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官网理财安全吗?有投资过的朋友吗?

各位觉得诺亚财富可靠吗,投资安全系数如何 ??
诺亚财富在业内知名度和美誉度挺高的,而且还是国内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财富管理机构,
肯定很牛的。总的来说,诺亚财富投资起点较高,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
安全系数要比一般理财机构高出很多。,,,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不了解这家企业,非常抱歉。
答: 重庆馋嘴花甲米线加盟费是多少
答: 我是在美牛投资投资的美原油,跟着朋友一块儿做的,收益还挺好的,现在已经赚了点钱,推荐你可以试试呢
答: 我是在美牛投资投资的美原油,跟着朋友一块儿做的,收益还挺好的,现在已经赚了点钱,推荐你可以试试呢
答: 我是在美牛投资投资的美原油,跟着朋友一块儿做的,收益还挺好的,现在已经赚了点钱,推荐你可以试试呢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诺亚财富:横行百年的庞氏骗局 你真的不会中招么?_凤凰财经
诺亚财富:横行百年的庞氏骗局 你真的不会中招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种横行百年的金融骗局在上世纪初席卷老美血汗钱后,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继续肆虐,如今国内金融业彷佛陷入一个转不出的怪圈,一些打着普惠金融、P2P小贷招牌,还有靠高息吸收民间游资的理财产品……,走着走着就把人带入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中。这么深的套路、那么险的人心,你岂可不防? 今天诺亚财富就带着大家拆穿庞氏骗局的真面目,为大家支招该如何分辨和防范?
引言:一种横行百年的骗局在上世纪初席卷老美血汗钱后,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继续肆虐,如今国内金融业彷佛陷入一个转不出的怪圈,一些打着普惠金融、P2P小贷招牌,还有靠高息吸收民间游资的理财产品……,走着走着就把人带入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中。这么深的套路、那么险的人心,你岂可不防? 今天诺亚财富就带着大家拆穿庞氏骗局的真面目,为大家支招该如何分辨和防范?正文:话说骗局界祖师爷非查尔斯·庞氏(Charles Ponzi) 莫属。庞氏身高五英尺四英寸(162cm),21岁从意大利帕尔马(Parma)移民到美国波士顿,英语不标准、小个子的他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完全没有金融家的范儿;但他利用手段在国际回邮券(international postal reply coupons: IPRCs))市场进行套利而出名。(Charles Ponzi)当时,正值一战结束,美国是交战国中唯一保持货币钉住黄金的国家,而那些大开印钞机应付军事支出的欧洲各国货币相对于陆续贬值。庞氏敏感觉察到了这一点,他借了点钱寄往意大利(币值弱势区域),指示朋友购买“回邮券”寄到波士顿,然后用强势美元赎回兑换赚取差价。超高收益率 忽悠长龙一条街1919年,洞悉人性贪念的庞氏动起了开公司的脑筋,他找了栋华丽丽的银行大楼设立了证券交易公司(SecuritiesExchange Company),同年12月确立金字塔式(PyramidScheme)投资计划,开始四处发送有诱人讯息的“公开说明书”,里面提到投资45天内投资报酬率为50%、投资90天报酬翻番高达100%。庞式产品吸引了成千上万有“战后财富饥渴症”的民众,排队购买其产品的长龙从公司大门一路蜿蜒把整条街围了好几圈。近20名雇员日夜不停地清点钞票。庞氏的时间并不充足,因为他答应在90天内将投资资金翻一倍,为了支付这些高息报酬,他不得不从新认购者那里获得更多资金,这反过来又要求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后来中国俗语—“拆了东墙补西墙,空手只能套白狼”就应验了!到最后,不仅没有足够的回邮券可供购买,连用于套利的钱也被榨干了,资金链一断裂,投资人欲哭无泪、血本无归。庞氏诈骗在隔年(1920)7月败露,波士顿地检署勒令其结束营业时,已有超过3万名无辜民众在前后8个月时间内,将上千万美元打了水漂。 恶习不改 再推房产老鼠会被控欺诈,认罪并被判刑缴纳保释金获释后,庞氏逃到了遥远的佛罗里达州,在那里,他又开始用化名重操旧业。摇身一变,1925年庞氏成了杰克逊维尔市(Jacksonville)的土地开发商,做起了房地产交易。他将该市西边65英里一片荒芜广阔的灌木丛林地,以每英亩划分23份小块的方式出售,这样一来那些买不起房产的人,只要花10美元就能拿到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地。虽说庞氏恶习不改,但人性贪念亦难移。美国第一个城区房,就这么吹了起来;他组建了庞氏土地公司(Ponzi’s Charpon Land Corporation),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每投入10美元,在60天内就能获得30美元的回报,这比之前在波士顿搞的回邮券投资计划还要诱人。活生生的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再次现身,庞氏像招老鼠会一样层层传销,不断把土地份额切分卖给新进投资者,再用后入资金支付给早期的投资人。不理性的疯抢依旧,血本无归的下场重演;没多久,骗局被愤怒的投资人给戳穿,庞氏身份也暴露了,后来他沦落到巴西,客死异乡。“庞氏骗局”复刻版 套路全解析大、还要更大;高、还要更高──看到投资人大排长龙,等着把钱交出来;买的人那么多,管理资产那么大,年化收益率动辄给到15%、20%,甚至是30%,操作得比别人家都高,你心里会不会这样想:“如果这么受欢迎,那这家一定很牛,操作水平一定很好。”高大上的“专家”形象油然而生,信任感倍增。短、还要更短;快、还要更快──产品绝对不受经济周期影响,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化,就算投资期限各不相同,不管1个月、3个月,还是6个月,投资一定能稳赚不赔,况且这些逆周期、赚快钱的高收益项目,百年不遇、非常抢手,稍一犹豫立刻就被“”完毕,天掉馅饼你不接,手慢只能叹无缘…;这么多美丽的忽悠,问问自己,到底还能不能淡定?多、还要更多;要赚、不如一起赚──初期,能按协议准时付高息或者发红利,后来通过利诱、亲情、人脉多管齐下,劝说你发展“下线”,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让更多后进者投入资金,从而形成层层叠叠的金字塔结构,自中层和塔底诈取谋利;不知不觉地,你已身陷其中,无法自拔,除了祈祷自己不要接到最后一棒,你会不会迫于现实,拖身边的不知情者下水,只乞求流动性回补让自己赶快脱身? 杜绝贪婪 理解金融本质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什么样的资产配什么样的收益,当出售的资产和收益不能匹配时,出资者的损失便早已注定!当你再为那些高大上的豪华办公楼、红火的餐饮和招待迷乱眼时,请定心想想——利率补贴、红包返现、加息券,所有裹着蜜糖的运营成本,全都出在羊身上,最终亏的是谁的钱,答案不言自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96
播放数:439973
播放数:1386707
播放数:5808920诺亚财富:别再盲目相信刚性兑付|风险|投资人|刚性兑付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诺亚财富 汪圣芬
  美国证监会曾设立名为“保证多元回报基金”的实验网站,2003年2月,该站对外宣称自家旗下有17只对冲产品:总管理规模170亿美元,18年来累计年化回报达到39.5%;未来将推出一款每年预期报酬不少于32%的新基金,末尾附注“如果感兴趣,请提交投资申请。”3个月后,该网站一共收到8万多名投资人的认购。
  那么多人涌入美国证监会实验网站,对年报酬率“保证不低于32%”的新基金如此垂青,这个结果,你意外吗?如果真有这样高“保证回报的产品”,你心动吗?投资了这只产品,但后来操作绩效若不如宣传所言,你会愤怒吗?如果产品不幸发生违约,甚至损失了本金,你又会如何反应?
  事实上,美国证监会通过GRDI网站(发音近似贪婪greedy)实验,希望告诉投资大众:对冲基金只能对可以承担相应风险的“合格投资者”进行销售,既不能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公开宣传,也不能提出任何“保证收益”的募集声明。
  刚性兑付的起源
  刚性兑付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债券市场。众所周知,债券是一种安全性较髙、流动性强、回报优于银行存款的固定收益工具。国内的企业债发行初期,实行审批制,政府把控着谁有资格发以及用怎样的利率发。政府的审批与筛选,无异给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信号——被批准发行的债券,就像是被政府信用所担保。
  演变到后来,举凡银行理财、信用债券、信托产品,市场上各式金融产品,都带有这一“潜规则”刚性兑付成了市场常态。
  然而这种隐性担保,导致了更多的杠杆泡沫,继而扭曲了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让资本配置变得无效而扭曲。简单讲,就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被人当成了耳边风。判断是否投资时,大家并不会对产品的违约风险和流动风险做出综合考虑;而是去盲目疯抢那些评级差但收益高的品种,让劣币驱逐良币,导致资产质量高、收益相对较低的产品,被排挤出了市场。
  酿成债务通缩陷阱
  目前产能过剩、杠杆过高是国内经济最大痛点。如果过往GDP增长导向是诱使政府部门成为债务率上升的推手,那么普遍存在于隐性担保下的“刚兑预期”,就是在信贷刺激下,助长投资人面临“超警戒线杠杆”仍无动于衷,资金源源不绝涌入各类资产,最后导致“非理性繁荣泡沫”出现。
  实际上,随着产能过剩和泡沫兴起,“优质资产”必然越来越少,回报率下降后,之前预期的“无风险收益”根本无法兑现,但为了高收益的承诺,投机融资应运而生,铤而走险的结果是市场上一个个“庞氏骗局”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诺亚财富认为,受此影响,正常经营的实体企业,取得资金的难度加大,甚至被迫采取过度举债方式,依赖新的融资贷款偿还现有债务,从而形成流动性紧缩后的“过度负债”陷阱。长此以往,金融资产质量将持续恶化,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贷款也被推高,最终使更多的信贷风险暴露出来。
  这是刚性兑付与隐性担保下,过度杠杆化的弊端,它们终将成为经济放缓后,加速风险恶化的敞口,同时,让所有无辜的投资人一起埋单。
  买者自负 勿被刚兑伤
  所以“随便买、一定赚”并不是件值得炫耀的好事,不顾产品的优劣,蒙起两眼做买卖,之后还要求不理性的刚性兑付,用大白话讲——属于盲目投资。
  现在,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刚性兑付”是元凶。不理性的“刚兑”预期下,发债主体的经营情况、还债能力显得不那么重要,跟优质公司、龙头企业发行的债券利率没有太大差别。
  此时,“无风险收益率”就会从国债收益率,被提升到信用债券,甚至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这使得央行货币宽松,也难以有效传递到实体经济,但可能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与违约事件;近期某公司债遭疯抢,获超百倍认购,就是市场对于无风险收益率的盲目追逐。
  诺亚财富认为,金融的核心是风险定价,让能够承受风险的人,去承担相应的风险,同时实现与其风险匹配的合理收益。今年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已经发生18家债券发行主体的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6只,本金超过200亿元,惯于“刚性兑付”的投资人刚刚警觉。若去产能、去杠杆不如预期,未来一段时间,违约有可能成为常态。投资人也许只有付出高额学费,受过伤、肉痛,吃了巨亏,才明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背后真正的道理。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峰会将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峰会将支持扩大SDR的使用范围,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峰会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新亮点。峰会将承诺促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峰会将讨论全球经济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在未来会使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使用权重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彻底改造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意义上,未来的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不是存量的改造,而完全是增量的变化。
从各国应用负利率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反而,出现了有悖于负利率实施初衷的五大矛盾,值得保持警惕。
如果剔除学区等非经济因素,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并不大,其关键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价格过高,透支了住房价格的未来上涨空间。从长期投资价值来说,大多数一线城市住房的租售比都在1/1000以上,住房通过出租获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仅为1%左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亚财富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