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可以充当存款准备金率的包括()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 问题详情
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交易性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它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网友回答(共2条)展开
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错误,说反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会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变化,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因此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保留的存款不宜过多。(&&)2一般来说,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转账形式进行的,个人储蓄存款和部分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现金收支来表现的。(&&)3贷款的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也因贷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他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时,会使本行超额准备金增加,而本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则不会影响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4当商业银行头寸不足时,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买入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补足头寸;而当头寸多余时,则可以通过售出证券回购协议的方式将资金调出。(&&)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您现在的位置: &&
>> 证券《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考点:存款准备金制度
证券《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考点:存款准备金制度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 10:30:01
  【摘要】2016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金融市场基础知识》。为帮助各位考生备考环球网校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频道小编整理证券《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章节考点:存款准备金制度供各位考生学习备考,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环球网校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频道。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二节&中国的金融体系&)
  存款准备金制度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
  (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存人中央银行的存款。
  (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
  (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三)提存比率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
  (1)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自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比率计提准备金。
  (2)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3)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人中央银行就不能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美国从1960年11月起,业务库存也算作法定准备金。
  (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不同。多数国家都规定一个调整限幅,有的国家规定每次调整的幅度为2%,有的允许高达50%。
  (5)准备金中现金的比例。
  (6)准备金以外的准备。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是重要的知识点请广大考生点击查看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环球网校频道或,我们愿与广大考生朋友探讨交流,共求进步!
  编辑推荐:
课程免费试听
证券从业资格最新资讯 ―>
证券从业资格试题专区 ―>
证券从业资格复习资料 ―>
证券从业资格辅导在线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培训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本论文在栏目,由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论文,请点查看
摘要&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银行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逐步得到演变和发挥。近年来,对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作用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有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或纷纷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或用其它政策工具代替存款准备金进行货币调控,这是否意味着存款准备金这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我国,却频频使用这一剧烈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研究探讨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问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中许多现实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弄清影响存款准备金作用效果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从而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把握方向。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经过了多次调整,经过二十多年的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全年是否会动用准备金工具须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结合我国情况,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中文&&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复苏&& 通货膨胀
&&英文&Monetary policy tools
Economic recovery&
Countermeasure
&3. 脱产硕士生最迟于入学后第四学期完成,完成后交研究生处及系部保存,以便申请
&答辩时,供学位委员会审查学位时参考。
&4. 在课题执行过程中,系部应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及变动情况记录在表内。
一、立论依据
&(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1、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危机,可以说这次危机是百年一遇的,那么个大经济体对于危机的反应也是前所未有、空前规模。不过在经历了2009年的经济“修复”过程,全球经济逐步进入复苏通道。2009年我国经济复苏向好势头明显,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多,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加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增速稳步提升;国内需求稳步走高,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2010年央行工作会议为今年的货币政策实施定下了基调。多位分析人士解读后表示,今年货币政策主要操作工具仍将以数量型为主,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难成主要政策工具。201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2010年一季度信贷超速已成定局。分析人士称,短期内温和的通胀形势、3月信贷相对放缓,缓解了近期出台“重型”货币政策的必要性,但未来货币政策可能继续收紧“缰绳”。中国人民银行在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完成后,大型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距2008年6月的17.5%的高点仅有一步之遥。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资金预计将超过3000亿元。数据显示,2010 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回落至22.50%,正在向着17%的调控目标有序回落。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连续第2个月回落。根据全年7.5万亿元新增贷款和全年均衡投放的要求,M2和M1增速将于第四季度回落至20%以内,这一态势将有助于减缓通胀压力并稳定通胀预期。实践证明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的作用之猛烈,所以在世界各国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央行的操作范围,但在我国却是在频繁使用。1998年以来的这段时间,我国经济运行既出现了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的阶段,又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我国法定存款住准备金相对频繁变动的时期,但是传导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根据历史经验和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因此在分析了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得出,今后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不会进行频繁的调整。本将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借鉴历史和各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意义
&由于各国经济状况和国情不同,而实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也不完全相同,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使用不当,会是经济情况恶化,导致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加剧国际间紧张的形势。给我国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当前经济复苏的环境下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1)有利于我们根据现实的经济形势制定适合的货币政策,采用正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
&(2)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弗里德曼(1960)首次提出以市场利率对准备金支付利息以消除与准备金率相关联的对经济的扭曲以来,理论界围绕准备金率政策形成的准备金税、货币政策有效性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虽存在很大争论,但是分歧并不大。其中有学者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后认为,基于按短期市场利率水平对准备金付息,准备金付息利率构成基准利率,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可以发挥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功能。
&凯恩斯(1983)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乃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到低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Richard T.Froyen and Kenneth J.Kopecky(1983)认为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指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会影响货币的预期价值和货币总量,从而对市场(包括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Weiner.Stuart E(1992)认为,现今各国对货币政策的焦点放在利率控制上,虽然短期内央行是将市场利率作为操作目标,但是在更长期的操作中,央行还是力图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于是在这种操作程序下,存款准备金政策不仅是直接控制货币供给的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控制短期市场利率的便利工具。
&GordonH Sellon Jr和Stuart E Weiner(1997)通过研究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已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三个国家的短期市场利率波动程度认为,短期市场波动程度与没有准备金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在这些国家所观察到的利率波动更多的是因为机构性的调整,与没有存款准备金关系很小。
&Kevin Clinton(1997)认为采取零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原因:准备金无利息,这就实际上是种额外税,商业银行能够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将这个税转嫁给客户,特别是小额存款人和贷款人;非银行机构提供与机构相同的服务.却不必交纳准备金;大银行集团将存款转移到下属的非银行机构,逃避交纳准备金;境内外银行业务融合,致使准备金制度的贯彻和有效运作都变得越来越困难。
&James D.Hamilton(1998)认为了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并研究了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产生的影响,指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提高利率,从而影响市场。
&Goodfriend(2002)首次提出并使用“准备金付息制度”概念,他认为准备金付息制度工具可改造成为与公开市场业务一样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且会比现行的联邦基金利率为目标的操作程序,更广泛也更有效地控制短期利率。
&本.伯克南(2006)认为:货币政策,无论是中央银行单独制定,还是由中央银行与其他政府部门共同决策,已经成为一项最重要的政府职责。一个新的共识正在形成,即稳定的低通货膨胀对于市场驱动的增长来说非常重要,而货币政策是影响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进一步讲,在政府影响经济的所有政策手段中,货币政策已经被证明是实现中期稳定目标的最具灵活性的工具。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较晚,综观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周正庆(199)认为:中国的存款准备从一开始设立就着眼于资金结构调整功能。……在准备金较高的前提下,主要以运用再贷款手段运用这块资金,既有吞吐基础货币的总量功能,又有调剂地区间、部门资金余缺的结构调整功能。
&戴有根(1998)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不是用于机构保支付和日常清算资金的需要,而是由中央银行将这些资金又用于发放贷款,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某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李春琦(2002)认为:对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微观方面:培育市场客体(市场、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规范市场主题(企业、居民和银行)行为;完善市场信息。(2)宏观方面:提高政府决策;保持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财政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协调;加强对周期性波动的预测;正确实施国际货币政策。(3)操作技术方面:把握调控“点”和“度”,正确使用预期与“微调”。在调控的“点”上,由于政策所存在的时滞因素,要学会打提前量;在调控的力度上,为避免经济的过大波动,要注重微调。
&戴根有(2002)认为:人民银行在需要大量回收市场资金而手中债权又不足时,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可以取得比正回购更好的效果。将正回购转化为中央银行票据,有效增加了中央银行操作工具。
&安辉、范立夫(2003)认为准备金制度调整的国际趋势表明,由于准备金不付息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效用也随着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各国普遍对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一个方向是降低甚至取消准备金要求,以彻底消除这些问题,改革的另一个方向是对准备金直接或间接支付利息。国际上之所以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向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体系的不同历史变迁,尤其是创新和各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导致准备金制度存在的基础和对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存在重要差异。对
准备金付息是我国业现实条件与环境约束下的最优选择。
&杜厚文、黄泰岩(2003)认为:中央银行一方面要运用所掌握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应对亚洲危机,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正确处理防范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坚持商业信贷原则,保证贷款质量,防范风险;又要努力完善服务,拓宽服务领域,运用信贷杠杆促进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积极支持经济增长。
&巴曙松(2004)认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现代监管的正向激励和激励相容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银行从货币监管角度支持机构监管落实资本金约束机制的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结构性调整的功能,但是也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的问题:从货币供应量角度看,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引导市场预期。
&魏永芬(2006)认为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过高的重要原因不是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本身,而是对超额准备金规定的利率水平过高,导致利率体系的严重扭曲。从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演变过程看,越来越多的国家由过去对存款准备金不支付利息而转为支付利息,我国理论界关于要求与国际接轨而最终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证据不足。
&李扬、余维彬(2006)认为超额准备金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存款货币银行存放在央行中超出其法定准备金率要求的准备金存款支付的利率。这个利率是中国特有的。众所周知,存款准备金制度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准备金的安排,货币当局事实上对存款货币银行吸收的存款课征了“税收”。既然功能与课税相仿,不对存款准备金提供利息便是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我国的情况则不是这样。长期以来,我们是对存款准备金提供利息收入的,目前的利率为0.99%。实践显示,这种制度扭曲了存款准备金的功能。
&吴丽华、傅春(2006)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央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之一,影响力极大,准备金率制度甚至获得了货币政策之“巨斧”的美称。但是它有其自身的缺点: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而且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从我国近年的情况来看,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作用有限。
&刘伟、蔡志洲(2006)认为由于外汇占款的原因导致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情形还会持续。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货币供应量增加的问题,不能靠调整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这样通常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2006)提出加强宏观调控、抑制经济过热可供选择的手段,其中货币政策中比较常用的是通过升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会在短时间内显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对解决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赵丙奇(2006)认为提出中央管理农信社,可以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手段、行政手段等多种手段,中央的管理意图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税率等多种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
&汪洋(2009)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质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完全依赖人民银行的资金供给,这既约束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潜力,又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从而实现其结构调整的目的。换言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背后实质是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控制的加强,这并没有因为二级银行制度的转变而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 2009年统计年鉴。
[2]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周正庆:中国货币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3
[4] 李春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R], 1998
[6] 杜厚文、黄泰岩:通货紧缩下的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
[7] 本.S.伯南克、托马斯.劳巴克: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6
[8] 郑振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J]城市论坛,2000.6
[9] 任啸: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2002.1
[10] 朱艳丽:浅谈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实践过程及政策建议[J]时报,2001.3
[11] 李扬,彭兴韵:存款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货币政策效应[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12] 戴根有: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出版社,1998.11
[13] 张士军:存款准备金制度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研究[D],河北大学,2003
[14] 范从来: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J]研究,2004.06
[15] 樊卫东: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R]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6] 李扬、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研究,2006.2
[17] 高晓红、王静,创新与货币政策,冲击与变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2
[18] 龚浩成、戴国强:2000中国发展报告[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9] 安辉、范立夫: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调整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现实选择[J]国际研究,2003.1
[20] 赵丙奇: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1
[21] 胡海鸥、吴国祥:中国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
[22] 李国疆,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问题、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2.02
[23] 闻潜、巴曙松: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准备金政策的调整[J],国际研究,1997.4
[2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法定准备金:历史、现状及潜在变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理论与实践[M]出版社,1998.11
[25] 张立坚,我国机构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政策工具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
[26] 高丽娟: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7] 李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8] 史红芳: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9] 方彤妍:我国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30] 王相东: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1] 谢云山:试论我国利率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财经研究,2000.1
[32] 叶兴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J],经济师,2001.9
[33] 张杰:何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轨中的储蓄动员与支持[J]研究,1998.12
[34] 吴丽华、傅春: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J]新,2006.5
[35] 刘伟、蔡志洲:中国宏观调控方式面临挑战和改革[J]经济导刊,2006.6
[36] 赵慈拉,对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分析与探讨[J]上海,2001.5
[37]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 02
[38] 辛树人: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与稳定[J]研究2005.11
[39] 魏永芬:我国是否应该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J]研究,2006.2
[40] 张敬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调控[J]理论与实践,2006.11
[41] 任英华、许涤龙:国际准则框架下货币总量测度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 04
[42] 唐诗: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的认识[J]大众商务,2009.9
[43] 汪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研究[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9
[44]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Reserve requirements on foreigncurrency deposits,March/1995.
[45]Schaechter,Andrea,2001,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tion Policy and the Central Bank’s Balance Sheet,”IMF Working Paper,No.01/149.
[46]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1994,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Purposes & Functions.8th edition,Washingtion,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践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1)本的研究目标:
&本通过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历史经验,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对策研究。
(2)本的研究内容如下: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研究
第一章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概述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概述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定义及分类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主要内容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功能分析
第二节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认识
&一、西方国家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观点分析
&二、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实践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实践
&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出台
&二、改革开放后第二阶段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具体运用
&&&&& 三、现阶段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实施分析
第二节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运用中的传导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的比较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政策工具之间的传导分析
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与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分析
第二节&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传导效果分析
&&&&&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阶段性有效分析
&&&&& 二、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传导效果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分析
一、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
二、 现阶段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继续存在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实践中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发展趋势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实践中的改革与完善
&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实施效果预测
(3)本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
(2)在对国外国外经济环境下各国的货币政策及政策工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提出借鉴
&(3)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4)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条件和效果,提出了当前经济复苏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建议。
(4)本拟采取的研究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分四章展开(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第一章是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定义、分类、功能并且分析了我不同的国家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理论认识。在第二章中,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实践及问题分析,分析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运用实践,和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三章中,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运用中的传导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方面的主要区别,由此得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传导效果及有效性。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论述为第四章建议的提出提供了良好的铺垫。第四章,本文的重点和落脚点。通过对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和我国的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继续存在的意义进行分析,了解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图1 研究框架图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货币银行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并运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现实与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上采用了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力求达到顺应改革潮流发展我国货币政策以达到促进经济的发展的目标,对我国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提出对策建议。
2、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比较,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的特色与创新:
&(1)对西方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和我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比较分析。
&(2)针对我国的国情分析了实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实施可行性和有效性。
&(3)提出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建议。
3、本项目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安排:
(1)月,选题并构思文章结构;
(2)月,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
(3)2010年4月,开题报告;
(4)月,完成初稿;
(5)月,修改,完成第二稿;
(6)月,继续补充收集相关资料,更新数据,定稿;
(7)2010年12月,进行答辩。
4、预期研究成果:
完成--《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运用研究》
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比较系统扎实地学习了专业知识,研读大量类专著,对西方经济学保险学,国际学、货币理论与政策、资本市场学、学、经济数学、商业银行学、社会保障学等学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本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2008年至今,搜集了大量有关法定存款准备金方面的文献,搜集了相关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实施的及数据,了解西方有关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化,为选题和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已具备的条件:
&①作者比较扎实地掌握了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研修了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货币与理论,资本市场,投融资理论,等相关学科,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②有藏书100余万册的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可供资料查询,还可以利用Internet网上资源,同时,学校还有货币学方面的有关专家教授。
&本人已经对本领域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理献进行了通读,并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基础性工作已完成,数据来源已确定。
&(2)尚缺少的条件:
&①图书馆和资料库中关于本领域外文方面的书籍和文献比较缺乏。
&②有待于进一步收集与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3)拟解决的途径:
&①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掌握相关信息和资料。
&②进一步收集与整理与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
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
Copyright@ 2005-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款准备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