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私家侦探网在中国发展不起来

中国私家侦探行业如今所暴露出的问题与前景_
┆┆┆┆┆┆ ┆┆┆┆┆┆┆┆┆
┆┆┆┆┆┆ ┆┆┆┆┆┆┆┆┆
  &nbsp>&nbsp&nbsp>&nbsp             字号:
中国私家侦探行业如今所暴露出的问题与前景
17:02:00   发布者:
中国私家侦探行业如今所暴露出的问题与前景&中国民间侦探(调查)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其产生也具有一定必然性与现实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行业在很多方面都还十分稚嫩!很多调查取证手段和调查手法,法律意识还是不够健全,相关私家侦探公司领导对法律的最新掌握还是不够深入,对整个行业的发   &中国民间侦探(调查)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其产生也具有一定必然性与现实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行业在很多方面都还十分稚嫩!很多调查取证手段和调查手法,法律意识还是不够健全,相关私家侦探公司领导对法律的最新掌握还是不够深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规划没有一个较好的规划。&&&&那么私人侦探,这一行业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前景究竟如何呢?!我个人以为:用问题多、道路曲折、但前景光明来评价可能是比较好的。&&&&问题多多这一点是不用多说的了!目前干这行的什么人都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有不少还从事“收数”一类过于专业能力上还远远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并为此已出现一些肆意降价的恶性竞争!整个行业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业操作规范及为专业道德准则:公司规模普遍偏小,能从事较高端业务的公司更少而又少!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不但会阻碍这一行业的本来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公众舆论、国家职能机关的态度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遂致影响整个行业的生存!&&&&道路的曲折呢?我个人认为是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的!----回顾一下这二十年来,国内很多新兴行业的发展,很多都是趔趔趄趄地走过来的!民间侦探(调查)业由于其作用与性质的敏感性则更要有此种心量准备!一量国内风向有变化企业本身给公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印象,再有一个突发性事件,这一行业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遭到整肃恐怕是很难避勉行业内的人士注意!&&&&这一行业在远期整体前景光明这一点同样是没有疑义的!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前边我们已经知道的两点:社会对这一行而现有机构与行业满足不了这一需求!&&&&因此,只要中国当代的民间侦探(调查)业者有足够的行业自觉意识,在此行业正方兴未艾但又尚未远谈不上规范的气魄,真正站在行业整体发展的高度,在组织上加紧行业协会、重点公司间战略同盟关系建立:在专业能力与职业操守上,注重培训的总结与诚信服务意识的确立;在理论与舆论宣传,注重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超前的研究准备,并且在人员培训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只要这样把基础打扎实了,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民间的侦探(调查)业必将迎来它光辉灿烂的明天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和图片由注册会员自行发布提供,该发布会员负责信息和图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钱眼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关于钱眼 | 服务指南 | 欢迎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Qianyan.biz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络实名:钱眼
钱眼客服电话:010-  E_Mail: QQ:   
京公网安备:&&&京ICP备号为什么私家侦探在中国不合法 -销售与市场 第一营销网 -
为什么私家侦探在中国不合法
已有 67567 次阅读 23:52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210CCTV-22009
min zhu she hui zhu yidang zheng
she hui zhu yi
ping dengping deng
xing she hui zhu yiping deng
she hui zhu yi
she hui zhu yi
min zhu dang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Powered by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弗里曼特尔)查看: 8125|回复: 100
论在我国发展私人侦探行业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加入中国侦探论坛(著名私家侦探网上交流社区),享用更多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所谓,是指接受私人委托,并代理雇主行使民事权利,对妨害雇主民事权利行为和事件进行调查、了解和收取证据的专业调查人员。
  在中国,私人侦探公司是否合法,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它是违法的,理由有二:一是“私人侦探不享侦查权,故私人侦探的侦查行为是违法的;二是私人侦探在调查当事人的隐私过程中容易造成对他人隐私权构成侵权”。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合法的,理由有四:一是:中国已加入WTO,应该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很多国家的私人侦探是合法的。所以中国既然与国际接轨,就应该承认私人侦探的合法性。二是国家商标局已经开始为私人侦探进行商标注册。私人侦探商标属于国家第45类商标范围,其服务范围共有7项,即:1、侦探公司;2、安全保卫咨询;3、调查;4、个人背景调查;5、私人保镖;6、入职背景调查服务;7、安全及防盗报警系统的监控。为此,如果认为私人侦探是违法的,则将与商标法产生法律冲突。三是:私人侦探行使的是调查权,不是侦查权。而调查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种民事权利;所以,不存在违法问题。四是:私人侦探在调查他人隐私过程中,只要掌握好行为尺度,不会造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而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不完全正确。笔者认为,在我国成立发展私人侦探行业,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势在必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其理由如下:
  一、我国《民法》和《民诉法》赋予了公民调查和取证的权利。
  在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很多的民事权利中,其中就有“知情权”“调查和收集证据权”、“人身权和财产权依法不受侵犯的权利”等等。公民的这些权利,相继被我国《宪法》、《民法》和《民诉法》所确认。
  其中,我国《民法》第5条就明确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我国《民诉法》第49条更是明确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申请执行。”
  私人侦探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委托与被委托之间的关系。私人侦探所从事的调查和收集证据的权利,是雇主通过委托授权而赋予的。私人侦探的一系列代理行为,正是雇主实现自己民事权利的必要过程。为此,我们不能只考虑被调查人的权利,而忽略委托人的权利。
  既然《民法》和《民诉法》确认和保护这种委托关系,那么,作为被委托人的私人侦探代理委托人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自然就合理合法。
  二、我国《刑法》和《刑诉法》也赋予了公民调查取证的权利。
  在我国《刑法》和《刑诉法》的规定中,不是将所有刑事案件,都归为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来管辖的。
  以我国《刑法》而言,其中就规定了大量的刑事自诉案件,而这些刑事案件,大部分都是司法机关不立案侦查和进行公诉的,而是靠受害人自己举证并到法院直接进行诉讼。例如:刑法246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257条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260条规定的虐待罪、270条的侵占罪等等。这些自诉案件,司法机关一般都不立案侦查或者进行公诉,受害人想要保护自己的权利,只能靠自己举证并到法院直接控诉。
  但《刑诉法》却没有具体规定受害人按什么程序、如何调查取证。为此,受害人只能参照《民诉法》的规定,去进行调查和取证。
  调查取证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非普通人可以完成。即使律师,也未必懂得这方面业务,特别是,律师接受委托,一般也不接受调查取证这方面的委托。为此,受害人在司法机关没有义务去立案调查的情况下,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依靠私人侦探来提供服务和帮助。
  私人侦探作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为雇主提供服务时,也必须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我国《民法》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需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为此,在私人侦探公司接受雇主委托,代理其行使民事权利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否则,必然属于违法服务。
  当然,在私人侦探公司为雇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违法行为,但是,这只是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我们能够也不应该把个别人的违法现象,归罪于整个行业,从而禁止和阻碍私人侦探行业的发展。就像个别警察徇私枉法,故意制造冤假错案;个别法官故意偏袒一方,大搞枉法裁判。我们却不能归罪或者取缔整个公安部门和法院一样。
  为此,企图以个别私人侦探的违法行为,去否定整个行业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禁止或阻止私人侦探行业的发展,从客观方面来看,其结果只能是助长社会歪风邪气,达到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目的。
  此外,从法理上来看,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你在享有某种权利的同时,也必需尽某种义务。对于个人隐私权而言,法律上也不是无疆界地保护。正常的隐私权,法律是保护的。但是,违法的隐私,法律则没有保护的义务。例如现实生活中,很多犯罪分子以及犯罪事实被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公开曝光,其曝光目的就是为了揭露他们丑恶的隐私,就是让人民看清他们丑恶的嘴脸,同时,以博取整个社会对他们的谴责。
  从具体法律关系上来说,“隐私权”与“知情权”是一对即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体。当双方民事主体之间产生了相同的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确立了相同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后,隐私权与知情权就会对立统一地表现在这种法律关系中。这种对立关系,常常表现在当一方强调自己的隐私权时,却恰恰会侵害了对方知情权。而一方要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却又必然侵犯对方的隐私权。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的隐私权会因自己负有“告知”义务而将权利自然抵消。这就是法律上出现的权利灭失条件。例如,当某男生和某女生结成夫妻后,双方的民事权利立即会融为一体。为此,双方不再享有独立的隐私权利,任何一方都有知道对方隐私的权利。这时,一方苛求自己隐私权,就会侵犯另一方的知情权。而一方苛求自己的知情权,同样会不可避免地侵犯另一方的隐私权。但是,正是由于法律上权利抵消条件的出现,为此, 无论一方如何对另一方进行怎样的调查,也不可能构成对隐私权侵权。正因为双方之间不存在对隐私的侵权行为,所以,私人侦探接受任何一方委托,代为履行民事权利的私行为,同样不可能构成侵权。
  当然,这种知情权仅对委托方而言。如果,私人侦探故意扩大对方隐私的散布范围,则必然构成侵权。
  三、私人侦探,会为国家法律的尊严,充当重要的捍卫者。
  我国《刑诉法》第176条和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刑诉法》的解释第1条第二项和第三项,对司法机关不作为的轻微刑事犯罪案件,作出了了具体规定。即当司法机关对轻伤案件、非法侵入住宅罪、侵犯通信自由罪、重婚罪、遗弃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罪以及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当检察机关不起诉时,或者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不追究刑事责任时,受害人可以通过自己举证,证明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然后直接到人民法院进行控诉。
  可是现实中,当这些刑事案件出现时,由于受害人受职业、文化程度、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不能自己去完成调查和收集证据的任务,而在司法机关又出现法律规定的不作为情况时,受害人只能委托私人侦探去代自己完成调查举证义务。
  由此可见,私人侦探公司的出现,不仅可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而且还会对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弥补我国司法体制不健全等弊端,以及维护社会良俗和道德,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护作用。为此,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私人侦探行业,不仅合法,而且也势在必行。
  所谓改革,就是要走新路;所谓改革,就要打破旧框框。在席号召“全民创业”的新型下,我们不仅要大胆创新,而且还要大刀阔斧的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私人侦探行业之路。
做人要厚道。
小手一抖,金币拿走
灌,是一种美德。
做人要厚道。
中国侦探论坛有你更精彩
站长推荐 /1
中国侦探论坛是免费的私家侦探网上社区。免费为私家侦探和雇主提供一个方便的沟通渠道,群英荟萃,虚席以待。
Powered by Discuz!X3.2中国私家侦探首次揭露内幕秘密&(上)
讲述中国第一侦探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故事,记录了私家侦探行业的成长历史,14个经典案例,揭密问题婚姻背后的隐私,公开骗子诈骗的伎俩,暴露造假贩假的通路,敞开贪官污吏灵魂的黑洞,让正义的阳光透过重重迷雾,援助弱者一分法律的坚强。既展示了世相百态的纷纭繁复,又详实记录着私家侦探特殊的办案方式,看到他们在如何调查取证、追踪探案、还原事件真相。&&&&&&&&&&&&&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
  何家弘撰写前言(1)&&
  在我的面前,放着一摞厚厚的书稿,书名是《我的侦探路》,作者的名字叫孟广刚,是“辽宁克顿调查事务所”的创始人,是当代中国私人侦探业的代表者,是一个大名鼎鼎又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恰值“五·一”长假,我又不打算去凑旅游的热闹,便带着悠闲的心情在家中阅读书稿。掩卷之后,阅读引发的兴趣仍然萦绕在我的心间,推动着我的思考……
  其实,孟广刚这个名字,我早就听说过。
  1988年,我在上海的一本关于刑事侦查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平克顿侦探公司与私人保安”。随后,我又组织翻译编写了《私人侦探与私人保安》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当时,有朋友就劝我成立一家私人侦探所,我说不行,因为我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说不能练。其实,我们都是笑谈,并未认真。1993年底,我从美国留学归来。那位朋友又对我说,你当年没干的事情,现在真有人干了。这个人叫“孟广刚”,在沈阳成立了一家“克顿调查事务所”。这两个名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我那段时间的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重,再加上业余小说创作,无暇关注私人侦探的问题。
  近年来,私人侦探又“悄然”成为了一个颇受国人关注的话题。从会堂学府到街头巷尾,从讲座研讨到茶余饭后,时常听到有关的议论。或宣传鼓吹,或抨击打压;或说三道四,或品头论足;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只要民众关注,就会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由于我以前写过关于私人侦探的文字,现在又专门从事犯罪侦查和证据学的研究,所以就经常有记者来采访,也经常有“业内人士”来联络。2004年,孟广刚发起成立“中国私人侦探协会(筹备会)”,打电话来邀请我赴大会演讲。那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通话,当然是只闻其声,未见其面。虽然我后来因故未能去参加那次会议,虽然那次会议的结局令人遗憾,但是我仍然很关心中国的私人侦探问题,也很关心孟广刚的事业。我很高兴地看到,孟广刚没有倒下,也没有退缩,而是更加执著地走他自己的路。
  2006年的春天,我终于在北京见到了孟广刚。他中等身材,穿一件中式外衣。从外表上看,他既不威猛,也不强悍,更没有私人侦探的神秘感,而是带着几分传统商人的精明与平和。我的心底似乎有些失望,因为他与我以前想象中的孟广刚有很大差距,尽管我一时也说不清楚我想象中的孟广刚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不过,随着语言交流的深入,随着对其人生经历的了解,我渐渐发现他身上的一些内在的特质和魅力,而这些恰恰是成就一名出色侦探所必须具备的。另外,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写出了这样一部书稿。
  谈到私人侦探,谈到孟广刚,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美国私人侦探业的鼻祖——阿伦·平克顿。日,平克顿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走上了侦探之路。有一天,平克顿在密执安湖中的一个无人小岛上打猎时发现了一堆篝火的余烬。好奇心和乐于探险的性格驱使他去跟踪追查,结果竟然破获了一起伪造货币团伙案。这件事使他在当地名声大噪,并很快成为芝加哥市警察局最早的侦探之一。不过,他似乎并不满足于自己在警察机构中的工作。
  1850年,平克顿辞去了芝加哥警察局中的职务,创建了美国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平克顿侦探公司。平克顿侦探公司的早期业务主要是侦破发生在铁路上的盗窃案件并向铁路公司提供警卫服务。1860年,美国第16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前往华盛顿就职的路上,有人预谋行刺,正是平克顿公司的侦探们成功地挫败了这一阴谋。美国内战期间,平克顿化名为E·J·阿伦,领导了一个专门搜集南方军情报的组织,该组织后来被命名为美国情报局。
  内战结束之后,平克顿便又恢复了他的私人侦探业务。当时,美国正值“西部热”,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人奔聚而来,其中既有正直守法的创业者,也有专以抢劫商店、银行和铁路为业的“牛仔式”强盗。杀人越货、明火执仗、袭击火车、抢劫银行,这些案件几乎每天都有发生。面对这大量的犯罪,地方警察机构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人们便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危托付给平克顿侦探公司,其侦探们也以大胆机智的行动博得了公众的赞誉,对猖獗的犯罪也形成一种震慑。因此平克顿的名字甚至飞出了国界,并且出现在柯南·道尔笔下的侦探小说之中。
  日,平克顿去世了。不过,他创立的侦探公司并没有因此停止发展。20世纪初期,该公司的业务不断拓展,从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调查发展到民事案件和商务纠纷中的证据调查,从国内的保安服务发展到国际的保安服务。1911年,英国内务大臣温斯顿·邱吉尔曾以个人名义要求平克顿侦探公司在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上协助苏格兰场的警察进行保安。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私人侦探机构。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东方国家,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人们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看到私人侦探的身影。私人侦探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成熟行业。&&
  何家弘撰写前言(2)&&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颇为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包括形而下的社会结构性变化,也包括形而上的社会观念性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在不同层面上为私人侦探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契机。
  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私人侦探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其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社会供求关系的多样化,从而使私人侦探业有了服务的市场;其二,民营经济也为私人侦探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和经验。
  另一方面,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司法制度的改革也为私人侦探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国人的法律意识逐渐提升,在面对纠纷和解决纠纷时的证据意识也有很大提高。“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于是,以发现证据和收集证据为主要业务的私人侦探就有了用武之地。另外,随着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诉讼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过去,我国采用的是职权主义的纠问式诉讼制度,而现在则转向当事人主义的抗辩式诉讼制度。在后一种诉讼制度下,法官不再主动承担调查取证的职责,而诉讼当事人则必须为自己的诉讼主张向法庭提供证据,由于决大多数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既不熟悉证据调查规则也不具备收集证据的技能,所以就需要专门人员为之提供服务,而这也在客观上为私人侦探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由此可见,中国社会中已经存在着对证据调查服务的市场需求,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孟广刚是私人侦探业在中国兴起的亲历者,《我的侦探路》讲述了孟广刚的人生故事,也从侧面记述了私人侦探业在中国发展的一段历程。它是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著作。其“特殊意义”在于,书中记录的各个案例,如婚外情的调查,如打假、反骗案件的取证,如贪腐案件幽深黑洞的探测,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援助,等等,详实记录着私家侦探特殊的办案方式,读者看得到他们如何追踪探案,如何调查取证,如何还原事件真相,见得出侦探这个特殊行业如何在各个领域、层面逐渐拓展,如何在律法与道德夹缝中生长,更见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不断开明、不断进步的痕迹。它还是一本“著作”。孟广刚不仅仅像侦探小说或者破案传奇的作者那样,注意故事讲述的曲折、抑扬,讲究探案逻辑推理的细致、严密,去展现一种超人的智慧,表达一种惩恶扬善的英雄气概;他还非常冷峻地探测着委托人或调查对象的心理动因、情感状态,清晰地把握着调查手段的法律、道德界限,并且投注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知识积淀,将探案工作做成了社会问题调查、社会心理分析,以及现实状态中个体人生价值追求、人格模式构成的分析报告,并且在历史现实的观照下,对私人侦探的行业发展进行着法理学、刑侦学的理论探讨。这对于法律知识的普及,目前社会焦点问题的研究,以及当前法律刑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具有可贵的参考意义。
  我认为,这本书非常有趣也很有价值。尽管其没有优美的语言修饰,尽管其没有绝妙的情节设计,但它绝对是一本颇值一读的好书。我相信,读者们阅读之后,也会与我有相似的感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所长何家弘
  2006年5月写于北京世纪城痴醒斋&&
  自序&&
  这是一个极其平常的夜晚,平常得和往日的夜晚比显不出一点本质上的区别。窗外霓虹闪烁,夜色斑谰,室内寂寥无声,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灯光把我的身影放大之后投放在墙上,看上去就像一个月色中的独行侠。说实话,我喜欢这样。
  许多年来,我所度过的夜晚,有跟踪守候的艰辛;有深入虎穴的危难;也有乘坐高档轿车入住豪华宾馆每日灯红酒绿的风光。欲买、欲卖,巨额投资的阔论高谈。即是导演又是十足的演员。钓鱼上钩,引蛇出洞,狐狸也要掉进我们的陷井。然而,也时有风声鹤唳和彻夜不眠……
  今天,很难像今天这样一杯香茶,一支香烟,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回顾自己所走过的历程和所办过的案件。
  回忆令人感到充实,沿着记忆深处的小路,我清晰地看到了我所踩出的足迹已形成了路。不管是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我始终坚信我活得很精彩,干得很成功。至于说创办克顿侦探所并在国内外有所反响,这算不算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儿那我不管,但不论怎样,在这个领域,我还算是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毕竟做了一些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成功地办结了几百起鲜为人知的案件,毕竟是干了我自己所最想干和最爱干的事情。我为我成了这片荒芜土地的开拓者而荣幸。
  人到中年,人生过半,我没有时光如能倒流的感叹,而是注重每分每秒的光闪。从人生阅历上看:我从咿呀学语到淘气少年、从独自串联到上山下乡、从当兵服役到退伍复员、从公安派出所所长到私人侦探,这期间,几多艰辛?几多磨难?几多沉浮?几多辉煌?而从另一方面看,我的情感历程也承受了极度的考验:从萌情初恋到结婚生子,从中年丧子到父母双亡,从错位恋情到最终婚变……这里边几多甜蜜?几多张惶?几多悲哀?几多渴望……我经历得真是太多太多……&&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1)&&
  “西方国家有私人侦探,现在我们中国也有了,在沈阳成立的一家叫克顿调查事务所的就是这样的机构。创办私人侦探机构是对公安事业的有益补充,这是新生事物应予以支持。”
  儿子死了,我的心也似乎被儿子带走了。生活中,我成了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快乐,干啥都觉得没有意思的木头人。
  坐在办公桌前面对和儿子生前的合影,我痴痴呆呆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我出生在沈阳城西北郊区的四方台村,这个村子隶属于现在的于洪区解放乡。村子的历史并不悠久,但村里的老年人对外说起这个村子的时候,却常常好把它和当年的乾隆皇帝联系在一起。说是,乾隆皇帝当年到盛京来的路上曾途经此地,还说当年村头有座小桥叫四方桥。乾隆帝走上四方桥的时候,心血来潮曾出了个上联叫跟随他的宰相刘罗锅子对句。乾隆帝的上联说:“四方桥,桥四方,站在桥上望四方,四方四方真四方,”而刘罗锅子对的下联则是:“万岁爷,爷万岁,站在桥下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实,只要了解点野史的人都清楚,这是乾隆微服私访时的一段民间传说。
  据父亲讲,我家祖籍山东曲阜,是地地道道的孟子后代。到了太爷那辈,山东遭灾,地里颗粒不收,太爷只好领着几个兄弟闯关东,最后就在四方台村扎了根。但究竟是先有的村子然后接纳了我太爷和他的兄弟们,还是此地原本荒凉一片,太爷和他的兄弟们落脚之后垒土为屋才慢慢形成村落,这我没有考证。不过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最初的四方台村村民大多是我们孟姓人。我现在也深信,在我的身上,打小就带有祖上那种敢于闯荡,勇猛无畏的遗传基因。
  不过,我太爷长得什么模样,一辈子都干了些什么我一点儿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爷爷年轻时先是靠给地主当长工,后来靠偷艺掌握了烧酒和做豆腐的技术,并在离家不远的平罗堡谋得了一份为人烧酒的活计,慢慢得才把家庭建立起来。和许许多多圣人的后代一样,我爷爷尽管自身没有文化,但却把文化看得比啥都重要,因此,在他经济还不十分充裕的时候,就咬着牙把我父亲培养到了国高毕业。
  父亲正是凭着爷爷给打下的经济基础和本身识文断字的优越条件,才娶到了有“小家碧玉”之称的我母亲。在同龄人中,父亲当年极具文化优势,因此刚刚实行“土地改革”时,新婚不久的父亲就当上了土地改革工作组的文书,待共和国成立之时,父亲已是乡里干部。当年,父亲还有一次肯定会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那就是沈阳城解放之后,新闻战线缺少文化人,区里正式推荐父亲到《辽宁日报》社工作。父亲带着这个消息回家后赶忙请示爷爷,爷爷抽着蛤蟆烟沉思了大半天之后才一字一句地说:“你都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而你弟弟却刚刚成年,又没啥事干,不如把这个机会让给你弟弟,如果你愿意进城,将来再另找机会。”父亲绝对是个孝子,对爷爷的话不论对错,就知道一个执行。于是,叔父顶替了父亲的名额,高高兴兴地进了《辽宁日报》社工作。父亲则在乡里干了几年之后,就遵从爷爷的安排,赶着一挂马车进城做起了拉脚生意。
  那时候,父亲特别好摆弄马,有时候没活,父亲就到马行去和人家一起谈马经。总想把看好的马买下来。好在那时候城里的机动车极少,父亲赶车拉脚的收入也相当可观,不过父亲所挣的钱除了养活全家六口人外,大部分都给了爷爷,父母为此也经常争吵。那年爷爷卖掉了收获的高粱,加上积攒的钱给我们在城里买了房子。后来,爷爷和奶奶干脆也从四方台老家搬到了城里。这样,父亲拉脚所挣的钱,等于是养活了两家人。
  50年代,父亲在沈阳城小北边门拉脚的时候我才三四岁。那时只要天气好,父亲拿着鞭子一说走,我就会嚷着闹着要跟父亲去。妈那时又怀了我弟弟,对我也顾不过来。而父亲则让我坐在马车沿板上靠近他,赶车就走。中午饿了,父亲就给我买上两个杠子头和一碗豆腐脑吃,困了,就让我躺在他怀中睡一觉。
  我8岁的时候,妈妈送我到沈河区令闻二校上学读书。那时候学校抓得不紧,作业也不多,家长由于孩子多照顾不过来,因此,放学之后和星期天,我和般般大的孩子基本上都处于没说没管的放羊状态。
  我敢说我打小就具备组织和领导能力,并颇具谋略。当时我家居住在惠工街的山东堡,那里和我上下差不了几岁的孩子每条巷子都有十多个,我们这条巷子的孩子无论是比我大的还是比我小的,只要我招呼一声,他们都会响应。慢慢的,我们以巷为界,形成了孩子帮。有一次,我们帮里有一个男孩儿被别的巷子的孩子给打了,他被打后不是去找自己的父母,而是找到了我,我一听就叫了几个帮里的小伙伴,埋伏在巷子口,堵住欺负他的那个小男孩儿就打,直打得他跪地求饶才算罢手。事后,为了感谢我们几个小伙伴的仗义相助,找我帮他打架的那个小男孩儿还从家里偷出了一瓶酒。有了酒,我们都回家取了个小饭碗,然后分别用别针将手指肚扎出点血滴在酒碗里,模仿着江湖好汉的样子,歃血为盟。此后,除了上学以外,我们这帮小伙伴几乎是整天在一起玩耍。有的时候,我把小伙伴们分成两伙,用废纸包上土当做炮弹对攻,常常打得满脸满身全是脏土,整个小巷乌烟瘴气。&&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2)&&
  十来岁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干的另一件淘气事就是扒火车。那时候,我家的房后就是火车道,又恰好是火车刚刚出站的转弯处,每有火车通过,行进的速度就会放慢,每当经过的货物列车放慢速度时,我们几个身手敏捷的同伴就快速爬上去:火车拉煤,我们就往下扒煤;火车拉水果,我们就往下扔水果,扔了一阵,待火车转过弯去加速之前我们就会飞身跳下,然后和在下边接应的小伙伴们一起收拾战利品,由我给他们每人分得一份之后各回各家。我领着小伙伴们在外边淘气干坏事,父亲知道的不多,后来我的二弟和三弟也加入了我的队伍,这才引起了父亲的关注。
  我父亲是个讲究家教的人,但他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决不是老祖宗孟夫子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每当我领着两个弟弟出去淘气回来,父亲就会命令我们站成一排,然后让我们伸出手来,他用竹板子逐个地打我们的手板。有一次,父亲知道了我带头扒火车的事,气得把我吊在了房梁上一顿暴打,直到呵护我的姑妈来和他拼命他才把我从房梁上放了下来。父亲对我们管教得很严格,但他除了叫我们别淘气,别惹祸之外,并没提出什么太具体的要求;倒是妈妈常常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遇事要多动脑子,将来也好有些出息。也正是为了不让妈妈伤心,我才对学习十分用心,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60年代初,父亲的车马已拼入城里的交通运输联社。那时的父亲患上了肺结核病,家中的担子便落在了母亲的身子。一边要给父亲治病,一边又要养育六七个孩子,逼得实在没有招了,妈妈便带上我和我的两个姐姐,春天到郊外去挖野菜,秋天就拉着带车子(人力车)去郊区蔬菜地里捡菜帮子卖,以此艰难度日。后来,母亲看有人从沈阳往黑龙江偏远山区倒药有利可图,就到药店买了一些止痛片等常用药,带上我乘火车闯入了黑龙江偏远的乡村和山区,除了挣了一些钱之外,还换回了一些苞米面。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妈妈当年所具有的商品意识和敢于闯出去的勇气,我父亲的病无钱医治不说,我们这个八口之家也很难顺利地度过那三年大灾之年。但母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父亲的身体刚一康复,母亲就得了肺心病和气管炎,从此,每到冬季,妈就要在医院住上二到三个月。
  父母相继生病,使我们几个当儿女的一下子就长大了许多,家里的活我们几个大一点的孩子都抢着干。在学习方面,我也更加勤奋努力,并争取到了每月7元钱的二级奖学金。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把领到的7元钱奖学金亲手交给妈妈的时候,妈妈含着眼泪对我说:“刚儿,妈不要你钱。这钱你除了用在学习上,剩余的你就买点东西吃吧!咱家困难,妈顾不过来你们。”我知道妈的心思,妈是看我的身体正在一天天瘦弱,她想让我自己买点吃的补养补养,可我对吃的并不太在乎,除了买些学习用品外,剩余的钱都让我用去看了电影。不知为什么,我小的时候特别迷恋电影,若是让我看电影,哪怕是让我不吃不喝都行。除了看电影之外,当年我的另一大爱好就是看书。这两大爱好也使我养成了少年时代的两大恶习,一个是:一见着自己喜欢的书没有钱去租阅就会想方设法悄悄的装进书包。另一个是:没有钱时为了能看上电影,常常从电影院的围墙上跳过去混到里边,有时为了多看一场,常常躲到厕所里去躲避清场,待到重新入场才悄悄的溜出来。但不管这样做对与不对,看书和看电影确确实实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儿子的童年,似乎比我的童年更快乐,除看书看电影之外,他还有写字、画画、踢足球的快乐。可是他死了,死神碾碎了他所有的快乐,也带走了我所有的期望……
  看到我仍然沉浸在丧子的痛苦之中,家人都想尽办法让我开心,朋友和同事们也都经常劝慰我,让我振作起来。来自方方面面的劝慰中,一位好朋友的话真正的打动了我。他说:“广刚,你怎么能消沉下去呢?在你儿子心目中,你是一个坚强的父亲,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因此,就算是为了你儿子,你也要振作起来,干一番事业!……”
  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男子汉。我的经历虽不及许多英雄人物那般曲折,生活的锤炼也给予了我足够的坚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刚好16岁,在沈阳市第17中学念初中二年级。这年秋天,看到一些初三的学生都纷纷组织起来出去进行什么革命大串联,我的心也活了。我私下联系了8名同学,找学校开了一张介绍信,告别流着泪水的母亲,我们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对其他8名同学来说,这次串联是第一次出远门,大家还都是孩子,谁都没有主意,一上了火车就都有点懵了。可对我来说却完全不同,我曾跟母亲去过黑龙江,对出远门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于是我给同学们打气,为他们描述我想象中北京天安门的样子和被毛主席接见的喜悦,就这样,在以后的几天里,同学们都把我当成了主心骨,一遇到什么事都让我拿主意。现在看来,当年我比同学们优越的不是我的聪明,而是我的勇气和自信,其实,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一个人有了勇气和自信,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3)&&
  这次串联,我们9名同学是于国庆节前夕到的北京,而在国庆节的当天就受到了毛主席的检阅。不过,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之后,惊喜之余,我们又都产生了一种遗憾,那就是毛主席检阅红卫兵时,我们一个个眼含热泪不说,又都离得很远,因此看得十分模糊,这时有个同学用激将法将我说:“广刚,听说今天晚上毛主席还会出来接见红卫兵和革命群众,你能不能想出个办法,领着我们再见一次毛主席?”我说:“没问题。”大话出口,同学们都有些不信。他们问:“我们怎么进去?”这时我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头午在路上捡的纠察队的胸签对他们说:“就凭这个,到时候我打头,你们排成一排整齐地跟在我的后边就行。”话虽这么说,可到底行不行我心里也没有底,因为我的这套是从电影《侦察兵》中学来的。
  不过还好,当我把纠察队的胸签别在了胸前领着8名同学一路向天安门进发的时候,竟然畅行无阻。我们逐个分会场观看了一会儿节目,很快就来到了金水桥前,到金水桥边呆了一会儿,就见人群开始沸腾,有人说毛主席来了!我们几个很自然地就站在了第一排,这次我们看得非常真切,毛主席高大伟岸,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着毛主席万岁!情不自禁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我们挥动着毛主席语录本,手臂都摇得有些酸麻了。有两个同学连鞋子都踩丢了。可我们的感觉竟然是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回到接待站之后,同学们更是对我刮目相看。
  在北京过完国庆节之后,我们又乘车去了武汉。武汉是毛主席畅游长江的地方,老人家在诗词中描绘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情景,令我们十分向往。可到了武汉之后,就有五名同学开始想家便说什么也不走了,第二天他们乘火车返回了沈阳。剩下我和史世祥等四名同学,我们所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像毛主席那样去畅游长江。俗话说,在家怕鬼,出门怕水,来到长江边上,我们几个就被一望无边波涛滚滚的长江给吓傻了。大家一个个你让我先下,我让你先下的谁也不敢先下水。最后,我说:“咱们四个手拉手儿一起下水,连这点勇敢劲都没有还叫什么毛主席的红卫兵,将来怎么去解放全人类?”大家听我这么一说,便二话不说,把衣服脱掉就手拉手往长江里走下去。谁知,刚进入水中,脚下一滑,四双拉紧的手就全都松开了,江水一下子就没到了我的脖根儿我试着往里游了几下,一个浪头打来,我喝了两口老汤子,感到天旋地转的就转过身来往岸上游,凭着小河塘子里炼就的“打狗刨”的工夫,我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才回到了岸上。我用手抹了一把脸,定了定神往水中一看,水中一个人也没有,我心想,这下可惨了,他们几个八成是被淹了,我刚想喊救命,转过身去一看,另外三名同学正在岸上看着我乐呢!原来下到水中松开手以后,他们三个就争先恐后地游上岸了。这事现在让我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可笑。
  在武汉玩了几天,我们又去了上海。当年去上海的人非常多,我们仅4个人的队伍却在下车的时候挤丢了两个,最后只剩下我和史世祥了。那时所有来串联的同学都是奔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来的,而我更向往的是电影制片厂,因为我是个电影迷。不过,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时的海燕、天马)之后,我所看到的除了大字报以外还是大字报,连个电影演员的影儿也没见着,真是遗憾。在上海玩了几天之后,史世祥也因为想家返回了沈阳。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就拿着介绍信去革命大串联接待站借了点钱,然后就乘火车去了广州、湖南、长沙和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我一个人又串联了两个多月,这两个多月令我眼界大开不说,还真正使我经受了锻炼。我现在也一直以为,我这喜欢独往独来的性格,与一个人串联时的阅历是分不开的。
  串联回来之后,学校和社会上开始闹起了派性,造反的造反,夺权的夺权,整个社会一片混乱。值得庆幸的是,我对这些乱七八糟的所谓革命行动都没有参与,这倒不是说自己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在我外出串联的这几个月里,整天挂念着我的母亲,她的病情是否又加重了?回家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在家护理母亲,并尽量多干一些家务活以示补偿。
  记得一天家里的灯泡都坏了,室内一片漆黑,母亲有病躺在冰冷的炕上。当时的灯泡凭票购买,无奈我带着两个弟弟来到街上,我让三弟爬上电线杆去拧下灯泡,我和二弟一个放哨,一个接灯泡。我们贪婪的一连拧下几个路灯的灯泡,顿时马路一溜黑暗!就在三弟还没从电线杆上下来的时候,我们被巡逻的民兵小分队包围了……
  文革时期人民物质生活的贫穷使我们永生难忘。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里又把我们找了回去说是要复课闹革命,结果,书没念几天,就于1968年8月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给卷到了盘锦地区台安县新开河公社鹿泡子村。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认为自己当年刚下乡时的心情是兴奋和喜悦的,高呼着革命口号告别城市和母校,来到农村受到贫下中农敲锣打鼓的欢迎;就像大串联时的心情一样刺激而又新鲜。那个时代,我们都把毛泽东主席的话尊之为最高指示,都认为毛主席的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毛主席的红卫兵,又怎么能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呢?可这事如果用现在人的眼光看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一是一个小小的初中生根本就算不上是有知识,二是我们当年大多都不满18周岁,严格地说还算不得是真正的青年,所以把我们称做:“知识青年”就是不算是“假冒伪劣”,至少也算是“以次充好”。但那个年代就是“假、大、空”的年代。我们幼稚的心不但从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好,反倒以为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4)&&
  那年头有两句特别流行的口号,一句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另一句叫“扎根家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现在看来,这些口号真是坑国害民的大话。想想看,四十年前,世界上有不少同我们国力差不多的国家。正是由于抓住了人才的培养,二、三十年后就使自己的国家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而我们当年却把最有希望使国家强盛的一代人赶到了穷乡僻壤,这是一代人的政治大流放。放弃了文化学习,从事着一种近乎原始的劳动,也就是说人家在前进,我们却在倒退,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和他们拉大距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记得我和同学们刚到农村的时候,对一切都感到是那么新鲜和好奇。可呆上一段时间,就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当年的农村有三级政权:生产小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生产小队是最基层的劳动组织和核算单位。那个时候的生产队一般设置两名队长,一名政治队长,一名生产队长。政治队长是一把手,按分工主抓全面。可实际上是除了开会就是抓阶级斗争。当年毛主席曾说过一句“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和“抓革命促生产”的话,还说过“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样一来,政治队长便有活干了,在他眼里,凡是不合他心意的事和不与他一心的人,他都会用“阶级斗争”这个“纲”来衡量,似乎地里的一草一苗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我的房东顾春阳大爷是主抓生产的队长,在队里算是二把手,顾大爷庄稼活样样都拿得起来放得下,可称得上是老庄稼把式,在社员们心中有很高的威信。顾大爷性格刚直,办事务实,因此他和政治队长那套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我也打心眼里赞成顾大爷,和顾大爷接触多了,自然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下乡的第二年冬天,我当时正在辽河大堤上出民工,这时顾大爷亲自从生产队赶到工地找到我说:“小孟,现在开始征兵了,我给你报好了名,你赶紧收拾收拾跟我回去检查身体。”我一听,高兴得眼泪都快下来了。顾大爷一直非常支持我想当兵的想法,为了能使我得到大队的推荐,他以生产队长的身份为我做了不少工作,还通过他侄子的关系专门为我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很快,我就收到了入伍通知书,并被集中到公社参加入伍前的集训。就要离开农村了,我的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可我没有忘记去顾大爷家告别,顾大娘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流下了母亲的泪水。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的在流淌,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依依惜别。“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农民。”我这发自肺腑的心声留在了那位老母亲的心上,也留在了那片土地和天空中……
  我当兵的地点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浪机场,我的兵种属于空军地勤人员。在部队一干就是五个年头,用那个时代的话说是我把青春献给了党。
  1975年我从部队复员并于6月份被分配到一个企业做保卫干部,工作不久随之被借调到市公安局刑警队当预审员。那时的公检法还没有完全恢复,许多人都是从基层单位借调来的。1977年5月公安局招干,拟从我们这些借调的人员当中经过考试择优录取20名为正式的公安人员。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进行复习,参加公安招干考试。结果以第三名的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警察。从此,我一心扑在公安工作中,每次行动我都冲锋在前。在一次沈阳市公安系统发起的破大案战役中,50天破获大、小案件150起,并因此被授予“破案能手”称号。在后来的工作中曾多次被评为“文明干警”、“做出贡献的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被多次立功嘉奖。
  就这样,从一个16岁的中学生,经过上山下乡、入伍当兵以及做人民警察的锻炼和锤打,我早已是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儿子的在天之灵会喜欢一个被厄运打垮的父亲吗?面对儿子遗像中他那甜甜的微笑,我的周身猛然爆发一股从没有过的干劲来。我不能被厄运压倒。
  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个时候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胜利时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商品社会市场经济过渡的非常时期。由于旧的生产关系与新兴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存在。诸如:经济生活中的猖獗欺诈行为、商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假冒伪劣泛滥成灾、以致发展到政府职能部门中的严重徇私舞弊行为。法律面对猖獗的经济犯罪与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显现出苍白无力与束手无策。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社会需求在召唤我,我下决心去开辟一条道路干一番事业。于是我萌生了下海的念头,下海的想法与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有关,也和发生在我身边透彻历史背景的一些小故事有关,那些小故事中对我感触颇深的现仍可回忆二、三。
  1988年9月初的一天,我在派出所接待了一位叫赵凤英的投诉者,她向我讲述了如下事情经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吹活了这位26岁少妇的心。1988年4月的一天,赵凤英离开了哈尔滨市,登上了南去的列车,开始了初次经商——去南京贩卖甲鱼。车上,一位五短身材、相貌丑陋的男人与她搭讪起来。&&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5)&&
  “我叫佟柏林,住在沈阳市皇姑区,嘿嘿。”“你是出门做生意的吧,我一眼就看出来了。”说着说着,佟柏林就摸清了初出茅庐的少妇的底。说到做生意,佟柏林似乎很健谈,唾沫星子四溅。赵凤英虽然一开始还有点戒备心理,但架不住佟柏林又是认老乡,又是这有办法,那有路子地胡侃一气。赵凤英心里在想:出门在外,有熟人,特别是精通生意经的熟人和没熟人不一样。从此她和佟柏林在经商的路上合伙做起了生意。两次合作成功,也真的赚到了钱,赵凤英心里很高兴。就在他俩第三次合伙贩卖画眉鸟时,二人住进了安徽蛇县一个个体旅店。半夜,佟柏林悄悄地由自己住的楼下,溜进了赵凤英居住的楼上的房间。被惊醒的赵凤英见佟柏林不怀好意,忙厉声呵斥,并一脚把硬要上床的佟柏林从床上踹到地下。佟柏林见女方硬是不从,也只好丧气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事后佟柏林又多次挑逗赵凤英,赵始终不为其所动。
  本来佟柏林与赵凤英合伙经商,就是因为看中了赵的美貌。佟见无法将赵弄到手了,就心生一计。一天,佟柏林来到赵凤英的家找到赵的丈夫王志羽,对其说:“纸是包不住火的,我和你爱人的关系早晚会被你发现,还不如对你实话实说了吧,任凭你怎么处置。由于我和你爱人出去做买卖经常住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们之间就产生了感情并多次发生两性关系,说心里话我看上她了,我们很要好。”赵的丈夫听后怒火心中烧,当场动手打了佟柏林,并要求佟柏林为其所言负责,立字为据。佟柏林应允照办,得意返沈。婚后一直与妻子感情深厚的王志羽精神受到极度刺激,整日以酒消愁……
  8月19日,王志羽与赵凤英履行了离婚手续。一个本来和睦的家庭宣告破裂。身受不白之冤的赵凤英首先想到了死,在决定自杀之前,赵凤英从哈尔滨千里迢迢来到位于辽南渤海之滨的熊岳城,她是来最后看望一下她最思念的姐姐;如今姐姐是她唯一的亲人,她和姐姐都出生在这里。这里既有古老的传说,又有她儿时的梦想,她要永远回到这里,永远留在这里!
  从姐姐家出来,赵凤英来到海边,她沿着海水冲刷过的沙滩向大海走去。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一行沉重的步履,她仿佛听到了已经故去的母亲在向她呼唤。海水掀起一排排巨浪,咆哮着向她扑来。浪花扑在她的脸上,海水浸湿了她的连衣裙。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望着远处海天相连的地方。突然,一道霞光映衬在海面上,也映衬着赵凤英那美丽的身影,她停住了脚步……
  此时,一个想法突然在她脑海中产生,要死也不能不明不白的死,死也不能便宜了拆散自己家庭的那个王八蛋!
  赵凤英抱着死也要死的清白,决不能便宜了那个恶人的念头,暂时放弃了轻生的想法。乘车北返沈阳,向法律伸出了求援之手。然而沈阳市某区法院却以无由立案当面驳回了她的申述,无奈她再度敲开了公安机关的大门。
  听了赵凤英的哭诉,我被她的不幸遭遇所感动。于是我找来佟柏林居住地管片的民警,我们一块分析了案情。从被害人陈述的情况看,应排除二人有通奸行为。如果是通奸的话,哪有奸夫会在情妇的丈夫面前坦白真情呢?而且佟柏林又是一个曾因流氓犯罪被先后判刑和教养的人。随后我传讯了佟柏林,经过教育,佟柏林承认了诬陷赵凤英的事实。
  我想尽力去惩处哪个恶人,为被害人鸣冤、伸屈。我并不知道我的同情心使我在犯错误,因为就这件事加害人佟柏林尚未构成犯罪,连找个拘留15天的依据都很牵强。在严打的公安战役过程中我处理此事遭来了非议。有人说:“我是为那美丽的少妇所动情,才受理此案的。又非要想法处理人家,为那个女人出气。照他们的说法此案是应拒之门外的。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好事做到底的,我给赵凤英离婚的丈夫王志羽打电话,给赵凤英婆家的亲人打电话,以公安机关的名义郑重的为赵凤英澄清事实真相,以洗清其不白之冤。
  次日早晨,即将返回哈尔滨的赵凤英来派出所向我表示道谢,并交出她一直带在身上的一把尖刀和两小瓶毒药……
  另一件事是我在刑警队工作时所经历的,当时我们刑警队的办公室设在长途汽车客运站的候车室里。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利用阵地控制,打击刑事犯罪。一天中午,客运站的一名女服务员来报告说,在候车大厅内有一对形迹可疑的男女,那女的只有20岁左右,男的是个瞎子,看样子四十多岁,那瞎子有时把那女孩搂在怀里,还把手伸进女孩的衣襟里不时的摸着她的胸部,女孩脸上流着泪水。那瞎子行为不轨,很是可疑。侦察员康永辉穿着便服来到候车大厅,经观察后感觉,此二人决不是父女关系,会不会是拐骗妇女儿童之类的犯罪呢?想到这里康永辉来到嫌疑人面前亮出刑警工作证,然后将他们带到了刑警队的办公室。我和康永辉分头审讯两个嫌疑人,小康审讯那个瞎子,我讯问哪个年轻女子。一开始他们讲的南辕北辙,身源自然情况、双方关系均对不上号。康永辉见那盲人净说瞎话,觉得更加可疑,开始动了火气。这边那女孩面孔上的表情反映出了她的惊恐和害怕,止不住的泪水又渗透着些许隐情。转而我又开始动之以情的攻心战术,她伴着泪水向我叙述了她被拐骗的经过。&&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6)&&
  她叫小琴,家住在吉林省榆树县的一个偏远山村,父母多病,生活就更加贫穷。因此她刚满十八岁就出嫁了。可就在半年前,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算命大仙田瞎子住在了她家,经常去乡里挂吊瓶的妈妈的病竟然被治好了。连咳嗽、气喘都消除了不说,清瘦的脸上也泛起了红晕。更为神奇的是同村的会娣姐结婚多年不孕,受尽丈夫的打骂和公婆的歧视。面临断子绝后的威胁,公公婆婆把她交给了田瞎子,经过田瞎子的几次开官对症处理不久果真怀上了。田瞎子还说:“是男做高官、是女招贵婿。”而且,还可开官再生育。从此小琴一家对田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小琴更是崇拜和迷信上了田先生。她向田先生介绍自己的婚姻状况,并告诉田先生自己的男人身体也很虚弱。自己也有头疼失眠之症。她经常住在娘家照顾父母,夫妻很少同房等等。那位田先生告诉小琴,她们夫妻阴阳不合五行相克,生活下去结局会一病一亡。
  田瞎子“布道显灵”得到那些迷信者的物资回报,于是他觉得该见好就收啦!他告别了小琴一家,离开了那个偏远山村,说是去辽宁的沈阳。小琴和表妹小会得知田瞎子走了的消息,立马抄茅道追上了田瞎子,二人扑通跪在山路中间拦住了田瞎子的去路。死死的拉住田瞎子疾呼着说:“田先生救救我们吧!请您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田先生故做不好开口,然后连说:“不好办,不好办,这都是命啊!”“田先生救救我们吧!”小琴哀求着。“看来,你们暂且只有跟我走了。”
  山路弯弯,乘汽车转火车田瞎子带着小琴和小会一路行走一路以巫术行骗。她们吃住在一起以父女相称。夜里,田瞎子经常摸进小琴的被子里行事,并告诉流泪的小琴,没有办法呀!姻缘是前世注定的。只有跟了他田瞎子,小琴及小琴一家才能消除灾祸。小琴的丈夫只有与小琴离婚才能保住性命。他们一路走出了吉林省,开始向辽宁进发,说是带她们去田瞎子的家。半路上小会说想家,说什么也不同他们一齐走了。田瞎子只好带着小琴乘火车来到了沈阳,又准备换乘长途汽车去田瞎子的家,沈阳郊区的王滨乡。因此才有了候车室里的不轨一幕。
  我们打通了吉林小琴家乡的电话,来村委会接电话的是小琴的丈夫,小琴走后丈夫四处奔波寻找。在当地公安机关也报了案,可警方对此事无力尽义务查找。
  我和康永辉认为田瞎子以迷信手段拐骗妇女应视为犯罪,可经请示,刑警队值班的大队长反倒把我训斥了一顿,大队长说:“小琴和田瞎子的性行为是小琴自愿的,田瞎子也并没有拐卖妇女的动机和结果。犯罪是不成立的。至于田瞎子搞封建迷信活动,是另外一回事。帮助教育他不是公安机关的专业职能。再说他是一个瞎子,你往哪儿去押他?”真是费力不讨好,连夜我们还得不顾疲惫将田瞎子用专车送回家。次日小琴的丈夫千里迢迢来接小琴回家,小俩口虽是悲喜交加。可我和康永辉却似乎不知做了什么?!
  除了这两件事以外,还有一些事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我在从事公安工作的期间广交了一些朋友,特别是任派出所所长的时候。我的这些朋友一旦遇到了什么麻烦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这位从事公安工作的哥儿们。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或者让我帮忙解决一下。如经商过程中被骗,妻子经常收到匿名信,受到婚姻隐私方面的困扰,仕途发展上的不平之事等等。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想到我,可见是一种信任。因此,不管遇到什么事,朋友们总是习惯地说:“找广刚研究研究!”记得有一次一位在政府任局长的大哥介绍一位民营企业的马厂长找我,并责令我必须帮忙解决他的事情。有局长大哥的面子,那位厂长找到我之后就实话实说了他的事情。原来他年轻的妻子刚刚结婚不到一年就携家中的200万元存款失踪了,他提供了女方的家庭背景、重要的社会关系以及要好的几个男朋友等重要线索,还告诉我说钱并不重要,无论如何要把人给我找回来,我们毕竟有一定的感情。迫于哥儿们的面子,我动用警力按那位厂长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那个女人。可人家说什么也不肯回家,而是和一个男朋友住在一起。无奈我亲自出山,陪同那位厂长一同去请那位有了外遇并携走巨款的厂长小夫人。我以她携款出逃有犯罪嫌疑警告她,并配合马厂长好言相劝总算请回了那位小夫人。在公安队伍我的这种行为显然是在违纪,可如果不是朋友介绍,谁会去管马厂长在婚姻家庭上的问题呢?
  面对社会上那些司法无助的诸多社会问题以及我在派出所所长岗位上所亲历的司法机关相互扯皮的现象,我悄悄的开始了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和考察。调查统计表明,这类社会问题约占受案比例的10%而且呈上升趋势。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在思考着我的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中年丧子的不幸遭遇,推翻了我望子成龙的梦想。人生磨难更激励着我前行,我仿佛觉得我该赤膊上阵了。一九九二年,我下定了决心,想成立一个民间调查机构象西方侦探一样名正言顺的来经营案件,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市场需求。决心下定之后,我把想创办私人侦探所的想法向主管公、检、法的区委书记做了汇报,接着又向市人大的主管公、检、法的一位副主任作了汇报。在二位领导的支持下,我创办私人侦探机构的申请报告名正言顺的被区政法委立会通过。支持我的那位资深的市人大的领导还领着我拜见了市公安局的局长、市检察院的检察长、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希望他们从法律政策上予以指导,在业务工作的开展上予以支持。&&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7)&&
  创办侦探所的报告通过了,计经委的红头文件也做了批复,但是在申请工商注册时我还是吃了闭门羹。工商局注册登记科的一位叫李军的科长对我说:“你申请注册的业务,我们从来没批过,工商注册条例中也从未有过,我们不能批。”对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望着填写好的工商注册登记表傻了眼啦。无奈,我只好再次找到区委邹本泉书记,邹书记很爽快,当即给工商局的吴局长打了电话。电话中吴局长仍然是同李军的口径一致,说工商局从来没批准注册过侦探。邹书记态度坚决,以理相驳,没批过就不能批吗?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只要社会需要我们就可以尝试,就可以探索。总之这是好事,是新事物,我们都应该支持孟广刚。对方又讲应向上级机关汇报请示。“国家有没有不准办私人侦探的文件?既然没有你怕什么?”
邹书记态度明朗。“好!既然书记这么说了,你让他来好啦!”邹书记对我的事业坚决支持,所以电话里讲的有理有力。离开邹书记的办公室,我立马又去了工商局。在工商局的局长办公室里我见到了吴局长。他很客气地说:“既然邹书记支持,我们也得听区里的,明天上午你直接去登记科找李科长,我都安排好了。”次日早上工商局刚一上班我就来到登记科,显然已有局长的指示,李军科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他接过注册登记书,只见他在注册经营范围栏中把我申请注册的商务、经济事务调查、社会安全事务调查,查找人和物的下落等业务统统给删掉了,只剩下第一项民事事务调查。而且批注了试办一年几个字,看来我的营业执照是带着笼头的。李军科长给我讲了一些工商法规政策方面的知识,我理解可能是向我解释批注民事事务调查这项业务的合法依据。看来这位李军科长对工商业务是非常专业的,我不禁有些佩服。
  日我终于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在中国实现了我创办私人侦探机构的夙愿。
  我脱下警服,辞掉所长职务的消息被家人知道后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老母亲说我是不务正业,姐姐说我是乱来,我的一个弟弟听说之后,一见着我就跟我变脸说:“大哥,你奋斗到派出所所长这个份上容易吗?上级领导信任,所里同志拥护,辖区居民爱戴,又有社会地位。如果你真的脱下警服,不当所长了,你还算什么?还不是平民一个,要权力没权力,要地位没地位,这一步走错,怕是终生后悔呀!”
  我明白家里亲人们的好意。不过我认准的事儿,别人是很难改变的。好歹我认准了一个理儿,在中国,好的派出所所长能找出无数个,而敢于脱下警服创办私人侦探所的怕是只有我一个,这无数个和独一个,就比较出了人生的价值,我就是要当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在后来的很多媒体采访我的过程中,记者总爱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侦探所为什么取名叫克顿?——克顿这一名称,来源于私人侦探的开山鼻祖美国人阿伦·平克顿的名字。1850年,阿伦·平克顿为适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社会治安需要,毅然辞去中级警官的职务,在芝加哥创建了美国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平克顿侦探公司。阿伦·平克顿因及时获得情报,使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免遭于难而扬名天下。阿伦·平克顿的神奇探案业绩被载入侦探史册,他个人的聪明和智慧也成为私人侦探的标志,因而克顿一词几乎成为私人侦探的代名词。为了学习阿伦·平克顿顺应历史需要创立私人侦探事业的开拓精神,为了表示对阿伦·平克顿的崇敬之情,因此我把侦探所取名叫克顿调查事务所。
  克顿调查事务所刚一挂牌营业,沈阳电视台新闻记者就捷足先登对我做了专访,沈阳日报记者陈波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1993年7月辽宁省的政法工作会议在鞍山市召开。会上省里的一位领导看了沈阳日报这则消息后,有这样一段讲话:“西方国家有私人侦探,现在我们中国也有了,在沈阳成立的一家叫克顿调查事务所的就是这样的机构。创办私人侦探机构是对公安事业的有益补充,这是新生事物应予以支持。”领导的这段讲话,更触动了与会各位传媒机构记者们的敏锐嗅觉,捕捉到了爆炸性的新闻线索,使很多记者纷纷来到克顿调查事务所采访我。新华社记者李善运的一则电传稿件,一夜便把克顿调查事务所和我的名字通过各种媒体传向世界。
  1993年7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以及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杂志和辽沈地区的电视台,均报道播发了这样一则通讯:“东北首家私人侦探机构——克顿调查事务所在沈阳成立。”世界日报、明报、读卖新闻、美国之音等许多海外传媒机构更为详细的介绍了克顿侦探所的人员结构、开展的业务范围以及办案情况。一经新闻媒体传播,社会舆论大哗。闭关锁国上百年的中国有了私人侦探机构,无不使人觉得新奇无比。刚刚开张不久,前来委托,投诉者就络绎不绝了。在这些委托人、投诉人中,上至社会名流、大款、大腕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有卖掉房子寻找女儿的贫困农民夫妇。除了企业法人要求清欠债务寻找骗子下落外,也不乏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来求。他们说:“有了私家侦探机构,太好了。我们这些投诉无门、经官不行的案件得到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今天,才算有了点司法民主的味……”&&
  开篇:脱下警服当侦探(8)&&
  日,当天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是这样报道克顿调查事务所的。现在读来仍可见当时的社会影响之大。现摘录如下:
  东北成立首家私人侦探机构
  经司法部门批准并经工商局注册
  新华社沈阳7月17日电(记者李善远)中国东北第一家类似私人侦探性质的调查事务所日前在沈阳成立。
  这个命名为“沈阳市克顿调查事务所”的民间侦探机构是经过司法部门批准并在工商局登记后成立的。它的主要业务范围是:面向社会受理公民个人间的隐私、隐秘案件和企事业单位间的经济纠纷案,提供包括婚姻在内的社会事务调查,帮助当事人查找人或物的下落,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经济财产,人身安全提供保镖,承办需要保密、不愿经官方处理的各类民事案件,等等。
  目前这个事务所已有探长、探员10多个人,这些被聘的人员大都是已退休的有办案经验的老公安干警,也有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忙的在职公安人员。
  这个事务所成立的消息日前在新闻媒体公开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天就有近10位居民来到所里,要求他们帮助调查有关私人案件。
  中国刑警学院的两名在校生看到消息后,立即赶来报名,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做一名“福尔摩斯”。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位副主任说,创办私人侦探机构,是对公安事业的补充,这是新生事物,应予以支持。
  今年44岁的孟广刚曾在公安部门供职近20年,1991年,他曾在短短的40天内,破过大中小案件150起,在同行中被传为美谈。由于他工作出色,曾连续多年被评为沈阳公安系统的“破案能手”。
  他说,由于中国公安力量有限,有大量的民事纠纷、个人隐私、社会名流纠葛等案件在公安部门立不上案,有的是因为证据不足,也有的不愿将案件诉诸官方解决。我每年接触的案件中,属于这类案件占10%以上。根据这个情况,我才决心“下海”办了这个民办调查事务所。
  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私人侦探所方面的法律,所以他们把这个机构的名称定为调查事务所。
  中共皇姑区委对我创办侦探所不但支持,而且还非常重视我们的工作开展情况,专门委派政法委的一名主任和我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络。区委邹本泉书记还在当年的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把克顿调查事务所的探案业绩作为皇姑区司法改革的典型经验向会议做了介绍,得到了与会领导们的充分肯定。
  1993年9月,由于公安部的一个《通知》,在沈阳市公安局召开的一次科所长以上干部参加的大会上,一把局长点了我的名,责令皇姑区公安局局长转告我,要么回派出所继续当我的所长,积极参加破案战役。要么脱掉警服,干你的私家侦探。我毅然选择了后者,含泪离开了我所钟爱的公安事业。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全国的私人侦探机构已形成了一个行业规模,在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为社会服务,作为中国私人侦探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愿意把中国私人侦探的艰辛成长,和我这十多年的办案经历,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案例,呈现给每一个身处烦难和困境,渴望正义与安宁的心灵。&&&&
  第一章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1)&&
  “在这起案子中,你虽然是受害人,但你也有责任。你的感情不能不设防啊,不设防就会被人利用。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当初有一点警惕性,也不至于被骗得这样惨,让老婆孩子都跟着受害。幸亏你有一个聪明理智的妻子,如果你的妻子蛮横无理,为这件事跟你闹起来,恐怕你就要妻离子散了。”
  1993年7月,拿到合法的营业执照,借到了办公用的两间房子。集资买了一辆吉普车以及其它一些简单的办公设备,我的克顿侦探所就算正式开张了。
  刚一开张,前来委托我们调查各类案件的委托人、委托单位就有很多。加上应接不暇的媒体采访,工作真可谓千头万绪。
  可是,面对那么多信任和渴望的目光,我总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一种感叹。真是想要求雨就来云,就在这个时候,同时来了6名中国刑警学院的大学生,可真是为我救了急。应该说他们既是我带过的第一批学生,又是我当时办案的得力助手。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公安工作时的一位前任局长给我介绍来了一位女搭档。记得他刚一走进侦探所,几句寒暄后,便开门见山:“‘亨特’,我给你找来个‘麦考’,只是老了点,但你可不要小瞧她,在咱们市公安局她可是个出了名的女刑侦。”
  第二天,这个“麦考”就报道上班了,她叫苏琼,刚到50岁就从警校副校长的位置上提前退了下来。她60年代参加公安工作,做过刑警,当过预审科长,户政处副处长,授衔时是一级警督,虽是女流之辈,但在公安工作中,她可是功勋卓著。站在我面前的苏琼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她身材比较高,透着中年女性的丰满和成熟,谈话中更显露出她那特有的精明干练。记得当时她对我说,她并没有退休的感觉,她是来迎接新的挑战的。是啊,她是来帮我开辟一条路,撑起一片天的!
  很快,我们便迎来了开山第一案,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又近乎于刑事犯罪的案子,由于其中夹杂着一番感情色彩,案件就显得扑朔迷离充满神奇了。事后,《沈阳广播电视报》对本案的报道,就以《迷失在情感编织的沼泽地》为题。
  这起案件的委托人叫王雅兰,她是从《早安,沈阳》的电视新闻中看到克顿侦探所成立的消息的。她说看完早间新闻她一下子茅塞顿开,似乎一切窘困和痛苦的感觉全部消失了,于是便找到了我们。由于我的热情接待,她来时尚不舒展的面孔开始浮现出了笑容,接着她详细的向我讲述了她的家庭遇到的麻烦事。
  她告诉我说,她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她和丈夫郭永波结婚十几年了,并且有个刚刚读中学的女儿,夫妻间感情一直很好。几年前,能干的郭永波建起了自己的私营新型建材公司,公司生意红火,因此也赚了不少的钱。她说,他们这个家庭是亲朋好友无不称道的美满幸福家庭。可是近两年多,一块儿阴云一直密布在他们这个家庭的上空,在痛苦的折磨中,丈夫对公司无心经营,他们的婚姻关系也日趋紧张……
  为什么平静的生活又会平添一番波澜呢?看来她是来求助私人侦探解迷的。于是我和我的搭档苏琼大姐就唱起了这台戏。
  一、雨夜迷情
  那还是1991年2月份的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全城银装素裹,家家红灯高悬,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气氛。郭永波吃过早餐,按惯例吻过女儿洋洋,接过了妻子递过的皮包便匆匆走出家门。司机早已等候在楼口,这位总经理刚刚坐进后排座位,宝马轿车便一溜烟穿过小巷大街,很快便驶进了公司的厂区。下了轿车,他先去生产车间查看一番,然后才向他的办公室走去。可没等开门便听到接连不断的电话铃声,他急匆匆打开门,来到老板台前拿起电话:“喂,您好!”“你好,永波,你还能听出我的声音吗?”其实他听到的是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但又有点不好意思说,只好说:“对不起,声音很熟,但我听不出来,你是哪一位?”“哪位!你说我是哪位?永波,难道你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我是张巧珍啊。”那女人说话的语气显得有些理直气壮。是她!一个久远的声音,说出了一个久远的名字,让郭永波想起了久远的往事。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是一段既甜蜜又辛酸的往事。郭永波犹豫着说:“是你!这么多年了,你找我有事吗?”
  张巧珍急切地说:“永波,我找你有急事,下班后我们在老地方见面好吗?我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你谈。”
  郭永波并不想见这个女人,可是毕竟是当年的旧情人,这突如其来的电话把郭永波带回了从前。
  ——望着眼前的巧珍,郭永波将杯中的啤酒一口饮下,就在他拿过酒瓶为空杯子满上啤酒的同时,往事也慢慢地像啤酒沫一样溢出了记忆的杯沿清晰可见。他依然记得那些过去的岁月,记得那个把他和张巧珍突然拴在一起的夜晚。
  郭永波和张巧珍当年是一个青年点的知青。那年夏季,农闲,点里的知青都已走光。郭永波和张巧珍去和队长请假,队长说:“队里这几天就要翻盖马棚,缺少人手,你们俩个就晚回城几天吧。”
  点里剩下两个人了,不知为什么,张巧珍显得有些兴奋的同时又有些紧张。
  这天傍晚,在收工的路上,张巧珍半真半假地对郭永波说:“小郭,就剩咱俩了,你不招待招待我吗?”&&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2)&&
  郭永波看了看张巧珍说:“是应该改善改善。”说完便特意跑了趟二里地远的供销社,买了两瓶肉罐头、两瓶汽水、一瓶酒,回来后又到老乡家买了几个鸡蛋。郭永波把东西买回来后,张巧珍亲自下了厨房。
  菜炒好了,两个人面对面的坐在张巧珍屋里的炕上。郭永波拿起酒瓶先给自己的小碗里满上,然后很认真地问张巧珍:“你喝过酒吗?”张巧珍不说喝过也不说没喝过,只是把小碗往前推了一下说:“给我也少来一点儿!”郭永波微笑着看了看张巧珍说:“那就倒上一点儿,你喝不了的时候给我!”
  白酒从酒瓶里流出来的时候,散发着浓浓的醇香。张巧珍说:“闻着倒是挺香,就不知道喝到嘴里是啥滋味。”说着她端起了酒碗用舌头舔了舔,但她马上就妈呀一声儿放下了酒碗,嘴里直喊:“呀,又苦又辣,直冲嗓子眼儿。”郭永波见状,忙用筷子夹起一块儿炒鸡蛋放在了张巧珍的嘴边说:“吃下去,压一压。”张巧珍咬住了郭永波喂她的鸡蛋,脸红的比那夏日的荷花还艳!
  “这是我下乡以来,过得最好的一天。”吃完,喝完,郭永波发出了感叹。同时,他的一双醉眼注意到了张巧珍的变化。也许天热的缘故,张巧珍身上只穿着的确良缝制的小衣裳,皮肤白得都放光,在薄薄的衣服里面,两个浑圆的乳房像是藏不住似的使劲地往出胀。这个神秘的部位悄无声息地对他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诱惑。此时连他无意间用手碰了她的腿,那感觉都像是触电一样。潜意识中,他很想做点什么,比如摸摸她的手,亲亲她的脸……但是他不敢。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有历史问题,在文革中是被专政的对象,而他自己,是再三表示和父亲划清了界线之后,才成了知青当中的一员,到农村来后,他感到似乎一切距他都很遥远。
  “我听说上边有了新政策,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回城了!”张巧珍仍然显得很兴奋。她很神秘地把自己听来的小道消息告诉了郭永波,可郭永波听后并不觉得咋样。他明白,由于父亲的问题,自己实际上是个真正的被改造对象,所以对能不能早点回城,他不抱太多的幻想。
  “不早了,早点休息吧!”喝完了酒,吃完饭,又闲唠了一会儿,郭永波便向张巧珍告别,回到了走廊另一头的男生房间。其实,此刻他的心里更愿意陪张巧珍呆上一会儿。一男一女单独在一起吃顿饭都这么妙不可言,在这之前,他从没感觉到这一点。可是他又感到在张巧珍很随意的姿态前,自己的体内有一种东西在激烈的冲撞,他深怕时间长了,酒劲上来之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回到自己的房间,郭永波没有开灯。他躺在炕上一直想着张巧珍,想张巧珍白皙的皮肤,想张巧珍漂亮的脸庞,甚至想刚才吃饭时张巧珍随便说出的每一句话……其实郭永波自己知道,这也许就是酒的力量。而在这之前,尽管两个人是一块儿下的乡,又分到了一个生产队,但郭永波还是觉得自己与张巧珍有一种无法拉近的距离感。一个根红苗正、长相漂亮;一个家庭有污点,人又老实得有点窝囊……本不应该想的又偏要去想,这使得他辗转难眠……
  半夜的时候,先是一阵风把门窗吹得咣咣铛铛直响,接着便是一阵雷鸣闪电和哗哗的雨声,这给本来就显得空空荡荡、令人发瘆的屋子,增添了许多的恐惧感。张巧珍一个人躺在炕上,屋内虽热,但她仍把窗子关得极严。倦意袭来,她刚要入睡,就被风声雨声搅得心儿慌慌。她睁开眼睛向外望了望,借着闪电的强光,她似乎感到窗外有个人正在向屋内偷看,这个人从外形看像是队长,这使她马上联想到了队长每次瞧她时那灼热如火的目光。于是她猛然从炕上爬起来,连想都没想就不顾一切地闯入了郭永波的房间。她一头扑在郭永波的怀里,全身颤抖着说:“小郭,我害怕……”
  张巧珍的突然闯入,对于郭永波来说,简直就像是在梦里一样。而在梦里,郭永波则是个勇敢无畏的男子汉。他把张巧珍紧紧的抱在了怀里,坚定地说:“有我在,你什么都不用怕。”也许郭永波不会想到,在女人面前,这是一句真正的男子汉宣言。因此,在张巧珍把脸贴在郭永波肩头的同时,她感到了郭永波的话语像他肩膀上的肌肉那样,坚实而充满力量;而郭永波的胸膛和张巧珍的身体一接触,尽管隔着的确良的小衣裳,但他仍能感受到张巧珍的轻盈、柔软、光滑和凉爽。他用双手捧起张巧珍那张惊恐中的脸,黑暗中,他仍能看到张巧珍的泪光在闪。他伸出舌头,他要亲口把张巧珍的恐惧和痛苦一下下的吮干。吮了几下,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舌尖被张巧珍含在了口里,滋润、香甜,这吻闪电一样快,回味却如黑夜一样长……现在,在这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每当郭永波想起那个特别的夜晚,回味和张巧珍初吻的情景,都清晰得如一桢经典的照片,悬挂在记忆的墙壁上,令他久久难忘。在那个风风雨雨的岁月,在自己人生最为低谷的时候,张巧珍能把自己的初吻献给他,这无疑是命运对他的格外垂青,仅凭这一点,郭永波便发誓一定要好好的报答她,让她幸福,直到永远。
  二、情变无言
  菜上齐了,郭永波用筷子给张巧珍夹了两样,然后十分认真地问:“还记恨我吗?”张巧珍苦笑了一下说:“分手是我提出来的,我记恨你什么?”她话是这么说,但郭永波还是从她的表情里,看出了一种哀怨。&&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3)&&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们到底是年轻啊!有时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老是干仗。”郭永波的内心深处还有些珍惜他们相处的那段时光。
  其实,在那个特殊的雨夜,尽管两个人对两人之间的关系谁也没有多想,尽管两个人都还不懂得爱情这个词的全部内涵,但凭着青春期的冲动,两个人还是一下子就逾越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界限。情感上的铺垫省略了,初尝禁果之后,二人几乎是无法自持了,一有机会便鸳梦重温,甚至是在双双按政策回城之后的偷偷同居之时,两个人对各自的婚姻也没做全面细致的构想。
  张巧珍至今仍记得那段日子。那时,两个人的工作还都没有具体落实,处于等待之中,心闷得慌,性爱便成了一种排遣。不过,多神秘多甜美的事儿,一但被无数次的重复之后,往往就会变得俗气而寡淡。一次,事儿完了之后,看着身边为前途愁眉不展的郭永波,张巧珍突然冒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厌烦。难道他就是我理想中的丈夫吗?难道我所追求的爱情应该是这样?这种想法的突然冒出,连张巧珍自己都惊得跟木头人一样。恰在此时,张巧珍知道自己怀孕了,这使她更加感到莫名的烦躁和不安。从此,她有意无意的便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动不动就找茬跟郭永波干一仗。就连十几年后的今天,张巧珍也承认,若不是自己故意挑起事端,郭永波对怀有身孕的她总是呵护倍至,甚至连对她大喊一嗓子也不敢……
  张巧珍伸手把啤酒瓶拿在了手里,然后用目光示意郭永波把杯子里的酒喝干,随后她给郭永波和自己的杯子都倒得满满的。张巧珍说:“第一次在青年点和你喝酒,我感觉那酒是闻着香、喝着辣,所以那以后我滴酒没沾。不过今天我还要和你共同喝一杯,我觉得无论是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还是今天久别重逢,这也许都是我们之间的一种缘。来,就为这个,干!”说着,她用酒杯往郭永波的酒杯上有力的一碰,一仰脖、一闭眼,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杯啤酒喝了个精光。啤酒是下去了,两滴眼泪却淌到了脸上。
  郭永波看着张巧珍,觉得手中的这杯酒又融入了许多的内涵。他不想马上把它干掉,只是有些奇怪地看着张巧珍。尽管当初分手是她主动提出来的,但自己仍有许多对不住她的地方。
  张巧珍仍旧闭着眼睛,将头仰在椅子的靠背上。过了一会儿,她像说梦话似的对郭永波说:“你是不是想知道我和你分手的真正原因?”
  郭永波显得很平淡,经过了十多年的岁月,他对这个问题早已失去了新鲜感。他不想问也不愿说,只是把一杯啤酒一口干掉,然后静静地看着张巧珍。张巧珍的头仰靠在椅子背上,两个乳房耸得高高的,十多年前,这个部位曾使他梦萦魂牵。如今,张巧珍的丰韵不减当年,只是自己已不是当年。
  “当年我虽然爱你,但我不能违背我爸妈的意愿。”张巧珍像是诉说、又像是解释似的对郭永波讲。可这话在郭永波听来却是真假掺半。
  郭永波十分清楚的记得,那次两人吵完架,在张巧珍生气回了娘家的第三天,张巧珍的父亲便领着两个男人来到郭永波的住处,他郑重而又严肃地告诉郭永波:“我家张巧珍现已决定和你断绝一切来往,从今以后,再也不准你纠缠张巧珍。”郭永波申辩到:“我和张巧珍是正常恋爱,做父母的不该干涉子女的婚姻。”张巧珍的父亲哼了一声说:“你趁人之危干下了缺德事,我不告你强奸算是便宜你,想娶我女儿,你也不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的模样?你不往好上赶,我们也不想受你家的牵连。”
  张巧珍的父亲领着来人走了,郭永波才从父亲那里得知,张巧珍的父亲就是文革中批斗他最狠的造反兵团头头。
  尽管这样,郭永波仍不死心,他不相信所谓的爱情对于他竟是来得那么迅猛,去得如此突然。他有时一个人在家里默默的想,巧珍真的是这么绝情吗?还是她家人的硬性阻拦?想不通的时候,他就去巧珍家寻求答案。但张巧珍家对他似乎是早有防范,他连去了几次,每次都没等他进大门,就被张巧珍的父母怒斥而返。
  郭永波至今都忘不了,他最后一次去张巧珍家的那个场面。那次他跪在了张家的门前,苦苦哀求了半天,巧珍的母亲才打开门把一张信纸扔在了郭永波的面前,信纸上写着:
  永波,没征得你的同意,我已去医院做了中期引产。从此,我们之间再也没有什么牵连。过去,我们之间只是一场游戏,我们相互之间什么都不欠。请你不要再来找我,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再见。
  尽管这封信上巧珍连自己的名字都没签,但从那熟悉的字迹上,郭永波还是看出了一个义断情绝的张巧珍。此后,又过了将近一年,郭永波在一熟人处偶然听到了张巧珍已和人结婚的消息,当他亲往张家探询时,张家已是人去楼空。十多年过去了,巧珍如同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讯。
  三、倾吐隐情
  一杯酒下肚之后,张巧珍的脸上放出了红光。她意犹未尽地又拿起酒瓶给郭永波和自己的空杯子斟满,又接着说:“那时我真是很难很难。一边是还没有结婚我就怀孕了,这让我十分难堪;一边是父母死活不同意我俩搞对象,他们就我这么一个女儿,说我要是跟你结婚,他们就死给我看;再加上工作还没有具体落实,唉呀,我当时真是……”&&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4)&&
  郭永波很淡然地听着,对张巧珍的述说并不表示特别的感兴趣。但他还是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其实,就是你真的想离开我也没啥,就我当年的条件,能找上你也算得上是高攀。但你应该跟我直说,不应该看我在你家门外跪那么长的时间,却连面都不见……当然,最让我伤心的是你写的那封信,那信上你把话说得太绝情了!”
  “看来你真是不理解我当时的处境,你不知道一个没结婚就怀孕的女子,整天挺着个大肚子东躲西藏怕人发现的滋味该有多难!唉,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男人还不都是一样,他只图他自己一时的快活,可留给女人的却是长时间的隐痛……”张巧珍一边哀哀怨怨地诉说,一边柔肠百结地看了郭永波一眼,随后举起酒杯,又是一个一口全干。
  郭永波本想让张巧珍意识到自己的绝情,听了张巧珍的一番述说后,又似乎感到事情的根源还是在自己身上。的确,无论咋说,巧珍的怀孕毕竟与自己有关。想到这儿,郭永波苦笑了一下,道歉似的站起身,一边给巧珍倒酒,一边说:“都是我不好,都怪我那时太冲动,这杯酒算是我向你谢罪!”说完,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招呼服务员又上了两瓶。
  张巧珍看着郭永波,笑了一阵子才说:“这事也不能都怨你一个人。”
  郭永波见张巧珍如此一说,也口气轻松地说:“还是我负主要责任。”
  “你负什么主要责任?”张巧珍将脸转到了一边,“怕是真让你负责的时候,你又不敢承认了!”
  郭永波被张巧珍的这句没头没脑的话激得挺冲动,于是用手一拍桌面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干过的事,我啥时候都敢承认!”
  张巧珍的目光瞧着郭永波转了转,把郭永波瞧得直发愣。郭永波在心里猜想:巧珍说这话的目的一定是有什么隐情。会不会是巧珍要求让我离婚之后跟她结婚?如果是这样可绝对不行。自己的妻子王雅兰样样可心不说,女儿洋洋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想到这儿,郭永波的底气便弱了三分,将话题一转说:“我刚才不是和你说了吗,你若是有什么困难,尽管说一声。”
  张巧珍仍是用眼睛瞧着郭永波,过了好长时间她才一字一句地问:“咱俩分手的时候,你可知道我已怀孕?”
  “知道。”
  “后来哪?”
  “后来你在信中说你去医院做了中引!”
  “你信了?”
  “你亲笔写的,我没有理由不信。”
  “看来你真是天底下难找的实在人。”
  “怎么?你没做中引?”
  “今天我实话对你说了吧,我是去了医院想做中引,可医院说都七个月了,做中期引产危险太大,所以我就生下来了!”
  “这可是真?”郭永波听后十分震惊,他眼睛瞪得大大的问。
  “没有的事儿我说了有啥用?”
  “那,这孩子是男是女?现在在哪儿?”
  “是个男孩,在哪儿吗?你先不要问。”张巧珍这么一卖关子,真把郭永波急得要命。他站起来一把抓住张巧珍的手说,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孩子,你快告诉我孩子在哪儿?我要补偿我的过失,我要尽当父亲的责任……”
  张巧珍的目光有些躲躲闪闪,呆了好长时间,她轻轻的推开郭永波的手说:“出于当时的特定情况,孩子让我送人了!”
  “送给谁了?他现在住在哪里?”
  “他住在外地,具体情况,我现在也说不清,不过我可以给你打听打听。”
  从张巧珍的表情上看,郭永波觉得巧珍和儿子一直有着某种联系,但她肯定不会对自己讲实情。郭永波重新坐下,一脸兴奋而又无奈的表情。
  兴奋的是,当年巧珍竟然把他们的儿子生了下来,无奈的是,自己连儿子如今在哪里都搞不清。但不管怎么说,巧珍告诉他的这个消息令他振奋。于是他端起酒杯,对着张巧珍深情地说了一句:“谢谢你,我有自己的儿子了,你立了大功!”说罢,将酒一饮而尽。不过,郭永波的兴奋却没有导致张巧珍的兴奋,张巧珍神情紧张地望着杯子里的酒一声不吭。郭永波知道巧珍的心情并不轻松,于是,便拿过张巧珍的杯子将酒一饮而尽……
  临离开酒店的时候,郭永波在给张巧珍名片的同时,顺手把一沓百元的票子塞在了张巧珍的手里说:“请替我打听打听儿子的情况,请代我为儿子买点东西,一有消息,马上呼我。”
  四、有影无形
  这天夜里,郭永波久久不能入睡,他在为巧珍带给他的消息而激动。他默默地把巧珍白天说的话又在心里分析了一遍,最终认定:尽管巧珍把孩子生下来后就送了人,但听她说话的语气,看她说这事时的表情,她一定是和儿子经常联系。看来,如果自己想早日见到儿子,必须得尽快将巧珍这一关节打通。
  入夜,郭永波辗转难眠——他从床上坐了起来点燃一支烟慢慢的吸起来,随着烟雾的萦绕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小男孩正向他走来,“你是谁?”“我是你儿子呀!”“永波,你做梦啦,你在说梦话,妻子雅兰推着他的肩头,把他从梦中唤醒……
  一星期后,张巧珍通过传呼机把郭永波约到了她工作单位附近一个四星级宾馆的咖啡厅,要过两杯咖啡后,二人便展开了专题交谈。张巧珍对郭永波说:“原来,我本不想告诉你有关儿子的详情。但我回家之后想了再三,考虑到你毕竟是他的生身父亲。再说我了解到,抱养他的养父养母现在供他读书,在经济上也有些吃紧,所以我也就不瞒你了。”说到这,张巧珍停了停,看郭永波十分认真地在听,便接着讲述到:“我当时把儿子生下来后,思想上反复斗争,觉得如果把孩子留在身边,那肯定不行,但糊里糊涂地给人,我又于心不忍。巧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第一网络私家侦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