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不懂爱这个分期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分期。那我选择好分期了 然后支付环节却又让我付全额??白条额度不够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087|回复: 6
您本期无符合分期付款要求的交易,无法进行分期操作。这个是什么情况
阅读权限40
普卡IV级, 经验值 5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2 经验值
为何有这个提示“您本期无符合分期付款要求的交易,无法进行分期操作”。
青年卡。3笔超过500的交易。
前几天看“我要分期”还有的,我想等今天账单日之后分。可是没想到今天账单日,想分期可是就提示上面那样了,谁知道什么原因呢???
对了,这些交易我都是网上拿去买彩票充值的,没规定不能买彩票吧???都是算支付宝的。
我看了一片,状态也正常。
看来想让我一次还,好吧,反正这个月涨了2K工资,直接还掉算了!!!!
阅读权限40
要在账单日前3天办理的吧
阅读权限40
Slade 发表于
要在账单日前3天办理的吧
哥们,难道不是还款日么?
阅读权限40
具体打电话问客服咨询下吧,不清楚了
阅读权限50
估计你刷卡的类型不符合交行分期的要求
阅读权限50
进来学习下,不太清楚哦。
阅读权限50
没遇到过你这种情况!
热门信用卡中心
热门信用卡申请
信用卡问答
Powered by Discuz! X3&
我爱卡客服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威锋网7月10日消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战僵尸2》 如今...
威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
近日,开发商 Esquilax Games ..
说到方块游戏,相信有很多朋友应该还会记得 Gavina Games 早...
威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
近日,开发商 Esquilax Games ..
说到方块游戏,相信有很多朋友应该还会记得 Gavina Games 早...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您需要通过验证再能继续浏览 3秒后开始验证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粤公网安备 11号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在第二章中,我们讲到了第三方支付以及银行接口类型,接下来我们继续第三章的更新,一起来聊一聊支付平台与银行之间的系统交互是怎么玩的。&h2&3.1
概述&/h2&&p&银行卡收单业务,指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交易处理及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获取手续费收入的业务。&/p&&h2&3.2
行为主体&/h2&&p&银行卡收单业务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持卡人,发卡行,特约商户,收单机构,银行卡组织等。&/p&&p&1)发卡行&/p&&p&发卡行是向持卡人(即用户或消费者)发行各种银行卡,并通过提供各类相关的银行卡服务收取服务费,是银行卡市场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银行卡市场的卖方。&/p&&p&2)收单机构(银行也是收单机构,收单机构为银行时,叫收单行)&/p&&p&负责特约商户的开拓与管理、授权请求、账单结算等活动,其利益主要来源于特约商户交易手续费的分成、服务费。&/p&&p&3)收单行&/p&&p&
负责对分发请款指令,同时存管用户备付金的银行。即用户付款后,需要有一个银行账户来存放用户所支付的资金,该备付金存管银行就是收单行。&/p&&p&4)银行卡组织&/p&&p&建立、维护和扩大跨行信息交换网络,通过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和统一的操作平台,向成员机构提供信息交换、清算和结算、统一授权、品牌营销、协助成员机构进行风险控制及反欺诈等服务,如银联电子等。&/p&&p&5)特约商户&/p&&p&与收单机构签有商户协议,受理银行卡的零售商、个人、公司或其他组织。&/p&&h2&3.3
业务流程&/h2&&p&基于银行卡收单业务,根据持卡人支付载体不同分为线上收单及线下收单。&/p&&p&&b&线下收单&/b&------为商户提供的具备银行卡信息读入装置生成银行卡交易指令&/p&&p&要素的各类支付终端,包括POS终端、自助终端等类型,持卡人通过刷卡完成交易。&/p&&p&&b&线上收单&/b&-------第三方支付机构(包括银联)已建成的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p&&p&台。持卡人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介质,输入银行卡相关信息从而完成交&/p&&p&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线上第三方支付。&/p&&p&
基于银行卡支付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p&&p&&img src=&/50/v2-d051b2b6eca7bc8aa0f7fca_b.png&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50/v2-d051b2b6eca7bc8aa0f7fca_r.png&&
(此图来自于网络)&br&&/p&&h2&3.4
线下收单&/h2&&p&POS收单业务是指收单机构向签约商户提供的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POS刷卡用得最多,我们下面以POS线下收单为例进行说明。&/p&&p&POS收单业务主要有三种收单机构来共分这块蛋糕,即商业银行、银联商务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拉卡拉、快钱等)&/p&&h3&3.4.1
商业银行&/h3&&p&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收单业务等。在线下收单业务中,商业银行即是发卡行,又是收单行,同时还是收单机构。首先,商户在银行(收单行)开立账户,银行为商户安装POS机,持卡人在商户进行购物消费时通过刷卡方式支付款项,收单行负责将扣减一定手续费后的消费资金记入商户账户。&/p&&p&当持卡人持银行卡(发卡行A)在POS机上跨行消费的时候,扣款指令先从POS终端机传到收单行B的主机系统,,再转到银联进行跨行转接,再通过银联电子进行行间转接给发卡行B,最后发卡行负责划扣资金。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p&&img src=&/50/v2-f59d4ebc37599fdc12b4fcc8dd94f7d4_b.png& data-rawwidth=&1271&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1& data-original=&/50/v2-f59d4ebc37599fdc12b4fcc8dd94f7d4_r.png&&&p&如果发卡行与收单行是同一家银行,则不需要银联电子转接,只需进行行内数据处理及清结算即可。&/p&&p&以信用卡刷卡为例。第一阶段:假设海底捞与工行合作,在店内布放了一台工行的POS机(工行是收单行,也是收单机构),用户消费时,用农行的信用卡(农行为发卡行)刷卡消费,用户在刷卡小票上签字后交给海底捞,就完成了交易。第二阶段:在银联的清算时间,会对该笔交易进行银行间清结算,工行就会通过银联向农行要该笔资金,并向发卡行农行支付交换费,银联在这个过程中收取手续费分成。第三阶段:海底捞把小票交给收单行工行,工行与海底捞对该笔交易进行结算,扣完手续费后,把资金结算给海底捞。&/p&&p&一般以上三方的手续费分成为,发卡行(农行):收单行(工行):银联电子=7:2:1 。如果发卡行与收单行是同一家银行,则上面工行向海底捞收取的手续费中的九成归工行,另一成支付给银联电子。&/p&&h3&3.4.2
银联商务&/h3&&p&中国银联于2002年成立于上海,旗下有银联商务(主营线下POS收单业务)、 银联电子(主营互联网支付业务以及解决银行卡联网通用的问题,即集成各大银行的网关接口,实现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跨行交易和清结算的问题)、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银行卡数据处理服务)、银行卡检测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即CFCA,通过为发放数字证书,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认证服务)等子公司。&/p&&p&
当银联商务作为收单机构时,由银联商务与商户进行签约,收单主体是银联商务。&/p&&p&
以下是银联商务作为收单机构时的业务流程图:&/p&&img src=&/50/v2-5c9d7abd3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50/v2-5c9d7abd3_r.png&&&p&银联电子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跨行交易的问题,所以当银联商务作为收单机构时,指令直接传到银联电子,再传给发卡行扣款。在银联商务的清算日,银联商务会与发卡行、收单行就该笔交易进行清结算。当然,这个过程中,在把资金打给收单行之前,会扣除商户的手续费,发卡行,银联商务、银联电子,收单行会对手续费进行分成。&/p&&h3&3.4.3
第三方支付收单机构&/h3&&p&在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中,第三方收单机构在全国范围类极速发展。&/p&&p&第三方支付机构首先需要获得央行颁发的收单牌照,然后通过与商户签约,线下布放POS机,替商户收单,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般会找一家或多家银行合作,在合作银行开立备付金存管账户,用于与银行进行资金清结算,我们暂且将合作银行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行。对于合作行自己的持卡人交易,合作银行自己处理;对于他行的交易,由合作银行转接到银联,再由银联转接到其它发卡行处理。 &/p&&p&在第在第三方POS机收单的结算流程上,一般会有发卡行,商户,第三方收单机构,收单行,以及银联电子参与。注意:这里的用于接收用户支付款项的银行账户是第三方收单机构在收单行开立的,一般把该银行账户称这备付金存管账户,收单行与第三方收单机构是合作关系。而在上面银行和银联作为收单机构中,用于接收用户支付款项的银行账户是商户在收单行开立的。在这里,第三方支付机构实际是形成了资金池,最后在第三方收单机构与商户结算时,第三方收单机构才会把资金打到商户在签约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一般称之为商户的结算账户,是商户在任何一家普通银行开立的。在上面银联和银行收单时,收单行与商户的结算行是同一家,而且开户的主体都是商户。但在第三方收单机构中,收单行的开户主体是第三方收单机构,结算行的主体还是商户,但是结算行不在第三方收单机构的收单流程中,所以在这里不必管它。只要记住,收单行一方面需要处理请款指令,收到请款指令后,如果发现是异行的卡,就会把指令传给银联,通过银联进行跨行转接;另一方面在清结算时负责直接接收消费者支付的款项。&/p&&p&1)发卡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开户行属于同行&/p&&p&业务流程如下:&/p&&img src=&/50/v2-10f023a0e0db2b500cc3db_b.png& data-rawwidth=&1232& data-rawheight=&8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2& data-original=&/50/v2-10f023a0e0db2b500cc3db_r.png&&&p&需要注意的是,代付与清结算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一般第三方收单机构与商户签约时,会有一个结算账期,在第三方收单机构会与合作行清结算完成后,第三方收单机构才会与商户进行结算。第三方收单机构与合作行清结算时,合作行会收取第三方收单机构一定手续费,第三方收单机构与商户结算时,会收取商户一定手续费。&/p&&p&2)发卡行与第三方收单机构开户行属于异行&/p&&p&流程如下:&/p&&img src=&/50/v2-6bcd402d12ba1ee8a8bb434_b.pn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50/v2-6bcd402d12ba1ee8a8bb434_r.png&&&p&以上涉及到发卡行,第三方收单机构,收单行,银联电子四方进行手续费分成。&/p&&h2&3.5
线上收单&/h2&&p&了解了线下收单业务中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后,线上收单业务就很容易理解了,线上收单业务如今主要被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据。在线下收单业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下连接的是银行开放出去的POS接口,而在线上,连接的则是网银接口和快捷支付接口。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银联电子的线上收单业务(或者叫互联网收单业务)。&/p&&h3&3.5.1
第三方支付平台线上收单&/h3&&p&第三方支付平台线上收单业务与线下收单业务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1)线下收单时,因为无法得知用户使用哪家银行的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收单机构收到来自商户的请款请求后,会交给与之合作的开户行(收单行)进行处理,收单行会对请款请求进行处理,一旦发现是异行的卡,马上会把指令传给银联电子(因为银联电子集成了各大银行的网关,这是银联电子成立的初衷),再由银联电子进行行间转接。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找其开户行合作,由开户行识别是同行还是异行。而在线上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哪些银行有合作,在用户界面上是可以知道的,用户选择的发卡行肯定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支持的;2)线下收单时,刚刚说过,第三方收单机构需要借助其开户行(收单行)的力量识别是同行还是异行的卡消费,而在线上时,第三方支付平台集成了各大银行的网关,本身既是收单机构,又是收单行,因为它已经可以不用再像线下收单时,需要借助开户行(收单行)的力量,利用银联电子进行行间转接了,第三方支付平台集成了各大银行的网关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相当于一个路由器,对用户所选的发卡行进行识别后,把请款请求分发给对应的发卡行,这样就可以取代收单行和银联电子进行行间转接了。这就是银联电子最担心的地方。银行也担心,因为当第三方支付平台取代银行自己成为收单行之后,银行已经无法深入知道整个支付细节了。线下收单时作为收单行的银行,会处理来自第三方收单机构的请款请求,还可以接收用户的支付款项,但是线上时,已经没有收单行这个概念,或者说第三方支付机构本身就是收单行了,银行已经无法得知这笔交易的来龙去脉,仅仅只能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开户行存放用户的支付款项,或者作为发卡行,主动(网银支付)或被动(快捷支付)执行扣款指令。当银行无法得知支付的中间细节时,洗钱就会趁虚而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央行一直要出台相关在线第三方支付政策来反洗钱的原因。&/p&&p&1)第三方支付平台+网银接口&/p&&p&在第二章中,我们提到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网银接口,用户在支付时,实际上第三方支付平台仅仅充当了支付网关的作用,可以理解成是银行的代理,所以并不存在线上收单业务中的发卡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开户行是同行还是异行的问题。使用网银支付,用户得先确保已经开通了网银。&/p&&img src=&/50/v2-d76ab668daad913f1fc651_b.png& data-rawwidth=&1047&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50/v2-d76ab668daad913f1fc651_r.png&&&br&&p&2)第三方支付平台+快捷支付接口&/p&&p&用户使用快捷支付之前,得先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绑卡操作,不需要开通网银。快捷支付接口开放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之后,用户只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身份校验,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可以将用户银行卡里的资金划扣出来,而无需再输入银行卡密码(现在也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会要求用户绑卡时输入银行卡密码,这个得看支付平台与银行的合作方式,不同银行标准不一样,但是主流支付平台不要求,这里只讨论大多数),换句话说,用户使用快捷支付时,本来应该由银行完成的校验用户身份以及发起扣款指令的工作,现在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替银行来完成,用户在第三方平台身份校验成功后,扣款指令会传递给发卡行,然后银行只是被动的执行这个扣款指令,把用户的资金划扣,这就是快捷支付接口与网银接口的本质区别。连接了快捷支付接口,相当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随时划扣用户的资金,如果支付平台想做违法乱纪之事,是可以轻而易举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用户资金从银行卡中划走的,。所以一般银行只对资质非常高,信誉非常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开放这类接口。而且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快捷支付接口的成本也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用户每完成一次认证绑卡,支付平台的运营成本在100元左右,所以对支付平台的的实力也是一种考验。&/p&&img src=&/50/v2-39d8c09ad2df3bbc472d_b.png& data-rawwidth=&1070& data-rawheight=&9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0& data-original=&/50/v2-39d8c09ad2df3bbc472d_r.png&&&p&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快捷支付比网银支付环节更少,方便快捷,体验上占优。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用户支付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深入了整个支付环节,包括交易数据获取,用户信息积累,代付时收取手续费等等,对支付平台来说,这些都是大块肥肉。&/p&&h3&3.5.2
银联电子线上收单业务&/h3&&p&银联电子是中国银联旗下子公司,专门用于在线收单业务拓展的线上支付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本质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代付环节,银联电子不设资金池,所以不存在代付这个环节,在银联的清算时间,完成之后,用户支付的款项就直接打给商户的结算账户里面去了。&/p&
在第二章中,我们讲到了第三方支付以及银行接口类型,接下来我们继续第三章的更新,一起来聊一聊支付平台与银行之间的系统交互是怎么玩的。3.1
概述银行卡收单业务,指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银行卡交易处理及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获取手续费收入的业务。3.…
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但是至今仍未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下面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说明一下第三方支付,文章有点长。。&br&&h2&2.1
概述&/h2&&p&
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p&&p&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方式。&/p&&p&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平台提供商通过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p&&p&间建立连接,从而实现消费者、金融机构以及商家之间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p&&p&查询统计的一个平台。&/p&&p&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支付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支付渠道。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第三方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得以实现所必需的媒介,或者说,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看得见的第三方支付形式。&/p&&h2&2.2
支付环节&/h2&&p&一个完整的支付过程包括&b&代收、清结算和代付&/b&三个环节。&/p&&p&代收指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资金从买方的银行卡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账户(或卖方银行账户)的过程。&/p&&p&清结算是支付完成后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卖方之间处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涉及跨行支付,还涉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清结算)&/p&&p&代付可以理解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完成清结算之后,结清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最终完成资金转移的过程。&/p&&p&(&b&严格来说&/b&,&b&清结算已经包括处理债权债务关系、账簿记录并完成最终货币资金的转移。但这里我们为了把支付的各个环节剖析清楚,把货币资金的转移过程划入代付环节。)&/b&&/p&&h2&2.3
分类&/h2&&p&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在支付环节中,其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不同的。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所扮演角色以及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第三方支付方式分为两种支付方式,即&b&支付网关模式&/b&和&b&账户支付模式&/b&。&/p&&h3&2.3.1支付网关模式&/h3&&p&1)支付网关定义&/p&&p&
在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中,银行内部网需要与Internet网进行交互,为了保证银行系统和支付活动的安全性,需要在银行内部网(金融专用网)与Internet网之间建立一道安全屏障,以隔离银行网和Internet网,通常我们将其称为支付网关。&/p&&p&2)支付网关的作用&/p&&p&解密从Internet传过来的通信协议,并按银行专网的协议标准重新打包数据,再传给银行专网,这样银行主机就不用作任何修改;&/p&&p&将从银行专网传过来的通信协议,并按Internet的协议标准重新打包数据,加密之后,再在Internet网中传输。&/p&&p&3)支付网关模式&/p&&p&支付平台只作为支付通道将买方发出的支付指令传递给银行,银行完成转账后再将信息传递给支付平台,支付平台将此信息通知卖方并与卖方进行结算。支付网关位于Internet 和传统的银行专网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安全连接Internet 和专网,起到隔离和保护银行专网的作用。在支付网关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扮演着“通道”的角色,并没有实际涉及银行的支付和清算,只是传递了支付指令。典型的是首信易支付。&/p&&p&支付流程为:&/p&&img src=&/50/v2-dd3baf8f8b66e540e425_b.pn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50/v2-dd3baf8f8b66e540e425_r.png&&&p&卖方平台确认订单——&首信易支付平台选择付款银行(这里选中行)——&跳转至中行界面选择支付方式(可选网银和中银快付,这里选中银快付)——&按“银行”要求完成付款。&/p&&img src=&/50/v2-d2d42bf342cb6_b.png& data-rawwidth=&883&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3& data-original=&/50/v2-d2d42bf342cb6_r.png&&&img src=&/50/v2-21e878f1f4fef8c859daa2f7f07b39fb_b.png& data-rawwidth=&822&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50/v2-21e878f1f4fef8c859daa2f7f07b39fb_r.png&&&img src=&/50/v2-a9487bcbf7b3fd9dcfa8d67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a9487bcbf7b3fd9dcfa8d67_r.png&&&img src=&/50/v2-ec7dafd1c1f8a0cab265_b.png& data-rawwidth=&887&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7& data-original=&/50/v2-ec7dafd1c1f8a0cab265_r.png&&&img src=&/50/v2-cf79b09b19abf6e6eca6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cf79b09b19abf6e6eca6_r.png&&&img src=&/50/v2-dd61983cafdf53b125536fae004c126e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dd61983cafdf53b125536fae004c126e_r.png&&&img src=&/50/v2-b98d9cf5a9bbf9e132a4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b98d9cf5a9bbf9e132a4_r.png&&&p&4)说明&/p&&p&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知道,网关支付最大的特色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只作为银行的网关,相当于银行的看门人,控制谁可以进出银行,至于完成最终的付款操作,用户需要在银行的网站界面上按银行的要求完成付款,&b&注意不同的银行可能要求不一样&/b&。&/p&&p&支付网关模式是发展的比较成熟的一种模式了,其核心价值在于集成了各大银行的网关,卖方只需要和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接口相连,用户便可使用绝大部分银行进行付款,大大为商户节省了一家一家接入银行网关的成本。&/p&&h3&2.3.2
账户支付模式&/h3&&p&1)支付流程&/p&&p&
账户支付指买卖双方必须先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会员,用户通过网银或其它方式先往虚拟账户中充值(资金流:钱从用户的银行卡划转到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行账户 ),用户消费付款时,从虚拟账户直接扣除(这里并不涉及实际的资金划转,只是数据层面上数字的减少),典型的如Paypal。&/p&&p&支付流程为:&/p&&p&&img src=&/50/v2-81ee5a61ecb0_b.pn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1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50/v2-81ee5a61ecb0_r.png&& 还是以上面的首信易支付为例。在第二步的首信易支付界面选择账户支付,然后登陆首信易支付账户(首先得注册成为首信易的会员),然后按照首信易的支付要求完成付款(如输入支付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如果账户余额不足,得先充值)。&/p&&p&&img src=&/50/v2-c02480ccdab674e2c3fb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c02480ccdab674e2c3fb_r.png&&
2)说明&br&&/p&&p&账户支付的优势在于有较强的用户黏性,可以追踪收集用户的消费习惯。但是账户支付得先充值,用户体验不好,同时涉及到资金池,有较大的政策风险。&/p&&h2&————————————————————————————————————————&/h2&&br&内容超过限制,下面再贴出来。。&br&&br&——————————————————————————————————————————&br&&h2&2.4 银行接口&/h2&&p&任何一家支付机构后台都要接入一堆银行,来完成代收的操作。目前银行开放给第三方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接口大概有四类:POS收单接口,网银接口,快捷支付接口和代扣接口。这四类接口的作用就是把资金从用户的银行卡划转出来。我们经常所说的网银支付,快捷支付其实是针对银行接口来说的,并不是第三方支付方式,只不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完成扣款的操作,必须要接入这些银行接口。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选择网银进行支付时,此时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实也是充当了银行网关的作用。 但是并不能说网关支付就是网银支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网关支付是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的,网银是针对银行来说的,只不过因为使用银行网银进行支付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了一个网关的角色,所以经常有人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下面就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入的以上四类不同接口进行说明。&/p&&h3&2.4.1 第三方支付平台+网银接口&/h3&&p&第三方支付平台接了银行网银接口后,从银行的角度讲,其只是对外开放了一个网银接。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这种支付模式其实就是上面讨论的支付网关模式。经常有人把网银与网关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是针对不同的主体来说的,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网银接口,进行支付跳转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了一个网关的角色,或者充当了银行的代理,所以经常有人弄混。从普通用户的感知来讲,这就是平时经常所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银支付。但是注意网银与网关不是一码事。下面以积木盒子充值流程为例进行说明。&/p&&p&流程如下: &/p&&img src=&/50/v2-3fbbb57da6b4fc5f229df4_b.png& data-rawwidth=&758&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8& data-original=&/50/v2-3fbbb57da6b4fc5f229df4_r.png&&&img src=&/50/v2-e6ce47ca1bdc212ffd9039cccfa30328_b.pn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50/v2-e6ce47ca1bdc212ffd9039cccfa30328_r.png&&&img src=&/50/v2-90cb840cbb0bf97ee89aa718a18a2d76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90cb840cbb0bf97ee89aa718a18a2d76_r.png&&&p&如果在工行界面选择的是快捷支付,则第三步的界面如下:&/p&&img src=&/50/v2-58e1af7a7f9cd8dc79d0a6dc4efffc27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58e1af7a7f9cd8dc79d0a6dc4efffc27_r.png&&&p&
注意:在工行界面上展示的快捷支付并不是我们上面说的银行开放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捷支付接口,实际上在这里,快钱只是接了银行的网银接口,至于在工行的界面上嵌入了工行自己的所谓的“快捷支付”,这是工行自己的事情,与快钱无关。&br&&/p&&h3&2.4.2 第三方支付平台+快捷支付接口&/h3&从银行角度讲,这是其对外开放的快捷支付接口,而对于普通用户的感知来说,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快捷支付。进行快捷支付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往会要求用户先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成为会员,然后进行四要素绑卡(姓名、身份证、卡号、银行预留手机),最后才能完成付款。&b&注&/b&:有些商户平台(如P2P)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深度合作,用户只需要在商户平台界面上完成绑卡即可,整个绑卡流程下来都不会出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界面,这是由于用户在商户平台填写的信息都在后台传给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用户隐式注册了第三方平台账户,这么做只是为了让用户的绑卡流程不会被打断,让用户体验好一点而已,原理还是与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显式注册一样。&br&&br&&p&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讲,一般能接上银行快捷支付接口的平台是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对于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银行的接口也不是想接就能接的。&/p&&p&从用户体验角度讲,使用快捷支付比使用网银支付的体验好,一方面快捷支付不需要开通网银,而且一次绑卡之后,第二次就可以直接支付了,方便快捷。&/p&&p&下面就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户平台合作的两种模式分别讲解。&/p&&p&1)用户显式注册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并绑卡&/p&&p&
以信而富p2p平台采用富友支付为例讲解:&/p&&img src=&/50/v2-1f72eadccace91fc71a81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1f72eadccace91fc71a81_r.png&&&img src=&/50/v2-8ec45dba0ddd6b3a2d5457_b.png& data-rawwidth=&844& data-rawheight=&5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4& data-original=&/50/v2-8ec45dba0ddd6b3a2d5457_r.png&&&img src=&/50/v2-fbc6cecb40c_b.pn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50/v2-fbc6cecb40c_r.png&&&p&提交注册,已注册并绑卡成功。&/p&&p&2)平台替用户隐式注册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并绑卡&/p&&img src=&/50/v2-8cfce3b588_b.pn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6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img src=&/50/v2-d2f38ac5b92d4259aaeb495adacb53ba_b.pn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6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img src=&/50/v2-3c96c375653cfbbc130b673_b.pn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7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img src=&/50/v2-973f08668dcbffdac5d1b651a1d0e8c6_b.png& data-rawwidth=&414& data-rawheight=&7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4&&&img src=&/50/v2-6c1bffdace4d_b.pn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6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img src=&/50/v2-ada1ca410e981d_b.pn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6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img src=&/50/v2-9dcf1ddef8fd_b.png&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6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8&&&br&第七步,绑卡成功。&br&&p&这里需要注意两点:&/p&&p&1)在上面的第四步中,点击“立即开通”按纽后跳到第五步时,手机会接收到一条由工商银行(上面绑定是工行的卡)发过来验证码短信,
注意工行是发卡行,发过来的信息中开通的是通联支付的快捷支付,说明该p2p平台连接的是通联支付,而通联支付连接了工行的快捷支付接口。&/p&&p&2)可以看到上面的整个绑卡操作环节并没有出现通联支付的界面,所有的操作都是在p2p界面上完成的,然后在后台把数据传给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联支付,用户绑卡成功后,会成为通联支付的隐式会员,同时通联会为用户创建一个虚拟账户,用于存放用户的银行卡等信息。换句话说,虽然用户并没有在通联支付界面上操作,也没有一个类似于支付宝账号的通联支付账号可以用于登陆通联支付客户端,但是在通联支付看来,绑卡成功的用户依然成为了通联支付的会员。&/p&&h3&2.4.3
代扣接口&/h3&&p&1)定义&/p&&p&银行代扣接口是银行开放给第三方机构的接口,用户只要一次性签约,第三方机构就可以将资金从用户的签约银行账户里划走,对于接银行代扣接口的第三方机构的资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具备非常高的信用。一般这种接口会开放给水电公司,用于用户缴纳每个月的水费,电费,家庭网费等&/p&&p&2)与快捷支付接口的区别与联系&/p&&p&代扣接口是一直都存在的,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银行支付接口,为了便民生活。而快捷支付接口是互联网出来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银行专门开放给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接口,其实这两种接口对于银行来说,并无本质区别,因为二者都是在用户在完成签约之后,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把资金从用户的签约银行账户中划走。但是银行为方便管理,于是给第三方支付公司专门开了一套与代扣接口功能一样的快捷支付接口给第三方支付公司。&/p&&p&这两种接口都需要三方签约,即用户,第三方机构以及银行三方签约。&/p&&p&从用户体验上讲,对于代扣,用户只需要与第三方机构一次性签约,以后资金就会到点被第三方机构划走,而无需用户再输入密码或其它验证手段,最典型的就是每个月月底,水电公司会把水电费从用户的签约卡上划走。对于快捷支付,用户第一次签约完成后,以后付款时只需要输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密码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的其它验证手段(如支付宝的动态密码),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密码是支付平台为了保证用户的支付安全,而要求用户设置的,与银行无关。如果支付公司对用户以及自己的系统安全性绝对的信任,是完全可以不要求用户设置支付密码的,但是目前几乎没有支付公司这么玩,因为风险太大。
&/p&&h3&2.4.4
POS接口&/h3&&p&
POS接口是银行开放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用于线下收单业务的,主要用于pos机刷卡支付。&/p&&p&这个在第三章中会详细阐述。&/p&
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但是至今仍未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下面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说明一下第三方支付,文章有点长。。 2.1
概述 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
&img src=&/50/711f75bd0fb3c4bfeba4afb9_b.pn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50/711f75bd0fb3c4bfeba4afb9_r.png&&&p&我们在探讨三多设计前曾先讨论了24小时设计,其中通过账务设计解决了24小时服务的问题,并同时给出了四种账务设计方案,这四种方案都引入了一个日切的概念,有同学希望可以顺便也讲讲日切设计,这里我们来简要探讨一下这个日切设计的设计要点,依然是以银行业务为背景。&/p&&p&日切是在24小时服务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它将一套帐拆成了两套帐,所以存在两套帐的流水与核算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对于交易与核算未进行分离的系统不存在这个问题),当一笔业务由凌晨前发起于凌晨后结束时,它的会计日期和核算时间也会不同,那么我们要如何通过日切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呢?&/p&&p&首先在设计原则上需要保证一致性。提供给总帐的各项分户数据,应该与提供给会计引擎的核算保持一致;由于总帐需要每日进行总分核对,所以需要确保所有在当日核算的交易对应分户帐的余额改变能在当日体现,而在次日核算的交易对应分户帐的余额改变不应在当日体现,这样才能使总分核对上。&/p&&p&在交易日期的问题上也需要保持一致。在交易与核算分离的情况下,交易日切点和核算日切点应该是同一个点;在夜帐时段产生的交易需要另外记录会计流水信息,等在夜终时进行追帐;当交易日切后,所有发生的交易核算日期应该均为次日;对基于当日截止数据作为当日交易的,比如商户清算,由于在清算交易实际记账时的核算日期已经为次日了,所以客户帐的起息日期需算前一交易日;对于跨日期的交易,可以考虑将跨日期前的已成功交易进行冲正处理,并对交易整体进行拒绝。&/p&&p&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它的处理流程应该是:&/p&&ol&&li&&p&日终批处理在结束工后处理时,系统执行日切,会计日期切到次日。&/p&&/li&&li&&p&交易除了正常地实时更新客户账户资料外,内部帐也需要实时更新;对于被更新的客户帐和内部帐都记录日切前的余额,由夜档记录该账户的上日余额。&/p&&/li&&li&&p&本日总分核对时,换日前的帐户如果在夜档中记录了上日余额则以余额作为该账号的本日余额,否则就以该账户的当前余额作为本日余额。&/p&&/li&&li&&p&当本日批处理结束,夜终切换到日帐。&/p&&/li&&/ol&&p&另外,关于日切点到底应该选在自然日的切换点还是业务定义的时间点,需要看具体的业务需要,它们将带来不同的好处和问题:&/p&&ol&&li&&p&当日切点选择在自然日的切换时,将对生产运行造成较大的压力;批处理除了每日必不可少的日终批处理外,还需要完成大量的集中式处理,例如储蓄利息计结、对公账户利息计结、贷款账户利息计结、贷款账户转列、价格参数生效、对公账户收费、卡年费扣收、结算费用收取、利息计提、小额账户收费、代收代付等与周期计算相关的业务处理;另外,机构拆并、科目结转、系统维护以及版本切换等操作也需要占用特定的生产环境时间窗口;这种情况可考虑提前运行批处理来缓解时间窗口的压力,如果使日切时间点尽量接近自然日进行账户处理,必然需要那些按日期进行周期计算的业务在日切之后进行相应的批处理账户处理,从而使整体批处理结束时间推后,对生产运行增加压力。&/p&&/li&&li&&p&对于不使用自然日作为日切点的情况有业务上的限制,例如计息、合约服务、挂失、解挂、冻结、解冻、价格参数生效等以自然日作为计算日期依据,而会计日切点还维持现状的时间点;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对批处理运行时间无影响;缺点是由于存在影响计息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的利息和核算的利息不一致的情况,例如计息后又取款的情况,因为计息时的一瞬间有这笔钱,但是核算时这笔钱已经没有了。&/p&&/li&&/ol&&p&综上,日切设计有两个关键点:帐目一致和日期一致,在日切时点的选择上建议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日切方案,例如计息应该采用自然日切换的方案保证交易与核算结果一致,合约类等以自然日作为计算依据的采用提前的方式以减少生产运营压力。&/p&
我们在探讨三多设计前曾先讨论了24小时设计,其中通过账务设计解决了24小时服务的问题,并同时给出了四种账务设计方案,这四种方案都引入了一个日切的概念,有同学希望可以顺便也讲讲日切设计,这里我们来简要探讨一下这个日切设计的设计要点,依然是以银行…
&img src=&/50/fbc77023dcda059ff0515b_b.pn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50/fbc77023dcda059ff0515b_r.png&&&p&在上一篇讨论中我们通过多时区的设计解决了全球不间断计息的问题,也就是业务的无差别不间断服务问题,有同学提出如何部署的疑问,如果是各区域独立部署的话依然存在多套系统运营的嫌疑,如果是集中部署,那又如何做到精确的各时区独立服务呢?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新的问题,也就是独立法人的问题。&/p&&p&当一个机构跨区域甚至跨国运营的时候,往往会成立多家法人机构独立运营,以寻求特色化本地服务过程中的法律隔离,但这往往会带来新增一倍的配套设施成本,比如信息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储备等,绝大多数公司有两种做法:&/p&&ol&&li&&p&继续使用原来的系统,让本地业务迁就原来的业务。&/p&&/li&&li&&p&重新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系统,组建新的技术班子。&/p&&/li&&/ol&&br&&p&第一种方法会让本地化业务大打折扣,不接地气不入流,妨碍本地业务的深入开展;第二种方法能解决业务上的本地化问题,但是成本高昂时间慢;同时会导致机构扩张后不仅无法相互吸收长处共同促进,还会出现相互制约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多法人的设计方案就应运而生。&/p&&br&&p&目前在多法人的设计中,银行依然是应用最彻底的机构,例如中国招商银行和招商银行香港分行是两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其在多法人设计中需要实现以下功能目标和其价值:&/p&&ol&&li&&p&&strong&统一的架构体系&/strong&:满足全行统一的架构管控要求,实现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的境内外一体化的架构体系;实现硬件、软件、网络和人才等多种资源等共享。&/p&&/li&&li&&p&&strong&数据模型统一:&/strong&为数据共享提供基础;为全球统计分析提供基础。&/p&&/li&&li&&p&&strong&法人独立性支持:&/strong&降低各法人之间的业务运行依赖,防止影响扩散;满足系统部署和数据存储监管要求;增大运维时间窗口选择空间,提高应急能力。&/p&&/li&&li&&p&&strong&法人间业务差异处理:&/strong&为参数化解决业务差异提供基础,有利于版本统一部署;代码共享,有利于降低系统建设和后期维护成本。&/p&&/li&&li&&p&&strong&多帐套支持&/strong&:满足各法人机构当地的特殊监管要求;满足机构整体实施统一管理&br&&/p&&/li&&/ol&&p&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国内各大银行在多法人设计上遗留的问题,如下:&/p&&ol&&li&&p&&strong&工商银行&/strong&:海内外使用相同技术架构的不同版本,核心系统和核心数据按区域部署;在多帐套设计的支持上只出一套帐,会计参数按照总行科目来设置,通过增加或拆分会计科目满足当地的会计核算准则。&/p&&/li&&li&&p&&strong&中国银行&/strong&:与工商银行一样的海内外使用相同技术架构的不同版本,核心系统和核心数据按区域部署;在多帐套的支持上也是只出一套帐,会计参数按照总行科目来设置,然后按当地的监管要求另外通过报表平台对系统产生的总帐数据进行处理。&/p&&/li&&li&&p&&strong&交通银行&/strong&:也是与工商银行一样采用相同技术架构的不同版本,但是它的核心系统和核心数据按分行进行部署;在多帐套的支持上也是只出一套帐,海外各家分行的科目设置是在香港分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设置,然后对于当地监管的要求也是另外通过报表平台对系统产生的总帐数据进行处理。&br&&/p&&/li&&/ol&&br&&p&上述三家银行在多法人的问题上采用了技术同构但应用版本分开的方式,这样做带来一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p&&ol&&li&&p&&strong&好处&/strong&:国内和海外应用开发时只需要考虑各自的业务处理逻辑即可,开发难度较低;版本变更时影响范围较小;海内外独立的数据库表设计能够满足海内外的数据项差异,在数据存储上不会造成冗余,能够节省存储空间。&/p&&/li&&li&&p&&strong&弊端:&/strong&总体需要人力资源较多;版本数量多;如需要复用其他法人行的优秀业务模式,需要进行多次开发。&/p&&/li&&/ol&&p&上述遗留的弊病是我们这次做多法人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再做多版本,寻求用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多法人——参数驱动。通过参数驱动的方式来支持国内和海外业务,将可以实现全机构统一、区域集中的部署方式,并真正实现境内外一体化的应用架构体系。不过,这样在解决上诉弊病的同时需要付出以下代价:&/p&&ol&&li&&p&增加设计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和海外的业务处理逻辑;&/p&&/li&&li&&p&版本变更时的影响范围较大;&/p&&/li&&li&&p&数据库表设计需要同时满足国内和海外的数据存储需要,会存在一定的数据冗余,造成存储空间浪费;&/p&&/li&&/ol&&br&&p&以参数驱动的方式实现多法人需要将业务参数化(如产品属性、税务参数、会计引擎参数等)、技术参数化(如交易路径、加密类型、本地字典等)来处理各法人业务的差异。对于地方特有的业务,可能需要专门的数据表、独立的应用构件、独立的交易、独立的子系统等。&/p&&br&&p&以参数驱动的方式实现了法人的识别,还需要解决数据的落地问题,数据落地有三种方案:&/p&&ol&&li&&p&&strong&共用一套表:&/strong&通过表分区来区分法人,所有法人公用一套物理表。&/p&&/li&&li&&p&&strong&按区域分表:&/strong&先对整个机构进行分区,如亚太区、欧美区、非澳区,然后每个区域使用一套表,区域内所有分行公用一套表,依然使用表分区来区分区域内法人。&/p&&/li&&li&&p&&strong&各自独立一套表&/strong&:每个法人表结构相同并使用独立物理表,不同法人数据具备各自独立的物理空间;&/p&&/li&&/ol&&br&&p&不同的落地方案具有不同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实现难度和业务互通性上,它们分别具备以下优点:&/p&&ol&&li&&p&&strong&共用一套表&/strong&:实现较为容易;仅需维护一套表,运维工作较少;法人行间的业务直接往来技术上较容易实现。&br&&/p&&/li&&li&&p&&strong&按区域分表&/strong&:运维较为简单,相比“共用一套表”仅需增加维护多2、3套表;同一区域内法人行之间的直接业务往来技术实现较为容易;&/p&&/li&&li&&p&&strong&各自独立一套表&/strong&:实现了各法人数据的真正隔离;各法人之间不存在干扰;单个法人的数据库管理相对简单。&/p&&/li&&/ol&&br&&p&这些方案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特性上的舍弃,主要表现在数据的隔离性、运维的灵活性,分别如下:&/p&&ol&&li&&p&&strong&共用一套表&/strong&:各法人的数据并未实现真正的分离,在资源和控制上有相互影响;各法人数据量和交易量不同,且可能差异很大,合理的分区设计必须考虑各法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以及新增法人等因素,否则将增加后期的维护难度;运维时间窗口较难选择。&/p&&/li&&li&&p&&strong&按区域分表&/strong&:“共用一套表”存在的问题在这个方案中也存在,但在区域部署的模式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法人行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运维时间窗口有多个选择。&/p&&/li&&li&&p&&strong&各自独立一套表&/strong&:运维时需要维护多套表,增加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法人行间的业务往来在技术实现上将比前两种复杂。&/p&&/li&&/ol&&br&&p&在解决了数据落地的问题后,多法人的设计就只差业务数据模型的支持了,完成这一步,多法人的设计也就宣告完成。无论选择哪一个数据落地方案,每一个落地数据都是一个数据实体,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实体的问题,应当让所有的业务数据仅通过数据模型就能追溯到所在实体,从而确定所属法人机构,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中需要注意:&/p&&ol&&li&&p&&strong&服务设计&/strong&:在联机和服务接口中的通讯数据包(人民银行标准报文)中应包含实体标识,应用根据标识决定访问数据记录;技术类参数如控制配置也应包含实体标识,以满足多法人下的差异化控制。&/p&&/li&&li&&p&&strong&文件设计&/strong&:文件的数据结构中应包含实体标识;文件按照法人行进行隔离,互不影响。&/p&&/li&&li&&p&&strong&缓存设计&/strong&:不同的实体申请对应的内存空间,用于存储需要高效访问的数据;应通过实体标识从数据库表中获取数据来生成缓存。&/p&&/li&&/ol&&br&&p&到这里基本就完成了多法人的设计,其他具体的各种业务场景在多法人下的实现,基本就是配置和执行路径的问题。依然以计息为例,在对香港分行的客户计息时,通过其所属实体对应的法人行利率配置,然后为客户计息,这之间的交互和数据只在该法人行下发生。其他的例如跑批业务、多帐套问题,也是相同的配置和路径的操作了。&/p&&p&下一篇我们将讨论支持阅读习惯的多语言设计,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账号:b_bull)可以持续关注。&/p&
在上一篇讨论中我们通过多时区的设计解决了全球不间断计息的问题,也就是业务的无差别不间断服务问题,有同学提出如何部署的疑问,如果是各区域独立部署的话依然存在多套系统运营的嫌疑,如果是集中部署,那又如何做到精确的各时区独立服务呢?这其实涉及到…
&img src=&/50/042ad1f8ee30ccae9de4d8c8c649c704_b.png& data-rawwidth=&1106& data-rawheight=&5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6& data-original=&/50/042ad1f8ee30ccae9de4d8c8c649c704_r.png&&&p&上一篇文章中通过账户的巧妙设计解决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问题,有同学提醒依然没有解决跨时区时的不间断服务问题,因为里面所提到的4种账户设计模式都引入了一个日切的概念,那么在跨时区的国度和分布在多个不同时区的服务,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时间进行日切呢,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p&&p&目前绝大多数提供海外服务的机构在这个问题上采用的方案都是部署多套系统,无论实现手段是物理的方式、还是数据的方式、还是版本的方式,其逻辑上都相当于是多套系统,这将延伸出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财务报表及核算问题,相当于是多家公司在经营,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还是内部管理上都将成倍的增加成本,即使对于各区域独立运营独立核算的机构也会在内部清算上遇到很多纠缠不清的问题,比如口径问题。&/p&&p&在现有的跨国机构中,对于时区极度敏感的无外乎银行业,一个用户从中国汇一笔款到美国时,不能说是昨天汇的还得补一笔利息,这要求银行真实的还原交易场景并符合实际的交易情况,并在内部跨时区的机构间清算时保持账目一致,这要求银行在多时区方面要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p&&p&这里依然以计息为例。如果以国内系统为基准,那么12个小时时差的地区可以在日切时进行反向切换即可,但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理想,全球有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都有可能有业务开展,那么就要求日切时应按时区日切,这只需要日切任务按时区设置定时切换,在设计上把应计息帐目按时区分区即可,实际实现上可能是按人(例如微信)、按开户行(例如交通银行)、按服务器区域(例如中国银行)进行分区。&/p&&p&计息任务按时区调度还需要业务模型支持,这要求所有相关业务模型至少包含三类时间:&/p&&ol&&li&&p&&strong&系统时间:&/strong&用于记录系统的运行时间,同一实例内的各应用在系统时间上应保持一致,不区分时区,以机器时间为准。&/p&&/li&&li&&p&&strong&交易时间:&/strong&用于记录交易的业务发生时间,通过建立系统时间与处于各时区分、子机构时间的公共对照和转换机制,实现系统时间和本地时间的转换,无需各应用单独处理。&/p&&/li&&li&&p&&strong&核算时间:&/strong&用于记录会计账的入账时间,根据各子机构的入账要求,设置多套会计日期。&/p&&/li&&/ol&&img src=&/3a772bde9fcdc7514de1_b.pn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3a772bde9fcdc7514de1_r.png&&&p&以上三类时间都可以由多时区服务统一管理和统一生成,这只需要再设计一个多时区参数配置即可:&br&&/p&&ol&&li&&p&&strong&业务模型&/strong&:地理区域+国家代码=本地时间&/p&&/li&&li&&p&&strong&时区参数&/strong&:系统时间&——&时差&——&本地时间&br&&/p&&/li&&/ol&&img src=&/8fc18b362c43dc8d33b8da834f460656_b.pn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8fc18b362c43dc8d33b8da834f460656_r.png&&&p&此外,为了保证跨地域机器时间一致,再设计一套多级时钟服务器即可,如上图。这样就解决了多时区在业务开展上、业务过程中、业务后核算上的跨时区问题,例如凌晨0点中国开始日切和计息、1点东京开始日切和计息。相信这套设计思路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新的启发,不再停留在分而治之的道路上,为决策层提供统一实时的核算及运营报告,并为用户提供海内外无差异的优质服务。&/p&&p&下一篇我们将继续讨论在多法人下的业务如何设计,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账号:b_bull)可以持续关注。&/p&
上一篇文章中通过账户的巧妙设计解决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问题,有同学提醒依然没有解决跨时区时的不间断服务问题,因为里面所提到的4种账户设计模式都引入了一个日切的概念,那么在跨时区的国度和分布在多个不同时区的服务,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时间进行日…
&img src=&/50/7b2cbcaa43d_b.pn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50/7b2cbcaa43d_r.png&&&p&在上一篇关于银行计息设计的文章中有给读者留了两个问题,就是关于如何计息的同时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其实这个问题是现在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面对的问题。&/p&&p&他们普遍的解决办法呢是凌晨0点到1点停止办理业务,或者22点之后的业务算作第二天22点前办的,比如微信理财通、京东金融、新浪金生宝、360你财富、即付宝等等。&/p&&p&因为他们也没有凌晨必须要办理业务的硬性用户需求,所以这种解决方案还能应付过去,但是随着用户增长、业务的横向扩展、用户体验要求的提高,那么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业务运行将会成为必然,比如现在国内的银行业。&/p&&p&那么银行是如何来实现24小时的业务运营呢,这里依然以计息为例,怎样在计息的过程中允许用户办理业务呢?&/p&&br&&p&首先,站在技术的视角,如果两件事情是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间(比如1秒)内完成,那么我们视同为它们是同时进行的,那么这要求两件事情的过程都不超过1秒,那么计息的过程可以在1秒内完成吗?&/p&&p&正常的思维是提前为参与人准备好利率然后单独为每一个人计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事务过程,那么就可以避免因人数的累加而导致时间的累加,从而让计息时间控制在1秒内。&/p&&p&但是对于数据正确性、过程可追溯性要求极高的银行业来说,这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在一批次的计息过程中,有部分人因为账户状态、网络故障、供电故障、反欺诈拦截等原因计息失败后,重新跑批计息时还能准确把这部分人找出来吗?&br&&/p&&p&要支持这种设计正常的做法是在计息过程中一边计息一边做标记,可是又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保证这个标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呢,是不是又要增加一个类似对照表一类的东西相互验证呢,但是这个对照表又要怎样去保证正确性呢?这样就会没完没了了。&/p&&p&即使这样解决了这些问题,系统的复杂度也会越来越高,带来很多隐患的同时也不符合金融系统简洁明确的设计原则。简洁明确的设计方法是,这一批次的计息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p&&p&但是这样会因为人数众多导致计息时间很长,在这期间参与计息的账户处于锁定状态不能参与业务会导致业务停止,那么怎样来解决计息时业务正常办理的问题呢,这里就需要说到银行账户的设计问题。&/p&&p&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账户设计时采用了双余额、双流水的方式,比如工商银行;部分银行采用了双主档、单余额的方式,比如中国银行。&/p&&p&这两种方式相当于为用户准备了两套账,白天一套账,晚上一套账,一到凌晨0点就进行日切,白天的账继续计息和其它日终业务的处理,晚上的账继续接收业务的办理;但这两种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p&&ol&&li&&p&日切一瞬间时正在进行的业务怎么处理,账户变动记日账还是夜账,夜终时这笔账怎么处理,所以有些金融机构会建议用户不要在凌晨0点操作账户;&/p&&/li&&li&&p&夜终时需要向日账进行追账操作,而这个过程中账户是锁定状态,虽然这个过程很短,但是本质上它没有实现真正的24小时服务,所以在二代支付升级前早晨7点办的转账业务还没有9点办的转账业务到账快。&/p&&/li&&/ol&&p&那么如何实现真正的24小时服务呢,有两种方法:&/p&&ol&&li&&p&单主档、双余额、双流水,例如建设银行;&/p&&/li&&li&&p&单主档、单余额、双流水,例如民生银行。&/p&&/li&&/ol&&p&下面依次来说明这4种设计方法和优缺点:&/p&&br&&p&1、工商银行模式双主档、单余额、双流水:&/p&&img src=&/cd1af6ed1a4df3_b.pn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5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cd1af6ed1a4df3_r.png&&&p&上图是双主档、单余额、双流水的处理模式,日账结束日切时日账进入批处理流程处理当天需要日终处理的业务,包括计息;日账处理结束后准备到第二天的日账中,然后等待夜账结束;夜账结束时将夜间账务追加到第二天的日账中,第二天的日账准备完毕开始第二天的日账处理。&/p&&p&此模式的不足之处是不支持全部账户的24小时联机交易。在追账的过程中,夜账中的账户不能联机交易,如果遇到年末或双十一的交易高峰,追账时间会较长,受影响的账户也会比较多。&/p&&p&2、中国银行模式双主档、单余额、单流水:&/p&&img src=&/21f52e2cb4ed4fa2f90e_b.pn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21f52e2cb4ed4fa2f90e_r.png&&&p&上图是双主档、单余额、单流水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与双主档、单余额、双流水模式的效果一样,只是在实现上略有差异。&/p&&p&交易流水和主档表使用文件系统,日切后使用日账数据进行批处理;这种情况下仅会对必须的交易设置双表,双表中定义的交易可以支持24服务,没有定义的将不支持;这里追账时的处理远比夜账的处理简单,其效率远高于夜账的执行效率。&/p&&p&此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对设置双表的业务可以支持24小时联机交易,对于没有设置的将不支持,虽然这里的追账时间较短,但在这段时间不支持联机交易。&/p&&p&3、建设银行模式单主档、双余额、双流水&/p&&img src=&/4a6e1cd4a436ab7449cf_b.pn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4a6e1cd4a436ab7449cf_r.png&&&p&上图是单主档、双余额、双流水模式,这种模式下,日账和夜账的变化都统一表现到主档中,如果日切后有新的交易,初笔交易(T+1)时更新上日余额,如果没有新的交易,将当前余额更新到上日余额。&/p&&p&同时进行交易时,更新交易流水表,以及主档表的当前余额。不影响批处理数据。此模式在实现中,余额汇总时只需要访问一张表即可,数据库IO读写效率较高,但是,占用数据存储空间较大,需要所有相关应用支持双余额的方式。&/p&&p&4、民生银行模式单主档、单余额、双流水&/p&&img src=&/4f7dfe9c54dcd_b.pn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4f7dfe9c54dcd_r.png&&&p&上图是单主档、单余额、双流水模式,这个模式中批处理期间处理联机交易时,将主档表中的余额保存到临时表中用于批处理,更新交易流水表,不影响批处理数据;批处理做总分核对时对于未发生联机交易的记录使用主档表中的余额,对于已发生联机交易的记录使用临时表中的余额进行汇总。&/p&&p&此模式在实现上,数据库存储空间占用小,相关应用不需要做额外的设计,但是在余额汇总时需要对两张余额表进行访问,效率略低。&/p&&p&以上四种模式是当下国内银行在不间断服务中的主流设计,设计原理很简单,无非是一个物件无法承载多个结果时分开处理然后再把他们汇总起来,但是这么简单的原理在国内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中都没有得到应用,这也从技术的角度说明国内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p&&p&下一篇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在全球不同时区下完成24小时不间断账务处理的设计,微信搜索“杨税令”可以持续关注。&/p&
在上一篇关于银行计息设计的文章中有给读者留了两个问题,就是关于如何计息的同时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其实这个问题是现在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面对的问题。他们普遍的解决办法呢是凌晨0点到1点停止办理业务,或者22点之后的业务算作第二天22点前办的,比如微…
&img src=&/50/a88be08efaf_b.png& data-rawwidth=&991&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1& data-original=&/50/a88be08efaf_r.png&&&p&  上周发了银行核心系统的介绍文章后,经上海开发中心的同学转发后引起华为金融系统部的兴趣,并邀请我前去讲课,但是不知道讲什么,这里我就先以金融业最基本的业务——计息讲起,算是预热和抛砖引玉。&br&&/p&&img src=&/c43082e9aefb7d99a9cd1ca5b5fb21d2_b.png& data-rawheight=&394& data-rawwidth=&7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1& data-original=&/c43082e9aefb7d99a9cd1ca5b5fb21d2_r.png&&&p&  我们日常理解的计息,就是用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乘以我们存入的金额再乘以天数就可以了,而实际情况中没有这么简单(&b&非单利和复利的区别&/b&),我们存入1000和存入10000的利率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以活期产品为例),钻石卡用户和普通卡用户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利息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要计算利息,首先得明确利率,而要设计利率就要明白利率的本质是什么,利率是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定价,所以利率的设计是围绕风险的描述进行,我们先看一下利率模型怎么设计:&br&&/p&&img src=&/a9d19f03ced392bc28f642e29d3cf501_b.png& data-rawheight=&373& data-rawwidth=&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a9d19f03ced392bc28f642e29d3cf501_r.png&&&p&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些风险因素都会影响你的利率定价:产品种类、货币种类、所属地区、产品期限、资金量大小、利息结算周期、用户所在分组、用户的等级、用户的贡献度、开户的帐户类型、是否有特殊协议。在企业级的架构中,利率作为定价组件的一个服务为计息组件提供服务,利息试算、结算时通过访问定价组件获取当前用户当前产品当前合约的利率,然后计息组件再通过约定的计息公式进行计算,其主要有两种方法:&/p&&img src=&/2c17d56cbae_b.png& data-rawheight=&314& data-rawwidth=&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2c17d56cbae_r.png&&&p&  通过上述积数和逐笔两种方法即可完成利息的计算。对于普通的非银机构,例如社保、基金等,这样的计息设计就可以适应几乎所有的业务场景,而且可以做到非常灵活,即使调整业务规则也不用调整设计模型;但是对于银行业不一样,&b&银行需要365天*24小时运行&/b&,即使是夜间利息计算期间也要支持办理业务,例如不能像欧美的一些银行规定用户凌晨到6点不能在ATM取款,也不能像证券公司规定5点后不能办理业务(营业网点关门也要允许刷卡),也不能像基金公司规定5点后的业务算作明天办的(今天取款不能明天才扣款),而银行业客户群庞大,纯利息的计算就是一个耗时很长的操作,基于用户体验不能要求用户等待利息计算完成再去办理业务(实际情况中夜间有大量的各类批处理业务要进行),所以计息的实现还需要一些额外的设计来满足全天候运营的要求:利息正常计算、用户正常办理业务、总账不能出错,那么这个设计应该怎样设计呢,这里留作第一个问题供思考。另外,解决了24小时的问题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跨时区,当银行的业务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时,我们的夜间计息时间就是美国的日间业务时间,那怎样设计可以保证不同时区的帐户利息可以正常计算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业务正常办理呢,这是留作的第二个思考问题。&br&&/p&&img src=&/8e5fdc09b5_b.png& data-rawheight=&384& data-rawwidth=&6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7& data-original=&/8e5fdc09b5_r.png&&&p&  以上遗留的这两个问题是银行业在架构设计上与普通金融机构面对问题上比较大的区别(以计息为例),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把银行在企业级架构上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初步轮廓上的认识。&/p&
上周发了银行核心系统的介绍文章后,经上海开发中心的同学转发后引起华为金融系统部的兴趣,并邀请我前去讲课,但是不知道讲什么,这里我就先以金融业最基本的业务——计息讲起,算是预热和抛砖引玉。 我们日常理解的计息,就是用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乘以我…
&img src=&/50/aead8771b27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aead8771b27_r.png&&&p&昨天上午给行里的同事做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培训后,有同学意犹未尽希望了解更多,这里我将上午讲到的部分列出来加以完善(非涉密),可供有兴趣的同学交流。&/p&&img src=&/5dec2e15bf52ac9c9ee1dfdb2905491f_b.pn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5dec2e15bf52ac9c9ee1dfdb2905491f_r.png&&&p&民生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br&&/p&&p&首先建行并不是第一个做全行企业级重构的银行,国内第一家做企业级重构的银行是民生银行,民生银行从2006年启动至2013年建成历时7年,前3年设计后3年开发中间停了一年,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即便七年磨一剑的迎来了新一代的成功上线,但因为技术前瞻性不够,对于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都没使用,所以民生银行全自主建设的新一代已经不具有先进性。但由于民生银行第一个吃螃蟹踩了很多坑解决了很多问题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实践和方法,这都成为了建行借鉴和学习的对象,比如订单式交易处理、交易与核算分离、PE、NPS、系统迁移工序等。&/p&&img src=&/273f239c04a7bff24b130af054f5f253_b.pn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273f239c04a7bff24b130af054f5f253_r.png&&&p&在民生的应用架构中,产品工厂是一个比较物理和具象的概念,它是由一组提供银行核心产品和服务的应用系统组成的集合,是整个银行IT系统的核心。而我们通常理解的产品工厂更多的是一个逻辑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产品的快速组装、参数化配置、统一定价和产品目录的管理等。交易平台和核算平台在逻辑和物理上都区分开来,体现了交易与核算分离的设计理念。支付平台是民生新一代架构的亮点之一,它不仅是所有支付交易的控制中心和中转枢纽,而且在新旧核心系统切换的过程中充当了信号灯和道岔的功能,为新旧系统平稳切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和建行现有的企业服务总线ESB类似。&/p&&p&Alnova核心银行系统&/p&&p&在国外银行中,企业级的核心系统比较普及,其中比较有名的解决方案是埃森哲公司的Alnova核心银行系统(Alnova CoreBanking System,简称Alnova),它从1992年问世以来已在很多家银行得到部署和应用,包括BBVA、东亚银行、葡萄牙银行等。&/p&&p&&img src=&/90eabbf4a8bf5d55ca64d6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90eabbf4a8bf5d55ca64d6_r.png&&Alnova整体技术架构分为两层,前端和中间层定义为Alnova多渠道技术架构(AMTA-Alnova Multi-ChannelArchitecture),后端和数据层定义为Alnova服务技术架构(ASTA-Alnova Server Architecture)。Alnova主要用Java和Cobol语言实现,代码量Java占40%,Cobol占60%。&/p&&p&前端:主要包括web浏览器、银行服务终端以及Win终端和其它前端设备(如智能客户终端,ATM,PDA),主要提供交互界面、图形组件、帮助、多语言支持以及登录等功能,为功能组件架构中渠道功能区各组件提供技术支持。&/p&&p&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通过J2EE或微软IIS服务,统一将报文格式转化为标准的xml格式并发送至中间层。这个将报文格式标准化的处理过程为前端设备的灵活配置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使得前端可以采用更多样的设备去展示银行的信息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没有增加中间层及后端对前端报文处理的负担。&/p&&p&&img src=&/b94ef24ba09f25be70769a7fab8efba2_b.png&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b94ef24ba09f25be70769a7fab8efba2_r.png&&中间层:主要包括架构服务、业务流程管理(BMP)和企业服务总线(ESB)三部分,中间层的作用主要为业务流程管理及交易报文的传递和处理,为功能组件架构中的客户服务组装区和业务集成区的各功能组件提供技术支持。&/p&&p&中间层通过集中的业务处理引擎,在接收到经web服务层处理的前端报文后,根据不同的业务请求,对架构服务包含的环境控制、数据管理、银行业务服务和通讯服务等功能进行调配和功能组合,完成相应的业务流程组装后,由ESB发送至Alnova后端或其他业务系统。&/p&&p&在AMTA的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前端报文采用了标准的xml格式,因此中间层对于报文的处理就可以使用统一的标准web服务,同样,由于采用了统一的架构服务和集中的业务处理引擎,因此不同业务流程实际调用的也是统一的通讯服务模块,这就使得处理中间层同后端连结的ESB所需处理的报文格式趋于简单和一致(仅需要CTG和.NET Remoting两种标准即可满足需要),而不必集成大量针对不同交易的报文格式,降低了整个交易处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复杂度。&/p&&p&AMTA支持的硬件平台包括:IBM、HP、Oracle(Sun)的小型机和PC服务器,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AIX、HP-UX、Solaris、Linux和Windows,数据库支持IBMDB2、Oracle和MS SQL Server。&/p&&p&后端:主要包括ASTA连接器、ASTA服务、模块化应用和其他现有后端系统。为功能组件架构中的产品和服务组装区、分析功能区等后台功能组件提供技术支持。ASTA连接器主要负责同中间层ESB的信息传递,然后通过ASTA服务(包括通讯服务、应用服务和事件服务等)实现对模块化应用的调用,而每一个具体的应用模块中,都会把接收到的服务请求转化为用于数据操作的SQL语句,发送给数据层。&/p&&p&数据层:由多个数据库以及对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的数据抽象层组成。可以看出,在信息传递的每一个环节,Alnova都设计了专门的功能区域进行调控——中间层的web服务层负责对客户端交易报文进行流量管理和调配,ESB(集成层)则负责对经过处理转化为标准业务流程的请求进行协调,这使得整个系统在业务流程的调度和管理上更加合理高效,而在Alnova的后端,ASTA服务中的通讯服务则根据经过中间层业务流程控制后发出的请求,对应用资源进行调配,合理配置各个应用对数据层的操作,从而实现从前端的交易请求经过中间层的业务流程重组直至后端的应用资源分配,全局式的流量控制和资源调配。&/p&&p&也正是基于此种架构,才使得功能组件架构中各个功能区域对交易流程的各个环节和功能进行统一调控、配置和管理的功能组件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以AMTA架构为基础,结合多个功能组件,Alnova构建出了一个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多渠道平台。ASTA支持的平台除了AMTA支持的所有平台之外,还支持IBM大型机,运行z/OS操作系统和DB2数据库。&/p&&p&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p&&p&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各大银行的建设成果,吸纳了它们设计的比较好的地方、解决了它们遗留的问题,并在技术前瞻性有更远的考量。&br&&/p&&p&&img src=&/9b01f35cec88f71afec27ea8_b.pn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9b01f35cec88f71afec27ea8_r.png&&图是建行七层十二P平台架构体系,这里做模糊处理,行内同学可以看培训课件,行外同学请忽略。它在核心业务、管理分析这部分比Alnova的整合度更高,Alnova中核心业务独立于产品服务,而建行新一代核心业务与其它业务同属于产品服务层,使用不同的技术领域框架部署在不同的平台。这一套架构同时基于SOA,是面向服务的架构,为事件流的处理提供全行的事件响应及处理,例如外部价格的变动事件流、操作事件流等。这一套架构的基础基于开放组体系结构框架(TOGAF),它是一个行业标准的企业级体系架构框架,也是目前最主流的企业级解决方案。而TOGAF的基础是美国国防部的信息管理技术架构TAFIM,它是基于一个迭代的过程模型,支持最佳实践和一套可重用的现有架构资产。&/p&&img src=&/114b15b2eb43d72a42191_b.pn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114b15b2eb43d72a42191_r.png&&上图TOGAF中主要列出了业务、应用、数据、技术四门领域的架构关系以及组成元素,他们组成了企业级架构的元模型,建行七层十二P平台就是基于这一套元模型,站在任务视角、用户视角、架构视角、工艺视角对其予以的实现。
昨天上午给行里的同事做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培训后,有同学意犹未尽希望了解更多,这里我将上午讲到的部分列出来加以完善(非涉密),可供有兴趣的同学交流。民生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 首先建行并不是第一个做全行企业级重构的银行,国内第一家做企业级重构的…
&p&&strong&转自(&/strong&&b&&a href=&/?target=http%3A//blog.csdn.net/scorpio3k/article/details/commen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行核心系统概念入门简介 -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 博客频道 - CSDN.NET&i class=&icon-external&&&/i&&/a&&/b&&strong&)&/strong&&/p&&br&&p&&strong&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strong&&/p&&br&&p&&br&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准备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维护的从业人员。请注意,是“准备”,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份对科技人员,尤其是对新入门的科技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手册,旨在让诸位从业务方面迅速上手(从技术角度上手的手册我已经贴过一份了,所以如果是用400的同行,可以结合本手册双剑合璧,效力倍增)。这里的着重点将会主要在于简单的银行会计原理,以及银行整体的业务流程,还有相应的模块实现手法和注意事项,对金融的会计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比较粗浅,这一点与金融系统常见的业务培训手册有所不同,注意体会。&br&
基于此,本文将会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少量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所以如果有从事非IT部门的读者(比如财务信贷的同事们),就请不要太计较里面的表述。当然如果有错误,还是非常欢迎指出的。&br&
对于已具备了若干开发、维护知识,或者是即将采用国外系统来建设的同行们而言,本文的内容可能就过于浅显了,看得不爽不要怪我没有事先提醒。&br&
考虑到某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系统简介将尽可能的脱离某个具体的系统,仅就银行业务核心系统的共性,进行介绍以及探讨。&br&最后再说一下,没有什么手册、心得是万能的,个人的LEVEL&br&UP始终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这里只是希望能让诸位新人不用象很多人当年一样,独自摸索与徘徊。&br&1&br&科目常识基本法则之一: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新会计准则有所不同)&br&比如说,我们手头上有40万,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找银行贷款了60万,那么资产就是100万,负债是60万,所有者权益是40万。可以简单的把所有者权益就理解成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再引申一下,早些年乃至现在,香港人所谓的“负资产”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负资产”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市值比向银行贷的钱还要小,也就是负债大于资产,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之为“负所有者权益”才对。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为负的,最多也就是零。一个号称是金融中心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失误,不过算了,不要和他们计较。&br&就银行业务而言,会使用会计科目号来对账务进行标识,会计科目号最长为5位,国家标准,通常分为下面六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详细科目可结合著名的的“业务状况表”来进行理解。&br&再次重申,下面的说法绝对不严谨,仅仅只是为了便于IT人员理解银行的会计原理、业务知识。&br&1.1&br&资产资产类的科目,用“1”
作为首位科目号,如“1011”,表示现金。&br&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比如说现金,贷款等。比如说某家分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了,那么资产仍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成了贷款。至于这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贷款了),那么就仍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br&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减少。&br&1.2&br&负债负债类的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号,如“2011”,表示对公存款。&br&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就称之为“负债”。比如说我们存在银行的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啊,比如说打新股啊,买QDII啊,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该给我们,也即是大家常常在营业大厅里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之类的意思。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就银行欠我们的钱。&br&负债,很有趣的东西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比如说一家银行贷款有100亿,其实它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钱的,这些钱都是来自于我们存在它那的钱。如果大家一起都去银行的钱取出来,那它就经营不下去了,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之为“挤提”,是很不友善的,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不要去做。&br&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br&1.3&br&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用“3”作为首位科目号,如“3121”,表示利润分配。&br&上面说过了,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是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时的资金,历年来的盈利(假设有盈利的话,当然还要扣除各类成本开销),如果是股份制银行的话,还包括股本金之类的吧。&br&这类科目相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br&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反映在贷方。&br&1.4&br&资产负债共同类(往来类)(共同类)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如“46411”,表示通存通兑。&br&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户,所谓往来类账户,嗯,就是金融往来的账户喽。&br&这个科目有点麻烦,可能要结合具体业务来解释一下:&br&比如说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然后跑到工行的ATM上去取钱(招行也是,中山这种伟人的故乡居然都不开个点,严重BS一下),那么取款成功之后,我们的招行上的账户的钱就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而招行也要有一个科目,也是要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怎么要,那在后面清算一节里面会提到。至于跨行ATM的取款原理,就不用再细说了吧。)这个用来标记应付,应收的科目,就是往来类科目,对于工行方而言,当时使用到的就是一个类似于资产类的科目(有点类似于应收账款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短期的贷款,总之就是工行先付出的资金);招行当时使用的就是类似于负债类的科目。&br&上面提到的,因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用来标识资产与负债的科目会有分别,如果是行内之间的往来,那么不会搞得那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搞得更复杂),就会用一个科目来搞定,这个科目根据具体需要,临时用的,有时表示资产,有时表示负债(其实也就是科目上的余额有时是借方,有时是贷方。因为这个科目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只是临时用来表示营业往来的,通常每天会清零,也就是所谓的清算。&br&一般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之后,行内往来账户上余额为不为零都没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自已家的钱;而信用社会比较麻烦一点,因为通常一个联社都是由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部的往来类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都清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了。(注意,这里指的只是行内的往来账,如果是银行与银行间的,那每天一定是要清零的,否则就是属于错误的情况了)&br&这类科目在我们做过的项目里,基本上都简化了,只有一个轧差类型的。也就是把当天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一减,哪个大就谁记在哪边。&br&我记得以前还有一种双方类的科目,那真是玩死人。双方类的科目是指这个科目既有贷方余额,又有借方余额;对应贷方余额,既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同理,对应借方余额,也是既有借方发生,又有贷方发生,如果只有上期的借贷方余额,以及当期的借贷方发生额,那是无论如何也推算不出当期的借贷方余额各是多少的。(必须根据发生账务时,是借方余额,还是贷方余额来判断),不知道这类科目的起因为何,总之如果有的而且可能的话,最好能拆分之几个性质单纯一点的子目来处理。&br&不好意思,因为对这类科目感触颇深,也被玩过很多次,被玩很久,一时激动,就多说了几句。&br&1.5&br&损益类损益类的科目,用“5”作为首位科目号,如“5011”,表示利息收入。&br&损益类科目,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就是指银行在一年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比如的存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支出;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收入。这两个科目就都属于损益类科目。&br&一般来说:&br&收入类科目属贷方科目,借记时增加,贷记时减少;&br&支付类科目属借方科目,贷记时增加,借记时减少。&br&&br&在理解上,可能与资产、负债类的科目有些相反:&br&资产是指属于银行自己的钱,是借方科目;对应于这里,收到的钱是银行自己的,却又是贷方科目。&br&
这里,按会计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一点,下面一章会讲到。&br&1.6&br&或有资产负债类或有资产负债类的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如“6011”,表示承兑汇票。&br&闻歌知雅意,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就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br&这类科目见得少,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br&1.7&br&表外科目用“7”作为首位科目号。&br&1.8&br&其它这里再罗嗦一下,在科目下面呢,一般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所有的银行都会再设子目(一个子目一般又会对应多个小子目,或者说是说是多个账户),这个子目,有的地方叫“业务代号”,有的地方叫“结算码”,总之都是一个意思。&br&要注意一下,科目号是国标,子目通常是自己内定的,对应于信用联社,就有可能是省里统一定的。也就是说科目这个东西走遍全国大致上都是一样,子目这个东西可能出省,出了城市,或者说一个市里不同的银行,可能都不一样。&br&2&br&简单会计原理2.1&br&内部账户这个问题,我在刚学的时候,曾经颇疑惑了一段时间,所以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br&所谓内部账户,是与客户账户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这些账户不是用来登记、反应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是反应行内的账务情况,比如说损益类科目的账户,就都是内部账户。&br&客户的账户,一般是客户来银行开户的时候,才建立的用来登记账务的账户;&br&内部账户,一般是分行成立之初,统一生成的。(一般都一个专门的程序,由操作人员来调用的吧)&br&其实对于内部账,在会计原则上,登记个科目发生可以。至于增加子目,乃至内部账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分类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br&说到这个账户,就顺便想起了表内表外的问题。表内账,都是正正式式,真金白银的钱;比如我们的存款什么之类的。而表外账,通常是一些统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分行里有多少本存折啦,还有已经核销的贷款之类的。&br&表内账的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