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豪为什么喜欢建立美国家庭慈善基金金

重修:&br&&br&首先思考一个问题:&br&为什么公开报道中,美国的慈善,都和我国的画风不同。&br&比如,我国的慈善活动,说到医疗就是捐款给看不起病的病人,说到教育就是捐款给上不起学的学生。&br&而美国的慈善活动,说到医疗就是捐款给医院、药企,说教育就是捐款给大学,即使这些地方根本不缺钱?&br&&br&如果你认为这是资本主义优越性的表现那就too naive了。&br&&br&&br&&a href=&///?target=http%3A///15/0116/16/AG3HBNR000094ODU.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ney/wealth/story/7618.shtml&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过去美国慈善捐款多集中捐献给教会、大学,特别是私立大学,象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捐款。而在2009年美国给予公共事业、国际援助和环境保护上的慈善捐款比例都有上升,这反映出美国慈善捐款资金走向的一些新趋势。&/p&&p&当然对教会和教育的慈善捐款至今仍是美国人捐款最多的地方。&/p&&/blockquote&&br&&p&&a href=&///?target=http%3A///a/43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给美国顶级大学捐款真的能帮助录取么?&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lockquote&&p&照顾录取无非为两事:“钱”、“情”,美国大学有光明正大的方法满足这两个需求,不必“走后门”。在常青藤大学中,每年有40%左右的学生属于“Special Cases”,即受到了“特殊照顾”。另一种说法是,分数垫底的25%左右的学生是学校招生的“特殊利益”名额。&/p&&p&除了音体美特长生、有色人种等“特招生源”外,“Special Cases”最重要的两类对象为“大捐助者”和校友。&/p&&/blockquote&&br&&p&捐给病人,捐给学生,是真慈善;而捐给医院,捐给大学,实际上是投资行为。因为捐赠者和大学是没有利益冲突,反而是合作的关系,而捐赠者和其他的学生则是竞争关系,我帮你上大学,大学就少一个名额,我自家孩子就少一个机会,怎么会给你钱?捐给医院,本质上和你花钱在腾讯买vip买各种钻没有区别,只不过这种会员卡是无形的,是通过默契来兑现的。看看知乎上吐槽在美帝看病有多难就知道了,富人是不担心的,因为他们捐款了。&/p&&br&&p&可想而知,如果只统计捐款给别人家的学生(希望工程)这样的行为,中国的比率不一定低于美国,同样,如果允许清华、北大接受捐款并自由录取25%-40%的学生,中国的“慈善家”还会少吗?你 会不会也慈善一个呢?&/p&&br&&p&如果你生了病去协和,却被告知排号两周,而隔壁老王马上就入院手术,因为老王是慈善家,这是医院对爱心人士的优先回馈,你会不会也要捐一笔给自己保命呢?&/p&&br&&p&再来仔细扒一下“慈善基金”的 皮。&/p&&p&美国的慈善基金,和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由于其私有制的特征,这笔钱捐出去,并不是像我们一样,捐给了国家,又不是捐给需要帮助的具体的个人,那谁是受捐赠者呢?&/p&&br&&p&答案是:自家的慈善基金,这个慈善基金只是名义上属于大众,但是其实际控制人往往就是捐赠人或其代理人(比如盖茨基金会的理事就是比尔的父亲老盖茨和比尔的老婆梅琳达)&/p&&p&是,钱名义上不是你的了,就如你 开了一个公司一般,按照公司法(法人人格独立),公司的车就不是你的车了,但问题是如果你是老板,你能随便开,这车是谁的还重要吗?只要你能控制公司,就等于控制了公司的财产。&/p&&br&&p&也就是说,你的衣,可以让慈善基金会定做阿玛尼的工装。&/p&&p&你的食,可以让慈善基金会在五星级酒店举办慈善晚宴和法式工作餐。&/p&&p&你的住,可以让慈善基金会买豪宅做办公地。&/p&&p&你的行,可以让慈善基金会安排你去阿尔卑斯山或者拉斯维加斯进行考察谈判。&/p&&br&&p&总之,你可以没有一分钱账面财产,只要你能控制基金会的管理,就行了。&/p&&br&&p&在美国,就可以,因为你是捐赠人,你可以在章程里指定自家人做管理者就行了。&/p&&br&&p&而美国,慈善基金是要每年用掉5%的,这是法律硬性规定的,但是用在什么地方是不管的。&/p&&br&&p&&a href=&///?target=http%3A//sanwen.net/a/eorlboo.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三大公益组织:勿过分关注公益组织营运成本&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lockquote&&p&雅各·哈罗德(Jacob Harold,导航星总裁)在他的小组博客上描述本次活动时提到了一项针对“美国50家表现最差公益组织”的重点调查,该调查是由坦帕湾时报(Tampa Bay Times)、调查报告中心以及CNN联合于本月发表的。调查结果发现,“最差”的公益组织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通过募捐筹集了近10亿美元的善款,但投到项目上直接款项却不到4%。&/p&&p&哈罗德先生认为,这项调查将有助于这次倡导活动,因为它强调了“非常罕见、令人震惊的欺诈案情”。&/p&&p&“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绝大多数诚实、努力做好份内工作的公益组织,”他补充道。&/p&&p&相比而言,慈善导航则认为,行政及筹款成本方面的开支是仍然是公益组织评判标准“一个重要的数据点”,慈善导航的总裁肯·伯杰(Ken Berger)在其博客上写道:&/p&&p&“如果一家非营利组织把70%的筹款用在日常开销上,我敢肯定他们要么是傻的,要么就是把钱装在了自己的口袋,而不是真的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说。&/p&&/blockquote&可以看到,基金的钱用在哪里全凭良心,即使只有不到4%用于真正的项目,70%都用在了“营运成本”,也就是日常开支。&br&&br&&a href=&///?target=http%3A//.cn/html/economy_9_16352_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慈善:高价“养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根据美国税法4942节的规定,私营基金会每年必须用掉其资产总额中的5%。这也就是说,美国慈善组织是允许有管理费用的。为了与营利性组织竞争人才,慈善机构通常也会给从业人员应得的工资,据PayScale网站上的统计,美国慈善机构从业人员的平均年薪是美元,这远高于美国全行业的平均水平。&br&  而美国国税局对慈善机构从业人员的薪资并没有设定上限,比如,休斯顿联合之路慈善总会每年能够募集善款约7000万到9000万美元,而每年的行政开支约占当年募款总额的15%到22%,仅所有员工一年的工资及福利就占据所有行政开支的79%。&br&  虽然管理费用所占比例只是衡量一家慈善机构表现的相对标准,但它并不绝对,美国的慈善组织分工比较具体,从专业救援工作的慈善组织到从事简单物资发放的慈善组织,他们在管理成本上的比例和应用上也千差万别。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认为,普通慈善机构的管理费(包括筹款开支和行政开支)所占比例不应该超过35%。如儿童基金会行政开支占8.4%、筹款开支7.4%;而难民署筹款和行政开支分别达到18%和10.5%,项目费用为70.5%,这些都是正常的。&/blockquote&&br&&a href=&///?target=http%3A///americas-worst-chariti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merica's Worst Chariti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2debd617e9e903d05dabc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2debd617e9e903d05dabc7_r.jpg&&在重申一遍:5%只要你花出去了,怎么花的不管,不需要用在慈善项目上,全部开支掉都合法,法律不管,只要你的基金会的章程允许就行了。而你自家的基金会,当然章程可以自己定了,而且不需要公开。&br&&br&&a href=&///?target=http%3A///news/world//27325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美最差50家慈善机构 10亿善款仅4%用于做善事&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美国最差的50家慈善机构只将不到4%的善款用于现金直接资助。一些机构则资助得更少。十年里,一家糖尿病慈善机构筹得将近1400万美元,却只在病人身上花了1万美元。有六家机构根本没有在他们所服务的领域使用任何善款。&br&&br&  即使机构经营者请求财政支持,50家最差机构中的大多数经营者都对捐赠者撒了谎,没有如实交代资金走向、领取多份工资、秘密支付咨询费用以及和朋友签订筹款合同。一家癌症慈善机构8年里给了一家公司近1800万美元,而这家公司归机构主席的儿子所有。一家医疗慈善机构将最大的一笔科研经费给了机构主席自己的公司。&br&&br&这家田纳西州的慈善机构在榜单上排名12,有着30年左右的历史。过去十年来,它筹集了3000万美元的捐款,承诺用于毒品和健康方面的儿童教育。&br&&br&  但捐款中的80%都直接给了企业。&br&&br&  剩下的钱大部分花在该机构创始人和主席里克?鲍文的潜水视频拍摄上。&br&&br&  鲍文的慈善机构每年向他自己的营利性企业支付20万美元,以拍摄这类视频,并为当地的诺克斯维尔电视台上播放的“里克?鲍文深海潜水”公司宣传节目买单。这里面完全没有涉及到基金会本身。&/blockquote&&br&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勾勒出真实的面目了:&br&&br&如果你的财产要传给子女,按照美国法律,首先有高昂的遗产税,其次遗产税还是先现金税再继承,对于子女来说,拿出巨额现金是明显不可能的。&br&于是,富豪们想出了 一个绝妙的办法:&br&把大部分资产“捐给”自家的慈善基金,注意,基金是法人,是没有寿命的。&br&然后,通过章程,规定自家的子女担任实际管理人(注意,这个管理有可能是间接的,比如虽然不直接管理基金,或者名义上只是个一般工作人员,但是掌握了基金管理公司的人事任免权,类似于你在一个公司有70%的股份,但是你不任职,而你任命的挂名董事长你随时可以免掉,请问你的意思董事长会不听吗?这种操作可能嵌套了多层壳子,真正的投票权通过各种复杂的运作隐藏起来,确实很有欺骗性)&br&是,钱是“名义上”捐出去了。&br&但是,钱怎么用,还是自家说了算,自家的衣食住行都可以挂在基金会,那请问自身名下要不要财产还有甚么关系呢?&br&&br&至于说必要用掉5%,别忘了,首先用处不限,你吃穿用总要花钱的,挂公司帐咯,再往关联企业交易再循环回去也可以啊(如案例中给自己的公司捐助“研究经费”,tmd说的好像别家公司的研究经费都是天上掉下来的,或者给自己拍摄“潜水慈善视频”,马德傻子都知道是给自己的爱好潜水买单好么),还有剩下的95%是可以投资的啊,这些资产往往是 股票或公司的股权,这些股权通过经营,投资,每年将这5%赚回来是不成问题的。也就是“细水长流”。&br&&br&可笑的是美国人自己都对美国式的基金不满,认为他们一边打骚扰电话到处募捐,一边把募来的钱用来支付给商业募捐公司,还有人为之洗地。&br&正如youtube 上那么多羡慕中国高铁的老外,可某些人却说是因为美国不需要,不需要你立项干什么?真是跪久了站都不会了。&br&&br&&br&-------------------------------------------------------------------------------------------------&br&&br&私有制,这是美国这套体制和中国最大的区别。&br&很多人不了解私有制的一些窍门,用中国的经验去套,结果就被骗了。&br&&br&例如,在中国,所有的基金会都是国家的,现在所谓的私营基金会往往也是挂靠在公立基金会下面的子基金,那么实际上钱捐出去了,钱的使用权就是归他人掌握了。&br&而美国的基金会很多是私营的,钱捐出去,只是左手倒右手,因为自己仍然是基金会的管理者,钱还控制在自己手里,只是名义上归大众了。&br&&br&再比如,中国的医疗、教育体系里面,最好的往往都是公立的,那么公立的,就有一个公平问题,名义上大家都是纳税人嘛。&br&而美国的最好的医院、大学往往都是私立的,国家就只提供基本的医疗教育水平,那么最好的资源就都被那一个阶层把控住。&br&捐款,实际上就是这个阶层的vip门票,只不过把他高大上化了,你说我成绩不够,钱来凑,是不是很low?我做了慈善,大学回馈慈善家,是不是一下子好听多了?有区别么?本质上没有,但是贴了金。
重修: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公开报道中,美国的慈善,都和我国的画风不同。 比如,我国的慈善活动,说到医疗就是捐款给看不起病的病人,说到教育就是捐款给上不起学的学生。 而美国的慈善活动,说到医疗就是捐款给医院、药企,说教育就是捐款给大学,…
扎克伯格已经说了啊,成立基金会,把股票或现金捐赠给基金会持有。&br&&br&如何操作:以比尔盖茨为例,他和妻子将名下持有的微软股票分批分次(不是一次性,也不是全部)捐赠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而基金会受赠之后,则可以通过领取分红和出售股票来获得现金从事慈善事业。根据SEC的文件,截至2015年2月份,盖茨持有的微软股票已经低于3%,比前CEO鲍尔默还少。&br&除了捐赠股票外,盖茨也多次向基金会捐赠现金,例如2004年捐赠30亿美金,2007年捐赠13亿美金,而这些钱很大一部分也是其出售股票所得。&br&&br&为什么是捐赠股票:首先,全世界富豪们的绝大部分财产,都是股票、信托等资产,现金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谁也拿不出几百亿美元现金,要捐只能是股票;其次,捐赠股票可以让基金会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分红),捐赠大量现金只会给基金会带来投资压力;第三,相比现金(资产变现获后再转账给基金会),捐赠股票更易操作(签署一份法律文件即可);第四,对于基金会来说,持有优质企业的股票,是比持有现金更好的投资手段。&br&&br&基金会的持续性:事实上,在西方社会,这种由名人发起的旨在公益的慈善基金会,其融资和运营能力是很强的,一方面有较为完善的监管法律,一方面有许多富人热衷于慈善(宗教因素+好名声+避税),所以基金会的持续性是不成问题的,例如,今年7月份,巴菲特就向包括盖茨基金会在内的四家慈善组织捐赠了28.4亿美金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br&&br&公司控制权:一则捐赠是分次分批的,不会一下子伤筋动骨;二则基金会不插手公司经营,一般仍会把投票权委托给捐赠人;三则类似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类创始人,本身就有很高的威望,除非犯了大错,股东们仍乐意跟随他;四则,facebook上市时候采用的是AB股制,制度设计上保证了扎克伯格可以较小的持股比例保持公司控制权。此外,像比尔盖茨这样已经宣布退休且捐赠绝大部分财产的,也就不会太在意控制权的问题。&br&&br&如何保证履行承诺:至少法律上没有。慈善捐赠本来就是一种个人道德行为,无法也不适宜用法律来约束,能够约束富豪们的,只有良心、宗教和舆论。
扎克伯格已经说了啊,成立基金会,把股票或现金捐赠给基金会持有。 如何操作:以比尔盖茨为例,他和妻子将名下持有的微软股票分批分次(不是一次性,也不是全部)捐赠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而基金会受赠之后,则可以通过领取分红和出售股票来获得现金…
赞同 &a data-hash=&943fcb1aad989d547e02d6& href=&///people/943fcb1aad989d547e02d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廖子钰& data-hovercard=&p$b$943fcb1aad989d547e02d6&&@廖子钰&/a& 的回答,再做些补充。&br&&br&关于公益基金的投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9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管理的通知》(2000年失效),明确规定“基金会可以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同时限定“基金的保值及增值必须委托金融机构进行”。&u&不过,此文件已在2000年失效&/u&。后历经1996年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款被骗做抵押担保贷款、1998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关闭,和2002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投资巨额亏损等一系列风波后,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 《基金会管理条例》干脆放弃了做具体限定,只是确立了&b&“合法、安全、有效”&/b&的基本原则(第二十八条: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另外,民政部于2013年印发的《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中也并未对投资渠道有具体限定。因此可以说,&b&现行的行政法规中对于投资渠道并未有具体限定。&/b&&br&&br&具体到各基金会案例中:&br&&br&案例一: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主要是分三类模式进行投资:一是理财性质的投资,买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二是证券类,如股票和增发配售等;还有一些长期的投资,比如物业资产。&br&&br&案例二:现任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在2013年6月的第四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曾发言表示: ”南都基金会的投资具体的收益情况是这样的,南都公益基金会2007年投资收益1600万元,主要来自于股市;2008年股市大跌,亏损较大,南都公司捐资弥补了亏损。除了2008年是赔,其他年还不错。在投资对象选择上,南都公益基金会在2008年之前主要涉及短期投资中的股票。2008年亏损之后,为了减少风险,我们2010年开始做信托,西安信托,做了两笔共5千万。2011年又续了一年,回报率是大概10%。2011年以后,选择了长期投资中的私募基金--红杉资本,做的是私募股权,共计投入1亿元,分期投入,每次投入25%,即2500万。回报率大概是50%左右,投资期为4年,期间不分红。私募投资周期比较长,回报比较慢一点。“&br&&br&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公益基金投资的渠道还是比较多样化的。&br&&br&而关于可投资比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有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也就是说,&b&除了必须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公募70%,非公募8%)与行政办公经费等等开支外,剩余资产都可以用于投资&/b&。&br&&br&但是,《基金会管理条例》同时也明确了&b&“基金会理事会违反本条例和章程规定决策不当,致使基金会遭受财产损失的,参与决策的理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b&。” 再加之之前的一系列风波,因此,&b&目前大部分基金会理事会对于投资还是处于比较谨慎的态度&/b&。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2011年86家大型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中,只有48家进行了投资,45家的投资收益为正,3家基金会出现了亏损。这48家基金会的总投资收益为9716万元,仅占年度总收入的1.12%。&br&&br&2011年的非公募基金会投资收益TOP20 如下(手边正好有本《基金会绿皮书》随便拍的,仅供参考,请见谅) :&br&&img src=&/ee42dffa3212beeafbf6f11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e42dffa3212beeafbf6f11d_r.jpg&&&img src=&/de9fbff0d39a4ebd55adc7af4c96d9c0_b.jpg& data-rawwidth=&46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de9fbff0d39a4ebd55adc7af4c96d9c0_r.jpg&&&br&&br&&br&另,2013年年初,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就本市首个《北京市慈善事业促进办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办法》中明确提出:鼓励基金会按照规定开展资金募集和资金运作,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可见官方态度还是很支持的。毕竟公益基金会的收入理论上讲属于公共资产。在捐赠收入不稳定,通货膨胀持续为正数的状况下,基金会若不进行保值增值的投资相当于坐吃山空,并不利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br&&br&&b&随手拍仅供参考,更多数据请参考&/b&&b&&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基金会中心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
的回答,再做些补充。 关于公益基金的投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9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管理的通知》(2000年失效),明确规定“基金会可以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同时限定“基金的保值及增…
大学狗试着答一下。&br&还有家族信托的方式。&br&美国的法律中,家族信托只针对资产5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且统一抵税额(Unified Credit)恰好是500万美元。意味着你这一辈子转移500万到非公益信托资金里不用交赠与税。富一代直接给富三代是有跨代转移税(GST)的,同样是500万的起征点。&br&然而这里可以用杠杆策略进行更多财产的转移。&br&1::成立一个非公开上市的有限合伙企业ABC,发行两类股权:无投票权和有投票权的。无投票权的市场价值会低一些(具体数忘了,差不多小一半),因此可能可以用500万美元让家族信托公司持有近1000万美元的资产,&br&2:将其作为首付,购买ABC5000万美元的资产,之后每年给子女支付利息。&br&家族信托便可拥有10倍甚至以上(购买的资产也可以是折价资产)的资产,且子女可以获得稳定收入。&br&除此外还有其他的工具可以运用,比如捐赠者剩余年金信托(GRAT)。&br&需注意的是,家族信托不在乎财产实质的转移,而在乎财产的永续。&br&手机码字不容易,在外面也没有资料,全凭记忆了。。错误的地方请指出。
大学狗试着答一下。 还有家族信托的方式。 美国的法律中,家族信托只针对资产5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且统一抵税额(Unified Credit)恰好是500万美元。意味着你这一辈子转移500万到非公益信托资金里不用交赠与税。富一代直接给富三代是有跨代转移税(GST)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564 人关注
1194 条内容
1507 人关注
168 条内容
5857 人关注
114 条内容&p&可以看下这个&/p&&br&&p&
日,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宣布,他们将捐出其所持有的脸书股份的99%,让刚出生的女儿马克斯(Max)“在比我们更美好的世界里成长”。&/p&&br&&p&
扎克伯格在自己的脸书页面上贴出“给我们女儿的一封信”,在信中宣布此消息。他说他们将把财产捐赠给“陈扎克伯格”基金会(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这是他们在2009年成立的慈善组织。扎克伯格表示,捐赠金额现值约450亿美元(约2879.8亿人民币)。在信中扎克伯格说,该慈善组织的目标是“为了下个世代的所有孩子提升人类潜力与促进平等”。&/p&&br&&p&
当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的时候,迎来的是一片赞美之辞。笔者对扎克伯格的行为充满敬意,虽然有满腹疑问,但在这个充满着对女儿的无限爱意和对社会的深切关怀的时刻,任何问题都显得十分多余,甚至粗鲁。你一介屌丝,哪里懂得美国富豪的情操。但是,从一个财经作家的角度来看,有些事又不得不吐为快。&/p&&br&&p&
我们大家都知道,扎克伯格自2012年就开始领着年薪1美元的工资,同样这么干的还有京东的刘强东。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财富,以他目前所持有的股权价值,可以说是富可敌国。那年薪1美元的工资代表什么呢?它代表扎克伯格不用交一分钱的个人所得税,即便他是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为什么呢? 因为他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br&&p&
什么是收入?我们平民老百姓的收入很简单,我们每月从雇主那里领到工资,年底可能还有一笔奖金。这可能就是我们收入的全部。但对那些超级富豪来说,这点收入不值一提。扎克伯格的财富来自他所持有股票的升值。只要这些上升的财富不被定义为收入的话,这些超级富豪包括扎克伯格就无需交税。更离谱的是,就算这些股票的升值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的话,税率也要比老百姓交的收入所得税率要低得多。如果扎克伯格没有出售股票套现,他连资本利得税都不用缴纳。也就是说无论扎克伯格的股票价值有多高,在出售之前,他无需给政府支付一分钱。如果扎克伯格想拥有其他公司的股票的话,他只需换股,而在同类产品交换的原则下,他甚至也无需支付任何税负。即便过了若干年的某一天他卖出了股票,应该缴纳了大量所得税,可是他已经完成了所得税递延所获得的巨大价值,让你每年付1万税和让你十年后纳10万的税,这是完全不同的。&/p&&br&&p&
超级富豪还可以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来避税。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税盾。所谓税盾,简单的说,税盾就是你有意去用一个应计税的费用去抵消应纳税的收入。我们用税盾的目的就是要推延或者免除一个税务负担。只要法律允许,超级富豪们就会有许多应计税的费用可以用来作为税盾。将一部分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就是一个典型的税盾。如果你捐赠财产,无论这些财富价值多少,你都永远不需要为你捐赠的价值支付税金。善良的老百姓一定会说,尽管超级富豪避了税,但至少慈善机构到底还是拿到了钱,得到了利益。但是,到底是谁真正得到了利益,一时半会也说不清。在美国,法律对慈善机构怎么用钱,用多少钱没有具体规定。所以,谁也说不清这笔钱是怎么用的。他们真的投入到慈善用途吗?很多超级富豪设立了一个慈善基金,然后由自己指定的继承人控制。这个慈善基金也无需支付政府哪怕一分钱税款。就算扎克伯格和和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离婚,这笔钱也不能动用。如果扎克伯格哪一天资不抵债的话,债主也无权从这笔慈善捐赠讨回债务。虽然捐赠人的继承人不能拥有这个基金,但是可以控制该慈善基金。这可以形成一个“防火墙”。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海外的遗产税制度和税率之高,对于小户人家的钱可以卖房卖地,转移给下一代,几百亿的富豪怎么办?所以我可以肯定地指出,如果中国将推行遗产税后,将会有大批量的富豪开始捐赠慈善基金,而通常这个基金都是由自己或关联人,下一代控制的。&/p&&br&&p&
所以在美国和欧洲,许多这种由超级富豪设立的慈善基金,到最后,大部分的利益还是由捐赠人和他的继承人获得。另外,很多慈善基金的性质也会发生畸变。比如某些基金披着知识或教育的外衣,来宣传自己的某种世界观或政治理念。&/p&&br&&p&
当我再回头看看扎克伯格”给我们女儿的一封信“,言辞真切,我不由得为之动容。但我想,税务局这时一定会非常沮丧,因为,煮熟的鸭子又飞了。&/p&&br&&p&&strong&
PS:&/strong&后面我们会专门对税盾做一下学术探讨及回答一些读者对《估值就是讲故事》里面,调整后净现值法的疑问。&/p&
可以看下这个 日,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宣布,他们将捐出其所持有的脸书股份的99%,让刚出生的女儿马克斯(Max)“在比我们更美好的世界里成长”。 扎…
我觉得巴菲特要是到中国来也捐不成。&br&
1、欧美大多数的人没有仇富心理,他们的钱是透明的。而中国很多人认为多数富商的钱是通过不正常的途径获得的,是大多数的人产生了仇富的心理,没有对财富形成一种正面的理解。&br&
2、他们不会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唯一或者最重要的标准,尤其是到了他们这种程度,对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了真正的理解&br&
3、他们对私有财产保护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财产肆意的被剥脱和占有是他们无法想象的。&br&
4、捐赠体系非常完善,从法律到专业的基金会有着一条龙的管理制度&br&
5、如楼上所说的是可能还有信仰的问题,这就使主观的意愿和客观的制度达成了一致,给捐赠开放了一条道路。
我觉得巴菲特要是到中国来也捐不成。 1、欧美大多数的人没有仇富心理,他们的钱是透明的。而中国很多人认为多数富商的钱是通过不正常的途径获得的,是大多数的人产生了仇富的心理,没有对财富形成一种正面的理解。 2、他们不会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唯一…
以下为《信用战:全球历史演进元规则》一书中部分内容:&br&&br&&blockquote&&b&基金会:各种势力的载体:&/b&&br&美国等西方国家有大量的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大多以各类研究、公共服务、慈善活动为目标而运作,这些基金会掌握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经济力量,影响无所不在。这些基金会是西方各种势力博弈的经济载体,如果说贵族小集团作为载体还是一个模糊的维系,那么基金会作为各种势力的载体,就是一个极其紧密的、由法律、经济和国家武力保障的核心机构了。&br&&br&报端时常可以看到西方的顶级富豪把财产全部捐献给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云云,他们将资产捐给基金会而不留给子孙的行为,曾经让国内很多人称赞不已。后来有人提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逃避遗产税,西方的遗产税是非常高昂的,可以超过遗产数额的一半。当然避税的说法实际上也只是说到了→点皮毛,避税只是基金会的一项功能。我们知道捐赠是可以免税的,而富豪所捐赠的都不是现金,而是他们持有的股份等实物资产,这些资产变现要缴纳高额的所得税,比如当初设立公司可能只投资了10 万美元,现在股票价值10 亿美元,一旦股票变现,所得收入基本都要大额纳税,而这些资产转入基金会却是免税,避税利益经常超过各种慈善的支出。&br&&br&对于各类基金会,核心问题是基金会的所有者是谁呢?在西方私有制社会,基金会的所有权不属于国家,还是在私人手里,虽然很多基金会名义上是属于全社会所有的,但是基金会章程等是保密的,基金会实际的所有人就是在基金会担任实际职务的人,基金会所有人的产生过程有秘密的程序不为外界所知,外人也没法参与。富豪捐助基金会的实际结果是基金会掌握在这些富豪的后代手里,而避税只是最直接表面的好处,核心利益不在这里,而在于保持家族的长久控制。历史上耳熟能详的著名富豪们,都留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基金会。&br&&br&如果将巨额财富直接留作遗产,继承人怎样处置遗产难以干涉和限制,而且继承人经常有孰绎子弟把财产败光,子孙越多导致家族财产被分割的越分散,最后家族的竞争力极大下降。设立基金会及其运作规则,一方面限制了后代对于遗产的使用,使得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另一方面也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家族公社,后代的各项花销可以在基金会名下支付,给子孙们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而所有子孙的社会影响力也给基金会的势力添砖加瓦,基金会还可以聘请最好的职业经理人操盘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基金会这样的机构就是把家族的利益长久凝聚在一起,看似为了公益事业实际上巩固保持了家族利益,使得西方的富豪家族势力突破中国富不过五代的瓶颈,家族的财富不会被分散,而且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围绕这个基金会发挥自己的力量,使得西方的贵族家族可以有长期的影响力。&br&&br&基金会的规则是保密的,资产数量也是保密的,基金会对外公布的资产数量一般都被低估了很多,因为基金会大量的资产是以取得戚本记账的,比如基金会拥有的大量文物和艺术品等在当今拍卖市场上都是价值连城,可是这些文物和艺术品等当年都是以很低廉的价格获得的,在账面上计算的价值很低,而对于各种公司、产业的投资也是如此处理的。因此这些家族基金会的实力从来不公开,我们在富豪榜上所见到的富豪们,相对于这些势力只能算是小小的&暴发户金融危机就是真正主宰世界的强大势力对暴发户&剪羊毛&。我们都知道,各种金融、经济的博弈都是&零和博弈有一方输了就有一方赚,在金融危机中大家都亏损,是谁赚取了大家损失的财富呢?就是这些保密的基金会。&br&&br&基金会不是上市公司,其资产和经营行为本身不需要对公众说明;西方保护个人隐私的规则,也保护了基金会的幕后秘密规则。西方的媒体虽然是有言论自由,但是这样的&言论自由&是西方的势力集团制定的,西方媒体没有侵犯他们&隐私&的权利,西方的言论自由是建立在不得侵犯公民隐私和商业秘密的基础上,各类基金会的运作就属于&隐私&和&商业秘密&。&br&&br&西方社会通过遗产税调节社会财富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西方富豪们捐献所有资产用于慈善和服务百姓也是一个美好的童话。试想在一个移民非常方便的社会,如果对于富豪们的遗产税收掠夺过重,还有谁会在这样的国家投资和定居,如果真是那样肯定会资本外逃,特别是移民国家,往往还会有优惠政策来吸引新移民,吸引外来富豪移民是他们立国的国策!西方遗产税政策的真实目的,是通过制定规则要西方富豪们都建立基金会这样的机构,这些机构在本国设立,受到本国的管辖和控制,而设立他的富豪死后,基金会很多规则是不可更改的,也不可能再迁往国外;这些机构只要在国内,就是该国的财富,成为国家富强的经济基础。一方面,富豪在该国建立自己家族的基金会,需要这个国家的强大;另一方面,国家以法律和规则保障富豪的资产和子孙,也是富豪们需要的。这样一来,富豪们的财富受国家的保护,反之他们也要影响国家的政权和维护国家的长期强势,这是一个追求&br&共赢的博弈。&br&&br&在西方国家以捐抵税&是一项基本政策。各个基金会捐款、筹款用于各类公益事业,不但分担了政府的工作,管理成本也比政府小。同时这样的做法,也让各种势力参与到国内政治中来,基金会从事慈善行为也是西方各种势力博弈政治资本的游戏规则之一,西方的基金会通过慈善渗透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影响了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决定了民主选举的方向和规则,把势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br&&br&在西方,不仅仅是富豪热衷于设立基金会,政党也设立各类基金会作为政党的经济来源和重要实体,各个政治领袖也利用个人政治魅力,建立自己的基金会,因此形成来源于政治贵族和利益集团的各种带有政治倾向的基金会;西方宗教组织更是号召教众奉献资产支持教会的慈善基金会,这是宗教以其精神影响力合法占有教徒财产的方式,也是宗教活动的经济来源和宗教影响力的经济基础。总而言之,决定西方社会的各方博弈力量都建立了代表自己利益的基金会等经济博弈实体,掌握经济力量,各种势力就找到了一个在民主竞选中政治博弈平台之外的一个经济博弈的平台。基金会作为一种平台,还促进了西方各种博弈规则的公平建立,因为金融资本、政客集团和宗教的经济命脉都在同样的金融、资本市场上同台竞技,他们的势力彼此限制对方的阴谋和罪恶,维持了博弈的公平和市场的竞争,让当今社会走向光明。&br&&br&操纵基金会的贵族家族之间也是广泛的联姻和联盟,使得各个历史贵族、富豪所建立的基金会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一个决定世界的群体,也就是幕后决定世界的小集团,他们与政治精英、宗教领袖等也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而且西方世界这样的幕后群体是跨越国界的,东方的新兴国家如果没有人能够进入这个圈子,实际上就没有真正融入西方的世界,与他们永远是隔着一道玻璃天花板的。当今中国的崛起不在他们的规则之内,所以他们要一致遏制,这个世界是以财富决定为基础,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在博弈。&br&&br&所以对于西方的各个基金会,我们不但要知道其在西方世界的强大经济实力,也要认识到与他们捆绑的各种政治势力和人群的力量,他们是各种势力博弈的一个经济平台,每一个强大的基金会背后均有真正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强大势力,基金会是金融资本、政客集团和宗教的经济载体,承载了金融资本、主权国家和宗教势力等多方面的博弈,是这个世界幕后决定体系的载体之一。&/blockquote&&br&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钱包决定声望和影响力。凯撒们当年赤裸裸地玩,今天的富豪们换个包装接着玩。具有魔力的金钱流到别人的口袋里,与作家艺术家们将其作品“献”给XXX不能等视,与相对论之于爱因斯坦、猫之于薛定谔。。。更不可同日而语。能挣那么多钱的人看不明白还要把钱真的“捐”出去?“家族”如何生存壮大?如何父子夫妻轮流当总统?资本主义岂不要失去前行的动力了?&br&&br&=====================================&br&刚看到的:&br&&a href=&///?target=http%3A///mw690/f7p01as1e8j20ku0ibmzh.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w690/89&/span&&span class=&invisible&&319b15jw1f7p01as1e8j20ku0ibmzh.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如果我妈赢的话,我会来接管她在克林顿基金会董事会的位置。这样就没有利益冲突了。”
以下为《信用战:全球历史演进元规则》一书中部分内容: 基金会:各种势力的载体: 美国等西方国家有大量的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大多以各类研究、公共服务、慈善活动为目标而运作,这些基金会掌握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经济力量,影响无所不在。这些基金会是西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564 人关注
1194 条内容
1507 人关注
168 条内容
5857 人关注
114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慈善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