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GDP放慢了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度

为什么中国的GDP放慢了增长速度? - 知乎3被浏览45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GDP增长为什么会放慢?
龙源期刊网http:.cn中国GDP增长为什么会放慢?作者:沈明高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3年第03期目前欧美日三大经济体无一例外都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人民币升值,而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上升有可能导致大部分商品价格上升,大大压缩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通货膨胀的上升,在中国经济比较弱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01年到2007年,中国的出口增长每年平均是28%,而2007年到2010年,中国的出口增长每年是13.2%,也就是说,危机前后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已经跌了一半,2012年的出口增长是8%,中国整个出口跟外部经济的放慢是一致的。哪么,中国经济在未来会增长多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没有改革的可能,一种是有改革的可能,这两个假设比较复杂。假设现在没有重大的改革,按现在的方式继续走下去,到2020年,中国GDP增长的潜力可能只有5.5%。中国的GDP为什么会放慢?从1920年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的GDP在9%到10%之间是超过30年的,而中国过去30年的GDP增长是在10%左右,未来十年会不会持续10%?这里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均GDP。一个国家达到人均5000美元时,经济增长就会放慢,而中国现在就是在人均5000美元的水平。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认为未来十年能够保持8%到10%的增长,这样的看法过于乐观的。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到1.5万美元时,消费占GDP的比重是65%,制造业占GDP比重是31%,服务业占GDP的水平是65%,这是一个平均水平。2020年中国要达到这个水平,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会从目前的45%滑落到大概31%。从制造业总的产出来讲,2011年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0%左右。这意味着我们生产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需要的,我们生产的东西大量出口了。所以比较乐观的判断是,到2025年,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6%或者33%,这可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极限。如果中国的制造业还是按照目前10%的速度增长的话,除非国内的需求提高。中国的经济现在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严峻在什么地方?未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出现一部分企业倒闭,剩下的企业继续增长;要么国内的消费取代国外的消费,来支持中国制造业的高增长。制造业不可避免将出现分化。中国出口放慢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就业问题。怎样创造就业机会是很重要的一个挑战,而服务业是一个潜在的机会。
& 果果文库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10327&&人浏览
12080&&人浏览
11853&&人浏览
7670&&人浏览
16860&&人浏览
8184&&人浏览
18549&&人浏览
2338&&人浏览
17448&&人浏览
315&&人浏览
8526&&人浏览
2538&&人浏览
4883&&人浏览
3271&&人浏览
2061&&人浏览
本文标题:中国GDP增长为什么会放慢? 链接地址:
201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果果文库 版权所有 联系站长: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号中国GDP增速更快 为啥和美国的差距反而扩大了(图)
来源:浙江新闻
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实习) 陆乐 文静怡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显示,201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1990年来首次跌破7%。这一增速基本完成了2015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7%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25年了,中国的GDP增速从没有跌破7%过,今年可谓头一遭。但反过头来想想,在中国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的今天,这一天迟早会来,“破7”不是什么意外之事。
  跌破7%,我们应该怎么看?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定下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就是7%左右,请注意,不是7%,而是7%左右。因此,从数据上看,6.9%的增长可以说是实现了这个目标的。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表示,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环境条件、市场环境条件、供需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能够取得6.9%的增长速度,确实是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条件下,中国6.9%的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是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在25%以上。
  再细看这些数据,高中生都知道,投资、、出口是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数据显示,2015年投资增(港股00001)进出口的增长都比上年有了显著回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而全年进出口总额更比上年下降了7%。
  在这种条件下,消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2015年,市场销售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再加上越来越成为我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网购,正是消费的快速增长才能让我们能够保住6.9%的增速。
  2015年,全国第三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中国的GDP统计靠谱吗?
  对中国的统计数据,一直有着数据 “掺水”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中国GDP真实增长可能在5%以下。
  对于这种质疑,统计局一直高冷地保持沉默,但是今天,王保安对这种说法做出了回应。王局长说,中国GDP核算采用了三步走的方法,即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随着更多指标的获取,我们会对GDP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校准。综上所述,我们公布的GDP是真实可信的。
  为了进行科学有效地数据统计,统计局组织了2万多人的直属调查队,对经济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和核实,并且和企业进行合作,每五年进行经济普查,全国动员,地毯式地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调查和统计。
  统计完了,统计局的核算采用的也是国际通行的核算方法,全面借鉴了国际上GDP核算的先进经验。去年我国正式采纳了国际组织的SS标准,可以说是更高水平上的“统计入世”。
  正因为如此,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等国际组织,对中国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对GDP核算是认可的,予以信任并采用。
  距离美国还差1个德国+1个英国
  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赖于可观的经济增长速度,离世界第一美国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小。
  2014年,美国GDP总量为17.4万亿,根据世界银行的预计,2015年美国GDP同比增速为2.7%,因此2015年美国经济总量大约为17.8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7倍。
  从另外一个直观的角度理解,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美国之间还差了一个德国加一个英国,德英分别是世界第四、第五经济大国。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5年德国和英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92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
  但是问题来了,尽管中国今年的GDP增速达到了6.9%,换算成美元,似乎增长的幅度就被抵消了。以日兑美元中间价计算,2015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而按照一年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GDP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美元。乍一看,我们和美国的差距非但没缩小,反而扩大了。
  原因很简单,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以中间价计,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幅度约为5.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1190,处于历史次高位附近;日则为6.4936。
  如果按照5年前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以及变化情况,中国可以在2020年赶上美国。但是,5年过去了,如果现在再进行预测的话,中国想要超过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此可见,如果以美元或者其他国外货币衡量中国经济增长会受到的干扰,做出的结果并不会有多准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曾分别按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相当于剔除了汇率波动的影响)预测了中美两国GDP增长趋势,其中汇率法预测结果是:2019年中国GDP为19.8万亿美元,美国为18.9万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法预测结果是:2016年中国GDP为17.1万亿美元,美国为16.8万亿美元。
  这么看来,中国经济追赶美国,不但需要经济本身的扩张,保持汇率的稳定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余朝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摩根大通:中国2014年GDP增速预期为7.2%|中国经济增长率|中国GDP|中国货币政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摩根大通:中国2014年GDP增速预期为7.2%
  中国的货币状况
  ? 我们构建了一个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货币状况指数
  ? 我们目前的货币政策预测显示,中国2014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将会放慢至7.0%
  ? 货币政策存在放松空间,但是需要权衡经济再平衡和金融稳定的考量
  2014年开年之初,中国经济活动放缓的程度大于预期,由此引发了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和对稳增长措施的期盼。其中的一个焦点是,中国人民银行是否会基于稳增长而放松货币和信贷政策。
  在本文中,我们将构建一个中国货币状况指数(MCI),阐述我们的货币政策预测,以及央行在需要时可能会采取的稳增长的措施。
  构建货币状况指数
  我们的货币状况指数定义为以下四个变量的加权总和:(1) 实际利率,按一年基准贷款利率减去CPI通胀率测量;(2) 信贷增长,按社会融资规模(按存量计算)同比增速测量;(3)计算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4)银行系统内的超额准备金率。
  实际利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是在相关研究中通常都会纳入的变量。加入信贷增速和超额准备金率是基于数量性工具在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窗口指导和其他措施管理信贷增长,同时还使用存款准备金率(RRR)和公开市场操作(OMO)管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四个变量的权重体现了它们对总需求的相对影响,这通过以实际GDP增长率作为因变量对以上四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我们的研究显示2008年前后出现了一次结构突变,所以回归采用年间的数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际利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会拉低GDP增长率0.21个百分点,这一效应大致相当于信贷增速(领先两个季度)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有效汇率下降1.5个百分点或超额准备金率上涨0.5个百分点。回归模型拥有非常高的拟合度(R2为0.95)。
  信贷增长对总需求的影响最为重要。在单变量的回归分析中,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领先2个季度)仅一个变量就能解释年间83%的GDP增长变动。对比来看,实际利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两个变量合并起来仅能解释55%的GDP增长率变动。超额准备金率的解释程度最弱,部分原因是它在样本期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银行似乎有一个固定的超额准备金率目标)。
  货币政策立场预测
  我们货币状况指数的时间序列显示,中国在年间的货币政策非常宽松,然后逐步转为中性。货币政策正常化是近年经济放缓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基准预测中,我们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延续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信贷增速逐步缩减的政策,货币状况指数将在2014年底从目前的17进一步下降至14左右。这基于以下假设:
  ? 政策利率将保持不变,通货膨胀仍将保持在低位,年底的同比通胀率为2.2%;
  ?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将从目前的17.1%下降至年底的16.2%;
  ? 人民币对美元温和升值1%-2%,或是按实际有效汇率计算升值4%-5%;
  ? 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流动性相对稳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保持不变,超额准备金率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在这个基准情景下,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将在2014年第四季度放慢至7.0%。这意味着全年增长率为7.2%,低于政府7.5%的目标。
  货币宽松的潜在可选方案
  对短期增长前景的担忧引出了关于可能的政策应对的讨论。从货币政策来看,第一个问题是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宽松空间,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是否应该或将会采取这些宽松政策。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货币政策存在宽松的空间。如果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可以采取下述政策方案(按可能性排序)。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允许人民币贬值的方式促进增长(正如近几周所观察到的那样)。实际有效汇率在2014年的升值幅度可能会远低于我们的预期。但是,我们预计人民币不会进入一个贬值通道,原因是稳定的经常项目顺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考量以及主要贸易合作伙伴的政治影响。
  其次,银行同业流动性在近几个月已经有所改善。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比我们预期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条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2014年下半年可能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这更可能会与本外币对冲操作有关(如果资本流入减少或转变为资本外流),而非一个信贷宽松的信号。
  第三,我们预计2014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不会反弹,亦不会下调政策利率。这个信号过于强烈,将会损害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努力。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在我们的基准情景中信贷增长放缓,但是它仍将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长率,因此信贷/GDP比率也将继续上升。在这方面,政策制定者可能采取的替代方案包括促成信贷结构转变以提高信贷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或者是通过资源定价改革将CPI通胀率拉至接近目标水平(3.5%),以此降低实际利率。
  总体来看,为解决近期的增长担忧,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应该会先于货币政策。一种合理的担心是货币宽松(或信贷宽松)可能会产生房地产价格反弹或杠杆进一步上升等不愿看到的后果。坚持结构性改革,坚持经济再平衡的目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2014年更可能会仍然保持中性(略偏从紧)。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汽车行业增长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