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ran 传输层的作用为什么用atm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爱好计算机、编程、电影、音乐。
关注于互联网、IT、通信、小工具、小软件。
同时也是个淘宝控。
平时有时间喜欢上网,收集一些各个方面的知识,分享在博客。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复位Iu(RNC Reset)
SRNC重定位(SRNC Relocation )
Iu口释放(Iu Release)
寻呼(Paging)
层三消息的直传
无线网络层控制面协议,与底层承载无关
无线接入承载( RAB ):是建立在UE和CN之间的,是接入层向非接入层提供的,用于在用户设备UE和CN间传递用户数据。
ALCAP:接入链路控制应用部分,主要对无线网络层的命令如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承载作出反应,实现对用户面AAL2连接的动态建立、维护、释放和控制等功能。
ALCAP协议包含两部分:
Q.2630.1( AAL2 Connection Signalling )动态地在Iu接口上建立和释放AAL2连接、分配和取消AAL2资源。
Q.2150.1(ALL2 STC)是基于宽带MTP的AAL2信令传送转换器, STC作用:透传、业务可及性报告、拥塞报告,根据上层有关参数的信息完成链路选择功能。
AAL2承载的建立
AAL2承载的释放
VPI、VCI的闭塞
VPI、VCI的解闭
AAL2链路的复位
Iu-CS接口用户面协议结构
IuUP:Iu用户面协议,位于Iu接口上无线网络层的用户平面内,用来传输与无线接入承载(RAB)绑定的用户数据。
阅读(3527)|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及Iu-CS接口',
blogAbstract:'
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
&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
核心网和UTRA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1,
publishTime:6,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2,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1,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爱好计算机、编程、电影、音乐。\n关注于互联网、IT、通信、小工具、小软件。\n同时也是个淘宝控。\n平时有时间喜欢上网,收集一些各个方面的知识,分享在博客。',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UTRAN接口协议与协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atm反向复用技术(ima)的3g接入网络层传输方案研究,网络层,网络层协议,网络层的主要功能,网络层 ppt,物联网网络层,网络层 传输层,物联网的网络层,网络层攻击,网络层运行的协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atm反向复用技术(ima)的3g接入网络层传输方案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6.2.2UTRAN接口协议设计的基本原则
UTRAN内部的接口有Iu、Iur和Iub。这3个接口的协议设计都遵循统一的基本结构。UMTS的协议设计尽可能地满足了开放性和可升级性的要求。
首先,从纵向的分层结构上来看,所有的UTRAN接口协议都使用两层结构,即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所有UTRAN相关的信息只有在无线网络层才是可见的,传输层则是使用己有的技术,3GPP并不对传输层的协议进行新的特殊的定义,而是引用已有的技术规范。
将无线网络层和传输层进行分离的好处在于无线网络层可以不必关心传输层的细节,而将传输层的资源抽象为信令传输承载或者业务传输承载进行使用即可。
如果将来在传输层需要使用更先进的传输层技术,则只需要将无线网络层中的传输的资源映射到新引入的传输技术就可以了,而无需对无线网络层进行大的修改。
其次,从纵向来看,每个接口都分为3个平面,下面介绍3个平面。
(1)控制平面:用于处理接口上的控制信令协议,控制平面包括各个接口上的应用协议(Application
Protocol),如 Iu 接 口上的RANAP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协议,Iur 接口上的RNSAP (Radio Network System Application
Part)协议,以及Iub接口上的NBAP (Node B Application
Part)协议。控制平面应用协议的一个功能就是建立在该接口上用户面使用的传输承载资源,例如可以在Iu接口使用相应的RANAP过程建立无线接入承载RAB,在Iub接口可以使用相应的NBAP过程建立无线链路(Radio
Link)。不过应用协议使用的参数并不需要体现传输层技术实现的细节。如果传输层建立传输承载的过程比较复杂,那么这一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也不需要由应用协议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传输层的控制平面的ALCAP被用来完成这一工作,无线网络层的控制平面只要将一个映射传输资源的标识传给ALCAP即可。
(2)用户平面:用于处理在该接口上传输的用户数据。用户面包括在该接口上传输的数据流(Data
Stream)和与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承载(Data
Bearer)。在某个特定接口上可以使用帧协议来定义该接口上的数据流。
(3)传输层控制面:传输网络层的控制平面不包含任何无线网络层的信息,传输层的控制平面包括ALCAP以及它所使用的信令承载。传输层控制面的ALCAP用于在接口的两个网络节点之间建立该接口上用户面的传输承载。传输层控制面是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之间的一个联系的桥梁,由于传输层控制面的引入,
才使得无线网络层的应用协议与传输层的技术实现完全独立开来。
UTRAN接口的协议栈模型如图6-7所示。这里给出一个示例:在Iub接口使用NBAP消息建立一个无线链路,需要在Iub接口上分配相应的用户面传输承载资源,用户面的传输层使用的是AAL2协议,根据ATM适配层的标准,一条AAL2连接上可以承载248路单独的用户信道,每个用户信道用一个CID来标识(CID
的取值范围为8~255)。实际上,上述过程也就是需要为一条无线链路在某条ALL2链路上分配一个CID,而这个分配CID的过程是需要经过两个网络节点
(NodeB和RNC)协调才能完成的。这个工作完全可以由NBAP自己来完成。但如果那样,NBAP就必须包含AAL2协议中的一些参数了,这样也就背离了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相互独立的初衷。在实际的分配过程中,使用NBAP将一个映射标识传送给ALCAP,由ALCAP来完成分配CID的过程,这样NBAP根本不必关心CID是怎样分配的,以及分配的CID的值是什么。
信令承载资源的建立是通过操作维护功能来完成的,或者说网络设备上电启动后也就建立好了各个网络实体之间的底层信令传输资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ATM基本概念培训.ppt 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接力切换适用于同步CDMA移动通信系统,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设计思想: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或扇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时,利用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等技术对UE的距离和方位进行定位,根据UE方位和距离信息作为切换的辅助信息,如果UE进入切换区,则RNC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的准备,从而达到快速、可靠和高效切换的目的。这个过程就象是田径比赛中的接力赛跑传递接力棒一样,因而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接力切换。 优点:将软切换的高成功率和硬切换的高信道利用率综合到接力切换中 ,使用该方法可以在使用不同载频的SCDMA基站之间,甚至在SCDMA系统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如GSM、IS95的基站之间实现不中断通信、不丢失信息的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在有限的频率范围内为尽可能多的用户终端提供服务,将系统服务的地区划分为多个小区或扇区,在不同的小区或扇区内放置一个或多个无线基站,各个基站使用不同或相同的载频或码,这样在小区之间或扇区之间进行频率和码的复用可以达到增加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目的。 工作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经常要在使用过程中不停的移动,当从一个小区或扇区的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的覆盖区域时,要求用户终端的通信不能中断,这个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注:这里的通信不中断可以理解为可能丢失部分信息但不致影响通信
硬切换 在早期的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这种越区切换方法。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或扇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时,先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然后再改变载波频率与新的基站建立通信。硬切换技术在其切换过程中有可能丢失信息
软切换 在美国Qualcomm公司九十年代发明的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软切换越区切换方法。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或扇区移动到另一个具有相同载频的小区或扇区时,在保持与原基站通信的同时,和新基站也建立起通信连接,与两个基站之间传输相同的信息,完成切换之后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 优点:软切换过程不丢失信息,不中断通信,还可增加系统容量。 缺点:其一解决了终端在相同频率的小区或扇区间切换的问题;其二软切换的基础是宏分集,但在IS-95中宏分集占用了50%的下行容量,因此软切换实现的增加系统容量被它本身所占用的系统容量所抵消。
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是一种应用于同步码分多址(SCDMA)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该接力切换方式不仅具有上述“软切换”功能,而且可以在使用不同载波频率的SCDMA基站之间,甚至在SCDMA系统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如GSM或IS-95 CDMA系统的基站之间实现不丢失信息、不中断通信的理想的越区切换。 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接力切换基本过程可描述如下(参见图3-14): ⑴
MS和BS0通信; ⑵
BS0通知邻近基站信息,并提供用户位置信息(基站类型、工作载频、定时偏差、忙闲等); ⑶
切换准备(MS搜索基站,建立同步); ⑷
BS或MS发起切换请求; ⑸
系统决定切换执行; ⑹
MS同时接收来自两个基站的相同信号; ⑺
完成切换。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Aspose Pty Ltd. ATM基本概念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Aspose Pty Ltd. ATM是英文“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转移模式)”的缩写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Aspose Pty Ltd. 异步是指信元能被使用而不需要准确的计时,任一用户的信息信元流不必是周期性的。异步是多路复用的方案,把来自发送源的交通量混合在一起,输出到同一物理网络通路上 ATM的基本特点: 1.ATM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送信息。 2.ATM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 3.对服务质量(QoS)的支持 4.优先级管理。 5.灵活的动态带宽分配与连接管理能力 6.ATM对已有技术的兼容性 7.ATM技术的缺陷
a.信元开销过高、b.网络复杂度高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用层和传输层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