讯的股权架构处于腾讯团队占60%、MIH集团33%、IDG占7.2%。&/p&&img src=&/d6d9e729baac5442556abccad2dd2652_b.jpg&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d6d9e729baac5442556abccad2dd2652_r.jpg&&&p&(图:腾讯2001年股权分配图)&/p&&br&&p&&b&2002年&/b&6月,MIH集团再度从腾讯控股马化腾之外创始人手中购得13.5%的股权,此时腾讯股权结构变为腾讯及其合作创业者占据46.3%、MIH占据46.5%、IDG占7.2%。&/p&&img src=&/714e4d375e0ad9b432acaa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714e4d375e0ad9b432acaa_r.jpg&&&p&(图:腾讯2002年股权分配)&/p&&br&&p&&b&2003年&/b&8月,出于上市方面的原因,腾讯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在将IDG手中7.2%股权悉数回收的同时,同时从MIH手中回购少量股权,此时控股结构变成腾讯与MIH各持50%的局面。&/p&&p&&img src=&/915cf2b301ef0b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915cf2b301ef0b_r.jpg&&(图:腾讯2003年股权分配图)&/p&&br&&p&&b&2004年&/b&,腾讯IPO发行4.2亿股公众股,此次IPO采取增加股本方式稀释原有股东比例。12位自然人与MIH所占腾讯控股比例各从50%减到37.5%。同年8月31日,ABSA Bank宣布持有1.85亿腾讯股票,占已发行股份的10.43%。&/p&&p&至此,腾讯股权结构变为,腾讯及其创使人37.5%、MIH集团37.5%、ABSA Bank10.43%。其中马化腾个人持股约14.43%。&/p&&p&&img src=&/eaae52c7236_b.jp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eaae52c7236_r.jpg&&(图:腾讯上市之后股权分配图)&/p&&br&&br&&b&三、腾讯发展历史概述&/b&&br&&br&历史来源,我找到了《沸腾十五年》里关于腾讯的历史,用来科普一下:&br&&a href=&///?target=http%3A//.cn/i//.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沸腾十五年:腾讯创始人们的故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p&&strong&润讯工程师马化腾&/strong&&/p&&p&  丁磊的成功给了很多人榜样的力量。比如马化腾。流行的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正是因为看到丁磊靠着免费电子邮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与丁磊在CFIDO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马化腾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因此决定创办腾讯。&/p&&p&  关于腾讯为什么在1998年创办,还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至少在马化腾毕业后工作的第一个公司润讯内部流传着这样的传闻:当时马化腾关于类QQ软件的提议,没有引起润讯高层的任何兴趣,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个小东西上面有任何前景。据润讯一个中层干部透露:”在当时的讨论中,有人说:‘这东西究竟是收钱还是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做它来干什么?’”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客户资料比现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别是有忠诚度的客户,商家往往是有钱也买不到。之后,马化腾身影便在润讯消失了,创办了腾讯。不过,这段传闻仅仅停留在传闻阶段,马化腾并非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马化腾自己也未必能看好QQ的未来,不然,之后也不会出现几度出售的故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在润讯期间,马化腾并没有显示出之后什么特别之处。&/p&&p&  多位前润讯的老员工在回忆起他们的前同事马化腾时,都用了没想到、当年其实不起眼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马化腾,他们的统一描述是小马当年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不过今天,小马二字好象没人能叫得出口了。&/p&&p&  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讯,当时的工资是1100元。如果你了解传呼行业,你一定知道润讯。20世纪90年代初,对传呼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事这一行的企业一般都有相关的背景。由于相对垄断,中国最早的一批寻呼企业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而作为其中的龙头老大润讯传呼又是当时特殊中的特殊。润讯最盛的时候,一年有20亿的收入,毛利超过30%。润迅公司当时是全深圳福利最好的单位,每天都为自己的2万名员工提供真正的‘免费的午餐’。马化腾虽然在润讯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工程师,但其在润讯期间,正是润讯神话的最光辉的年份,因此,润讯无疑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以及给马化腾在管理上的必要的启蒙。&/p&&p&  马化腾的启动资金有传言来自炒股,说曾经有把10万元炒到70万元的手笔。对此,马化腾本人没有正面回应过,但马化腾承认自己曾经靠开发股霸卡发过一笔小财。&/p&&p&  马化腾虽然家庭富裕,但其创业资本更多来自自己的积累,之所以50万创业,是因为,这是当时开公司的最低门槛。&/p&&p&  马化腾把自己的公司起名为腾讯,意味深长,一方面,自己的名字有个腾字,公司和自己多有相关;另一方面,腾也有腾飞发达的意思。至于后缀为讯,更多是因为老东家润讯对马化腾的影响。&/p&&p&&strong&  技术天才张志东&/strong&&/p&&p&  马化腾创办腾讯,最开始是两个人,除自己外,另一个是他在深圳大学的同学张志东, 两个人同在计算机系。&/p&&p&  张志东本科毕业后去了华南理工大学读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深圳,加入当时深圳著名的黎明电脑公司。黎明电脑因为给深沪两市提供证券交易软件而红极一时,至今依然健在,并拿到过茅道临所代表的华登风险的投资,黎明电脑的创办者邓一明也是深圳IT业的大人物之一,后来帮助腾讯公司找钱并成为腾讯12名个人股东之一的天使投资人刘晓松当年也在黎明电脑工作过。&/p&&p&  张志东是个计算机天才,在深圳大学,张志东和马化腾都属于计算机技术拔尖的一拨,但张志东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个计算机发烧友的圈子里,张志东都是其中的翘楚性人物。&/p&&p&  张志东是个工作狂人,基本没什么业务爱好,唯一的兴趣是喜欢下象棋,工作空隙会抽空上网杀上一盘。张志东在黎明电脑的时候工作就很努力,经常加班到很晚,到第二天早上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黎明电脑的一位当年张志东的同事曾经讲述过他们对张志东恶作剧的段子,当时加班晚了只要走手续是第二天上班是可以请假晚到的,这几个兄弟当看到张志东加班很晚后,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给张志东家电话,和他聊天,把张志东聊得睡不着了后,告诉张志东他们都请过假了,今天不去了,并鼓动张志东也不要去上班了,这种情况下,张志东依旧准时出现在公司上班。&/p&&p&  张志东个子不高,比马化腾和曾李青要矮上一个头,圆脸,说话总带微笑,但讨论技术问题时会有些偏执,有时也会激动的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上市员工原始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