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购车,租用职工车公用,可作为公车改革推实报费用吗

第一篇:公车私用问题自查自纪报告按照县廉政办文件要求,我中心近期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问题进行了集中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接到通知之后,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及时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此次整治的内容和工作步骤。同时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副主任专门负责,主抓我系统集中整治工作。第二,我们决定在全系统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要求各所属科室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并上报自查自纠结果。第三,扎扎实实在局机关内部开展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集中整治工作。二、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本月全体干职工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我中心的《公务接待用餐》、《公务车辆管理和使用制度》,再次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政策规定,充分认识不正之风存在的根源和危害,提高对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进行集中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认真揭摆,自查自纠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进行自查自纠,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评批的武器,从领导到职工对照党纪政纪条规以及这次集中整治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自我剖析,同时进行了认真揭摆。通过自查,总的来说,我中心干部职工整体上是好的,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党纪、政纪的各项规定,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已,没有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违规行为。一是能够坚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近年广电系统局机关经费紧张,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没有参加任何用公款支付的吃喝等活动。公务用餐接待,一般定点进行,接待点要相对固定,同时考虑优质优价原则。所有公务来客接待,由中心办公室按照接待标准,确定接待地点,餐费单上一律注明了接待对象事由和用餐金额。二是公务用车统一调配,源头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单位公务用车统一由办公室调派。优先保证中心领导工作、电视台交接班(含送菜、检修)工作、新闻部记者紧急用车;车辆的清洗、保养和检修都是定点,没有车现私自出车或私人接车的情况。第二篇:公车私用自查报告范本 公车私用自查报告范本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以下是由好范文网范文网【】 按照县廉政办文件要求,我中心近期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问题进行了集中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接到通知之后,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及时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了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此次整治的内容和工作步骤。同时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副主任专门负责,主抓我系统集中整治工作。第二,我们决定在全系统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要求各所属科室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并上报自查自纠结果。第三,扎扎实实在局机关内部开展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集中整治工作。 二、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本月全体干职工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我中心的《公务接待用餐制度》、《公务车辆管理和使用制度》,再次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政策规定,充分认识不正之风存在的根源和危害,提高对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进行集中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认真揭摆,自查自纠 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进行自查自纠,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评批的武器,从领导到职工对照党纪政纪条规以及这次集中整治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自我剖析,同时进行了认真揭摆。 通过自查,总的来说,我中心干部职工整体上是好的,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党纪、政纪的各项规定,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已,没有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违规行为。 一是能够坚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近年广电系统局机关经费紧张,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没有参加任何用公款支付的吃喝等活动。公务用餐接待,一般定点进行,接待点要相对固定,同时考虑优质优价原则。所有公务来客接待,由中心办公室按照接待标准,确定接待地点,餐费单上一律注明了接待对象事由和用餐金额。 二是公务用车统一调配,源头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单位公务用车统一由办公室调派。优先保证中心领导工作、电视台交接班(含送菜、检修)工作、新闻部记者紧急用车;车辆的清洗、保养和检修都是定点,没有车现私自出车或私人接车的情况。第三篇:所自查自纪报告高 石 碑 国 土 所
民主评议行风政风自查报告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是国土资源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的重要契机,也是对我们自身行政能力,服务水平的一次考核和检阅,根据市局对行评工作的总体部署,为使我们的行评工作扎实有序开展,通过行评我们的队伍素质有大的提升,行政能力和服务水有质的飞跃,我们按照查问题、析原因、订措施的思路,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现将我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情况及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高石碑镇位于潜江市最西北,距市区39公里,是全市一个较大的乡镇,全镇版图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我所现有工作人员8名。近几年,我所在市局党委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在良好的行业作风的推动下,经全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实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5885.18公顷。在开展土地清理补办工作中,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5宗,补办用地手续面积1805平方米(主要是农村宅基地),使我镇土地违法案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土地登记和地产交易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有关地产交易管理的规定,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二年来办理土地转让手续8宗,完成土地登记35宗;在调处土地纠纷和档案管理等其它土地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多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耕地保护先进集体;
二、近几年来我所行风建设情况(一)认真谋划,活动启动及时
我们今年被列入被评单位后,所领导高度重视,在市、局系统行风评议动员会后,我们立刻行动,认真谋划,动员会后,首先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会作了专题汇报,表明了国土部门对行评工作的重视态度;二是召开所干部职工大会对局会议精神进行传达部署,从思想上增强全体人员对行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随即成立了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行评活动领导小组,同时指定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行评工作的组织实施,首先使行评工作从组织上得到了保障。
(二)政务公开,热情服务。近年来,我们根据市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度以及“一站式”服务,将国土管理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办案程序、收费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政策法规等政务,通过政务开栏、宣传小册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有关工作的时限和违诺责任。
三、这次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所领导高度重视,立刻行动,认真谋划,在市镇二级行评动员会后,立刻召开专题会议对所行评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二)措施得力,行评基础前期工件扎实有序。围绕行评活动,我们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执行能力建设活动、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等与行风评议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了各项活动的基础情况。全所召开了动员会、学习座谈、宣传、会共2次,邀请镇党委有关领导上廉政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进行革命传统、为高石碑特困户捐款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在礼仪方面,做到文明有礼、仪态仪表端庄、服务态度热情,在待客方面,做到面带微笑,主动询问释疑,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一直以来,结合本行业政策性强,接触面广的工作实际,我们非常注意各种类型的专题学习,经常在干部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树立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勤奋高效的行业作风,要求全所工作人员做到敬业爱岗、认真负责、讲求实效,在各项业务工作中杜绝敷衍失责、推诿拖拉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风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热情为全镇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和群众服务。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虽然我所在加强行风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是通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结合当前行风建设,认真作好自查自纠和广泛征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还是很有必要,按照安排,通过自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国土形象工作还抓得不够,力度不够大。个别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在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对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解释不够,有时态度比较生硬或出现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粗糙的现象。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一些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且有重收费轻服务,发证难,发证迟、程序复杂的现象存在,同时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抓得不够紧、不够细,致使一些干部职工缺乏工作热情和业务素质不够平衡,在工作中仍存在拖拉推诿、敷衍了事现象。
(三)党风廉政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虽然我所在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抓得紧,但不够细,一些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情认识不足,政治思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四)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不够。在调处土地纠纷工作上,对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存在“踢皮球”现象,间接导致人民群众对我们部门产生种种的错误认识。
我所针对行业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条分析原因,分别制订了整改措施:(一)、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们制订了《高石碑国土所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高石碑国土所考勤制度与请假销假制度》,进一步加大执行时限、服务制度、一站式服务制度的力度,使机关作风和办事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行风评议活动与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大反腐斗争力度,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机制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二是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是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努力做好土地纠纷工作;二是认真细致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来访者给予热情接待,给来信者一个满意答复。总之,我们将通过这次行风评议,认真解决我所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大力倡导创新、求实、廉洁、高效的行业新风,为我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一○年十月十日第四篇:关于禁止领导干部公车私驾私用的自查报告关于禁止领导干部公车私驾私用的自查报告县纠风办:
县纪委10月8日专题会议之后,我局于日召开了局领导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会议,就全县禁止领导干部公车私驾私用会议内容精神作了专题学习和传达。会上,局长詹道友同志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了安排部署,为此我局进行了自查工作。现将我局自查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局公车使用情况
1、领导以身作则,规章制度健全。对于车辆的使用,局长詹道友同志历来高度重视,在多次会议中三令五申公车使用纪律的严肃性,要求各单位制定公务用车的规定,局领导首先带头执行,下属单位负责人也要严格按规定用车,严禁公车私用和领导私自驾车。在日常工作中,领导更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不因私借用公车,上下班和在城区参加各种公务活动中不以车代步。另外,我局指派了一名副局长专管车辆,制定和健全了各单位车辆使用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派车制度,未经管车人员签字或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使用公车,更不能用公车学习驾驶,较好地约束了领导干部的行为。在局主要领导的模范带动下,局领导和下属单位领导都能严格履行中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未发生公车私驾私用等违规行为发生。
2、干部严格自律,思想觉悟较高。我局现有车辆4辆,局机关两辆,农广校一辆,农机监理站一辆。由于我局业务工作性质较为专业和特殊,直接针对各个乡镇,甚至到具体的村、组,需要领导干部经常性地下乡指导工作,受我局车辆少的限制,经常存在车辆不够使用的现象,下乡人员往往通过搭便车或坐班车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当中,未出现公车私用的情况。在节假日,所有车辆均入库存放,车钥匙交回统
一保管,不存在因私借用的情况。另外,本单位每辆公车均配有专业司机,主要领导严禁领导干部亲自驾驶车辆,并以身作则,杜绝私驾公车和公款学车的现象。在道路行驶和停放中,我局也能起到做到带头作用,严格遵守各项交通规则,未出现因乱停乱放而受到处罚的情况。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我局办公地点偏僻,在特殊情况时,比如紧急会议、来客接待等,就存在以车代步,节省时间的现象。
2、公车使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公车使用的各项制度,严明纪律的严肃性,进一步加强对公车的使用和管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出现私驾私用公车的情况,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带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加强院内车辆停放管理,外来车辆一律禁止在院子内部过夜或长期停放,并在局家属院内划定专门区域做停车位,做到井然有序,使人员出行和车辆出现都能较为畅通,构建美好环境。
3、建立举报制度,畅通监督路径。凡出现违规使用公车的情况,均可以信件、电话或直接面谈的形式向局纪检组进行反映,一旦查明事实,将在局务会议上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要求领导干部严格按纪委制定的五个禁止执行,从思想源头上杜绝公车私驾私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促进廉洁自律。镇安县农业局
二一四年10月13日第五篇:关于公车私用的法律风险的报告关于公车私用的肇事赔偿责任问题的法律相关思考的报告目前公司正在研究“车改”方案,针对“车改”存在的一些利弊问题,我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和相关法律条文,具体总结如下:
1.推行“车改”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私车公用可以降低单位的买车,养车开支,节约经费,降低成本。
2. 私车公用,即职工私人产权的车辆,在履行职务或者执行自己所在的企事业单位临时指派的任务时使用。“公用”为目的,须是履行职工本人所肩负的职务或者为了完成自己所在单位指派的临时任务,即“公用”的受益人必须是与该职工存在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
根据《刑法》第91条2款:“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规定,如此定性也是有法律依据的,而且该定性与现行“车改”的主旨在于降低费用而非转嫁风险的精神一致。
3. 从法理上说,私车公用交通肇事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显然是用人单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上述法理上的结论也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
第1页共4页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论用人单位对该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也不论工作人员在行为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及其过错的程度,用人单位都应当就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产生的损害结果承担赔偿责任。
4. 私车公用交通肇事的损害赔偿要点
(一)、用人单位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所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替代责任,也是外部责任,仅针对第三方受害人适用。在用人单位对第三方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首先应当适用私车所有人设定的第三者责任险,如果超出保险金范围,仍存在给付责任,才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关于肇事职工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
首先,私车公用交通肇事中发生的职工人身损害显然属于工伤。均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享受保险待遇的权利。工伤职工可以兼得工伤赔付和民事赔偿。
(三)、关于私车损失赔偿问题:
私车公用交通肇事中的私车损失赔偿请求权归属于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向各肇事责任人求偿。用人单位作为私车占有、使用、收益权的支配人也负有向私车所有权人返还原物的义务,不能返还原物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私车所有权人实施私车公用行为的无私性特征,在私车损害事故发生后,于该私车上设定的财产保险利益,应当归属于直接受害人,即用人单位。私车公用的出现,固然有利于公司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但是私车公用交通肇事隐含的经济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劳资纠纷,须引起我们对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只有依法公正、公平处理私车公用肇事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才能够实现避害扬利的目的。据公司法律顾问曾律师回复:
对于邮件中《关于公车私用的肇事赔偿责任问题的法律相关思考的报告》内容,本人非常认同。确实,公司实行车改(即特殊情形下实行私车公用)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减少公司的成本开支及降低经营风险,而是要兼顾员工利益,实现公司与员工双方互惠共赢。这样的制度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员工的真心拥护与支持。对于这一出发点及设计原则,本人坚决予以支持。
但是,设计这一制度的同时,不可不考虑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特殊性:那就是私车毕竟是私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属于私人性质的使用,仅仅在特殊情形下才当作公车使用。那(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范文网:)么,如何准确地界定何时属于私车,何时视同于公车?这必须在制度设计时就予以充分的考虑与明确,以免得日后难以操作;另外,如果实行了车改后,公司当然要给予员工适当的经济补助,以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那如何界定该补助的性质,是否包含购买车辆保险的费用分摊,是否包含日常油费停车费过路费维护保养费用分摊,是否包含出现事故时的维修及赔偿费用,是否包含了员工本人的人身财产赔偿费用,是否包含员工购买人身保险的费用分摊……等等,均必须明确;还有,不同岗位员工私车公用的时间长短及机会多少均可能有所不同,如何体现公司支付的经济补助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相对而言,本人更加倾向于:公司鼓励员工外出办理公务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提倡自驾车行为,并同时明确规定不同路程的交通费用报销标准或补助标准。如果员工利用私车办理公务的,公司按同等标准给予费用报销或经济补助。也许,这样的操作模式对公司来说更加简单一些?
以上意见,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该篇公车私用问题自查自纪报告(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7418个字)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复制或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上一篇: 下一篇:长沙公务消费制度将改革&职工私车公用可给补贴
日13:32&&&来源:
E-mail推荐:
  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沙市推行公务消费制度综合改革工作意见(送审稿)》。记者昨日获悉,公务消费制度综合改革工作具体任务将从公务用车、出国出境等五大方面着手进行。今后,市直机关的公务消费将推行公务卡。  公务用车  探索货币化改革  《意见》要求,在全市推行公务用车定编管理,严格按照单位人数、领导职数和工作性质核定单位公车编制,启用新的审批表格和审批核准单;探索公车消费货币化改革,拟选择一个乡镇先期试点,再总结推广;在用车支出总额不增加的前提下,允许对单位在职人员私车公用给予适当补贴。  出国出境  经费与计划实行“双控”  从2009年起,市直党政机关干部因公出国(境)实行经费与计划“双控”办法,即出国(境)计划与出国(境)经费实行联审制度;严格执行出国(境)组团服务定点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出国(境)服务市场;开展出国(境)费用专项审计,重点审计单位出国(境)费用报销程序、范围和标准。  公用支出  推行公务消费电子卡  深化完善公务消费定点制度,巩固加油、维修、印刷、会议和接待等五定点的改革成果;深化完善公务消费公开制度,对单位人均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出国费、车辆燃油和维修费前20名的单位每半年在政府常务会议上公布一次,前5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政府常务会议作出说明,或通过发“提醒函”形式向单位予以通报;规范奖励支出,在全市开展清理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完善奖励的设立和审批制度,压缩不必要的奖励开支;扩大国库集中支付面,市直机关和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从2009年起均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在市直机关推行公务消费的公务卡(电子化转账)。对公务车用油、文印用纸以及日常用品要核定耗用标准。  行政基建  严控楼堂馆所建设  严格禁止在中央扩大内需用于长沙建设项目中安排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到2010年底前,停止审批和新建楼堂馆所;严格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批,实行归口管理。  另外,我市拟在四县(市)各选一个乡镇、芙蓉区的东岸乡进行公务消费综合改革试点,推行公务消费的货币化改革。(记者&周小华&实习生&陆玲玉)            
(责任编辑:董宇)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所属目录:
关 键 词:
岳政办〔2016〕25号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服务对象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单位:
政务公开办
发布日期:
内容概述:
岳政办〔2016〕25号关于印发《岳西县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及《岳西县租赁社会车辆及私车公用费用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岳西县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及《岳西县...
关于印发《岳西县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及《岳西县租赁社会车辆及私车公用费用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岳政办〔2016〕2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岳西县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及《岳西县租赁社会车辆及私车公用费用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岳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岳西县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
跨省际公务用车申请单
岳西县公务用车(县内)车辆租用价格表(试行)
备注:租车费用含伙食补助,每超过一天另加100元驾驶员补助。
岳西县公务用车(县外)车辆租用价格表(试行)
备注:租车费用含伙食补助,每超过一天另加100元驾驶员补助。
用 车 申 请 表
岳西县私车公用派车单
单位负责人
补贴里程数
私车牌照号
私车车主签字
办公室意见
分管负责人意见
单位负责人审签
岳西县城至省内各市县及县内各乡镇公路里程表
编制单位:岳西县公务用车管理服务中心 &&&&&&&&&&&&&&&&&&&&&&&&&单位:公里公车改革要补贴,朝三暮四暮四朝三
众所周知,我国公车制度浪费惊人。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等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存在三分之一现象,办公事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三是,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官方数据,全国公车200多万辆,每年公车费1500亿元~2000亿元。民间数据,全国公车约300万至350万辆,每年公车费约3000亿元~4000亿元。四是,公车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目前,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车总200多万辆,每年公车费1500亿元~2000亿元。      公车制度必须改革!改革的阻力安在?如何改革?无论是公车货币化,还是公车集中管理,等公车改革模式,都未形成一个相对较成功的模板。厅以下官员取消公车,改发补贴。大众怎么认为。“车改的前提是精兵简政”!“改下不改上,体制冲突阻力大”!“公车改革要补贴,永远改不下去”!    
为什么是厅以下?哦!厅以上属于高级干部?什么高级不高级的?公务员,从国家元首到最普通科员,本来就都应该是一个个纳税人设定的岗位,纳税人什么时候给公务员定义高级低级了?纳税人又什么时候给公务员终生岗位了?所以,不管什么级别的干部,本身不应该存在什么高级不高级的,任期到了就应该是自然下岗,然后自谋生路。为何是一个个普通纳税人存在下岗上岗的问题,存在聘任被聘任的问题,而所谓干部们就没有?高级干部一说,本身就是官本位意识的集中体现。如官本位不改,任何模式的公车改革,都必然导致更加的混乱与更加的不公平!    
取消公车,改发补贴。首先,公务员外出办事就必须有公车!这就是多少年来官本位特权意识的集中表现。没有公车就办不了事了?这岂不是八旗子弟了吗?城市公交是干什么的?城市出租车是干什么的?公务员就不能坐了?坐出租车公交车就办不了事了?坐出租车公交车就不是官爷爷了!其次,取消公车,改发补贴,这一改革思路本身,就是建立在承认官本位特权同时扼杀掉纳税人基本权力的封建皇权基础上,朝三暮四暮四朝三混淆视听的一种特权衍变。大众质疑了,这也能叫改革?是又在变相涨工资了吧?正处补贴3000呢还是补贴1000呢?科员补贴300呢还是100呢?如何才能找到数据的平衡点呢?永远找不到!    
公车制度必须改革!改革的阻力安在?在地球上最昂贵政府里,在地球上最庞大公务员队伍中,在那些借改革开放之名而谋取私利的既得利益者。如何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思想上,结束官本位意识而树立岗位意识;体制上,了结高级官爷爷低级官爷爷之位而精兵简政!没有岗位意识,没有精兵简政,无论多么出于为人民服务初衷的改革,都必然走向深化腐败的反向结局!    
公车制度必须改革!官方数据民间数据之间,为何总是有较大差距?没有脚踏实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悬在半空中是危险的,脚下打滑也是危险的。温总理言,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改革开放成果!如何做到?不要在的数据中纠结,不要再厅级还是科级的官位中纠结,而要脚踏实地,真正为人民服务!岗位意识,我们能树立吗?精兵简政,我们能做到吗?如果我们都做到了,公车改革还要补贴吗?
公车改革要补贴,朝三暮四暮四朝三!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京华时报11月22日报道 每年3月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公车改革已成为不能绕开的话题,每一次都引发广泛关注。    热议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坚持得最久——他连续7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疾呼公车改革;他也最身体力行——调任副厅级官员当天,他“炒”了司机,婉拒单位专车,开始践行一个人的“叶氏车改”方案。    7年来,他的呼吁带来了哪些变化?公车改革面临哪些现实阻力?如何设计未来的改革路径?本报对话“全国公车成本最低的厅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人物    叶青    男,汉族,福建建瓯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2年3月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4月起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关键词    “叶氏车改”方案    “叶氏车改”,可概括为“自购私车,市内交通每月定额补助,出差实报实销,并实行‘双轨过渡’制度”。    具体方案是,对符合配备公车条件的干部,可自购私车,不动用公车,并每月享受一定数额的上下班交通补助。如果驾驶私车出差,可对过路费、过桥费、加油费和停车费等进行实报实销。对不符合配备公车条件的干部,根据级别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双轨过渡”,是指在车改过程中,不愿采用新办法的人,可继续沿用现行办法,过渡期内允许新老方案并存。    叶氏车改已“推行”7年    京华时报:“叶氏车改”的内容是什么?    叶青:“叶氏车改”的核心理念可归结成一句话:自购私车,市内一月报销1000元,出差实报实销。    京华时报:为什么提出这个方案?    叶青:我晒自己的车改方案,是想让大家听到关于车改的不同声音,一种来自诸如我这样的公车享用者的声音。同时,让大家继续关注并为车改出谋划策。    京华时报:遇到阻力了吗?其他同事有什么看法?    叶青:车改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老派的享有配车待遇的副厅以上干部,一个是公车司机。有人认为我的“叶氏车改”在官场里显得很“另类”,但希望有一天我的行为能成为再自然不过的惯例。    京华时报:为什么是1000元补贴?怎么计算出来的?    叶青:我是根据自己平时用车的情况总结的。我现在住在武汉市郊区,上下班和外出开会的话,每日开50公里左右。以前我的补贴是每月500元。2007年以来油价蹿升,单位把补贴涨到1000元。一年共1.2万元,再加上出差的费用,比配公车至少能省六七万元。    京华时报:给公务员发车贴,会不会有变相加薪的嫌疑?    叶青:最早出台副部级以上才配专车的规定时,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改革开始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改革开放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多,具备了负担公车的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行政成本也提高很快。公车改革就是要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考虑如何降低行政成本的问题。我可以肯定地说,公务员所得的车贴,只是现有公车费用中领导办公事的三分之一,这样,领导、司机办私事的两个不应该花的“三分之一”才能被遏制。    公车议案今年获中纪委回函    京华时报:除了提出“叶氏车改”的建议外,你还连续7年上书人大呼吁公车改革?    叶青:公车浪费,让人触目惊心,且公车的巨额费用每天都在发生。我希望带动更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公车改革,对提高财政分配的合理性做一点贡献。    京华时报:每年提的议案都相同么?    叶青:每年的议案,虽然是同一个议题,但内容上都有所完善。我非常关注全国各地车改的新情况,有机会还会实地考察,并随时增加新东西。另外,我的策略也有所改变,2004年两会是孤军奋战,2005年联合了其他4位提出车改建议的代表和委员,共提交了5份车改建议。2006年两会期间,我创建了博客,通过博文向更多人宣传公车改革。    年,我的议案语气比较平和,这也是一种策略,时重时缓嘛。2009年,我把公车改革放到行政成本这个大议案里,并在全国率先提出管控“六公”的概念,在传统“三公”(公车、公宴、公游)基础上,增加了公款送礼、办公用品浪费、兴建豪华办公楼的内容。今年两会前温总理做客人民网,有网友提出了公车改革的问题,我的议案提出后也因此很受关注,采访我的媒体比往年多多了。    京华时报:相关部门对你的议案有何反馈?    叶青:总体感觉是,回复的态度越来越好,对公车改革的议题也越来越重视。2005年,两会共有5个代表提出公车改革的建议,但发改委把5个建议放在一起讨论,我感觉发改委没有好好对待我们的建议。2007年和2008年,议案的回复内容没有太大变化,说得比较笼统。这两年,我的议案改由中纪委回复,先通过电话口头回复,再给我寄送答复函。    京华时报:今年的议案获得了什么回复?    叶青:今年6月份,收到了中纪委的回复,他们肯定了我所提的具体建议,同时表示正在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要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今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讲到,今年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会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我感觉,公车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    公车支出一年至少1500亿    京华时报:目前全国有多少公车?    叶青: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公车数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但民间和学者统计的数据是,全国公车数量约为300万至350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约为3000亿元~4000亿元。两者的数据相差很大。    京华时报:作为长期从事统计工作的学者和官员,你如何看待这两个数据上的巨大差异?    叶青:从统计角度看,两者差距大的原因可能是统计口径的不同。官方统计时,没有把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车辆列入公务用车范畴。但是老百姓不会这么认为,大家觉得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么获得了财政补贴,要么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它们的车辆应当列为公车。    京华时报:公车浪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叶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购买环节,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的问题。其次是使用环节,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一项调查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最后是维修保养环节。权威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竟更换了40多个轮胎,也就是平均每周换一个,其中漏洞可想而知。    京华时报:公车改革,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作用吗?    叶青:肯定有作用。有调查显示,早晚高峰的机动车中,有30%的车是公车,领导也都在那个时间出门。同时,一些交通部门的缓堵政策仅对私家车奏效,往往对公车网开一面,影响了政策效果。另外,如果公务员用公共交通进行一部分公务活动,对其他市民来说,会起到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这对缓堵是有积极影响的。    改革路径必须承认现实阻力    京华时报:你车改方案中“双轨过渡”的做法,被你的老朋友、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批评是“改良派”,网上也有人批评其“太温和”。你怎么看?    叶青:车改方案中“双轨过渡”,就是愿意改的改,不愿意改的仍按照老规矩办。我分析各地车改失败多、成功少的原因,在于过分追求“一刀切”,要不就是都改,要不就是都不改。但实际上,任何一个车改方案,都会有支持者与反对者,应该有两种方案供选择,逐步过渡。    京华时报:过渡期多长才合适?    叶青:如果按“双轨制”办,5到10年后,年纪大的干部陆续退休了,车改就彻底了。我们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有时必须承认现实阻力。公车改革必须与现实的阻力适当妥协,否则,短期内的阻力太大,什么都推行不了。    京华时报:为什么没有其他地方采用你的“叶氏车改方案”?    叶青:我觉得,“叶氏车改”之所以未在更大范围推行,有两个心理因素起了作用。其一,我称之为“待遇论”,即个人升迁后,认为理所应当享受公车这个待遇。其二,是“安全论”,认为官员政务繁忙劳累,开车走夜路、走长途不安全。但我个人经验来看,开车是个简单劳动,三五年后就能成为熟练工,达到“人车合一”的程度。    京华时报:你认为全国哪个地方目前的车改经验最好?    叶青:目前杭州的车改模式有推广价值,它集中了各地的好经验,采取的是双轨制,提供两种方案供人选择,受到的阻力最小,也最有可能取得成功。另外,它将车贴打入市民卡,不能变现,让车贴真正用于公务。    京华时报:最差的模式是什么?    叶青:是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的车改,区委书记和区长居然每年领取8万元的车改补贴。这个补贴标准,严重脱离了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工资收入水平,公布后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京华时报:你觉得,公车改革反复了13年,为什么改不下去?    叶青:公车改革断断续续的实质是,公车改革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受益者,即使他原来的利益不是很合理合法,但一旦利益受到影响,他还是觉得被侵犯。另一方面,这些受益者同时又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要他来改革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个很难。    京华时报:你认为,应当如何推进公车改革?    叶青:目前全国公车改革缺乏统一的指导意见和操作原则,造成长期以来公车改革只是在少数部门、少数地区自发并分散地进行。车改的最终广泛推行,还得中央出台方向性的政策。我认为应当由中纪委牵头,制定明确的车改意见。各地各级再以此为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方法,由上至下逐级细化推进。其间,仍要制定两种方案,允许有过渡期,不能“一刀切”。    
      《京华时报》昨日报道,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说起公车改革,有些话已经说了无数遍了,比如公车消费每年支出几千个亿;比如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比如公车使用存在着3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等等,这些都是痛恨公车腐败的人所耳熟能详的。      既然现行公车制度弊端极大,但是,为什么公车改革断断续续已经13年,除了少数地方有所动作,取得一些经验,总体上还是改不下去呢?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到了要害处:公车改革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受益者,即使他原来的利益不是很合理合法,但一旦利益受到影响,他还是觉得被侵犯。另一方面,这些受益者同时又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要他来改革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个很难。      《京华时报》的报道和叶青所言,都很宏观;如果我们看看发生在身边的与公车有关的“微观”现象,就会发现,有些事情还超出了上述宏观的概括,而且更生动,更有“人情味”。      所谓“超编制”配备使用轿车,就是按规定没有资格配备专车的干部,也配备了所谓的“专车”。有些单位把车辆分配给部门使用,部门领导很容易地把“部门专车”变为“个人专车”,早接晚送,办各种私事。这样,司机的“身份感”也随之提高,部门里其他人真要办公事时,就叫不动他了,司机只须一句“领导要用车“,就把你打发了。这样一个环境,多数人的心情和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都是贪图享受的,“专车”越高档越好。但是,“超标准”配车,还有社交的需要。有些领导很少下基层,特别喜欢和富人、老板打成一片,出入高档会所。这时,车的档次就是面子,车太次,面子下不来,专车的档次就上去了,按规定只能坐帕萨特的,就要想办法换成奥迪。      领导的专车,领导的家人、亲属自然也要享受,接送领导的孩子上学、放学,领导的亲戚来了,司机又兼导游,等等。专车司机成了领导的“专人”,时间长了,领导的私事、家事也不能完全避开司机,司机也就成了领导的半个“家里人”,领导自然会有回报,到一定的时候,比如领导退休前,就提你当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什么的,这样,领导退休后,可以继续享受“前司机”的服务;领导退休前的权利,通过人事安排延续到退休后,可谓福泽绵长。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一些领导的家人视司机为奴仆,颐指气使,随意训斥,司机只能忍声吞气。      领导待遇家庭化,领导司机“奴仆化”,是中国式“公车文化”的独特景观;这种“公车文化”的实质其实就是“权力文化”。目前,在不少单位,“专车待遇”已渐渐扩大到科级领导了,这与中国GDP世界第二的地位倒是很相称。如果权力不受限制的状况不变,要改公车使用制度,难。    
  公车风景如此多娇
文:清心      每天穿梭在城市两头,看的最多的就是公车上或者是透过公车看到的风景。我们可以去看那些挤公车的人们,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都有,什么叫国民普遍形态,往往从这里可以看的到。    本人列举以下几个特殊镜头,以感怀一下公车风景,原来如此“多娇”      镜头一    某次,俺回家坐上一辆公车,由于是终点站,得了便宜占了个位子,于是就舒舒服服的听着MP3准备晃悠的摇回家去。车子行到途中,上来两人,站我身边。他们长相斯文,穿着干净,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其中一黑衣人手持一半拉子矿泉水的瓶子,边喝边与旁边的蓝衣人聊天着。这样也无可厚非,只是,在行过一站之后,黑衣人将手里的水一喝完,用一个非常优雅的抛物线弧度,将瓶子扔出了窗外,俺顿时汗颜…    镜头二    又是某次,俺坐公车上班,站在靠窗的位置上,可以看到外面路上行驶的车辆。车到某个红灯下,停住了。于是所有的车都在等绿灯放行。忽然旁边一辆漂亮的白色本田小轿车打开了门,从里面出现一个小孩来,其中抱孩子的那双纤细白嫩温柔的手,用最娴熟的动作,将孩子的裤子拉开,竟然在众目睽睽,光天白日之下,当众给孩子解决三急问题!(公共厕所就在过了红绿灯后100米处)俺继续擦汗…      镜头三    依旧是某次,俺还是坐公车下班,旁边坐一中年美妇,秀发高盘,体貌秀美,手抱一孩童,着实可爱,真另人羡慕的一对母女呀。孩童手里拿一零食,吃完之后问其母亲:“妈妈,袋子扔哪里呀!”母亲非常温和的回到:“扔地下!”(垃圾桶就在前面一个位子旁)俺实在受不了了,拣了袋子帮扔垃圾桶内,结果遭遇中年美妇白眼相对。俺倒…      镜头四    最后某次,俺坐车去教学区,车上人很多,位子基本上被学生占了。俺坐了几站之后准备下的时候,旁边一对情侣摸样的年轻学生,占了俺的位子,无奈俺那是单人位,只能坐一个。心想着,他们其中一个估计是男的会让女的坐吧。结果,一切出乎意料之外,原来俺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肉沙发”一词。女同学可以大方的坐在男同学的大腿上,形成“两人三脚一个脑袋”的强烈立体组合。哎呀~真是一道“风景”呀。      我们都是这个都市里的上班族,没钱买车子,只能挤公车。不要觉得挤公车是件很无聊无奈的事情噢~原来公车风景还如此多娇呀~~    
  20辆公车成“刺眼风景”     温州都市报        本报讯昨天晚上,市纪委对市区酒店停车场等进行明察暗访,展开公车私用检查行动。市纪委党风廉政室工作人员共发现20辆公车停在酒店等场所,成了一道“刺眼风景”。      在昨晚6时30分开始的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在云天楼东港大酒店停车场停着牌号为浙C00523和市海事局浙C00336的公车;在新南亚大酒店的停车场停有牌号为浙C00358、浙C01045和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牌号为浙C00662的三辆公车;在奥林匹克大酒店停车场发现牌
        
           号为浙C00697的公车和市电影公司的浙C00319、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浙C00232的公车;在皇家凯悦大酒店,市民政局牌号为浙C00189的公车就停在酒店门口,温州海关的浙C00709、瓯海区人民法院浙C00507、浙C00849、浙C00304、浙C00667、浙OC0109等公车频频进入视线;新溢香厅大酒店停车场内,发现贴有公车标识的浙C52277车辆;在万豪商务大酒店停车场发现有浙OC0495、浙OC0115、浙OC0486和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牌号为浙C00526等车辆。      市纪委党风廉政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以上发现的公车,将责成车辆所属单位向市纪委作出解释,确是公车私用的,将予以严肃处理。五一期间,市纪委还将不定期组织检查,希望有关部门在节日期间,认真抓好公车管理和监督,坚决制止公车私用。     
  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针对民革中央的提案,国家发改委经与财政部商讨后回复称,目前该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熟悉官方文件用语的人都知道,“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我国拟启动公车改革”,基本不是一回事。因此,这样的新闻,即使不是捕风捉影的噱头爆料,至少也是一厢情愿的善意误读。但是,这似乎丝毫不能妨碍公众的讨论激情,由此亦可见公众对于公车腐败痛恨之深,以及对于公车改革期盼之甚。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初报道称,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 (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我们看看国际上一些国家对公车的相关规定,德国公车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国务秘书和联邦直属机构负责人才可以配备专车,因此,柏林市仅有公车92辆。      我们的“公车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提出,但是近20年了,几乎还是挂“空挡”——没有效果。事实上,虽然全国层面的公车改革不曾发起,但地方层面的公车改革试点一直没少见。其中,公车货币化基本是改革主流,也就是专车或者公车没有了,改而使用货币补贴的方式进行。去年5月份起,杭州市实行第一批公务用车改革试点:一般市级机关的车贴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2600元/人/月,下限为300月/人/月。很快有网友发现,拿到2600元车补的人,每天要跑几十公里,才能够消耗掉这个费用,但是,有多少公务员每天要跑这么远?车补的成本是不是比用公车还高?      而且,有些地方这种货币化改革往往都留了尾巴,发放货币补贴的同时,公车数量并未实质减少。改革之后的真实现状是:补贴基本不动,公车基本照用。后果是公车改革让总费用不降反升。      大家都在说公车改革难,可究竟难在哪里呢?其实主要不是难在具体的改革方式与途径,而是难在改革必须建立在“确保既得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之下。换言之,这是一种完全赎买式的改革,非但不寻求在官员福利待遇上伤筋动骨,相反却首先肯定了现有公车福利的合理性。如此一来,改来改去无非是在“茴字的几种写法”之间较劲,不再额外增加公车支出已经“阿弥陀佛”了。      真正意义上的公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一个“钱”字来进行。要不然,自我评价再“成功”的公车改革,对于纳税人来说也基本都是扯淡。为此,公车改革应自严格硬约束的人大预算始,以同样严格的审计问责与公众监督终。      我们有必要借鉴所谓“国际惯例”,为公车支出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金额,然后在提供给各级人大的预算报告中专门列出,在审议通过后实施,并制定明确罚则。考虑到一下子削减太多支出的难度,在详细核算现有公车支出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考虑设置一个逐年递减的缓冲期。总而言之,省钱才是硬道理,公车改革不能给纳税人省钱,那还是别折腾的好。      事到如今,公众很难在每年的各种预算报告中清楚地了解到公车支出的费用;倘若在这种情况下搞改革,自然只能是一本糊涂账。公车要想透明起来,首先需要公车支出透明起来,并配合以严格的审计监督与公众监督——管住了钱,也就管住了公车腐败的命脉;节省了钱,也就实现了公车改革的价值。      重要的是,要将公众看得见的公车支出减少,作为一项严格的预算控制来要求,作为一项严厉的问责依据来考核。至于具体如何去改,其实倒完全可以交由各地政府去各显神通,需不需要“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甚至都不再重要。因为,“取消专车”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简直易于反掌。管住钱、节省钱才是公车改革的终极追求所在。      (每日经济新闻)    
  &屁股底下坐着一栋楼&? 公车改革如何存公去私              ——海南八一农场车改的“公”字经        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一直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其中,公车改革在各地推行多年,效果却仍不尽如人意。海南农垦国营八一农场总场从2009年5月试行车改后,不仅每年可节约200多万元办公经费,而且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      车改面前人人平等      海南省八一农场总场曾是隶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军级单位,总人口3.5万人,是海南农垦总局下属规模最大、产胶最多的国营农场。      “过去,干部职工经常抱怨农场的公务车是三分之一用于公事、三分之一被干部用于私事、还有三分之一被驾驶员用去了。”八一农场总场场长罗永华说,负责管理公车的办公室也抱怨,一些干部早上去吃早餐还要公车接送,一些干部对派给自己的车不满意,要挑高级车坐,让派车的人伤透脑筋,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该场决定从2009年5月开始,试行公车拍卖转让、私车公用公补的公务车管理改革。      农场原有28辆公务用车,专职司机21人。车改的第一步就是分流21名专职司机;留下2辆公务车,以确保一些临时性公务接待用车,其余公务车拍卖。      第二步是对干部职工购车给予车补,并鼓励购买中小型环保车辆。车改规定,农场机关干部不分职务高低,不论工龄长短,都实行统一的一次性补助标准:排量1.5L至2.0L的补贴2万元,1.5L以下补贴1.5万元,2.0L以上补贴1.5万元。      同时,车改还规定:车主必须是实名制,并同意私车公用公补;夫妻在同单位拥有两辆小车的按一辆车补贴。购置的车辆须服务满5年后才可转让,如提前转让的须如数退回补贴款;正常调动的及正常内退和退休的,车辆服务期不足5年的折算后退还部分补贴款。这期间如更新车辆的不再享受车补。      八一总场党委书记叶小平介绍,这次车改之所以受到干部职工的肯定,关键就在私车公用公补油料补贴标准上,坚持公开、公平与公正。人人平等是车改成功的关键。为了确定一个公平的补贴标准,农场对车改前3年各级干部用车情况进行了测定。例如,总场场长平均每月往返海口的公务活动有六七次,每次来回油料费近300元,每月到分场也有六七次,因此,总场场长每月油料补贴3000元。      实事求是保证公务正常进行      公务车驾驶员分流后,怎样确保一些特殊的公务活动正常开展?农场将2名思想素质和驾驶技术优秀的驾驶员,在分流时安排在总场土地执法大队工作,以便需要时,能及时执行一些临时性的公务用车任务。在拍卖公车时,留下了2台商务面包车作为机动公务车。      八一总场现有建场的老军工800多人,离休干部20多人。为了保障这些老干部老军工开展节庆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以及应对紧急医疗救护等活动,农场主要靠租车来解决交通问题,临时特殊性的任务时则派公务车执行。      总场办公室主任梁勇说,一开始发放油料补贴时,产生了一些不太合理的问题。不同科室的公务用车量并不相同,对外业务多的部门用车就多;同一个科室,由于每个干部分管工作不尽相同,其用车量也有很大差别。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农场将油料补贴分为现金和加油票两种形式,50%以现金形式发放到个人,另外50%以加油票形式发放到机关各部门,由部门统筹使用,当月节余的油票可转下月使用。      会不会有人因为节约油料补贴费而“少出门、少办事”,甚至对一些偏远的生产队避而不去?叶小平说,八一总场是用制度来管人,每名干部的绩效工资与其分管的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紧密挂钩,所以不会存在上述问题。      “屁股底下坐着一栋楼”不再重现      截至目前,八一总场共有125名干部购买新车,并拿到了车改补贴。车改的执行,既解决过去行政交通费用居高不下的老问题,又杜绝公车私用的现象,提升了工作效率。      车改前,为了确保总场车队正常运转,其人员工资、油料费、车辆修理费和各种保险费及补贴,全年基本开支高达300多万元。过去职工开玩笑说,领导干部“屁股底下坐着一栋楼”。去年车改后,私车公用补贴油料费仅支出96万元。      罗永华说,随着车改深入,80%的行政管理干部购买了私车,干部们开私家车办公家事,基层职工心气顺了很多。梁勇说,现在,从场领导到一般干部用车领取油料补贴费,这种公平合理的做法激励了干部的积极性,要下基层,开着自己的车说走就走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朝三暮四      暮四朝三      
  官方数据,全国公车200多万辆,每年公车费1500亿元~2000亿元。    民间数据,全国公车约300万至350万辆,每年公车费约3000亿元~4000亿元。  -------------------    以民间数据为准    
      为什么是厅以下?哦!厅以上属于高级干部?什么高级不高级的?公务员,从国家元首到最普通科员,本来就都应该是一个个纳税人设定的岗位,纳税人什么时候给公务员定义高级低级了?纳税人又什么时候给公务员终生岗位了?所以,不管什么级别的干部,本身不应该存在什么高级不高级的,任期到了就应该是自然下岗,然后自谋生路。为何是一个个普通纳税人存在下岗上岗的问题,存在聘任被聘任的问题,而所谓干部们就没有?高级干部一说,本身就是官本位意识的集中体现。如官本位不改,任何模式的公车改革,都必然导致更加的混乱与更加的不公平!  
  在车补标准上,4个地域的标准应该存在差异,以副厅级官员为例,东部沿海地区在元,中部地区在元之间,西部地区在元之间。  =================================================================    为什么是这样?    公平吗?    合理吗?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美化人的生活和心灵,它为家庭个人提供了舒适、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健康、幸福、长寿的摇篮。例如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地区-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卡理、中国新疆的南疆和广西的巴马。那里是环境优美、温度适宜、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的地区。      从城乡分布来看,农村老年人多于城区,山区高于平原地区。这都与自然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农村无污染,空气新鲜,而城市特别是工矿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使环境变得污染,恶化了自然环境,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类寿命除与外部环境有关外,还与人体内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内环境通过损伤、负荷、疾病等方式影响寿命。如细胞内氧负荷对细胞衰老直接的影响,氧分子具有两重性,既为生存所必需,又具有潜在的毒性,对细胞的长期存活带来不利影响。氧自由基可引起DNA损伤,是影响衰老过程的重要的因素。细胞内的线粒体中约有1%~4%的氧分子能变为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可引起生物大分子广泛的氧化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的失活和降解,以及DNA中碱基交换和单链断裂。同时,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与葡萄糖缓慢进行非酯促糖基化,这些糖基可逐渐氧化,进而使蛋白质、酯类的核酸(如DNA)广泛交联,形成脂褐质(老年斑),胶元与弹力蛋白等发生交换,使结缔组织与心肌僵破,含水量下降,皮肢皱缩、肌腱与血管失去弹性,从而导致衰老。      遗传因素      遗传对寿命的影响,在长寿者身上体现的比较突出。一般来说,父母寿命高的,其子女寿命也长。德国科学家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他用15年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发现其父母死亡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长9~10岁。广东省对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发现,有家庭长寿史者占84.6%.一些资料表明,在年龄越高的人群中,其家族的长寿率越高,如在80~84岁的老年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52%;而在105岁的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71%.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影响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的诸多因素中,15%取决于遗传因素。  从理论上说,遗传是生物的特性,没有遗传,就没有生物的繁衍。生物的特性是由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是遗传特性的普遍现象。遗传又具有特异性,遗传的特异性决定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种类。生物的物种(包括种间和种内)的不同是由遗传特异性所决定的。      对于人类来说,每个人(无论是男是女)不仅外貌,而且性格都不一样,这是一种遗传特异性现象,在自然界不仅存在着种群的特异现象,也存在种群特异寿命。每一种群的寿命几乎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寿命是由遗传物质即所谓基因所固定的。每个种群间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了每个种群寿命的不同。这就有力地说明为什麽有的人寿命长,有的人寿命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基因遗传的结果。这一实有力地证明,种群特异内部,这一个体与那一个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寿命的差异),无疑地是个体中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衰老过程的影响造成的。      饮食、营养因素      饮食、营养与长寿密切相关。我国内地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大都为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多蔬菜类型。新疆长寿老人的饮食虽然以奶类、奶制品及羊、牛肉蛋白质为主要来源,但他们常吃粗粮,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四川百岁寿星超过千人,多数老人吃素,常吃蔬菜、豆制品。前苏联有个长寿村,村民平均年龄120岁,村民长寿与饮用一种桑树的果汁有关。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百岁老人多喜饮一种米酒。希腊人长寿,一个重要因素,食物结构以淀粉、鱼、橄榄油和水果为主。      从个人健康长寿而言,如作家冰心的养生秘诀中有一条是饮食极其普通,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喜食粗粮和蔬菜。英国女王的饮食习惯简单得令人吃惊,据说一根芹菜、几片莴苣叶就算午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得到延长,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和纽约人寿平均值很接近,1810年至1820年间平均寿命为27.85岁和26.15岁,1840年至1845年为21.43岁和19.69岁,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均达到74.6岁,在这150年间,人均寿命增加了48.4岁。这种人均寿命增长的幅度,除了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一些疾病得到有效的防治外,也与营养科学与技术提供了多方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即与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质量以及平衡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年代初与80年代相比,肉类消费量增加了80%以上,肉、蛋、脂肪消费量较高的地区,癌症、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死亡率明显偏高,这从另一侧面说明饮食结构的变化给寿命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有人研究用节食可减少氧负荷,即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葡萄糖水平,减少非酶糖基化的产生;提高细胞凋亡,清除癌前细胞,降低癌发生率等。除了适度限食外,还要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多食一些消除自由基的食物,即含维生素E、C高的食物,如茄子、韭菜、胡萝卜等。      心理(或精神)因素      人的心理、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罹患疾病。相反,乐观、豁达和坚毅无畏的精神,则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过度紧张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胃肠等脏器供血不足等,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身体机能发生脑血管破裂或造成致命性的心肌梗塞,有的可出现消化道痉挛、疼痛等等。过于忧愁,也会罹患疾病,导致短命。      生活方式因素      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是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70%~80%的人死于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和肿瘤,这些所谓“生活方式疾病”,至今已占其死亡率50%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吃得太油、太咸、太甜,以及饮烈性酒、大量抽烟、贪图享受、长期过夜生活和较少运动,甚至赌博、纵欲、吸毒等。     
疾病因素      疾病是影响寿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疾病作为死因的顺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例如20世纪初,危害生命的主要疾病是传染病、肺炎、结核病等;现在,对人类生命威协最大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等;而且有一些疾病,如免疫缺陷性疾病、老年性痴呆、艾滋病等,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确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家庭因素      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环境的优劣,特别是夫妻感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寿命。从医学上来说,夫妻双方争吵、怄气,会引起体内激素升高而导致疾病,而且紧张的家庭成员关系,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很容易导致众多身心疾病而有损于寿命。因此,保持一个和谐、友好、愉快的家庭群体关系,以乐观、开朗、笑口常开、宽宏大度的心境对待一切,这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美满十分重要。    
性别因素      寿命与性别有明显的关系。女性寿命比男性长,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这主要由不同性别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也可能与女性的代谢率低于男性,以及与男女之间的内分泌差异有关。 近年来,一项研究表明:人类体细胞端区(端区是指遗传物质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长度的变化是人类特异性的生物学年龄标志之一。从人的外周白细胞端区长度研究中发现,在同龄组中,男性端区长度的丢失速率却比女性快。根据端区假说的观点,端区长度随增龄而缩短,即端区长度越短,年龄愈高,端区长度丢失越快,衰老越快;反之,端区长度越长,年龄愈小,端区长度丢失越慢,衰老越慢。男性端区长度丢失速率比女性快,所以衰老也快,即寿命比女性短。从这个理论说明,可以解释为何女性寿命往往比男性长这一人类社会现象。     
职业因素      寿命与从事的职业也有关。从事危险性职业的人死亡率高,寿命短,如飞机驾驶员死亡率高;从事放射线研究工作人员寿命短等。      综合上述影响寿命的诸多因素,哪些因素是主要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如酷暑或严寒)的发生。因此,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自己,生命掌握在你自己手
  公车改革瓶颈在管严权力   07:15:43 来源: 云南日报(云南)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杨红兵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公车问题可谓沉疴已久,购买时超编、超标配置,使用时公车私用,维修保养费用更是高得离奇,公车如吸血鬼般吞噬公帑,民众呼吁大刀阔斧改革公车的声音一浪高于一浪。然而20年来公车改革迟迟迈不开步子,反而公车开支的费用越来越高,财政占比越来越大。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 (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我们的近邻韩国公车改革可谓大刀阔斧,汉城政府把“官车”一下砍到只剩4辆,其任务主要确保市级领导各种公务活动的交通所需及其上下班的接送,绝不许私用。汉城市政府还有43辆公务车,政府部门人员外出办公事时,可以打电话叫公用车队的车。为何韩国公车数量可以大“瘦身”?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一是政府敢于以身作则,打破利益壁垒,条块分割;二是严格财政制度,从申请、预算到监督都有一系列严格程序;三是政府采购的招标信息借助媒体透明公开披露,接受公众质询、监督。      反观我国公车购买、使用现状:购车时鲜见严格申报,更遑论交付人大预算审批,反而见到公车超编、超标配置;公车使用时“三分天下”一分公,一分私,一分司机,却鲜有被处罚者;公车开支处于一种内部锁定的财政运行状态中,与开放式的民主财政制度相距甚远,公众连公车预算信息、采购信息也是很难清晰了解。    这一切现象背后的症结就是利益自保,受益者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要他们反戈一击,损一己之利基本上不可能。公车改革破冰之举首先是管严财政支出的袋子,严格审批、预算,建立开放式的民主财政制度。同时要约束“乱花钱”权力,只有权力敬畏民意了,担心“乱花钱”被问责,才有现实意义。    
  一是政府敢于以身作则,打破利益壁垒,条块分割;      二是严格财政制度,从申请、预算到监督都有一系列严格程序;      三是政府采购的招标信息借助媒体透明公开披露,接受公众质询、监督。  
  一是政府敢于以身作则,打破利益壁垒,条块分割;      二是严格财政制度,从申请、预算到监督都有一系列严格程序;      三是政府采购的招标信息借助媒体透明公开披露,接受公众质询、监督。  
  除了满意我还非常满意  
  无内修无外护,    人人愤愤不平,    民族整体心理健康难保障。    也可以在此明确,    第二个可能影响国民长寿的因素就是,    整体我们精神生活内修外护均无保障。  
        朝三暮四        暮四朝三      
  方便面涨价了,鸡蛋涨价了,面粉涨价了,汽油涨价了,羽绒服涨价了…除了工资,身边的一切几乎都涨价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坚强的活下去,因为墓地现在也涨价了…
  如何破除公车改革原地踏步的魔咒           11月初,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而且空驶率非常高。在北京挖空心思治堵的当口,这一信息耐人寻味,公车改革重回公众视野。     近日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然而,国家发改委对此回应称,近日媒体的报道是引用了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即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的《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国家发改委并没有新的关于公车改革的文件出台。    长期以来,公车改革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几乎每一次有关公车改革的风吹草动都会引爆舆论热议,公车改革提了十几年,改了十几年,却一直是在以蜗牛般的速度爬行。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公车数量却越改越多,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认为,“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增长速度的3.5倍。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资3000亿。在社会强烈呼吁下,公车改革在2003年前后正式启动。然而,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6年一举突破700亿元,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    公车改革承载着公众利益    中国的公车问题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购买时超编超标配置,使用时公车私用,维修保养费用更是高得离奇,无论是从购买、使用还是事后的维修,公车都在吞噬着公众的利益,于此,民众呼吁大刀阔斧改革公车的声音一浪高于一浪。    然而,公车改革呼声虽高,十几年来,改革却迟迟迈不开步子,反而公车开支的费用越来越高,财政占比越来越大。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公车改革十几年缘何仍在原地踏步?    中国公车改革喊了十几年,媒体也是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炒一下,但是,中国公车数量越改越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公车改车为什么阻力重重?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分析,公务车改革的失败说明,凡是涉及减福利的,改革都非常神速,凡是涉及削特权的,都进展得非常缓慢。凡是政府改别人的,都非常神速;凡是改政府的,都异常艰难。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公车即官车,让官员自己来革自已的命,让官员不再享受官员的特权,这样的改革没有任何可能。    中国公务车改革如何才能实现?    赵晓认为,公车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只有进行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让群众和舆论广泛参与监督官员,彻底公开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让群众用选票来决定官员的命运,公车改车才有可能出现转机。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对于公车私用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他讲到这一点时曾强调,“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元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他提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    从政府的决心可以看出,公车改革势在必行,破除“原地踏步”的魔咒,车改的最终广泛推行,还得中央政府出台方向性的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应当由中纪委牵头,制定明确的车改意见。各地各级再以此为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方法,由上至下逐级细化推进。   
  %日 10:3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187)  【字体:↑大 ↓小】  公车治理16年来,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民众期待改革的声音更是一浪高于一浪。而已有的几种改革模式也屡屡招怨,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分析人士称,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也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          坊间流传,在京城的许多交警手里,有一个车牌号码清单需要牢牢记住,也许不经意间,就会错拦下一辆高级官员的车。      同样在一个地方城市,重要人物的车牌号码也是当地交警们需要做的功课。      显然,在中国人眼里,公务车可以作为一种公权力的象征,也因此总是吸引普通公众的关注。在改革了16年之后,公车改革的消息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公务车开支有增无减      位列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公车需要改革,早已是达成社会共识、毋须细说的问题。可面对从公共财政中源源流出的公车消费支出,尽管治理手段花样百出,可公车治理之难,16年来仍旧寸步难行,结果却是愈演愈烈。      11月初,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在北京挖空心思治堵的当口,这一信息耐人寻味。      近日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然而,国家发改委对此回应称,近日媒体的报道是引用了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即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的《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正在起草一份关于公务车改革的声明,近日将对外公布,但还并没有新的关于公车改革的文件出台。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6个年头。然而现实是,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头绪。据有关统计数字,早在“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增长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000亿元。在社会强烈呼吁下,公车改革在2003年前后正式启动,各地纷纷采取了“卖公车、发补贴”的办法。然而,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将一举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      近十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约是GDP增速的两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公车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一些原先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在地价高涨的今天,土地收入的增长确保了公车消费能力的增长。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据统计,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的部门和人员还采取虚开加油、维修发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是福利还是特权?      中国的公车问题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购买时超编超标配置,使用时公车私用,维修保养费用更是高得离奇,无论是从购买、使用还是事后的维修,公车都在吞噬着公众的利益,因此,民众期待改革公车的声音一浪高于一浪。      评论人士称,倒不是民众对公车改革格外挑剔,从“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车补待遇”这类公车改革之怪现状就可看出:一些地方的车改不是为了公共财政节约行政支出,而是将公车福利直接变现,车改变成了“赎买”。通过改革,本来备受质疑的公车使用,反倒利用货币补贴这一政策合法化了,公共资源不仅成了“唐僧肉”,甚至还成了某些地方公车改革的一大成果。动谁,也动不了特权者的奶酪,这样的公车改革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据了解,在绝大多数国家,对公车的配备及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范围。一般只有内阁部长可以配备专车,但也仅限于执行公务。近一两年德国、法国都曾出现政府部长因公车私用,迫于社会舆论压力而辞职的事情。我国香港特区前特首董建华离任后的当日,便不再乘坐公车。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民生活还远不富裕、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官员的公车消费水平却居世界前列,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发达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特权泛滥。      与国外相比,尽管我国国内的许多地方都有所谓的“条例”、“规章”、“措施”等等,却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对于公车私用者,也往往采取“民不告、官不究”的消极处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公车私用行为的泛滥。      我国1988年10月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配备标准的规定》,对公务员配车标准规定为:正部级干部配专车,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但保证工作用车。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界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应当说,这些规定与许多国家公务用车的规定大体上是相当的。      但直面现实,这些规定早已名存实亡。现在许多地方就连科级干部都早已配有专车,更别说一个处长,美其名曰是“工作需要”,但其实质,就是享受特权。      体制不改,难有突破      近年来公车采购的反弹,无疑宣布了历次公车改革的失败。为什么每一次改革反而激起更大的反弹呢?这实际上涉及到政府深层改革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曾总结,在近些年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凡是涉及减福利的,改革都非常神速如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失业下岗和高收入者的收入申报制度,而凡是涉及削特权的,都进展得非常缓慢如公车改革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招怨来看,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不少地方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但却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社会认同度很低。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许多“车改”模式,不仅没有着力去“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相反,是在“车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化,其弊端集中体现在“车贴”的发放上。      从各种“车改”模式看,以发放“车贴”取代官员专车是改革的主要措施,而“车贴”发放的主要依据就是官职,如杭州市的“车贴”根据公务员的级别分300元到2600元共9档,实行“车改”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司局级公务员月补贴最高额为1200元,珠三角地区的县处级干部的月补贴额已达3500元,辽宁省辽阳市实行“车改”的两区区级领导则每月补贴6600元,而该区一般公务员最低只有100余元。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对于公车私用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他讲到这一点时曾强调:“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元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公车制度改革的呼唤日趋强烈,一些地方也先后启动了这项改革。从总体上来看,由于现在乘用车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家用轿车日益普及,全面推进这项改革的条件已大体具备。      国家发改委就此次事件的回应也表明公车改革已经逐渐从各地单打独斗的细枝末节的变革,进入到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变局,这种回应理所当然符合当下社会公众的期待。可人们在期待的同时,却又不乏疑问:多年行而未果的公车改革,会因为这种自上而下的变局发生根本改变吗?      在安邦分析人员的分析报告中,研究人员却认为,公务车使用人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天然反对公车改革。在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公车使用改革的“雷”会不断地打下去,局部也会下些“阵雨”,但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   
  公车改革要补贴,朝三暮四暮四朝三!  
  我国多省份取消特权车牌 需革除公车腐败日 08:42新华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2条从这个月开始,陕“O”车牌在三秦大地消失,网友迫不急待地在网上将陕“O”放进展览文物的橱窗。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了拥有“特权”的“O”牌照,但不少公众和专家认为,“O”只是一个符号,重要的不是仅仅取消“O”牌,而应彻底取消公车特权和公车腐败。    政府回应民意特权陕“O”归零    从12月2日至5日,记者在陕西省政府所在的西新街连续观察了好几天,没有看见一辆陕“O”牌照的车辆经过。今年9月1日,陕西省公安厅向社会公布,按照陕西省政府要求,将全部取消陕“O”车牌照,并从即日起为陕“O”更换普通民用车牌,12月1日起,所有陕“O”牌照车辆禁止上路,否则按无证车辆处理,还将处理相关责任人。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表示,截至11月30日,所有的陕“O”更换了自选号码的普通民用号牌。    据记者了解,今年8月,有网民反映:这几年一些陕“O”车横冲直撞,不遵守交规,只要有钱有关系,私人老板也可以挂个陕“O”车牌,严重影响了政府及公安形象。    网友的留言引起陕西省政府的重视,省政府办公厅回复网民意见称,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问题非常重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对陕“O”号牌开展清理整顿,研究取消方案。省政府责成省公安厅于今年底前取消陕“O”号牌。    据介绍,陕“O”号牌是按照1992年公安部《关于取消公安专用车辆号牌换发民用号牌的通知》精神设定的机动车公安专段民用号牌,陕西省公安机关部分车辆从1995年开始使用陕“O”号牌,作为日常行政公务用车,截至取消前,陕西省共核发陕“O”号牌7056副。    陕西省公安厅此前曾表示,陕“O”号牌启用以来,为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保证公安民警执行公务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是由于陕“O”号牌的特殊性,在管理使用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车辆超出了核发范围,挪用、套用、伪造等现象较为突出;个别陕“O”号牌机动车驾驶人特权思想严重,不遵守交通法规,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对此,有关部门曾多次整顿但收效不大,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因此,回应民意,陕西省决定彻底取消陕“O”号牌。    西安许多市民都对取消陕“O”车牌拍手称快。一名姓孙的干部对记者说:“这说明政府越来越关注老百姓的感受,能够顺应民意下定决心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希望,陕西能够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杜绝特权号牌出现。”    公众频念“紧箍咒” 各地“O”牌难长久    记者调查发现,群众反映“O”号牌车最强烈的是违章不罚款。由于“O”牌车属于公安专段民用号牌,挂“O”牌的不是公安“自己人”,就是管着公安的“领导”,或者是行政事业甚至国有企业的“兄弟单位”,车辆违章被电子眼拍下可以自动消除。其次,一些“O”牌车在高速公路、二级路等收费的公路上行驶,可以不交过路费。“O”牌车乱停不仅不被“贴条子”,而且还可拒交停车费。由于有“特权”的保护,“O”牌车的违法行为越来越多。    另外,“O”牌的发放也是制造腐败的“温床”。从公安部的规定看,“O”牌原本只发放给公安政法系统使用,但现实中其使用范围已经超出公安车辆使用范围,甚至已成为有些民营企业老板向公众炫耀“人脉”和“能力”的资本。    陕西、广东等省的人大代表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取消“O”牌特权车的建议。最近几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都在全国和地方的两会多次提出议案、提案。    据记者了解,早在陕西之前,河南、内蒙古、浙江、湖南、上海、北京、重庆等地都已经取消了“O牌”,青海和湖北等省也相继取消了“O”牌的特权并严格规范使用,取消“O”牌的省区市已接近全国一半。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取消拥有特权的“O”牌照,陕西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公众对特权频念“紧箍咒”和政府不断主动规范特权行为的双重挤压下,不管情愿与否,各地“O”牌生存已难长久,最终将会彻底从国人视野消失。    该取消的是“O”牌,需革除的是公车特权和腐败    陕西省取消陕“O”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其实只要有哪个省区市“O”牌被取消的消息都会让媒体和网民“兴奋”一阵子,而每一次的议论都剑指公车的特权和腐败。    网民认为,代表着特权的“O”牌特权车被取消了,还要防止今后这些车以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牌照”形式出现,防止地方清理“特权车”行为陷入“清理—好转—复发—清理”的“怪圈”之中。    陕西一律师王洪说,取消“O”牌只是“与民同牌”,遏制公车交通违法,应该敬畏法律、一视同仁、“与民同罚”,做到违规必罚。只有执法不避权与贵、公权力不去干扰执法,才能真正有效遏制公车交通违法。“O”牌只是一个普通的字母,重要不是取消“O”牌照,而是背后的特权思想。    此间社会学家认为,各地在取消“O”牌的同时,更应该着眼长远,研究取消特权车的长效机制,同时改革和规范公车管理,从制度上彻底消除公车的特权和公车的腐败。     
  副部以下?
  市民申请公开北京公车数量 专家称民众有权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车教师系列第三部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