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还在今日说法吗吗?你之前说要推荐什么公司可以2年赚几千万的?

你是怎么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一千万的? - 知乎4767被浏览621426分享邀请回答195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K38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57 个回答被折叠()&p&&b& update:&/b&李总回来了,想投身交易、科技、人工智能的同学们,我和高盛亚洲交易主管合伙的金融科技公司现在招人,这是我们的招聘链接:&a href=&///?target=http%3A//heros./equalr/index.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招聘&i class=&icon-external&&&/i&&/a&。如果你有投行对冲工作经验,直接跳过第一轮筛选进第二轮。&/p&&p&&b& update:&/b&本来我是投行黑,但有答案说不要觉得投行有光环,我逆反心理就来了,就来讲讲“光环”吧 :)&/p&&p&投行和对冲基金里除了有世界上最优秀的银行家、交易员、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风控专家,还有最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学家、人工智能科学家,奥运会冠军、扑克冠军、自由搏击冠军,前副总统、国务卿、外交部长,和大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曾说过“投行是地球上最浪费人才的行业”。&u&这里说的是一线投行(高盛摩根等)&/u&,包括个别家族投行(如罗斯柴尔德)。二三线投行差别很大,所以有人会奇怪,我有朋友也在投行工作呀,工资只有一万多呢!那可能是二三线投行或券商。一线机构零经验毕业生起薪是这个的几倍,更不要说之后薪酬翻倍上升的速度。&/p&&p&&u&当然还有很多普通人&/u&,比如你的大学同学,你瞧不上的前同事,隔壁老王,家政阿姨的远房亲戚…… 都有可能正在投行和对冲基金苦逼地工作,为腐朽的金融行业添砖加瓦。有时,你会对比他们和创业致富的企业家,觉得他们真是苦逼,但是创业致富的企业家有几个呢?你不知道创业比做投行还累吗。&/p&&p&我前投行同事、前对冲基金同事,现在做的尚可的年收入在百万美金上下,做得特别出色的年收入从几百万到几千万美金不等。&u&你创业千辛万苦最终成功上市,如果公司市值不够大,或者你被一轮又一轮稀释后的股份实在不多,你还是没他们挣钱多…… 真是个创业致富的悲伤故事&/u&。我从对冲基金行业出来做人工智能已经很久了,有时有人找到我入伙做对冲基金,要说我一点犹豫都没有也是不客观的。&/p&&p&投行和对冲基金当然不是聪明人密度最高的行业,哪些行业是呢?我就不说了,大家在评论里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经常黑投行,鼓动大家不要做投行,而去做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事情,结果搞得我前同事都很有意见。但平心而论,学校准入门槛、智商情商、拼命程度、致富速度和规模,高于投行和对冲基金的行业,确实不多。我毕业申请投行工作那会,很多 top tier 投行,招毕业生只去固定的几所名校招人,其它学校的学生连简历都递不进去…… 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标准放宽了,毕竟最近互联网发展飞速,投行要和硅谷抢人才不容易。当然,也有普通本科或大专进投行工作的,他们有的是我同事,做得很出色 —— 我们不纠结 outlier 个别情况。&br&&b&&br&投行和对冲基金的具体情况&/b&&/p&&p&投行和对冲基金不一样,各自都有许多部门。即使排除辅助部门,核心业务部门也有好几大类,它们的人员构成特点差别较大,应该分开讲。公众从媒体了解最多的,除了二级市场的交易部,应该就算投资银行部了。也就是通常说的investment banking,主要做企业融资、并购、上市等业务。先说投行部,再说交易部,最后说对冲基金。&/p&&p&&b&一、投行&/b&&/p&&p&&br&&/p&&p&&b&1. 投资银行部 (IBD)&/b&&/p&&p&简单说,进投行难,混投行容易。&/p&&p&聪明的人才能进投行,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大部分毕业生是走完整套严苛筛选流程,被选拔进投行,这部分人总体比较聪明。每年情况也不一样,市场差的时候招人少进人标准更高,市场好的时候扩招素质会下降。另有小部分其它行业人士凭经验或关系进投行的,这些人情况背景不一,暂且不表。&/p&&p&从事投行工作本身并不需要“那么”聪明,但投行又是世界上聪明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说白了,投行是一个挥霍人才浪费资源的行业,这也是投行让人艳羡之余,经常被人从价值观上鄙视的原因之一。&/p&&p&投行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能进投行的人大部分很聪明。聪明程度,体现在选拔标准。&/p&&p&第一、简历筛选&br&要求名校(大部分顶尖投行只去固定几所学校招人)、相关实习经验(投行实习竞争也很激烈)、其它体现能力的成就(奥赛或其他学业奖项、出色社会活动、运动健将等)。&/p&&p&第二、笔试&br&考查数学、逻辑、阅读三个部分。&/p&&p&第三、面试&br&数轮面试,有的会有为期一天的 on-site assessment 做综合现场评估。考查通识、专业知识、各种能力、团队协作、性格、价值取向等。&/p&&p&第四、运气&br&这个说了和没说区别不大,但运气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也有运气也是核心竞争力一说。取决于面试官个人好恶、金融市场状况、公司业务表现、人事政治斗争、和其它HR不会反馈的因素。&/p&&p&你全过了,就踏入投行了。你大概需要有这么聪明。投行里的人大概聪明到这个程度。&/p&&p&从事投行工作,并不需要多聪明。特别聪明特别热爱投行工作的人,升职会快些。一般聪明的人,勤奋一点,数年如一日熬夜加班钻研,也会升上去,没有悬念。&u&这是一个勤能补拙的行业&/u&&b&。&/b&&/p&&p&有趣的是是,&u&投行工作本身,会使你变得更聪明&/u&。首先,投行专业标准比较高,对技能综合素质要求全面。在一个高标准的框架下工作,能生存下去,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另外,同事是名校里选拔出来聪明且有野心的那部分人,客户也都是成功的企业家,以及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形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和竞争环境。优秀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p&&p&&u&做投行的人经常产生幻觉,我称之为 Goldman Disease、Morgan Disease、xxx disease,这是一种病,一般要去别的行业摸爬滚打后才能治好。&/u&这些人常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巨额薪酬成正比,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其实这种能力更多是基于一个平台的能力,基于高盛或摩根这样的光环和背书下的能力,也是基于目前金融畸形发达下的能力。&/p&&p&&u&投行是一个高压行业&/u&&b&。&/b&做投行的人狠挑剔,习惯把投行高压专业标准套到其它行业,嫌弃其它行业的人智商低、情商低、不专业、没有责任心,等等,虽然这些他们不会说出来。不过,&u&投行也是交易员嘲笑调侃的对象&/u&。因为在交易员眼里,投资银行家就是一些智商不够用,只能靠加班写报告,搞客户关系和政治来挣辛苦钱的人。&u&为什么交易员觉得是辛苦钱,因为投行工作不像交易那样 largely scalable。&/u&&/p&&p&终于把投行说完了,接下来是我更喜欢的 trading。&/p&&p&&b&2. 交易部 —— 股票(Equity)&/b& &/p&&p&&b&3. 交易部 —— 固定收益、货币、大宗商品(FICC)&/b& &/p&&p&&b&4. 交易部 —— 自营交易(Prop Trading)&/b&&/p&&p&&b&二、对冲基金&/b& &b&…… &/b&&/p&&p&&br&&/p&&p&&br&&/p&&p&&br&&/p&&p&&br&&/p&&p&&br&&/p&&p&可以点赞了,点赞的人多的话,我找时间填坑&/p&
update:李总回来了,想投身交易、科技、人工智能的同学们,我和高盛亚洲交易主管合伙的金融科技公司现在招人,这是我们的招聘链接:。如果你有投行对冲工作经验,直接跳过第一轮筛选进第二轮。 update:本来我是投行黑,但有答案…
&p&&b&一、洪水之源&/b&&/p&&br&&p&我在&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8ffaad2bc1e94f2f550f02eb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疯狂的资本(上)&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文章的最后,我用了一张图,讲的是中国货币总量的数据:&/p&&img src=&/eee812bb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ee812bb2_r.jpg&&&p&上面这个数据只写到了 14年,来看一个最新的数据:26年 来,中国 M2 数据自 1990年12月 的 1.53 万亿,增长至 2016年1月 份的 141.63 万亿,增长近百倍。&/p&&br&&p&那么这个 M2 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点讲,M0 是流通中的现金,M1 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包括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p&&img src=&/7a13b9e2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a13b9e2ba_r.jpg&&&br&&p&经济学的普遍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会通过降息、降低储备金率、调整贴现政策等积极地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或出现过高通货膨胀影响民生的时候,会实行加息等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当然这是最简单最入门的解释,至于更复杂的经济形势比如滞涨等,与本文中心思想无关就不做介绍了。&/p&&br&&p&国家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有一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会使我们普通民众的财富贬值,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钱便 “毛” 了。但是凭空这多出来的这笔钱是谁赚了呢,是国家赚了,是某些特定的特权阶级赚了。可以理解为,大量的增加 M2 是一次国家对普通民众一次温和的 “剪羊毛” 行为。&/p&&br&&p&我在&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bff275d46d168f9844d1ebacc5d70ec6%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被吞噬的中产阶级&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文章里讲过,98年前后国家通过百万工人大下岗、取消福利分房、取消国家养老、取消福利医疗福利教育、国企私有化改革,这些政策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强行的把财富从普通民众中剥离出来,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其中,通货膨胀政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我们可以去问一下父母,他们记忆中一个月工资从 50 涨到 300 用了多少年,从 300 涨到 3000 又用了多少年。所以说彼时的政府政策逻辑性是非常一致的——为了发展经济,只好牺牲你们草民了,sorry。&/p&&br&&p&日央行发布消息,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strong&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指的是银行可以用现有的信贷资产(也就是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去质押,获得新的资金&/strong&。这是类似于美国Q3的一种操作方法。很简单,商业银行贷款后,把借条给央行,央行闭着眼收购这些借条,&strong&商业银行手里就会有无穷无尽现金&/strong&。可见,中央是铁了心想用积极地货币政策来一次大刺激了,普遍认为,这次的刺激程度远超当年的“四万亿”。&br&&/p&&br&&p&最讽刺的是,当年央视新闻评论,经常嘲笑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日本的安倍经济学,认为他们不过是洪水漫灌,但是,真的不提提我们自己国家么……&/p&&img src=&/5ebbbba632a3c_b.pn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5ebbbba632a3c_r.png&&&br&&p&从 M2/GDP 角度分析,截至去年底,中国、美国、日本的这一数据分别为 2.06、0.69 和 1.84 倍,中国这一数据也显著高于美国和日本。&br&&/p&&img src=&/609c7101feac8dd378b37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09c7101feac8dd378b37b_r.jpg&&&br&&p&初中政治课本里(我那个时候上的是人教版老课本,初三),讲通货膨胀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strong&“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变相的剥削人民的财富,使人民财富无法积攒,只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剪羊毛’中不断贬值。&/strong&”&/p&&br&&p&讲真,你们真不要嫌弃我们的政治课本、历史课本,你要真用心读、学会了,会发现里面讲了很多很可怕的事情。有时候你会怀疑编教材的老师就是故意的高级黑。&/p&&br&&br&&p&&strong&二、股市之后是楼市&/strong&&/p&&br&&p&毫无疑问,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没有实体经济的基石,再华丽的金融设计也是空中楼阁。中央不断地开闸放水、想通过适度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然而事与愿违,放出来的水都在股市里打转:&/p&&img src=&/854ce738a6d3a5f1a31d79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54ce738a6d3a5f1a31d79e_r.jpg&&&p&股市的涨跌是正常行为,但是暴涨和急跌可绝不能等闲视之——曰至6月12曰,上证综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54% 、75% 、93% , 银行、石油石化除外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51倍, 创业板142倍, 价格大幅偏离价值中枢。&/p&&br&&p&去年我在朋友圈里发过这么一条东西,5月28日:&/p&&img src=&/e53a7ee95d93a255b957e56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53a7ee95d93a255b957e565_r.jpg&&&p&我隐约记得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水牛城的气象预报员被愤怒的当地居民殴打了,原因是许多人在飓风带来的洪水中损失惨重——而预报飓风的就是这位气象预报员,于是愤怒的居民迁怒于他,尽管他跟这次的飓风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这是人们的&strong&心理作用&/strong&,会把提供负面信息的人与真正的负面联系起来,就像乌鸦总是在坟头叫所以被认为是不吉利一样。好像这次股灾,好像有个证监会领导也躺枪很严重。&/p&&br&&p&主要想说,这反映了绝大多数人在股市中的不理性。&/p&&br&&p&新闻《暴跌清查非法配资是主因 有公司8成账户遭“强平”》(财经频道):&/p&&br&&blockquote&&p&两市大跌,多数分析认为,证监会查非法场外配资,以及市场利率上升成为股市连续重挫导火索。“我们之前预计场外违法配资可能就几千亿元,但现在看来,如果大盘暴跌跟查配资有关的话,规模可能更庞大。”深圳一位基金人士称。被监管层列为清查对象的场外配资规模到底有多大?似乎谁都说不清。“从目前看,可能以万亿元计。”另一位机构人士称。&/p&&/blockquote&&br&&p&杠杆的过度、无序应用和金融产品监管不完善导致监管层难以实时监测、量化股票市场的风险,是本次股市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原因。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而配资公司的钱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可能是从银行贷款来的。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它让散户翻倍地赔,让配资公司不一定能全额收回配出去的资本,进而让银行也遭遇坏账,&strong&这是个层层崩坏的多米诺骨牌。&/strong&&/p&&br&&p&还记得引发2008年金融海啸的美国次贷危机么?诱发原因就是众多金融机构赢有&strong&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通过金融杠杆无数倍的放大&/strong&,最终因为美联储加息而众多次级贷款无法收回(其实名曰次级贷款,就是比一般的贷款还款人信用、还款能力方面有问题,但是为了高额的利润还是众多银行、金融机构趋之若鹜,加息只是诱因之一),导致资金链断裂、百年雷曼兄弟倒闭、房地美房利美危机,进而引发道琼斯雪崩、全球金融危机。&/p&&br&&p&我们回顾一下美国29、08年两次金融危机,无一不是&strong&高杠杆引来的连锁灾难&/strong&。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说实话,炒股的风险可比贷款买房的风险大多了……细思恐极,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吧。&/p&&br&&p&——贪婪,是一切崩溃的开始。&/p&&br&&blockquote&&p&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马克思&/p&&/blockquote&&br&&p&证监会通报:湖北刘某买入“暴风科技”400股(交易金额约10.8万元),在某股吧编造发布“暴风科技图谋收购迅雷科技”虚假信息,导致“暴风科技”当天及次日涨停,他又卖出其持有的“暴风科技”,获利约8400元--一个男人,手持四百股,股吧发个贴,就可以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这样的股市,是危险的。&/p&&p&&img src=&/f42cd92a5a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42cd92a5a4_r.jpg&&经济放缓,甚至有萧条的趋势,国家很急。去年一年中,政府大力度降息、取消存贷比、定向发行5000亿抵押补充贷款、各种刺激经济、刺激股市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大水漫灌。用“萧敬腾去国务院工作”来比喻也不为过,&strong&可问题是,&/strong&用&strong&水灌出来的牛&/strong&,有什么用呢?&br&&/p&&img src=&/ed6b4bce7d2b047bc5e58d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d6b4bce7d2b047bc5e58dd_r.jpg&&&p&它,又可以吃草了。&/p&&br&&p&之前在网上看到了陈平教授的一段话,深有感触:“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的粉碎。然而,在西方、拉美、和东欧国家都在反思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学主流却在继续鼓吹金融自由化,并且提高到“改革深水区”的高度,竟然忽悠到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某些决策部门。”&/p&&br&&p&最后再放一张图澳门赌场与A股的数据对比:&/p&&img src=&/c85f393b51ab81f03dd061e61f919eb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85f393b51ab81f03dd061e61f919ebe_r.jpg&&&p&这就是所谓的“赌场守恒定律”。&/p&&br&&p&股市这个赌场,大家怕了、虚了、畏缩了,但是资本不会闲着,没了股市还有楼市这个赌场:&/p&&img src=&/ccf3c2d4f19b5837ccd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cf3c2d4f19b5837ccdc_r.jpg&&&p&这是由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至于深圳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数据,因为涨幅超过100%显示不出来了(去年二月深圳商品房均价是24736元/㎡)2015年12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1043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6.8%,2016年目前为止,又上涨了10%。&/p&&br&&p&新闻《杠杆上的楼市:媒体称中介场外配资规模或超万亿-华尔街见闻》:&/p&&br&&blockquote&&p&各大中介公司公开宣传的数据也显示:链家约有2100亿元使用了杠杆成交,房天下大约2000亿元,我爱我家大约也有800亿元,而整个中介行业通过“场外配资”实现购房成交金额或早已超过1万亿元。&strong&杠杆资金、场外配资&/strong&,熟悉的字眼一再挑动着人的神经。去年股市泡沫破灭还历历在目,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居民投资加杠杆,一个是通过两融的场内加杠杆,另一个是通过场外配资加杠杆。&/p&&br&&p& 作为一轮杠杆撬动起来的牛市,一开始就存在泡沫。而随着监管层强力去杠杆——清理场外配资、场内融资融券、证券类信托,由于时间较短、手段较强硬,导致了股市的非理性踩踏事件,去年夏季的股灾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对于楼市场外配资,监管层似乎有意向控制风险。彭博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称,监管部门将打击部分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贷款的行为。&/p&&/blockquote&&br&&p&&strong&金融杠杆,场外配资,有木有很眼熟啊亲爱的们?这不就是去年股灾的套路吗!一毛一样啊,只不过赌场从股市换成楼市了啊&/strong&。&br&&/p&&br&&p&这是2016年以来政府的楼市政策:首套房首付下调至2成,公积金利率提升,契税营业税下调,鼓励二套房,从3月1日起又降准0.5个百分点,中央级别政策齐上阵,接下来的政策将由中央逐步向地方转移,各地根据自身状况再进行调整。&/p&&br&&p&一月份多发放了2.5个亿的贷款,3月又降准0.5个百分点,这是在加杠杆啊亲爱的们!加杠杆啊!&/p&&br&&p&实话实说,自从我学了一点经济学的皮毛和关注时政之后,从来没有会像今年这样,看新闻看的汗毛倒竖。&/p&&br&&p&场外配资、高杠杆、甚至自买自卖套贷大行其道下的一线城市房地产涨幅,已经和M2增速、经济发展速度相背离,泡沫已现。但是政府却又需要房地产拉动经济来度过经济危机,正如政府在2015年指望着股市的红火支持实体经济一样。我在&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bff275d46d168f9844d1ebacc5d70ec6%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被吞噬的中产阶级》&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文章里写过:&/p&&br&&blockquote&&p&1998年有个23号文件明确80%老百姓的住房应由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解决,后来2003年18号文全部颠倒过来,18号文规定“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任志强曾夸口说,2003年中央18号文就是在他的主导下起草完成的,如果真是这样,&strong&就是典型的权力与市场&交媾&生出的权贵资本。&/strong&目前只有不到10%的经济适用房,因为政府放弃了自己保障住房供给的公共职能,大力推行住房产业化。从此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开始稳步甚至加速增长,其中土地出让金和各种房地产税费贡献巨大。&strong&这就是一场政府和开发商联手抢劫百姓财产和抢劫百姓未来的运动&/strong&。&/p&&/blockquote&&br&&p&然而不管怎么样,楼市不能崩,地方政府的财政就是靠着高房价撑着,中国就是靠着高房价而经济腾飞,一旦楼市崩盘,我们比日本还要惨。因为日本有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的积累,他们年轻人可以啃老,他们有相对完备的社保体系,他们可以宅、可以二次元、可以颓废不工作不劳动,已然能够勉力支撑,就算这样日本经济迷失二十年的惨状已然历历在目,而对于才富了几年的我们呢?我们有多少年轻人可以啃老、啃社保呢?&/p&&br&&img src=&/6d09d3f408ba53c4e841e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d09d3f408ba53c4e841e7_r.jpg&&&br&&p&房地产市场由于规模庞大,与银行关系密切,对上游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因此既是经济发动机,也是危机的主要源头。回顾二战后百余次经济衰退与信贷收缩的历史,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破坏力居于首位。中国的建材生产相关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3%下降到2015年的1.1%,同时经济增速从10.6%滑落至6.9%(而且还是有水分的),考虑到期间除股市泡沫外,并无其它显著新增经济增长点,基本可以论定剩下的几个减速百分点也是由房地产下行间接影响的结果。&br&&/p&&br&&p&楼市暴跌往往意味着经济崩溃,然而暴涨呢?把泡沫吹得更大而已。2015年引发股市恐慌性出逃的严查配资,并不是为了终止上涨,而是希望股市可持续增长。但事与愿违,行政上失败的调控能力完全让暴涨暴跌变得更严重。现在的楼市,在放任了一段时间房价泡沫之后,到底是为了续命把泡泡吹得更大,还是试图缩小泡泡导致直接崩盘呢?&/p&&br&&p&一线地产泡沫从深圳房地产大涨开始,趋势就已经非常明显。然而直至花样杠杆配资浮出水面,调控政策仍然还在吹风制定过程中,可见政府在尴尬的经济局势下对房地产的态度有多暧昧——地产泡沫已经成为了对冲经济衰退的临时法宝。然而正如已经广为流传的段子一样,近四成的上市公司年盈利不足5500万,尚不足以购买一套一线豪宅(除非减持股份),虚高价格与社会实际购买力的脱节已经严重到不忍直视的程度。飞奔的销售额中,地产商借壳回购抄高房屋价格用于继续抵押贷款的情况估计不在少数。地产泡沫吸收本就紧张的流动资本,同时过高的地产价格会促使一线地区产业空心化加剧,进一步削减地方长期税源。短期泡沫过后,留下的只有春宵一刻的梦幻泡影。&/p&&br&&br&&p&&strong&三、华丽的泡沫&/strong&&/p&&br&&p&经历了石油危机和滞涨之后,九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直到2000年6月,经济持续增长110个月之久。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新经济繁荣期”。“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IT革命和金融繁荣,在科技革命的促进下和多样金融玩法的助推下,IT股和网络股的热潮使纳斯达克指数从322点狂飙至5132点,涨幅超过14倍。可以简单地理解美国的股市跟美国的大学一样,是“宽进严出”,美国上市比中国要容易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早年许多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在美上市,但上市后监管很严,退市资格也很明确。&strong&在90年代末,很多美国拟上市公司纷纷改名比如在公司名字上添加“i”“e”甚至“.com”,只要跟IT稍微挂钩,不管主营业务是啥,股票都会得到上到投资机构下到股民的疯狂抢购&/strong&。在IT热潮的催生下,疯长的股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泡沫,彼时互联网公司又没有形成完全的、转化为盈利的生产力,只能靠着不断疯长的股价维系。于是乎财务报表一难看,投资人信心一减,市场一旦嗅出了恐慌的气息,那就是“兵败如山倒”一般的大崩盘。日当天,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3.54万亿美元全部吹了泡泡,随后IT概念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进而影响到大投资公司、债券公司,经济直接丧失了增长的动力,虽然靠小布什两次反恐战争拉了拉内需,但是终究没有逃过08年金融海啸。&/p&&br&&p&媒体人邓璟是这样描述当时互联网泡沫的:&/p&&br&&blockquote&&p&&strong&很多网络公司没有可行商业模式,不提供产品服务 甚至没有用户,手中只有百万千万风险投资和IPO融资&/strong&。比如时尚网站&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烧掉了1亿美元,这些钱来自摩根大通、高盛和贝纳通家族,但&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只建了个网站。1亿美元都花到哪里去了?疯狂地在各大媒体做广告,给旗下员工开出高昂工资,为员工配备近万元办公椅,创业者整天飞来飞去赶场露脸,到处演讲吹嘘……&/p&&br&&p&再比如宠物用品电商网站&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市前经营和亏损一塌糊涂,上市后竟然拿到数十亿美金。有一些上市网络公司员工,工作日就在公司附近闲逛散步,或在公司沉迷电玩和桌上足球……&/p&&/blockquote&&p&&br&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美国十五年前经历的泡沫,不就是我们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最真实的写照吗?就在两三年前,互联网创业潮火遍大江南北,让你感觉随便一个人,随便一个扯淡的项目,都能随随便便的拉到投资。有人吐槽这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模式P2C(PPT to VC)。&/p&&br&&p&随便举两个例子,可以一窥这个行业:去年霸道总裁余佳文,说要拿出一个亿来分给员工,结果交给投资人的财务报表里,公司月收入只有5.5k,不知道今年有木有“天使”投资人能帮他还了这个愿。&/p&&br&&p&某二手车网站,上线第一月一单都没成,然后自己员工买卖刷了几单,就靠这个拉了两千万风投。&/p&&br&&p&还有某电动汽车,号称要做中国的特斯拉,发布会刚刚一结束,就被网友们欢乐的吐槽,有人说这是伟大的C2C (Copy to China ),被网友扒出来这就是买了辆特斯拉,然后把车改装了一下换了个外形,结果还被网友发现改装后的车窗根本摇不下去。还有网友吐槽说这车离量产上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概十几个亿那么远吧。看这个帖子:&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游侠电动汽车? - 电动汽车&/a&&/p&&p&知友@maomaobear说了点背后的消息,很能反映问题:&/p&&br&&blockquote&&p&我揭一下底吧,XXX同学就在知乎(为该公司CEO,此处隐去名字)&/p&&p&恩,他传媒大学毕业以后不找工作,和几个同学利用这两年风投钱好拿的机会来创业。&/p&&p&前后,&strong&创业了5、6个项目吧,没有一个坚持过1年的&/strong&,基本是风投的钱花完了,上36kr看看什么项目新,能拉到风投,就搞个商业计划书再来一轮。&/p&&p&&strong&给自己和同学开很高的工资,把风投的钱烧掉,其实比找工作好。&/strong&&/p&&p&这个游侠电动车大约是1、2年前,X同学看到特斯拉的灵感,然后把这个创业n次的团队转行搞电动车。&/p&&p&一开始是给一辆现代酷派换上电机,跑了几百米,然后拿着这段视频开始融资。&/p&&br&&p&最近这批投资好像就是在知乎拿到的,然后这个钱真买了一辆特斯拉来拆,包括今天这个发布会。&/p&&p&恩,发布会上的车,大家仔细看一下照片,和他3D设计那个车是完全不同的,除了前脸尾灯有点类似,为什么呢?&/p&&p&因为发布会上那辆车,就是他们买的一辆特斯拉ModelS,然后改了前脸和尾灯、把车标换成自己的……&/p&&/blockquote&&p&看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跟泡沫破灭之前的美国互联网很像?这些都不是个例,“圈一笔钱就跑,反正我也不亏”的思想在互联网创业圈中比比皆是,花投资人的钱理所应当合法合理,然而开始就抱着不干事的念头就很可怕了。生意有风险做砸了和你知道这生意压根就做不成、或者压根就不想做是两码事。&/p&&br&&p&2015年,创业公司扎堆进入的O2O行业已经呈现出倒闭潮的趋势,这是网络流传的部分倒闭的O2O企业名单:&/p&&img src=&/c04a3e07fb621fbd3eef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04a3e07fb621fbd3eef0_r.jpg&&&p&这只是选取了主要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倒闭案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一年中,汽车、社区、旅游、教育等16个领域的近300家O2O公司关门大吉,而2014年全年,拿到风投的O2O企业不过450余家。创业圈有一种说法,“从A轮到B轮之间有60%的公司会挂掉,B轮到C轮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挂掉了,A轮到C轮其实会死亡88%”。&/p&&br&&p&与O2O创业公司的倒闭潮相映成趣的,是P2P公司的跑路潮。也就在两三年前,借用“互联网金融”的大招牌,P2P公司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互联网金融运营平台达到了&strong&2595家&/strong&,相比2014年底增长了&strong&1020家&/strong&,绝对增量超过去年再创历史新高。&/p&&p&&img src=&/0be4cd758ecccb1ace4ca3b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be4cd758ecccb1ace4ca3b_r.png&&据网贷之家的数据,2015年 底,全国倒闭的 P2P 平台超过了 1300 家,跑路的平台有将近 700 家之多。根据网贷天眼的数据,目前 P2P 问题平台共 1607 家,其中跑路平台 1163 家:&br&&/p&&img src=&/dd4ae786fefd64d04209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d4ae786fefd64d04209_r.png&&&p&仅2016年开头的25天内,出事P2P平台就达97家,其中不乏泛亚、e租宝这样的“超级大案”。随便举一个本月中旬跑路P2P平台的例子,短短的十天的数据就已经触目惊心:&/p&&blockquote&&p&3月10日:平台鲁信宜贷、多利金服被爆长期未发标,客服也联系不上。&/p&&p&3月14日:平台正祥资本、财富宝投融、毅客网、保本儿被爆官网打不开&/p&&p&3月15日:平台投牛网失联&/p&&p&3月16日:平台庭好贷、火狐投资被爆停业、幸福贷限制提现&/p&&p&3月17日:苗木之家被爆停业&/p&&/blockquote&&br&&p&同时,各地政府收紧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深圳更表示对P2P网贷平台“不仅要停增量还要清存量”。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与此同时,各大平台也加速了对投资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银行存管,形成了客户资金保护预期。风险补偿下降的背景下,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呈下降趋势,1月份网贷综合收益率为12.18%,环比下降了27个基点。&/p&&br&&p&在一片虚假繁荣的泡沫中,凡是能够扯上互联网金融的,都似为自己戴上了“互联网+”的光环,甚至有主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改名“匹凸匹”,传为笑柄。我们看一看,这些跑路的P2P公司,美其名曰“互联网金融”,但是他们跟互联网有关系么?不能说做了个网站、编了个APP就是互联网行业了,其内核完全是传统理财的内核,这些跑路的平台跟那些街上发传单、骗大爷大妈退休金的理财机构完全没有本质区别。&/p&&br&&p&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泡沫的关键,&strong&科技革命能够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然而我们市场中这些打各种概念、各种“互联网+”的企业跟新的科技革命没有多大关系,他们顶多是“+互联网”。&/strong&像谷歌、亚马逊这样的“硬核科技”的企业,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甚至于像360、搜狗,这些都可以算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公司,而大多数O2O、P2P“互联网创业公司”,徒有虚名而已。来看这份洗车O2O公司的现状,我怎么看这怎么都是传统行业加了一个互联网工具,但是就可以拉到风投、扎堆创业,这如果不是泡沫,那什么是泡沫。&/p&&br&&img src=&/ac53ebf3aeb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c53ebf3aeb6_r.jpg&&&br&&p&网上对于“互联网伪概念”的吐槽很多,留几手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思维都是坑蒙拐骗》,大致意思是说什么“屌丝经济”、“饥饿营销”、“粉丝经济”、“用户体验”,基本没有什么新概念,都是传统行业玩剩下的还了一个新名字而已,跟电视购物“限量999枚,现在已有 900 人打电话预订纪念金币”没啥区别。&/p&&br&&p&确实,看那些喜欢打各种概念、善于做各种“极简概念PPT”的创业公司:“采用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把数据存在了虚拟主机上”;“实现O2O产业闭环”——“在楼道里帖微信二维码小广告”;“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各种业务”——“全部日志有用没用的一概不删”;“面对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但是消费者愿不愿意给我们花钱就不一定了”;“面对的是一个蓝海市场”——“拿到钱的同行上个月倒闭了”;“这是我们的SWOT分析”——“抄了一下工商管理大一课本”;“我们将全力占领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压根没想好怎么赚钱”;“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烧钱给用户补贴”;“我们将对员工给予一定的股份和期权奖励”——“说实话我们的基本工资很低”;“对于员工来说你得到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不好意思我们加班没有加班费”;“正在寻求一个合伙人级别的工程师”——“我有一个改变世界的idea,就差一个程序员了”……&/p&&img src=&/4bfe6aaeb3f889d7b416d112ad8a364b_b.jpg& data-rawwidth=&368& data-rawheight=&3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8&&&br&&p&我还是那个观点,科技革命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经济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李总理不断地强调“全民创新、全民创业”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是无限、无止境的,互联网的科技创新明显进入了一个放缓期,已经产生了BAT等垄断巨头,就是这个行业成熟、平稳发展的一个标志,这就是我写《疯狂的资本(上)》的原因。至于那些打伪概念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非但不能对经济有提振作用,反而其形成的泡沫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p&&br&&p&不过大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去年阿里巴巴大幅削减校招名额,而百度则是停止了社招,滴滴、搜狐甚至已经开始裁员了,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p&&br&&p&不过有人问了,投资人是傻子么,怎么随便一个PPT,随便一个特别扯淡的项目、特别浮夸的团队,都能拉到投资呢?也并不是,我有一个朋友就是某财团做风投的项目经理,他给我讲第一,在2013创业潮做火热的时候,他们都是由项目指标的,一个月要投多少多少个项目,有时候根本没有精力去考察,否则你就完不成指标业绩,当时甚至会出现几家风投机构抢项目的情况;这第二点嘛,就是赌徒心理,我觉得我投了天使轮,那么公司有人投AB轮我就赚了,我投了BC轮,那么就等着有人投DE轮我就赚了,我投了DE轮,那公司上市我就赚了…。一个劣质项目就靠资本的推动最终走向上市这一步、赚全世界股民的钱,也有非常多的案例。&/p&&br&&p&我从理论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升华,这就是经济学家们在分析行为市场中所提出的“套利行为理论”。经济学家认为: 市场中总会存在相当数量的行为套利者,这些人会受到动物特征“潮流与时尚”“过度信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中会积极寻求套利交易。理性套利者虽然明白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但是在面对泡沫时,他们都想在泡沫成长的过程中利用泡沫来获取一定的利润。这种理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击鼓传花,大家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p&&br&&p&还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并不只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会寻求资本,资本也会非常渴望地去寻求这些创业公司。因为资本不能限制,限制的资本就是吃银行的利息那么通货膨胀会让资本方蒙受巨大损失。可以想象一下,茫茫多的资本就像体内拥有洪荒之力躁动异常而无处发泄的少年,终于逮住一个创业公司虽然说扯淡点吧但是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啊。&/p&&img src=&/985f8f796a0a4e5bf133fc_b.jpg&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3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985f8f796a0a4e5bf133fc_r.jpg&&&p&那么这些茫茫多的资本是从哪里来的呢?请看,第一部分,我希望看到这里你们还没忘记我们第一部分讲的什么。看那个如洪水猛兽般的M2。&/p&&br&&p&在金融市场,有一种叫做“正反馈交易”的理论。正反馈交易是指在前一期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基础上采取继续买入或卖出的行为。很多投资者最初价格的上涨导致更大的价格上涨,或最初价格的下跌导致更大的价格下跌,&strong&即通常所说的追涨杀跌&/strong&。于是乎,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吹泡沫可以吹很久,但是一旦破的话,那就是瞬间血崩的局面。所以“泡沫”这个词非常形象——吹吹吹吹吹“biu”的就破掉了。&/p&&br&&p&泡沫破裂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strong&大航海时代的荷兰郁金香泡沫&/strong&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比较著名的还有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1990年前后的日本,是经济泡沫崩溃的典型: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将财富装进日本国民口袋的同时,也积淀了大量从实体经济投资中游离出来的“投机资本(热钱)”。在资产保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原始冲动驱使下,投机资本会迅速向各种可能更快盈利的投机方向——房地产、股市、古董、字画、文物、珠宝等领域腾挪——&strong&咦,为什么这么眼熟&/strong&?&/p&&img src=&/ef6497fd8ac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ef6497fd8ac_r.jpg&&&br&&p&再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互联网泡沫已经过去了,现在是IP泡沫,看各种大公司跑马圈地,动辄几千万、数亿资本运作IP,各种网剧团队如雨后春笋般从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冒了出来,随便一个烂本子,随便一个没有经验的剧组,随便一个在校学生团队,都能拿到相当多数量的投资,让人咂舌。我跟他讲我个人认为目前文化产业的繁荣并不是泡沫,是理应之义,但是这个不是泡沫的繁荣反而让人更加可怕。&/p&&br&&p&我给他讲了一个&strong&“迪士尼效应”,&/strong&美国大萧条时期,迪士尼是全美唯二非但没有受损失,反而市值大幅增长的的公司(另外一个是炒白银的公司),萧条结束的时候利润翻了几翻。后来专家们分析,越是经济萧条、失业人数上升、假期延长,迪士尼人就越多,去看迪士尼电影的人也就越多,&strong&娱乐业也越发达&/strong&。相反,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strong&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周期“迪士尼效应”。&/strong&参考日本经济迷失二十年——什么行业发达了呢?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V。&/p&&br&&p&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忽然繁荣,简直像极了敏感的资本在实体经济不振、萧条山雨欲来之际,在匆忙的给自己寻找避风港,让人不寒而栗。&/p&&br&&br&&br&&p&&strong&四、马克思的诅咒&/strong&&/p&&br&&p&相信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过:&strong&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strong&&br&&/p&&br&&p&&strong&这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生产相对过剩和需求的相对不足。&/strong&&/p&&img src=&/a17df02467dfcca7a500e50d7d9e3b2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17df02467dfcca7a500e50d7d9e3b25_r.jpg&&&img src=&/e1cd447cd443a23665c8a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p&(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会给穷人)&/p&&br&&p&马克思则是最早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私有制的矛盾,必然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致社会革命。马克思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必将在“&b&复苏、高涨、危机、萧条&/b&”中轮回变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就跳不出这个框框。多少年以来,这一理论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在人类头顶盘旋,从未消退。&/p&&br&&p&挂羊头卖狗肉骗不了客观规律。&b&资本主义固有的相对生产过剩与相对消费不足是永远会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存在的。&/b&注意,是相对。&/p&&br&&p&总之,如果撇开制度分析,单从经济角度来说,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商品流通领域供求矛盾的直接表现,而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又不过是生产和实现(消费)矛盾的表现形式。&/p&&p&然而,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所以,他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经济现象分析,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中探寻根源。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市场交换领域所蕴含的危机,在简单商品经济下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所决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则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决定。&/p&&br&&p&说得通俗一点吧,这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有财产、收入“被平均”的感受吧。&/p&&img src=&/ef7f9f4fb66_b.jp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ef7f9f4fb66_r.jpg&&&p&财富分配不均匀、财富集中的趋势加速,这就回到了我们前几篇文章&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1b61f1b98baa5a5b1ab6c7c3af82fb5a%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生而贫穷》&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bff275d46d168f9844d1ebacc5d70ec6%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被吞噬的中产阶级》&i class=&icon-external&&&/i&&/a&所讲到的问题,这几篇文章的逻辑都是一脉相承的。&/p&&br&&p&西方经济学有几个流派,只有芝加哥学派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迷信市场的供求关系是自动均衡的,&strong&殊不知虚拟经济的大户坐庄和散户的追涨杀跌的本质就是非均衡的。&/strong&凯恩斯学派早在大萧条时期就意识到&strong&市场群体的从众行为会导致市场的失衡&/strong&,只有政府的适当干预才能平抑危机。熊彼特学派更是尖锐地指出经济波动的机制是内生的“创造性毁灭”,经济波动有长波、中波、短波,决非新古典经济学编造的噪声论或泡沫论,经济增长的带头人是有远见的企业家而非短期套利的投机家。&/p&&br&&p&再回顾一下第一部分我们关于货币M2的描述,根据卡尔·门格尔的货币学理论,经济的普遍衰退和普遍繁荣必须要提到货币失衡——即货币需求过剩或供应过剩。为了经济的繁荣,必须提高货币的流动性,适度的通货膨胀恰好能成为货币流动性的助推器,然而不论在金融市场之内还是之外,&strong&流动性和风险都呈负相关关系&/strong&,随着金字塔层次的升高,风险逐渐增加。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有效货币流的初始增长足以初步启动泡沫,也足以使泡沫持续上升。泡沫的流动性在于其作为投资工具的适用性。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泡沫价格不断升高,而正是因为价格在升高,又使其更具适销性。然而无法规避的风险注定要使泡沫破裂,当泡沫资产投资者发现他们的整个投资组合流动性突然变差,于是争先恐后地将持有的资产进行转移。这就压低了其所出售的资产的价格以及流动性。因此,门格尔认为,&strong&尽管央行做出最大的扩张努力,泡沫的破裂还是会使经济陷入萧条,这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要么已被摧毁,要么失去了货币性&/strong&。&/p&&br&&p&&strong&西方经济学家无论是从市场方面,还是从金融货币学的角度看来&/strong&&strong&解释经济周期律&/strong&&strong&,其实都和马克思的理论互为补充,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力图诠释为什么会产生“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以及这为什么“会引起经济周期性的危机”&/strong&,就像图坦卡蒙法王一样,我们就姑且把这叫做“&strong&马克思的诅咒&/strong&”吧。&/p&&img src=&/0b2e25e684fd4b01cfb7af4f69a14047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0b2e25e684fd4b01cfb7af4f69a14047_r.jpg&&&p&日下午,《中国产业经济2015年度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为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及北京富奥华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该文指出,2015年&strong&产能过剩&/strong&的矛盾较上一年度更为严重。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21%的企业产能过剩超过10%,8%的企业产能过剩超过20%。约三分之一的行业、地区产能严重过剩,该数字较上季度明显下降。产能过剩严重的企业在减少,而总体产能过剩的扩散指数居高不下。&br&&/p&&br&&p&生产过剩的依然有房地产:从2009年中央限购与地方卖地的政策背离开始,房地产待售库存量进入了急剧扩张阶段;即便在新常态中央屡次喊去库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并不买账,库存仍然攀到7.39亿平,考虑到98年房改以来的已开工未销售数据,隐含库存有28亿平之巨,再加上新增土地出让的影响,去库存出清周期要达到5年,而一般开发商的所有利润也只够维持约3.8年的借款利息。按最新公布的统计,月份工业增速回落至5.4%,进出口按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3.1%和11.8%,创2009年以来新低,房地产投资增长反而成为了最大亮点——这真是莫大的讽刺。&/p&&br&&p&3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但是去产能要怎么去,注定要导致新一波的下岗潮,注定还是要牺牲掉一部分人,否则别无他法。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例如刚刚发生的龙煤问题,黑龙江全省的财力不过300亿,而龙煤的工资一年就要100亿;一旦发生资金链的断裂,省里就是想救也有心无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悖论和困境闭环:政府需要这些企业来维持财税,而企业要上缴财税,也必须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生存下去。这是近乎于一个无解的难题。&/p&&br&&p&我在&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jM5NzE2NTY0Ng%3D%3D%26mid%3Didx%3D1%26sn%3D5de1f01d0cf71b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土地兼并和中国封建王朝的治乱兴替》&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篇文章里写到过,封建时代应对“产能过剩”的“被动举措”就是农民起义,消灭一大部分生产力和人口,再将土地重新分配,成为毅♂种循环;在资本主义社会,“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经济危机,同样是消灭一大部分生产力和消灭小部分赤贫人口,实现经济的再平衡,继续走向了下一个“&strong&复苏、高涨、危机、萧条&/strong&”的毅♂种循环。&/p&&br&&p&&strong&五、本文中心思想&/strong&&/p&&br&&p&上一篇文章我没有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看评论发现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跑偏了,有些话不是我不想说而是不能说。上一篇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定位于“我们处于怎样的时代”,具体是怎样你们自己去看,我觉得我这话说的够明白了。&/p&&br&&p&上篇定义的是“性质”,那么下篇讲的就是实例:我们已经面临了马克思所预言的固有矛盾——“生产过剩”,因此导致经济下行、实体经济不景气,但是国家通过积极地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刺激经济,投机的资本却大规模的流入了股市、楼市,反而炒起了泡沫增大了经济风险。而我们一直以来寄予希望能够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互联网产业,却也遇到了生产力发展瓶颈,只是在不断地炒作伪概念与资金游戏,并没有过多的实质性效用。&/p&&br&&p&而我最近几篇文章的逻辑上面也有些过了,从穷人固穷、中产阶级财富的脆弱,到这篇大资本自我毁灭的游戏,这里面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只要你仔细读了肯定不用我说了。&/p&&br&&p&最后我再下一个悲观的结论,尽管最为一个卑微的北漂来说我多么希望这个结论是错的,然而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strong&这大概是大萧条前的最后狂欢了&/strong&。&/p&&br&&p&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knowledgewealth),欢迎关注&/p&&p&&a href=&///?target=http%3A///r/mHUEHDvEVGYrrX9-9yC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mHUEHDv&/span&&span class=&invisible&&EVGYrrX9-9yCK&/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一、洪水之源 我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用了一张图,讲的是中国货币总量的数据:上面这个数据只写到了 14年,来看一个最新的数据:26年 来,中国 M2 数据自 1990年12月 的 1.53 万亿,增长至 2016年1月 份的 141.63 万亿,增长近百倍。 那么…
&strong&乃们这些人。。。我花几个小时写的专业贴没人看,花20分钟写的科普贴一下子就这么多赞。桑心。。。&/strong&&br&&br&&strong&谢好多腰。储蓄式国债就是给老百姓发福利的。&/strong&&br&可能以前投资渠道多(P2P,小贷,陆金所),看不上这点收益率,但现在各渠道一出事,近乎0风险又相对高收益非储蓄式国债莫属。&br&&strong&“其中三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strong&,最大发行额200亿元;&strong&五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42%&/strong&,最大发行额也是200亿元。”&br&“&strong&据了解,国债可提前支取&/strong&,且持有6个月以上还能按照持有时间“分档付息”。这比定期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更为划算,但国债提前支取需要收取0.1%的手续费。”&br&没具体看过条款,猜测是持有6个月以内提支不付息,持有6个月以上提支按照持有时间分档付息。目前银行保本理财大约在3%+,算下来也比6个月以上的保本理财划算。&br&&br&评论区出现了很多很有趣的评论,更新在文末。&br&&br&----------------------------------------------&br&科普:&br&我们目前发行的国债主要分为凭证式国债、电子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br&其中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都是&strong&储蓄国债&/strong&,是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区别是,凭证式国债是有收款凭单,电子式国债以电子方式记录国债债权。&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ar0J8hmL1RTiAto2Od1p4b9gDRn6ckOZh7asYdR9NTxGG3sni8trOTYyqwor9A_uC50P1txfhUoc-LkJNaWCi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储蓄国债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记账式国债是由财政部通过无纸化方式发行的、以电脑记账方式记录债权,并可以上市交易的债券。银行间流通的是记账式国债,&strong&3年在2.36附近成交,5年在2.5左右成交。&/strong&&br&&br&&br&&strong&储蓄国债也不是什么最近才有的品种,每个月10号都会发行。这可是好多老大爷大妈的心头肉啊,每个月10号蹲点排队买。定价发行,因为远高于市场无风险利率水平,所以每次一出来很快就被抢光了。&/strong&&br&&br&&br&&strong&参照记账式国债在银行间成交,你说储蓄国债是不是给老百姓发福利?&/strong&&br&&br&---------------------4.12更------------------------&br&&strong&有人质疑国债是某些有特权的人才可以买的。&/strong&&br&其实不是,大部分都是大爷大妈们在银行蹲点去买的。&br&至于为什么抢得快,几百个亿国债额度全国人民同时抢,能不快吗?&br&&br&&strong&有人说4点几的国债还是没有吸引力。&/strong&&br&你让我说什么好呢。&br&&strong&如果把风险从低到高排序,代表无风险利率的品种,国债、定存,好了,加上金融债好了啦,再勉强算上保本型理财。&/strong&&br&银行间国债成交:3年在2.36附近成交,5年在2.5左右成交。&br&定存:3年期2.75,我给你上浮50%,4.125%。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息算。&br&保本型理财:3%+&br&&strong&无风险梯队,谁更划算,不言自明。&/strong&&br&&br&&br&&strong&低风险梯队&/strong&&br&余额宝/货币产品:2%+,可随时支取&br&6个月非保本型理财:4%+&br&&br&再往上高风险的品种不再赘述。&br&&strong&比国债收益率高的品种满地都是,但是风险不同。投资者去追求更高收益的品种,是以牺牲一定的风险为前提的。&/strong&&br&&strong&储蓄式国债明显就是定价曲线上的一个奇点啊,明显高于市场均衡收益率水平的。&/strong&
乃们这些人。。。我花几个小时写的专业贴没人看,花20分钟写的科普贴一下子就这么多赞。桑心。。。 谢好多腰。储蓄式国债就是给老百姓发福利的。 可能以前投资渠道多(P2P,小贷,陆金所),看不上这点收益率,但现在各渠道一出事,近乎0风险又相对高收益非…
谢谢邀请。&br&&br&1.最核心的一条:&b&逻辑上成立的,事实上不一定成立&/b&&br&有很多推荐的书单,包括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里面讲到了许多有趣、也看似很有用的经济学原理,对普通人来说,很新奇,乃至于刷新了三观。但是实际上经济学里的诸多原理都是高度简化、以及历史相关的结论,目前的基础经济学里面的观点,多是有助于思考但是并不一定在现实中就会成立。&br&比如贸易对两方都好,用这个去反对贸易保护,就比较幼稚了,需要复杂的量化分析后再思考才行;政府增加支出扩大有效需求逻辑上有用,但是一定时间后会被理性预期抵消掉,但是“一定时间”产生的作用究竟多大、新利率均衡点会如何迁移也需要实打实地分析;市场是个好东西,但是在某些领域,价格信号很难传递;比如教育增加人力资本,长期来看有助于国家发展,但统计表明,教育是后发的,许多国家的崛起都是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境况下发展起来的。。。&br&&br&所以,(初级)经济学原理大部分都有助于思考,但逻辑上美好的东西,事实上不一定成立,需要万分慎重。&br&&br&&b&2.关键是思想与方法:供需原理、边际分析、均衡&/b&&br&抛开那些现成的原理,对普通人而言,初级经济学最基础的供需原理、边际分析和均衡思想才是真正有用的,不仅可以给普通人做做思维体操,也有助于对现实的分析与理解。&br&&br&比如供需原理看爱情:不是你自己品质有多好对方才会喜欢你,而是不管你多差,关键是创造条件让对方喜欢你(讨对方开心与喜爱)。只关注自己的品质(供给),不如创造需求!&br&比如边际分析看努力:如何做时间安排?什么时候该放弃?就是当投入最后一个单位成本(时间、精力等)创造的收益差不多使人满意的时候。(这个例子不一定成立,因人而异请注意。)&br&比如均衡:收益与风险匹配、收获与付出匹配,天上不会掉馅饼。(这里并不严谨,算是均衡概念的特化了,应该叫“匹配”为好,但是对于个人来说,领悟这种相似性吧。)&br&&br&&b&3.经济学研究的是可量化的物质因素,难以量化心理因素没有考虑进来&/b&&br&上面有人提到的“沉没成本”,就是个好例子,正是说明了经济学的现实性:只关注物质结果,不关心心理成本。&br&沉没成本看似刷新三观,与人的一般想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不一样?&br&就是因为经济学是不考虑一个人的心理成本的,不会考虑到放弃一件事情,对一个人会造成多大的心理创伤;不会考虑一个人感情的充沛与激进——因为这种主观的东西,是不可量化的。&br&&br&放弃可以获得新的(物质)收益,但是放弃造成的心理创伤,则是个心理学、哲学问题,这跟经济学没关系,这就是如果你看重的是物质结果,沉没成本的概念就可以刷新你的三观。&br&(当然,一般说沉没成本的时候,普遍看来举的例子都是很大概率上放弃的心理成本对普通人而言看起来似乎比较小。)&br&&br&自贝克尔将经济学的分析扩大到诸多领域的时候,就越来越在诸多领域刷新了该领域研究者三观的现象,可以说开创了新的时代,包括后来的公共选择学派,开始对政治、政府采取经济分析。&br&&br&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亦即经济学为了靠近理工科学,扩张的本质逻辑依然是倾向于物质的可验证性、统计上的可观测性,某些其它社科领域的研究,说是受到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入侵,不如说是受到了“理工与数学理性”的入侵。&br&&br&也许你会说,你扯这么远,对普通人而言有什么用呢?&br&我的意思是:&br&初级经济学的简单原理很容易弄懂,几天就可以搞定,只是请记住:初级乃至于中级经济学的原理并不能直接解决你的生活问题,&b&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的维度、锻炼了思维&/b&——更重要的是,经济学&b&关注物质结果而不是个人心理与精神状况的本质性逻辑&/b&,导致所谓的“三观刷新”、“决策理性”、“恍然大悟”,&b&不过是使人的视角更加物质与现实而已&/b&。(我并没批判这一点,物质与现实并没有什么不好。)&br&&br&这算是对普通人的一点个人忠告。&br&&br&真正有志于体会经济学的精华,亦即其分析与思考范式、研究方法的,建议阅读《&a href=&///?target=https%3A///subject/71546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之路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不过有点难,看懂至少得弄明白中级经济学之后吧。
谢谢邀请。 1.最核心的一条:逻辑上成立的,事实上不一定成立 有很多推荐的书单,包括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里面讲到了许多有趣、也看似很有用的经济学原理,对普通人来说,很新奇,乃至于刷新了三观。但是实际上经济学里的诸多原理都是高度简化、以及历…
原答案: (后面有更新)&br&&br&必须是&strong&沉没成本&/strong&啊。&br&&br&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b&普通人在做任何有关人生的决策的时候,都要尽力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b&换句话说:沉没成本并没有什么卵用。&br&&br&中国人最爱的&&b&来都来了&/b&&的心态,&strong&是典型的做决策时受沉没成本影响的现象&/strong&。 &br&&br&你去环球影城玩,前面玩了好几个项目,都很开心,但是也玩得很累了,但是面前有个招牌过山车,你这个时候已经很累了,特别想回酒店休息,你朋友来了句:来都来了;然后你排队等了2小时终于玩到了,却早已累成了煞笔,你想想两小时前你要是回酒店洗个澡该有多爽呢?&br&&br&你毕业找了份工作,做了两年发现完全不喜欢这个行业,你的特长和兴趣明明是另一个行业,朋友也推荐了个入门级别的职位给你,这时候,又有个人在你耳边说,你在现在这个行业来都来了,有了两年经验了,工资也涨了两次,现在还要从头做起,何必呢?然后你留在了这个行业,几年后,你发现你的薪水停滞不前,而感兴趣的那个行业成了风口上的猪,你想想,几年前你要是跳槽了该多爽呢?&br&&br&你喜欢了一个女神,从高中到大学,一直没有追到手,当备胎当了7年,这时候,你生命中出现了另一个姑娘,这姑娘明媚可爱,对你亦是一往情深,这时候又有个声音告诉你,你在女神的世界里来都来了,一来就是7年,女神最近还跟男友吵架了,你现在放弃,怎么对得起7年来感动了天感动了地差一点就感动了女神的那个深情的自己? 于是你选择继续做备胎,明媚的姑娘伤透了心,但是很快找到了真心对她好的汉子,若干年后,你在女神跟另一个男人的婚礼上头发梳成大人摸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笑得像个千斤顶,你想想,几年前你跟了那个明媚的妹子该多爽呢?&br&&br&&b&你看那个执拗于沉没成本的人,好像一条狗&/b&。&br&&br&-------------分割线------------分割线----------&br&&br&4.11 更新&br&&br&貌似评论里蛮多人吐槽我的例子,仔细想了下,当时写的急,的确有些槽点。&br&&br&首先,我举例的目的是说服大家尽量在做决策的时候,可以排除沉没成本带来的干扰。所以我把更多专注点放在了某些已经做过的努力上,因此例子中把最终的决策都倒向了与沉没成本相反的那个选择。&br&&br&但是实际过程中,我们做决策,其实,&b&在排除了沉没成本的第一步后,第二部关键点在于:衡量机会成本&/b&。 在此刚好提一下这个更加普片的概念。&b&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某项选择而放弃的剩下的最优机会带来的价值&/b&。&br&&br&我的例子里,第二个例子最有争议。在一个行业呆了两年,单单呆了两年,这两年时间,你需要把它认定为沉没成本,因为对于花出去的时间,你不能把在下一次做决策的时候抱着个我都呆了两年了,走了好可惜哦的心态。而真正影响你决策的,是这两年,带给你的这个行业的经验,人脉以及已经涨了一些的薪水,这些东西,是你选择另一个行业的机会成本,如果你觉得去那个行业的潜力大于这些,你坚决的选择去。这也是为什么换行要趁早这句话的由来,因为随着你在一个行业里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你去另一个行业从头做起所要放弃的机会成本就越来越高。我身边很多人,做了两年工作,这两年对这份工作一点也不喜欢,实际也是浑浑噩噩混日子,在我看来他们积累的有用的经验甚少,但是一提到换工作,都犹豫不决,说那样就浪费了两年,这是典型的执拗于沉没成本,因为他的机会成本其实很低,那两年都不是事儿啊兄弟。&br&&br&此外,&b&还有人在评论里说沉没成本就是及时止损,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b&。所谓止损,是你发现了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你及时的采取弥补措施来将这种错误最小化。这只是沉没成本的一个应用,比如你100块买了股票,亏到了90, 你在这个时候做决策是要继续持有还是抛出的时候,你要考虑的是当下这个股票的走势,而已经亏了10块钱,不应该在你的决策考虑范围内。但是,沉没成本的应用可远不止这些,沉没成本的更大意义在于,&b&可以让你的每一次决策,都能够理性的权衡当下的好处与坏处&/b&。评论里有个例子提到吃自助餐得例子很好,你花了200块钱走进这家餐厅后,你就该把这200块钱抛之脑后,你需要想吃什么最开心,最有满足感,而不是为了“吃回本”,有人一进去自助餐厅就一盘一盘三文鱼的吃,其他食物基本不碰,那样真的幸福满满么?&br&&p&谢谢大家评论里的意见,有些莫名奇妙戾气满满的喷子,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真正厉害的人是靠喷人来赢得掌声的,走好不送。&/p&&br&&br&有空再更别的经济学概念。谢谢。
原答案: (后面有更新) 必须是沉没成本啊。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普通人在做任何有关人生的决策的时候,都要尽力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换句话说:沉没成本并没有什么卵用。 中国人最爱的"来都…
再不更对不起兄弟姐妹们的赞了,第四式更新在底部,看过前面的请尽力往下划拉!&br&&br&&b&以下正文。&/b&&br&&br&&b&我觉得很多回答讲大道理,貌似没有几个说「招数」的,这里我来解密一下,销售套路,给诸君学习。&/b&&br&之前2个月时间以兼职身份拿到了全公司10家门店,80名全职员工的销售冠军,从极度内向在门口喊欢迎光临都不敢,从所有人都说「你不适合销售还是好好念书吧」,到拿下销售冠军,打了所有不「认识」我的人的脸,心得甚多。&br&&br&这里倾囊传授给各位。&br&&br&Ted销售第一式:&b&察言观色,学会取舍&/b&&br&&br&不管是线上服务,还是线下,都要快速筛选精准的客户,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认可你并且愿意为获得产品付出的人身上,就好比谈恋爱,花十年追一个讨厌你的女生,和花十年去经历去爱,前者是一无所获浪费青春,后者是怎样,不言而喻。&br&&br&举个以前我正式做销售之前的小例子。&br&&br&大三的时候我找了一个兼职,是帮某电池生产商把电池卖给经销商,然后我骑着自行车全市里跑。第一天我很礼貌地走进每一家超市,进去问「你好,我是XXX电池的代理,请问你这里需要电池嘛?」结果大部分都是看着电视磕着瓜子摆摆手,一天下来才跑了10几家店,最后终于有一个阿姨看我可怜,完不成任务,才拿了几件。&br&&br&一天才赚了30的提成。&br&&br&后来我发现不行,这个太慢了,我得提高效率,不能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拒绝我,不认可我的人身上。然后我的做法是骑车路过超市不停,大喊一声「要电池嘛?」「不要」然后我就继续骑车飞,这样一天下来,我居然跑了50多家商店,有5个商店要了电池,一天居然赚了100多!!&br&&br&&b&销售是一个大数据游戏,你的精力有限,你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认可你,愿意为你买单的客户身上。&/b&&br&&br&后来在手机店,大家是排队接待顾客,也就是说只要顾客进来,你就得下位,这个时候呢,如果你觉得他不像要购买的用户,你可以选择弃客重排到队尾,也可以跟顾客。弃客任何人都有权利接,你也没有权利要回去,也就是说,买了也不是你的。&br&&br&一开始我傻乎乎地每个顾客都很热情接待,自以为这就是销售应该有的态度,结果呢,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在「背手遛弯儿老大爷」「抱饮料逛街小情侣」身上,业绩自然为0。&br&&br&&b&学会放弃,也是销售成熟的标志。&/b&&br&&br&可能你和一开始的我很像,总是会想「万一他要买了呢?」所以不舍得放弃。是,会有万一,但是那就是正确选择的代价,是大局观的代价,是大数据的代价。当你真正理解销售大数据游戏的玩法,弃客被别人成交,你是不会后悔的。你会发现,通过察言观色,放弃的人,80%都是闲逛,那20%,放弃也罢,因为你把80%的精力用来寻找更多大数据,而不是钻研小概率,最终你会是那20%的,创造了店内80%销售业绩的人。&br&&br&这就是二八定律。&br&&br&&b&20%的销售创造了80%的业绩,80%的单也是20%的进店顾客带来的,这就是规律。&/b&&br&&br&#有兄弟评论说眼熟,我只能说眼熟就对了,我还是我,换了个马甲各位就不认识了,之前没有更新完的干货,这次重新梳理,算是对我销售生涯的总结#&br&&br&【契约首更】&br&&br&&br&&b&TED销售第二式&/b&:&b&推拉&/b&。&br&&br&哈哈,其实这个词是把妹中的术语,利用一些合理的轻微打压和夸奖调动女生情绪。其实呢,推拉不光是应用于把妹,在社交中的作用更大,而销售,恋爱,都属于社交的一种行为模式而已。&br&&br&换言之,就是俗话说「打一巴掌给个甜枣」&br&&br&男人和男人为什么不打不相识?就是打之前我看不起你你看不起我,打完一看卧槽还挺刚!心中就会萌发一种对方不好欺负的感觉,一种自己挨打对方会帮自己的感觉,这时候双方认个错,话说开了,就是铁兄弟一般。以前我就有一次和一朋友打了起来,打的双方鼻青脸肿,5分钟后一起撸串傻乐去了,男人和男人是这样,要是女生,估计老死不相往来了吧。&br&&br&打是推,认错是拉。&br&&br&你的一个不同组的级别比你高一点的人总是欺负你,让你帮他做这做那还不给你好脸,而你已经忍了很久做本不属于你的事。你越软,他越看不起你。当你受不了突然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一次「我没空,不想去,听到了么?」,这是推。然后,然后,你不能不作为,因为他会打小报告,也对你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不好。你需要拉,怎么拉?打个电话过去,诚恳地说「那个张哥,刚刚不好意思,最近我老婆天天跟我吵架闹离婚,我情绪不太好。」这个时候对方心里的感觉是什么呢?是你把他当人看了,你之前硬了一下他心里肯定咯噔一下不习惯,你再一道歉,给个合理化的理由,他就觉得,你把他当人看,而且,会更加看得起你,觉得你是有血性的男人,再加上“共谋”的感觉,男人都和老婆吵过架,喝酒干嘛聊的也就是这些个事,大家都懂,自然关系就近了几分。&br&&br&你们看,一个推拉,就把双方的关系从互相别扭到走心好哥们儿。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上面那个推拉上级的人就是我。后来他也不再难为我很多事,我也顺利升职加薪当小班长。这,就是推拉。&br&&br&回到销售,顾客来到实体店是什么心理?必然是怕被骗的心理,这个时候如果你姿态卑微,他必然觉得,你有求于他,也就是说你不敢推,你一个劲儿说产品多好,说我们多牛逼,只在拉,没用,只会越拉越远。&br&&br&&b&态度卑微,意在索求;不卑不亢,才是销售。&/b&&br&&br&从一开始的跪舔式销售,到后面不卑不亢,也经历了很多。这里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大家不要刻意模仿,但是,确实是颠覆了我的销售思维。&br&&br&那天店里来了一对夫妻,看起来不像买的,我就过去问了下有什么需要,他们问我note2双卡多钱,我就报了3700。(是这样,当时的手机店销售员有低价,高于低价出都可以,出多少就算多少提成)然后我看他们到处看我就没搭理了。后来他们又问了两个其他销售,我也没多想,心说肯定不买。&br&&br&过会他们逛了下跑我对面问「哎你们这是不是不太正规啊,怎么三个人报的价格不一样呢?」&br&&br&基本上面对这个问题所有销售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都看出来这单子没戏了,你不管说什么都是解释掩饰。&br&&br&刚好那天一天没开张,脾气不好,寻思死马当活马医吧,我就说「您觉得哪儿正规您哪儿买去」&br&&br&她老公上头了「哎你这小伙子怎么这么说话?!」&br&&br&剑拔弩张!!!&br&&br&我也觉得有点过分冒失,就道歉说「先生对不起,我刚刚态度不好。是这样,那两个是兼职,我们内部优惠价格他们没有收到,所以信息不同步。对不起」&br&&br&你们猜怎么着。。。&br&&br&他说:「这样啊,昂,行,来一个吧」&br&&br&我O__O&…&br&&br&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粉色双卡note2,应该他老婆还在用吧。&br&&br&虽然这个推拉的案例有些极端,但足以说明,当你真正无需求感,不怕跑单,先骗了自己,不想赚这个钱,这时候你的状态,自然是不卑不亢。&br&&br&&b&你的态度,决定了顾客的底线。&/b&&br&&br&TED销售第三式:&b&见人说人话,曲折探底线&/b&&br&&br&注:我们不要谈道德,我们教的是,销售,也就是说不讲人性的。圣母请离开。&br&&br&销售呢,要看脸。什么是看脸,就是顾客的衣着打扮,气质,反映出来的社会地位等等,也就是所谓的有没有钱,兜里没钱,你产品再好,他再想买,也没有办法。所以琢磨客户付费能力,怎样看人,也是一种本事。所以我现在看人很准,基本上三分钟交流就能把握个七八。&br&&br&&b&但是,但是,你的心里可能又会说那些以貌取人的销售,又会说那些穿背心低调老大爷怒买几个手机,让你看脸&/b&!!!呵呵,这种事,又能发生几次呢?无非是小概率事件,这些事就是因为少见,听着爽快,所以你会记得。可是你从销售的角度讲,利益就是他们的命,没钱没效益就滚出这个店滚出这个城市,不是么?上文有说二八定律,也是一样的,你把时间去哄每一个这样看起来没有付费能力的人,你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不只是这个偶然大单的钱,懂?&br&&br&所以说见人说人话,揣摩出他的付费能力,再推送适合他能接受能力区间的产品,并且在这个范围内让提成和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做法,才是&b&成为销售冠军的第一步。&/b&&br&&br&我们可以通过闲聊,把握他的生活,试探是否具有消费想法,比如你们经常听到手机店员或者其他人说:&br&&br&&b&先生你好,请问您是要送人还是自己用?&/b&&br&&br&&br&&b&先生你好,请问你是要上衣还是裤子?&/b&&br&&br&所以,公式问句是:请问你要A还是B?&br&&br&你不想买的话,可能觉得不爽,你只能说随便看看。那就好了,销售也知道你的意思,大家互相不耽误时间。可是如果他不这么问的话,你也不会也不好意思说买不买,然后耽误双方的时间,对吧?&br&&br&希望大家理解销售,这可能是很多没有学历的人,没有其他职业技能的人,在大城市,摸爬滚打,赚钱养家,只是为了家里的父母少受点累吃点好的,谢谢。&br&&br&所以看什么人,说什么话,报什么价格,都是很关键的,那我们报了价格,有下面两个情况。&br&&br&A 顾客说你这个太贵了,便宜点,便宜点我就要了。&br&&br&B 顾客沉默不语。&br&&br&当然这两种情况是顾客有最起码的购买意向的。&br&&br&A情况的处理,是想要,那我们怎么试探出顾客能够接受的价格呢?&br&&br&1.&b&抗价&/b&:一说优惠就能优惠,顾客会心生你这个不靠谱的感觉,而且长期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损失。所以,当顾客说价格贵,我们要转移到产品这里来「先生是这样,这款手机和其他的真的不一样,屏幕1280高清,视网膜,最新款,非常适合您这样年轻的活力范儿」,此时他的回应可能是,来一个吧,也可能继续说贵。好,那我们第一道防线,就到此,能抗价,才能当销售冠军,&br&&br&2.&b&妥协&/b&:这个操作就很犀利了,我的做法一般是「先生你这个我就为难了,行吧,我说了不算,我给你问问老板这个最低多少」然后呢,你就跑到后面待会,走一圈,不要真的去问老板,因为你本身就是老板的一道防线。然后回来跟顾客说:“大哥刚刚我老板把我说了一顿,没这么卖过啊,不过既然我说了,今天这机子我不赚钱自己决定了,就这个价格卖你了!”&br&这个时候,顾客会感觉,得了大便宜,从来没人有过的,而且你因为他挨骂了,他不好意思不买,所以,此单,必成!&br&&br&3.&b&后续&/b&:销售冠军从来不做一锤子买卖。第二点之后,顾客会觉得,你是和他一个战线,而不是和老板一个战线,他自然会推荐客户给你,哪怕不推,下次再购买产品周边也会来找你。&br&&br&这是一个种子,当你把无数的种子种在无数顾客心里,你的业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br&&br&&br&关于B情况,顾客沉默不语,继续看啊逛啊,这时候,谁先说话,谁就输了。我也不好解释为什么,规律就是这样,我这样成功过很多次,我是泰迪,我只用事实说话。简单来说,还是需求感的问题,顾客犹豫的时候,你一定不要急,越急,失败就来的越快。&br&&br&希望各位销售一线兄弟们有收获。&br&&br&这些不是欺骗,是技巧,当然,你要保证你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些保证不了,那就是欺骗了。这样的生意不长久,你也成不了销售冠军。&br&&br&各位看客,如果你们喜欢,后续我也会更新怎样砍价,以前我也不会,做了销售,自然就会了。&br&&br&谢谢兄弟们的支持,我会尽量抽空更新,也谢谢你们的赞和动力。&br&&br&&br&&br&&b&日更:&/b&&br&&br&&br&&br&&b&泰迪销售第四式:面对劲敌,避其锋芒&/b&&br&&br&&br&劲敌包括渠道方面,还有产品方面。你是实体店,网购就是你的劲敌;你是三星,苹果就是你的劲敌。&br&&br&很多时候销售,不管是电话,网络,还是实体,顾客在想要购买之前,会问一些关于产品竞争对手的问题,我们这个时候的回答,必须深思熟虑,如果过于偏向自己的产品,顾客自然觉得你是在自卖自夸,如果矫枉过正说了太多对手的好话,就有可能真的会让顾客有去看看其他地方产品之意,所以这个时候的言辞,非常重要,必须极致暧昧,类似外交辞令。&br&&br&这里的暧昧指的是,轻微的模棱两可,又撩人心弦。&br&&br&举两个简单的例子。&br&&br&场景A:&br&&br&顾客问了价格,犹豫不绝,轻轻的说了句:“我朋友他们在网上买的好像没这么贵啊?也挺好用的。”&br&&br&这个时候呢,切不可着急说从网上买怎么怎么不好,话锋转一下:那个他买了多久了?顾客可能会说几个月,你就可以说:是这样,网上买呢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定风险,包括翻新机,售后不保障,基本都是网购中的问题。看你了,你是想买个靠谱的有售后的心理踏实,还是去承担一定风险,每个人消费观念不一样,毕竟,我觉得买电子产品还是踏实放心一点好,对吧,您又不差这几个钱,这东西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再说了,您买的也不只是这个机器,还有我的服务,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找我。&br&&br&这就叫极致暧昧:我所说的都是事实,我没有说网购不好,各有利弊,却在顾客心理种下了不安的种子。&br&&br&场景B&br&&br&3星店来个一个女生,有基础购买意向了,临了犹豫半天「我朋友他们好多用苹果的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br&&br&那么顾客犹豫呢,你要坚定,不是坚定地去黑苹果,而是在产品确实不如苹果的时候,避其锋芒,再一次站在顾客的立场说实话,极致暧昧,说事实,却又直击用户痛点。&br&&br&「您平时用会用手机看电影或者保存资料么?」&br&&br&「当然会啊」&br&&br&「是这样,苹果确实系统方面做的不错(欲抑先扬),但是他系统的权限太封闭,没法像安卓这样可以随意保存音乐,电影视频,还有其他各种word txt资料,总之,如果你想选操作简单方便,不费力的手机,我还是推荐你这款,双方都很好,只是类型不一样,看你喜欢(无需求感)」&br&&br&这时候呢,我们要尽人事听天命了,该说的说了,就不要啰嗦其他的了,等。&br&&br&很简单,这一式说的就是,我们要「黑」竞争对手而且不留痕迹,不要急于求成,直接就说竞争对手不好怎样,你要始终记得,你是和顾客一条心,是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着想的。&br&&br&起码有那么一瞬间,你要先骗过自己。&br&&br&当我们在销售中,避其锋芒,一个一个地将竞争对手斩于马下,最后鹿死谁手,也就可知了。&br&&br&所以说销售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br&&br&&br&谢谢各位的动力和支持,10k更新▼&br&&br&&b&泰迪销售第五式:压迫成交。&/b&&br&&br&&br&&b&泰迪有赞必偿。&/b&
再不更对不起兄弟姐妹们的赞了,第四式更新在底部,看过前面的请尽力往下划拉! 以下正文。 我觉得很多回答讲大道理,貌似没有几个说「招数」的,这里我来解密一下,销售套路,给诸君学习。 之前2个月时间以兼职身份拿到了全公司10家门店,80名全职员工的销…
&p&只说(B2B)的大客户销售&/p&&p&一个销售做到一定境界,最厉害的是三样能力:&b&眼力,分寸,手段。&/b&&/p&&p&&b&眼力:&/b&&/p&&br&&p&销售高手和菜鸟销售的差别在于:&/p&&p&销售高手刚接触到一个客户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判断这个项目把握有多大,这个客户是否已经被竞争对手拿下,这个项目把握还有几成。&/p&&p&而菜鸟销售接触到项目会有两种极端的反应,心态积极的销售把所有项目都当宝,所有客户都伺候。心态消极的销售会认为所有项目都很难搞,判断所有客户都被对手搞定。&/p&&p&一般来说做大客户销售,教课书上销售流程一般是1 发现项目信息,2 拜访客户,3 发现客户需求,4 提出满足客户的方案,5 投标,6 中标,7 交付,8 回收尾款。&/p&&p&不过头5个环节即使你认真做完,一样中不了标。&/p&&p&高手的眼里的流程是1 发现项目信息 2 拜访客户 3 评估客户 4 找项目的突破口 5 发现客户需求 6 提出满足客户的方法 7 给竞争对手设置障碍 8 投标 9 中标 10 交付 11 回收尾款。&/p&&p&“1 发现项目信息2 拜访客户 3 评估客户 4 找项目的突破口”&b& VS“&/b& 1 发现项目信息2 拜访客户,3 发现客户需求,4 提出满足客户的方案,”就是高手与菜鸟的分野。&/p&&p&现在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竞争残酷的商业环境,大部分客户的需求和痛点你能满足,你的竞争对手们一样能满足。无论是你是做工业产品解决方案的还是做IT,医疗的。&/p&&p&一个菜鸟销售遇到一个客户采购或者技术人员,总是忙不迭的讲自己产品的优势,询问客户的采购需求,预算,招标时间。但是他的&眼力&有限,洞察不出复制的客户方面的采购因素。找不出这个项目的发力点。&/p&&br&&p&&b&随便举几个点:&/b&&/p&&br&&p&&b&1 在客户眼里,能提供一样解决方案的公司很多,即使你是第一个接触他的,不代表客户就会选择你。&/b&&/p&&p&&b&2 这个客户为什么不会换掉原来的供应商?这个客户和他的供应商关系真铁到针扎不进,水泼不进?&/b&&/p&&p&&b&3 这个客户他本人是一种什么风格的人,他处于什么样的职位,他的明的暗的需求都有哪些。他的话能否都能信任。他为什么要对你敞开心扉,他为什么要欺骗你给你错误的信息。他为什么不愿意和你出来吃饭。他为什么不给你留手机号码。他为什么总说没时间见你。&/b&&/p&&br&&p&&b&4 这个客户的权力多大,是否就是最高决策者,任何一个项目都会有一个最终拍板人,无论是政府还是国企,民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b&&/p&&p&&b&5 你拿什么打动到了采购决策者的心?
你说:回扣? 我说:你太天真。 你说:信任? 我说:信任是靠你长的一本正经的脸,说话吐字比别人慢么?&/b&&/p&&p&销售高手眼里的项目和客户都是分拆成这么一个个感性的问题,因为任何项目的突破口最终都得落实到客户甲方的具体“人”身上,要搞定,突破这个人。&/p&&p&而菜鸟销售眼里就是请客户吃饭,承诺回扣两招,至于如何走心,他也不清楚。&/p&&p&客户怎么说,他就怎么照着客户说的做,最后投标,他的价格最高丢标。&/p&&p&&b&同时也顺便回答销售高手为什么都是泡妞高手,也是因为见的人多了,会“看人”“看事”。&/b&&/p&&p&&b&拿到一个美女的联系方式,高手不是急着去邀请吃饭,而是先观察她是那种类型,评估自己在这个女生的社交圈里属于个什么样的地位,如果是她社交圈里能拿的出手的男人,高手才会试探性的一点点接触层层推进。如果不是,高手一般选择放弃或者伺机而动。&/b&&/p&&p&&b&不会泡妞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你还在哭英文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