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么?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王明国
  指的是通过或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工具进行资金融通和支付及相关信息服务等业务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互联网金融已在我国蓬勃兴起,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等六种模式,本文将就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前已述及,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而这六种模式也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其中,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指的是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和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平台实现网上转账、网上投资理财、网上资金借贷、网上证券和保险交易及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等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指的是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解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为双方提供支付服务的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指的是依托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专业化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模式;P2P网络借贷模式指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的模式;众筹模式指的是资金需求者在互联网上展示创意和项目,并提供回报、募集资金的模式;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指的是建立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销售金融产品或为销售金融产品提供服务的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在上述互联网金融涵盖的模式范畴内,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在向金融领域渗透过程中体现出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等优势的认识的深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内容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这些模式内容上的创新和丰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在银行开展网络借贷业务方面;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三是在P2P网络借贷方面。首先,在银行开展的网络借贷业务方面,银行开展的网络借贷业务已由传统的“网下申请、网下审批、网上发放”内容,经由“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内容,而创新发展出了“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内容。其次,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也由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有担保的第三方支付等内容,而创新发展出了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基金、保险合作进行理财的内容。第三,在P2P网络借贷方面,则由纯粹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平台的内容,创新发展出了P2P平台跟担保机构合作、线上与线下结合以及债权转让等内容。
  交易规模快速发展壮大。2008年以来,我国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及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交易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其中,网络银行的交易额由2008年的285.4万亿元迅速增加到了2014年的1549万亿元(见图1)。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也由2009年的3万亿元快速增长到了23万亿元左右,期间虽由于市场渐趋饱和,增速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18.6%以上(见图2)。P2P网络借贷的交易额则由1.5亿元快速增长到了3292亿元,期间增速甚至均达到了200%左右(见图3)。以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基金合作形式于日上线的余额宝产品至2014年底,其用户则已达到了1.85亿户,总规模则达到了5789.36亿元。
  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等发展及广泛应用基础上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缺乏有效的管理。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后经历了从网上银行到第三方支付和P2P网络借贷再到大数据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理财的发展历程,由此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依托电子商务发展产生的大数据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大数据金融,最初是由电商平台与商业银行合作实现的,而后二者逐渐分立演化出了电商大数据金融和商业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大数据金融两种形式。而对于商业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由于商业银行并不熟悉电子商务平台的运作模式,故其发展前景堪忧。其次,互联网理财在近两年时间里的井喷式发展,对传统银行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形成了冲击,甚至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三,由于P2P网络借贷具有的低门槛和监管工作量大等特点,P2P网络借贷平台疯狂发展及不断倒闭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和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系统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信用体系建设,故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还存在着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不完善、TCP/IP协议安全性较差等缺陷,加之网络通讯系统具有的开放式特点造成的其易遭受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攻击的问题,都易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金融交易带来较大的技术风险。在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系统方面,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系统还大多来自国外,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系统,这也给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选择其发展所需的技术解决方案面临着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不佳,可能被技术变革淘汰,乃至威胁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等风险。而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我国互联网金融赖以发展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信用风险还较高。
  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和稳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沿袭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对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由原来传统金融机构的对应监管部门监管,对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监管则由出台具体管理办法或做出风险提示。应该说,这一体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的。但其后,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这一监管体系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例如,当前我国出现了因对银行主导型的网络融资监管过多、对非银行主导型的网络融资监管者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商业银行贷款无法创新、大量的非银行网络融资风险巨大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形成制约。
  对策建议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效率。前已述及,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自发”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对其管理的缺失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并没有跟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节奏。通过对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和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已成长为新型的金融发展模式,而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则是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对此二者应分开进行管理。其中,对前者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则进行管理;而对后者的管理则应侧重在利用互联网具有的优势提升其在核心业务的价值方面下功夫。
  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和信用体系,降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完善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信用体系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为降低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就须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信用体系。针对如何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技术标准,并使之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安全标准接轨,增强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协调性。其次,应整合资源,建立共享互联网金融数据库。最后,应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研发力度,切实提升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等关键技术水平,防护网络安全。而在网络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第一,应推行网络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制度。第二,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注册登记管理。第三,应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标准,规范企业互联网贷款信用额度,统筹共享互联网金融征信资源。
  进一步整合、发展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其内容。首先,针对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和P2P网络借贷模式与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之间存在的交叉和冲突问题,我国应做好相关模式间的整合工作。比如,针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及其与基金合作开展的互联网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银联、存款及理财业务形成的挑战,我国应通过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的方法予以解决;针对商业银行推出的“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业务因不熟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而隐藏较大风险的问题,我国应通过采取限制其发展或加强其与相关电子商务企业重组的方式解决。其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进一步发展方面,我国需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系统建设和开放的力度,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最后,对于在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内容存在的不完善问题,我国应采取建立和加强保险体系建设以及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等方法,来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模式内容的完善和发展。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督和安全防范制度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督体系的支持。针对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督体系存在的不完善的问题,第一,应厘清互联网的界定,并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督主体,消除“监督主体不确定性”隐患。第二,应出台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相关制度,构建全面的互联网金融安全防范的制度体系。第三,还应成立自律性的行业协会,建立和强化行业的自我监督和管理体系。第四,应在兼顾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和行业创新精神及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到“适度无漏洞”监督。最后,、等传统金融监督部门应建立监督协作机制,加强协作监督,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HN025)
05/12 14:4005/12 07:1305/12 06:4205/12 04:1605/12 01:2405/12 01:2405/11 16:4205/11 11:00
互联网金融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互联网金融面临四大风险-中国青年报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一家投资公司联合学者编写《互联网金融蓝皮书》认为:
互联网金融面临四大风险
本报记者 董伟
中国青年报
&&&&银行业被批评时,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公众的青睐。“革命者”的形象固然是一种优势,也意味着不确定性。互联网并不能消除金融领域内在的风险,只是使之参入某种特性有了新的表现形式,甚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种类。
&&&&这是新近发布的首部《互联网金融蓝皮书》的核心观点之一。它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电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他们审慎的观点对于当前热得发红的互联网金融无疑是一针清醒剂。
&&&&在蓝皮书编著者看来,互联网金融主要面临四大风险。
&&&&法律监管与保障的缺乏
&&&&蓝皮书称,我国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的规制对象主要是传统金融领域,由于无法涵盖互联网金融的众多方面,更无法贴合互联网金融的独有特性,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法律冲突。如有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企业准入标准、运作方式的合法性、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等方面,尚无详细明确的法律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极易游走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间,进行非法经营,甚至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现象,累积了不少风险。网民在借助互联网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将面临法律缺失和法律冲突的风险,容易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交易费用,还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最近,银行大战余额宝,背后凸显的就是规则的缺乏。尽管阿里卖萌式的回应被“转疯”,可是基本的问题却没有回应。P2P贷款的法律困境也相当显著。
&&&&根据人民银行2011年4月发布的《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定义: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0年),非法集资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的四个基本特征。非法集资包括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目前,P2P平台的债权转让模式和优选理财计划模式,就是亟须引起关注的互联网金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债权转让模式是指,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对期限和金额进行双重分割,由第三方个人(专业放贷人)先行放款给资金需求者,再由该第三方个人将债权转让给投资者,此时P2P平台成为资金往来的枢纽,不再是独立于借贷双方的纯粹中介,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有一定的相似性。依照最高法设定的标准,是否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核心问题在于资金流转行为是否形成了新的存款、债务或股权关系,专业放贷人是否有先获取资金放贷再转让债权的行为,是否将向社会公众吸收的存款划归自有账户名下,是判断是否触及法律底线的标准。由于目前尚未有法规出台,P2P非法集资的边界并未明确。
&&&&模式创新契合难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金融模式层出不穷,大部分因为与金融市场环境不相适应,与客户具体需求不相契合而遭遇失败。国内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模仿国外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时,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发生扭曲和异化,无法取得如国外同类企业一样的商业成就。
&&&&蓝皮书以数银在线为例指出,互联网金融某种原创的发展模式过于创新或创新不足,脱离现实社会经济状况,最终发展瓶颈导致失败的风险。有“在线贷款超市”之称的数银在线,由数字金融服务(杭州)有限公司运营的数字金融服务中心于2009年7月成立,为契合金融危机后浙江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产生。作为全国首家B2C模式贷款平台,数银在线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量身打造全方位的贷款解决方案。从2008年开始进入研发阶段,共拥有49项专利技术,美国Forbes评估其为未来3年最具爆发性成长潜力的互联网企业。数银在线享受多款政策支持,不仅集成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为融资机构提供信用辅证,还是首家获得银监会核发牌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国内唯一引入人民银行个人身份认证系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但在2013年,因模式过度创新和管理营运问题导致流动性危机,创办4年后破产。此前,由于长期找不到稳定的盈利点,数银在线不断调整业务方向,如游戏开发、广告开发等,但业绩不佳。
&&&&回头看数银在线的模式,在理论上虽然是可行的,现实运营过程中却发生各种弊端,最大的缺陷是持续盈利模式模糊,过度依赖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数银在线采取向银行收取佣金的方式来获利,相当于把对利润来源的控制权直接交给银行;贷款审批和发放的流程是由银行来完成的,主动权掌握在银行手中,难以获得较大话语权;而正规金融机构对互联网借贷行业采取的是压制策略,导致数银在线盈利明显不足。此外,下游的用户规模增长有限,成功贷款的客户,下次申贷时很可能直接和银行对接,使数银在线失去了业务支撑。
&&&&“可见,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如果某种原创模式过于创新或创新不足,不切合经济实际、不符合客户需求,将无法实现持续盈利,即使条件再好,也将因为模式创新风险而走向失败。”蓝皮书称。
&&&&安全风险涉及每个人
&&&&互联网的技术风险显而易见。计算机病毒可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与传染。一旦某个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都会受到该病毒的威胁。在传统金融业务中,电脑技术风险只会带来局部的影响和损失,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导致体系的崩溃。
&&&&另外,互联网金融平台因技术缺陷在某些特殊时刻无法及时应对短时间内突发的大规模交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该风险主要存在于“七夕”、“双十一”、“圣诞节”等传统电商打折促销日。由于巨量网上交易集中在一天甚至某个时点,数据量远超于日常基准数量,极易出现系统不稳定、服务器故障等问题。淘宝、天猫、聚划算以及京东、当当等都是直接参与一日促销的主力电商,在过往几年的大促销活动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页面崩溃、下单系统无法打开、银行支付系统拥堵等情况。
&&&&不过,蓝皮书强调的却是数据安全风险。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集中存储,能够方便数据的分析、处理,但安全管理不当,易造成信息的泄露、丢失、损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对信息的窃取已不再需要物理地、强制性地侵入系统,因此对大数据的安全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美国万事达、VISA和运通公司主要服务商的数据处理中心网络被黑客程序侵入,导致4000万个账户信息被黑客截获,使客户资金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2012年,我国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的600万个个人信息和邮箱密码被黑客公开,引发连锁泄密事件;2013年,中国人寿80万名客户的个人保单信息被泄露。这些事件都凸显出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领域数据管理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再者,互联网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逐渐成为主导性数据传播方式。互联网的安全运行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先决条件。如黑客攻击英国政府机构网站而导致该国信息泄露,以及美国“棱镜”斯诺登事件等案例,显示出国家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要性。互联网金融涉及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既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态,还可能被利用以直接影响公众的日常生活和民众意识。该系统一旦出现漏洞,国家金融经济体系都将陷入瘫痪状态,国家安全也将因此受到损害。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海量大数据关乎国家利益,应更加重视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问题。
&&&&市场风险的互联网之“险”
&&&&市场风险是传统金融体系固有的风险。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领域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的市场风险有其独特的一面。蓝皮书指出,由于便捷性和优惠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发放更多的贷款,与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发挥资金周转的作用,沉淀资金可能在第三方中介处滞留两天至数周不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容易造成资金挪用,如果缺乏流动性管理,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支付危机;网络交易由于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业务活动在虚拟世界进行,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只通过互联网联系,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风险极大。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不高,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都没有跟上模式创新与仿照,现有多种模式偏离“互联网金融”核心。社会信用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较难依靠外界第三方力量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价。
&&&&以P2P为例,P2P平台一般强制要求借款人提供基础资料,自愿提供财产证明、学历证明等详细信息。一方面,此类信息极易造假,给信用评价提供错误依据,交易者也可能故意隐瞒不利己的信息,导致P2P平台在选择客户时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P2P平台所获取的资料存在滞后性、片面性,不构成“大数据资源”。美国有完备而透明的个人信用认证体系,个人信用记录、社会保障号、个人税号、银行账号等材料可以充分验证借款人的信用水平;有多家独立、权威的信评公司通过高科技技术手段,提供信用评分和信用管理服务,广泛地服务个人贷款客户、小贷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而美国的P2P平台真正属于互联网金融模式,极具发展优势。
&&&&蓝皮书认为,我国金融业要真正迈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必须依赖数据的大量积累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问题,实现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风险的分散,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使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此外,信用体系建设是互联网金融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配套措施和组成部分,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弥补互联网金融现有大数据资源的不足。同时,互联网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当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如何开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我的图书馆
如何开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作者:王剑,CFA,东方证券 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来源公众号:王剑的角度(ID:wangjianzj0579)可是我们大多数人还不会去开互联网金融公司。所以,本文更大的意义在于,帮你看清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要点:(1)理解金融投融资对接的本质;(2)存贷汇三个环节,做到一个就能优异;(3)汇(支付)是作为导入流量的入口。一、金融的本质首先要明确,虽然河马不是马,海狗不是狗,但互联网金融终归还是金融。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投资者是资金供给方,暂时不花的钱想投资出去,以便将来能花更多钱(资源的跨期配置)。融资者是资金需求方,他能让这钱生更多钱(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需求方要向资金供给方支付资金的使用费,可以是约定利率(债权),也可约定利润分配方式(股权、伊斯兰金融)。金融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撮合投资者和融资者,协助他们达成资金的融通,并从上述的资金使用费中提取一个比例,作为金融服务费。所以,民间有个不雅的戏称:拉皮条。其实还是蛮贴切的……从这一角度出发,金融业和所有服务业一样,讲究量身定做。投资者有其独特的投资需求(比如某位土豪有很多钱投资,但希望稳定回报。另一人则金额较小,愿意承担较高风险),融资者也有千奇百怪的融资需求,金额有多有少期限有长有短。金融业要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满足各方需求。量身定制,是所有服务业的共同特征,金融也不例外。当然,以前金融业不发达时,大银行们没有这种量身定制的意识,他们摆出有限的几种金融服务产品,你爱要不要,爱存不存。现在金融业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各种新兴金融出现,大银行们不服务的领域,草根金融来服务。这也会倒逼大银行们更好服务,也就是常说的增量改革。互联网金融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粉墨登场。这使得我们金融专业的学生,终于打破了我们刚本科入学时和其他专业同学所说的一句话:你们这些专业学好了技术能创业(会计师和律师可开事务所,理工类专业的开发出新技术后也可创业),我们学金融的将来可没可能开银行……没想到不出几年,金融业的也允许开办各种小微机构了,这不禁使人鸡冻。二、存贷汇三环节金融形式再多样,终归脱离不了最为核心的三个环节:存贷汇。存:让投资者(资金供给方)掏出钱来,实现其投资目标。最早实现这个功能的是存款业务。现代金融业已不局限于存款,但依然将这一环节比喻为“存”。贷:把钱借给融资者(资金需求方)。当然,你得收得回来,要控制好风险。最早是贷款,现在“贷”则泛指各种资金运用的业务。资金投放出去,就形成你的资产。汇:实现资金的划拨转移。这可能是为了上述融通活动而做的资金转移,也可能是为其他任何交易所做的资金转移,后者数量更庞大,就是支付业务。“汇”就泛指各种支付业务。依靠存贷汇三个环节,实现资金融资(如果是直接金融,则“存”与“贷”一体化,大致逻辑仍相同)。你开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是各种金融公司,最理想的是能把上述三点全做好,形成一个闭环。如若不行,把其中一点做到极致,也能非常成功。比如找到好资产,就不愁找不到资金。如果非要选择从哪一端入手,则可以从周期分析出发。周期性但如果把资金看成商品,那么“存”就是找供给,“贷”就是找需求。供求关系呈周期性波动。比如(例子中先不考虑违约率这一变量,仅描述供需变化。违约率的事后面说),经济大好时,人人都在赚钱,于是大家都拼命找更多资本去赚钱,银行觉得放贷生意真好做(但监管层知道这时放的贷款就好比大盘5000点时买的股票,所以会收缩银根,控制银行放款);经济不行时,干啥都亏钱,就不来借钱了,资金供大于求,银行得找好企业放贷……像不像二人转?周期现象要关注,因为,做生意,本质都是去找稀缺的东西。金融业是中介性质,是对接供求两端,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关注稀缺的那一端,才能找到赚钱机会。三、存:找钱如果你能找到廉价资金来源,那么就可以将其投放出去,赚取利差。只要你的资金足够廉价,终归能找到可投的资产的。金融的原理就这么简单。可惜,没有人会没事把钱搁你这,还不计较利率。以前,这种事似乎只有银行能做到,大家没别的投资品,只能把钱存银行(储蓄功能),利率按规定来。但后来,有些企业发现有些办法可以让别人把钱存自己这:(1)在日常的业务资金收付中,拖欠上游资金,或者让下游提早付资金。比如一家叫A的企业进了一批货,要付供应商100万,先赖着不给,这100万就是给自己白用一段时间了。对下游也是同理。当然,这种做法的前提是自己够强势。拿着这种完全无息的钱,哪怕存银行也是赚利差。(2)开办支付业务,沉淀资金。最早出现的支付企业是商业企业的单用途预付卡(只能在自己旗下的商店使用),用户花钱买走一张预付卡,相当于向该企业支付了预付款,拿到一张提货单(预付卡)。以后拿这提货单去提货。企业收到一大笔预付资金,不用付利息,存银行、炒股票甚至炒房都行(赚取利差)。后来,我国开始出现带有虚拟账户功能的网络支付公司,使网络支付也能收“预付款”,有了一大笔资金。按照国际惯例,这笔资金的利息归属支付公司(和预付卡一样赚取利差),但监管不能挪用于其他投资。(3)银行结算存款也会留下。大家的投资渠道多起来后,储蓄搬家,但总不可能把存款搬得一分不剩的,会留下些存款日常开支用,形成了不以储蓄为目的的结算存款。所以,除了银行储蓄存款外,其他手段收集廉价资金,只能通过支付结算活动(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企业资金来往占款、支付业务的预付卡等)。后来,我们把这些“结算环节”取名叫“场景”。只要你拥有特许场景,用户不得不到该场景中进行某些资金活动,那么多多少少能沉淀资金。支付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景,能收集沉淀资金(支付环节后文分析)。所以,我们总结,这一种以“存”环节为起点的金融模式,有了廉价资金再去找可投的资产。最为典型的是早期的银行,“存款立行”。但由于收集廉价资金很难,所以其实能做到这一模式的企业很少。如果你找不到场景,那么只能靠诱人的收益率去吸引资金了。能给到多高收益率,取决于你能为这些资金找到多高收益率的资产(庞氏骗局除外)。所以,我们总结另外一种金融模式,以“贷”环节为起点。四、贷:找资产继续上面那个例子,A企业霸占着本应付给供应商的资金。于是,银行找到那个可怜的供应商,对他说:人家欠你钱,但我们相信人家早晚会还(人家可是信誉卓著的大公司),不如我先帮他把钱垫给你,你付我点利息。供应商算了算,利息真不低,但终归能早点拿到现金,于是咬咬牙答应了……于是,供应链金融诞生了,想起来貌似略坑啊。再后来,那个欠上游钱的核心企业发现,银行能给这帮上游放款,干嘛我自己不放?于是纷纷进军供应链金融。什么是资产?简言之,能生钱的东西就是资产。比如,一个摄影高手,每年能够拍很多照片发表赚稿费。后来他的相机丢了,但穷得买不起新相机(稿费都哪去了?“自己的钱买不起相机”是关键,否则没有融资需求),于是他发起众筹,筹一台相机,承诺把一年稿费的一半按出资比例派发给众筹参与者。一个众筹参与者参与了100块,这100块就是参与者自己的资产。当然,投资有风险,比如把被拍者惹生气了,它就把相机抢走了。资产生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这东西能产生现金流。比如摄影高手的相机,是能制造现金流的。二是这东西的价格本身会涨,会有人以更高价格买走它。从现金流匹配角度,第一类资产更好。第二种资产,首先是平时没有像样的现金流(只能匹配长线投资者),其次是未来还得卖得掉(流动性)。但价格真炒太高,总有一天会卖不掉的。美国次贷就是这样一种不基于日常现金流,而是基于价格上涨的资产。从金融业的周期性角度而言,目前经济不太好,赚钱机会少,就意味着能生钱的资产太少,是资产荒。所以,这个时候,谁能找到好的资产,谁就是老大。总结一下,这是以“贷”环节为起点的金融模式。由于每个企业多多少少都能掌握一些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资产,所以该模式较能通行。该模式的最大问题是,某个企业所能掌握的资产终归是有个天花板的,比如最顶尖的摄影高手也不可能一年365天每天拍出能卖高价的大片。金融是杠杆资产的空间是很要命的变量。金融业的高盈利,就是在于找到更多资产。比如融资者愿意支付10%的高利息(先不考虑风险),如果我们自己掏钱借给他,我们只有1000元,就只能赚100元。而如果我们去找到10000元的资金,给融出方8%利率,利差2%,那么也就能赚200元(高过我们拿自己去放款的收益)。其前提是,融资者想借入10000元。如果他想借入更多(资产空间更大),我们就能赚更多钱。这个几乎是无限的。所以,找到资产是关键,并且是远远高过自己自有资金的资产(这才会有融资需求,才会有高杠杆)。但大数据的出现,使制造资产的想象空间更大,可远超过自有资金。大数据大数据诞生于WEB2.0、UGC时代,用户不再仅仅打开网站读信息,而是参与其中。最早的WEB2.0就是聊天工具和BBS(论坛),后来又有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用户的参与会留下痕迹,痕迹多了就积累成大数据。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就是精准营销和征信(征信可视为放款领域的精准营销)。某个人在网络上的种种行为,点点滴滴被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处理,形成了对此人信用水平的判断,评估这类人的预期损失率(风险能够定价,在收益率里把这预期损失率加上就行),从而能够对其放款,产生了一块资产。这种资产是前大数据时代不具备的。所以,大数据(金矿)通过处理加工就形成新的资产(黄金),或者大数据本身就是资产(金矿和黄金都是资产)。于是,有些企业原本不具备现成资产,但拥有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处理能力。如果自己没处理能力,对外卖大数据也行),也能找到好的资产。大数据怎么找?一般来说,各种企业都拥有或多或少的数据(比如一个核心企业,掌握着上下游的交易数据,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水平是有评估的)。企业也可以慢慢积累大数据,这又再次提到“场景”。场景就是让用户来此开展某种活动,活动的过程中留下数据。上文已经提到,支付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景。当然,能积累大数据的还有其他场景。最后,有了资产,比如找到10%稳定回报的资产,那么再去市场找尽可能便宜的钱,并不是难事。比如现在,按6-8%(期限不同)发个互联网理财产品并不难,自己赚利差。这就是以“贷”环节为起点的金融模式,是“资产立行”。五、汇:支付最早的非现金支付,是银行(古代是票号)帮助协助资金转移,银行收点手续费。当时,这就是一种服务,解决了用户的一个问题,但重要性水平似乎不高。但慢慢地,人们发现支付有两个副产品:(1)沉淀资金:钱在银行体系内汇来汇去,沉淀下来了一堆资金,威尼斯的货币商人发现可以将其放款赚钱。近代银行因此诞生。由此可见,通过支付沉淀资金是多么的神来一笔。(2)积累数据:银行通过观察企业的现金收付情况,能够判断企业经营是否正常。但这种数据的处理,最早是通过银行员工的经验判断(也很有效),还不是互联网大数据的概念。电子商务兴起后,我们在网络上付钱,留下大量交易数据。从这大数据中挖掘出了信用信息,从而能够实现放款。而在此前,征信环节一直是客户经理对借款人实地调查才能实现。支付,成为了大数据的来源,大数据又是资产业务的重要来源。这原理和银行员工手动观察分析企业支付数据,本质是一样的,但工具变得更高效了。由此可见,支付的重要性水平猛然提升。一边能够沉淀资金,一边能够积累大数据,是重要的入口。一边是资金来源,一边是资产,完美对接。但前提是把支付量做起来,这就是找场景。场景又可分两种类型:一是自己把控的某个场景(特许场景),可以充分介入。比如三大运营商如果突然宣布,话费充值只能用他们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那我除了骂脏话之外没有办法,因为我不能不用手机。所以,特许场景就是,你的地盘,听你的。二是自己不能把控的场景(非特许场景),就只能比拼服务,看谁的支付服务更高效。高效包括:便利性、安全性、成本收益(有无手续费或红包、返点)等。这就是个竞争惨烈的红海了,比如大商店里,收银台上摆着N台各式POS机,你就能知道这种非特许场景,支付的竞争有多激烈。所以,想在非特许场景中占据一席之地,要么就是能够开发出顶尖便捷的支付工具,要么就是烧钱给红包。现在,这个市场已经被支付宝、财付通等寡头占据,一般小企业,除非有独门绝技,否则真的不用太打这方面主意了。新兴企业还是应专注于特许场景,看自己有没有比较独特优势的交易场景,自己能够高度控制,在里面开展支付(或其他业务)来积累数据或资金。最后一个问题可能令人绝望,就是假设支付行业运转起来了,要多久才能积累出有用的大数据?支付宝和银联商务(分别是线上线下的两大巨头)的经验,是十年(那些才申请了支付牌照就讲大数据故事的公司,请务必冷静一下)!六、生态系统或闭环沉淀资金几乎只能靠支付,但积累大数据倒不一定靠支付,很多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积累大数据。很多做运营的信息技术企业有此方面优势。再用大数据生产资产,对接资金。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生态,构成了一个闭环。而支付想做起来,要么是有自己的特许场景,要么就是让用户体验高效(高效包括用户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成本收益——给红包主是收益的一种)。而且,积累数据也需要时间。最后,我们用一张流程图,归纳上述整个分析过程。正如前文所说,一个企业不用存贷汇都做到完美。如果企业自身能找到足够的高收益资产(可能是他天然就有的,而且超过其自有资金总量),那么他去找资金不是难题,支付场景也不是必须的。那么,各位就可以先找找自己的禀赋:(1)有没有收益较好较稳定的资产,而且总量可观,自己的资金又做不完。(2)如果没较好的资产,那么自己有没有掌握某种大数据,可以通过征信等方式,生产资产。(3)有没有独门特许的场景,可引入支付(或其他活动),积累大数据或沉淀资金。我们再将这一甄别过程画成示意图:所以,互联网金融的逻辑真的很简单,几张图就画出来了。但是,能不能找到场景,能不能找到大数据,能不能找到资产,则看各自的本事了。最后,是老生常谈的监管问题。既然是金融业,就要接受监管。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将来互联网金融各业态都会发牌照,就不存在“互联网金融由金融企业主导还是由互联网企业主导”这样的问题了。因为领了牌照后,不论出身如何,都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但都要纳入监管,且统一法度。合规要求有很多,起码的要求包括:资产风险要有评估,要卖给适当的投资者(高风险资产不能卖给弱势群体),并充分披露资产信息;投资者的资金要有管理,不能随意挪用;等。很多要求,目前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没做到,甚至不排除一些浑水摸鱼者在做偷鸡摸狗的勾当。随着监管完善,我们希望情况会好转。链接阅读玩坏了的P2P:比股票还狠毒?过去一个月又有50家出事!21财闻汇综合自:新浪“意见领袖”(ID:kopleader)、网贷之家、盈灿咨询来源公众号:21财闻汇(ID:jiayou21cbh)各种遍布街头的理财公司、线上线下的PTOP平台,正上演一场旷世未有的中国式庞氏金融骗局?危险!“P2P真的比股票还狠毒”?文/新浪意见领袖,作者陈志龙原文标题《危险!P2P已成危及金融安全的地雷阵!》在经济困难时期,一个信用体系和法制环境不完善的市场,往往是不法的金融骗子们庞氏业务的横行之地。眼下,所谓的股权众筹、P2P理财平台、“二元期权”等已成为股灾之后又一轮财富毁灭的沼泽地,许多人深陷其中甚至倾家荡产被吞没。前不久,南京顶级写字楼紫峰国际内一家P2P平台突然老板跑路,一批白发苍苍的老人把在大楼团团围住,哭天抢地要养命钱。今年前9个月,已经有677家P2P平台“跑路”,所有的P2P企业天天都在喊“风控”,而每天都有2到3家P2P平台“跑路”,事实上P2P平台已成为地雷阵,连环爆此起彼伏。野蛮生长的P2P“如大象冲进瓷器店”,一把把野火烧得警报迭起,这个最具野性和兽性的“灰色地带”已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地雷阵”。“P2P真的要比股票还狠毒,它毫无监管。股票最多套牢卧倒,过几年还能解套,而这东西运气不好就颗粒无收”。一位把“养老金和棺材本”都赔进去的老年投资者眼泪汪汪汪地诉说。今年以来,P2P平台老板“跑路”事件,挟裹资金上百亿元,许多家庭为之破碎,老人孩子啼饥寒号,这个行业乱象丛生,道德水准极低,只要能骗到钱,什么手段都来。他们线上闭着眼睛用大数法则放贷款,线下闭着眼睛圈钱,专盯那些白发苍苍防范能力差的老年人,以当年“会销”兜售垃圾保健品的伎俩,把孤独寂寞的老人拉到效外旅游、吃顿会议餐,送点垃圾礼品,关心他们的养老金问题,为他们设计年化10%以上高回报理财产品。办公地点都是一水儿的选这个城市最高大上的项级写字楼,有的就和某些国际著名投行和著名金融机构的办公楼比邻而居,而他们眼花缭乱的产品你根本看不懂,其用途是什么专项用于购“买某银行的资产包”、“委托贷款”、“投标保证金”、“短期流动资金周转”、“月底回存结算账户”、“拟上市公司IPO股份”等,你也根本去无从考证。P2P是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但一开始就被金融骗子们玩坏了。从年初至今,平台出现“跑路”或提现困难的公司多达677家,其中大多数问题平台成立时间较短,注册资本金多在1000万元左右,超过5000万元的平台只有几家。单单今年9月,即新增问题平台51家,其中有3家平台于上线当月即出问题,有人说“这简直就是急性中毒身亡”。整个行业违规运作之普遍,诈骗情势之猖獗,资金黑洞之深,社会涉及面之广让人拍案惊奇,实属旷世未有。长期的金融抑制背景下,货币超发、监管错配,投资饥渴导致P2P式的怪胎频出。办个P2P平台就象开银行,天上掉陷饼,钱来得如此容易,平台的操盘者把商业模型设计成非常复杂的天书,动辄宣布10亿、100亿地投向某个新兴产业,钱来得快自然烧得快。某P2P号称100亿投资游戏产业,把老百姓的养命钱当作风投资金去烧,有的设计出一个复杂的模型,自说自画把巨资投砸向某个莫名其妙的产业。把投资模型设计得非常复杂的,当然是骗子居多。为了维持流动性,维护声誉,天天要花大价钱去买吆喝,让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做软文,就象前些的牛皮癣广告。当然他们出手阔绰,有的甚至投上亿的广告费到某个电视台,与大学签订个“然并卵”的战略合作协议,再拿这些花哨的东西去忽悠老头老太。P2P乱局中开立数量如此之众,牵涉人群如此之广,涉案金额如此之巨,而这种荒唐乱局实质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实为建国以来之所罕见。这也让人想起几年前美国次贷危机高潮中引爆的麦道夫诈骗案。这个超级金融巨骗,在他漫长的精巧骗局中,他用他那套实际并不存在的“价差执行转换套利策略”圈进了包括欧洲王室成员在内的投资人,他天花乱坠地描述全过程都由顶级投行团队操作,所有投资人、经纪人和他们家人都轻信了这个故事。为了支撑这个谎言,麦道夫会定期让他的财务部门把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打入伦敦办事处,然后又将钱重新打回纽约,完成一轮横渡大西洋的往返洗钱操作。这个危机重重的行为持续了很多年,期间包括《巴伦周刊》和《Marhedge》在内的著名媒体对他的质疑从未停止过。麦道夫的庞氏游戏最后被戳穿,是因为有媒体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其伪造的交易票证上甚至没有交易价格,只有每天的平均价,“有的交易数字会在周末和假期中下跌”,而这时市场是关闭的,显然违背了常规,这个超级巨骗的马脚开始暴露。在与媒体及独立调查机构的博弈中,麦道夫公司表示“投资者有权了解经理人的任何操作和投资过程”,他们曾经被邀请参观麦道夫公司的交易楼,但是并未看见所谓的开展投资业务的第17层,也并未看见任何人在实际操作所谓的迷宫般的“价差执行转换策略”。他一如既往地用花言巧语和如簧巧舌“骗过了他们”,等最终的骗局被揭穿后,他被证明“一直在表演一出纸牌戏法”,其涉案金融惊人地高达750亿美元。人类的投资行为就是不断重复从理性到泡沫再重回理性的周而复始的过程。荆棘丛生的P2P平台现在如“一间间纸牌搭的房子”,已开始了崩盘性的成片倒塌,应该引起金融主管当局的高度重视。现在,跑路、烂账、破产困扰着这个行业和心惊胆颤的投资人。虽然存活的P2P公司仍在不遗余力十分卖劲地线上线下齐努力,向千百万“韭菜”客户推广各种理财产品,介绍他们子虚乌有的高回报项目,但最终能趟过这个“地雷阵”而不缺胳膊断腿的,估计没几个。随着年终将至,大面积呆坏账将加剧行业困局和乱象,新一轮“连环爆”随时会触发,“有毒废弃物”瞬间遍布整个系统。这个体系内哪些得了癌症,哪些苟延残喘?都不清楚,谁都不再相信谁,透明度缺乏和此起彼伏的连环爆会导致体系一片混乱,到处是危机重重的“灌木丛”,“没有人可以相信任何人”,恐慌会突然之间冻结流动性,导致该系统的信用体系彻底停摆和休克,将成为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各种遍布街头的理财公司、线上线下的PTOP平台,正上演一场旷世未有的中国式庞氏金融骗局,它是一系列灰色金融、影子银行的升级版。现在已经是到处起火,如果不认真应对,任由各种满得街开得象银行一样多的理财公司、PTOP平台野蛮生长,大面积的流动性风险和兑付风险一触即发。这些灰色金融领域的风险一旦集中触发“明斯基时刻”,就象在秋天落叶满地的丛林中丢下一个烟头,烧起来将是一片火海,深度危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作者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财经作家。)10月网贷收益率再刷新低11月1日,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了《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10月月报》,月报显示,2015年10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2.38%,环比9月下降了25个基点(1基点=0.01%)。10月网贷综合收益率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且刷新了近期的综合收益率新低。10月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为6.78个月。10月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并未延续前几个月微幅上升的趋势,较9月下降0.04个月,不过从近几个月走势看,各月的平均借款期限基本保持稳定,波动空间较小。报告认为,基准利率的下降带动资金面的宽松无疑对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的下降构成一定压力,不过网贷人气持续飙升引起供需平衡发生变化、风险补偿的下降或许是网贷综合收益率持续下降的真正原因,因此在这些因素没有改变前,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仍有进一步缓步下降的空间。以下为部分月报原文(网贷综合收益率与平均借款期限部分):网贷综合收益率与平均借款期限2015年10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12.38%,环比9月下降了25个基点(1基点=0.01%)。10月网贷综合收益率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且刷新了近期的综合收益率新低。宏观经济层面,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录得数据为49.8,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下,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压力仍然较大。在此背景下,央行于10月23日晚再次宣布“双降”,分别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且在整个10月,央行总计完成了27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利率随着“双降”进一步降低,仅为2.25%。基准利率的下降带动资金面的宽松无疑对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的下降构成一定压力,不过网贷人气持续飙升引起供需平衡发生变化、风险补偿的下降或许是网贷综合收益率持续下降的真正原因,因此在这些因素没有改变前,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仍有进一步缓步下降的空间。| 图1 2015年各月综合收益率走势 |从9月、10月各成交量区间综合收益率分布来看,仍然反应出成交量大综合收益率低、成交量小综合收益率高的事实。对比9月、10月,可以发现所有成交量区间的综合收益率都出现了下降,表明行业大中小平台基本都处于综合收益率下降的状态。不过成交量较小的平台综合收益率下降相对较大,成交量较大的平台综合收益率几乎没有下降,10亿及以上区间的综合收益率相比上月仅下降了4个基点,这或许也预示着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空间犹存,但是下降速度可能会趋缓的事实。| 图2 各成交量区间综合收益率对比 |从各平台的综合收益率分布来看,多数平台综合收益率介于12%-24%之间,占比高达72.97%,9月该数值为72.23%。12%及以下区间的平台数量占比为19.50%,9月该数值为18.48%。24%-36%、36%及以上两个区间的平台数占比分别为6.79%、0.75%,相比9月的数值都出现了下降。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4%及以上利率区间的平台数量占比出现了下降,而24%以下的平台数量占比出现了上升。表明不少平台为了规避法律风险逐步降低平台综合收益率,24%以上的平台数量将逐步减少,而这也将带动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进一步下降。| 图3 各综合收益率区间的平台数量分布 |10月进入统计的全国29个省市中,有22个省市的综合收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8%)。内蒙古、江苏、吉林收益率排名前三,收益率分别为26.04%、16.85%、16.72%,其中内蒙古、江苏的综合收益率相比9月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而吉林相比9月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反观综合收益率排名队尾处,与9月一样仍为重庆、上海、北京,其综合收益率分别为9.50%、10.84%、11.85%。从10月各省市网贷综合收益率变动情况来看,全国有24个省市的综合收益率出现了下降,与9月共计20个省市出现下降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河南、甘肃、天津、贵州综合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均超过50个基点。而吉林、湖南等地延续9月小幅度上升的步伐,10月的综合收益率继续呈现小幅度上升的态势。| 图4 各省综合收益率对比 |10月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为6.78个月。10月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并未延续前几个月微幅上升的趋势,较9月下降0.04个月,不过从近几个月走势看,各月的平均借款期限基本保持稳定,波动空间较小。因此预计整个2015年P2P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都将在7个月左右徘徊。| 图5 2015年各月平均借款期限走势 |10月借款期限在1-3月区间的平台数量占比继续维持第一位,占比为44.87%。而借款期限3-6个月的平台数量占比出现了下降,达到了33.20%。借款期限1个月及以下平台数量占比由9月的6.00%下降为5.09%,借款期限12个月及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由9月的2.76%下降为2.32%,借款期限6-12个月及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由9月的12.97%上升为14.53%,数据表明借款期限有逐步向1-12个月区间靠拢的态势发展。| 图6 各借款期限区间平台数量占比 |10月进入统计的全国29个省市中,其中有19个省市的平均借款期限出现了下降,表明10月大多数省市的平均借款期限出现了下降。29个省市中居于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上海、北京、陕西。其中上海的平均借款期限与9月相比下降了0.46个月,为15.72个月。北京、陕西的平均借款期限出现了逆势上升,其借款期限分别为8.48个月、8.05个月。9月借款期限出现大幅度飙升的云南,10月由于当地平台没有再次发布长期大额借款标,导致10月借款期限出现了理性回归,其10月借款期限下降为3.34个月。反观平均借款期限排名尾端的省市,吉林、黑龙江、天津分别以1.48个月、2.01个月、2.11个月位列倒数三位。其他地区,河南、湖南、安徽等地的借款期限下降超过0.5个月,新疆、福建等地的借款期限上升超过了0.5个月。10月至今又有50个平台告急!附:最新网贷排行榜|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制图:21财闻汇 |文章来源网络,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果您认为我们有问题,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或者经济补偿,并表示歉意!谢谢!电话:400-600-2148.
馆藏&10833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