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计划主要有哪些板块的服务板块呢?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元音计划3年2个亿,6大版块扶持原创音乐人
  日,大型原创音乐平台元音乐在深圳EPC艺术中心正式举办主题为“元创正发声”的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是继元音乐平台7月12日上线之后首次对外亮相。在会上承兴国际集团副总裁,兼星河音乐公司总经理周弘一表达了自己对于创建元音乐平台的初衷。引起了现场众多原创音乐人的共鸣。
  互联网时代催生原创音乐平台元音乐
  他表示“从黑胶唱片、磁带、CD到现在的流媒体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强烈的文化需求以及音乐载体的变更。现在的听众,勇于追求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因此,原创音乐正呈井喷模式。这对于原创音乐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他们缺少系统性的培育以及完善的平台进行辅助,所以才有了元音乐的诞生。鼓励音乐市场的百花齐放,扶持所有流派形成音乐领域的欣欣向荣,正是元音乐的初衷。”
  发布会现场深圳音协主席姚峰、A8集团音乐总监秦健、深圳迷笛教学总监康磊、QQ音乐内容主编兼好声音媒体评委孙腾等音乐行业嘉宾纷纷出席。现场还邀请近100位原创音乐人共同见证“元音计划”的正式发布。
  数字音乐时代,原创音乐备受重视
  在会上,元音乐项目总监罗文忠说到,现阶段音乐市场头部20%的主流音乐人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影响力和收入,而尾部80%的独立原创音乐个体却很难单纯靠音乐谋生。随着数字音乐的飞速发展,听众对音乐喜好的日益多元化,中国音乐市场逐渐形成长尾分布。整个独立原创音乐的总体市场价值和需求将逐渐超越主流音乐。但是绝大多数独立原创音乐缺少曝光机会以及推广渠道,致使大量原创作品局限在小众范围。
  原创音乐人是音乐市场的内容生产者,为了让这80%的独立原创音乐人获取更多的曝光机会、宣传渠道和收入,他们创立了元音乐这样一个为原创音乐人服务的平台。
  元音计划3年2个亿,6大版块扶持原创音乐人
  元音乐app在功能上以抓住用户对精品音乐内容的诉求,通过“音乐人推荐”、“专题推荐”、“榜单、视频推荐”、“演出直播”、“广场动态”等版块,去体现元音乐对原创音乐和用户的重视。让每一个原创音乐人的作品以及创作故事和最新动态等能在第一时间与用户分享。
  在做好平台内容的基础上,元音乐重磅推出为原创音乐人提供服务的“元音计划”。元音计划将集合平台内外的所有资源,从宣传推广、全国巡演、音乐制作、MV拍摄、版权保护、商业变现六大版块全面支持原创音乐人,其负责人更是表示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投入2个亿以用来扶持原创音乐人。
  不同于其他音乐平台只将资源倾斜给已经小有名气的音乐人,在元音乐这个平台上,所有入驻的音乐人机会都是均等的。其推出的元气值依据音乐人在元音乐平台中的活跃度、音乐作品人气与综合影响力来计算。音乐人可以通过上传音乐作品、发布动态、作品被收听、收到赞赏等来增长元气值,而这个元气值与扶持服务直接挂钩。元气值划分为6个等级“元
宫 商 角 徵 羽”,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扶持。
  据悉前不久刚收官的大型足球真人秀节目足球火的主题曲就由元音乐全力打造,并且自创的推广音乐人歌曲的元音电台也将在8月1日全面登陆各大城市电台,其全国巡演、音乐节也正在筹备当中。在未来,他们还会在影视、体育、旅游等方面有更多的跨界合作。
  除此之外,元音乐已经帮助一批原创音乐人如爱星人团队、民谣创作者刘潜、归一乐队等音乐人拍摄MV和推广等等。现场元音乐运营总监李牧益亲自授予他们梦想认证书。他们将作为元音梦想合伙人代表原创音乐人加入元音计划,持续享受元音乐为其提供的服务!
  在媒体采访音乐人的时候,爱星人团队表示“加入元音乐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分享作品和进行变现。未来希望可以和元音乐一起成长,将原创音乐进行到底!”
  此次的元音计划也让深圳迷笛教学总监康磊感慨万千,他说到在迷笛任职以来,做过很多音乐节,发现许多非常不错的原创声音。但是在和音乐人的交流中他发现大部分音乐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他们没法一边创作一边兼任推广、发行、宣传等工作。他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去辅助推广,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元音乐给了原创音乐人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的作品能够面向更多的用户。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音乐的推广也需要与时俱进!迷笛也希望之后能和元音乐有更多的合作,一起把优秀原创音乐人的作品推广出去。
  如今随着付费时代和数字音乐的崛起,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音乐制作和宣发模式。我们仔细反观元音乐推出的这6大版块的服务,以及6个元气值的等级,不难发现这其实也是一个音乐人脚踏实地成长的过程。只有用心打磨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同时配合恰到好处的推广宣传和版权维护,才会逐渐实现长盛不衰的商业变现。
  关于元音乐近几年的规划,总经理周弘一向媒体透露到3年投入2个亿,是希望可以整合音乐产业的上游资源,不断丰富音乐人的商业模式,让原创音乐人拥有更多的收入。同时结合音乐产业链“内生增长和向外拓展”的优势发展方向,未来将拓展音乐衍生链,开发属于元音乐的演艺IP、音乐人IP等。其最终目的是搭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产业链,为整个原创音乐生态行业绘出更美好的蓝图。
  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致电:7
纠错电话:
  来源:中国网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音乐扶持计划来了新玩家,元音乐想为默默无闻的原创音乐人“发声”丨创客猫专访
音乐扶持计划来了新玩家,元音乐想为默默无闻的原创音乐人“发声”丨创客猫专访
创客猫直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音乐对传统音乐进行了变革,但是由于长期受到盗版音乐的侵权,数字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传统音乐造成了不可逆的损毁。直到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和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数字音乐开始告别盗版横行的年代,走上音乐正版化的道路。在音乐行业洗牌过程中,在线音乐平台们争夺的重点还是传统唱片公司的原有版权。但在一定程度上,所有音乐平台在版权上都没有绝对的优势,而且目前的音乐版权存量像在线音乐用户规模一样,已经看到了天花板。因此,市场跟资本的重点开始往原创音乐倾斜,为了开拓版权外的增量市场,在线音乐平台纷纷都推出了扶持原创音乐人的计划。最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发布最新战略--腾讯音乐人计划,百度音乐推出“伴星计划”,虾米音乐“寻光计划”第二季也正在开展中。动辄几亿的扶持计划,似乎让原创音乐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但其实,处于巨头位置的音乐平台扶持的,依旧大多数是头部那20%的独立音乐人,知名度处于中部和底部的音乐人,他们的处境并没有多大的改善。“60%的原创音乐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80%的原创音乐人作品没有被收听。”这是原创音乐人的真实现状。当看到市场上的这种现状后,原创音乐平台“元音乐”推出了3年2个亿的“元音计划”,他们要扶持的,是那80%的原创音乐人。3年2亿6大板块扶持原创音乐人元音乐名字的来源,带有一股文学气息。元音乐项目总监罗文忠告诉创客猫记者,“元”取自《易经》的“元亨利贞”首字,元字代表了万事万物的本源,做原创音乐便是音乐的本源,而他们的情怀就是希望帮到所有的原创音乐人,陪伴艺人走过从零到一的阶段。据了解,元音乐APP在功能上以抓住用户对精品音乐内容的诉求,设置了“音乐人推荐”、“专题推荐”、“榜单、视频推荐”、“演出直播”、“广场动态”等版块,让每一个原创音乐人的作品以及创作故事和最新动态等能在第一时间与听众分享。在做好平台内容的基础上,元音乐7月30日推出为原创音乐人提供服务的“元音计划”,集合平台内外的所有资源,从宣传推广、全国巡演、音乐制作、MV拍摄、版权保护、商业变现六大版块全面支持原创音乐人,而这个计划元音乐将投入2个亿的资金。无论是2015年电子音乐的崭露头角,还是2016年民谣的大火,抑或是今年嘻哈音乐的崛起,听众越来越追求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这让原创音乐呈现井喷模式。鼓励音乐市场的百花齐放,扶持所有流派形成音乐领域的欣欣向荣,是元音乐成立的初衷。“在我们平台上,所有的音乐人享受到的基础推广服务都是平等的,这部分的服务我们不会向任何人倾斜。”罗文忠表示,音乐人可以通过上传音乐作品、发布动态、作品被收听、收到赞赏等来增长元气值,而元气值与扶持服务直接挂钩,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扶持。涉及签约的音乐人会有更高级的服务,比如影视跨界合作、打造IP及周边衍生品等。在平常的运营中,元音乐会与原创音乐人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想法,改进自身平台,真正切实给到他们帮助。在平台上设置了故事板块,让音乐人可以把自己写歌时的故事上传上去,当听众在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时,感触会更深。如果作品很唯美或者很好传播的话,元音乐会将其制作成短片推广出去。重版权、融社交,搭建完整音乐产业链虽然扶持原创音乐人计划从两三年前便开始出现,在这个节点进入,在罗文忠看来并不会晚。“每个计划都有差异,‘寻光计划’是以名人带动未出名的人,腾讯音乐人计划是通过版权收购形成自己的生态体系,以六大平台做音乐人扶持,可以同步宣传推广,但其实主要还是推名人。而且目前大部分的音乐平台的审核有一定的门槛。但这也没办法,庞大做不了精致,我们希望从精致做大。”罗文忠告诉创客猫记者,他们跟其他平台也不是纯粹竞争关系,元音乐也会把好的歌曲推到其他平台的头版头条,相互之间也存在合作。”在版权保护方面,虽然国家从2015年开始重视,但是至今的发展也不过两年,音乐版权的保护还在初期阶段。为了更好地保护音乐人的音乐作品版权,元音乐对接了郎朗全球知识产权的管理团队,由他们管理版权的相关工作。罗文忠表示,很多独立音乐人的版权意识比较欠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由于自身喜欢音乐,买了把吉他后就开始写歌,开始追求音乐生涯,在职业角度上他们并没有很专业系统化的培训。元音乐除了在版权保护上给予音乐人帮助外,未来还将发展音乐培训板块,也会跟迷笛合作,给音乐人做更多的培训。即便有很多扶持原创的计划出现,但能够快速建立与粉丝连接关系的互动机制仍然稀缺。在这点上,元音乐加入了社交元素,如果听众关注了自己喜欢的原创音乐人,只要这个音乐人有上传歌曲,听众便能第一时间收到。此外也可以通过“广场”与音乐人互动,对其进行评论或者与其互动,建立联系。加入社交属性,不仅可以更有利于音乐人的推广,也可以盘活平台的内容,增加用户黏性。在未来,元音乐的最终目的是搭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产业链。罗文忠解释道,很多在线音乐平台在抢夺版权后的角色就是版权提供商,这是音乐产业链的最后环节,把音乐面向听众的环节,他们的上游就是原创音乐人。而元音乐想做的是从音乐的发源到宣传推广变现的整个产业链,当最后平台体量足够大时,版权授权发行、商业演出、影视娱乐跨界等一体化都可以参与。文丨创客猫 小兰以上为创客猫原创专访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创客猫直播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创业直播新媒体,为你提供一手的大咖干货
作者最新文章减少球迷互喷恐怕不是虎扑站方想要的结果。虎扑能有今天的地位,其中一个原因不就是网友之间吵架吗?不然虎扑做什么阵营呢。&br&&br&总体上说,虎扑是一个不错的网站,在第一时间提供了海量的二手体育信息,以及很多原创的专业分析,尽管也有标题党,也有哗众取宠的成分,但这就是网络传播的特性,大家都习惯了。虎扑在某些方面比门户有优势,我也经常上。&br&&br&但虎扑现在的论坛风气非常差、非常差、非常差。&br&&br&这里面绝对有网站引导的结果,看什么话题经常上首页就知道了。&br&&br&虎扑的部分板块,集中了中国互联网上我最讨厌的一些人群:&br&&br&1. 中国沙文主义&br&2. 地域歧视(尤其是港台歧视)&br&3. 种族歧视(黄种人优越论以及黑人歧视,在一个NBA论坛,歧视黑人很奇怪吧?)&br&4. 女性歧视(含处女情结)&br&5. 反智主义&br&6. 盲目排外&br&7. 仇美仇日&br&&br&仅列举部分。&br&&br&以上每一条,我都有大量的例证。而且带有这些意识的回复,通常会被亮得很高。&br&&br&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也会有针对这些言论的驳斥,似乎给人一种自由争鸣的感觉。但是,一个垃圾坑,即使天天有清洁工打扫,也不会让人愉快吧?
减少球迷互喷恐怕不是虎扑站方想要的结果。虎扑能有今天的地位,其中一个原因不就是网友之间吵架吗?不然虎扑做什么阵营呢。 总体上说,虎扑是一个不错的网站,在第一时间提供了海量的二手体育信息,以及很多原创的专业分析,尽管也有标题党,也有哗众取宠…
3.17写在前面:&br&&br&没想到逛过虎扑逛过步行街的人这么多哈。。。&br&&br&在此只是想再表达一下对知乎的担忧,一直以来知乎在我心里都是个高水平的网站,可惜这几年质量也是急转直下。&br&&br&别的不提,最最最最让人痛心的,是越来越多无聊的话题开始出现在知乎,有人说这事儿你这么上纲上线干嘛?无聊消遣一下不行么?对这些人,我只能说你们太小瞧了无聊这个词的危害了。&br&&br&比如我刚刚看的这个话题:“如何追到沙县服务员?!我朋友看上她了!可惜还是处男!还一脸青春痘!怎么办!”还有:“文科女怎么追到工科男?!”“如何追到X星座的人?!”“如何泡到范冰冰!”...对提这些问题的人无意冒犯,只是我觉得你们这些荷尔蒙分泌过量、春季里开花求交配的问题,除了无聊还有什么?&br&&br&我以为我关注一些我感兴趣的人,只看他们关注的话题就可以避免和这些无聊的玩意打交道,怎知一些曾经对知乎堕落深恶痛绝的知友也开始搞这些玩意,真让人哭笑不得。&br&&br&&b&贴吧、虎扑以前也是有干货的地方,现在毁掉它们,或者说让它们变了个味道的是什么?现在看来,无非无聊二字。&/b&&br&&br&&br&在这里引用一位老JRS的原话,在下觉得真的是至理名言,因为贴吧、虎扑都已经应验了它的预言,现在看知乎也跳不出这个怪圈:&br&&br&&br&&b&庸俗与无聊是一个BBS聊天区的慢性毒药。你在版规上找不到限制它们的条条规规,因为它们不是人参攻击,也不是含沙射影,它们没有恶意,也没有色情暴力政治等违禁内容。可是一个充斥庸俗无聊,内涵缺失的BBS一样会被毁掉----引用自Solidus&/b&&br&&br&&br&希望几年之后不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出现这样的问题:知乎的弱点是什么....&br&&br&=====================================================================&br&&br&原内容:&br&&br&讲讲我个人的经历。&br&&br&08年进入贴吧,当时的贴吧质量还算比较高,没个球队贴吧里还有几个牛人写文章,大贴吧之间交流也颇多,我还交了几个朋友,大家以礼相待,客观无黑。&br&&br&一年多后混上了吧主,而后发现随着球队人气增加以及贴吧的火爆,吧友速度暴涨,随后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素质良莠不齐,逐渐的,版聊、放水、谩骂、无脑黑等等现象开始出现在贴吧内。鄙人心灰意冷,觉得管理无方愧对先人,几个看球的好友以及写文的牛人也都销声匿迹,我也就撒手不干了。(现在可以去贴吧看看,比较典型的就是湖人吧,一篇详细分析句句是理的文章没人去看,0恢复很正常,反倒是那些没营养骂人不讲理的东西火的不行,放几年前,事情都是倒过来的。)&br&&br&随后混迹于虎扑,当时的虎扑绝对是最专业的篮球网站,国外球文的翻译、大神原创的战术分析都是极好的,最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人都很懂球,起码大家以礼相待,客观具体,无脑黑恶意求亮这种事不会发生。&br&&br&虎扑越做越大,随之就走上了贴吧一样的道路。&br&&br&为了吸引更多的网友,摊子越铺越大,足球F1网球等等等,反倒是老本行篮球越做越不行了。&br&&br&且不说原创文章这些东西,你可以去看看球员球队资料页,你会发现数据N久不更新。以前在球员资料页里还有一个B计划,全面分析某位球员,如今早就没有这些玩意儿了,为啥?没人看。&br&&br&如果你现在经常看虎扑,你会发现,博人一笑的东西不少,细细想想干货一点儿没有。&br&&br&赛后讨论贴,常见的亮贴形式主要如下:&br&1.XX牛逼,我要给你生孩子&br&2.孙红雷的残暴图&br&&a href=&///?target=http%3A//3.XX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3.XXX&/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攒人品/XXX人品被你败光了!&br&4.周星驰大起大落图&br&5.打脸爽不爽?啪啪啪啪啪&br&如果你在赛后贴里抢了前排发上这么几句话,再加上撅着屁股的靓妞福利,赶上个热门比赛亮了超过三四百很正常。一开始觉得诙谐,但是嚼老梗的人多了,还一嚼就是好几年就实在无聊了。&br&以上还只是良性调侃,更有哗众取宠者,不忍直视。&br&&br&再说这步行街,原来的步行街是“和篮球无关的地方”,旨在给网友一个讨论与篮球无关放松休闲的地方,这地方原来就像是单位的员工休息室,累了来此聊聊天放放松喝个茶,同事之间扯扯淡,挺好,现在?味道变了。&br&&br&现在在步行街扯淡依然是主题,放松还是口号,诙谐幽默略带口味的笑话依然是主导。但是,下限已经没有了。&br&&br&几大常见的现象:&br&1.地域歧视贴:东北人,河南人,广东人,上海人,北京人在步行街哪个没有被扣上帽子?更有甚者,带有严重宗教歧视性质的去看新疆人,实在令人不忍直视。&br&2.歧视女性贴:这类东西在步行街最常见,或者说是一种双重标准,心理畸形。&br&他们觉得女性开房打炮就是绿茶婊就是黑木耳,然后自己下线了打开微信摇一摇,摇到个美女就搭讪:美女,来一发?&br&他们觉得自己女朋友不是处女是对自己的侮辱,即使是和前男友也不行,然后自己找了女朋友,没有三天就要去开房来一炮,女方不同意,他觉得女方不真诚,不爱自己。&br&...&br&3.一定程度的仇富:或者说是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自卑,不仅是仇富,还仇文凭,仇名气。&br&大学生在大学都是翘课虚度光阴,我没考上大学所以我骄傲&br&用爱疯、爱拍的都是装13货,喝星巴克是脑残行为,杰克琼斯、李就是美国的以纯,花钱买这个都是傻X。涨工资是靠团队运作的,文章不是他写的...种种神论在步行街层出不穷。&br&&br&4.下限越来越低,只看ID就可见一般,我干过XX(此系列包括丧心病狂的嫂子、妹妹、姐姐、甚至是妈妈),舔XX脚,吃XX屎,我妈是处女等等,真不知道这些货取名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也保不齐这些人换了多少个ID搅臭了整个论坛。&br&&br&归根结底,现在步行街,以及话题区等等等等,都存在一个网名素质下降的根本问题。&br&看什么战术,那玩意哪有看球的快感,今天你行了我给你生孩子,明天你低迷了我就说你是个坑货,一场我就可以看出你巅峰已过,3场我就可以看出你球队不行。&br&一语不合就可以恶语相加,你我主队不同我就可以骂你娘,你我意见不合,没有讨论没有调查,我直接问候你全家。&br&交流讨论你我看法太复杂,没人有那个能力去写什么内涵文,去写什么小说。简单快捷的撅屁股大妞才够刺激,够给力,管我自己是什么人,给我个键盘我就可以天下无敌,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人文社科我就无一不精。&br&&br&现在的虎扑早就没有以前的氛围了,唯一吸引我的,就是翻译团以及高清比赛录像的下载,我不知道这些翻译工、搬运工的工作是不是义务的,是不是靠自己的热情来做的。假如这些东西有一天都不见了,假如以前虎扑的那些大牛都走了(实际已经消失了不少),虎扑也就彻底门户化了。&br&&br&&br&6年前我在贴吧,4年前我在虎扑,现在我在知乎。
3.17写在前面: 没想到逛过虎扑逛过步行街的人这么多哈。。。 在此只是想再表达一下对知乎的担忧,一直以来知乎在我心里都是个高水平的网站,可惜这几年质量也是急转直下。 别的不提,最最最最让人痛心的,是越来越多无聊的话题开始出现在知乎,有人说这事…
大概整理了一下回答,现在已经很长了,如果没兴趣全读我这里概述一下我的观点:&br&&ol&&li&每个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没有证据支持黑人身体体格好,黄种人智商高这种论述。&br&&/li&&li&虽然可以观察到顶尖运动员中黑人比例高,但用黑人的遗传多样性足以解释这种现象,也没有数据证明黑人整体的运动天赋高。&br&&/li&&li&智力水平等方面受后天教育影响很大,现有各人群间受教育程度区别更多是文化影响而非遗传因素。&/li&&li&华人的文化背景导致家庭重视教育,整体教育水平较高。&/li&&/ol&&br&&br&首先,这个问题前提是错的。黑人体格好运动天赋好是错的,白人长得漂亮也是文化原因,因此所谓人种优势根本不存在。&br&&br&我知道很多人会说,靠,又来搞什么政治正确的种族平等,黑人爆发力强可以说,就不可以说黄种人智商高?让我先从黑人的运动天赋说起。&br&&br&&br&&b&顶尖运动员中黑人多并不代表黑人平均身体素质更高&/b&&br&&br&人们普遍觉得黑人运动天赋高,其实主要是基于顶尖运动员中黑人比例很高,远高于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br&&br&顶尖运动员中黑人比例高,并不代表黑族群整体运动天赋高。比如下面两个正态分布,看大于2的数字的比例黑色要大于红色,但两个分布的平均值一样的,只是黑色的正态分布方差更大。&br&&img src=&/9ecd9b8f089e16f521b82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ecd9b8f089e16f521b82b_r.jpg&&注:很多人对此图不满。这不是数据,我用此图只是说明,一个极端的分布比例不能够说明整体对比上的区别。我并没有试图证明黑人和亚欧人的运动素质平均值差不多。事实上这种东西也没法系统定量。我要说的是,用多样性的区别就足以解释顶尖运动员中为什么黑人多了。&br&而非洲人遗传多样性高,这个证据太多已经是学界共识,就恕我不再详述。&br&&br&&br&同样可以说,我们见到黑人顶尖运动员多,也许只是代表黑人整体的多样性更高,上限更高,下限也更低。而我们更多的记住了出彩赚大钱的一个极端,而对另一个极端则无从知晓。&br&&br&&br&前面说到,对顶级运动员中黑人比例高,除了用黑人整体运动天赋高来解释,还可以说黑人的身体条件多样性高。&br&&br&而在运动项目中,耐力项目和爆发力项目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对立。比如耐力项目高手红肌多白肌少,而爆发力项目高手则相反。可以说如果一个群体整体弹跳好爆发力高,那么相对应,这个群体的耐力素质就会相对较差。&br&而事实是,黑人同样统治了中长跑这种耐力项目。因此,似乎黑人的身体条件多样性高的解释显然比黑人的身体条件更适合某种项目更合理。&br&多样性高也表示,黑人作为一个群体,骨架清奇,天赋秉异的相对更多,也有容易出体质弱的运动菜B,只不过后者不为人所知。而黑人的平均水平可能和亚欧人相差无几。&br&&br&&b&群体遗传学证据&/b&&br&&br&现代人中,非洲人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人群总和,也就是说随机选两个非洲人,他们的遗传上的区别要大于在亚洲欧洲印第安人中随机选两个的区别。而且整体上可以说亚欧人的遗传多样性是非洲人的一个子集。&br&上一段的这两句话已经是定论。任何一个了解人类群体遗传学的人都会告诉你这个,无论是从线粒体DNA还是细胞核DNA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br&&br&所以要找遗传上的证据,这也支持非洲人多样性高,而非非洲人某种运动天赋好。&br&&br&前面说到非洲人遗传多样性更高,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顶级运动员中非洲血统的比例高。&br&那能否直接比较黑人平均运动素质和其他人种的区别?目前不现实。非洲那么多族群,样本多大?运动素质又是衡量那些标准?据我所知没人系统的比较过。&br&&br&但在科学上,为了解释某种现象,需要前提越少的理论越好。放在这里,多样性高这一点就足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又何必提出平均值高这个前提呢?&br&&br&话到这里,把人类非为黄种人,白人和黑人在遗传上是完全不对的,因为黑人几乎包含了亚欧人的多样性。&br&&br&&br&&b&遗传学分析的现有局限性&/b&&br&&br&下面的部分要让大家失望了:&br&&br&最近在读 Paabo的neanderthal man,里面的有一句话可以放在这里:&br&“If I sequenced my own genome and showed it to a geneticist, she would be able to say approximately where on the planet I or my ancestors came from by matching variants in my genome with the geographic patterns of variants across the globe. She would not, however, be
able to tell whether I was smart or dumb, tall or short, or almost anything else that matters with respect to how I function as a human being.”&br&意思就是,如果他把自己的基因组全部测出来给现在的遗传学家,她只能从中看出他大概是哪儿人,至于是高是矮,聪明或笨等等表型都无从得知。&br&&br&现在一个人要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很便宜方便了(1000美元),但我们对基因组是怎么决定很多性状还几乎一无所知。&br&所以,目前连身高这么简单的性状是有哪些序列决定的,怎么决定的都不清楚,至于爆发力耐力乃至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就更无从而知了。&br&&br&和很多人以为的相反,研究人群中的生理,智力区别不但不是“政治正确”的禁区,反而是研究热点。就我所知,研究藏人和安第斯人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就很多,有了一些成果但离完全解释遗传和生理上的联系还差很远。华大基因还启动了一个大规模测序项目试图发现聪明基因。项目刚启动,可能要过几年才有成果。&br&&br&&b&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b&&br&&br&首先,任何表型都是遗传隐私和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所以即便是天才没有得到合适的培育也无法成才。有人说如果黑人的遗传多样性更高,也会出现更多的顶级数学家,棋牌高手。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缺乏适当的教育环境,天赋也无法兑现的。&br&&br&这就是运动天赋和智力天赋什么的区别了。运动天赋在十几岁就能发现并培养。比如勒布朗詹姆斯,比如O.J. Mayo,都是中学就全国成名,并成功进入NBA。但顶级的科学家呢?我前一段读了Craig Venter(第一个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科学家)的自传,他高中时期成天冲浪晚上就跑到女友闺房过夜直到他女友爸爸用枪指着脑门,成绩单上则是一串的C和D。&br&&br&这就是所有关于人种间智力区别观点的缺陷:没人可以完全排除环境因素影响。智力包括所谓客观的智商测试,都是受后天因素影响很大的。&br&&br&哪怕在身体天赋至关重要的体育界,后天培养的缺失也会造成深刻的影响。比如如今NBA唯一的华裔林书豪。他可以说是缺点优点非常鲜明的球员。比如,他视野开阔,右手突破杀伤大,但控球手感略糙,哪怕在林疯狂时期也有着很高的失误率。很多人说黄种人条件差打到他这个地步不容易,但其实他的身体条件在他的位置上并不吃亏,短板反而是控球手感左手技术等偏技术的原因。能说黄种人技巧天赋不如其他人吗?但中国在奥运会的强项反而是技巧性的项目呢。&br&&br&林的技术缺陷更多是后天培养的问题,可以说是“童子功”的缺陷,这个从成长背景可以解释。他在中学时期也就是在校队打球,要不就是他爸爸带他去YMCA打球。他并没有像很对黑人小孩一样从小就大量练球性基本功。&br&有一次我去现场看一个NCAAD1的3流球队比赛,中场休息时一个至多不过7,8岁的无名黑人小孩在一个大人陪同下就在那里运球练习。那个基本功球性运球花样,完爆中国大学球场99%的大学生。都说黑人篮球天赋高,但看了那个小孩练球,真让我感叹有多少黑人因为文化背景从小在场上挥汗如雨!&br&&br&反过来,如果一个黑人单亲家庭出了一个数学天才,他又能从小得到多少培养?&br&&br&&b&华裔的“种族天赋”&/b&&br&我花了大量篇幅讲非洲人,因为关于“种族天赋”讨论很多的前提都是所谓的“黑人运动天赋高”。另一个原因是,在遗传上黑人的多样性最大。在科学上我能就黑人真的说些什么。&br&&br&那么华人呢?如果你认真看完读懂我这么长篇大论,你会知道遗传上并不能证明华人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文化的影响确实一定的,比如华人家庭重视教育。就拿我家为例,现在是吃着低保的生活水平还要把女儿送到市里最好最贵的幼儿园。&br&重视教育是好事,但很多华人家庭崇尚推藤校什么的,完全把孩子的前途当作光宗耀祖的途径,又有其值得诟病的地方。上好大学没什么不好,大部分情况下能够保证以后有个体面的工作,但也仅此而已。不是很多人说华人有玻璃天花板吗?这和家庭教育影响也有关系。要进入社会顶尖阶层,不冒风险是不行的。比尔盖茨当初辍学创业,要出身华人家庭会怎样?还有以前火箭主教练范甘迪,本来好好的上着耶鲁大学,就为了进校队打球转学到3流学校。要他出身在华人家庭会怎样?社会顶尖的人,都是知道自己人生要的是什么,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不会局限在一张文凭上的。而华人圈子则更容易为此禁锢。&br&虽然有些不是,但还是那句话,重视教育是好事,起码不会沦落到很差。&br&&br&补充&br&&b&遗传多样性&/b&&br&这里还是补充介绍一下遗传多样性吧。为什么说非洲人的遗传多样性更高呢?假如随机抽取两个亚欧人呢个体,平均在10000个DNA序列中有6个不同。那么非洲人呢?随机抽取2个非洲人,10000个DNA序列中平均有12个不同。&br&&br&&b&群体间的区别&/b&&br&上面说的多样性,是全部基因组的比较,其中大多数是随机漂变的产物,但确实有少数基因,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基因型。比如决定肤色的基因(一系列SLC基因,OCA2基因),乳糖代谢的基因(LCT),在东亚和印第安人中毛发和毛孔发育的基因(EDAR)也有一个特殊的突变。大概这才算真的遗传上的“种族天赋”吧。
大概整理了一下回答,现在已经很长了,如果没兴趣全读我这里概述一下我的观点: 每个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目前没有证据支持黑人身体体格好,黄种人智商高这种论述。 虽然可以观察到顶尖运动员中黑人比例高,但用黑人的遗传多样性足以解释这种现象,也…
06/06已修正一些不太精确的地方并更新11部分。&b&由于字数上限,本回答目前停止更新,手机翻页太过困难所以关闭评论了,peer review请私信。&/b&&b&有语言类的问题欢迎喵我,但不保证回答;拒绝回答一切古汉语音韵、方言相关问题。&/b&&br&原来这个问题本来想作为某个微信公众号的推广的,实在是不好意思啊推广人员让你们费心了。一开始只是因为看着不爽写了一个答案,觉得语言学只是个偏见多科普少的冷门话题,没想到这么多人回应,感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这个回答的主要目的在于辟谣式的语言学科普,也就是说我&b&只会介绍当前主流的被学界广泛认可的教材式的内容&/b&,我无法预测未来十年语言学研究会变成什么样,也无法确定我今天所介绍的内容哪天就被推翻了。如果有天有的内容变了,只要知乎还开着,我大概还是会来更新的。&br&&br&我一不搞生物,二不搞养生,就添几个语言学科普里经常碰到的问题吧。其实这个回答几乎可以起名为“论我爹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如何激怒我这样的语言学在读学生”。&br&利益相关:语言学在读——对我就是看不惯某些语言民科在他们不懂的事情上瞎扯淡忽悠人,就好像语言学真的不研究就能成专家一样。&br&&br&这里是目录;请善用页面搜索功能(Ctrl+F)搜索开头编号进行快速跳转:&br&00. “你学语言学?啊那你学的什么语言啊?”&br&01. “粤语是联合国承认的一种语言!”&br&
1.5. “我在电视里看到说唐朝人说的是广东话诶!”&br&02. “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br&
2.5. “普法战争之后,阿尔萨斯人失去了学母语的机会。”&br&03. “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是三个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br&04. “印欧语言比汉语更逻辑、更精确。”&br&05. “汉语有几千年的历史,比其他的语言更进化、更高级!”&br&06. “使用汉字的地方,说的就是汉语。”&br&
6.5. “日语和韩语都是由汉语转变而来的。”&br&07. “剑大桥学研表究明,母字序顺并不一定影阅响读。”&br&08. “简化字/普通话/汉语拼音都是TG搞的鬼!”&br&
8.5. “要不是一票之差,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广东话了!”&br&
8.8. “今天学汉语拼音,明天就废除汉字,中华文化要断根啦!”&br&09. “英语国际音标跟国际音标是两码事。”&br&
9.5. “p、t、k在s后面要浊化,大家记住了吗?”&br&10. “连女王都说的是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br&11. “说英语的脑子,和说汉语的脑子,应该是不一样的吧。”&br&&br&请我们的老师祖宗索绪尔镇楼,引自《普通语言学教程》:&br&&blockquote&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言语活动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我们不能容忍语言研究还只是几个专家的事情。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研究语言。但是,对语言发出兴趣的意想不到的后果是,没有任何领域曾经孕育出这么多的荒谬观念、偏见、迷梦和虚构。&br&&/blockquote&&br&00. &u&&b&语言学真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是学语言。&/b&&/u&&br&现在在高等教育里所说的“语言学”(对应英语的linguistics),主要研究中古至当代语言的结构。其主要研究对象是&b&语言的发音、词汇构成、句子结构和表意&/b&。语言学研究可以是普适性的(我做的就是普适理论),也可以是针对特定语言的,但是语言学研究者(从教师到学生)并&b&不以学习某一门语言作为目的&/b&。&br&按照我硕士时代双持大牛的说法:&u&我们理论上可以会任何一种语言,但是实际上哪种都不认真学&/u&。至于你问我会哪种,我是流利的汉英双语(其中汉方言包括普通话和粤语),德日可以读,听说写的话在幼儿水平,法语和荷兰语勉强可以读。&br&&br&01. &u&&b&联合国绝对没有承认过粤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b&&/u&&br&粤语是汉语群的一部分,与其他汉语的方言拥有同一个先祖;&b&这导致在任何时候,“粤语”和“汉语”两个概念是无法并列的&/b&。这里直接引用我当时科普广播&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not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周入门语言学”终结周 这都是你的幻觉&i class=&icon-external&&&/i&&/a&里的一段,当时为了写这个稿子做了两周的research。&br&&blockquote&刚才我们提到当前汉语内部语言变体的划分时,说到了四个不同的层级(&u&汉语—七种变体—变体下的片区—片区下的具体方言&/u&),那么这四个层级里,到底哪一个层级符合“语言”的含义呢?这才是决定粤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的时刻。如果我们以互通性、特别是语音的互通性作为代表来划分语言和方言的不同的话,那么往往可以把“语言”的概念搁在第二个层级上——有时如果细化的话甚至可以放在第三个层级上。这样说来,粤语是一种语言是完全有道理的,不过同时,我们对广义上的汉语的理解就要产生变化了:既然粤语已经是一种语言,而它又位于汉语的下属层级里,那么汉语就不能称为“语言”,而需要换一个名称,我们必须叫它“语族”或者“语言群”。目前国内一种流行的划分方法就认为,我们所说的“汉语”其实应该叫“汉语族”或者“汉白语族”,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而是在内部包含了多种同源的语言。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汉语是一个语族的时候,那么粤语就可以算是一种语言了。反之,当我们认为同源的所有语言变体都只属于同一语言、只靠阅读完全可以无障碍理解、或者打算借助军队的力量来清算的时候,整个汉语的四个层级里,只有第一级才能叫“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广义上的汉语算是一种语言,那么粤语就不可能和它平齐,只能往下走一格,屈居为方言了。所以,当我被人问起来“你觉得粤语是一种&b&语言&/b&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反问对方:“你觉得汉语是&b&一种&/b&语言吗?”只有确定了对方的汉语观,我才能告诉他我相应的粤语观,要不三观不合是很容易打起来的。不过,我平时更倾向于把广义上的汉语当成一个语族来看待,这样一来,粤语就不再是单纯的方言,而是语言了。&br&就联合国来说,不管是大会、安理会还是教科文组织,他们都以“汉语”作为工作语言。而这里所说的汉语又有了更复杂的情况:在应用上来说是狭义上的汉语,也就是以现代书面汉语作为书写版而普通话作为口语版的那一种汉语的语言变体——可以称之为“标准汉语”的通行语;但是,为了避免政治争端,从概念上来说,联合国的“汉语”指的其实是广义上的汉语,包括了汉语族里的各种语言变体,当然粤语也包括在内,它们把“语言”放在了第一层级上。所以,之前的传言中,&b&“粤语是一种已经被联合国承认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它顶多算是“被联合国承认的语言下的一个变体”;联合国的各个分属组织里,以及ISO的国际标准里,也并没有以书面文件方式宣布过粤语是一种“被承认的语言”&/b&。再说了,如果要承认粤语是一种语言的话,那么位于同一层次上的闽语、吴语、客语怎么能坐得住呢?&/blockquote&知乎上其实也就这个问题吐过槽,看这里:&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粤语是否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语言?如果是,吴语可以吗?&/a&&br&&br&1.5. &b&&u&唐朝人说的不是今天的粤语。&/u&&/b&&br&之前谈到广东话的时候,跟老基友 &a data-title=&@Tariel&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a4c82f18c30d2a1ba1a3& data-hash=&da4c82f18c30d2a1ba1a3& data-hovercard=&p$b$da4c82f18c30d2a1ba1a3&&@Tariel&/a& 说到这个问题,然后塔爷硬是不肯自己去搜,说是怕瞎了自己新换的八心八箭氪金猫眼,于是我自己去搜了,搜到了这个问题:&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唐朝人说的是广东话吗?&/a&然后我的八心八箭氪金猫眼也瞎了——电视台你们给我认真一点好不好!&br&语言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相反,语言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京人的“晚”、“为”等音从圆唇的零声母逐渐变为半咬唇辅音,这说明我们从来不会拘泥于任何一个发音。唐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其间语音的发展可想而知,他们穿越过来,我们穿越回去,肯定都会因为听不懂对方说什么而抑郁至死。&b&唐朝人说的,是唐朝时代的汉语变种,无法准确地对应今天汉语的任何一种方言变体。&/b&所以说什么“李白的诗用广东话/四川话/etc念出来才是真对的”这样的说法是不靠谱的。&br&知乎那个问题里,poem和张东磊两位知友的回答都是靠谱的。为了这个问题,今天特地查了罗杰瑞(Jerry Norman)的《Chinese》一书(其实是刚好系里图书馆就有这本),里面在粤语的问题里说到,粤语“是南方汉语的代表之一,但历史上受到了北方汉语的明显影响,&b&最显著的影响可以归结到晚唐时中原汉语的音系特征&/b&”。&b&但是在分化出来的这几百年里,粤语自身内部也有着发展和变化&/b&,比如说,近现代粤语尖团合流,其痕迹反映在港英政府刚建立时的罗马化方案和当前读音的区别上,“沙田”罗马字写为Sha Tin而当前念成/sa tin/、“石硖尾”罗马字写为Shek Kip Mei而当前念成/sek kip mei/。有了这样的变化,你还敢说粤语一直保存着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原汁原味”的语音吗?&br&所以说,一句话总结:&b&粤语在语音的一些地方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晚唐时期中原汉语的音系特征和音系内部规律&/b&。但这句话可不能简称为“粤语就是晚唐时期中原汉语”。&br&&br&02. &u&&b&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不是法语,因为没有人管你到底哪种语言“最优美”。&/b&&/u&&br&我们一般接触到这个概念,就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读到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面韩麦尔老师说的那句“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但是,&b&《最后一课》里面那句话是都德为了爱国主义教育而说的&/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出阿尔萨斯和洛林,如果不说这句话,怎么能让大家感觉到“阿尔萨斯是法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听一个宣扬爱国主义的法国人说法语是最优美的语言,跟“孩子是自家的好”这样的描述,基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br&那么到底有没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说来有趣,&b&这个命题本身就十分模棱两可&/b&:语言的“优美”,到底来自于哪里?是语音、韵律上的调和,还是单词含义的“美”,或者是说句法结构上的统一或精简,更甚是来自于语用、修辞的作用?目前语言学界还没有蛋疼到界定一个“美”的标准,所以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自然无从谈起。在此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的母语是最美的。&br&&br&2.5. 继续上面《最后一课》的问题说:&u&&b&韩麦尔老师还真不是在教学生母语;他更像是“到粤语区推广普通话”的&/b&&/u&——你们还觉得他是为了捍卫大家的母语而斗争么?&br&(所以说这些问题我当时在写科普稿的时候都想好了……)这里继续引用我自己写过的内容,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not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周入门语言学”第八周 核心理论语言学之外的世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系列问题:小弗朗士身为一个法国小孩,到了小学五年级,为什么连最基本的法语动词变位都不会呢?为什么那个郝叟老头,还要跟小学生们坐在一起从初级读本开始学法语呢?&br&是的,问题来了——&b&法语和德语对于这个镇子上的居民来说,都算是外语&/b&。在普法战争的时代,阿尔萨斯大区的通行语言既不是法语,也不是德语,而是从属于日耳曼语系的阿尔萨斯语,也可被称为“阿尔萨斯德语”。由于宗教原因,在普法战争之前,阿尔萨斯归属于法国,但当地的居民说的则是一种与高地德语有着亲缘关系的语言。所以,在镇子上教大家法语的韩麦尔老师,与其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倒更可能是被中央派来推广普通话的,在这个镇子里,法语并不是通用语言,而更像一种普及起来有点困难的官方语言。普法战争之后,由于被普鲁士占领,阿尔萨斯大区也进入了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时代,不过对于当地人民来说,生活可能还会简单一点,毕竟阿尔萨斯语本来是和高地德语有着亲缘关系的,学起来也更方便。等到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地区终于平定下来,重新被划入法国领土,而法国政府又一次在这个地区开始了推广普通话的进程——到今天,阿尔萨斯大区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都已经变成了法语,阿尔萨斯语只是一种限定于部分地区的方言,根据我家宠物羊 &a data-title=&@Rockie Ya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65fe30c88dcfaf411f0de62& data-hash=&65fe30c88dcfaf411f0de62& data-hovercard=&p$b$65fe30c88dcfaf411f0de62&&@Rockie Yang&/a& 从阿尔萨斯当地发回的考察,曾经以德法双语出版的地方报纸,已经变为纯法语出版了。阿尔萨斯地区三种不同语言及方言的起起落落,正是政治博弈对语言影响的绝佳体现。&/blockquote&有关阿尔萨斯地区的方言血泪史,可以参看回复里 &a data-title=&@Tariel&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a4c82f18c30d2a1ba1a3& data-hash=&da4c82f18c30d2a1ba1a3& data-hovercard=&p$b$da4c82f18c30d2a1ba1a3&&@Tariel&/a& 贴出的报告,我这里碍于篇幅,不摘录了。&br&&br&03. &u&&b&并没有研究证明日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是听起来最好听的语言。&/b&&/u&&br&这个传说是我在做普及材料的时候意外接触到的,之前我甚至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在国际语言学界,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是三个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其中,日语更是排在第一位。”全文可以见这里:&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group/topic//&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联合国公布世界最难学的十大语言及各种围观&i class=&icon-external&&&/i&&/a&。另:&b&我没有查到UNESCO公布的具体细节以及任何标尺(比如说是对于哪种外语者来说等),所以这个排行榜很有可能也是个谣言。&/b&没想到某日报英文版也转了这玩意儿,看来还真是“不转不是中国人”。&br&说回发音最为优美的语言;我当时吓得够呛,还想着国际语言学界到底有哪个音系学家疯了敢引这样的战,于是特地跑到Google Scholar里面查,结果喜闻乐见地没有查出任何文献。(&b&切记,如果你听到“最××的语言”说法,并对此感到怀疑,请一定要搜英文。一般国际语言学界不会随便玩这么蛋疼的ranking,又没有人资助我们做这样的实验所以就更不会做了——要知道我们很穷的。&/b&)&br&后来我想了想,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肯定是和这种语言的音系结构有关系。而这三种语言可能有的几个特点,刚好能让它们听起来感觉“很顺耳”:&br&&ol&&li&近似平均分布的五 / 七元音,顾及到前后、高低、圆扁各种形式,元音之间非常清晰且对称。&/li&&li&辅音里没有太冲的喉擦音、小舌音,不会给人“清嗓子吐痰”的感觉。&/li&&li&&b&音节内部&/b&元音辅音比例高,也就是一个元音所带的辅音较少,不出现辅音群(consonant cluster,对,读一遍cluster就知道什么是辅音群了,真是个好词)。这刚好也是那篇文章里提到的。&br&(其实在这里就可以看出那篇文章到底有多么不靠谱,它是这么说的:“在语言学上,评价一种语言的发音是否优美,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那就是辅音数量和元音数量的比例,比较合适,最好是一比一。”——先说这里没有说是语言内元辅音比例还是音节内元辅音比例,如果是前者,日语有至少14个头辅音(onset consonant,意为可以在音节首出现的辅音)、五个元音,这哪里是一比一了啊!)&/li&&/ol&&p&日语的标准音节结构是(C)V(C),C是辅音,V是元音,意思就是可以单独一个元音存在,也可以是CV结构,最复杂是CVC结构(例如“本”读作&i&&b&h&/b&o&b&n&/b&&/i&,这虽然是两个モーラ,&u&但在音系学里算一个音节&/u& / syllable;罗马音的“本当”写作hontō,音节切分应该是hon.tō而不是ho.n.tō)。西班牙语的音节一般以CV结构出现,但是容许CCV以及VCC,比如&i&&b&fl&/b&aco&/i&或者&i&i&b&ns&/b&talar&/i&,所以并非严格的一比一。而意大利语则是可以容许CCV甚至CCCV出现的,比如&i&&b&pl&/b&atano&/i&和&i&&b&scl&/b&erosi&/i&——所以这元辅音比例一点都不高啊!作者给我出来面对!作者你音系学考过50分了吗!&/p&&p&对,到这里还没完:所说的“听起来优美的语言”,并非“音节内元辅音比例高”,而一些音节内元辅音比例高的语言却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里。对没错那边那群南岛语系的都给我站住,我说的就是夏威夷语。夏威夷语的音系结构和日语有着近似之处,近似平均分布的五元音分长短音,有喉音但是只有无声喉塞和清擦音,不像清嗓子吐痰,而且也是典型的(C)V结构,元音辅音比近乎一比一。这里我给个link,里面是一段夏威夷语的材料,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种语言:&a class=&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oleloonline./audio/nupepa/Poino-i-ka-lio-Advanced.m4a&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oleloonline.&/span&&span class=&invisible&&/audio/nupepa/Poino-i-ka-lio-Advanced.m4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除此之外,南岛语系很多语言都表现出和日语相似的音系系统,比如Malagasy、Tagalog和马来语;我不知道为什么国际语言学界在统计“最好听的语言”的时候,这些语言根本提都没有提,难道这些语言就跟日语差着那么多吗?还是说因为这些语言的竞争力不如日语——&b&但是只是说“最好听”的话,跟语言的传播广度和竞争力又有什么关系?就语言自身的性质来说,她们都是平等的,凭什么就可以判定一种好而一种不好了?&/b&&/p&&p&以及能翻墙的朋友可以看这个,我觉得特别酷炫,Tagalog语配音的《灌篮高手》,感觉能跟原版战一下:&a class=&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SKJcjbRzJW8&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SKJcjbRzJW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以及,可以找出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吗?当然可以!&b&我并没有否认这个问题的存在,哪种语言最好听是可以由全世界人民证明的——只要大家给钱!&/b&参见 &a data-hash=&1bdcce19e3734eeb70afb3& href=&///people/1bdcce19e3734eeb70afb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1bdcce19e3734eeb70afb3&&@虞翔&/a& 老师的&a href=&/something/& class=&internal&&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 - 说不定有意义 - 知乎专栏&/a&&br&&/p&&br&04. &u&&b&印欧语言不比汉语“更逻辑、更精确”。反之亦然。&/b&&/u&&br&这个问题要骂还得骂我们的另一位专业老先祖威廉·洪堡特,因为他在他那本名字长得要死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里面间接地表达过一个概念:由于存在着复杂的变位、变格形式,一切语法内容全部依靠屈折变化完成,所以梵语以及它之后的印欧语系后代是把所有语法形式都体现在表面的语言,从而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逻辑性;与之相对,汉语不存在屈折变化,却依靠语序来表达形式关系,这点和印欧语系的语言大相径庭。他只说到这里,后面就被人安上了“汉语不逻辑”的帽子。同时,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作为分析语的现代汉语已经用抽象的概念和语序来表达一切的关系,所以比一切都浮在表面上的屈折语更能表达整体上的逻辑,因此汉语才是世界上最逻辑的语言。&br&对这个问题我继续引用&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not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周入门语言学”终结周 这都是你的幻觉&i class=&icon-external&&&/i&&/a&里的一段:&br&&blockquote&&b&在语言学里,唯一认真地提到“逻辑问题”并加以研究的,大概就是语义学中真值语义负责的那一部分了,也就是符号逻辑&/b&、条件式的推理这一方面的内容。当我们分析真值语义的时候,是在判断命题的真假,通过逻辑运算符进行真值的计算。当我们把真值语义表达式回归到自然语言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命题符号和谓词符号回归到任何一种语言里,不管它具有什么样的句法结构,是屈折语、分析语还是综合语——这样一看,动词是否有屈折变位,主语、主动词、宾语有什么顺序,跟我们在含义层面的逻辑推演过程如何发展,丝毫没有关系。不管我们用身为分析语的汉语、从综合语往分析语发展的英语、有着典型屈折变化的德语,甚至是多式综合语,都可以表达出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不具有歧义的命题,并且在逻辑符号出现的时候进行逻辑运算。&b&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语言的外在形态能够影响其“逻辑性”,语言学界也并没有讨论过任何单纯和语素、句法形态有关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句法规则是无法用“是否逻辑”这样的字眼来表达的。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所有的自然语言在逻辑表达的能力上都是一样的&/b&,能不能表达出逻辑,并不在于这个媒介是否逻辑,还得看具体使用的人有没有逻辑;没有逻辑的人,不管是用汉语,用德语,甚至用梵语,都是白搭。如果非要说一种“世界上最逻辑的语言”,那么我们大概很难从自然语言里去寻找,目前公认的“最逻辑的语言”,也就是&u&最符合形式逻辑、毫无歧义、读音与书写完全一致的语言&/u&,是一种构建语言,称为“逻辑语”(Lojban);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维基百科的逻辑语版感受一下这种语言的神奇之处。&/blockquote&&br&05. &u&&b&汉语不比其他语言“更进化”&/b&&/u&,只是在演化的时候点了不一样的科技树。&br&在语言学里,我们不探讨所谓的语言进化,而是在讨论“语言演化”——同样是一个词evolution,“进化”说明语言是“始终在往高等的方向发展的”,而“演化”则是单纯的演变与变化,不分高低好坏。这两个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语言学的政治正确”:前者认为,不同的语言之间一定会有进化的高等与低等,有些语言就是比别的语言更加高等,而后者则认为语言在其结构和效用方面是相等的,&b&不管是什么语言,有多少音、多少词、多少句子结构,它们的复杂程度、表达能力和母语者之间的交流效果都是相同的&/b&。&br&这样看来,汉语和其他语言自然被拉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汉语有可以表达的东西,也有不能表达的东西,句子结构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可以使用修辞也可以使用直陈,可以文学化使用也可以实际化使用。虽然可能在某个方面有着表意的欠缺,但也很有可能在另外一个方面有着表意的长项。从这个角度看,汉语并不比其他语言更为进化。&br&&br&06. &b&&u&汉字不等于汉语,使用汉字的地区并不代表这个地区的人就说汉语。&/u&&/b&&br&汉字是一种文字,汉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和文字之间虽然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但绝对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日语到现在还保留了汉字作为自己文字系统的一部分,但是其汉字的读音往往和上古汉语的读音有所区别(音读和训读的区别,参见&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日语里面娘为什么指女儿?与古汉语有关系吗?&/a&里面的解释);同样,越南语和韩语也是借用了汉字的书写系统和一部分读音,但&b&在另一部分读音、词汇含义和语法上继续沿用自己语言内部的系统&/b&。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必须把语言和文字两者严格分开:汉语的分支可以不采用汉字来表意(例如&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8%259C%25E5%25B9%25B2%25E8%25AF%25A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东干语&i class=&icon-external&&&/i&&/a&),而采用汉字的也不一定是汉语(如日语)。&br&其实不仅是汉语面临这个问题,印欧语系这方面更是混乱得不可开交: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都用扩展拉丁字符作为自己的书写文字,你能说它们几个因为用了同一种文字所以是同一种语言么?要这样的话欧盟早就相安无事了,还用得着现在……&br&&br&6.5. &u&&b&日语、韩语和汉语之间并非传承关系。&/b&&/u&&br&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有关历史语言学的入门书籍乃至于维基百科英文版都可以解答这个初等问题。其实是因为要写起来的话这个答案会变得特。别。长。而我又特。别。懒。&br&&br&07. &u&&b&剑桥大学从来没有做过“把字母顺序打乱你还能认出英语单词”的研究&/b&&/u&,语言学系、心理学系、脑科学研究组都没做过。我可以把手按在学生手册上发誓。&br&为了方便大家知道这个谣言究竟是什么样,我在这里全文复制:&br&&blockquote&Aoccdrnig to a rscheearc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be at the rghit pclae. The rset can be a toatl mses and you can sit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 Tihs is bcuseae the huamn mnid deos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stlef, but the wrod as a wlohe.&br&&/blockquote&我为啥这么肯定呢,是因为自己人都跑出来辟谣了——&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mrc-cbu.cam.ac.uk/people/matt.davis/cmabridg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ople | Cognition and Brain Sciences Unit&i class=&icon-external&&&/i&&/a&——其实我才不会说这个谣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我去考他们的博,就是为了在考上博之后跟大家解释“我的同事们才没做过这种研究,他们要做了我怎么可能不知道”……Matt Davis并不是我们系的,但是不妨碍他在这方面有着足够的发言权;他为了这个问题,特地写了一篇辟谣书,里面他是这么说的:&br&&blockquote&There are elements of truth in this, but also some things which
scientists studying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psycholinguists) know to
be incorrect. Most strikingly, a recent paper showed an 11% slowing
when people read words with reordered internal letters:
&p&&b&Raeding Wrods With Jubmled Lettres There Is a Cost&/b&&br&
Keith Rayner, Sarah J. White, Rebecca L. Johnson, and Simon P. Liversedge(这个组不是剑桥的,是UCSD的)&br&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3), 192-193&/p&&p&At the same time, though, people are quite often unaware of these
misspellings, and the 11% cost is smaller than would be observed for
replacing letters, or for changing the order of external letters. So,
the meme has some elements of truth in it, but is false in its entirety.&/p&&/blockquote&那段话是半真半假的,所以非专业人士辟谣起来非常困难。&b&人们的确可以无视拼写中的错误,但是在单词里的字母重新排序之后,读起来反而会变得更慢&/b&,要多出11%的时间,期间的消耗就花费在重新安排字母上。&br&那么到底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呢?有。&br&&blockquote&Graham wrote a letter to New Scientist in 1999 (in response to a paper
by Saberi & Perrot (Nature, 1999) on the effect of reversing short
chunks of speech). In it Graham says:&b&&br&This reminds me of my PhD at Nottingham University (1976), which showed that randomising letters in the middle of words had little or no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skilled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Indeed one rapid reader noticed only four or five errors in an A4 page of muddled text.&/b&&br&It's possible that with the publicity offered by the internet, that Dr. Rawlinson's research might be more widely read in future. For those wanting to cite this in their own research the full reference is:&br&Rawlinson, G. E. (1976) The significance of letter position in word recognition. Unpublished PhD Thesis, Psychology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ottingham UK.&/blockquote&&b&1976年&/b&,&b&Graham Rawlinson&/b&在&b&诺丁汉大学&/b&的博士论文就是最早有关字母顺序和单词辨识的研究之一,很可惜这不是剑桥大学。Rawlinson简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单词中间的字母顺序改变,对于一个读书很快的人来说,并不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不造成影响;在一页A4纸的乱序字母文章里,一个读得快的人大概只能辨认出四到五个错误。&br&Davis分析,那段话是精心构造的;也就是说,那段话的作者选取了特别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辅助自己的论点,但实际上这些“规律”不是普适成立的。他举了另外三个根据“规律”安排好的例子:&br&&blockquote&&p&&b&1) A vheclie epxledod at a plocie cehckipont near the UN
haduqertares in Bagahdd on Mnoday kilinlg the bmober and an Irqai polcie
offceir&/b&&/p&&p&&b&2) Big ccunoil tax ineesacrs tihs yaer hvae seezueqd the inmcoes of mnay pneosenirs&/b&&/p&&p&&b&3) A dootcr has aimttded the magltheuansr of a tageene ceacnr pintaet who deid aetfr a hatospil durg blendur&/b&&/p&&/blockquote&大家看懂这是什么了么?我是得稍微反应一下,特别是在pneosenirs、magltheuansr、blendur这些词的时候。&b&我们当然不是每个字母都读过去,但也并不仅仅依靠头字母和尾字母来确定一个单词,在阅读中确定单词的机制非常复杂,到现在也没有个完整的定论&/b&。&br&至于为什么我们能够快速地对那段话做出反应,Davis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几个原因,在辟谣书里有着很长的论述,我这里简单翻译一下:&br&&ol&&li&单词越短,变化可能性越少(甚至不会变化),也就越容易辨认。&/li&&li&大多数情况下,语法词(介词、连词、数词、助动词等)基本都不动,因为它们短。它们在语句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句子的结构,所以它们不动我们就不会读不懂句子。&/li&&li&调换字母顺序的时候,调换相邻字母比隔着几个字母调换更容易认读。&/li&&li&没出现调换字母后组成新词的情况。&/li&&li&在调换顺序的时候,几乎保留了原词的读音。&/li&&li&我们本身可以预测这个语段的内容,所以也就不需要去认真读了。&br&&/li&&/ol&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看Matt Davis的那篇辟谣文,我觉得写得相当清楚,而且都是用正常字母顺序的单词写的。&br&&br&08. &u&&b&简化汉字、以北京音为基础的普通话(国语)和字符化汉字注音这三样东西,真的不是TG想出来的主意——这些玩意儿从民国就开始搞了。&/b&&/u&&br&这个问题得分三个部分来看,我先说简化汉字。最早提出简化汉字的人是金心异(好吧我鲁迅看多了,就是钱玄同),他在1920年撰写了《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之后简化汉字一事由民国政府进行操作,那是在大概年的时候,1935年8月民国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进行推行,可参见&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AC%25AC%25E4%25B8%%%25E7%25AE%%25BD%%25AD%%25A1%25A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批简体字表&i class=&icon-external&&&/i&&/a&;不过民国的简体字非常短命,1936年的时候教育部就收回了这一批简化方案,说是行政院要求暂缓执行,从此这批简体字就没有公开实行过,但在部分学校试点实行(比如当时的燕京大学)。结果吧,这一缓,他们就跑到台湾去了。&b&在中国大陆大规模推行简体字的确是共和国政权建立之后,推行的也是一个有所差别的简体字表,但是汉字简化这个点子绝对不是TG想出来的,他们只是把民国政府没完成的事情给干完&/b&。另,&u&港台地区也有相应的部分简体方案&/u&,比如说“憂鬱的臺灣烏龜”也会写成“憂鬱的台灣烏龜”——但是怎么看怎么还是很憂鬱的吧。以及有关目前现行汉字简化方案是不是合理的问题,我可一个字都没说。大家尽可以继续因为简化字看着不顺眼而去用繁体。&br&第二部分是推行以北京音为基础的国语,也就是现在说的普通话。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就已经有了“选定国语”的呼声,1913年的国语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国语的第一版本“老国音”,年开始,老国音开始在整个民国进行推广。老国音以北京音为基础,不过同时兼容了很多古音的细节,比如说分尖团、有入声;但是,在推行中,老国音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上当时汉语拉丁化的呼声甚高,所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被新国音取代。&b&目前台湾的国语、大陆的普通话,以及东南亚地区华语的语音,基本上都是以1941年的《中华新韵》及相关文件作为基准——而这货也是民国政府推行的&/b&。&br&第三部分,也就是字符化汉字注音,用非汉字的拼音方式给汉字注音,代替古汉语的反切注音系统。这段我实在是累得没精神头写了,所以直接用我以前科普稿的部分,全文在&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周入门语言学”第二周 “hi”和“嗨”其实是两码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在引入拉丁化概念、开始使用拉丁字母表示语音之后,真正的“普通话的拼音”的时代开始了。&b&早期的拼音方案里,影响比较大的有剑桥大学的威妥玛发明的“威妥玛拼音”,也叫“韦氏拼音”(这是英国人发明的!)&/b&。在一些晚清和民国时期翻译的中文典籍,以及一些源自汉语的英语外来词汇里,我们还可以找到威妥玛拼音的影子,比如“清明节”和“功夫”;威妥玛拼音使用单撇号来标记送气,和国际音标中对汉语辅音的送气标记法类似。之后,基于威妥玛拼音又创造了“邮政式拼音”,专门用于拼写地名。在建国后邮政式拼音已经完全被汉语拼音取代,但在某些场合保留了普及度比较高的邮政式拼音书写,比如说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青岛啤酒(Tsingtao Brewery)这些专有名词的英文里用的就还是邮政式拼音,而厦门(Amoy)和广州(Canton)也都保留了邮政式拼音的写法。&br&(中间省略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的内容,请参见8.9)&br&现在,在普通话及国语流通地区广泛使用的语音表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建国后在大陆地区推行的汉语拼音,我们从小学的就是它。它使用的是拉丁字母,和国际音标比较类似,但是有显著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一个h,在汉语拼音里表示的是软腭清擦音,在国际音标里则是声门清擦音,j、q、x的用法和国际音标相去甚远,而i这个拼音甚至可以表示三个不同的音。另一种则是&b&从民国开始使用、目前在台湾沿用的注音符号&/b&,就是看起来“有点奇怪、长得有点像日语”的注音方式,它不属于拉丁字母,而是一种特别创造出来的用于语音表记的半音节字母。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基本可以进行互换,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有出入的。&/blockquote&所以说非汉字的拼音方式一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二不是共和国政府全面推行的,只有汉语拼音才是TG的产物,目前也不是要用它来取代汉字的,为啥还要怪到TG头上,TG真是躺着都浑身插满箭……&br&&br&8.5. &u&&b&广东话/四川话/陕西话/etc从来没有以一票之差被北京话击败过&/b&&/u&,因为根本就没有“方言投票”这种环节。&br&在老国音的定音评审之中,大家已经默认以北京音作为语音的基础,因此就再也没有进行“基准方音”的投票环节。事实上,&b&需要投票的是老国音定音评审中的六千多个汉字的具体读音,而不是一个大的“基准方言”&/b&。&br&至于认可北京话的重要地位,这在各个国音方案制定的时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共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年间推行官话的时候。这里不妨摘录几段不同时期的说法——&br&1913年,国语运动,刚开始制定老国音时,推行国语的人士向资政院的说帖:&br&&blockquote&凡京师所在,人皆趋之。千百年荟萃磨练,而成此一种京戏话,斯即中央而非偏隅也。且原与京话大略相同者,已有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十一省,及江苏、安徽之两半省矣。此外各语,无两省相同者。为高因陵,为下因泽,岂有舍京语而别事矫揉之理哉!&u&京语非北京人私有之语,乃全国人共有之语。&/u&&/blockquote&1926年《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br&&blockquote&这种公共的语言并不是人造的,乃是自然的语言中之一种;也不就把这几百年来小说戏曲所传播的‘官话’视为满足,还得采用现代社会的一种方言,就是北京的方言。北京的方言就是标准的方言,就是中华民国公共的语言,就是用来统一全国的标准国语。这也是自然的趋势,用不着强迫的:因为交通上、文化上、学艺上、政治上,向来都是把北京地方作中枢,而标准的语言照例必和这几项事情有关系,然后内容能丰富,可以兼采八方荟萃的方言和外来语,可以加入通俗成语和古词类;然后形式能完善,可以具有理论上精密的组织,可以添加艺术上优美的色彩。&u&这仿佛是一种理想的语言,但北京的方言,因环境和时代的关系,实已具有这种自然的趋势,所以采定北京语为标准国语,比较地可算资格相当。&/u&&/blockquote&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br&&blockquote&所谓语文,应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br&讲解用的语言,仍用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不用方言土语。&/blockquote&&br&8.8. &b&&u&汉语拼音不是汉字拉丁化。&/u&&/b&&br&汉语拼音到底是做什么的?这点我之前曾经在另一个问题&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为什么「知吃诗日资词思」和「里米」并不押韵,但在汉语拼音方案里韵母都是 i?&/a&回答过,不过我不介意复制粘贴一遍:&br&&blockquote&应用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注音来帮助识字和统一读音,对于&b&改进学校语文教学,推广普通话,扫除文盲&/b&,都将起推进作用。对于少数民族制定文字和学习汉语方面,也有重大意义。因此,这个方案草案在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之后,可以在师范、中小学校,成人补习学校,扫盲教育和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完善化。&br&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报告会,周恩来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报告规定了中国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并指出:&b&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b&,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blockquote&可见,&b&汉语拼音本身是汉语的辅助工具;&/b&虽然曾经有过汉语拼音替代汉字的构想,但也仅止于提议,&b&在汉语拼音广泛应用之后,共和国政府并不再想汉语拼音来代替汉字&/b&。当前所有说“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明天我们就得用字母来写汉语了”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被当成是耍流氓。&br&与之不同的是,民国时期曾经风行一阵的汉字拉丁化是以废除汉字为目的,把汉语中的各个词全部按照拉丁文拼写。汉字拉丁化有两个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方案,一个是赵元任的&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zh-cn/%25E5%259C%258B%25E8%25AA%259E%25E7%25BE%%25A6%25AC%25E5%25AD%2597&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语罗马字&i class=&icon-external&&&/i&&/a&,另一个则是瞿秋白的&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8B%%25B8%%258C%%%25E6%E5%25AD%259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拉丁化新文字&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两套方案都以废除汉字为目的,试图把汉语的一切发音元素全部用拉丁化方案来转写,同时完成汉语切词。目前我身边会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的一个人,就是软萌的宠物羊 &a data-title=&@Rockie Yang&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65fe30c88dcfaf411f0de62& data-hash=&65fe30c88dcfaf411f0de62& data-hovercard=&p$b$65fe30c88dcfaf411f0de62&&@Rockie Yang&/a& 。在这个回答的回复下面,他一直在用北拉咩咩叫……&br&&blockquote&Dagia xao a. Zai zhego wenti xiamian, wo xui zhjyng Beila fa pinglun di.
&/blockquote&(话说我这么说完以后,会不会大家恨死赵元任了……)&br&&br&09. &u&&b&当前外语教材及词典所用的“外语&/b&&b&音标”,是宽式国际音标的各类变体&/b&&/u&——对,它俩不是两码事,但也并不能直接混为一谈。&br&本来我都没想到这个问题的——因为本来这个问题它不应该是问题的!结果回复里知友 &a data-title=&@豆回回&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89b63c4cff2& data-hash=&389b63c4cff2& data-hovercard=&p$b$389b63c4cff2&&@豆回回&/a& 一句话把我给炸出来了……本来我也不想谈这个问题的,因为我怕谈着谈着就有点要针对某位已经把我拉黑的知友了,但是既然这是个误区,那么我不妨说一下。&br&国际音标,如果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的话,请戳这里:&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Phonetic_Alphabet&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i class=&icon-external&&&/i&&/a&。理论上说,国际音标可以标记任何语言的任何发音——没有的话我们可以造扩展包嘛,一点都不担心。在实际应用时,国际音标分为宽式及严式两种用法,宽式以双斜线/pi:k/作为标记,严式以双方括号[p?i:k]作为标记。具体宽式和严式的区分度,可以看这里,引自&a href=&///?target=http%3A///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周入门语言学”第二周 “hi”和“嗨”其实是两码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在通常使用国际音标时,我们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标记方式:一种是放在左向斜线内,称为“宽式音标”,我们在英语教材中经常能看到,&b&宽式音标用来标记粗略的音位&/b&,比如广义上的清浊、辅音发音的位置和方式、元音的大略音色等;另一种是放在方括号内,称为“严式音标”,&b&用来标记严格的实际的发音&/b&,包括送气、协同发音特质、特殊的发声方式、实际说话时音节之间的停顿等。&/blockquote&如果有人不明白什么是音位,我这里篇幅有限不多做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为什么「知吃诗日资词思」和「里米」并不押韵,但在汉语拼音方案里韵母都是 i?&/a&里面“需要引入几个概念”的那一段,对音位的概念有着大概的解释。平时我们接触到的外语教材及词典,一般用的都是宽式音标,因为我们学习单词的发音,实际上学习的是它到底使用这种语言里的哪一个音位,使用的是广义的“清浊”、“长短音”、“元音高低”等。&br&接下来我就说说现在常见的英语标音制度,看看它们到底是不是国际音标。&br&&ol&&li&坊间所称的DJ音标,也有人称为IPA一式,基本上可以被看成是国际音标的前身。&b&此外,近期出版的剑桥、牛津、柯林斯等词典,使用的都是几乎完全基于当前国际音标的宽式标记&/b&,标记在双斜线内,字母几乎完全与国际音标表等同,只有一两个不一样,典型的就是“right”里面的/r/。为了排版、认读方便起见,在这个方案里,“right”的头辅音记为/r/,而其实际对应了国际音标里的[?]。因为英语少见大舌音[r],所以这么标记也没有太大问题,不会造成混淆。&/li&&li&&b&KK音标&/b&,也就是一般俗称的IPA二式,&b&是一种85%基于当前国际音标的宽式标记&/b&。个别元音与通行的IPA标记有所区别,最典型的是采用schwa加diacritic的方式标记卷舌schwa /?/和双元音/e?/缩标成/e/。在印刷方面,也和标准的国际音标有所区别。&/li&&li&&b&北美一些英语教材及语言学教材使用的是60%基于当前国际音标的APA式宽式标记&/b&,标记在双斜线内。为了排版方便起见,在这些教材里,除了/r/的标记法之外,/?/、/?/、/t?/、/d?/还会被写为/?/、/?/、/?/和/?/。此外,在元音和重音方面,表记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双元音时以/y/来替代收尾的/?/。&/li&&li&&b&其他英语教材,&/b&如BBC、Lonely Planet等材料,&b&使用的是20%基于当前国际音标的转写方案&/b&,标记在双斜线内。为了排版方便起见,在这些教材里,基本上放弃了IPA的元音字母表和超出普通拉丁字母的辅音字母表,而使用其他的方案来进行标记。详情参看&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ronunciation_respelling_for_Engli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nunciation respelling for English&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ol&所以说,要说“英语音标”到底是哪一种,本来就是一个很让人觉得讨厌的事情。 &a data-title=&@豆回回&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89b63c4cff2& data-hash=&389b63c4cff2& data-hovercard=&p$b$389b63c4cff2&&@豆回回&/a& 所说的&b&“英语国际音标”,在我们习惯的讨论里一般是指以上的第一种情况——那么它就是国际音标在英语中常用的宽式写法,一点问题都没有&/b&。但是如果指的是KK、APA的话,那么这和国际音标宽式标记的确不是一回事,但是KK和APA也是继承于国际音标的写法出现的英语发音宽式标记。&br&&br&9.5. &b&&u&英语的sp、st、sk/sc等发音,不是语音学意义上的辅音浊化,而是不送气。&/u&&/b&&br&对,我之前留了个心眼的,在说到宽式音标的时候,我说的是“广义上的清浊”。&br&因为&b&从语音学角度来看,英语没有所谓的清浊对立,只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也可以被称为“强弱”对立(fortis / lenis)&/b&。以下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not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周入门语言学”第二周 “hi”和“嗨”其实是两码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在后接元音的塞音和塞擦音的发音中,声道在一段时间内是完全阻断的。这样,在声道阻断释放和声带振动之间就可以有时间上的区别:我们可以先使声带一直振动然后再释放声道的阻断,或者让声道阻断先行释放然后再振动声带,或者让两件事同时进行。这个时间差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b&发声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b&,一般用得更多的是它的简称VOT。VOT以声道除阻为基准点,如果声带在之后发生振动,则VOT值大于零,出现的是带有明显气音的&u&送气爆破音&/u&,比如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t/;如果声带振动和声道除阻在近似的时间,则认为VOT值等于零,出现的是&u&不送气的爆破音&/u&,比如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d/——&u&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清辅音的范围,因为在塞音完成之前声带都没有振动&/u&。如果声带在声道除阻之前就已经开始振动,那么VOT值就是负的,这里出现的才是真正语音学意义上的&u&浊辅音&/u&,我们在日语和西班牙语里都可以听到这样的音[d]。这可能和我们的通常认知有些出入:汉语和英语不是有清浊对立吗,为什么突然出现的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清辅音呢?&b&事实上,汉语和英语的所谓“清浊对立”,在语音学上更多的是“强弱对立”,送气程度强的更“清”,送气程度弱的则靠近“浊”——但不是真正的浊辅音。&/b&有一个实验,是把英语里“spy”这个词最开头的s音剪掉和“buy”进行波形和频谱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二者极为近似,这也说明了英语里所谓的浊音/b/,其实是失去爆破的清音/p/。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日语的“清辅音”更像我们的“浊辅音”:日语的清辅音是不送气的,刚好和汉语普通话里的所谓“浊辅音”都属于VOT为零的范畴,而日语的浊辅音其实是VOT为负的、真正声带振动的浊辅音。&/blockquote&在前接s的时候,送气过程已经在/s/发声的时候彻底完成,在除阻阶段,除阻和声带振动同时开始,因此就没有了我们所说的气音,从而听起来像“浊化”——但它的实质并不是浊化,只是失去送气。&br&这段写给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可以不用看:就英语的/b/到底是VOT=0还是VOT略小于0,我们当时接触的说法是VOT“几乎”(almost)等于0,所以英语的/b/在语音转写时依然要写成[p](英语的/p/写成[p?]估计没人有意见吧);这个问题可能依然和英语方言有关系。&br&&br&10. &b&&u&女王说的不是伦敦音;在英国,一口伦敦音绝对不会让你“倍儿有面子”。&/u&&/b&&br&英国王室、政府官员、上层人士、BBC新闻播音员,所说的英语口音并不是伦敦地区的口音,而是一种构建出来的口音&b&Received Pronunciation&/b&,其地位和中国的普通话差不多,但是比普通话有更多的“上流社会”的暗示。而伦敦音一般所指的&b&东区考克尼方言&/b&,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期被当成是“穷人的方言”。&br&所以说《大腕》这个电影到底坑了多少人了啦……以下摘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not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二周入门语言学”第八周 核心理论语言学之外的世界&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如果要举一个阶层和语言之间的互动影响,那么最典型的例子还是应该回到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这还要说回到冯小刚的电影《大腕》里,李成儒有段台词:“门口再站一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这段话有名归有名,但里面有一个很严重的语言学问题:“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是不是真的就“倍儿有面子”?&b&实际上,真正“倍儿有面子”、被认为是“上流社会口音”、由王室成员及BBC的新闻播音员使用的英语语音,并不是伦敦音,而是一种名为“公认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语音,这种语音并不来自于伦敦,而是以英格兰南部的通行发音为基础构建而成的&/b&。它是十九世纪中期起在英国的公学里所使用的语音,而英国教育体系里所说的公学,则是面向贵族子弟开办的私立学校。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使用的是公认发音,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他接受过极为优越的教育——而这又意味着他一定来自上流社会。到现在,公认发音的使用者只占英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而这里面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上层阶级成员,比如英国的王室成员、政府官员、宗教领袖以及毕业于伊顿、哈罗等公学的学生们,他们给一般的英国民众留下的也大多是“摆上等架子、不食人间烟火”之类的印象。&br&那么,在《大腕》里提到的“英国伦敦腔”到底又是什么呢?一般社会语言学家热衷于研究的伦敦方言,主要指的是流行于伦敦东区的考克尼方言(Cockney),这种方言看似反映了语言的地区性特征,但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在十九世纪,伦敦东区的居民大多数是外来移民和贫民劳工,而考克尼方言的主要使用人群正是这些穷苦的劳动群众。&b&二十世纪初期,当公认发音在英国上流社会受到追捧的时候,考克尼方言则受到了严重的打压,被当成“低级的、穷人的语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有所改善&/b&。在第二周的时候,我曾经为大家介绍过根据萧伯纳的剧本《皮格马利翁》改编的音乐电影《窈窕淑女》,里面奥黛丽·赫本饰演的那位贫穷却美丽的卖花姑娘Eliza Doolittle就说着一口浓重的考克尼方言,和希金斯教授使用的公认发音有着明显的对比。&/blockquote&关于Received Pronunciation,更通俗的叫法称为“牛津音”,但是这不代表RP是牛津地区的语音;相反,RP的基准并非来自广义上的牛津地区,而是著名贵族学校牛津大学的教职、学生的口音。关于RP的使用,最近几十年,因为被批说“上流社会说RP太高贵冷艳啦,我们不要高贵冷艳的女王政府和电视台”,所以王室、政客、BBC的新闻播音员们也开始逐渐注意自己的口音,不完全跟随RP的全部发音,而是逐渐加入地方语音的特色。而二战后英国的阶级观念有了新洗牌,考克尼方言的污名也逐渐被洗干净,成为了一种“普通的方言”。因此也会出现 &a data-tit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掘服务板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