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贸易类型中,互购 抵消与抵销的区别的区别是?

物流基础知识资料
物流基础知识资料
1.中国对物流的定义: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求,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
泛指物质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实体流动过程。它连接生产和消费,是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促进生产不断发展,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
物流由“物”和“流”两个要素组成。物流中的“物”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称为位移。
3.物流活动的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构成。
(1)包装活动&
包装大体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大类。工业包装属于物流的范畴,它是为了便于物资的运输和保管,提高装卸效率和装载效率而进行的。
(2)装卸搬运活动&
装卸搬运是衔接物资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环节的活动。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只有装卸搬运伴随着物流全过程的始终,其具体内容包括物品的装上和卸下,移送,拣选,分类等。
(3)运输活动&
运输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物品的空间状态。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对运输活动的管理要求选择技术,经济效果的运输方式,合理地确定输送路线,以满足运输的安全,迅速,准时和低成本的要求。
(4)储存活动&
储存活动也称为保管活动,其目的是克服物品在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储存活动也是物流的核心,与运输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5)流通加工活动&&
流通加工活动又称为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
(6)配送活动
(7)物流信息活动
4.“四流”构成流通体系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相关部分,由这“四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四流”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相互作用。
5.物流的作用&
(1)物流的效用 :缩短时间,弥补时间差,延长时间差
(2)物流创造空间效应
从集中的生产地流入分散需求地
从分散需求地流入集中需求地
从低价值生产地流入高价值需求地
(3)物流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物流现代化可以提升我国经济运行质量
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6.(1)从物流的规模和影响层面来看,物流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两大类
宏观物流(社会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微观物流(企业物流)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2)从物流的目的和出发点来划分,物流可分为
社会物流:
行业物流:
企业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3)从物流地域范围来看,可划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物流学的主要观点:
商物分离论: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
“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
“黑大陆”主要是指尚未认识,了解,尚未开发的领域。
“物流冰山”说是日本西则修教授提出来的。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的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
(4)“第三个利润源”说
“第三个利润源”说主要出自日本。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自然资源,第二个是人力资源领域。
(5)“效益背反”说和物流的整体观念
“效益背反”说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利润中心说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
(6)成本中心说,利润中心说,服务中心说和战略说
成本中心说:是物流在整体企业战略中,只对或者主要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
利润中心说: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利润中心说:
1.包装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1)包装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包装的定义为: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2)包装的功能
主要功能有:
保护功能:
方便功能:方便物资的储存,方便物资的装卸,方便物资的运输
销售功能:
(3)包装的分类
按照包装功能可划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
商业包装又称销售包装,是以促进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包装;工业包装又称运输包装是指以强化运输,保护产品为目的的包装。
按照包装的层次不同,可划分为单个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
(4)集装单元化技
概念: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器具,把有包装或无包装的物品整齐地汇集成一个扩大了的,便于装卸搬运的作业单元,把这个作业单元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形状。
集装箱的定义:是进行散,杂货及特殊单元组合的大型容器性工具。
1.装卸搬运的概念
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2.装卸搬运的特点
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是支持和保障性的活动;是衔接性的活动
3.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省力化原则;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活性;合理利用机械;连续化原则;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集装单元化原则;人格化原则;提高综合效果。
1.概念: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
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
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
1.概念和功能
所谓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质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2.运输的作用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应
(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3.物流运输方式
水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航空,管道。
1.概念:仓储是对货物的储存,是仓库储存和保管的简称。仓储一般是指从接受物品开始,经过储存保管作业,直至把物品完好的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其中包括存货管理和各项作业活动。
2.仓库的概念及功能:一般指具有库房,货场及其它设施,对货物进行集中,整理,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
功能:储存保管,调节供需,调节运输能力和配送流通加工。
3.仓库分类
(1)按营运形态: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
(2)按功能:生产仓库,储备仓库,集配型仓库,中转分货型仓库,加工型仓库,配送仓库,报税仓库
(3)按保管条件:普通仓库,保温仓库,冷藏仓库,恒温横湿仓库,特种仓库
(4)按建筑结构:平库,楼库,筒仓库,高层货架仓库。
4.仓储作业流程
(1)商品的入库作业:
商品的入库的操作程序:大数验收,检查商品包装和标志,办理交接手续,商品验收,办理商品入库手续。
(2)商品入库验收:验收工作的目的,验收的内容,商品验收的要求和方法(包括商品条形码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包装验收)
5.商品的出库作业
(1)主要形式:提货制,托运制,送货制
(2)程序;初核,配货,呆运,发货,复核,理货。
第七章& 配送
1.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配送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分拣,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交收货人的过程。
2.配送业务管理
(1)配送业务的流程:
基本环节:由备货,理货和送货。
进货作业是实现商品配送的前置工作,基本作业流程包括订货,接货,货物验收。
常用方法:定位储放,随机储放,分类储放,分类随机储放,共同储放。
分拣作业过程,由生成分拣资料,行走或搬运,拣取以及分类与集中几个环节。
1.概念: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的总称。
信息流是物流活动中的关键要素。
2.特点: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
3.作用:是物流系统整体的中枢神经,是物流系统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4.物流信息技术:
(1)条形码技术:是由一组按特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码。
条形码编码方式:EAN码(EAN码有标准版—-EAN
-13和缩短版—EAN-8);UPC码;39码;库德巴码;二维条形码。
(2)射频识别技术
(3)EDI技术
(4)GPS(Geographic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
(5)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第九章& 物流系统
系统概念: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有机的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特性: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阶层性,整体性(两种表现:整体小于各部分组成元素之和,即1+1<2;整体大于各部分组成元素之和,即1+1>2),环境适应性。
物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括安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库设施,人员和
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因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
(1)& 物流作业系统
包装子系统,装卸子系统,运输子系统,仓储子系统,流通加工子系统,配送子系统。
(2)& 物流信息系统
一般基础理论:运筹学,规划论,库存论,排队论,决策论,控制论,信息论,大系统理论,数量经济学
(2)& 系统理论
(3)& 协同学理论
(4)& 系统动力学理论
(5)& 耗散结构理论
物流系统分析
&步骤:划定问题的范围,确定目标,搜集资料提出方案,建立模型,优化系统,系统评价
1.包装一般可分为商业包装和运输包装。
2.现代物流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有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3.物流系统的要素包括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和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4.合理储存的内容有:合理储存量、合理储存结构、合理储存时间和合理储存网络
5.运输改变了物品的时间状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物品的空间状态。
6.运输提供了物品位移和短期库存的职能。
7.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中,对运输组织管理应贯彻及时、准确、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
8.铁路运输中,按月签订货物合同的合同文件,可以用月度要车计划表代替。
9.定期船货运程序为订舱、接货装船、卸船交货。
10.国际贸易中对等贸易有四种基本形式即易货贸易、回购、互购和抵销。
11.物流八最原则是最适合的运输工具、最便利的联合运输、最短的运输距离、最合理的包装、最少的仓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信息、最佳的服务。
12.物流的作用主要有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系统优化、降低成本。
13.现代物流的基本构成有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运输、储存、配送。
14.现代物流按照作用分类有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15、国际多式联运具有的优越性主要有手续简便、节省费用安全性和正确性、迅速快捷、有利按期交货、合理运输。
16.物流系统要素具有效益背反的特点。
17.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18.国际物流的分类之一:根据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不同,可以将国际物区分为,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无船承运人、报关行、国际物流公司、仓储、配送公司等。
19.代理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和授权,代表委托人与第三方订立货物买卖合同或实施其他法律行为,而由委托人直接负责由此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贸易方式谓之代理。
20.对等贸易有五种基本形式,即转手贸易、回购、抵销、易货贸易、互购
21.国际贸易术语中“成本加运保费”的英文缩写字母是CIF。
22.“FOB”即装运港船上交货。
23.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管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24.为货主(发货人或收货人)订舱、取送货、追踪、查询货物情况、代报关、代商检、仓储、包装、缮制单证分拨等,利用其专业人员、设施、设备和业务网络,从而大大减轻货主的物流业务难度的行业谓之货运代理。
25.根据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可以将国际物流区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26.一般所称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买卖双方达成交易,买方通过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与卖方的交货、交单相互对流,并最终完成货物的所有权转移贸易方式是逐笔售定。
27.国际贸易术语,通过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字母,用来确定买卖双方之间在货物交货和接货过程中的风险、费用承担和责任。
28.“运费付至”的英文缩写字母是CPT。
29.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为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
30.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外国货物可以不办理进口手续和连续长时间储存场所。
31.进出口业务中的基本单据有进出口合同、运单、商业发票、信用证、保险单、装箱单。
32.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成本费用,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合适的用户的合适地方。
33.当今世界上被广泛认可、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34.由卖方投保、支付保险费的贸易术语是CIF、CIP。
35.FOB、CFR、CIF贸易术语中买卖双方风险责任的划分是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前后)。
36.在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中,为了保证货款的安全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是预期付款方式或者信用证支付方式。
37.进口货物CPT南京,卸货港上海,由发货人支付从上海到南京的内陆运输费。
38.我国规定海运出口货物应在装船前24小时向运输工具所在地海关报关。
39.运输的功能包括产品转移、产品储存。
40.运输的方式可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41.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42.国际加工贸易包括进料加工、对外加工装配
43.当买卖双方不拟以货物越过船舷为卖方交货义务的依据时,应使用FCA、CPT、CIP。
44.汇票的出票条款包括开证行名称、开证日期、信用证号码。
45.国际贸易方式是指营业地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进行货物买卖所采取的做法和业务经营渠道。
46.国际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条件或交换条件,它是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字母,用来确定买卖双方之间在货物交货和接货过程中的风险、费用承担和责任划分。(对)
47.进出口合同是进出口双方买卖一定货物所达成的协议,是进出口双方各自履行的约定义务的依据,也是一旦发生违约行为时进行补救,处理争议的法律文件。(对)
48.物流(logistics)即是物品人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会结合。
49.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50.物流系统要素具有“效益背反”的特点。
51.FCA的术语意为货交至承运人。
5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衡量国际贸易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律依据。
53.商业发票是国际货运的基本单证之一。
54.对谷物、矿砂、油类等难以精确计量的贸易商品,应在合同中订立数量机动幅度条款。
55.买卖双方由谁承担保险责任由买卖双方所选择的贸易术语约定。
56.普惠制产地证是为了取得关税减免优惠,而纺织品产地证是进口国海关控制配额的依据。
附加知识 
1.包装一般可分为商业包装和运输包装。
2.现代物流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有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3.物流系统的要素包括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和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4.合理储存的内容有:合理储存量、合理储存结构、合理储存时间和合理储存网络
5.运输改变了物品的时间状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物品的空间状态。
6.运输提供了物品位移和短期库存的职能。
7.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中,对运输组织管理应贯彻及时、准确、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
8.铁路运输中,按月签订货物合同的合同文件,可以用月度要车计划表代替。
9.定期船货运程序为订舱、接货装船、卸船交货。
10.国际贸易中对等贸易有四种基本形式即易货贸易、回购、互购和抵销。
11.物流八最原则是最适合的运输工具、最便利的联合运输、最短的运输距离、最合理的包装、最少的仓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信息、最佳的服务。
12.物流的作用主要有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系统优化、降低成本。
13.现代物流的基本构成有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运输、储存、配送。
14.现代物流按照作用分类有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15、国际多式联运具有的优越性主要有手续简便、节省费用安全性和正确性、迅速快捷、有利按期交货、合理运输。
16.物流系统要素具有效益背反的特点。
17.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18.国际物流的分类之一:根据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不同,可以将国际物区分为,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无船承运人、报关行、国际物流公司、仓储、配送公司等。
19.代理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和授权,代表委托人与第三方订立货物买卖合同或实施其他法律行为,而由委托人直接负责由此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贸易方式谓之代理。
20.对等贸易有五种基本形式,即转手贸易、回购、抵销、易货贸易、互购
21.国际贸易术语中“成本加运保费”的英文缩写字母是CIF。
22.“FOB”即装运港船上交货。
23.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管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24.为货主(发货人或收货人)订舱、取送货、追踪、查询货物情况、代报关、代商检、仓储、包装、缮制单证分拨等,利用其专业人员、设施、设备和业务网络,从而大大减轻货主的物流业务难度的行业谓之货运代理。
25.根据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可以将国际物流区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26.一般所称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买卖双方达成交易,买方通过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与卖方的交货、交单相互对流,并最终完成货物的所有权转移贸易方式是逐笔售定。
27.国际贸易术语,通过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字母,用来确定买卖双方之间在货物交货和接货过程中的风险、费用承担和责任。
28.“运费付至”的英文缩写字母是CPT。
29.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为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
30.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外国货物可以不办理进口手续和连续长时间储存场所。
31.进出口业务中的基本单据有进出口合同、运单、商业发票、信用证、保险单、装箱单。
32.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成本费用,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合适的用户的合适地方。
33.当今世界上被广泛认可、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34.由卖方投保、支付保险费的贸易术语是CIF、CIP。
35.FOB、CFR、CIF贸易术语中买卖双方风险责任的划分是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前后)。
36.在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中,为了保证货款的安全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是预期付款方式或者信用证支付方式。
37.进口货物CPT南京,卸货港上海,由发货人支付从上海到南京的内陆运输费。
38.我国规定海运出口货物应在装船前24小时向运输工具所在地海关报关。
39.运输的功能包括产品转移、产品储存。
40.运输的方式可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41.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42.国际加工贸易包括进料加工、对外加工装配
43.当买卖双方不拟以货物越过船舷为卖方交货义务的依据时,应使用FCA、CPT、CIP。
44.汇票的出票条款包括开证行名称、开证日期、信用证号码。
45.国际贸易方式是指营业地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进行货物买卖所采取的做法和业务经营渠道。
46.国际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条件或交换条件,它是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字母,用来确定买卖双方之间在货物交货和接货过程中的风险、费用承担和责任划分。(对)
47.进出口合同是进出口双方买卖一定货物所达成的协议,是进出口双方各自履行的约定义务的依据,也是一旦发生违约行为时进行补救,处理争议的法律文件。(对)
48.物流(logistics)即是物品人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会结合。
49.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50.物流系统要素具有“效益背反”的特点。
51.FCA的术语意为货交至承运人。
5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衡量国际贸易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律依据。
53.商业发票是国际货运的基本单证之一。
54.对谷物、矿砂、油类等难以精确计量的贸易商品,应在合同中订立数量机动幅度条款。
55.买卖双方由谁承担保险责任由买卖双方所选择的贸易术语约定。
56.普惠制产地证是为了取得关税减免优惠,而纺织品产地证是进口国海关控制配额的依据。
57、德菲尔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匿名性、统计性、反馈性。
58、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规模经济。
59、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共同完成货物的跨国全程运输。
60、MRP:物料需求计划
ERP:企业资源计划
CRM:客户关系管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146|回复: 10
什么是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请举例子,不要复制百度上面的定义
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 转口贸易(Entrecote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
1,利润2,比如有些国家对中国是禁止出口某类产品,但是另外国家又没相关法令,这样不就有市场了吗?? 很多地方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政策因素影响的
请见/%E8%BD%AC%E5%8F%A3%E8%B4%B8%E6%98%93%E5%90%8D%E8%AF%8D%E8%A7%A3%E9%87%8A/ 希望能帮到你
冰冰碎的雨
主要是看是否有第三国参与贸易; A为出口国,C为进口国,B为第三过(中间商) A的货物可以直接运输到C,也可以先运到C但是不经过加过再运到C,这其中,A和C之间就是简介贸易,而C发生的就是转口贸易,而如果A和C直接进出口没有C的参与,即使转港
进口提供 合同 发票 箱单 提单 进到保税区后转口出去 转口需要订舱 另外还需要提供合同 发票 详单 保税区操作好处是全程免税 有兴趣可以和我联系
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 过境贸易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
11315邻居王叔叔
甲国与已国作外贸,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往来,需通过第三国,则对于甲已两国来说是间接贸易,而对于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对销贸易(counter trade)在我国又译为“反向贸易”、“互抵贸易”、“对等贸易”,也有人把它笼统地称“易货”或“大易货”。 我们一般可以把对销贸易理解为包括易货、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属于货物买卖范畴,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
转口贸易,两国的贸易要通过第三国完成,对于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两国的贸易也是要经过第三国完成,但是区别在于它要构成第三国的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间接贸易,就是出口、进口、转口的三国都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9b1e78e40a289e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国际贸易中对等贸易有四种基本形式即易货贸易、回购、互购和()。
A.货货贸易
D.交换货物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接货装船
B.仓库收货
C.集中装船
A.铁路货物运单
C.月度要车计划表
A.及时、准确、经济、安全&
B.及时、准确、严格、安全&
C.迅速、准确、严格、安全&
D.及时、准确、经济、实用
A.合理储存网络
B.合理储存时间
C.合理储存组织
D.合理储存管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购销抵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