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白 上市集团上市了吗

他们为什么不上市?因为不!缺!钱!
  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华为
  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明确表示,公司董事会二十多年来不仅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而且未来5至10年内,华为既不考虑整体上市,也不考虑分拆上市,更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
  在国内企业对上市融资趋之若鹜的生态中,任正非执拗和坚决地向资本市场说“不”,其另类选择的确耐人回味。分析华为历年的财报,不难发现华为手握的“现金与短期投资”都在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190亿元一路增长到2012年的670多亿元;与此同时,华为在全球各银行中拥有33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其中77%来自于外资银行;不仅如此,华为内部的虚拟股机制也为自己提供了一种融资手段。
  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八年时间,员工持股计划为华为提供的内部融资近300亿元。看来,华为真的不缺钱。任正非表示,华为没有必要通过上市的方式来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华为会向其员工授予公司股权,此举被任正非称作是一种“长期视角”。
  任正非也解释了华为内部的股权结构,称自己只持有1.4%股份,其余都是由公司员工持股。他认为,这种股权结构是华为能够赶超业界同行的原因之一, “华为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们往往会着眼长远,不会急于套现。公司的拥有者并不贪婪,因此华为也能留在所享受的位置。但是,我不可能永远活着, 也许有一天华为人也会变得贪婪。”
  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饮料巨头——娃哈哈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经过27年的发展,娃哈哈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2012年,目标做“杭州的李嘉诚”的宗庆后以一个非上市公司董事长800亿元的财富问鼎内地首富。
  宗庆后的创富玄机在于绕过国资控股的娃哈哈集团,通过宗氏家族控制的170家企业在饮料、童装、商业地产等领域扩张,从而充分分享其业务增长的成果。宗庆后透露,上市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娃哈哈股东数量有15000个,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企业上市之前股东数量不允许超过200个。“全部整合上市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人家说我们比较傻,不会用银行的钱。我想还是稳定点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们坚决不做心里没底的事。”
  宗庆后几次提到“小步快跑”理论,这是娃哈哈扩张过程中规避风险的不二法门。宗庆后透露,娃哈哈母公司不会上市,不过百货零售项目会通过上市募资:“因为百货零售业投资数额大,并且投资回报率也没那么快。”
  无人机界的神级公司--大疆创新
  大疆创新在无人机领域拥有很高的地位,其产品远销欧美,该公司迄今为止以大约1000美元的单价出售数万台Phantom无人机,主要用户是电影剧组、业余爱好者和记者。2013那篇很火的新闻,科技园摆满了发给员工的奔驰,就是这家公司。产品主要是民用级和商用级,但也有少部分为军工级。目前国家正在开放军工领域的民资进入权,所以这是一家很有前景的公司。
  大疆创新被称为无人机领域的“苹果”,这个在深圳土生土长的科技企业,被《华尔街日报》称为“首个在全球主要的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大疆创新方面表示,公司一直都不太多关注资本市场,且在“可以预期的短时间内”(至少是5年),大疆创新并未有上市方面的考虑。
  业内人士透露“大疆创新目前并不缺钱,公司现金流很好,品牌影响力也基本确立,没有必要这个时候放机构进去分钱”。
  国内民营快递大佬——顺丰
  在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里,顺丰一直坚持不融资、不上市,对任何收购企图也一律拒之门外。王卫,顺丰速运集团的总裁,领导着中国快递界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却与名利场绝缘。大多数跟随王卫的高管们都评价王卫是一个很“规矩”的人。
  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顺丰成本高昂,王卫却对PE、VC的机构投资视而不见。就连马云也曾数次约见王卫,但都被婉拒。然而,这家素来低调的公司2013年宣布了其成立二十年来的首次股权融资。不过王卫和顺丰太过神秘,以至于此次融资的最终金额几乎成了“猜谜游戏”。但无论多少,对顺丰而言也仅是锦上添花而已。因为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是,顺丰从来“不差钱”。
  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大佬——老干妈
  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大概都不会对一个穿着白色围裙的农妇影像感到陌生——老干妈。这个印在红底标签上的黑白头像,与国人的香辣味觉紧紧相连。老干妈公司将不足10元的辣椒酱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而这家企业的经营之道也让人略感意外——不贷款、不赊账、不上市,甚至几乎没有广告,这更让“老干妈”在“资本为王”的市场大环境里,显得特立独行。
  老干妈公司由陶华碧1997年创立,远销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如果以亿元的产值计算,老干妈十五年的产值增长了74倍。快速发展的背后,老干妈并没有很多企业都有的资金困扰。
  因为陶华碧16年来一直坚持着一个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陶华碧曾说,“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此外,老干妈公司也从未向银行申请过贷款。惟一一次例外,据说是银行上门请陶华碧贷款,她碍于情面才勉强答应。三十多亿元的年产值,老干妈依旧未上市。“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即使如今公司有实力上市,陶华碧的态度依然如此。
  厨电行业龙头老大——方太
  方太成立于1996年,尽管不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但是厨房家电企业方太却也是人人知晓。“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欺骗”,是儒商、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的“三不原则”。 “我们不上市,上市多烦啊,很多要求,很多限制,不上市,我们反而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茅忠群就是想自己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想外界有太多干扰。
  方太每年年初的规划基本上都是20%的增长,不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不给员工压过高的销售任务。但是公司已经连续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方太坚持不上市的底气是公司实际上不缺钱,自有的资金完全可以支撑公司运营发展。方太从创办至今一直都坚持高端路线,因此,方太的利润很丰厚。
  立白集团年销售额已超160亿:不上市依然土豪
  近年来,立白以“洁白不伤手”的广告晓喻全国,洗衣粉、洗洁精等产品长期稳居销量榜首。过去20年,立白集团掌门人陈凯旋带领立白人,打造了声名显赫的大日化帝国。与为人低调的陈凯旋一样,立白的企业文化亦非常朴素。如今的立白集团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60亿元。对于眼下民营企业热衷的上市热潮,陈凯旋则表现得相当清醒,上市融资固然好,但并不是“一上就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
  科氏工业集团:上市难抗压 家族经营有定力
  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氏第二代,查尔斯·科赫(Charles.Koch)和大卫·科赫(David.Koch)。该公司在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资信评级是Aa1,标准普尔评级是AA+。
  弗雷德·科赫对子孙有遗训:“只要不将公司卖掉,你怎么办都行。”公司传到他的二儿子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手里,他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
  两代掌门人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
  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因此在他们看来,上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证公司健康的现金流和持续稳健的扩张才是正道。 (文/高畅)
[责任编辑:“201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500强”发布 立白集团排名前列
中华网财经
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组织评选的&201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500强&于3月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发布。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立白集团&)从1600家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排名第81位,成为唯一进百强的本土日化企业,在整个日化行业中排名第三。据悉,本次评选以《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基本研究样本,同时兼顾其他社会责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其中,参选对象包括367家世界500强企业(《财富》杂志2014年发布)、393家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联合会2014年发布)和330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工商联2014年发布)企业。这份榜单经过为期十个月的舆情监测分析以及专家团队调研和严格打分评测最终评而出。鉴于立白集团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立白集团荣获&201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典型案例&奖,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荣获&2015中国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称号。立白集团副总裁、党委书记、对外首席发言人许晓东受邀出席了发布盛典。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成功,除了看收入规模,还要看这家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既要对股东、员工、经销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负责,又要对社会和环境负责。许晓东在论坛上表示:&这些年来,立白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坚持的是&责任感文化&。这个责任感包括我们对消费者、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对环境、对国家、对企业的责任。&20多年来,立白集团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安全、高附加值的高品质产品,让每个家庭生活更健康、更幸福;为客户提供品牌、市场、荣誉和利益,帮助客户做强做大;成立&立白关爱基金&,为有困难的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帮助,并帮助员工进步、成长实现个人价值;以振兴民族日化为己任,为社会发展多做贡献;作为日化企业,立白集团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产品更低碳、更环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认为,推动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公司这些年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已经斥资5亿元打造新的研发中心,包括3万多平方米的实验大楼,以及国际领先的实验设备和研发信息系统。&许晓东表示,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大大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生产过程也更环保。据悉,如今立白集团早已经实现清洁生产,实现了废水、废气的零排放。据悉,立白番禺生产基地不仅技术领先,在环保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2013年,立白集团获得世界环保大会授予的&中国绿效企业奖&最佳典范企业&荣誉称号。此外,立白集团在公益慈善方面也是尽心尽力。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立白集团长期致力于扶困助学、关爱留守儿童、抗争救灾等慈善活动,累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两亿多。立白集团已经连续7年在广西进行抚平助学项目,并在2012年,组建了广州市第一支&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在论坛上,许晓东不仅分享了立白集团多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有效探索,也分享了未来立白集团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打算,&2015年是立白集团的&公益年&,我们将通过开展多个公益项目来推进今年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据了解,今年立白集团与央视的《出彩中国人》、《最美教师》等栏目进行公益合作,并加入到广西电视台的&立白广西爱心助学行动&等活动中,通过这些公益项目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同时,影响到更多的人。从立白集团自身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融入到已经融入到立白的产品研发、生产运营、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未来,立白集团将一如既往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向&千亿大日化&目标迈进的同时,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立白集团简介: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主营民生离不开的日化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集团的产品线涵盖&织物洗护、餐具洗涤、消毒杀菌、家居清洁、空气清新、口腔护理、身体清洁、头发护理、肌肤护理及化妆品&九大类几百个品种,并拥有&立白&、&蓝天&、&超威&、&六必治&四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立白近年来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洗涤用品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2014年,立白集团缴纳税收超过14亿,连年荣登&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2013年,立白集团获得世界环保大会授予的&中国绿效企业奖&最佳典范企业&荣誉称号。
编辑:nf02 来源:阿里都上市了,立白华为顺风等中国牛企为什么不上市?_立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89贴子:
阿里都上市了,立白华为顺风等中国牛企为什么不上市?收藏
成千上万个败家娘们儿成就了今天的马云,也让阿里巴巴这个企业受世界瞩目。但是也有一些牛掰企业,宣称誓死不上市,这又是为哪般?  立白集团副总裁许晓东此前曾坦言:“上市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资。而这两点我们暂时都不需要。  2013年,立白去渍霸赞助《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在终端渠道其销量成倍增长;今年,去渍霸加大了对《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赞助额。2013年年底,立白集团发力,以2.35亿元拿下《我是歌手》的冠名权。这两个节目的冠名让立白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至于资金,徐立白是业内第一家款到发货、打破行业三角债的企业,所以资金很顺畅。”  立白总裁陈凯旋说:”我的原则是不炒股,不进入房地产。实实在在地做品牌,虽然很艰难,但还是要坚持到底。尽管立白一直在做上市的准备,但上市之事则是顺其自然就好。上市融资固然好,但不是“一上就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
立白,立白官方商城,中餐厅同款洗洁精,爆款低至9.9元,立白洗洁精特惠组合促销!立白经典洗护23年,洗护合一新升级,天然无添加,五星级的洁净体验!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立白集团旗下高姿高调IPO 上市并非坦途
高调IPO 高姿上市路不平
以洗涤用品做强的立白集团正在酝酿大动作。日前有消息显示,立白集团旗下的化妆品品牌高姿或将成为第一个上市板块。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同时为立白品牌背书,被业内认为是高姿开始谋求上市的原因。不过一直以来,日化品类上市的进程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讲存在很大难度。国内已经上市的几家日化企业,普遍业绩表现都不甚亮眼。对于高姿来说,上市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高姿高调IPO
“上市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资。”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立白为何不上市,立白集团副总裁、首席新闻发言人许晓东曾如是表示。但现在,立白集团旗下的化妆品品牌高姿正在谋求单独上市。在近日的新品发布会上,高姿表示,未来将成为以化妆品为主、实业与金融结合的日化企业,并期待在2017年完成IPO布局。
2006年8月,广州立白集团入主高姿,成立上海新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对于这个集团惟一的化妆品品牌,立白在培养上也颇下功夫。在集团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下,一贯低调的高姿开始全面“复出”,不仅高调牵手知名影视演员、导演徐静蕾,更大手笔在央视投放形象广告。“2016年上半年,高姿已经投入超4亿元的宣传费用,但高姿不会就此止步。未来,高姿将以每年提高30%宣传费用的力度,强势打造品牌营销环境,从空中辐射至地面,通过品牌广告宣传效应,帮助终端拉动销售。”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高姿品牌相关负责人曾如是表示。
对于此次高姿提出的上市战略,尽管正式的招股书还未出台,但是业内对于高姿的上市已经存在诸多猜想。日化行业观察员赵向晖认为,快速实现资金回笼或许是高姿谋求上市的重要原因。2016年5月,高姿品牌发布“三年规划”,即在资本运作以及战略推动下启动全渠道策略,高姿要在三年内成为年回款达30亿元的品牌。“资本运作及风险投资是近两年化妆品行业的热点,资金确实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更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系统的完善。”
充当利润奶牛
对于立白集团来说,实施“大日化”战略早有布局。2005年10月,立白收购“蓝天”,2006年4月收购“奥妮”系列品牌,同年9月又将高姿纳入旗下。赵向晖认为,这与立白旗下的主力产品——洗涤用品的利润率较低有关。根据AC尼尔森数据,立白洗衣粉销量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为25%,立白洗洁精的销量市场占有率高达42%。但赵向晖指出,在化妆品领域,高姿目前还没有占据和洗涤品一样较大量级的市场。
来自Euromonitor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市场占有率前30名的品牌中,自然堂、佰草集、相宜本草、珀莱雅等本土化妆品品牌占据了重要位置,且大都呈现上升趋势。而这一排名中并没有高姿的身影。针对商超的个人护理市场,仍是由宝洁、联合利华和巴黎欧莱雅三大集团分割市场。而护肤品、彩妆、防晒品类主要对应隆力奇、李医生、美加净、相宜本草、百雀羚、韩束、玉兰油等大众品牌。
“对于立白来说,主打产品虽然销售额高,但是利润率偏低。例如,洗衣粉的毛利率在20%以内。这还需要承受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而化妆品的毛利率超过60%并不是难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推动高姿上市,相对于推动旗下的洗涤品牌上市,能够收获更大的利润空间,成为集团所谓的“利润奶牛”。对于未来为立白主品牌背书也有益处。
上市并非坦途
一直以来,日化品类上市的进程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讲存在很大的难度。已经上市的几家日化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寥寥无几,普遍的业绩表现也都不怎么亮眼。目前,除了被借壳、更名为“天夏智慧”的索芙特外,仅有上海家化、两面针、广州浪奇、青岛金王、霸王国际、中国儿童护理这6家,其中中国儿童护理近期遭遇创始人退出,甚至传出可能被借壳的消息。在预谋上市的梯队中,除了已经被否的丸美外,此前相宜本草、安婕妤则主动放弃了上市计划。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日化行业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本土企业占比不到1/5,缺少实力强劲的本土日化企业,能达到上市要求的企业数量更少。此外,国内日化企业普遍盈利能力较低,即便是日化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也并不抢眼,在资本市场上吸引力比较小。对于高姿来说,上市也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国内日化市场整体比较低迷,与外资日化品牌竞争的过程中,国产品牌优势依旧不明显,也存在很大的业绩压力。在此背景下,业内认为,此时上市或许并不是好时机,一方面可能无法获得很高的估值,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可能会比较低。而在资本市场收紧等情况下,日化企业的上市更不易。
来源:北京商报
-The End -
如果你也跟我们一样热爱潮汕这片土地,热爱潮汕文化关注潮商,可以添加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共号:txcs88 或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天下潮商txcs88
天下潮商传媒集团精准聚焦于全球崛起的潮商群体,整合全球潮商优质资源,以传播交流投资合作平台为龙头,以全球潮商数据库为核心,以推动全球潮商商业力量成长为使命和动力,致力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和全球潮商高端交流投资合作平台。
点击最上方蓝色字体天下潮商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关注后,在与天下潮商公众号的聊天界面回复数字1-11任一数字,可查看相应精彩内容,例如:
回复1:揭秘“李嘉诚为何能15年来一直稳当华人首富?”
回复2:超人+巨人=史上最酷炫的汕大2016毕业典礼
回复7:据说,这是迄今为止最标准的潮州工夫茶21式……
回复8:“全球潮商上市公司联盟”宣告成立
回复9:强大潮商潮企后援团如何刮起奥运炫风?
回复10:2015(第三届)天下潮商经济年会盛况
回复11:潮商一出手,对手抖一抖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想了解更多,敬请关注天下潮商入驻平台:天下潮商官网、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喜马拉雅电台、网易新闻和搜狐新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
华为、娃哈哈、立白、方太、vivo:这些牛逼的企业为啥不上市
字号:&&&&
  上市几乎是每个企业成立之初的梦想,似乎“上市公司”这几个字是荣耀的代名词。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企业,明明已经达到上市条件,但是依然坚决不上市,因此也被戏称为“稀有动物”。
  顺丰创始人王卫曾经说:“上市无非是为了圈钱,上市后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再缺钱顺丰也不会上市。”然后,时隔没几年,2016年顺丰启动了上市程序。
  那么,如今还有哪些牛逼的企业仍然坚持不上市呢?
  1:立白集团
  立白集团可谓是家喻户晓,几乎每个家庭家里都会有立白的产品。那么,立白集团明明已经达到上市的条件,为什么至今不上市呢?
  立白集团副总裁许晓东曾坦言:“上市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宣传;二是缺钱去融资圈钱。而对于立白来讲,暂时并不需要,立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并且立白资金流充足,并不缺钱。”
  2:华为
  华为是世界500强,也是国内最大的通讯供应商。早在1997年前后,任正非就在薪资水平上向西方国家看齐。在薪酬福利上,华为一直是同行业的佼佼者。今年,有媒体爆料称,华为员工年薪超过500万的大有人在,这条消息直接刷爆了各大门户网站,引起其他企业员工的羡慕。能进入华为工作,一直是很多高校应届生的梦想。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360等互联网公司都纷纷上市了,为什么华为坚决不上市呢?除了华为不缺钱之外,或许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任正非称,华为没有上市的必要,上市不仅会增加各种费用,还会改变现有的股权结构。任正非称,华为几万员工持股,这是赶超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重要因素,一旦上市,就要受到限制,不利于华为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上市之后会有一批人变成富翁,他们的激情就会衰退,无论对华为还是对员工都不见得是好事。
  同时,任正非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上市,华为就有可能称霸世界。”如今华为真的做到了。
  3:老干妈
  老干妈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小编当年读大学时候,几乎寝室室友人手一瓶,周末懒得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就买点面自己煮煮陪着老干妈豆豉或者辣酱吃。而如今老干妈更是走出了中国,在国外同样倍受喜爱,甚至成了国外的奢侈品。
  至于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称:“上市、融资这些东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所以我坚决不上市。”她有一句“四不”名言:“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
  4:娃哈哈
  娃哈哈对很多80后、90后而言很熟悉,很多人可能是喝着娃哈哈AD钙奶长大的。想起娃哈哈就有种回到童年的感觉。娃哈哈可谓是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据说,娃哈哈每3天赚1个亿,土豪程度可想而知。至今,娃哈哈在中国饮料市场依然有着稳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所以,对于娃哈哈而言,并不缺钱,没必要上市。另一方面,是公司出于对股权和员工的考虑。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表示,娃哈哈至今没有上市是因为股东数量的问题。娃哈哈在2013年已实现全体员工持股,如果上市,股权稀释、员工将与股民共同分享企业利润,员工的回报就会减少。简直是中国好老板有木有!并且上市也不算什么好事,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做报告。
  5:方太
  方太是中国厨电行业的领导者,在家庭选购厨电用具时,很多人会把方太作为首选。
  创业20年,方太仍然是一个家族企业,茅忠群认为上市会增加很多额外的困扰(比如,股价下跌、业绩报告等等),受到外部众多限制(比如投资方指手画脚),上市后企业为了业绩报表好看,必然最快地追求利润,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对于方太来说,自由资金完全可以支持其自身发展,不上市自己能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
  6:vivo
  vivo公司一直很低调,甚少看到其高管公开亮相。但是这一点不妨碍vivo手机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展。据迪信通2016年9月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vivo以15%的品牌份额居于华为的22%之后,位列第二。单品手机销售量方面,vivo X7位于第三,仅次于OPPO R9、华为麦芒5。
  vivo智能手机创始人兼CEO沈炜曾表示:“vivo不缺钱,很多企业上市是为了融资弄点钱,而vivo现金流充足,不需要融资,所以短期内并不会考虑上市的问题。
  7:安利
  虽然安利在中国被很多人玩坏了,导致很多人提起安利就感觉他们是传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利其实是世界500强企业(也有人说是安利自己的宣传,并不是世界500强),成立于1959 年。
  安利总裁德·狄维士指出,某种程度上来说,私营企业比上市公司存活时间更长。对安利来说,现在的股权结构对安利来将很适合,不上市是为了保证和延续安利几十年如一日的价值和理念,更有利于安利的长远发展。而且安利的资金充足,几十年来从未向银行贷款过,更不需要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
  其实,通过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不上市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缺钱!!!真想知道在这些牛逼企业工作的员工是什么感觉。
[责任编辑:李帅]
|||||版权申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白总经理陈泽滨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