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哪些城市gdp会超过上海台湾gdp 知乎乎

上海的 GDP 是靠什么支撑的? - 知乎1079被浏览193076分享邀请回答7421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8580|回复: 31
转自知乎:为什么广州深圳能够晋身为一线城市,而天津苏州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
在线时间 小时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层级。
在我看来,一线城市,和二线的区别就是:在重要的产业经济领域内,是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
比如说,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而各地省会就仅仅是各省的经济中心,或者华东、华北、东北、华中等区域的中心。
首先看广州,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广州的地位和武汉、沈阳、成都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广州最大的优势是:这里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什么?不是上海吗?还真不是。
广州有一个外号,“黑人之都”,说的是广州目前生活有30万非洲黑人。这些黑人为什么来广州,而不是去上海?因为广州是中国商品的贸易中心,在这里,他们能够一站式采购到销往亚非拉地区的绝大部分商品。
对外:广交会,又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两次,万商云集。
对内: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批发集市,衣服鞋袜、五金日杂,无数的商品从沿海的加工厂汇集到这里,然后批发到内陆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对于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的中国制造来说,广州的中转贸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然后看深圳,深圳的gdp老四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又不是直辖市,很多人就不服气了。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未来天津、重庆、苏州的GDP统统超过,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依然牢固。
因为深圳是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心。深圳就是中国的硅谷。什么?不是北京吗?还真不是。
深圳有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有中国最大的通讯制造商华为和中兴,有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有中国最大的手机触摸屏制造商欧菲光,有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有中国最大的激光器械企业大族激光……有A股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民营科技企业。
由于深圳的创业风气,创业板的金融支持,在IT制造业领域内的强大产业生态,在迈向产业升级的中国经济地图中,深圳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经济金融中心;广州,商业贸易中心;深圳,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北上广深位居一线城市的主要竞争力所在。
————————
广州VS上海
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随着长三角的崛起,上海拥有更广阔的腹地,广东将无可避免的被边缘化。
真的是这样吗?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中心,的确是这样。她依靠的主要是以下四根支柱: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上交所,中国最大的物流港口上海港,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以及在这四根支柱之上的一个屋顶: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基地。
总的来说,上海的强项在于:金融、工业、高端服务业。广州在这几个领域无疑是逊了一筹的,没有证交所,港口、汽车、钢铁都只是小跟班,外资企业比较大的也只有一个宝洁。
那么广州有什么知名的本土企业吗?
广州最知名,并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全部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恒大地产、保利地产、碧桂园地产、富力地产、雅居乐地产、合景泰富地产、合生创展地产、星河湾地产,他们组成的“华南军团”开创了大盘开发模式,开创了高周转高效率的地产运作模式,是中国房地产业最市场化的地区。
(与广州相比,深圳的房地产行业竞争力也很强,万科、中海、招商、金地、华侨城,在业内名声显赫)
房地产不但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具有类金融行业的特征,更是现代城市的平台运营者。他们不但建房子,更有物业管理,运营写字楼、shopping mall、酒店、批发市场、零售专卖,提供城市运行的各种专业服务。
强大的房地产行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就相当于淘宝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意义一般。淘宝平台的专业服务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电商生态系统,使得每一个淘宝店主虽然并不知名,但是仍然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商品交易。因此,广州并没有什么知名的商业连锁企业,但是数十百万的批发市场档口、高品质的CBD商业区在恒大地产们的运营下,成就了广州的商业贸易中心地位。
近十年来,在恒大、富力等地产企业的强力运作下,珠江新城CBD开始成为广州的一张新名片。截止2013年,广州已建成和在建的300米以上摩天大厦数量全国第一,超过了上海。现代化和高效率的中央商业区,将使得广州的商业中心地位更加稳固。
cba_m.jpg& data-actualsrc=&/6d/b9/6db99a2ea362e8f3bcba_m.jpg& data-original=&/6d/b9/6db99a2ea362e8f3bcba_r.jpg& data-rawheight=&446& data-rawwidth=&970&&
广州与上海的关系,在我看来,更像是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的关系,洛杉矶同样没有广阔的平原腹地,但是纽约再繁华,也掩盖不了洛杉矶的光芒。
ps:关于评论区里童鞋们讨论比较热烈的美食之都的问题,我在中国的吃货圣地在哪里?这篇答问里尝试做出回答,欢迎移步探讨。
————————
深圳VS北京
最常见的说法是,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
北京的科技企业集中在两个领域——
一派是以联想和小米为代表的PC和手机企业,他们的竞争力体现在品牌、渠道和营销,技术上并无过人之处。
联想和小米,就是美国的惠普和戴尔的翻版。惠普和联想都是通过终端渠道的广泛覆盖实现规模优势,戴尔通过电话直销渠道崛起,小米通过互联网直销渠道崛起,缩短供应链获得成本优势,内涵上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只有科技之名,并不能体现北京科技产业的实力。
另一派是名声在外的互联网企业。
百度、奇虎、新浪、搜狐、优酷、爱奇异、京东、当当、人人、搜房、汽车之家、易车、58同城、去哪儿、蚂蜂窝、完美世界、智联招聘、豆瓣、知乎、美团、拉手、窝窝团等等。
数量非常多,但是我们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除了京东、当当、完美世界这三家属于电商和游戏的企业以外,数量众多的企业几乎都是新媒体企业。
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抢的是报纸的生意,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抢的是电视台的生意,搜房汽车之家易车蚂蜂窝等垂直媒体抢的是杂志的生意,智联招聘58同城抢的是分类信息广告的生意,人人豆瓣知乎抢的是社区投递广告的生意,美团拉手窝窝团抢的是促销传单的生意,百度和去哪儿是信息入口,抢的是其他所有媒体的生意,奇虎虽然是安全平台,但主要收入也是靠网址导航和搜索,抢的是百度的生意。
是的,北京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其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广告之上的,统称为新媒体企业。即使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互联网媒体产业生态上的瓜和藤。
他们之所以集中在北京,那是因为北京是新华社、CCTV、人民日报的基地,有人脉、有信息源,更适合媒体企业的发展,这不正说明北京是文化中心吗?
(有朋友说,百度是媒体,难道谷歌也是媒体吗?我的观点是:如果谷歌只有搜索引擎,那她就只是媒体企业,但谷歌还有安卓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的底层平台。这是百度和谷歌的根本区别。)
相比起来,深圳无疑更适合科技企业的发展,包括东莞、广州在内的整个珠江湾区,
拥有以腾讯、迅雷、网易、YY、UCweb、GO桌面、唯品会为代表的互联网非媒体产业,着重构建互联网产品底层平台,通过娱乐、电商、增值服务收费等方式实现价值创新;
拥有以华为、中兴、酷派、OPPO、魅族、全志、台电、昂达、TPlink、欧菲光、莱宝高科、华星光电、德赛电池、欣旺达、长盈精密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硬件科技产业,代表中国在海外参与全球产业竞争;
拥有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现代工业的皇冠——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升级上实现长远布局。
硅谷之所以为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这里有苹果的智能手机,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特斯拉的电动车。
深圳之所以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这里有华为的海思芯片,腾讯的移动社交平台,比亚迪的电动车。
他们代表着现代科技产业三大领域:IT硬件创新,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最顶尖水平。
深圳和硅谷最像的地方就在于:这里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离自由更近。
有些人要说到深圳缺乏知名大学。事实上,在美国,最知名的大学是哈佛和麻省理工,他们在东海岸的波士顿,那里也是国防军工企业的集中地,离华盛顿很近。而在硅谷兴起的1960年代,斯坦福大学只是一座二流大学,在美国大学排行榜中甚至进不了20名,远远不如今日的地位。
对于科技研发创新来说,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土壤。
在线时间 小时
中国第五城在哪里?
四大一线城市之外,天津,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哪一座是中国的第五城?
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我们逐一分析。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北方工业中心,名头很响,钢铁和石油是支柱产业,三星电视和空中客车的生产基地,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确实很重要,但仍然缺少全国影响力。
天津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是国家火箭航天基地,体现了天朝政府要将天津打造为国家战略国防工业中心的意图。只是,这个产业的规模目前仍然太小,还不具有带动全局的影响力。
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天津在过去的十年经济快速崛起,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为什么在人们关于一线城市的讨论中,始终有意无意的被人忽视?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天津的GDP过于依赖国企投资,缺乏市场化竞争力的产业:无论是航天还是石油,这些产业的决策者都在北京。因此,天津之于北京的关系,更像是北京的郊区,承担的是北京央企的生产基地角色。
由于这样的原因,天津的GDP即使继续膨胀,也不可能获得一线城市的地位。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西部工业中心,名头很响,汽车和IT制造是支柱产业。
重庆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崛起速度极快,堪称和天津并列的双子星。这里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转移的主要产业就是苏州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业。但目前仍然处于打工者地位,缺乏行业话语权。
另外一个核心产业,就是以长安和力帆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汽车业的影响力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长安汽车毕竟只是业内老四,被三大集团死死压住。长春有一汽尚且没位子,重庆的产业影响力仍然欠点火候。
这就是目前的现实:重庆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经济水平距离发达地区仍有差距,一线的人才一般都不会考虑去重庆发展。
十年之后,重庆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线城市,但目前还不是。
西部双子星之一,曾经被誉为第四城,我理解为这是发展的目标。
成都确实有这个潜力:和重庆一样,这里是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大量的沿海IT企业成群结队在这里扎营,其规模和影响力正如苏州在十年前崛起的一般。
是的,目前而言,成都只是苏州的翻版,虽然外资很多,经济欣欣向荣,但仍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企业。
成都的第四城之梦,在十年之后。
华中经济中心,汽车和钢铁是两大支柱。尤其是东风二汽,武汉的所有荣耀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之上。
在2010年代的中国,伴随着产业升级的东风,汽车业和石化业将成为两大支柱产业。
只可惜,东风汽车的合资伙伴只是行业的二线,他也缺乏民企的灵活机制,这使得东风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通用福特一样的巨头。
武汉的底特律之梦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武汉离一线城市的距离仍然很远。
苏州和深圳的gdp之争曾经炒得很热。苏州有这样的资本:这里是外资跨国企业的主要制造和研发基地,欧美,日本,韩台的跨国资本都视这里为乐土。这里不但能吸引一流的研发人才,而且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深圳。
近年来,苏州也发展起了一批本土民企巨头:沙钢集团,恒力石化,红豆服饰,还有一些电缆,电梯等细分行业。
但苏州的致命伤在于:苏州的外企只是将生产基地设于苏州,决策总部仍然在上海或者国外。在这些产业领域内,苏州不具有话语权,其地位正如天津之于北京,东莞之于深圳。
苏州的民企所影响的行业,又大多只是传统低端产业,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
正因如此,苏州想晋身一线城市,始终缺了些底气。
杭州的gdp是十大城市中最小的,也不是华东区域经济中心,似乎离一线城市的位置最遥远。
但我不这么认为。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大省。在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品,外贸出口等诸多领域内具有全国影响力。而浙江民企的总部大多设于杭州。
杭州在全国具有话语权的行业包括:
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业,
吉利汽车,万向零部件,盾安制冷,奥克斯空调为代表的机械工业,
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为代表的化纤业,
娃哈哈为代表的食品业。
正因为有这一大批行业龙头的存在,杭州对全国一线人才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杭州是离一线城市最近的城市,唯一的缺点,只是经济规模小了那么一点。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要评选中国第五城的话,我认为杭州是最接近的选择。
中国的经济地理,历史上在不断的演变,随着沿海的产业转移,在未来的20年里,内陆与沿海之间的经济差距很有可能将得到熨平。我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从产业影响力和经济地位来说,各个经济区和城市将发展演变成如下格局----
上海江苏作为一个经济体,将相当于美国的东海岸地区,以金融业,机械制造业为支柱,上海类似纽约,苏州是费城,南京是华盛顿。
沿着长江溯流而上,长江中游将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区,类似于五大湖区的地位。合肥是匹兹堡,南昌是多伦多,长沙是底特律,武汉是芝加哥。
粤港澳作为一个经济体,则相当于美国的西海岸,阳光热带,以IT科技产业为支柱,香港深圳东莞组成的珠江湾区,类似于硅谷湾区,深圳是圣荷西,香港是旧金山。商业中心广州则是洛杉矶,澳门相当于拉斯维加斯。
川渝地区作为一个经济体,是沿海产业转移的中心,经济发展迅速,就像工业国中的后起之秀日韩地区。成都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相当于日本东京,重庆相对四川规模小一点,相当于韩国首尔。
海南岛像是欧洲的西班牙,作为热带海滩度假中心存在。三亚海滩就是中国的太阳海岸。
福建像是意大利,以纺织业和石化业为支柱,福州是罗马,起着政治中心的作用,厦门是米兰,泉州是热那亚。
浙江像是法国,以纺织食品,石化机械为产业支柱,文化荟萃。杭州有着巴黎一样的浪漫风情,宁波和马赛一样是重要港口,绍兴和里昂一样是纺织业中心。
温州作为沿海地区最早的民间工商业中心,拥有着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威尼斯商人一般传奇的名声。
齐豫地区作为一个经济体,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以能源化工,重型机械为支柱,类似德国的地位,青岛是汉堡,烟台是不莱梅,济南是慕尼黑,郑州和法兰克福一样是交通中心,洛阳和柏林一样是古都。
京津冀作为一个经济体,类似于英国荷兰,以金融服务业和资源石化产业为支柱,北京类似于伦敦,天津类似阿姆斯特丹,唐山类似伯明翰。
东北作为一个经济体,类似于俄罗斯,地大物博,石油和军工业发达。沈阳类似于莫斯科,大连像是圣彼得堡,长春是喀山,哈尔滨是叶卡捷林堡。
黄河上游经济区类似于波斯湾,是主要的能源工业基地。鄂尔多斯类似于迪拜,既是能源中心,又是金融中心。西安类似于伊斯坦布尔,作为一个古都和区域经济中心而存在,太原是利雅得,能源王国的政治中心。
甘疆青藏地区,类似于非洲,地广人稀,有沙漠有草原,作为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基地。拉萨和开罗一样是文化中心,兰州是约翰内斯堡一样的工矿业中心,乌鲁木齐是突尼斯,北非石油基地的经济中心。
云贵地区类似于南美大陆,民族文化多样化,山川纵横,以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为主。南美有大豆,咖啡和金属矿石,云贵有烟酒和有色金属。昆明像是圣保罗,发挥区域经济中心角色。
广西像是东南亚,有明媚的海滩,秀丽的山水,南宁和桂林,就是曼谷和清迈。
在未来的20年,如果说上海是纽约,北京是伦敦,广州是洛杉矶,深圳是硅谷,杭州是巴黎,南京是华盛顿,苏州是费城,武汉是芝加哥,重庆是首尔,成都是东京,郑州是法兰克福,青岛是汉堡,济南是慕尼黑,大连是圣彼得堡,沈阳是莫斯科,天津是阿姆斯特丹,长沙是底特律,合肥是匹兹堡,南昌是多伦多,厦门是米兰,鄂尔多斯是迪拜…
------那么谁会是第五城呢?
……………………
腾讯VS北京互联网群雄
一个地区的行业竞争力,不是看的有多少从业人员,也不是看的有多少公司,而是看是否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正如中国几十万软件民工,抵不过美国一个微软。
我们打嘴仗是没有意思的,资本市场早已用脚投票。截至日,腾讯市值1022亿美元,北京互联网已上市企业合计市值899亿美元(百度557亿,奇虎104亿,优酷47亿,新浪55亿,搜狐31亿,搜房40亿,易车10亿,凤凰网8亿,人人网13亿,当当网8亿,完美世界8亿,畅游18亿)
看到了吗,在资本市场眼里,一个腾讯的价值大于整个北京互联网产业的价值。
任何一个行业,最终必然经历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为王的过程,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吹西北风。十年前,网络游戏群雄并起,你看今日,腾讯独享半壁江山,十年前,三大门户何等风光,你看今日,三家广告收入不如一个腾讯。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腾讯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龙头,微信可以出海抢占国际市场,百度可以吗,新浪可以吗? (备注:参考微信,站在6亿用户的门槛上); BACKGROUND-cdth 0px -204 FONT-STYLE: MARGIN-LEFT: 4 DISPLAY: inline-block&&一文,微信的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其中海外用户量超过1亿,以目前的拓展速度,海外用户量年底将达到2亿,明年有望达到4亿,全球用户量达到10亿。)
为什么腾讯可以,而北京的互联网同行不可以?
在PC时代,芯片技术是核心,英特尔掘取了全行业大部分的利润。软件时代,操作系统是核心,因此微软称王。PC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首先颠覆了传媒行业,因此广告具有最大的商业价值,占据信息入口位置的搜索引擎成为技术制高点,谷歌称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改变更多的传统行业,移动支付,本地生活服务,移动游戏这些新的应用将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而广告的商业价值将被边缘化。
移动应用分繁复杂,但消费者不会每个应用和需求都安装一个APP,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移动社交网络就成了技术制高点。腾讯的微信掌握的正是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制高点。
在这个领域,全世界范围内,领导技术趋势的是中国的腾讯和日本的LINE,美国的facebook已经落在后面。这就是为什么腾讯的市值一度超越facebook的原因所在。
当腾讯的微信已经在东南亚,南美,中东,南欧开疆拓土的时候,那些仍然困守在中国,赚点可怜的广告费的北京互联网同行们,试问,谁的竞争力更强?
在线时间 小时
腾迅的强大会否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绊脚石?
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的创新发展史好了。
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叫IBM的企业,他山寨或者抄袭了苹果的创意,将苹果打败,垄断了整个PC行业。所有人都指责IBM的无耻。
IBM的技术要比苹果落后,但是他通过横向开放的商业模式,将不同的零件外包给不同的零部件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通过低价打败了苹果。他只抓住自认为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环节-----横向整合的价值。你说他有错吗?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和飞机制造商所奉行的都是这套商业模式,今日之三星,之所以能打败苹果,同样遵循的是这套商业模式。
在这套商业规则下,只要获得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谁都可以参与竞争。于是,渠道成为竞争焦点,谁掌握了更大的渠道谁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通过规模成本获取利润。康柏,惠普,戴尔这些新生力量,通过更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更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能力,一步步蚕食了IBM的市场份额。在这里,惠普和戴尔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联想和小米的影子。不要跟我说小米是互联网企业,他只不过学习了戴尔的渠道颠覆能力而已。
另一方面,两个曾经弱小的IBM外包供应商,芯片企业英特尔和软件平台企业微软得益于IBM的业务喂食,逐步崛起了。IBM为什么不阻止英特尔和微软的崛起呢?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如果他把这两块业务都拽在自己手里,就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搞研发,跟另一个苹果何异?又如何能打败苹果?这是一个悖论。
更何况,在那时候,IBM并不认为这两个业务的商业价值大于横向整合的价值。IBM曾经统治了1980年代的PC市场整整十年,所有人都诅咒他快点死去。即使强大如IBM也未能扼杀美国PC行业地创新步伐。
微软和英特尔仰仗着IBM的幸运垂青长大了,他们再一次垄断了PC行业的利润。微软尤其是个恶魔,他抄袭了苹果的操作系统创意,他捆绑销售IE把创新明星网景活活扼杀,他投入无底洞般的金钱养着MSN门户网站和BING搜索引擎,试图把雅虎和谷歌拖垮。
再一次,所有人都诅咒万恶的微软帝国,控诉他扼杀了美国的创新精神。直至今日,微软仍然垄断着操作系统,英特尔仍然垄断着PC芯片,但是他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一些新生的力量在滋长,让他们无奈的远离了舞台中央。
技术每一天都在不停进步,新的技术孕育了新的市场。于是谷歌诞生了,于是高通诞生了。在某些技术领域,技术壁垒太低,护城河太浅,你被微软打败了,那是你的技术不到家。愿赌服输,市场不相信眼泪,又怎能怪罪别人?
真正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技术,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强大如微软和英特尔,一样鞭长莫及。今日之谷歌,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垄断者,facebook不是照样在他的眼皮低下高速成长?谷歌同样依赖自己的流量优势灌输给google+,又能否把facebook一口吃掉?
再看看深圳的创新土壤。
深圳的土地上,每过十年就会诞生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当然每一代都能看到他们转型和成长的倔强生命力。
康佳1980、TCL1981、中兴1985、华为1987、创维1988、
1980年代的创业者们,几乎诞生于蛮荒年代,中国的科技产业几乎为零。正是彩电三雄的壮大,为后来者打下了电子工业的产业生态根基。
如今瞩目的华为,在1990年代中期仍然不过是一家不起眼的渠道经销商而已。在2000年代初期,仍然没有几个业外人士知道。
酷派1993、比亚迪1995
1990年代的创业者们开始在电子工业生态链上寻找机会点,PC板卡,神舟电脑,无绳电话、DVD,MP3,复读机,山寨机,山寨平板,最终落脚在智能手机上,引发产业生态的大爆发。
从1990年代初的成长,到如今强大的产业制造集群能力,全球无出其右。
这个年代的成功创业者似乎不多,原因主要是深圳的电子工业仍处于模仿、积累阶段,但产业变化的气候实在过于频繁,每过三五年就换一种玩法,先前积累的资本很快又赔进去。
比亚迪是这个年代最大的奇葩。有了一点积蓄后,以大无畏的冒险精神,杀进一个完全陌生的需要海量资金的,强者云集的汽车行业,甚至幻想着凭一己之力颠覆这个已经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行业。这是怎样的理想主义精神!有这份勇气的创业者,在中国绝对屈指可数。
欧菲光2001、华星光电2009、腾讯1998、迅雷2003、快播2006
最近十年,手机制造业开枝散叶,在触摸屏、液晶屏、LED、电池、精密制造、激光3D打印、芯片设计等各个零部件领域,纷纷成长起来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优秀企业。在这强大的产业生态支持下,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硬件创新潮流里的风暴眼。
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和三星控制了产业链的制高点,深圳不过是个跟随者。但在硬件创新的大潮中,在智能穿戴技术、智能汽车风起云涌的时代,我认为深圳的产业竞争力有机会与美国同行一较高下。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腾讯也已经站在了历史一跃的关键时刻。
只要创新的沃土仍在,我们没有理由对深圳的未来失去信心。(转载知乎)
在线时间 小时
總結得不錯,廣州有港口..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efong 于
16:28 编辑
&& 近年来,苏州也发展起了一批本土民企巨头:沙钢集团,恒力石化,红豆服饰,还有一些电缆,电梯等细分行业。
红豆服饰是无锡的,电缆牛的也是无锡宜兴的远东厉害
在线时间 小时
& & 文章的意思就是城市建设水平和GDP都不是衡量城市定位的首要因素,最重要的是产业领域内的话语权,广州在商贸物流方面目前中国无出其右,但是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成,是否会对此有所影响目前还未知。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7 classn_02[LV.3]偶尔看看II
阅。。。。。。。。。。。。
在线时间 小时
看了楼主的分析,解开了心中的不少疑虑。
在线时间 小时
祖國要誰起來,誰就起來..要邊緣化誰..誰也無法抗拒..
在线时间 小时
谁信这些就太孩子气了。
广州深圳是80年代发展的,要早一步。苏州天津要晚些。
早发展起来的在为自己的地位搞合法化,要给自己加个头衔,在搞壁垒,在划界限,在阻止后来者。
仅此而已。
在线时间 小时
& & 祖国不是万能的,万能的是时运也就是天意,祖国只不过是个工具,它要毁灭一座城市很容易,但是要繁荣一座城市却很难,祖国再牛也不能乱来,也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不会长久!
在线时间 小时
我居然看完了,貌似分析得很透彻,学习了
在线时间 小时
對一般..它不會毀你的城市..只會把你慢慢邊緣化...
在线时间 小时
classn_01: 1 classn_02[LV.1]初来乍到
涨姿势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怎么没说保定,连伯明翰都上去了
Powered by你的位置: >
> 8年后,中国这几个城市人均GDP,将赶超西欧和日本?
作为普通的中国人,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要看清的,普通人的行为绝对不能逆大势而行,不然只会粉身碎骨。
典型的例子,我就有认识的人在2015年初把深圳的房子卖掉了,没想到房价大涨,现在追悔莫及,不过好歹收入高底子厚,现在还是重新买了房,不过损失就大了。到今天,由于国家政策的严厉管控,深圳的房市已经趋于稳定将近一年了,媒体说什么房价连续多少个月下降,我看了下,下降不过区区几十元,几百元,这叫什么下降,应该说是房价处于稳定。
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经常有人在论坛上问这样的问题,我由于在深圳觉得生存压力比较大,不想过的太辛苦,想把房子卖了,拿着三四百万的现金回老家,在老家市中心本来就有120平米的大房子,三四百万做个理财,一年也有个20万的收入,日子可以过的很轻松,各位网友怎么看?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聊未来几年中国城市的发展走向。
1:从深圳人均GDP 2020年超西欧和日本开始,中国各个地区人均GDP将陆续超过西欧和日本,到2025年中国将有20个以上大城市人均GDP超过西欧和日本。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称之为中国的一线城市。
中国的一线城市,也即是这四个。为什么刚好是这四个?网上的分析很多了,但是我们还是从最简单最直接的指标GDP来看,2016年上海是中国第一 27466亿,北京是中国第二24899亿。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是遥遥领先的两个巨型城市,也是仅有的两座GDP超过两万亿人民币的城市,两个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了2000万。无怪乎你问外国人中国的城市,十有八九能说出来的就是北京和上海。
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是什么地位呢?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北地区绿化很严重,很担心我国西北要是绿化了,西北经济受到影响了,会不会对中国经济总体形成很大负面影响啊?答案是不会,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弱小到什么地步?
2016年一个上海的GDP比甘肃省+新疆自治区+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加起来还要多,事实上如果这西北两省两区再加上一个海南省,经济总量才等于上海一个市。
所以你要知道,在你的公司里面,上海地区销售总监和西北地区销售总监,尽管西北地区听起来是个大区域,而上海听起来只是个城市,两个总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北京和上海下来,就是祖国南边的两个大城市了,广州和深圳。
广州2016年GDP总量为19611亿元排第三,深圳为19493亿元排第四,今年两座城市双双突破两万亿人民币肯定没有问题。看到广州和深圳的GDP数字,2016年已经非常接近了,深圳是广州的99.4%。
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深圳肯定是从一路落后逐渐赶超广州的,事实上不然,早在2004年,深圳GDP就达到了广州的96.22%,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深圳超越广州的时代马上要来了,但是没有想到,深圳在搞制造业腾笼换鸟的同时,广州却开始了逆袭,GDP一路上扬增速超过深圳,到了2010年深圳GDP占广州的总量反而下降到了89.69%,这充分表现了广州这种百年老牌经济强市的韧性。
举个例子,广州的汽车制造业在中国南方地区遥遥领先,广汽是中国成长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广州制药和食品产业也很强,典型的广药集团下面的王老吉,大多数中国人都喝过。
再比如说交通运输,相信大多数深圳人都有到广州坐火车,坐高铁,坐飞机,尤其是坐出国旅游的国际航班的经历吧?再进一步,深圳人办签证都要跑广州的领事馆吧,无形中贡献了不少GDP。
从2011年开始,产业结构经过调整的深圳又开始逐渐发力,经济又开始逐渐赶超广州,到2016年已经达到广州99.4%,今年上半年,深圳增长8.8%,广州增长了8.2%。所以预计深圳今年或者明年就会超过广州。四个一线城市的经济地位将会改变,广州经济总量将会排在最末,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广州发展慢,而是深圳发展太快。广州这几年的经济增速,比北京和上海不知道到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GDP遥遥领先短时间不可动摇,而GDP总量稍微落后的广州和深圳都保持着8%上的高增长速度,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地位是稳固的。
四大一线城市,深圳势头最强大,在过去的几年,一线城市中都是深圳增速最快,深圳的地位在稳步上升
2014年增长率,北京7.3%,上海6.8%,广州8.6%,深圳8.8%
2015年增长率,北京6.9%,上海6.9%,广州8.4%,深圳8.9%
2016年增长率,北京6.7%,上海6.7%,广州8.2%,而深圳是9%
2017年上半年增长率,北京6.8%,上海6.7%,广州8.2%,深圳8.8%
可看出,最近三四年,深圳一直增速最快,当然广州也很快,但是同样在被深圳赶超。
深圳弱小在哪里呢?在于深圳的面积小,才2000平方公里多点,这限制了深圳人口总量的扩张。不过最近几年,深圳常住人口在快速增加,深圳在补齐人口总量这个短板。
以上海为例,常住人口近两年在减少,2014年末为2426万人,2016年末是2420万人,少了6万人。北京2016年常住人口仅仅增加了2万人,达到2173万人,也几乎没有变化。
而深圳2015年常住人口增长5.56%,2016年增长4.66%,增加了53万人,达到1190.8万人,换句话说,即使深圳市劳动生产率一点不增加,单靠人口增长也能支撑GDP增长4—5%。
如果对中国城市之间人口迁徙的数据比较了解的话,就知道深圳一年增加53万人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代表什么意思呢,中国2016年人口增加为809万人。深圳一个城市增加的人口是全国增加人口的6.55%。
当然深圳的常住人口统计数字的增加也跟政府统计手段更加精准有关系,一般认为从手机号码,小学入学数量来看,深圳统计的常住人口数字一直大大低于实际值,但是人口快速增长这个趋势毋庸置疑,这个不展开分析。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凡是有想卖掉深圳房子回老家的,非常简单,回老家可以,深圳的房子千万不要卖,把深圳的房子租出去,带着存下的现金回老家就可以了,深圳的未来十年将会继续快速发展,地位将会持续上升,深圳的房子将给你带来超过你在老家收入的财富。
以人均GDP为例子,2016年深圳为2.52万美元,远远高于广州的2.1万美元,北京的1.73万美元和上海的1.71万美元,而深圳在四个一线城市中经济增速最快。
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赶超发达国家?可能让我们意想不到,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在这里我说的发达国家,显然不是希腊,葡萄牙这种人均GDP不到2万美元的下限型发达国家,中国一线城市早就超过他们了。
希腊,葡萄牙这种落后发达国家的国民,人均只有一万多美元,普遍拿1000欧元左右的月薪,7000多元人民币,甚至只有几百欧元的月薪,还不如在中国大城市当外教收入高,所以在中国遇到白人老外,你问下where are you from,在中国做什么工作?他只要回答我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等之类的国家,来中国当英语外教,你对他的经济收入状况基本就有数了。
当然由于西方白人整体的强势,他们靠着一张脸还是可以在中国受到优待,不光是在酒吧里面会被主动搭讪,连东西丢了报个警,东西都能被中国警察在一小时内找回来,还能上报纸被中国记者当做自己的光荣来报道,他们只需要竖起大拇指夸中国人几句就行了,这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要赶超的目标也不是韩国,台湾这种2万+美金的发达地区,我说的是要赶超发达国家的中上水平,也就是人均四万美元,一线城市嘛,目标当然要高点。
人均四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远远超过了韩国,台湾,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发达地区,比香港的人均GDP还要高。
2016年日本人均GDP 3.89万美元,德国人均GDP 4.19万美元,法国人均GDP 3.69万美元,英国人均GDP 3.99万美元,美国人均GDP 5.75万美元。所以四万美元就已经超过了日本,英国,法国,也就是离西方大国中最高水平的美国和德国还有点距离。
有人说了,你不公平啊,拿中国的城市跟别人一个国家比人均,嗯我想说的是中国城市的人口体量,跟欧洲国家比毫无压力,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加起来有7200万,比英国,法国人口都多,例如英国人口6450万,法国人口6600万。
另外,大型国家的人均GDP一样可以通过体量优势超过小型经济体,我们可以看到,三亿人口的美国人均GDP 5.75万美元,居然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三四万美元的水平,这是欧洲和日本持续衰落的结果。事实上,美国的人均GDP在2016年排在世界第五位,比新加坡,香港这种城市地区都要高。
那么一线城市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达到发达国家中上水平的四万美元呢?我们以人均的排头兵深圳为例,在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长15%的情况下,2016年深圳人均名义GDP比2010年增长了77.5%,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
2016年深圳GDP总量的名义增幅为11.37%,达到了1.94万亿人民币,但是由于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大大增加了53万人,增幅达到4.66%,达到了1190.8万人。因此2016年深圳人均GDP名义增幅只有5.96%,我们就低不就高,按照人均GDP 6%的名义增幅计算,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到2020年,深圳人均GDP将达到3.5万美元,到2023年将达到4.16万美元。也就是还有6年的时间超过西欧和日本。
这是非常保守的算法,因为深圳的人口统计数字不可能一直像去年那样保持4%–5%的超高速增长。也就是人均GDP名义值增长不会一直才6%;未来四五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有可能高于10%,因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是6.6423的低点。
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深圳市经济总量名义值就增长了12.76%,人均美元GDP的名义增幅至少在8%-10%以上,和过去6年9%的平均水平差不多。
所以如果乐观一点,2020年深圳人均GDP就将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到2025年,广州,北京,上海人均GDP也都会陆续超过日本,英国和法国。
以上海为例,2016年虽然经济实际增长只有6.7%,但是名义值增长更快啊,加上常住人口数量下降,人均GDP名义增速为9.3%以上。
很明显,在2025年超过西欧和日本之后,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增速还是会比他们快,所以之后会大幅的超越他们。
又有人说了,你这是报喜不报忧,四大一线城市就算超过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了,总共加起来才7200万人口,占中国人口比例才5%多一点,其他95%的中国人被你忽略了,这才是中国的主流。
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正如我在文章开头强调的,一线城市之所以是一线城市,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总量排在中国前四位,说白了还是人多,要是看人均,除了深圳明显领先以外,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并没有距离。
以2016年的人均GDP为例,华北地区的天津就比北京高;在华东地区,不要说江苏省省会南京,浙江省省会杭州人均比上海高,连江苏苏州,常州,无锡,镇江都比上海高;广东的珠海人均也接近广州和深圳的水平。
你以为就完了吗,中部的武汉,长沙人均GDP都比北京和上海要高。另外青岛,烟台,威海,中山,宁波,佛山这些城市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差不多。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另外就说辽宁大连市,我们都知道辽宁GDP造假注水,结果大连市发狠进行治理,把2016年GDP大幅从超过8000亿压缩到了6730亿人民币,结果压缩完一看,人均GDP仍然有1.45万美元,离北京上海的1.7万美元也并没有差太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感觉这些城市和北京上海发展差距很大呢?
首先人口是很大一个因素,举个例子,大连,长沙人均GDP都和北京上海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这两个城市常住人口都只有700万左右,只有北京上海的30%甚至不到。再比如说武汉,中部大城市是吧,人口1076.6万人,只有北京上海的40%左右。我们都知道一线城市居民的收入和资产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房价上涨和房租,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
其次产业结构差异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以大连,武汉为例,人均GDP虽然高,但是直到今天重工业仍然占很大比例。北京和上海早就第三产业主导了。另外北京和上海还占了总部经济的便宜,大公司全国总部,北京和上海天然占优势。不同的产业对收入分配的差距很大。
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北京和上海都很大,面积非常大。我们说的北京和上海,都是说他们的市区,你如果到上海的崇明县,宝山区,松江区这些地方,你看到的是一个和静安,黄浦,浦东,徐汇,长宁区不一样的上海。
北京同理,同样在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和门头沟,昌平,平谷,通州,延庆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到2025年,不只是四个一线城市,2025年二线的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天津,珠海,长沙,武汉等大约20个城市人均GDP也将超过日本,英国,法国,觉得不可思议?
就以苏州为例,2016年人口1061.6万人,人均GDP2.2万美元。苏州2017年上半年GDP总量名义增速为9.7%,而常住人口变化不大,即使汇率不变,苏州2025年人均破4万美元毫无压力,更不要说人民币对美元还在升值,苏州2025年的人均GDP是奔着五万美元去的。
有人会问,难道发达国家不会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增速一直停留在1.5%左右的水平,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年这7年,西方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是美国,平均增速也只有1.9%。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这些国家甚至还是负增长。我们就不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这种失败国家了。我们看英法日三强。
英国2006年人均GDP 3.86万美元,2016年为3.99万美元;
法国2006年人均GDP 3.54万美元,2016年为3.69万美元;
日本2006年人均GDP 3.85万美元,2016年为3.89万美元。
以日本为例,日本2015年人均GDP为3.2万美元,2016年靠着日元升值飙升到3.89万美元,和1994年差不多。但是去年日元高汇率不可持续,今年日元兑美元又在贬值,看下图就知道,今年平均比去年的高点又贬值了10%左右,所以今年日本的人均美元GDP还会从3.89万美元往下掉。
发达国家里面,美国和德国情况相对较好,人均GDP进步比较快。
当然,我上面的算法里面,完全没有考虑国家统计局将在今年实施新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这个新核算体系根据SNA 2008进行修订,美国等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SNA 2008,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应用了SNA 2008.这些国家在使用SNA 2008的算法之后,当年的GDP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因此在新的核算体系下,预计我们的GDP还会上升,更接近真实值,也更有利于国际横向比较。
2:人口决定未来,2025年现有的四大一线城市格局将会被一个城市打破,中国经济将会形成四个超强大区,极大的增加中国的经济战略安全
北上广深作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线城市已经十几二十年了,这个格局到今天为止一直没有被打破。
但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强者,强弱之势改变往往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一线城市是中国的经济四强,要打破一线城市的铜墙铁壁,必须是经济总量上的超越,人均的超越并没有太大意义。要说人均GDP,华北地区的天津就比北京高;江浙地区的苏州,杭州,南京,常州都比上海高;然而他们并不能成为一线城市。
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都在12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深圳是1190万,但是人均GDP极高),广州1400万,北京和上海都是2000万人口级别城市,北京2173万人,上海2415万人。深圳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很可能也追上广州的水平,接近1400万。
所以我们把一线城市人口的底线定在1400万人。
所以要想在经济总量上赶超一线城市,跻身列强行列,必须要有强大的人口体量,这个至少要以1000万人口为底线。那么中国除了四大一线城市,还有哪些城市2016年常住人口过了1000万呢?
天津1562.12万,苏州1061.6万,成都1591.8万,武汉1060.77万,哈尔滨1063.6万,重庆3016.6万人。总共六个潜在的挑战者。
当然大家发现了,青岛,南京,长沙,杭州,西安,大连这些大家心目中的大城市,人口都只有几百万,所以他们未来十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在经济总量上挑战一线城市,好好把人均做上去,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中等大城市就可以了。
说起人均GDP,就不得不提一下杭州了,杭州常住人口虽然没有达到1000万(2016年末为918.8万人),但是这两年由于阿里,网易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吉利集团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等的蓬勃发展,经济保持超高速增长,2016年经济增速竟然高达9.5%,比深圳还要耀眼,可以称之为杭州奇迹。在未来几年,杭州虽然由于人口总量的原因,在经济总量上无法挑战一线城市,但是人均GDP到2025年将会突飞猛进。
除了这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城市,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力量,中国还有四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城市,常住人口居然都过了1000万,分别是河北石家庄,河北保定,山东临沂,河南南阳,这些城市在人们心目中是中等城市或者是小城市,但是常住人口居然过了1000万,简直是人口大国的奇迹啊!
我们看下六个人口过一千万的潜在挑战者,谁有能力打破四大一线的壁垒?
天津1562.12万,苏州1061.6万,成都1591.8万,武汉1060.77万,哈尔滨1063.6万,重庆3016.6万人。
非常遗憾,人口较少,都是万人之间的哈尔滨,苏州和武汉就出局了,他们的人口还是太少,仅仅1000万多一点的人口体量,距离一线城市底线的1400万人口差距还比较大,不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一线城市的挑战者。
剩下的天津,成都和重庆,人口都在1500万以上,论人口体量可以和四大一线城市相提并论,那么三者之中谁最有可能呢?
首先成都被淘汰了,成都虽然有1592万人,但是2016年的GDP总量只有1.22万亿元,
距离四大一线最低的深圳1.95万亿元差距太大,未来十年不可能赶超。
剩下的仅有两个挑战者天津和重庆,2016年GDP分别为1.789万亿元和1.756万亿元,非常接近广州和深圳的1.96万亿和1.95万亿。事实上,天津和重庆的GDP总量,在2016年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6位,刚好就在四大一线城市后面。
天津和重庆谁更有希望?
首先重庆的经济增长率远超天津,2016年重庆经济增长率10.7%,高居全国所有省市第一位,天津2016年增长也很快,高达9%,但是今年天津经济增速下滑非常严重,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为6.9%,远远慢于广州和深圳超过8%的增速,赶超没有希望。
而重庆2017年上半年依然保持10.5%的惊人增速,仍然是全国第一位。今年重庆经济总量预计会超过天津,跃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
重庆有什么产业,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长安汽车就在那里,重庆的支柱工业汽车、电子、装备、化医、材料和消费品均增长强劲。重庆的成功在于不仅有本土支柱的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工业,还完美的承接了沿海地区的电子工业转移。
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在哪里,可能一直以为是广东,事实上重庆拿下这个头衔已经好几年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是重庆制造。
重庆2016年制造了2.86亿台手机,是全世界仅次于珠三角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VIVO就在重庆有工厂,2016年VIVO重庆厂生产手机超过1000万台,随着2017年VIVO重庆工厂全面竣工,年生产手机将超过4000万台。
黄奇帆对重庆产业的布局功不可没,希望黄市长现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我们一直说中国内部搞产业转移,现在来看承接沿海的产业,居然是重庆做的最好,重庆连续多年经济增速全国前三位甚至第一位,是有原因的。
另外一个就是人口了,重庆市人口高达3016.6万人,而天津只有1562万人。就增长潜力来说,重庆远远大于天津。
因此就人口和经济增长态势来说,重庆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唯一可能打破四大一线城市壁垒的新势力。当然,有的人会说了,重庆其实算是一个省,有3000万人口啊,这样比较对一线城市不太公平。但是我们考虑到,上海的人口同样高达2400多万人,是广州的1.7倍,是深圳的2倍以上,不也照样并列为一线城市么?
不管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保持这样的态势,2025年重庆的经济总量将会突入全国四强,届时全国经济态势将会发生一个改变。而其他城市,未来十年不会在经济总量上对一线构成任何挑战。事实上,重庆连续超过10%增长的奇迹如果继续保持,就不仅仅是超过广州突入四强的问题了,想象力更大一点,重庆有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体的潜力,事实上,只要重庆的人均GDP达到武汉的80%,就可以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体
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天大的利好,为什么呢?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都是分布在沿海三个大区,环渤海地区,江浙沪和珠三角。
重庆的强力崛起,再加上另外一个1500万人口级别的大型城市成都,两座城市2016年的经济总量分别是全国第6位和全国第8位,川渝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以外唯一拥有两个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地区,到2025年重庆将会突入到全国四强,和成都一起构成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也是唯一不在沿海地区的一极,这将极大的保证中国经济的战略安全,这将是四川和重庆人民继二战和抗美援朝之后,给祖国做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更进一步,目前中国的转移支付输出地区还是沿海的三个大区,四川和重庆目前都是接受中央转移支付的重点地区,四川接受转移支付的规模更是高居全国第一位。重庆保持10%以上,成都保持8%以上的高增长,到2025年,川渝地区不仅能够单独成为中国经济一极,而且如果能够实现逐步摆脱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也将是对中国其他落后地区发展的最大支持。
2016年的全国经济十强城市,环渤海经济圈有两个,北京和天津;江南地区有三个:上海,苏州,杭州;广东有两个,广州和深圳;中部有一个:武汉;川渝地区有两个:成都和重庆。
Python机器学习策略工作坊(深圳)&
. &Python机器学习模块应用技能
Mongodb数据库处理大数据
机器学习策略代码模板与回测绩效
业界真实经验教学,打造全程真实编程体验
SVM、决策树、隐马尔可夫模型、
套索回归、卡尔曼滤波、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2017年 &10月2日-6日 深圳
咨询电话/微信:
为什么内地只有川渝地区能够形成两个全国十强城市?
说白了主要还是人口多。四川+重庆有1.12亿人,四川面积虽然大,但是西部广大的区域是藏区和横断山脉,大部分人口还是集中在四川省东部地区,可以说成渝经济带上人口稠密,经济繁荣。
重庆的人口全国第一位,成都的人口全国第四位。这样的人口体量妥妥的全国十强无悬念。成都的媒体为什么喜欢说自己是中国第四城,至少人口在重庆,上海,北京之后排全国第四啊,人口就是底气。
从中国城市的竞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人口对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影响力有多大。这放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同样适用。我们都知道,中国在未来十年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几乎毫无悬念,而且超过之后还会进一步大幅超越,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有13.8亿人。
如果中国只有3.8亿人,那么和美国3亿人竞争,我们能不能赢就不好说了。
2025年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年份,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将拥有大批人均GDP超过西欧和日本的地区,那么全中国的情况如何呢?什么时候整体进入发达国家?后面的文章会进行分析。
这里先说下结论,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日本都通过三四十年的高速增长迈入发达行列,中国大陆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将近40年,我们已经临近迈入发达国家门槛,这个时间点离我们已经不远。
在过去的十年,实际上已经有一个趋势在逐渐发生,就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逐渐向内陆移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东部沿海,内地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郑州,合肥,贵阳等都发展迅速,像成都,重庆,武汉这样的城市,2017年月入过万自主申报个税的人数都突破了20万人,且增速惊人,像成都申报人数增长了80%,武汉申报人数增长更是超过100%,就是中国内陆迎来经济复兴的表现之一。
不要轻易完全撤离一线城市,短期内一线城市地位不可撼动,不过就算撤离了,在很多二线城市,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未来。
来源:宁南山(ningnanshan2017) &作者:宁南山
附读:美国的衰落正在加速…&
文 |&刘明&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 & 张月&《环球》杂志记者
本文转载自《环球》杂志,原文刊登于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18期,原标题为《胡鞍钢:美国正陷入“保罗·肯尼迪陷阱”》。
1 月 27 日,在副总统麦克·彭斯(左一)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右一)的陪同下,特朗普签署了“重建美国军队”的行政法令
“当美国成为不可一世的超级强国,却也无意识地深深陷入‘美国病’,出现了无法预见的加速衰落。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到2015年下降至15.7%,比2000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以及综合国力在世界的分量都有所下降。这是美国持续衰落的重要阶段。”
“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瞩目。因此,如果我们在已着手的事业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赐予我们的庇佑,我们必将成为世人笑柄,天下丑闻。”
1630年,英国清教移民领袖约翰·温索普在驶往美洲大陆的“阿贝拉”号上,对一千多名移民如是说。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说:“事后三百年,没有人比他更好地表达了美国的命运感。”“山巅之城”和“美国例外论”从此成为美国的立身信条。
然而几百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命运感”正在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质疑:分裂的社会、加大的贫富差距、举步维艰的政治……美国新政府的上台更是将这些质疑推至一个新的高峰。美国前国务卿克里直言,2016年大选让他在推广“美式民主”时非常困难。
美国所谓的“民主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超级大国是否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如果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衰落?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杂志专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美国制度的“老化、僵化和退化”
《环球》杂志: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曾被一些国家奉为所谓“学习的样板”,甚至被称作所谓的“山巅之城”。而今天的现实却是,美国花费两百多年时间建立的“制度信心”,正被当前面临的多重现实困境所动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胡鞍钢: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不同的制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就会有不同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它们会各有长处和短处,也会共存与竞争。那些有生命力的制度具有学习力、创造力,因而就具有竞争力。即使处于弱小不利的地位,它们也会沿着国家生命周期的历史轨迹进入成长期、加速期,达到强盛期。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凡是不能与时俱进的国家,即使是盛极一时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逐步老化,走向退化,进而衰落。
美国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进入了衰落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国制度的“三化”,即老化、僵化、退化造成的。
国家竞争还是不同国家的创新竞争,而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国家生命周期阶段上会有不同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上升型综合国力反映了国家创新力的不断上升,反之,下降型综合国力反映了国家创新力的不断下降。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发达国家因发达而成熟,也会因发达而老化。从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确进入了老化的阶段,既体现为几百年的制度老化,决策机制的僵化,还体现在人口和劳动力的老化。更重要的是观念老化:不思进取,只图安逸,不愿贡献,只图索取。可以称之为“老化文化”。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欧盟、美国和日本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仅约15年)就迅速衰落下来。
《环球》杂志:“美国衰落论”在西方,包括美国本身的学术界、思想界,是一个几十年来被反复谈论的话题。你认为美国衰落了吗?有什么理论和数据支撑关于美国衰落的判断?
胡鞍钢:我采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来描述、认识、分析和理解国家兴衰,并选择5个定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出口额、制造业产出、人力资源、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命周期。由此既可以验证美国在历史上的崛起过程(如年),也可以验证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顶峰时代(年)、强势时代(年)、独霸时代(年)和衰落时代(2000年之后)。
20多年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霸权,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占世界总量基本稳定,甚至在90年代末期因技术革命还明显上升,美国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下同)占世界比重由1990年的19.7%上升至2000年的20.6%。
当美国成为不可一世的超级强国,却也无意识地深深陷入“美国病”,出现了无法预见的加速衰落。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到2015年下降至15.7%,比2000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以及综合国力在世界的分量都有所下降。这是美国持续衰落的重要阶段。
“保罗·肯尼迪陷阱”
《环球》杂志:在你看来,美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胡鞍钢:美国总是把自己的问题视为“他国错误”。不过我的研究表明,美国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内因。
进入21世纪,美国犯下了一系列战略性决策错误。
一是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策动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一系列动乱和冲突,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已经患上了“战争上瘾症”和“军事干预症”。
从历史上看,每当美国发动一场战争之后,其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就会下降。朝鲜战争之后,美国GDP占世界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越南战争之后下降了3.1个百分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是一样,按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的数据计算,2000年至2008年,美国GDP占世界比重就下降了3.0个百分点。这两场战争的费用要远高于越南战争,加速了美国自身的衰落。
二是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身陷入持续低速增。年期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远远低于年的3.4%。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入不敷出、靠借债度日的“当代贾府”,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持续扩大。在小布什任期,一般性政府债务相对GDP的比重由%升至2008年的76.1%,上升了21.4个百分点;2012年,当奥巴马结束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时,这一比重已达到103%,比2008年上升了26.9个百分点。这是典型的“在我身后,哪管洪水滔天”机制,每一届政府都会给后人留下沉重的负债。
三是美国国防支出属于“过度扩张型”,加速了美国走向衰落。年,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40%以上。其中2005年达到最高峰值48%,相当于当年美国GDP占世界比重的1.74倍。2015年美国国防支出占世界比重为36%,尽管比2005年大幅度下降,但是美国出口额占世界比重仅为9%,前者是后者的4倍。这是典型的过度扩张、“得不偿失”的案例。
《环球》杂志:对于美国的衰落,你能给出什么样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胡鞍钢: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生产性财富,而是用于非生产性的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来看,这很可能会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会遭遇一种风险,即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它付出的巨大代价抵消。如果这个国家正处在相对经济衰退时期,这种困难将变得更加严重。这就是所谓的“保罗·肯尼迪陷阱”。
以上几个原因共同制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两大危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代下的战争和军事干涉危机、由金融投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无论是美国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还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他们都不会创造物质财富,前者擅长的是摧毁物质财富,后者擅长的是催生虚假财富。他们都不会保护人民,前者是杀伤无辜平民,后者是掠夺投资者和股民。确切地讲,正是他们成了加速美国衰落的“始作俑者”。
《环球》杂志:自2008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状态,这种状态在未来是否会持续?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
胡鞍钢:根据世界经济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总结,自182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特别迅速,但是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性,经济增长模式极不相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距悬殊,特别是南北国家的发展呈现出“大趋异”的态势。
我们根据麦迪森提供的年的世界经济数据库,对2030年世界及主要大国做了长期预测与展望,其主要结论是,未来南方国家将高增长,北方国家将低增长,全球发生前所未有的南北国家大趋同,南北格局大逆转。主要发展指标将由二三十年前的“(南)三(北)七开”到目前的“五五开”,再到二三十年后的“(南)七(北)三开”。
中国要抓住“天时、地利、国和”的战略机遇期
《环球》杂志:美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胡鞍钢: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仍处在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拥有长期的战略机遇期,不止是21世纪头20年,是头30年甚至头50年。我们称之为“中国机遇”。从国际视角看,二十国集团(G20)综合国力呈现南方国家上升、北方国家下降的趋势,这为中国创造了“天时、地利、国和”的战略机遇期。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这是“天时”机遇。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走向。
中国与G20南方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样,北方国家的衰落,更期待并需要中国机遇,无论是贸易机遇和投资机遇,还是技术创新机遇和绿色能源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大于挑战;合作与竞争并存,但合作大于竞争。中国也与G20北方国家建立了各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同时也是G20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成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交汇节点,它们之间的桥梁和渠道。
周边大国发展也是中国的机遇,这是“地利”机遇。中国周边有六大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除了日本属于衰落型大国之外,其余都属于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相互之间可以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合作大于竞争。目前,中国已经与俄罗斯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立起“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尼西亚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韩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周边六大国中已经有五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友好伙伴关系”,只有与日本一国的关系得不到改善,但不影响整体“地利”大局。
中国特色大国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发展的“国和”机遇。“国和”本质上是大国关系,是大国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创造了遍布全球的大国伙伴关系网络,与世界绝大多数大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不针对第三国、不搞对抗的平等关系、对话关系。这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中,拥有大国伙伴关系最多的国家。“和为贵”,这种伙伴关系网络成为中国发展的“国和”机遇。
《环球》杂志: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
胡鞍钢: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是美国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国,还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中国、美国和二者的双边关系,这三大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既可能对世界产生极大的正外部效应,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极大的负外部效应,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整个国际舞台上,中美国力的相对变化,造成了对中美关系的新认识,导致中美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合作态势发生变化。最坏的情况是中美发生对抗或冲突,这不仅不能阻止或中断中国的持续崛起,还将加速美国的衰落。因为两国处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创造“天时地利”的关键,也是创造“国和”的关键。
中国与美国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以往的世界超级大国关系。中国不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是反对霸权主义,更不会自己搞霸权主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是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而是与美国主动合作、相互协商,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商量、共同承担应尽的责任;中国不会搞我赢你输的零和关系,而是积极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让中美关系成为真正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在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方面,中国的战略资源越来越丰富,战略优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合作、竞争,还是避免冲突,我们的主动权都越来越多,发展机遇越来越大。既要顺其大势,又要大有作为;既要积极争取,又要守住底线。
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实质性变化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客观条件。尽管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甚大,政治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各有不同,还有各种矛盾、分歧甚至冲突,但这些问题都是中美关系的支流,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可以根据国际规则或双方约定的规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不使竞争走向冲突,更不能使冲突走向对抗。对此,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战略定力。
来源:华尔街资讯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员投资能力提升进阶研修班
债券交易员如何建立宏观研究框架
债券交易员如何建立流动性的研究框架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交易实务与风险管理
债券投资实务与业务风险管控
债券投资策略及案例分析
掌握更深入的投资理念和实战技巧
提高投资的风险收益比例
日-24日 &北京
报名电话/微信:
转载请注明: &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均gdp 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