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在发展产业方面,在遵守群众纪律方面对科技种植的信任程度不高

 |  |  
你现在的位置: &&&&&&&&&正文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对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作者:李梦斌、杨贵礼&&&&文章来源: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点击数:324&&&&更新时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央2014年1号文件又出台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吹响了改革发展的号角。按照上级部署,深入思考、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和重要课题。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翠华镇农村基层实际,现作如下分析思考,并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改进、完善和提高。
  翠华镇位于大关县境南部,地处县城所在地,是大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纬27.36′~28.15′,东经103.43′~104.07′之间。总面积189.95平方公里,东接天星镇,南靠玉碗镇,西连悦乐镇,北邻天星镇。全镇平均海拔1442.1米,最高点兴隆村大厂梁子海拔2527米,最低点田元村岔河边海拔60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136.5米。山峦重叠山高坡陡,立体气候四季分明。辖9个村3个社区205个村(居)民小组。2013年末有1人,其中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全镇农村劳动力17329人,农业从业人员10957人。国道213线、昭麻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连接南北,境内商贸繁荣,城市功能健全.
  一、当前群众思想现状
  (一)发展愿望更加迫切。当前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广大群众不再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而发愁,而是盼望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把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作为基本要求,按照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去努力奋斗。群众的发展愿望更加迫切,不仅期盼经济发展改善物质生活,更要期盼改善精神生活;不仅期盼对身体健康质量的更高要求,而且期盼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更高要求。
  (二)发展需求不断增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除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外,还需要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精神财富,并将其转变为巩固发展的基础和积累,用以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为自身经济发展的再生产提供源动力。因而,广大群众不仅对基础设施改善的需求增多,而且对科技化发展、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三)发展意识逐步增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不断涌向市场,市场上的商家们不断走向农村寻找农产品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农村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逐步增强,也在积极寻找市场信息和商机。他们不仅满足于本地市场,有的上跑昭通、昆明,有的下跑水富、宜宾,纷纷联系刺老苞、粽叶、折耳根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寻找早黄瓜、早玉米、早洋芋等蔬菜和新鲜水果的买家。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农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土地改良程度低,生产用水保障低、村组公路通行差、田间机耕道路差,依然是靠天吃饭拼运气,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和能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比较大,农副产品收益不高,严重阻碍农业发展,极大影响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如翠华镇雄魁村干坝片区发展早蔬菜种植过程中,虽经连片土地整治改良,去冬今春干旱缺水季节,种下去的农作物生长严重受损,加之公路通行条件受晴通雨阻限制比较大,导致大部分农户经济效益不高,甚至有的没有将农产品按时送到市场,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而对没有实施土地整治改良改造、水利设施不配套、交通条件差的地方更多且尤为普遍,农产品主要是自产自销,没有更多地走入市场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农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是影响群众发展经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二)依赖思想严重,期盼项目扶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极端方面,一个极端是对已实施项目扶持的地方,如雄魁村干坝片区的10余亩大棚蔬菜,连续三年都在无偿提供棚膜补助,但在第四年就依赖政府补助,没有补助农户就不会自己再盖棚膜投入使用。雄魁村创办千亩玉米科技样板1500亩,连续两年都在实施,无偿提供玉米良种和配套肥料,第三年农户仍然依赖政府补助,如果没有项目扶持,无法继续创办科技样板。再如,过去在新农村建设中,已实施过房屋亮化工程的联合村谢家沟、金坪村车洛坝和营盘等地方,在随后的农户建房过程中,房屋亮化的部分,农户就是在等待政府补助后才会进行亮化,没有政府补助也是不会亮化的。另一个极端是没有实施项目扶持的地方,群众也是依赖思想严重,这些地方主要是距公路较远的地方,这在农村非常普遍,想发展却在等靠要项目扶持,也在同已有项目扶持的地方作攀比,没有项目扶持,做再多的思想发动工作也不会有多大效果。由此可见,依赖思想严重、期盼项目扶持是影响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发展规模不足,整体收益不高。主要表现在当前农村产业发展单一、结构不合理、规模不足,加之农村广大群众自身长期形成的“数量不多品种多”的思想,总认为啥都种点、啥都有点。就是在雄魁村干坝片区的蔬菜基地,农户都是要求品种齐全、数量其次。在县城周边的群众种植蔬菜也是一样,不管哪样品种都种一些。规模小、类型多,这样的发展方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无法实现订单农业的发展,客商订货无法供应和满足,很难实现品牌和规模效益,导致整体效益不高。近些年来,在翠华镇除了烤烟产业形成订单农业以外,水果、蔬菜、中药材以及畜牧产品都是散户多,都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形成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发展规模不足、整体收益不高,这也是影响广大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性的又一关键因素。
  (四)组织管理机械,群众参与不够。主要表现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各级组织不断加强引导和管理,但是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广大群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亲身实践后才会得以认可。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在高度重视和加大各种项目建设力度,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采取工程承包建设管理,重视了项目建设对施工队的管理,却忽视了广大群众知情和参与。一方面,大多数都是项目实施单位机械地按照施工承包方式实施,而不是由群众组织实施,群众负责配合,导致群众的知情知晓了解不够,监管参与不够,甚至村级、镇级都只是负责配合。另一方面,工程利润、税收、管理费等在项目资金中的刚性支出,降低了项目资金的最大化作用,组织管理过于机械,群众知情和参与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因而,组织管理机械、群众参与不够是影响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性的又一客观因素。
  三、下步对策建议思考
  (一)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广大群众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风险和能力,为群众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奠定较好的基础,这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举措。
  1、要有计划、规模地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改良改造,将坡地变为台地,把瘦地变为良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设施农业、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
  2、要有计划、科学地配套建设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用水,增强抵御旱灾的能力,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要不断加强村组公路、田间机耕道路的建设力度,不断改善通行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背马驮的状况,缩短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时间,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比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加大项目资金扶持,不断提升发展能力。依赖政府项目扶持,本也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要如此,因为群众自身的条件不足,需要政府作为强大后盾。在政府坚强支持和帮助的基础上,群众自身也要加大努力。加大项目资金扶持,不断提升发展能力,这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
  1、要规划实施项目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土地连片整治改造、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进行项目资金扶持建设。
  2、要大力推进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改造力度,重点是小型工程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政府补助建材引导,大型工程政府主导、调动群众积极参与。
  3、要加大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重点配套扶持群众在购买种子、种苗、种畜禽和农产品加工设备方面,以及配套扶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购买的棚房、厂房等设备。
  4、要有针对性地规划实施项目资金扶持,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和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项目,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不能片面地、偏颇地搞。否则,将会更大地打击群众发展的积极性。
  (三)拓宽产业规模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调优结构,推进农村经济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逐步替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拓宽产业规模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有效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
  1、强化科技知识培训。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依然传统,虽经多年来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普及,但广大群众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参差不齐,科技户、专业户毕竟比较少。随着科技知识的不断更新,强化科技知识培训,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科技培训,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放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方面,让广大群众学有所获、学用所用,真正能够掌握和使用,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凸显实用科学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2、加大产业基地培育。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加大农产业基地培育,增大农产品市场供给量,逐步走产业化发展和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结合翠华实际,镇党委政府紧扣县委政府部署,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入调研,认真研究,明确了“三三三”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特色创建。“三三三”发展思路:“三化”即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化进程;“三产”即突出抓好养殖业、林果业和蔬菜产业发展;“三区”即紧扣城区、郊区和农村的区域特点,以城带乡抓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进一步夯实基础,发展壮大基础产业。依托国家AA级黄连河风景名胜区打造联合村的旅游度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黄连河旅游生态园;发展以乡村休闲游为主的金色金海休闲村;以复合型水果种植为主发展了千亩连片的金坪水果村;引进华曦牧业集团入驻翠屏村建设乌蒙乌鸡原种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的产业链,着力发展翠屏、田坝两村土鸡养殖示范村;着力发展雄魁村农特绿色蔬菜规模种植,建成了服务县城的千亩连片农特蔬菜基地;围绕核桃和板栗规模发展永康、田元干果产业村;突出兴隆村的地理优势集中发展了2200亩的烤烟产业村;围绕全县建设休闲、旅游、文化、美丽的大关县城目标,突出搞好县城的社会管理工作,打造优质服务和谐社区。
  3、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在抓好产业基地培育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通过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把广大群众纳入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专业合作组织中的积极性和智慧才能。要推进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如蔬菜产销协会、水果产销协会、干果产销协会、农产品(如马铃薯、魔芋等)产销协会、养殖(如土鸡、仔猪、黄牛、鱼等)产销协会、中草药(如天麻、云木香、鱼腥草、厚朴等)产销协会,各种特色养殖(如野猪、野鸡、蜜蜂、牛蛙等)产销协会,以及各种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将各行各业的种养殖户集中起来,进行规范化管理。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利用市场信息有效调节和保护生产销售,构建生产供销服务链,实现有基地、有组织、有市场、有保障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让广大群众按照合作组织的统一要求,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标准的订单生产和销售,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投入到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中去。
  (四)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广泛组织群众参与。政府和各级部门在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引导等职能职责,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是前提和基础。不断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广泛组织群众参与,这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的保障。
  1、在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调研规划,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征得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后进行方案制定,不能仅凭聘请的设计单位单方进行项目设计而定。如在沟渠、水池规划设计上,有的设计单位不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不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又不认真调查了解群众,等到正式施工时又重新变更设计,导致群众意见大,造成施工矛盾大、难度大。
  2、在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无论是政府补助材料、或者是实施全部工程,要在项目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组织群众参与,甚至是群众集资、投工投劳建设,让群众直接参与,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又增强了群众的责任感。同时,基层原本争取项目资金极不容易,为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尽可能采取群众参与建设,将在工程承包建设中的利润、税收、管理费等资金更多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来,这种模式在现在的农村“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中已经得以体现。
  3、在实施农村产业发展项目过程中,也要坚持公共建设政府主导、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如在新建大棚蔬菜基地方面,棚架、棚膜由政府补助,但补助部分要通过该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实施。在新建某项农产品加工作坊中也是如此,由政府补助资金给该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使用。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激励调配使用,政府和部门加强监管,这样有助于政府补助资金作用在专业合作组织得到有效发挥,避免群众对政府补助形成长期的依赖思想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不是片面的、单一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群众自身的努力。由于调研不够、分析不够,所思考的也不一定正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发展的憧憬更加美好。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也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面对贫困山区的基层农村发展实际,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尚远,要求更高。只有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总结、更新和提高。
所有频道&&&
技术指导员
科技示范户
技术明白纸
?&?&?&?&?&?&?&?&当前乡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
我的图书馆
当前乡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
回想过去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对于领导和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乡镇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工作力不从心。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衡量乡镇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我们为抓经济,可谓是用尽脑子,想尽法子,但总感到力不从心,有一种沉重感觉。这种沉重感,除乡镇主要领导能力水平有限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乡镇调控能力差。乡镇的上级是县委、县政府,而不是县职能部门,这一点虽然是明确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有少数部门对乡镇工作指手划脚,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以致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 二是抓经济缺乏手段。由于乡镇缺乏权力、财力和物力,抓经济调控手段脆弱,特别是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缺乏调控手段。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发展个私工业是“雷声大、雨点少”,金融部门对发展个私工业很少有贷款扶持;乡镇投资环境是“收费多,优惠少”,过去,对办工业有农转非指标、税收特殊优惠等,现在这些政策不管用了,但收费却没有减少,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税费名目繁多;部门服务企业是“指责多,指导少”,有的业主反映说,现在的干部,服务企业的本领没有,卡企业的本领却不少。&
&&& 三是乡镇财政压力大,现在乡镇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而财政收入渠道则不多,多数乡镇财政困难,保吃饭都有问题,少有财力扶持农村发展经济。&&&&&干群关系改善缺乏良策。
&&& 从总体上讲,现在乡镇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依法行政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十分强调依法行政,但乡镇干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难免干出一些越规事情。其次是收费问题,现在的乡镇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收费上。群众称乡镇干部是“收费干部”,教育附加、农业税、优抚款、社会保险金、社保扩面、合作基金等都要乡镇干部去收。还有报纸、杂志,有报刊的部门都发文下征订任务,有的部门领导还亲自打电话或上门征订。所有这些,不仅给乡镇干部增加了压力,而且给群众造成一种错觉,乡镇政府只向他们“要钱”,不帮他们“赚钱”,没有很好为他们解决难题,无形中增加了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第三,干部工作作风不容乐观。现在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亟需改善,除主观因素以外,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干部是“五多”干部,开会多、参观多、培训多、文件多、订报多。由于忙于应付“五多”,农村工作深入不下去,人蹲不下去。&&&&&乡镇机构臃肿庞大。
&&& 现在,乡镇机构日趋庞大,人员日益增多,办事效率日益低下,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因素之一,乡镇领导职数过多,难以形成合力。制约因素之二,乡镇机关人员猛增,财政负担过重。制约因素之三,乡镇干部出口不畅,“进来”容易“出去”难已成了一大弊端。乡镇干部一方面存在青黄不接、整体素质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村级组织薄弱,经济困难。当前村级组织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第二,农村支部书记总体素质偏低;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第四,少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甚至闹矛盾、闹派性,从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乡镇工作的对策和思路&&&&&切实提高和发挥乡镇的地位和作用。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带领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前沿指挥所,更是面向“三农”最直接的操作者和引路人。因此,在人民群众眼里,乡镇党委就代表着党,乡镇干部就代表着政府。如果乡镇干部不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勤政廉政办实事,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不可能提高。&&&&&乡镇工作面对千家万户,面临千变万化的市场,职责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然而,乡镇的权力有限,有时的确难以保证职责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为便于乡镇机关开展工作,县机关职能部门应当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县机关部门和乡镇都要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必须大刀阔斧进行乡镇机构改革。首先要减少领导职数,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可以一肩挑,乡镇党委委员和乡镇政府副职也可以交叉兼职。仅此一项,乡镇领导的职数至少可比原来减少一半左右。其次对乡镇机关的其他岗位,也要压缩编制,一人多岗,兼职使用,大大精减人员。与此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录用、晋升和辞退制度,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优秀的乡镇干部要及时表彰使用,对不称职的乡镇干部及时进行辞退,缺编人员公开向社会招聘,从而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的用人机制。&&&&&重视和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乡镇政府的基础和延伸,因此,要做好乡镇工作,必须抓好村级组织。措施主要是三条:一是强“龙头”,即配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强“龙”身,即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养和发展中青年党员,为农村培养一批思想进步、观念先进、文化素质较高的后备干部;三是通过多种措施,兴工兴农发展第三产业,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切实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从乡镇干部本身来说,虽然多数还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的不思上进,有的贪图享受,有的向群众吃喝拿要,个别的甚至腐败堕落,跌入犯罪的泥坑。对于这些问题,决不能马虎了事,而要通过教育、诫勉和辞退等办法,促进乡镇干部改进作风,弘扬正气,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一个称职的乡镇干部。&回想过去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对于领导和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乡镇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工作力不从心。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衡量乡镇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我们为抓经济,可谓是用尽脑子,想尽法子,但总感到力不从心,有一种沉重感觉。这种沉重感,除乡镇主要领导能力水平有限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乡镇调控能力差。乡镇的上级是县委、县政府,而不是县职能部门,这一点虽然是明确的,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有少数部门对乡镇工作指手划脚,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以致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 二是抓经济缺乏手段。由于乡镇缺乏权力、财力和物力,抓经济调控手段脆弱,特别是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缺乏调控手段。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发展个私工业是“雷声大、雨点少”,金融部门对发展个私工业很少有贷款扶持;乡镇投资环境是“收费多,优惠少”,过去,对办工业有农转非指标、税收特殊优惠等,现在这些政策不管用了,但收费却没有减少,特别是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税费名目繁多;部门服务企业是“指责多,指导少”,有的业主反映说,现在的干部,服务企业的本领没有,卡企业的本领却不少。&
&&& 三是乡镇财政压力大,现在乡镇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而财政收入渠道则不多,多数乡镇财政困难,保吃饭都有问题,少有财力扶持农村发展经济。&&&&&干群关系改善缺乏良策。
&&& 从总体上讲,现在乡镇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依法行政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十分强调依法行政,但乡镇干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难免干出一些越规事情。其次是收费问题,现在的乡镇干部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收费上。群众称乡镇干部是“收费干部”,教育附加、农业税、优抚款、社会保险金、社保扩面、合作基金等都要乡镇干部去收。还有报纸、杂志,有报刊的部门都发文下征订任务,有的部门领导还亲自打电话或上门征订。所有这些,不仅给乡镇干部增加了压力,而且给群众造成一种错觉,乡镇政府只向他们“要钱”,不帮他们“赚钱”,没有很好为他们解决难题,无形中增加了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第三,干部工作作风不容乐观。现在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亟需改善,除主观因素以外,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干部是“五多”干部,开会多、参观多、培训多、文件多、订报多。由于忙于应付“五多”,农村工作深入不下去,人蹲不下去。&&&&&乡镇机构臃肿庞大。
&&& 现在,乡镇机构日趋庞大,人员日益增多,办事效率日益低下,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因素之一,乡镇领导职数过多,难以形成合力。制约因素之二,乡镇机关人员猛增,财政负担过重。制约因素之三,乡镇干部出口不畅,“进来”容易“出去”难已成了一大弊端。乡镇干部一方面存在青黄不接、整体素质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村级组织薄弱,经济困难。当前村级组织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第二,农村支部书记总体素质偏低;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第四,少数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甚至闹矛盾、闹派性,从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乡镇工作的对策和思路&&&&&切实提高和发挥乡镇的地位和作用。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带领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前沿指挥所,更是面向“三农”最直接的操作者和引路人。因此,在人民群众眼里,乡镇党委就代表着党,乡镇干部就代表着政府。如果乡镇干部不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勤政廉政办实事,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不可能提高。&&&&&乡镇工作面对千家万户,面临千变万化的市场,职责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然而,乡镇的权力有限,有时的确难以保证职责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为便于乡镇机关开展工作,县机关职能部门应当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县机关部门和乡镇都要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必须大刀阔斧进行乡镇机构改革。首先要减少领导职数,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可以一肩挑,乡镇党委委员和乡镇政府副职也可以交叉兼职。仅此一项,乡镇领导的职数至少可比原来减少一半左右。其次对乡镇机关的其他岗位,也要压缩编制,一人多岗,兼职使用,大大精减人员。与此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录用、晋升和辞退制度,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优秀的乡镇干部要及时表彰使用,对不称职的乡镇干部及时进行辞退,缺编人员公开向社会招聘,从而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的用人机制。&&&&&重视和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乡镇政府的基础和延伸,因此,要做好乡镇工作,必须抓好村级组织。措施主要是三条:一是强“龙头”,即配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强“龙”身,即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培养和发展中青年党员,为农村培养一批思想进步、观念先进、文化素质较高的后备干部;三是通过多种措施,兴工兴农发展第三产业,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切实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从乡镇干部本身来说,虽然多数还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的不思上进,有的贪图享受,有的向群众吃喝拿要,个别的甚至腐败堕落,跌入犯罪的泥坑。对于这些问题,决不能马虎了事,而要通过教育、诫勉和辞退等办法,促进乡镇干部改进作风,弘扬正气,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一个称职的乡镇干部。&新《信访条例》实施后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办法
为规范来访接待工作,妥善处理群众来访事项,切实保护来访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XX省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信访局(以下简称市信访局)的工作职责,结合来访接待工作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工作职责与受理范围
接待市内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境外人士向市委、市政府及其领导同志(包括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信访局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来访;交办、转送、督办来访事项;协调处理重大、疑难来访问题;综合分析来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领导同志反映重要的来访情况;向县、区和市直部门通报群众来访及来访事项的处理情况,提出完善政策和改善工作的建议;对下级或部门信访工作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来访工作情况纳入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和公务员绩效考核范围。  对以下来访事项不予受理:1.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2.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3.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4.无实质性内容的来访事项;5.其他不属于市委、市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对以下来访事项不再受理:1.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已经复核终结的;2.来访人不服办理、复查意见,无正当理由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
二、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便民和双向规范的原则。  三、工作程序  (一)登记   对所有来访事项都应进行登记,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登记要简化手续,高效,客观、准确地反映来访情况。  登记项目应当包括:来访时间,来访人基本情况,通信(讯)地址或方式,人数,事由、具体诉求,有无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是否初访,是否通过其他方式反映过同一来访事项。  (二)告知  对不予受理、不再受理的来访事项,登记接待人员向来访人出具来访事项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告知书(附件1、2),对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以及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来访事项,告知来访人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来访事项,来访事项告知书只出具一次,以后即可口头告知。
(三)安排接谈
以下情况应予接谈:1.集体上访;2.属党政部门处理的个体、群体初访;3.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应该解决而未解决的个体、群体重复上访;4.其他需要安排接谈的。凡安排接谈的,登记人员在《来访人员登记表》上编号、加盖接谈印章。
(四)接谈
1.接待工作人员要核对来访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阅看、核实《来访人员登记表》和相关材料;听取来访人的陈述,询问有关情况;做好笔录或在计算机中录入来访人反映问题的主要事实、理由及要求;来访人以往的信访过程和处理情况;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的原因;来访人的异常、过激言行;联合接待和协调处理情况。接待工作人员发现登记内容有误,应及时修正。  2.对来访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核实的,接待工作人员可电话询问相关单位。对当天未谈完或需要来访人补充材料的,可作约谈处理。  3.接谈过程中,对按照规定应当不予受理、不再受理的来访事项,接待工作人员要向来访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出具来访事项告知书,劝导来访人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  对来访事项属于有权处理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按转送、交办规定办理。  4.对来访事项涉及有关县、区、市直部门和单位的大规模集体上访;有特殊情况的个体上访、群体上访、集体上访;重要会议和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集体上访以及有特殊情况的个体来访、群体上访,电话通知有关县、区、市直部门和单位安排人员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市人民来访接待室联合接待,并现场转送、交办、劝返或带回。  5.外国籍、无国籍人士、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来访,接待工作人员要及时向室、局领导报告。对需直接答复的问题,要写出答复提纲并经室、局领导审定。  6.对重大、紧急的来访事项,接待工作人员应当日提出建议,经室、局领导同意后,报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按批示办理。
(五)办理方式
1.转送。需要县、区处理的,向来访人出具《来访事项转送告知书》及《来访事项转送通知书》(附件3),介绍来访人回当地有关部门反映。一般情况下,下转至县级有权处理机关,同时抄送县、区信访信访工作机构。对来访诉求事项较多或有权处理机关不明的,可视情下转到县、区信访工作机构。  需要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处理的,向来访人出具《来访事项转送告知书》及《来访事项转送通知书》(附件4),作归口处理。  2.交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转送事项,市信访局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附件5):(1)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批示的;(2)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应该解决而未解决的;(3)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或异常上访的;(4)有关县、区或市直部门处理意见明显不当的;(5)其他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  对受理单位反馈结果的材料,接待工作人员要认真审阅所报内容与交办事项、呈报单位与交办的承办单位是否一致,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反馈结果,处理意见认定事实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否正确,是否有落实措施,手续是否完备(有无责任单位盖章、责任领导签名、来访人的签字意见等)。  3.发函转送、交办方式。市信访局每周一次集中向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的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附件6),其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市信访局书面报告转送事项的办理情况。对情况紧急的来访事项,可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先行处理,但需及时补发转送、交办函。  有关部门或单位收到转送、交办的来访事项不得擅自转送、交办或者退回。对转送、交办件有异议的,可在收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市信访局来访接待室申请审核。  4.协调处理。对情况复杂、难度较大、人数较多、难以劝返、涉及多个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或对转送、交办的来访事项受理有争议的,可组织有关县、区或市直部门、单位进行协调处理。协调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决定,按决定意见办理。  对需要通过协调处理的来访事项,接待工作人员应事先或协调人员、事项的初步处理意见等拟出方案,报室、局领导同意。协调结束后形成纪要,并督促落实。  5.督办。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信访局督查督办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督查督办工作。市信访局来访接待室负责对本室转送、交办、协调处理的来访事项进行督办。需要移交市信访局督查处的来访事项,要及时提出,经局领导批准后移交。需要向督查处备案的,按要求每月将本室交办的来访事项以列表的形式送督查处备案。督办通过电话、发函、约谈、派员等方式进行。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限时办结:(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6)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六)上报与通报
1.上报。对需要上报的来访情况,通过《信访信息》、《信访重要情况专报》、《信访重要情况签报》等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省信访局报告。以上三个简报和信息分别由来访接待室和当日值班的牵头人负责撰写(下同)。  (1)对有关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意见或建议;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的重要反映;带有政策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重要来访事项;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顶拖不办的典型案件;高级干部、知名人士来访反映的问题;涉及群体性利益的来访事项;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突发异常情况的处置;其他需要市委、市政府领导阅知或阅示的来访信息,通过《信访重要情况专报》或《信访重要情况签报》不定期上报。  (2)对群众来市上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每月编发《来市去省集体访情况通报》,每季度编发《来访情况综合分析》,以反映政策性、地区性、苗头性问题,信访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等。对每日来访情况编发《信访信息》。  2.通报。每月对来市去省赴京上访情况和当月来访突出问题、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尤其是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在向有关县、区党委、政府或市直部门、单位通报的同时,报市委、市政府,抄送组织、人事等部门。必要时,对来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不定期通报。  (七)文稿办理
拟写文稿必须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结构清楚、标点准确,内容符合原意。文稿一般由经办人起草,逐级送审。
(八)终结事项的备案
接待工作人员对终结来访事项的备案材料,应认真审阅,重点审阅办理、复查、复核意见,有无上访人的签字意见,有无责任单位领导的签字意见,有无单位公章等内容,并将办理、复查、复核意见的主要内容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九)来访人访后信的处理
对来访人的访后信,接待工作人员要记录或在计算机内登录来信时间和主要内容,并注明处理情况。需办理的,按照本办法办理来访事项的有关规定办理;需留存的,并入来访档案;内容不清、无实际意义的或重复来信,统一登记、存放,每年集中销毁一次。来信中扬言滋事的,要及时通知有关县、区或市直部门、单位妥善处理。
(十)查询及回复
来访人需要在市信访局信访信息系统查询投诉请求办理情况的,应持身份证及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接待场所查询。 &   对来访人再次来访或通过访后信等形式查询来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接待工作人员原则上采用口头或复信的形式,将来访事项的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等相关情况告知来访人。其中,通过复信告知的,应拟写复信稿,按要求送审。
(十一)统计
来访接待室确定专人每月对来访情况、办理情况进行统计,经室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后上报局领导(各类统计表见附件7-12)。
四、公示接访事项  1.公示内容。(1)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2)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信访接待日的时间和地点;(3)有关信访法律、法规、规章;(4)市信访局来访接待工作流程及有关制度;(5)律师参与市信访局接待工作的时间。  2.公示方式。在市委、市政府接待场所或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
五、特殊情况处理  1.对来访人违反《信访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接待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按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2.接待工作人员发现来访人员中有精神病人的,应通知其所在县、区、市直部门、单位或监护人将其领回。对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妨碍信访秩序的精神病人,接待工作人员通知市公安局到现场妥善处理。  3.接待工作人员发现来访人员中患有恶性传染病的,应迅速通知市卫生局处置,并通知来访人所在地有关单位领导来市处理。  4.来访人在信访接待场所患病需要急救的,接待工作人员应向值班领导报告,迅速通知“120”急救中心到场处置。治疗及善后处理事宜,由患者本人及亲属、患者所在县、区、单位负责。  5.对越级集体上访,滞留信访接待场所,或有过激行为的来访人员,需要县、区和有关部门、单位来人劝返的,接待工作人员应及时通知来访人所在县、区党委或政府值班室,立即派员来省、市劝返。需要通知来访人所在县、区分管领导来市劝返的,报室领导同意;需要通知来访人所在县、区主要领导来省、市劝返的,报局领导同意。  6.对信访问题按规定处理后,来访人拒不接受处理意见并无理取闹的,接待工作人员应向值班领导报告,由局值班领导通知市公安局派民警到现场依法妥善处置,并及时报局主要领导。
六、立卷归档
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档案的分类、整理、立卷、保存、移送工作。  来访档案分为专卷档案和普通档案。办理过文稿的,归专卷档案;登记窗口直接处理或接谈后未办理文稿的,归普通档案。
七、工作纪律
接待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信访条例》、《XX省信访条例》的规定及市信访局各项工作纪律。着装整齐、挂牌上岗,不得刁难、歧视来访人,不得擅自向来访人就来访事项的处理作实质性的表态或透露内部研究的情况,不得接受来访人赠送的礼品、礼金或有价证券,不得接受来访人或接访人的吃请,不得在来访人数字登记统计中弄虚作假,与来访人或者来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接待工作人员应当申请回避,不得干预或擅自办理来访事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法探讨
农村的发展,农民民主意识、政策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世纪的新农村、新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使之与不断富裕、不断觉悟的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需要相适应,才能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农村。
一、运用政策,推动。
党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不断致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作保证的。因此,运用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首要。
运用政策,必须首先掌握政策。农村政策很多,涉及农村、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农、林、牧、副、渔等各种产业;农业的产、供、销各个环节。掌握政策关键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党的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就是“富民”。这是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政策的落脚点,是农村基层干部全部的归宿点。围绕“富民”思考农村的点子,展开农村各项,这是长期不变的。
运用政策,必须宣传好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民群众不了解党的政策的情况下,单靠农村基层干部动员加强调,或者采取手段是难以把党的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农村基层干部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民耐心、持久、反复地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尤其要农民群众把政策本身与执策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区别开来,及时消除群众对政策的误解。使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家喻户晓,自觉遵循,积极运用。
运用政策,关键在于创造性地执策。党的政策是指导全国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县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县的,也具有相对的概括性,不一定能为每个乡镇、村、社解决当地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创造性地执策,切不可不动脑筋,不顾乡镇、村、社的条件,照搬政策条文。
二、科学决策,减少失误。
科学决策是每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必须掌握的重要。先行自省,再作决策。决策必须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自省能使自己清醒。因此,在决策前应当先行自省。一省:这项决策应该由自己来作吗?避免自作主张或干预下级的权利;二省:这项决策值得自己作吗?弄明白不作这项决策将会失掉什么,看到问题的重要性;三省:必须在什么时候作决策?把握时机,避免冒险或坐失良机;四省:已经掌握了作决策的必要依据吗?认真考虑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五省:自己怎样作出这项决策?仔细权衡几个方案的利弊,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把握目标,灵活决策。在做决策时,要反复推敲,思考决策的目的是什么?这项决策最低限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个最低目标,这项决策就失去了意义。一项决策,往往也存在着“能不能为群众接受”的问题,为了让群众能够接受,折衷、妥协、让步是常有的事,妥协的边界就是最低目标。在对一些事情决策时,只要能够实现最低目标,又能够使群众接受,农村基层干部就应该运用折衷、妥协、让步的,灵活地作出决策,及时推进。
发扬民主,有效决策。大凡有效的决策都是在不同意见的反复比较中做出的。如果开会决策时,没有人提相反意见,出现“鸦雀无声”或者“众口一词”。这就很可能说明大家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还不了解,提不出相反意见;或认为领导不可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发表相反意见;或害怕得罪“拍板”的同志,不敢发表相反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松松大家的包袱,让大家思考思考,再做决策。
三、抓住“中心”,提高效率。
讲究效率,现在已被愈来愈多的农村基层干部所重视。然而,还有不少同志对怎样才能提高效率不得要领。任何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进行的,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做一项或大或小的,都得考虑一下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特别是乡镇、村的领导干部,更不能茫无头绪,四面出击,必须注意对整个作具体分析,区别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以找出其中对整个有影响和有支配作用的关键环节,这个关键环节就是一段时间的中心。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推动整个顺利发展。否则,就没有重点,甚至本末倒置,轻重不分,其结果是收效甚微,劳而无功。
 四、群众至上,服务到位。
农村基层干部的不光是组织发动,更重要的是引导、服务。给群众之不能,解群众之不解。
为民排忧。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农村基层干部应主动出面帮助,出点子,想办法,解决具体问题。应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住房、婚姻家庭、生老病死、子女读书等实际问题;应特别关心那些不声不响、老实守法的群众,不让老实人吃亏。给群众办实事、好事,要讲究实际,说到办到,坚持一件一件、年复一年地办,做到把事情办实,把实事办好。办不到的事情不要乱表态,提虚劲。
关心发展。农村基层干部应经常了解和研究自己区域的群众,不但要知道群众的性格、气质、爱好、特长、弱点,而且要清楚他们生产、经营近况,了解他们的发展能力、潜力,预见他们的发展方向,为他们发家致富出点子和尽可能创造必要的条件。
全面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致富对社会服务的依赖性较大。农村基层干部应充当好对农民服务的尖兵,想方设法对农民群众提供服务,帮助农民走向市场;提供科学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供资金服务,帮助农民启动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帮助农民获得有关方面的优惠,利用保护正当权益。
五、民主管理,依法。
把握好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能摆脱党的领导,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在中应始终强调党对农村、农民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的全过程。
把握好依法办事和建章立制的关系。村民自治必须在宪法和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制定任何一项民主制度,都要以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规为依据。当然,也要尊重村情民意,结合农村现在的民主状况,使制定出来的民主制度具有合法性、针对性、操作性
把握好民主形式和务求实效的关系。推行村民自治,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村社干部民主管理水平的现状出发,从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出发,以能否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为标准,以农民群众是否满意高兴为标准来确定取舍。
&谈如何当好乡镇"一把手"
& 乡镇一把手要想在生活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轻松愉快、,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得注重方式方法,得讲究一定的领导艺术。如果要提高领导水平,那就得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考虑,现就我个人的观点供各位参考。
一是要善于加强班子团结。作为一把手要带头讲团结,要善于观察班子成员思想动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切忌搞小团伙,让整个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团结有力,协作并战的有机整体。
二是要分清工作主次。在工作繁忙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来处理手头上的工作,不要颠倒工作主次,对别人分管的工作不要干预,在处理事情时,还得三思而为之,如果安排别人去做,应做到:敢于授权,让别人积极去做;勇担责任,让别人放心大胆去做;正确引导,让别人心悦诚服地去做;拿主意,让别人有条有理地去做;常督促,让别人认真负责地去做。如果在实际工作不注意抓重点,每天工作仅限于一些琐事之中,对重要的工作却没有集中精力来处理,造成工作疲于应付。
三是要适当授权。适当授权可减轻领导的负担,也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授权时要做到放权不失职、依靠不依赖、宽松不放松。如果在工作中乡镇一把手不愿授权、不会授权,自己统揽一身,造成忙一个人、闲了一片人,导致工作事半功倍。
四是要讲民主。在工作中要破除集权观念和专制思想及家长式的一言堂作风,不能有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善于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和建议,不能把群众意见当作耳边风,更不能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不闻不问。要敢于创造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有这样才会搞好干群关系,工作才能够胜利开展。
五是要务实。在工作中,有的乡镇一把手只喜欢报喜不报忧,但现实要求我们基层领导干部要爱听真话、实话,要有愿听“忧”处的真诚愿望,有善纳群言、闻过则喜的宽广胸怀,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实际行动,多讲实话、多办实事,坚决防止和克制报喜不报忧的不良风气。
六是要树威信。一个领导是否有号召力和凝聚力,那就得看他威信如何。作为乡镇一把手要做到以“德”立威、以“才”增威,以“廉”生威、以“诚”取威、以“情”育威、以“干”树威、以“创”升威。如果领导丧失威信,就容易造成令不行、禁不止,工作无法开展等后果。
七是要公道正派。作为乡镇一把手办事要公道、为人要正直、用人要唯贤,在工作不能讲人情,看关系,搞小圈子,搬玩是非,分散人心;处事要公平,待人要公道,对待任何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公道,批评要有方,奖惩要分明。如果乡镇一把手们认真对照以上七个方面去努力工作,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大有希望。
&如何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部
在乡镇,组织干部一般都被称作“干部中的干部”,可见乡镇组织干部在在一般干部眼中的重要性;在多数乡镇,组织干部岗位是乡镇机构岗位设置中唯一的一个副主任科员岗位,可见乡镇组织干部在组织眼中的重要性;在乡镇,组织干部所了解和掌握的镇村党员干部、班子的思想、工作情况一般都是领导调整班子、任用干部、部署工作的依据,可见乡镇组织干部在领导眼中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乡镇组织干部所处的特殊岗位和工作的特殊性,对组织干部的素质和纪律要求就比较严格,乡镇组织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比一般党员干部强。如何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部?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乡镇组织干部工作实践,在这里谈几点感受与大家共勉。&&&&笔者认为,要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部,做好乡镇组织工作,必须要树立“两型“观念,提高七种能力,做到“六个到位”。&&&&乡镇组织干部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对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树立“学习型”、“知识型”的观念。所谓“学习型”,是指组织干部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现代知识,了解和处理外界各种信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等,进一步提高自己面对时代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所谓“知识型”,是指组织干部要形成有利于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机制,以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组织干部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学习上,乡镇组织干部要善于找出盲点,确立学习重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能正确掌握知识的重点,并且纳为己有,善加利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在学习上要善于寻找途径,提高学习的效能。一是加强学习,挤时间多看书,拓宽知识面,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乡镇组织干部一方面要学习与组织工作业务相关联的学科,如人才学、领导科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利用这些知识从不同角度给组织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二是拜专业人员为师,不懂就问,避免走弯路。三是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作为一名乡镇组织干部,工作中不仅要立足本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还须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要做到这一点,应当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一是综合分析能力。乡镇组织干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协助乡镇领导培养、管理、培训、推荐乡镇中层干部、村级干部。因而,在乡镇中层干部和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反映的情况和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深入走访调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给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把真正的好干部选拔上来,做到选拔干部客观、公正、准确。二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对组织干部提出的新的要求,要使组织工作始终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就必须具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理论观点和探索精神。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乡镇组织干部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乡镇组织工作新局面。三是语言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工作是一项对个人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除上述能力之外,还要求乡镇组织干部一方面要有扎实的文字写作功底,严格按照公文要求准确无误地把乡镇党委和集体的决策、决定等用文件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当接到上级文件和精神时,要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件精神和实质,做到传达领会精神不偏不倚,执行命令不折不扣。四是运用和掌握信息的能力。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相互之间的信息量和信息切换交流越来越频繁,在缤纷交错的信息前面,作为一名乡镇组织干部应具有较强的驾驭信息技术水平,具备分析信息、掌握信息、正确运用信息的能力,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工作实际,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提升乡镇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五是调查研究的能力。组织工作是面对未来、面对社会和实际的工作,其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的支撑点是在基层、在群众之中,搞好组织工作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掌握第一手资料,使乡镇领导对工作中的每一项决策、决定,真正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深得民心,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决策的失误或错误给工作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六是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工作是围绕组织而展开的管理活动。组织工作包括党的干部工作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日常的干部管理工作中,有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需要组织干部去做。有时协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乡镇党委正确决策的形成和落实。因此,乡镇组织干部还要虚怀若谷,善于沟通,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要按照党委的意图做好工作,注意把握沟通协调的时机、方法,提高协调工作质量,避免因自己工作疏漏引起不必要的意见分歧,把沟通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乡镇组织干部要摆正位置,尊重和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积极主动地当好乡镇党委在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首先,要主动听取其他部门和党员干部对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协调处理好与基层党支部的关系,要多下基层,多和基层负责人接触,对他们提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沟通。三是处理好与上级组织部门的关系。对上级组织部门的部署,要坚决照办,还要注意加强联系沟通,多请示、多汇报。七是驾驭现代科技能力。组织工作是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乡镇组织干部要具备专业知识,如要熟悉党的组织、干部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党建理论和党史知识以及党的组织、干部工作业务知识等。并按照乡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准确、及时地制订主办工作的实施计划,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实施结果。这些都是乡镇组织干部基本的业务实施能力。信息时代的乡镇组织干部除了要具有业务知识外,还要能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自查文献信息资料,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存贮、检索、提取和交流。具备了驾驭现代科技的能力,就能提高工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乡镇组织干部要做党员干部、群众的表率,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除了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具备精益求精、甘为人梯的职业素质外,还必须在工作中做到六个到位:一是乐于奉献要到位。由于乡镇组织干部在乡镇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遇事处事如果没有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素质是不行的。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部,要有淡薄名利、一心为公的姿态;要有换位思考,大局本位、人民本位的公仆意识;要有想工作所想,急工作所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具备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长私心,不生贪心,不染野心的高尚人格。以高于普通人的素质影响群众,让群众心悦诚服,见贤思齐,形成磁场,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工作思路要到位。组织工作关系重大,要使工作始终保持先进不落后,保持进取不懈怠,保持优势不被动,就要对每一年、每一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有明确、清晰、可行、务实的工作思路。不能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更不能消极等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是平时管理要到位。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光靠一时的教育和培训,一两个学习班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党员干部管理的工作抓在平时、落到实处。不搞一阵子、不耍花架子,真正使党员干部管理工作形成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四关键性时期工作要到位。任何一项工作在实践中都会有轻重缓急、主要和次要之分,当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出现一个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又具有关键意义的突出问题和事件时,工作计划、工作部署就要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以眼前服从长远,以局部服从全局,以次要服从主要,做到思想、意志、行动、步调的高度统一。五是关心同志要到位。乡镇组织工作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要体现在关心党员干部,体贴党员干部,以真心、诚心、热心为党员干部排忧解难,做到重事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六是调查研究要到位。遇事要讲调查研究,要重实际讲证。调查研究不搞蜻蜓点水,不搞走过场,不搞虎头蛇尾,真正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到位。只有通过深入、扎实、经常的调查研究,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中吸取营养,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帮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把握宏观的能力,战略谋划的能力,分析研究的能力,综合概括的能力。对一个人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增强,工作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如何当好乡镇干部的思考
&&& 乡镇干部是连接群众的枢纽,发挥着上传下达、宣传引导的作用。要树立服务群众的主仆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职业操守,为人正派公道,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责任。笔者在乡镇多年工作实践中,认为当好乡镇干部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吃苦精神。乡镇干部面对千家万户,工作环境差,面对矛盾多,到基层调研、了解、调处等工作,都很辛苦,要有吃苦精神,才能准确把握群众所需所盼,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一个人在基层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要珍惜好每一天,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将辛苦为民工作作为幸事,甘愿为事业、为群众付出自己的劳动。 m&&
&二是要有奉献精神。山区工作生活枯燥单调,解决群众问题棘手,困难重重,工作不分白昼,甚至是星期天也不能顾,只要老百姓需要,就得及时为群众解忧,不得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否则威信就会在群众中丧失,得不到群众信服。在基层工作奉献很重要,只有无私的投入工作,把群众作为衣食父母,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
三是要做群众的贴心人。乡镇服务的对象是群众,在下乡的工作中,基层干部要放下“官”架子,不要自以为是领导,就高高在上,打官腔、摆官架,搞遥控指挥,远离群众。要树立主仆关系、服务对象。干部要到群众中去,与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增强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站在群众的利益出发,换位思考,为民谋福,为群众富裕奔小康而努力服务。&&&
&四是要为群众多办实事。工作中要端正对群众的服务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为民办实事,为什么有些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那是在工作中不务实、弄虚作假、漠视群众的利益,虚浮的表现,群众需要办的事,嘴上说得好听,工作中敷衍了事,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遇到大的困难矛盾,怕事、推诿。在工作中把群众的事当作第一要务,每一件事都要办好办实,解决不了的要好好的解释清楚,这样群众就会理解,就会得到赞许。&&&
& 五是要当好群众的宣传员。山区群众文化层次低,对政策理解不深,对各种科技措施不掌握,传统的观念在思想中根深蒂固,接受新技术、新观念能力落后,富起来的群众消费观念不正确,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科技的推广员、法律法规的普及员、致富消费引导的领航员,切切实实的为群众做好服务。&&&&
&六是要加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和充实自身的综合能力,基层工作面对事务繁杂,涉及多种领域,单一的知识是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为更好的服务群众,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如何跟上形势——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是硬任务服务是硬要求
&&& 《 》,透露了乡镇书记们的近忧远虑,也将税费改革以来乡镇政府工作的变化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税费改革以来,乡镇机构和人员进一步精简,“乡财县管乡用”普遍实行,“催粮催款”不再是乡村工作的重点,维持稳定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困难
是乡镇政府最头痛的问题,而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成为“走读干部”,等等。这些都表明乡镇体制、工作内容、县乡关系及干部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不过,在诸多的变化中也能发现一些依然延续的现象:县乡关系不顺、权责利不一致、乡镇政府功能失衡依然存在。尤其是迄今为止,“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占乡镇工作的首位”;绝大多数乡镇领导(83%)认为发展经济是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63.52%的干部忙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2.96%的干部忙于农田基本建设,20.42%的乡镇干部忙于招商引资。乡镇政府的职能仍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事实上,自税费改革尤其是农村综合改革以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早在2006年9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强调,“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然而,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现在,我们对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认识和实践都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乡镇政府存在着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情况。”&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并要求“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不是否定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责任,更不是否定乡镇政府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是要求地方和乡镇政府转变发展经济的思路,改革经济管理的方式,划清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这也要求乡镇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种催收,转到落实政策、行政执法、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目前来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服务是硬要求。在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的同时,地方及乡镇政府及基层干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一方面大力加强农村公共管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行权力下放、资金下拨、人员下沉、服务下移,将公共服务送到农村社区及农民之中,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这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真谛之所在!&
&&&&事实上,所调查的乡镇书记们已经意识到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68.17%的受访者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下一步乡镇改革的首选。然而,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乡镇干部的觉悟和努力程度,关键取决于乡镇之上县市及政府部门能否给乡镇改革提供空间和支持,在于上级政府能否真正转变自上而下的命令行政和责任体制,能否真正转变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财政体制和分权方式,能否真正放弃单纯的GDP崇拜及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自身职能向为基层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显然,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乡镇政府职能的转换依然任重而道远!
浅谈如何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 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但面对指标与措施、市场与计划、数字与实绩、非议与理解、责怪与支持等诸多矛盾,乡镇干部普遍感到思想压力大,工作难度大。因此,努力营造调动和保护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良好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弘扬正气 营造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始终保持一种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社会应给乡镇干部一个公正的评价,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和失误,要客观地看待,不要无限地夸大,把乡镇干部说得一无是处。当然也要看到在乡镇干部中,确有个别腐败分子蜕化变质,但不能因此就一叶障目。二是多树一些正面典型。乡镇干部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强烈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有许多优秀的品格值得称颂,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大加赞扬和宣传。上级部门的同志以及文艺界的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体验乡镇生活,多搞一些正面宣传,为乡镇干部干事创业加油鼓劲。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制定一套严格管理、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在任命上,注重实际,注重社会公认,多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可以规定,今后凡是县以下主职一定要在乡镇工作3年以上,方可任命。理解支持 创造条件  乡镇干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或有力无处使,或有话无处说,或无从着手,或举棋不定,迫切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作为上级部门要从多个方面对他们予以支持。一要授以实权。责任与权力应是一致的,对乡镇干部不要处处捆住他们的手脚,要大胆放权、让权、给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去开展工作。二要理解支持,要多支持,多理解。由于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较差,政策理解水平较低,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农村工作难度更大了,在工作中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如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乡镇干部每年都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抓此项工作,但由于一些群众不能正确理解,片面地将这项工作称为“要钱、要命”。个别群众还产生抵触情绪,干部对他们软的办法不管用,硬的办法不能用,拖来拖去,拖得乡镇干部精疲力尽。但对当前农村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应进行辩证地分析和认识,要找准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不能不分清红皂白对乡镇干部一味指责。把乡镇干部推向对立面,要善于体谅乡镇干部的处境和工作难度,对他们要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怪。三要排忧解难。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以事业为重,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在企盼理解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关心和组织的温暖。上级领导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对乡镇干部多加关心,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安心工作。四要严格管理。要求乡镇干部应处处以大局为重,在执行上级任务时,既要如质如数地完成任务,又要不违背政策和法规。要教育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出现问题,要分清责任,涉及到乡镇干部方面的,绝不偏袒。作为业务主管及执法部门,要充分理解乡镇工作的难度,分解部门指标,下达任务,要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科学决策,量力而行。改进方法 排忧解难  乡镇干部也应自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人民群众形成水乳交融关系,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根据当前干群关系的现状,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要执政为民,为政清廉。乡镇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实干家。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二要既当群众的“学生”,又当好群众的“先生”。做群众的学生,就要同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和建设。做群众的“先生”,就必须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方向,善于运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群众。对于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要据实讲解。做群众的“先生”,还要做谋划家,善于把从群众中得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总结、升华,形成自己的决策思路。做群众的“先生”,还必须做“土专家”,要自加压力,挤时间学习农村实用科技知识,甚至更多的科学技术,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科技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浅谈如何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但面对指标与措施、市场与计划、数字与实绩、非议与理解、责怪与支持等诸多矛盾,乡镇干部普遍感到思想压力大,工作难度大。因此,努力营造调动和保护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良好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弘扬正气 营造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始终保持一种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社会应给乡镇干部一个公正的评价,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和失误,要客观地看待,不要无限地夸大,把乡镇干部说得一无是处。当然也要看到在乡镇干部中,确有个别腐败分子蜕化变质,但不能因此就一叶障目。二是多树一些正面典型。乡镇干部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强烈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有许多优秀的品格值得称颂,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大加赞扬和宣传。上级部门的同志以及文艺界的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体验乡镇生活,多搞一些正面宣传,为乡镇干部干事创业加油鼓劲。三是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制定一套严格管理、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在任命上,注重实际,注重社会公认,多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可以规定,今后凡是县以下主职一定要在乡镇工作3年以上,方可任命。理解支持 创造条件  乡镇干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或有力无处使,或有话无处说,或无从着手,或举棋不定,迫切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作为上级部门要从多个方面对他们予以支持。一要授以实权。责任与权力应是一致的,对乡镇干部不要处处捆住他们的手脚,要大胆放权、让权、给权,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去开展工作。二要理解支持,要多支持,多理解。由于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较差,政策理解水平较低,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农村工作难度更大了,在工作中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如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乡镇干部每年都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抓此项工作,但由于一些群众不能正确理解,片面地将这项工作称为“要钱、要命”。个别群众还产生抵触情绪,干部对他们软的办法不管用,硬的办法不能用,拖来拖去,拖得乡镇干部精疲力尽。但对当前农村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应进行辩证地分析和认识,要找准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不能不分清红皂白对乡镇干部一味指责。把乡镇干部推向对立面,要善于体谅乡镇干部的处境和工作难度,对他们要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怪。三要排忧解难。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以事业为重,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在企盼理解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关心和组织的温暖。上级领导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对乡镇干部多加关心,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安心工作。四要严格管理。要求乡镇干部应处处以大局为重,在执行上级任务时,既要如质如数地完成任务,又要不违背政策和法规。要教育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出现问题,要分清责任,涉及到乡镇干部方面的,绝不偏袒。作为业务主管及执法部门,要充分理解乡镇工作的难度,分解部门指标,下达任务,要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科学决策,量力而行。改进方法 排忧解难  乡镇干部也应自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人民群众形成水乳交融关系,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根据当前干群关系的现状,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要执政为民,为政清廉。乡镇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实干家。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二要既当群众的“学生”,又当好群众的“先生”。做群众的学生,就要同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和建设。做群众的“先生”,就必须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方向,善于运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群众。对于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要据实讲解。做群众的“先生”,还要做谋划家,善于把从群众中得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总结、升华,形成自己的决策思路。做群众的“先生”,还必须做“土专家”,要自加压力,挤时间学习农村实用科技知识,甚至更多的科学技术,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科技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
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
&&&&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保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干部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设置和干部工作机制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 &&
&& &一、当前我县乡镇职能现状 &&&
&&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制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等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突出的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富余人员增多,人浮于事,干部队伍庞大。生育主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生育法》的实施生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规。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全体干部一起抓变为计育办人员常年抓。农村税费改革后,财税所干部就成了在家开票的税务人员。其它业务上划单位的干部也一样,全部富余出来不知到干什么?二是乡镇财政困难,难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农业税的降点、林特产品税的取消,以及其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乡级财政更是促禁见肘,债务进一步加大,不仅无力偿还债务,而且难以保证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最基本的运转支出。三是政府职能消弱。事权、责任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是人权、财权,事权、责任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有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如安全生产、生育、林业、土管、综合治理等。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角度看,目前我县乡镇干部的年龄偏大,加之近年来实行“逢进必考”,大部分年轻干部被市、县部门招录,更加剧了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的差异。从文化结构看,乡镇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第一学历有大专毕业的,有中专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有初中毕业的,更多的是部队退伍军人,多数乡镇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从专业技术角度看,技术型干部少,真正从农、林、水专业院校毕业的干部不多,严重制约着新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之干部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为农民群众服务本领亟待提高。五是乡镇工作到底怎样干?近年来,各乡镇实行了机制改革,取消了“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机制,实行村民自治。转换而来的是各种专业服务队或办公室或服务组等,名称不尽一致,而内容一样,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虽然变换了名称而内容没有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甚至还不如以前包片联村办法有效。乡镇干部成了乡村的“通讯员”、“传话筒”。有的干部名为到村服务,实不到村,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能推就推,能避就避。由于没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来约束,单凭一腔政治热情,单凭干部的自身素质,他们深入不下去,也办不了事,也不知到怎么干?
&&& 二、转变乡镇职能,建立新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 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势在必行。
&&& 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乡镇面临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乡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是服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财政收入?农民群众需要政府怎样服务于他们?税改后,根据乡镇当地实际情况,政府应形成怎样的工作模式?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主要希望,一是政府“多予”,即希望多给政策,指明方向;多给资金,积极扶持;多给技术,提高本领;多给信息,加强引导。二是希望乡镇政府积极创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多业发展。通过调查和不断探索,我认为乡镇政府的职能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将“利益导向加激励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中。应该从四大方面下功夫。 &&& 1、改革乡镇机构设置,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各乡镇要立足乡镇实际优势资源和产业重点,按照“精简、便民、效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不清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消;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对业务单一,工作量相对小的机构进行挂靠。就我乡而言,现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牧蚕桑办公室、林业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政税收办公室、生育办公室等7个办公室,机构相对臃肿,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应重新整合干部力量,重构乡镇职能,建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林牧水蚕桑技术服务办公室、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税办公室等5个办公室。各乡镇可根据产业方向,围绕经济发展灵活设置一批产业技术服务队;为农业经济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帮助农民依靠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 2、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改变乡镇干部行为方式。在市场条件下,农民群众所愿接受的工作方式不希望是行政命令和空洞说教,而是帮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传授致富的技术。乡镇政府在形成新的乡镇机构设置基础上,大胆探索。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资金,缺的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目前,农村广大农民不仅缺乏技术、资金,而且更难承担投资带来的风险,为什么说?农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县农村推广慢,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承担投资风险能力低,因此左顾右盼,是可以理解的。白河提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我理解为,就是要改变现在干部工作方式,大胆将干部管理推向市场,鼓励乡镇干部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与当地厂矿企业合作入股。其具体操作方式是,一项产业或一个项目,将干部工资的30%-50%与农村大户“捆绑”,干部出资金,农民出土地、资源、劳力,成功了干部、农民双受益,比例则应是4︰6为好,失败了损失则应是8︰2为好,总之,无论是什么岗位的干部将“利益导向”引入管理中,一些头痛问题,迎刃而解,现行的干部管理方法,周一开会,周二至周五干部都下村去了,是下村去了吗?谁也不知道,假若他在村上投入几千元资金与农民共同发展一个项目,我想,你一定会看到他真心实意的在为农民服务,你不用去管他,他的自觉性、主动性都出来了,这就是“利益导向”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将乡镇干部与农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项目、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共同谋利。使乡镇干部与农民形成共同的利益体,让乡镇干部真正体会到农民群众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让乡镇干部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如我乡双河村三组,有一户走“敞养圈养”相结合的养殖大户徐德金,截止目前,羊饲养量120只,牛饲养量13头,猪饲养量11头,马饲养量3匹,骡子饲养量2匹鸡饲养量80只,据徐德金介绍,任畜牧养殖业一项年纯收入40000多元。根据现在的市场,徐德金还想将养殖业规模扩大,再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徐德金更希望干部与他共同经营,投入一定股份,为他全方位的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 &&& 3、提高乡镇干部和农民素质。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前提是要不断的做好提高干部素质工作。首先,提高干部素质应着重提高干部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策理论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加强政治理论,科技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农、林、牧产业专业培训,提高乡镇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村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二是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学会用说服、和示范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干部自觉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用政策来指导各项工作。其次是农民提高素质。乡镇政府要围绕主导产业方向,请专家开展短期技能培训班,科技知识讲座等,同时把培育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讲诚信、懂法律、会技术,能致富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要通过、引导、带典型农民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 4、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健全干部管理制度是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的关键所在,一是对改革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二是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要改革过去数量考核,建立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并重制度,坚持以业绩为民取向,以民意为根本,不以票数定格次。因此,在乡镇建立合理考核是激励干部为民服务的关键,基层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一些干部干了二三十年还是个科员,加之工资和职务又低,长期以来干部失去了上进心,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有些年轻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动力来做工作。因此对引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做出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并进行评优和职务晋升,使乡镇干部心为民所想,力为民所出。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三是健全乡镇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把乡镇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政策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对乡镇干部子女上学可享受与市、县机关干部子女上学同等待遇。领导要对工作不努力的干部批评,对工作遇到困难的乡镇干部要主动帮助解决。使乡镇干部在艰苦条件下,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从而使乡镇工作形成一个真正受群众欢迎、干部拥护、上级认可的工作模式。&&
& &&&总之,乡镇职能转变,创新工作模式是新形势下乡镇必经之路。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的“样本”可以参照。因此,我认为乡镇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各具特色之路。 &
&浅谈地方行政长官“五要
-地方行政长官,要肩负起“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据我在乡、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结教育服务群众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