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优势创业具有哪些优势和资源不足?如何克服?

常州市人民政府海归派创业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常州市人民政府海归派创业书
&&常州市人民政府海归派创业书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创新创业大赛海归专场:成为下一个马云并不遥远
  创业者的背景很重要,同一撮人往往带着相似的基因,在江湖上闯出特色鲜明的一个门派,譬如90后创业潮夹带着一股整体肆无忌惮的清新之风,再譬如从BAT出来的创业者都各自打上了原来公司文化的深深烙印,那么,身处移动互联时代的海归创业者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冲击世人的想象?
  9月18日下午,由浙商传媒举办的2014(第二届)浙商创新创业大赛(海归专场)在杭州海创园举行,来自宁波、杭州等地的15个项目“答辩人”分别用5分钟时间阐述了各自的项目情况,由汉鼎股份创始人、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浙江网新创建
创业者的背景很重要,同一撮人往往带着相似的基因,在江湖上闯出特色鲜明的一个门派,譬如90后创业潮夹带着一股整体肆无忌惮的清新之风,再譬如从BAT出来的创业者都各自打上了原来公司文化的深深烙印,那么,身处移动互联时代的海归创业者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冲击世人的想象?
9月18日下午,由浙商传媒举办的2014(第二届)浙商创新创业大赛(海归专场)在杭州海创园举行,来自宁波、杭州等地的15个项目“答辩人”分别用5分钟时间阐述了各自的项目情况,由汉鼎股份创始人、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浙江网新创建总裁张旭光,海邦人才基金创始合伙人梁刚,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章奇等组成的评审团,一一进行了或犀利或有趣的点评,现场氛围不断被引爆。
旗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脱颖而出,夺下本次大赛五强荣誉,获得了来自中国建设银行杭州高新支行的“金融服务对接邀请卡”和多位投资人的青睐,五强项目同时获得了入驻海创园的优惠政策以及进入半决赛的资格。
近4个小时的比赛中,15个项目阐述果然呈现出不同凡响的“海归特色”,让评审团和现场近150多名观众大开眼界。
首先是创新指数爆表的强大技术。多个项目的核心技术阐述者“贫乏”到不得不反复使用同样的几个词汇,比如“全球首创”、“弥补空白”、“国际专利”,当然也有描述的很具体的,比如“挑战并颠覆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理论”。这些技术多来自新材料、生物医学和智能制造领域,比如浙江好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灵敏度液质联用技术冲破了国外大公司和市场的垄断,为我国生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质谱仪打下基础;再比如宁波立芯射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被动式超高频RFID芯片技术也是物联网领域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创新。
第二是创始人及其团队多有着海外及国内名校的高学历背景,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博士”和“国千”(国家千人计划),而且博士中还不时跳出哈佛大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教授等字眼,国内团队中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博士出现的次数也很频繁,甚至还有一位海归放弃了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留校机会,回国创业。这样的高学历创业群让评审张旭光感慨,“之前上一辈很多企业掌门人创业时是泥腿子,而今天能看到这么多精英知识分子创业,带着全球视野和领先技术,一定会极大影响甚至改变国内下一代企业气象”。
第三是15个海归创业者所在行业都紧紧契合当下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和需要的领域,以新锐引领时代潮流。15个项目中来自来自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电子行业的有6个,健康医疗行业的有4个,来自机器人技术研发的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3个,其他两个则来自智能配送和节能环保。张旭光认为,“创业领域完全符合国家七大战略性行业,智慧经济的特色突出,发展和增长的行业空间看好”。
更有一些项目创始人则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创业领域完全来自改变国内某种现象的强烈愿望,比如杭州高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平安云智能救援平台,创始人就是因去年参与了余姚水灾的救援工作,被救援者“基本靠喊”的落后技术震惊,发明了可以长期待电使用的GPS定位设备、老人防摔倒的智能预警设备等,而来自杭州欣馨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呼吸口罩则出于想要改变国内严重空气污染的状况,发明的口罩不仅可以反复使用,更因独有的灭菌处理技术,可以做到“国内唯一一款可以清除PM2.5颗粒的口罩”。
那么,从如此“高大上”的创业比赛中“杀出重围”的五强项目究竟强在哪里呢?我们来一一了解下。
本场唯一一个全票通过的项目,杭州云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团队除了有海归背景,与其他四个公司不同的就是几乎全部来自阿里,分别有着淘宝、天猫、支付宝、物流宝等阿里系的团队工作经验,还有一位阿里资本元老级投资人李甲虎担任公司CFA,其参赛项目为尚妆网——新一代美妆B2C,号称“以大数据驱动的以智能首饰为入口的新一代智慧电子商务平台”,举例来说,他们研发的第一代智能首饰专利产品是一款手机壳,只要通过手机壳与面部皮肤接触就可获取用户的皮肤水油平衡数据,并将数据传回到手机APP,结合手机GPS芯片索取所在地的温度、湿度和日照指数等数据,判断用户皮肤状态并给出匹配的产品解决方案。
浙江好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为高灵敏度液质联用技术与相关技术应用装备的研发,该公司创始人朱一心有着近30年的创新创业经历,拥有16项专利(其中2项美国专利),即是他敢于质疑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理论,创新提出了封闭可调气氛电喷雾离子源技术,应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弥补国产高端质谱仪的空白,还在常温物理灭菌领域有着令人振奋的进展,该公司实验室在液态食品中加入大肠埃希菌、威尔酵母等常见的微生物,其灭菌效果“均大于5个对数”,独特在可以只杀菌,而不破坏食品原有的有效营养成本,这意味着“原来对牛奶等食品过敏的人,经过这种杀菌技术处理后就可以放心饮用了”。也就是说,项目不仅有原创的核心技术,还有想象空间巨大的行业应用。
杭州厚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创新解决方案,面对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乳腺癌更是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的现状,团队领军人张维维博士在发明世界首个肿瘤基因治疗药——“今又生”的基础上,对该药进行了“重组升级”,加入了免疫功能,推出了抗乳癌免疫基因治疗新药。同时,针对我国在乳癌早期诊断技术上亟需弥补的空白,利用美国、台湾引进应用的乳房专用磁共振也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也就是说,该项目设计的核心专利技术包括诊断、治疗两个方面,从而推出了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创新组合应用方案:主要包括从组织普查到乳房磁共振检测,确诊者则使用“今又生”基因治疗法以及康复理疗和随访保健。
宁波立芯射频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为被动式超高频RFID芯片设计与标签设计制造产业化。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是物体识别的最佳方式,也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该公司的团队成员开发出一个低成本和轻便的RFID读写器芯片,可以在不同模式运作以配合不同应用场景,包括标签查询、EPC检索和内存区域读写等,同样属于弥补国内研发空白的技术,由于物联网的广阔市场前景而被多数投资人看好。
杭州龙旗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创始成员有4人,董事长朱晓康博士同时也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其他三位也都是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专业背景主要涉及量化投资研究、金融工程和数据挖掘等,朱博士回国前担任美国贝莱德集团某投资部全球组基金经理。他们推出的项目是量化投资平台和量化投资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即致力于研发出在科学的投资量化模型,为投资者提供“在风险与机会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投资策略。
虽然有着强大的技术、知识背景优势,但在海归人才投资上有着丰富经验的海邦人才基金创始合伙人梁刚认为,海归创业者同样有着资金、政府资源不足等劣势,亟需政府和金融投资机构联手,共同为这些先进的技术落地创造良好的条件。浙江网新创建总裁张旭光也指出,海归创业者普遍有着在营销和市场开拓上“不够落地”以及技术应用“不够垂直和极致”的问题,建议海归创业者如果在实验室、大公司办公室等“高大上”的空间找不到大的施展机会的,不妨“降低身段”,到国内其他广阔的市场领域寻找“柳暗花明”的机会,最关键是要加强整合营销和跨界融合的能力。汉鼎股份创始人、汉鼎宇佑集团董事长王麒诚则表示“在资本市场发达的今天,海归创业者要善于撬动资本杠杆,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者时代,成为下一个马云并不遥远”。
本次大赛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特别指导、浙江省股权投资行业协会、海邦人才基金联合主办,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中国建设银行杭州高新支行协办。浙江省股权投资行业协会会长周业樑、《浙商》杂志副总编莫云出席大赛并致辞,中国建设银行杭州高新支行行长施建华指导并出席大赛。当前位置:&>&&>&&>&&>&&>&&>&
集聚高端人才 实现福建梦想
——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点评
◎文/桂昭明
  2013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推出《“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了“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切实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推动福建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头,经过5年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人才素质、人才竞争力和人才贡献率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位次相适应,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的总体目标。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得才而兴,聚才而旺,依才而振,失才而衰,已成为各国、各地政要的共识;福建省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推出,同样也显示了福建的决策者们在“人才优先发展”认识上的睿智、卓识和远见。
  然而,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提出只能说明福建人才发展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勾勒了一个人才发展的蓝图。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慎密周到的部署、有效的推进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福建高端人才聚集《计划》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如何?《计划》实施的平台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如何?《计划》总体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如何?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福建省组织人事人才工作的决策者和实施者进行论证和明确的。在此,笔者仅对福建人才发展竞争力的现状进行简要评价,并就上述问题的认识提供一些点评,为福建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实施提供一些思路。
  一、关于福建省人才发展竞争力的评价
  (一)福建省人才经济相关性分析
  2011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福建省人口排序为第17位,从业人员排序为第14位,而GDP总量排序为第12位,人口人均GDP和从业人员人均GDP(劳动生产率)排序均为第9位,说明福建省人才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见表1(略)。
  (二)福建省人才竞争力在全国的定位
  本节福建“人才竞争力评价及排名”均源于桂昭明、王辉耀著《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1、福建省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
  表2显示,福建省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前10名,进入了全国人才强省的行列,显现了福建人才发展的优势,这为福建实施高端人才聚集《计划》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进一步看,2010年福建省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9,人才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353,人才综合竞争力分类与第8名的辽宁同处于C类;2011年福建省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仍居第9位,人才综合竞争力指数提升为0.367,但发展的幅度不大,人才综合竞争力分类仍然处于C类,而辽宁则上升到了B类。同时,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相比,福建的人才综合竞争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略)。
  2、福建省人才单项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
  表3-5是2011年各省市区人才单项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序。
  表3为2011年各省市区的人才数量竞争力指数、人才质量竞争力指数、人才结构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序。对照福建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而言,福建在人才数量竞争力(排名第13)、人才质量竞争力(排名第16)、人才结构竞争力(排名第17)方面在全国均处于中游状态。见表3(略)。
  表4为2011年各省市区的人才投入竞争力指数、人才平台竞争力指数、人才生活及环境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序。对照福建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而言,福建在人才投入竞争力(排名第20)、人才平台竞争力(排名第14)、人才生活及环境竞争力(排名第19)方面在全国也均处于中游状态。见表4(略)。
  表5为2011年各省市区的人才创新竞争力指数、人才贡献竞争力指数、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序。对照福建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而言,福建人才贡献竞争力(排名第8)、人才创新竞争力(排名第10)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排名第20)在全国处于中游状态。见表5(略)。
  (三)福建省人才发展的优势和短板
  1、人才要素竞争力国内比较
  从表3-5中的福建人才单项竞争力排名看,福建人才贡献竞争力排名(第8)在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之前,显示了福建人才的使用效益很好,在全国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其余的人才单项竞争力排名均在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之后。其中,人才创新竞争力(排名第10)在全国也具有竞争优势。人才数量竞争力(排名第13)、人才平台竞争力(排名第14)、人才质量竞争力排名(第16)、人才结构竞争力排名(第17)在全国居中;而人才生活及环境竞争力排名(第19)特别是人才投入竞争力排名(第20)、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排名(第20)处于全国中游水平的末端,显示了福建人才竞争力的短板。
  2、人才要素竞争力省内比较
  从福建年人才要素竞争力一级指标雷达图可见,在福建省内,人才贡献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方面显现了相对弱势。为此,保持福建人才贡献竞争力优势,提升福建呈现弱势的人才创新竞争力和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是福建人才发展的重点。见图1-2(略)。
  福建在人才中长期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应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显示,到2020年,福建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构建人才资源支撑体系,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全国人才强省行列,成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区域中心和引进集聚海内外人才的东南高地,为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具体目标为:(1)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2008年的386.7万人增加到641万人,增长66%,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8%,并力争以更高速度增长,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6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9%。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比重显著提高,人才的学科、产业、行业、城乡、区域分布和层次等结构趋于合理。(3)人才集聚能力显著提高,竞争优势明显增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创新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在信息、机械、石化、海洋、农业、教育、科技、卫生、宣传思想、文化、体育等重点产业和学科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4)人才使用效能居全国前列。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有利于人才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6%,人才贡献率达到37%。
  二、“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对福建人才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一)福建人才强省战略的落地
  福建省“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的核心和特征是高端人才集聚,特别是高端人才在产业的集聚。这是为福建“加快推进全省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战略举措,即“人才产业集聚战略”,是福建人才强省战略的落地。
  所谓人才产业集聚战略是指使人才向产业或产业集群集聚的导向战略。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才的集聚,同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成也离不开人才的集聚。
  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它是指人才由于受某种因素影响,从各个不同的区域流向某一特定区域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其他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存在着巨大的人才集聚效应。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正是顺应产业发展的这一规律而推出的,将会对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从2010年全国各地区各类各层次人才在本地区企业集聚度(各类人才在企业中的占比)可见(见表6),福建实施高端人才产业集聚计划符合福建人才产业分布的省情。表6显示,福建技能人才在企业的集聚度居全国领先地位(高级技师人才企业集聚度第5位,技师以上技术等级人才企业集聚度第8位);福建职称人才在企业的集聚度居全国前列(高级职称人才企业集聚度第10位,中级以上职称人才企业集聚度第10位);而在学历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企业集聚度第9位,但研究生学历人才在企业的集聚度为全国第14位。这足以说明高端人才在福建产业的集聚度是不高的,产业或企业未能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和发挥才智的主战场,这种状况阻碍着福建人才竞争力转化为区域产业竞争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实现。同时也印证了福建呈现弱势的人才创新竞争力和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也论证了福建实施高端人才产业集聚计划的必要性。
  (二)福建人才跨越发展的跳板
  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才机制创新,包括人才选拔、评价机制的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的创新等等。
  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基础。从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中诸多关于人才政策制度创新的举措可以显现,福建人才工作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充分认识到,只有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才能使各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使各种创造智慧竞相迸发,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般地说,影响人才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是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因素。好的人才加上好的政策、制度,在健全的体制下通过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形成生产力,才能显现较高的使用效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创新人才机制是区域发展的根本战略。由此意义上讲,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是提高福建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福建人才竞争力、促进福建人才跨越发展的跳板。
  三、对“海纳百川”人才集聚计划实施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计划》的系统性
  福建高端人才聚集《计划》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如何?从目前提供的一系列附件(文件)看,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各类人才遴选办法,包括“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文化名家、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技能大师等十大人才遴选暂行办法”,这些文件基本覆盖了各类人才的选拔、引进等环节;另一类是人才集聚区的评选办法,包括“产业人才集聚基地、企事业人才高地、人才集聚区(人才特区)等三个评选办法”。在主文件“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年)》的通知(闽委办发【2013】3号)”中也还包含了人才激励等政策措施。
  但是,在整个《计划》体系中,尚未见到如何使用人才、如何评价人才绩效等方面政策、制度的内容,这是一个较为重大的缺失。如今,2008年国家首批引进的“千人计划”人才在各地(包括福建)创新创业已有4年多的时间了,各地(包括福建)跨省域、地域引进的首批外地人才也经过了若干年份。这些引进的人才(人才项目)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创新创业实践后的绩效如何,应该是各级政府(包括福建)和用人单位悉心关注的问题。“高端引领”固然重要,“以用为本”更为关键。
  (二)进一步加大福建人才发展的投入
  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收效最快的投资,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是人才优先发展的长远导向。江苏省人才投资的力度在全国堪称楷模,且赋予了制度保障。江苏省在其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写入“各级财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等”。这些年来,江苏省按此比例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兑现: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0年超过120亿元,2011年超过150亿元,2012年超过180亿元。如果按照“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的比例,福建省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0年应该超过34亿元,2011年应该超过45亿元。
  而在福建高端人才聚集《计划》中,在“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力度”部分提出:“省、市、县要将人才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根据人才计划实施情况,逐步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我省人才发展需要。5年内,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人才经费100亿元以上”。这就是说,平均每年的投入为20亿元以上,仅占福建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左右。这个投入力度可能不足以支撑福建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实施,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大福建人才发展的投入。
  何况,福建人才投入一直是福建人才发展的短板,2011年福建人才投入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20位。从2011年省域人才投入竞争力聚类分析表(见表7(略))可见,虽然福建人才研发投入排名居全国第12位,但人才教育投入排名居全国第27位,人才医疗卫生投入排名居全国第30位,这一状况应该得到尽快改变。
  (三)以政策导向,引导和推进福建高端人才向企业集聚
  1、重点加强人才科技平台建设
  为使福建人才优势要素竞争力转化为区域产业竞争力、区域经济竞争力,福建需要以产学研为平台,吸引人才集聚,实现技术创新,孵化创新企业,孕育创新创业人才。产学研合作有多种模式,其中以工业为载体的战略联盟模式最具典型性。福建要推进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业结盟,通过强强联合,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式,共同组建高技术研发中心、高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基地,形成完整的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和服务链,以促进人才创新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
  大力度推进人才创新载体建设,在福建目前已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的基础上,以其特色的产业和开放优势,结合福建重点产业发展,加强各类产业园的布局规划与建设引导。高标准引进和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等人才创新载体。
  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及各级各类专业特色园区所具备的外资企业密集、产品科技含量高、人才容量大、吸引力强的优势,坚持开发区建设与人才资源配置、开发同步,在宏观政策上予以倾斜,给予其在人才机制和工资福利上更多的自主权,形成体制机制上的区域性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全力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鼓励开展科技研发活动,依托省内迅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营造凝聚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强化科技招商,大力引进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办研发平台,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研发合作。
  着力推进产业孵化器平台建设,营造人才创业载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建成一批示范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等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集办公、实验、中试、量产等一系列配套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集约化创业平台,以形成高层次人才孵化平台,不断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2、支持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
  支持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需要从体制改革入手。要建立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合作、流动开放的新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及管理机制,支持企业成为产学研合作决策的主体,使科技资源向竞争能力强、创新贡献大的组织单元和优秀人才团队富集。建议福建倡导人才“两栖化”和“多栖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一边受聘在大学授课或搞学术研究,一边在科研院所搞创新,还可以到科技园区创业,到企业任职。
  福建省要研究制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服务,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制定政府资助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制度;制定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补充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设立福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打造科技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结合的平台。
  3、实现人才和企业“嫁接”
  福建省要引导企业家转变发展观念,将雄厚的本土企业集群作为引才的“最大优势”,大力推进本土企业与省外的高端人才的“嫁接”发展。“嫁接”可以采用三种模式:
  (1)“合作嫁接”模式。本土企业引进已获评(无论在何地获评)的国家“千人计划”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高端人才,在企业建立以人才项目产业化为目标而开展创新创业的平台——专家工作站。专家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带具有明确的产业化路径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站,带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团队进站;合作建站的本土企业应具备较强实力,能满足项目产业化发展必需的载体配套及要素保障,有明确的薪酬、股权激励办法等,有合理的工作站运行绩效考核制度,项目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明确等。
  (2)“独立嫁接”模式。高端人才出技术、本土企业出资金,成立以高端人才控股或第一股东的独立法人公司。将专家的技术特长与本土企业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既发挥本土企业的优势,破解高端人才特别是海归人才创业“水土不服、资源不足”的难题,又发挥高端人才的优势,补足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缺信息、缺人才、缺方向”的短板,全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在推进“嫁接”的制度设计中,不管本土企业出资多少,必须确保人才控股或占股30%以上,必须为第一大股东。这样的“强势规定”,可以既充分保证人才的充分“话语权”, 又让人才的知识资本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
  (3)“群体嫁接”模式。鼓励人才项目集聚集群发展,探索推进相同产业链的专家集聚建设产业研究院。对于集聚3个以上、能够形成某个产业上中下游关键节点的、项目产业关联配套性比较紧密且能产生良好集聚效应的、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人才创业项目,可集成建设为某个产业的专家研究院。
  可以预见,在福建省努力推进实施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的进程中,在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汇聚机制之日,就是四方高端人才集聚福建实现梦想之时!■
  (作者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工程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点击进入:
相关链接:
<li ms-repeat="list" ms-if-loop="$inde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势与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