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最新药物药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吗

  我们是乙肝大国,那么多的患者没有接受治疗,或者很多接受中医治疗,根本就不进行抗病毒治疗,那么如果疾病进展,那么就会出现肝硬化,肝癌  现在治疗慢乙肝的药物分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干扰素价格高,副反应大,一般都是年轻人耐受性好的用  核苷类似物服用周期比较长  现在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四种  目前国内最好的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耐药率太高,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能力太差,替比夫定CK升高,肌酐溶解,很危险  所以现在都推荐初治首选恩替卡韦  我手头上有恩替卡韦的进口药,博路定,比医院便宜,是从商业拿的货,毕竟很多人是得了这种病不敢让人知道的,可以私信联系我活着加QQ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替比夫定(素比伏)是获得FDA和SFDA批准的药,全球现在已有10余万人使用过替比夫定(素比伏) 。国际和国内的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已证实,替比夫定(素比伏) 疗效确切,且安全及耐受性良好。  另外在今年的亚太肝病年会上发布的最新一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替比夫定(素比伏) 治疗4年,患者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率为54%,对于接受替比夫定(素比伏) 治疗24周的时候乙肝病毒DNA监测不到的患者,4年累计e抗原血清转换率更高达66%。  替比夫定(素比伏),应该说是一个好的药品,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乙肝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比较高,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停药机会。当然在大量的用药过程中,我们发现它的CK增高也有一定的比例。有一些病人由于用药不合理或者病史不清楚,出现了一些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是我们如果加以深究,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零散的,这些病人很多都联合应用了其他核苷类似物,那么这些联合用药是否参与或加重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因为其他核苷类似物也都有这方面的报道,这是第一;第二是有些病人都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你用这个药也好,不用这个药也好可能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或者说在严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更容易发生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一些严重的比如说脏器衰竭的病人或者存在严重疾患的时候用这个药就可能容易发生情况。还有我就发现,这三类病人早期已经有些苗头,但是没有经过专科医生的及时处理。  总体而言,替比夫定(素比伏)还是比较安全的好药,有时戏称它是核苷类似物中的干扰素,在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替比夫定(素比伏)在目前国内外所有上市的乙肝药物中是最高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临床医生喜欢用它,口服药物也可以取得高e抗原血清转换,从疗效上看,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持久应答率。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讲,核苷类似物共同的问题就是耐药,但是近年来随着规范化管理,尤其是路线图的出现,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耐药的发生,而第一个提出并采用路线图概念的就是替比夫定(素比伏) 。  因此,在用药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药物的疗效,也不能忽视其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或规避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中优越的一面。  任何一个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是可以尽可能去规避的,比如说强心剂,用量合理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它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就是在一线之间,所以我们用药的时候,首先要严格执行医嘱。  需要提醒病人的是,第一不要私自服药,我们现在发现很多病人觉得口服药太简单了,一天吃一片,自己看看单子,自己上网查说明书就开始服药了,这是非常危险的;第二点,有一些医生很习惯开半年甚至一年的药,病人就走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应该根据病人情况的特点,进行随访、复查,以及治疗节点评估,这些都非常重要,可以尽可能去提前规避一些疗效不好的因素。第三点,达到效果以后如何掌握停药?这个不仅是病人,甚至一些医生在这方面也不是很明确。大家有一个概念,八九十年代的时候DNA正常就好,现在不仅DNA好,e抗原转换好才叫好。e抗原能够维持六个月以上,最好是一年甚至更多一点才去停药,这样复发的几率就少很多。如果停药以后病情发生反复,只要及时发现,进行再治疗还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第四、在用药的过程中,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也非常重要,规律随访可以让医生及时发现各种迹象,及时处理,避免后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比如说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反应很好,但在用药的过程中玩命的剧烈活动就不好,可能会导致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所以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患者一定切记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医嘱定期复诊,不要觉得口服药非常简单,一天一片,而不去问医生。
  替比夫定(素比伏)是获得FDA和SFDA批准的药,全球现在已有10余万人使用过替比夫定(素比伏) 。国际和国内的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已证实,替比夫定(素比伏) 疗效确切,且安全及耐受性良好。  另外在今年的亚太肝病年会上发布的最新一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替比夫定(素比伏) 治疗4年,患者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率为54%,对于接受替比夫定(素比伏) 治疗24周的时候乙肝病毒DNA监测不到的患者,4年累计e抗原血清转换率更高达66%。  替比夫定(素比伏),应该说是一个好的药品,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乙肝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比较高,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停药机会。当然在大量的用药过程中,我们发现它的CK增高也有一定的比例。有一些病人由于用药不合理或者病史不清楚,出现了一些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是我们如果加以深究,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零散的,这些病人很多都联合应用了其他核苷类似物,那么这些联合用药是否参与或加重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因为其他核苷类似物也都有这方面的报道,这是第一;第二是有些病人都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你用这个药也好,不用这个药也好可能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或者说在严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更容易发生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一些严重的比如说脏器衰竭的病人或者存在严重疾患的时候用这个药就可能容易发生情况。还有我就发现,这三类病人早期已经有些苗头,但是没有经过专科医生的及时处理。  总体而言,替比夫定(素比伏)还是比较安全的好药,有时戏称它是核苷类似物中的干扰素,在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替比夫定(素比伏)在目前国内外所有上市的乙肝药物中是最高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临床医生喜欢用它,口服药物也可以取得高e抗原血清转换,从疗效上看,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持久应答率。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讲,核苷类似物共同的问题就是耐药,但是近年来随着规范化管理,尤其是路线图的出现,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耐药的发生,而第一个提出并采用路线图概念的就是替比夫定(素比伏) 。  因此,在用药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药物的疗效,也不能忽视其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或规避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中优越的一面。  任何一个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是可以尽可能去规避的,比如说强心剂,用量合理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它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就是在一线之间,所以我们用药的时候,首先要严格执行医嘱。  需要提醒病人的是,第一不要私自服药,我们现在发现很多病人觉得口服药太简单了,一天吃一片,自己看看单子,自己上网查说明书就开始服药了,这是非常危险的;第二点,有一些医生很习惯开半年甚至一年的药,病人就走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应该根据病人情况的特点,进行随访、复查,以及治疗节点评估,这些都非常重要,可以尽可能去提前规避一些疗效不好的因素。第三点,达到效果以后如何掌握停药?这个不仅是病人,甚至一些医生在这方面也不是很明确。大家有一个概念,八九十年代的时候DNA正常就好,现在不仅DNA好,e抗原转换好才叫好。e抗原能够维持六个月以上,最好是一年甚至更多一点才去停药,这样复发的几率就少很多。如果停药以后病情发生反复,只要及时发现,进行再治疗还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第四、在用药的过程中,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也非常重要,规律随访可以让医生及时发现各种迹象,及时处理,避免后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比如说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反应很好,但在用药的过程中玩命的剧烈活动就不好,可能会导致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所以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患者一定切记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医嘱定期复诊,不要觉得口服药非常简单,一天一片,而不去问医生。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重磅!乙肝新药,近10年来获得美国FDA首批!
我的图书馆
重磅!乙肝新药,近10年来获得美国FDA首批!
近日,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发布消息,用于乙肝治疗的新药 Tenofovir Alafenamide(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商品名Vemlidy?,25mg,每日一次)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成人慢性乙肝且没有失代偿期肝病患者的治疗。这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乙肝在中国日世界卫生组织日发布公报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肝炎负担最重,2.4亿的乙肝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生活在中国。当前中国有9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其中2800万人需要治疗,700万人因严重肝脏疾病和癌症发病风险需要紧急治疗。慢性肝炎带来很高的肝硬化和肝癌风险,可能引起过早死亡。据专业组织估计,每年中国约有40万人死于与肝炎有关的并发症。世卫组织预计,如不采取紧急行动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年间中国将有约1000万人因与慢性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亡案例的元凶是乙型肝炎。新药解读Vemlidy是一种创新型、靶向性、Tenofovir(替诺福韦)前药,与之前的产品(300mg的Viread (TDF)) 相比, 只需要不到十分之一的剂量便可获得相似的抗病毒效用。临床研究数据显示,Vemlidy具有更大的血浆稳定性和更有效地将替诺福韦递送给肝细胞,所以用药剂量可以更低,从而可以使血液中替诺福韦浓度更低。所以,与Viread相比,Vemlidy能有效改善肾脏和骨骼安全性参数。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改善。临床研究数据还显示,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正常化速率上,Vemlidy组中的患者的数值也更高。Vemlidy和Viread在两项研究中患者的耐受性均表现良好,由于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的分别为1%和1.2%。两个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头痛,腹痛,疲劳,咳嗽,恶心和背痛,并且在接受 Vemlidy 或 Viread 治疗的患者发生率是相似的。Vemlidy在其产品标签中有一个黑框警告,提醒注意治疗后严重急性加重性乙肝,伴有脂肪变性的严重肝肿大,以及乳酸性酸中毒风险。吉利德科学公司总裁兼CEO John Milligan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吉利德一直致力于改善和简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Vemlidy是在近十年内被批准用于治疗这种疾病(慢乙肝)的第一个药物,我们很高兴能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以帮助促进患者的长期健康护理。”如何获得一款新药在美国获批上市后,在中国还要等上几年才能上市。据专注于医药领域研究的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称,由于人力资源和流程限制等原因,中国新药上市平均比其他国家晚4到5年时间;由于我国的新药市场准入流程存在诸多的门槛,包括备案采购的机制,药事委员会召开周期的不确定性,医保目录更新慢等因素,中国患者获得可报销的新药平均比美国晚8年的时间。这么好的新药,我们国人就真的要8年后才能用上吗?为此,小编专门咨询了海外医疗服务机构法兰医疗,法兰医疗总裁李俊明称,近几年去海外看病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海外新药无法及时地来到国内。现在比较快捷的方式是去日本或新加坡就医,一方面是他们的药品审批跟美国、欧盟基本同步,另一方面这两个国家离大陆最近。乙肝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乙肝的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2.消化道表现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3.黄疸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4.肝区疼痛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6.肝外表现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7.肝纤维化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如果检查确诊乙肝1.ALT及胆红素反复或持续升高,AST常可升高,部分患者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升高。胆碱酯酶及胆固醇明显减低时提示肝功严重损害。靛青绿留滞试验及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病变。2.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G比值倒置,γ球蛋白和IgG亦升高。凝血酶原的半寿期短,可及时反应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V、Ⅶ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及狼疮细胞等阳性。3.血清学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检测 血清HBsAg在疾病早期出现。一般在ALT升高前2~6周,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血清HBsAb的出现,是乙肝病毒感染恢复的标志。注射过乙肝疫苗者,也可出现血清HBsAb阳性,提示已获得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 在血清中一般不能检测出HBcAg。HBcAb为总抗体,包括HBcAbIgM和HBcAbIgG,但主要是HBcAbIgG抗体。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均可出现HBcAbIgM抗体。如HBcAbIgM和HBcAbIgG均阳性,提示为慢性乙肝急性发作。(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的检测 若血清HBeAg阳性,提示有乙肝病毒复制,亦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出现。若HBeAb阳性则提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4.血清HBVDNA检测血清HBV DNA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的直接标记。慢性乙肝为阳性,≥105拷贝/ml。
馆藏&18627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乙肝药吃不起?需政府更发力|乙肝|看病贵|政府_新浪新闻
乙肝药吃不起?需政府更发力
解决乙肝“看病贵”难题,需要政府发力
  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的原因之一。2015年,国家卫计委等多部委启动针对专利药、进口 药的价格谈判制度,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近日谈判有了新的进展,国家卫生计生委20日公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的替诺福韦酯和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埃克替尼、吉非替尼3种药品降价幅度分别达到67%、54%、55%。
  对于中国的乙肝病毒携 带者而言,这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乙肝患者都为选择何种药物而困惑。目前国内已上市的,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药物有 5种,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前3种是二线药物,均存在低效、高耐药的特点;后2种是一线药物,普遍具有高效、低 耐药的特点。在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核苷(酸)类药物初治患者中,高效、低耐药核苷(酸)类药物的使用比例达到80%~90%,而在我 国,81%的患者仍用低效、高耐药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药物未在国内上市,二是药物价格普遍高昂。
  近 年来,治疗乙肝的国外药品先后在国内上市,过去托人从国外买药的现象因此得以缓解。但是,很多乙肝患者如今却面临买不起药的问题。数据显示,在我国 9300万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有2800万人需要治疗,其中700万人需要优先治疗。而实际上,仅有100万-350万名患者得到了治疗;在未接受抗 乙肝药物治疗的患者中,76.8%是由于经济压力。
  治疗乙肝需要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贫困的家庭吃不起药,而如果经济条件稍好,选 择二线药物,一方面,收获的治疗效果可能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效果与治疗成本可能不成正比。去年年初,世卫组织发布了对于中国乙肝负担的相关研究报告。其 中显示,如果本该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未能接受一线药物治疗,其未来5年、10年及15年后,因疾病进展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将分别达到约7.2万元、 14.7万元及22.7万元。而如果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上述费用将降至约5万元、10.5万元及16万元。
  对于乙肝患者而言,不仅要及时治疗,而且要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这既有利于患者康复,从更长的时间周期看,也可降低治疗成本。一线药物对于乙肝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需要解决药品贵这一难题。
  一 线药物价格高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类药物由于进口自国外企业,只有政策层面做出干预,价格才可能降低;另外,目前乙肝一线药物还未纳入基本药物及国家医 保目录,流通环节也提升了药品价格。对于前一个因素,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价格谈判来降低药物价格,此次包括替诺福韦酯等一线药物价格之所以大幅降低,主要 即得益于谈判的推动。对于后一个因素,接下来还有比较大的政策空间,近年来,不少人大代表建议将一线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卫计委 此前也对此有过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建议的初衷显而易见,即要通过国家政策减轻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通过谈判来降 低一线药物价格,这只是第一步,对于数量庞大的乙肝患者群体而言,接下来医保这类公共政策如何衔接,将决定能否进一步享受政策实惠。民间对乙肝一线药物相 关政策调整的呼声一直很高,以往的政策尝试中,无论是地方将乙肝一线药物纳入省级基本药物目录,还是通过谈判降低进口药物价,都是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毫 无疑问,接下来的政策拓展仍然要寄希望于政府部门发力。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医学帝进】同样的乙肝抗病毒药,为什么国产和进口的效果差异那么多?
我是一名慢性乙肝患者,做了10年抗乙肝抗病毒治疗,现在一切指标稳定,但还是没有转小三阳。第一年用了恩替卡韦,但效果不好,gpt一直居高不下。后来改用了阿德福韦酯+拉美夫定,一直用到现在想当稳定,但是期间(1个月左右)由于华山医院和瑞金医院进口的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断货,所以在这段时间用了国产的阿德福韦酯,但恰恰是这段时间,pt又彪高超出正常范围(没有任何不良作息)。之后换回进口阿德福韦酯(贺维力)后又正常了。求教各位键盘医学帝,同样的同样的乙肝抗病毒药,为什么国产和进口的效果差异那么多?究竟是提炼技术(纯度不够)的问题还是原料的问题?
一个是为了治病一个是为了赚钱,大概这个差距吧
主要是纯度的差别吧
干扰素也是,进口一千多,国产四十六,我不知道是母婴传播还是啥,打了国产两个月就转小三了,就是副作用大,扛不住,掉头发,冼个头擦头发掉几十根,瘦体重,没食欲,有时候早上起来头痛的不得了,昏昏沉沉的。
发自手机虎扑
恩替卡韦貌似要300一盒?
街上的病友们还挺多的,希望大家都能恢复健康
技术水平差距很大,其次嘛,一分钱一分货。
阿德不是影响肾功能?阿德和拉米也容易耐药。替诺好像是现在最好的药吧。
发自手机虎扑
楼主是你自己吃,还是别人吃
发自手机虎扑
原料的纯度有一定的差异,毕竟跟人家的工艺不一样,关键还是成药技术差别很大,制剂比不上,所以这两年国家坚定走一致性评价的路子
发自手机虎扑
我以为就我一个人有这病
是制剂工艺问题。如果是纯度问题,那太好解决了。国产的加大剂量就行了。制剂工艺已经不是简单的缓释或者控释了,很多时候普通药物是到达不了某个位置的毛细血管的,你吃一吨也没啥用。
发自手机虎扑
不光是*河蟹*的药,绝大部分药都是进口的效果好。人家从专门的实验室研究开始到最后的临床前试药,每一个阶段都要花费巨大的心血,这不可能随便让你山寨一下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绝不崇洋媚外,这还真的外国的月亮圆
国企还没有那个技术,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吃进口的吧,毕竟就一条命,犯不着为了支持国货把命搭上
发自手机虎扑
但论仿制药物,据说印度仿制的抗癌药那些,效果基本和原装的一样?
说原料药纯度问题的都是外行
中国原料药水平绝对世界前三 只不过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很大。和外国原研药的差距大 牵扯的方面很多 比如制剂技术
设备 辅料质量等。国家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只不过从去年开始才下了决心进行行业治理 这是中国制药届的一次大冼牌。但是步子有点大 最后有些问题难免不了了之。
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差别。原研是国外医药巨头从筛选到合成,临床试验一步步走的,包括杂质都研究的很透彻。仿制药只做到了化学仿制,比如合成一个药十几步反应,知道药物的化学结构,但是不知道原研的具体步骤和每步的杂质控制,很多药企也能仿制出来,但是合成路线就不一样了。这样的话,最后做出的东西,主要成分是化学结构是一样的,但是构形不一定,还有就是颗粒度,杂质的细微差别。导致药效不同。第二个问题是制剂的差别,药品除了主要成分外,做成药丸或者注射液时候,还要加其他辅料,原研研究过药品机理,知道怎么处理达到最大效果,仿制药就做不到了。仿制药没有经过原研药那么复杂的临床试验,
发自手机虎扑
药进入人体发挥作用有4个阶段,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其实吸收这关,就存在技术差异,国内更多追求的是药物的活性成分达标即可,然而药物吸收过程存在一个生物利用度,这个就取决你的技术的,还有你所说的,效果不太好,就是片剂的崩解时限没有掌控好,药效时间短。有效浓度达到时间不足,然而感觉副作用大呢,可能是存在短时间内大量溶出,药物浓度虽然在合理范围内,这些都是制剂工艺技术差异的一部分,至于后面的分布代谢排泄,因为是已经入血了,取决是你原料药的质量,也就是杂质含量,这个方面没有非常很大的差距,毕竟我国是有很大量的原料药出口的(把污染留给自己,利润低,然后他们转手高价买回,技术不行的代价),当然合成线路什么人家也有自己的一套,这个我也了解不深,后面就是GMP,这个标准有差异,不过有药典这个基本线在(手机码字简直累)前面的也就不检查了,说个大概吧
发自手机虎扑
问题是你买的贺维力也不是进口货,是大陆合资厂生产的呀。
引用4楼 @ 发表的:恩替卡韦貌似要300一盒?进口博路定240,国产150以下
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09人参加识货团购112.00元
18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
455人参加识货团购899.00元
173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
314人参加识货团购580.00元
639人参加识货团购999.00元
731人参加识货团购799.00元
224人参加识货团购799.00元
293人参加识货团购799.00元
2014人参加识货团购1399.00元
166人参加识货团购469.00元
282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外国人都不把乙肝当回事
核心提示:1964年,美国太空总署生物学家布林伯格首次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身上发现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即“澳抗”或乙肝病毒)。但澳大利亚“谈乙色变”的情况现在非常少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曾有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投诉说,当她在一次就医时表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后,医生借口“太忙”拒绝对她进行治疗。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对和乙肝患者的看法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恐惧和排斥。美国生物学专家布林伯格2006年访问中国时,曾为自己发现乙肝检测技术感到“遗憾”,因为“导致了这么多中国人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世界其他地方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否遭受歧视和排斥?本报驻外记者进行了调查。
  欧美看乙肝更冷静
  1964年,美国太空总署生物学家布林伯格首次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身上发现了“”(即“澳抗”或乙肝病毒)。但澳大利亚“谈乙色变”的情况现在非常少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曾有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投诉说,当她在一次就医时表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后,医生借口“太忙”拒绝对她进行治疗。最后,这名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澳大利亚医生做出书面道歉,表示下不为例。现在澳大利亚法律只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从事健康和医护工作。澳《工作场所和肝炎管理实践准则》规定,所有有关雇用的决定只基于雇员品德和工作能力,是否有乙肝不能作为影响因素。雇主要对雇员的健康情况保密,也没有义务通知任何人某雇员感染乙肝病毒。
  据记者了解,中国公民赴海外留学,并没有哪个国家要求他们出示有关乙肝检测的报告。这与其他国家对乙肝的认识有关。在英国政府网站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表述是:“很多人担心自己有可能在工作中被传染上此类疾病,但在绝大部分职业中,不存在任何传染和被传染的危险。一般的日常社会交往和工作接触是完全安全的。”
  美国《反歧视法及残疾人法案》的起草者认为,“危险性的判断必须有医学依据,不能基于畏惧或无知”,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液或性接触传播,携带病毒的人几乎没有传播的危险性,因此学校不能因为一名教师携带乙肝病毒就将其解雇。美国学校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歧视性做法,学校在没有得到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也不对人学者进行相关检查,更不能拒绝乙肝病毒携带者入学。
  瑞士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谢林?菲舍伯格博二告诉记者,瑞士公务员的录取门槛很高,但没有乙肝检测这一项。瑞士医院配备的化验单中对类似乙肝病毒的化验属于特殊需要,因为普通化验单中没有这一化验项目,所以医生必须手写或用计算机输人这项要求。伯尔尼市教育行政管理局官员巴克斯说,瑞士的学校和幼儿园不会强制性要求学生和儿童出示健康证明。总部位于瑞士的诺华制药集团人力资源部高官居布塞表示,因为行业特殊,企业对来自乙肝、、艾滋病等疾病高发地区或国家的申请者会采取特别处理办法,但企业更注重的不是申请人过去患过什么病,而是目前的健康状况。
  亚洲和非洲是主要乙肝区
  截至2007年,全球约有3。97亿人不同程度地染上乙肝,其中70%-75%的患者在亚洲和非洲。据印尼肝病研究协会统计,印尼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第三大“乙肝国家”,全国约有1000多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据在雅加达开私人诊所的老大夫巴尤讲,印尼很多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也有硬性要求应聘者接受体检的,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婉拒”。但记者没有在当地报纸上看到有关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歧视的报道。印尼一位女教授介绍的情况有所不同,她说自己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印尼完全不会遇到任何歧视,强制性体检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她也从来没有感觉携带乙肝病毒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她说,医生告诉她携带乙肝病毒的人只要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即可,“算不上什么病”。
  越南也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比例高的国家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有1000万。越南一家中资企业的越南雇员阮士告诉记者,越南人喜欢到路边摊位吃米粉、米线,对使用的餐具卫生毫不讲究,因此一些传染病的交叉传染危险很大。当得知与自己同处一室的表弟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时,阮士非常恐惧,他知道自己的舅舅就是死于肝癌。当自己的检测结果出来后,阮士如释重负,才知道乙肝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被传染。阮士说,在越南,乙肝检测尚未列人高考生体检项目,携带乙肝病毒的考生并未受到歧视。据记者了解,有实力的越南企业,特别是一些国企,常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乙肝病毒检测也包括在内,但目前在越南媒体上没有员工因携带乙肝病毒而被公司劝退的案例,也没有“歧视乙肝”的议论。越南外交部一名外交官告诉记者,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前,单位组织应聘者集体进行体检,其中包括对乙肝病毒的检测。
  在乙肝多发的印度和韩国,在当地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华人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有“乙肝歧视”的情况。韩国曾经有过限制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服兵没,后来因为反对声很大,便取消了这项规定。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统计,日本乙肝患者在110万至130万之间,占总人口的1%左右:一位在东京都任职的官员告诉记者,日本政府在录用公务员时不会要求进行乙肝病毒体检,但医疗等特殊行业例外。由于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就把乙肝防治的重点放在防止母子间感染上,目前母婴感染率在0。03%以下,因此日本儿童和青少年在进幼儿园或上小学、中学时都不要求进行乙肝病毒检测。2006年,一批因注射疫苗而感染乙肝病毒的日本患者曾集体状告劳动厚生省,要求政府谢罪并赔偿经济损失。由于媒体关注很多,社会舆论对这些无辜的乙肝患者表示同情,官司最终打赢了。
  因为数量相对少,“谈乙色变”没成为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但日本社会对乙肝的歧视现象不能说一点没有。记者看到一位女性日本网民在网上匿名发表文章,自称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她说:“因为要转职到一个新公司,是否应该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的情况?如果不说,感觉自己不诚实,如果说了,又怕对方借故不接受自己。”还有一位女护士在网上说,因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医院以别的理由辞退了。
  在香港,约10%的市民带有乙肝病毒。香港亚洲肝炎协会委员李建纲说,他们去年为北区及大埔居民进行免费乙肝检测时发现,6%至8%的18岁以下青少年带有乙肝病毒,“这是很恐怖的数字!”据香港媒体同行讲,在香港不可避免也会有个别人或公司对乙肝患者带有歧视,但远不到“谈乙色变”的程度,员工在人职体检时也不查乙肝项目,幼儿园也不会拒收“乙肝宝宝”,因为香港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任何对乙肝病人的歧视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罚款甚至牢狱之灾。
  下一页: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清肝解毒,理气活血。用于治疗乙...[]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首页上一页1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常言说:“人生如戏”,火热一时的电视剧《蜗居》曾因“不洗手,回头得乙肝,找工作都没人要”台词惹发“乙肝歧视”的争议。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上演这样的误解与歧视。为何,“乙肝歧视”愈演愈烈?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秋天天气渐凉,秋季腹泻也频频袭击幼儿。身为宝妈,你如何……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有些家长一看到宝宝出牙迟就拼命补钙,以为是缺钙导致的。……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近日,吉利德抗病毒管线再次传来特大喜讯,该公司在研的另一种抗病毒药物TAF在治疗乙肝(HBV)的2个III期临床(Studies 108,110)获得成功,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吉利德已计划在2016年第一季度向美国和欧盟提交TAF治疗乙肝的上市申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乙肝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