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逻辑去苹果app评论发不出去别人本来就不太好。如果是考试搞错了还有老师来纠错。生活搞错了你只能永远愚了

【顿悟】为什么你总是亏钱?因为这10个逻辑你完全搞错了!_股民学校(gmxx)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顿悟】为什么你总是亏钱?因为这10个逻辑你完全搞错了!
对于散户讲投资理念,特别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这个本身就在畸形秩序中进化的动态环境来说,说大逻辑法则显得不落地,说权谋显得不高雅,说哲学大部分人听不懂,哈哈,现实就是这样,大部分人都愿意听内幕消息,虽然从来没有成功应用过。&&&&&&&&&&&& 支撑下笔的理由也很简单,作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顾问和战略顾问,个人觉得有责任多传播一些有价值的视角,特别是纠正散户的错误投资习惯。&&&&&&&&&&&& 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个市场永远是90%的失败者,我们作为市场中所谓的“专业人士”,也是带着道德枷锁的。&&&&&&&&&&&& 本文,是将近期访谈的5位资本市场顶级投资者的交流观点做了一个汇总,通过对比的方式提炼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逻辑一:中国股市是政府管理国家的一张牌,但你以为是发财的地方;&&&&&&&&&&&& 中国股市最大的主旋律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展开的,最开始上市的时候是按照省市/老少边穷地区发放名额,这种思维当然泥沙俱下,谈不上什么价值。一旦一个国家踏入“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有一点最难克服的就是产能问题,因为伴随着科技进步和迭代注定需要淘汰一部分产能。在国外是经济危机为节点的经济周期,中国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就是股市影响的股灾周期。理论上看,股灾因为根本性的制度设计一定会周期性发生的。所以,股市不是一个很好的发财天堂;&&&&&&&&&&&& 逻辑二:这个市场以带血的零和博弈为主,你总以为可以做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思维本人并不反对,该学习学习,该实践实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个创业板公司上市后100多元的股价,在1.5级突击入股的市场上是1-2元的价格。所以,什么是底?哪个价格是安全边际?解禁洪峰为何屡屡在低点击垮市场,不言而喻。资本市场上的价值是相对于价格的,也相对于时间维度,纯粹的价值分析都是欺骗;&&&&&&&&&&&& 逻辑三:只有个别有进取心和执行力的上市公司会成为超级成功者,而你却认为每一个誓言都是真实的;&&&&&&&& &&&&创业板的几十家早期上市的公司,貌似千亿征程,进化为BAT级别的并不多,乐视接近算做一个。但是乐视的生态进化之路坎坎坷坷,成为今天也实属难得。这样的公司虽然战略上在冒险,但是从根本上是一家有进取心并且有成绩的公司。但是对于大部分平庸的地方性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增发的融资渠道可以不断的让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精工细作和希望大成的企业家并不多,大部分小富即安,或者在某个行业领袖的位置上沾沾自喜。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是最具备创业精神的,这也是其享受高溢价的根本原因;&&&&&&&&&&&& 逻辑四:中国炒股最重要的技术是保本,你却以为是盈利;&&&&&&&&&&&& 本人做股票的两位大师傅,都是属于近20年纵横资本市场未尝败绩的顶尖高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经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话——做股票最重要的两个原则,一个是保本,一个是记住第一条。从操作的角度看,破位减仓,止损清仓这两个炒股最重要的技术往往被忘记,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买好股票,从来不考虑“善终”的问题,这是散户和很多散户化机构最重要的弱点,几乎90%的被套都是没有止损造成的,都是有机会逃离的;&&&&&&&&&&&& 逻辑五:市场里的绝对真理是股票便宜,你却喜欢错误的放大个人的预期;&&&&&&&&&&&& 在曾经1664和1849两个历史性低点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看空的,很多人都说会跌破1000点,但是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大资金开始建仓,并且都发动了一波一倍指数的强劲反弹。本人曾经问过就几个顶尖高手,他们说“股票绝对便宜的时候,我们赌的是国运,不相信经济会崩盘,这也是那时候能勇敢进入的根本原因”。散户往往缺少对多个股市周期股票相对价值的对标,所以经常从自己对国家的希望角度看股市,这也是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根本原因。&&&&&&&&&&&& 逻辑六:李大霄和王亚伟等明星大部分时候都是反向指标,你却和他们学习炒股;&&&&&&&&&&&& 散户投资者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大部分是公开平台的公开信息,所以他们获得最生动的信息就来自于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分析师等。但本人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些人的思维逻辑都是理想化和不靠谱的,他们并非股市真正精英,而是平台和媒体放大了他们的能力。中国资本市场的涨跌大逻辑只有一个——大资金进入能否有盈利和全身而退的空间。换句话说,每次下降通道的底部,如果把整个经济不确定性都计算在内,整个资金没有掐头去尾1倍以上的回报,大资金宁愿等在某个角落看着践踏和指责,也不愿意参与市场,这个现象很多少有人提及,多少有些阴谋论,但这是本人的认知,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论据。中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要远远弱于大资本操纵功能,当这些所谓的大鳄们看空的时候,他们背后更大的玩家就很踏实的建仓了。只要股票涨了,所有“大鳄”的口径都会变的;&&&&&&&&&&&& 逻辑七:最靠谱的投资逻辑是等待确定性,你却总认为和不确定性博弈显现投资水平;&&&&&&&&&&&& 什么是“确定性”?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往往很多股票杀跌到高管增持点位以下,或者杀跌到增发价格以下,甚至接近公司的净资产和净现金储备,如果排除市场本身的系统性风险,如果一只股票在基本面没有恶化的前提下,仅仅因为股市预期跌破多个大资金增持位置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确定性表现方式。这种确定性要比去判断主力拉升的高度更深刻。股市中,大家需要寻找的就是类似的安全边际,而不是自己的个人判断;&&&&&&&&&&&& 逻辑八:股市里一败涂地的人往往因为有性格缺陷,你却总幸灾乐祸的觉得是他们蠢;&&&&&&&&&&&& 什么算人格缺陷呢?举一个例子,有一种人特别想证明自己,特别是在朋友面前希望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股市里,这种思维就是一种性格缺陷。再举一个例子,有些人喜欢频繁决策,或者有一些焦虑,股市表现就是天天买卖,这种人往往会错过很多机会。最大的缺陷往往来自偏执和贪婪,偏执让很多人加杠杆赌自己的判断,贪婪就是不断拉高自己的预期,赚多少都不满足,最后全军覆没。做投资,如果不能很好的借鉴别人的失败,很有可能最终失败会落到你自己身上;&&&&&&&&&&&& 逻辑九:由于监管缺失和制度设计漏洞,大部分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公开观点都是类似赌马资料,你却习惯于抛开简单逻辑陷入复杂推理;&&&&&&&&&&&& 从本人多年的观察,很多顶尖高手都喜欢旅游/太极拳/运动体育等,而且这批人往往具备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超出常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对操作的克制力。这些能力都让他们能够在狂热的时候冷静,在恐慌的时候贪婪,而且本人一直有一种直觉的判断,或许没有科学依据,就是——健康和快乐往往是通向财富的重要桥梁。也就是说,修身决定投资成败;&&&&&&&&&&&& 逻辑十:一个人一辈子抓住5次牛市就可以基本财务自由,你却希望自己在每一天都是赢家;&&&&&&&&&& &&最后一条是非常深刻的,说起来很简单——一辈子抓住5次股市绝望的机会,平均7年一次的话,35年就能收集5次,赶上这次的去杠杆让机会可能2年2次,如果5次都是翻倍的机会,10万的投资会获得320万的回报,对于普通人就可以衣食无忧的养老了。投资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不贪婪,把握机会,知进退,或许很多人都可以通过投资者项高智商的有意思的思维运动,让生活多一点调料。&&&&&&&&&&&& 基于以上的观念和简单的思考,本人再次嘱咐广大投资者牢记三点真理,保证每个人都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资本市场的真实回报:& &&&&&&&&&&&1,& 少参与:树立一辈子只做5次股票的观念,市场没有绝望中见底并反弹的右侧机会,尽量不参与。比如:在去年股市的3轮探底暴跌中,应该说大部分坚持的人都血本无归,而这个过程就和很多人赌底部有关;&&&&&&&&&&&&2,& 大逻辑:尽量选择那种和时间做朋友的股票,也就是说——不看短期的利好或者利空,通过大逻辑选择确定性的增长。比如:电动汽车的发展必然带动锂电池的发展,智能驾驶的发展一定会推动驾驶软件的发展;消费升级一定推动体育的发展。然后去找这个行业里真正做事不忽悠的股票坚定持有;&&&&&&&&&&&&3,& 小切口:很多人喜欢买很多只股票并且频繁操作,其实这样操作的人99%都是亏损的,看准一两只股票的投资准确性一定超过分析10只股票的分散投资建议根据自己判断选择两只股票,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进入,然后等市场情绪好转获得确定性收益。最好你买股票的行业大逻辑你是熟悉的,不熟不做;&&&&&&&&&&&& 最后谈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这个市场是在进步的,而且速度很快;但由于早期制度设计的缺失,目前和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个市场注定只为政府和通政府某种程度上博弈的超级资金服务的,并不是发财致富最好的用武之地。&&&&&&&&&&&& 如果一定希望从这个市场赚钱,本人一个最简单的建议是——耐心等待到有人喊“推倒重来”、“赌场论”的时候准备参与,选择那些市值最小但是稳定盈利的公司,行业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 绝对的真理就是——每一次股民被血洗之后,主力资金都在谋划下一轮小牛市。绝对真理还有一条——你能创造一个上市公司,尽量不在这里赚小钱培养坏习惯。&&&&&&&&&&&& 新手和小散朋友们,这个市场充满仇恨和失望,赚不到钱并不是你的错,很多高手决战99次胜利归来之后,往往死在1次贪婪之中。这也是一位资本大鳄多次和本人提到的投资“大逻辑”!&&&&&&&&&&&& 基业长青,需要修炼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人性,但生活对于自我修炼似乎比股市更有魅力。
股票深深被套总不能割肉学雷锋吧?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我是一个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本来我们这个专业要我们广泛的和人交际还要口才好,逻辑思维好。但是我天生就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是一个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本来我们这个专业要我们广泛的和人交际还要口才好,逻辑思维好。但是我天生就
本来我们这个专业要我们广泛的和人交际还要口才好。但是我天生就是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口才也不好,我以后要怎么办啊,逻辑思维好我是一个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以后要走什么方向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谁也不是一上来就行的,记住,原来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没办法的时候硬着头皮上啊,多锻炼一下就好了。看在工作和钱的面子上,你就能发现,其实都可以做到
可是我从小就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我也不擅长交际
先从打招呼,微笑,倾听开始,多参加集体活动。开始肯定不舒服。一点点来。我马上也要去一个性格要求和自己不太一样的地方上班。这个工作很不容易才得到的。离家很远,要做两个小时公交,还不能堵车。没办法,一点点适应吧
采纳率:25%
考公务员,考上了,有身份,还可以不用口才很好
口才好赢了官司是诡辩。专业能力强才是硬道理。
和别人打交道多了也不好影响自己的情绪化。法律面前无情点好。
从新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是职业,也许和你学的专业无关,但是相信自由适合自己的才有信心去努力做好
其实我也是这样,我学的会计,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压根就不喜欢会计,所以选择当老师
可是我挺喜欢法律的,只是不喜欢和别人交往
这个没办法,生活在世上,还是要学会与人相处的,
???不太懂
整理文件之类啊
不用你带着嘴到处说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逻辑思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进名校, 拼资源, 学区房, 你完全搞错了成功的教育逻辑!
我的图书馆
进名校, 拼资源, 学区房, 你完全搞错了成功的教育逻辑!
外部环境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家庭的贫富,教育资源的多寡、所上学校的优劣,甚至家长本身的学识,这些都只是辅助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我们经常说“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的权利”,不是说把孩子送到学校,让他们优胜劣汰,而是指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帮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任何的一条道路,要想成功,其实都是很艰难的。而支撑孩子走下去的动力,绝对不会是金钱。换句话说,成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金钱是成功的副产品。蓝橡树本期专栏作者:三川玲&白滔滔;三川玲,儿童教育作家;白滔滔,前媒体人,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本文来源: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的教育简直是操碎了心,也拼上了老命。&今天我们春节去了澳大利亚,那里的房价最近几年飞速地上涨。而现在我们在加拿大,听说温哥华等地刚刚在8月1号颁布了外国人买房加税的政策。据说,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和中国移民的购房热潮。&我跟在国外从事地产专业的朋友交流,他们说,中国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移民的,占据了其中相当大的比例。证据之一,就是这些家庭来到国外之后,置业的首要问题,就是问学校,而最喜欢购买的,就是学区房。以至于,很多外国人是因为中国移民才知道“学区房”这个名词。&其实,这只是中国家长重视教育的一个方面罢了。而且,不仅是中国,在国外也同样有很多的家庭非常地重视孩子的教育,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可以说是人类普遍的现象——只不过因为国情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罢了。&也就是说,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只要是父母可以付出的,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为之付出的。&这背后的逻辑,往往就是“送孩子进入好的学校,给孩子好的教育资源,考入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获得满意的工作,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拥有更高的人生成就”。&那么,我就很想问了,这个逻辑,到底是不是成立呢?这些家长的付出,到底有用没有呢?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些家长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呢?&会不会,我们所担忧的,并不真实;我们所焦虑的,其实并不存在;我们争取的,也没那么重要;我们付出的,并不值得;我们所努力的,方向根本不对,我们得到的,其实,并不是内心最想要的。&说实话,我心里一直都有存疑,但却一直也都没想明白。最关键的是,如果这个逻辑不够严谨,那么,什么样的逻辑,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所成就呢?&这是一个难题。德雷尔太太因为生活所逼,带着四个孩子,来到希腊的一个小岛生活。在这里没有学上,孩子们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序文:一个英国家庭的教育启示&最近,因为一个英国家庭的经历,让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的思考。&这是一个英格兰的普通家庭。父亲意外身亡,母亲带着四个孩子艰难度日。由于薪水微薄,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于是,他们被迫举家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希腊科孚岛上。&这是无奈的、被动的选择,根本无暇考虑那里的学校如何,医疗条件如何,更不用说什么学区房和名校了,能够生存下去就不错了。&四个孩子,老大是个男生,怀着作家的梦想——也就是说,不上班整天到处瞎混。老二也是个男生,喜欢枪械,为此没少惹是生非;老三是个女生,智商基本堪忧,不爱学习整天想着恋爱;最小的儿子,只对各种动物感兴趣,刚刚上小学就被学校认定为“不可救药”。&这一家人,来到语言都不通的希腊小岛,基本上就是放弃了成就事业,继续学业的可能。&说实话,这位母亲,不是不想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但实在是负担不起,只能先活命再说了。后来,有一位亲戚前来岛上探访,看到这些孩子不上学,没工作,每天在岛上混日子,非常地气愤,就劝告他们回到英国,并愿意承担孩子上学,就业的费用。&这位母亲自然就心动了,然后,就问到这些孩子要不要回到英国伦敦,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孩子们因为在这里异常地自由,虽然艰苦但都自得其乐,于是都拒绝回到英国。这位“不负责任的”母亲,就听从了孩子的建议,继续留在了岛上。&他们一共在这里居住了五年。大儿子在这里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二儿子为了恋爱学起了希腊语,女儿也找到了一份工作,小儿子跟随在这里考察动物的研究人员学习,还在家里建立起了一个小型的动物园。&后来,他们因为战争离开了希腊。再后来,大儿子成为了英国殿堂级的作家,写出了里程碑式的《亚历山大四部曲》,还担任过外交官,出使中东和地中海国家。小儿子虽然只上过一年小学,却成为了著名的动物学家,有三个名誉博士头衔,写了38本书。而二儿子也成为枪械和运动方面的专业人士,女儿后来也写了关于人生经历的书籍。&这个家庭就是在英国挺有名的德雷尔一家。母亲叫做路易莎·杜雷尔Louisa Durrell,大儿子叫做劳伦斯·杜雷尔Larry Durrell,二儿子莱斯利·杜雷尔Leslie Durrell,女儿叫做玛格丽特·杜雷尔Margo Durrell,小儿子叫做杰拉尔德·杜雷尔Gerry Durrell。小儿子所写的记录他们一家在希腊生活经历的《希腊阳光三部曲》,是英国中小学生的制定读物。&看到这里,我知道马上就有人会说,那是人家运气好,有这么好的孩子,能够自己学习,才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成就。&是的,我承认这是个个例,不能就此来说“学校教育并没有那么重要”,“还是让孩子按兴趣自由发展的好”等等。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却从中悟到了另一层的道理,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下。&大儿子劳伦斯·杜雷尔不想做职员,梦想成为作家。在岛上,他自由地写作,第一次有作品发表。后来,他和亨利·米勒一起编杂志,并写出了可以载入文学史的作品,还成为了外交官。其一、教育,不可复制。家庭教育不可复制,学校教育也同样不可复制。&是的,德雷尔一家的教育经历,不可复制。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复制到另一个家庭。&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从一个学生复制到另一个学生身上。很多人很容易想明白每个家庭的孩子不可复制,但是却又相信,好的学校总会让孩子受到的教育好一些,成功的几率大一些。&其实,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总有一些好学校出了那么多的好学生呢?&我的一位朋友说,“什么是好学校?你把好学生放在一起,那不就是好学校了吗?”。是的,从总量上来看,的确是好学校出来的好学生多一些,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错觉,就是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会受到好的影响,从而会更容易接近成功。&名校的学生成功的几率更大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就像是科学的实验,必须要经得起反复印证一样。我们来看看这个论断是否成立。&教育这门学科,其对象是人,同一个人不可能再次经过同样的教育,得到同样的结果——更不用说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下出现的千差万别的结果了。&我们往往会被数据所迷惑,比如某某学校出了多少个首相、部长,某某学校出了多少个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某某学校出了多少个商业巨子……其实,这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人,跟你也同样上了这所学校,是不是也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学校教育有用没用?当然有用;学校教育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学校再好,也不意味着你的孩子也就好;老师再好,也不意味着你的孩子可以学得好。我们把孩子送入好的学校,并不意味着进了所谓的“保险箱”。这么说吧,好的教育资源,要和孩子的具体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用。否者,并没有什么用处。&这一条,其实是想说明,外部环境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家庭的贫富,教育资源的多寡、所上学校的优劣,甚至家长本身的学识,这些都只是辅助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当然了,如果本身家庭条件不错,也没有必要故意去抵制更好的教育环境。但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而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还要为此牺牲家长的事业和生活,就真的没有必要了。&二儿子莱斯利·杜雷尔,喜欢枪械,运动。在岛上为了爱情而自学了希腊文。后来,他成为了枪械、帆船运动的专业人士。其二、教育,就是个人。每个人的教育,要从内而外,自下而上。&我们经常发现,同样一个家庭里,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就算是双胞胎也会差别很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每个孩子的差别呢?&我经常说,地球上现在生存着70亿人,那么,其实就应该有70亿种教育。从培养成才的途径来看,就应该有70亿种成功的方式。&那么,会不会是教育的悲哀呢?是不是家长就没有办法来指导孩子的教育呢?&其实,这是一个好事情。要知道,我们培养孩子,不是生产产品。我们不能把几个孩子中的一个培养成为伟大的人,从而就算是教育的成功。&就如同你有三个孩子,你不能只夸耀那个最有出息的老二,而对老大和老小视而不见。你们家出了一个杰出的孩子,并不意味着是你家庭教育的成功,你也不能因此而将自己的教育方式推而广之。每个孩子都是你的孩子,如果你冷静地想想,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成就与否跟自身的关系,要远远大于你施于他们的方法。&为什么重视每个孩子的不同,反而是好事情呢?很简单,因为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我们经常说的“人人生而平等”,不是指的生下来的家庭环境是平等的,而是指每个孩子对自己生命的发展,都是平等的。我们经常说“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的权利”,也不是说把孩子送到学校,让他们优胜劣汰,而是指的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帮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这就是教育的由内而外,从下往上的途径。&很多家长没有考虑孩子的“内在”,一味地强调“外部”。于是,拼尽全力去给孩子提供所谓的最好的教育。&可是,如果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很多的孩子根本不适合上所谓的名校。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这些孩子不优秀,而是他有更适合自己的成长途径。&我们送孩子进名校、报名师、选热门专业、找高薪工作,其实和包办孩子的婚姻没什么差别。王子那么少,就会造成女孩子之间的竞争,所有的女孩子都要去穿那只水晶鞋——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一样的。但其实,不是每个女孩子都喜欢王子,也不是每个女孩子都热衷当王妃。在教育上,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上大学,都要学热门的行业,都要死命地考进世界名校。&做为家长,我们已经渐渐地知道了,要给孩子恋爱和婚姻的自由,让孩子找自己喜欢的人相伴一生。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却还是有包办的思想,认为只要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就好了。&虽然有家长会说,孩子那么小,当然要家长来做主了。但是,孩子虽然很小,却有寻找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的权利。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的生命,不遵循教育的规律,当然就会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意图了。&我很想问一问那些花了大价钱送孩子进名校的家长,你是否每天花一些时间,陪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每天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孩子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孩子最喜欢的书是哪本,最喜欢的老师和同学是谁;孩子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崇拜谁;孩子做什么最快乐,做什么最烦恼……&我觉得,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才能给孩子相应的教育资源,并且,还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当然了,那些说“小孩子知道什么”的家长,是不用听这番话的。&让我们来理想一下教育的状况,就是全中国的大学都和北大、清华一样,全中国的中小学也都是海淀名校,全中国的幼儿园也都是史家胡同。那么,这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吗?&当然不是!我身边有朋友竭尽全力地把孩子送入名校的,也有上了名校又把孩子转出的。&教育说起来也很简单,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有的人是米肚子,有的人是面肚子,有的人喜欢吃西餐,有的人喜欢吃中餐,有的人适合吃肉,有的人适合吃素,有的人口味偏辣,有的人口味偏酸……你非得说最好的饮食就是西餐,最好的口味就是辣味,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情况,长期吃下去,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出问题的。&这一条,其实是想说明,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古今中外都倡导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可是,我们很多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孩子是什么材料。不管是钢铁还是木材,都放进炉火里去锻炼,钢铁倒是更坚硬了,木材却被烧成了灰炭。&女儿叫做玛格丽特·杜雷尔,她有些笨笨的,也不爱学习。在岛上,她成为了一位伯爵夫人的伴读,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后来,她也写了关于自己生活的书籍。其三、成功的标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对成功的标准,太单一了,太结果导向了。说白了,就是有钱。&我们习惯把成功和金钱划等号,金钱,似乎就是成功的必然结果。这样对成功的定义,到底有什么坏处呢?&很简单,就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切都会指向这个结果。&学专业,要学热门的,毕业后好找工作的,报酬高的,能赚大钱的;学运动,要学能够当职业运动员的,还要选回报高的,不能选冷门的;学艺术,要选能够出作品的门类,能够当艺术家的,能进入拍卖行的。&但是,真正的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运动员,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我知道,有人会说,这样目的性强也不错啊。但是,我想说,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不够热爱,就算你给他规划了一条光明大道,他也是很难走下去的。&为什么呢?任何的一条道路,要想成功,其实都是很艰难的。而支撑孩子走下去的动力,绝对不会是金钱。换句话说,仅仅为了金钱而去学习、工作,其实距离金钱也就越远。&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让两组人来做同样的游戏。每次完成的时候,一组给报酬,一组不给报酬。每次游戏都增加一些难度,过了几次之后,都不给报酬。&结果呢,原来不给报酬的那组,完成度依然很高。而原来给报酬的那组,因为没有了报酬,完成度非常低。&这说明,用金钱来驱动,其实是很难持久的。&一个游戏尚且如此,一个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很有可能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呢?又怎么可能只用金钱来驱动呢?&我们都知道,任何的事业,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可想而知,当一个人因为金钱而从事某种工作,又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像游戏的那组人一样,会退缩和放弃。但是,这样的人也就距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了。&那么,成功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只有提供了独特价值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一个人在一群人之中,提供了自己的价值,那么,他就获得这一群人的范围内的回报;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国家之中,提供了自己的价值,那么,他就获得这一群人的范围内的回报;如果一个人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提供了自己的价值,那么,他就获得这世界范围内的回报。&古往今来,商业、艺术、思想……所有的领域之内,从达芬奇到梵高,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洛克菲勒到乔布斯,概莫能外。&这一条,其实是想说明,成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金钱是成功的副产品。如果我们遵循了先实现价值,金钱根本不是问题。&就像爱因斯坦不会为了金钱而去研究相对论,但是他发现了相对论后,想获得金钱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小儿子杰拉尔德·杜雷尔,酷爱各种动物,只在英国上了小学一年级,就被学校视为不可救药的坏学生。在岛上,他跟随动物研究者自学。后来,他成为了博物界、动物保护界的杰出人士。在大哥的建议下,不爱写作的他拿起了必,结果一生写了38本书,有很多还是超级畅销书。其四,成长的方式,教育的方法,成就的获得,有很多途径。&教育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谋稻粮,为了成伟业,为了得财富,为了天下扬名,那么,这都是结果导向的。&如果用结果来倒推教育,那么,就把教育当做了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你会发现,这样看待教育,很痛苦,很艰难,效率很低,概率很小。&相反,教育和学习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热爱学习,才会拥有完整的人生。那么,你就会发现,学习的领域有多么广泛,学习的方法有多么的多样,成才的途径千千万万。&明白了这个逻辑,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原来教育是如此容易的一件事情,真的是SO EASY!&一、每个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是不同的,这不用阐释了。那么,我们要再进一步,来肯定每个人的价值也是不同的。承认了这一点,就没有必要拿自己的学习,去和别人去比较了。也就不会纠结于什么名校了。&二、寻找发自内心的兴趣。兴趣有很多种,有父母期望的,有社会引导的,有金钱和名利驱动的,而只有一种是可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的,就是发自自己内心的。这是源自基因,融合了后天环境的东西,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可惜的是,很多家长早早地就给扼杀了。&三、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学习有普遍的规律,那是基于同一个领域内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同时,有很多的时候,也是束缚创新的绳索。如果我们对某个领域内真正感兴趣,会知道哪些是要遵守的规律,而哪些是要打破的束缚。&而所谓的价值,就是在打破旧规的时候来体现的。这就是所谓的创新的价值。所以,只有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学习,才有可能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方式。&讲述德雷尔一家的故事,绝不是把他们视为榜样,要学习他们。也不是说他们家的四个孩子就有多么的杰出。而是提醒各位家长,他们被迫在语言不通、没有学校的岛上的五年,其实学到了很多真正的有用的知识,每个孩子也在探索自己的内心。这些孩子们并没有被耽误什么,反而找到了一生的方向。生命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尊重了它,它就会回报于你。结语:成功的逻辑,是尊重生命,自由地发展。&综上所述,我觉得,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我们非要给出一个所谓的“成功的逻辑”的话,其实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内心出发,寻找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天分,通过适合自己的各种途径来学习,寻找到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然后根据价值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成就。&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要把每一项都去满足,也不能把每一条清晰地、具象地写成指导手册,而且,也并不能保证按照这样去做,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但是,这正是生命的奇妙之处。这个逻辑最好的一点,就是尊重了生命的权利,让每个人能够自由地发展。那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最终,我们都会发现,生命本身不就是一个过程吗?如果我们早一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算是对得起生命的这次旅程了。........................................【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馆藏&61025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p评论发不出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