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案例集为什么喜欢投资媒体

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沃伦巴菲特每次写给股东的信都值得价值投资者的拥趸研究学习。在今年中,他详细解释了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什么要投资一些报业公司。而我们都知道这个背景是网络在革传统纸媒的命的时代。
我们大多数人的判断,报纸越来越衰落,网络则代表着媒介发展的趋势前景。然而巴菲特恪守他独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不跟风、不投机,不熟的不做,几乎就没有碰过科技股。童年时期做过报童的巴菲特钟情于报纸中的优质资产,曾经投资于《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两者都是报纸媒体中的王者。
然而现在看来,从投资的角度讲,前者从 2007 年至今股价跌幅过半,而后者则跌幅超过 70 %。股价暗示着投资者对未来时代的预期,时代变了,股神还能保持优秀的战绩吗?
2009 年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还表示过对于美国大多数报纸,不会以任何价位来收购它们。而近两、三年,巴菲特却食言买入了大量地方性报业股份。他是看透了什么。
报纸在巴菲特眼里,股价下跌了,但其中一些报纸的投资吸引力反而变大了。最近一年巴菲特就投资了 115 家报纸,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同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种全国性报纸的社区报纸。巴菲特收购其 63 家报纸的 Media General 公司的股价只有 5 年前的 1/10,另一家 Lee 公司股价只有 5 年前的 1/20 。
“这些报纸专注于提供非常本地和社区化的信息,它们是有价值的。”在价值投资者巴菲特眼里,报业虽在衰落,但社区报纸依然有价值。这些社区信息很难在网上看到,也不同于大型的全国性日报以及大城市相互竞争的报纸,它是整个社区的唯一纽带,服务于社区,与社区中的读者关系密切。“没有人会在阅读一个有关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邻居的故事时中途停下来。””作为一门生意,社区报纸目标受众相对精准些,广告商乐意投放。作为投资对象,它的市场价格低于它表现出的价值,值得长期拥有。“在很多地区,本地报纸被竞争得只剩下唯一一家了。
巴菲特考虑过数字时代中社区报纸生存夹缝的大小,但在他看来,守住独特的价值,未来仍有发展前景。他将集中关注那些属于历史悠久社区的小型和中型报纸。他对未来也抱有信心:“美国仍然有 1400 家每日发行的报纸。这是好事儿,总有人会想出个最好的办法,然后我们可以照做不误。今后两三年,你会看到一个更好的在线和印刷报纸的运营模式。”
其实,网络与报纸并不绝缘,社区报纸也有自己的进化进程。数字化大潮不可逆转,递送信息的媒介渠道会有所改变。将来的报纸也会脱纸,变成在线新闻服务。但生意本质不会变:用好的内容服务社区,吸引广告商。争取独家提供好的内容,这个是不变的,这也与递送服务的渠道变化无关。一旦巴菲特旗下的地方性报纸找到了很好的数字化盈利模式,它就能迅速推广到自己所有的地方性报纸中。
巴菲特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能够在数字时代捡拾到那些被埋没的宝石。而不是急于投资那个人人都看好的上市 38 美元,现在已经跌到 27 美元的 Facebook。
地方性报纸是一种资产,是一种生意。资产有价值,但价格变低,甚至还能成为当地唯一服务提供者而减少过度竞争。或许我们看待媒体不能再用大一统的概念比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简单地去分析。而是要用生意的眼光,而不仅仅是介质的形态。
全新爱范儿 App 现已适配
Android 及 iPhone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巴菲特如何对待媒体报道
跟前几年一样,在1987年媒体不时在猜测我们进出的投资标的,这些报导有时是真的,有时是半真半假,有时根本就不是事实,有趣的是,我发现媒体的规模和声誉与报导的真实性一点关系都没有,曾经有一家全美举足轻重的媒体杂志刊登一项完全错误的谣言,另外一家出版业者则将一桩短期的套利投资误当做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之所以没有公布名字,是因为古有名训,遇到整桶整桶买墨水的人,最好不要跟他发生争吵)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从来不会对任何的谣言加以评论,不管是真或是假,因为若是我们否认不实的报导,或是拒绝对真实的事件发表评论,都等于间接表达了我们的立场。
  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型的投资机会相当的稀少且弥足珍贵,除非法令特别要求,我们不可能向潜在的竞争对手透露我们的动向,就像我们也不可能期待对手告诉我们他的想法,同样地我们也不期待媒体能够揭露他们独家采访得到的购并消息,就像是一个记者不可能向他的同业透露他正在努力追踪的独家新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巴菲特的四大投资新观点:纸媒体的出路
我的图书馆
巴菲特的四大投资新观点:纸媒体的出路
巴菲特的四大投资新观点:纸媒体的出路
作者:周宏 来源:上海证券报
07:46:46 &&
  报纸的出路是
  “本地化”和“功能化”
  巴菲特在往年的股东大会上,有一个必然上演的戏码——嘲笑报纸的衰落过时。不过,今年他没有这么做,因为,去年末,巴菲特以2亿美元收购了家乡的主流日报——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这个交易引发了股东关注。
  “你不是说纸媒不行了,怎么又去投资了一张报纸,你是不是对待家乡的报纸格外宽容。”一个股东开始质疑。
  “报纸确实还在衰落,我们想他的衰落还会缓慢继续下去。”巴菲特说。
  “报纸未来会有三个巨大的困难等待克服。第一是,他的巨大的印刷和分送成本。第二个是,收费报纸和近乎免费快捷的网络信息的竞争。第三是报纸逐渐成为大众信息吸收来源的次级选择,阅读习惯在改变(曾经是最主要选择)。”
  “50年前,报纸是很厚的,囊括了各种地方、各类人群可能感兴趣的东西。那时候他是大众了解新闻和信息的主要窗口。无论是租房、还是体育比赛、政治新闻,大家都通过阅读报纸来获取最想了解的信息。”巴菲特说,显然现在不是这样。
  “报纸丧失了新闻传播的主流位置,但是他在一些地方还会占据主流位置。”巴菲特说,比如你想了解邻居在干什么,最近本地区有啥好玩的活动,还会有本地的比赛、学校、活动。这些细致末节的东西,只有报纸会刊登。
  “(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大部分新闻都是本地新闻,他们告诉我很多奥马哈本市的消息、本市的体育比赛、还有我邻居们的事情,这些有意思的新闻都是我关心的。其他地方我找不到。”
  巴菲特认为,未来的报纸必然是“便捷携带”和“投资者感兴趣的新闻”之间平衡的产物。报纸必须更加深入社区、本土、增加专注于某个地区和群体感兴趣的独家新闻,吸引读者。
  “我们还会买报纸,如果他能给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报纸仍然有他的社会功能。”巴菲特总结说。
  科技股,弄懂了才可以买
  107亿美元投资IBM,占该股5.5%的股权。这是巴菲特2011年11月的大手笔,更关键的是,他投资的是貌似是一个科技股,这使得人们对于巴菲特是否转变投资取向大感兴趣。毕竟,他以坚决抵制网络股和科技股闻名。
  “你们已经投资了IBM,其他科技业的龙头股你们会投资吗?比如谷歌或是苹果。”有人提问。
  “谷歌毫无疑问是个好公司,他有罕见的排除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他在未来10年依然有继续增长市值的能努力。如果我们能够在十年前发现,我们或许会。”巴菲特打起官腔来一点也不含糊。
  “不过,我们对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对计算机科技总体上知之甚少,我们不会投资我们不了解的行业。”还是芒格爽快。
  “对于谷歌,我们没有IBM那么大的决心去下注投资,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去做空他。”巴菲特继续着自己的“辩证法”式回答。
  “我们对谷歌的了解不够多。即便我们非常努力,1年后,我们在了解谷歌方面也不会进入市场的前100名。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对IBM的理解比较多。”巴菲特说,这意味着,伯克希尔重仓IBM后犯错的几率,要比重仓谷歌后犯错的几率小得多。
  所以,购买少数真正了解的科技股,应该是他的买入理由。
  “我们真的了解计算机行业吗?”芒格又插了一句。
  一阵安静,无人回应。
  沃尔玛丑闻:每项长期投资都有另一面
  巴菲特重仓美国连锁超市股不是新闻,根据统计,他持有上千亿市值中有1.1%布局在沃尔玛上。此外,好市多(costco)等一系列美国知名商业股都在他的持有名单上。具备优势成本和市场份额的商业股,会成为奥马哈先知的至爱,并不令人意外。
  但他重仓持有的沃尔玛在2012年4月曝出行贿丑闻,该公司墨西哥子公司的高级领导人涉嫌以行贿方式换取开店许可,这一重大丑闻震惊了华尔街。随即,沃尔玛可能面临监管调查,以及其在新兴市场扩张步伐将放慢的看法传遍市场。
  不过在股东大会上,从巴菲特的回答来看,他依然看好并持有沃尔玛的股份。“在长期的持有过程中,你总会看到不如意的那一面。”他总结说。
  “是的,沃尔玛确实犯了错误。但这个错误是他们的雇员犯的。如沃尔玛或伯克希尔这样的大公司,你很难保证雇员的行为没有一点偏差。”
  “我没有看到会造成重大后果的征兆。”巴菲特肯定地说,“我不认为沃尔玛坚实的长期基本面被动摇了。”
  他同时表示,即便如伯克希尔这样的公司也没有办法保证旗下雇员完全行为正当。“我们有27000人,他们有各种业务关系。我无法保证他们时时刻刻行为正确。这就是运营一个大公司有时候要面对的。”
  “我们能够度过这种坏事情,只要我们在一听见警讯的时候,就迅速行动。”巴菲特总结说。
  新能源:10年后
  也只能是一种补充
  巴菲特和芒格不看好黄金是尽人皆知的,但他对能源的看法,则也是本次股东大会上回答股东提问的最重要部分。事实上,巴菲特的回答涉及了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方面。总体上,他对西方世界的新能源政策有很大保留。
  对于如火如荼的风能和太阳能,巴菲特明确持保留态度。相对而言,他认为“风能”比“太阳能”要靠谱一些。
  “风能是真正的清洁能源,而且他确实能产生清洁能源。”但巴菲特话锋一转,“你知道,如果没有风,这些风力发电的设备就什么也不是。”巴菲特一句话抓到了风能产业的软肋。
  他同时认为,美国政府规划的新能源目标过于庞大。“事实上,你无法寄托希望在新能源上,10年后,他顶多也只是个传统能源的补充。”
  更要命的是,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产业,都完全靠政府补贴生存。“没有美国政府的税收优惠,90%以上的美国新能源产业无法生存。”他补充说,但伯克希尔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可以,这是他们的成本优势。
  巴菲特和芒格同时认为,未来的能源解决之道,必须更多靠节省来。“必须全球一起节省。那些认为可以通过消费他国能源,而贮藏自己能源的国家战略,是极其愚蠢的。”芒格的评价得到一片掌声。
  在发电领域,巴菲特更多看好天然气会替代煤炭。“美国今年电煤的耗用量已经下降了4%,这个比例会继续下降。”而天然气尽管价格涨得很快,也仍然会继续上升。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巴菲特为什么投资报纸?--传媒--人民网
巴菲特为什么投资报纸?
陈凯&刘柏煊
&&&&来源:&&&&
&&&&&&字号
巴菲特从2012年初至今,总共斥资3.44亿美元收购了28份日报、88份周报,多数为小型地方报纸。在人们纷纷断言报纸将消亡的今天,巴菲特为什么这么做?请看著有《走进美国社区报》的陈凯等两位作者的见解。
金融界人士每年定期如朝圣者般满怀虔诚地涌向巴菲特的家乡奥马哈小镇,就为聆听股神巴菲特在年度股东大会吐露的投资金句,为来年带来滚滚财源,不过今年巴菲特却有点反常,居然看好传统报业,“报纸继续在社区新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为社区传递综合的、可信赖的信息,加上明智的互联网策略,报纸将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竞争力”。
为何要投资一个“正在死去的报纸行业”,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惊呼看不懂。
“小报”的独特魅力
报纸读者萎缩在全球范围内是个不争的事实,大报日陷窘境的状况更是加剧了恐慌心态,“连《纽约时报》都不行了,其他报纸还有活路吗?”很多人心中都有这个疑问。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纽约时报》所代表的商业大报与巴菲特近期购进的社区小报几乎没有可比性。互联网对报道国际国内新闻的大报冲击最大,这些原本被强大的新闻机构垄断的信息现在读者轻点鼠标不掏一分一厘就能获得,“免费”这一撒手锏总是所向披靡,大报被抛弃尽在情理之中。
有关美国报纸的信息基本上都基于排名前十位的大报。但巴菲特2013年给股东的信中一段有关社区报优势的表述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
“报纸在传送当地新闻方面,依然继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性地位。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在的城镇现在发生了什么新闻――不管是关于市长、税收或者是中学橄榄球比赛的新闻――没有什么能够代替一份尽职尽责的本地报纸。一个读者看到关于加拿大关税或者巴基斯坦政局的新闻后,可能看了几段,眼睛就移开去读别的东西了。但是如果他看到了与他自己或者他的邻居们有关的一个故事,他就会一口气一直读到末尾。在任何一个居民们对社区普遍具有认同感的地方,对于当地很大一部分居民来说,一份能够满足这个社区特别的信息需求的报纸,将始终是不可缺少的。”
在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美国,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几份大报只是报业冰山一小角,全美发行量在5万份以下的小报(其中绝大部分为面向各自社区的社区报)占97%,或日报或周报,总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均是大报的3倍。细分析,股神出手的理由并不牵强。
社区小报获利丰厚
扎根社区的小报优势首先在于不可替代性,大报乃至互联网都不可能把触角伸到社会最末端的社区,如今宏观的国际国内新闻不是稀缺资源,微观层次的新闻却供不应求,美国很多的读者调查证明:再多的地方新闻报道都填不满读者的胃口。而高度地方化的新闻正是社区报的基因特?征。
其次,巴菲特所指的社区报纸基本上都在当地处垄断地位,小发行量意味着低价广告,社区报对社区商业的不可或缺性在于它几乎是小商家唯一投放得起广告的载体。很多广告主很清楚,做生意需要一个“大喇叭”把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群,大型百货商店、杂货店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旦在社区报上刊登广告,货架上的商品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
巴菲特的体会是:“只要是所在社区唯一的一份报纸,它的利润一定高得出奇;无论经营管理是好还是坏,都不影响盈利水平奇高无比”。
广告本身传递了很多对大批读者来说具有重大利益的信息,是另外一种实用性“新闻”,对很多读者哪里有工作可找,哪里有房屋可租可买,哪个超市正在进行周末促销活动,或者哪部电影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上映,这些消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满足是即时可感的。
处于经济萧条期,可以不换车,可以住旧房,但是日常的吃喝玩乐无法舍弃,社区报作为广告载体的优势体现在社区作为消费终端的市场特点,小商业体量不大,但稳固,不太受经济大环境影响。
报业公司上市之前,外人根本想不到这个行业的钱来得如此容易,1973年巴菲特花了1060万美元购买了大量《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在大家都不关注媒体股的大环境中,即使很多股票分析师也是看透了报纸自二战以来不断的下坡颓势,不明白报纸的赚钱之道,他的举动让周围人大跌眼镜。
但11年后,再次证明股神果然名不虚传,这些股票市值飙升到1.4亿,这也成为巴菲特最自豪的投资案例之一。
当然股神的底气来自于他对这一行当的了如指掌,1969年巴菲特就出手买下家乡小镇奥马哈的社区报《太阳报》,在社区报行业里摸爬滚打过,他很清楚里面的水有多深。
整体而言,社区报人比较内敛,不太愿意声张,因为你赚的是身边人的钱,不能不有所顾忌。有钱的社区报人总是偷偷坐着私人飞机去度假,他们担心一旦被只能自驾出行的邻居发现,下个月他们掏钱订报的时候可能就会有点不那么痛快。
应该说巴菲特的预言:传统报业税后回报率至少10%是比较保稳的估计,以社区报《桑福德先驱报》为例,2012年的边际利润高于30%,有史以来几乎从未掉到此一底线之下,当然最辉煌的时候可以达到50%以上。
交易价格低廉
“该出手时就出手”,巴菲特一生的投资经历充满了彼时大家眼里的奇招、怪招,不过后来很多都被证明是先见之举,这也正是“神”的高人之处。
美国的报业收购大部分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报纸数量越来越少,至90年代后期,价格达到最高点,当时交易价格基本上是现金流的12到20倍,后来互联网面世,经济不景气等接二连三的负面因素让价格跳水,现在和最高峰相比至少下降了一半,如果把通胀因素考虑在内,确如巴菲特所说:是“非常非常低的价格”。所以他的收购并不准备划上句号,合适的时候还将继续买进更多小型报纸,
新闻的社会角色不可或缺
新闻不是慈善,但新闻却是别样的生意,除了经济因素,巴菲特对购买报纸的另一个解释是:新闻不可唯利是图,我相信这些报纸作为社区机构存在的价值:民主需要沟通。
美国有一种说法:所有政治都是当地的。各地分治的特点决定了从读者角度,国际甚至国内新闻都是有距离的新闻,权当消遣,当地政府的相关决定才事关切身利益,值得关注。
社区报搭建了一个讨论公共议题的虚拟平台,保证公民知情权,帮助他们投出理性的选票,监督当地政府和官员的权力运作等等不一而足。
近年来新闻界发生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令人担忧,这是“报业将死”说法出炉的行业背景,尽管这其实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谶语。
溯源的话,这个说法来自《消失的报纸》所宣示:2043年最后一份报纸将寿终正寝。其实如有时间通读全书的话,作者分析的对象是疯狂逐利上市的商业大报,在华尔街重压之下,上市公司报纸被不断推高的赢利预期抽得像个陀螺不停地转,杀鸡取卵,置公共利益于不顾,不断削减成本,比如内容注水,缩减出版周期,这也许可以改善报纸的短期盈利情况――但长期而言肯定会降低报纸与居民联系的紧密性,最终被明眼的读者抛弃。
如果从业者认定这是一个很快走向死亡的行业,看不到它对社会的意义,你必然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尽快把这个枯萎的身躯榨干,然后抽身而退;如果知晓它的社会责任和意义,而且相信付出会有回报,目前的困难只是行业周期性发展中的合理阶段,那么你才会坚守,为重新起飞做好准备。
拿惯了快钱的报业太贪婪,其实即使在今天出版报纸依然有不错的回报率,一般超市利润在1%-2%,零售产品利润在6%-7%,如巴菲特所言,报纸税后回报率至少10%的话,这样的行业也足够令其他行业艳羡不已。
相对而言,家族拥有的社区报会更好地平衡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后来很多都被大的上市报团并购,难以抵挡这股风气,对很多社区产生了负面影响。
新闻业把社会责任抛在脑后变得越来越像一个跛脚鸭,最终整个行业及社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有社会责任感,而且钱袋又深的巴菲特重归老行当,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让报纸回归服务社会的本质。最近巴菲特有关出版社区报之道的论述被戏称为“达芬奇密码”,包括:
1.应该在那些社区归属感强烈的地方出版社区报,不关心社区的居民也不会关心社区报,这是报纸扎根的基石;
2.坚守小阵地,不要贪大。报纸发行量在3万份左右时赢利模式最理想,远超全美前50位的大市场;
3.网络已让传统纸媒在国际、国内新闻,体育报道,股票交易价格,就职信息方面失去优势,不要管它,社区报的任务是牢牢把持报道当地新闻的头把交椅地位;
4.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让我们的报纸登满读者感兴趣的内容”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现在不是靠通讯社新闻打天下的年代了,当地记者双腿跑出来的只此一家的新闻才能让那些认为我们的信息有用的人适当掏钱,不管他们看的是纸质版还是网络版。
带感情的投资才美好
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最后幽默地说:我们就好这一口。充满了算计的理性交易冰冷而隔阂,不问出处的非理性决定则还原了股神充满七情六欲的感性一面。
巴菲特曾被誉为“超级报童”,那是他童年最快乐的经历。始于大萧条时代的报童传统曾是美国大大小小社区的一道流动风景线,放学后,十几岁的小男孩秀车技,送报纸,挣外快,好不快活,他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推销报纸,征收上来的订报费直接和收入挂钩。
巴菲特的经商天才在那个时候就初露端倪,他仔细规划送报路线,总能比别人多送报,锲而不舍上门催要订报费,谁能拒绝孩子渴盼的眼神呢?况且也没几个钱,很多家庭会非常主动地配合这些几乎天天打照面的孩子。报童对稳固美国报纸的读者起到了很大作用。
至今他还记得一个月拿到200美金的滋味,比学校老师挣得还多,着实弥补了他在学业上的失落,他把钱锁在抽屉里,不让任何人靠近,在当时的他看来,这就是他日后投资的原始资本。
到了巴菲特的年龄,难免会“怀念过去的好时光”,前工业时代的社区生活无以再现,但他可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纪念它。(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发表成功!请登录后尽快修改密码。
笔&&名:&&&&
用户名:&&&&
发表成功!5秒后自动关闭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