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附注中,会计利润与利润表里的所得税费用用调整过程表中是否有勾稽

查看: 70157|回复: 157
请问版主,附注中,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表中是否有勾稽?
一起参加直播一起互动讨论
更有历届视频回放观看
传统财务即将面临转型或淘汰
2000万财务人未来何去何从
港中大-上国会强强联手
全球23强,免联考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
& && &&&项&&目& && && && && && && && && && && && &&&本年发生额
利润总额& && &&&
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 && &&&
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 && &&&
调整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 && &&&
非应税收入的影响& && &&&
不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 && &&&
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 &&&
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 &&&
税率调整导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的变化& && &&&
……& && &&&
所得税费用& && &&&
<p id="rate_636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威望 + 1
" class="mtn mbn">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1558, 订阅: 69
& |主题: 41, 订阅: 3
& |主题: 3, 订阅: 3
& |主题: 24, 订阅: 2
发表于 昨天&15:44
该表中的各项调节项目均不含已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事项,如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影响、内部交易 ...
你好!我是认同你的这个说法,但是如果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不在这个表中专门调整的话,这个表最后的调节结果应该是等于本年所得税而不是等于所得税费用吧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的填表说明:
该表的基本原理是以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为起点,先乘以母公司 ...
“(2)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乘以母公司的适用税率”
陈版,这种说法是有官方的文件或解释吗?
我看到有些上市公司,母公司是15%的税率,但是&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一处,还是利润总额*25%,而不是母公司税率。差异的10%单独列示一项“税收优惠”。H股业务这种披露会更普遍些。
求问陈版此处是否有官方解释?
这张表的主要调节内容和各项内容的填列方法都是约定俗成的。官方对此没有正式的解释。但我理解我建议的做法在实务中是最常见的。&
请教一下如果假设企业投资了某个联营企业,成本100万,累计损益变动100万,账面价值200万。本期以300万出售,账面投资收益100万,但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对于这部分差异怎么体现比较合适?
请教陈总,我看某ST上市公司年报,利润总额为负,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为正数,合理吗?
可能有问题。&
我这个表当时学的时候,领导说,凡是一个事情单方面影响会计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在此反应
请问陈版,权益法单位核算的投资收益放在“不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可以吗,货币基金的收益是 ...
陈总,如果权益法调整的投资收益是负数,是否还放“不征税收入的影响”,是否应放“不可抵扣成本”?
是。避免“不征税收入的影响”出现负数。&
1、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可增加“税法规定的额外可扣除费用”项目;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 ...
请教陈老师,如果企业存在2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处于2免期间,那么对应的所得税与利润总额的关系应该怎么填呢?
比如说企业利润总额100w,不得税前扣除的费用为10w,应纳税所得额为90w,享受免税政策,无计提递延所得税。此时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是不是0呢?谢谢老师
直接填零。&
请问版主,前期可抵扣亏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预计未来期间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本期将上期确认的可抵扣亏损予以冲回。应该在表中那一项填列,是第7还是第8项,真是有点糊涂了。
本帖最后由 chuangz11 于
13:18 编辑
请问版主,利润总额是合并报表的利润总额数字,那合并抵消影响利润的数字放在哪里?
1、请教陈版主,这个内部损益抵消,什么情况下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什么情况下不需要?2、是不是附注里面披露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中,不需要列示本期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参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第九条。2、是。&
1、对于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环保设备投资抵免等对所得税费用影响,可在该调节表中增设“额外可扣除费用的 ...
请教陈版,企业目前享受软件企业2免3减半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今年是最后1期,所得税按照12.5%计算;明年开始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率。那假定我今年资产减值损失是100万,计算纳税调增的当期所得税影响额应该是100*12.5%=12.5万;递延所得税金额的影响额为100*15%=15万;二者在以前采用相同税率的时候可以抵消,对整体无影响。但是现在却有2.5万的差额,请问陈版应当反应在表中的哪一项?
其他,如影响重大,也可以单列项目,如“预计未来适用税率变化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等。&
设定受益计划中的辞退福利(其他综合收益)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本帖最后由 helen_lanlan 于
13:04 编辑
请问陈版@chenyiwei
在处理设定受益计划中的辞退福利业务时,确认递延所得税时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其他综合收益
但是在实际发放相关款项时,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 &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部分的所得税费用,跟会计利润没有勾稽关系,在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表中应如何列示?
实际发放款项时是不会编制调整递延所得税的分录的,递延所得税都是在期末集中调整一次。所以应不会有你说的问题。&
举个例子吧,本期会计利润总额100,计提坏账准备60,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0+60=160,那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160×25%=40,递延所得税60×25%=15,这样减值准备一项因为纳税调增15,对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15。所以对于这个表格来讲,从会计利润总额出发,一增一减对当期所得税费用没有影响。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的填表说明:
该表的基本原理是以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为起点,先乘以母公司 ...
(8)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指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等于该类项目对本期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乘以其所在纳税主体的适用税率。
陈版,我理解本项目始终应以“+”号填列,正确吗?
1、因为该表是以利润总额为起点,调整到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而在税 ...
陈版我可能没有说清楚,如果往来款项的暂时性差异在上期发生,但相应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本期确认的,是否应作为该表中的调节项目填列?如果需要填列则是否放在“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项目内列式?
是,可以填入该项目,或者单列“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项目。&
小张同学要奋斗 发表于
请教,如图:本图背景: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值也确认递延,递延所得调整中的数字为两者的和, ...
因为你的可弥补亏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我们在做当期所得税计算时,资产减值损失没有实际减值前,不可以税前扣除,应该纳税调增,对应的当期可弥补亏损应该增加了这一金额(类似计提坏账准备),而你有没有确认可弥补亏损暂时性差异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正这张表一直就没弄明白。
这样的披露形式,我们这些搞了几十年的会计都看不清楚,还指望社会公众看清楚?我反正每年都糊弄,也没有谁说填的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站长推荐 /1
营改增、金三上线,让企业曾经以为可以做的事项、可以筹划的业务空间范围大大的缩小。如何从根源上、从过程中、从理念上、从操作手法上、从资源调配上来达到全面纳税风险规划的目的,是考验财务人真正能力和价值的地方,是本期活动的侧重点。本活动由元年云快报支持举办。
Powered by查看: 70159|回复: 157
请问版主,附注中,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表中是否有勾稽?
一起参加直播一起互动讨论
更有历届视频回放观看
传统财务即将面临转型或淘汰
2000万财务人未来何去何从
港中大-上国会强强联手
全球23强,免联考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
& && &&&项&&目& && && && && && && && && && && && &&&本年发生额
利润总额& && &&&
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 && &&&
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 && &&&
调整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 && &&&
非应税收入的影响& && &&&
不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 && &&&
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 &&&
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 &&&
税率调整导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的变化& && &&&
……& && &&&
所得税费用& && &&&
<p id="rate_636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威望 + 1
" class="mtn mbn">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1558, 订阅: 69
& |主题: 41, 订阅: 3
& |主题: 3, 订阅: 3
& |主题: 24, 订阅: 2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的填表说明:
该表的基本原理是以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为起点,先乘以母公司的适用税率得到“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再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项目调整最终得到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总额,其中最后一行的“所得税费用”应等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即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
该表中的各项调节项目均不含已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事项,如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影响、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影响等。
各项目的填列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利润总额:利润表上显示的利润总额。
(2)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乘以母公司的适用税率(如25%)。
(3)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反映部分子公司的适用税率不同于母公司(如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适用西部大开发优惠等)的影响,等于适用税率不同的子公司的利润总额乘以母子公司适用税率之差。如某个子公司适用15%税率,当期该子公司利润总额为100万元,而母公司适用25%税率,则该项目填写“-10万元”。
(4)调整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反映本年度对上年度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时,最终汇算清缴结果与上年末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存在差异而发生的补(退)税额,且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的部分(参考《计学撮要2011》第388~391页的问答)。该项目的金额在账务处理上应当是作为对本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5)非应税收入的影响:反映本年度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但税法规定为免税收入或不征税收入项目(如国债利息收入、某些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等)的影响,等于此类收入的金额乘以其所在纳税主体的适用税率。本项目以“-”号填列。
(6)不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反映本年度发生的属于永久性差异性质的不可扣除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如超标准业务招待费、使用不征税收入形成的支出等。本项目金额等于此类成本、费用或损失的金额乘以其所在纳税主体的适用税率。
(7)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指以前年度存在的某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以前年度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末管理层认为满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故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贷记本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本项目以“-”号填列。
(8)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指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等于该类项目对本期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乘以其所在纳税主体的适用税率。
(9)税率调整导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的变化:因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将发生改变(如因为颁布实施新税法、纳税主体本身是否适用某项税收优惠的条件发生变化等)对该纳税主体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按期末预计的转回时适用税率进行调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其金额等于:期初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暂时性差异项目金额(注:不包括转回时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权益项目的暂时性差异)×(期末预计的转回时适用税率-年初预计的转回时适用税率)。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的,按“-”号填列;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的,按“+”号填列。
(10)所得税费用:等于利润表所显示的“所得税费用”,即“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
本帖最后由 ivancheng 于
20:19 编辑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的填表说明:
该表的基本原理是以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为起点,先乘以母公司 ...
1、其他如“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等纳税调整事项在哪项里面填列?2、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增减变动导致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增减变动应列报为哪一项?
3、如果特殊的纳税调整事项均不在以上内容中,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项目?
1、其他如“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等纳税调整事项在哪项里面填列?2、因 ...
1、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可增加“税法规定的额外可扣除费用”项目;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属于不征税收入的,应填列在“非应税收入的影响”项目内。
2、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增减变动导致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增减变动,如果因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确认的,填列在“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项目内;因预计转回时的适用税率变动而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计量金额的,填列在“税率调整导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的变化”项目内。
3、也可增加,但预计增加项目的情况应比较少见,因为上面这些项目已经概括了绝大部分情况。
1、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可增加“税法规定的额外可扣除费用”项目;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公允价值调整引起的利润总额的变动,这个应该填列在哪个项目下?
不需要在该表中专门调整。该事项对会计利润和所得税费用影响的方向相同、金额成比例。&
就该表来说,前后没有勾稽关系了?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公允价值调整引起的利润总额的变动,这个应该填列在哪个项目下?
该事项如果影响利润的话,为什么回影响到所得税费用?没想通
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时当然会影响所得税费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学习一下,正要写报告呢
该事项如果影响利润的话,为什么回影响到所得税费用?没想通
例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无形资产评估增值100万,按5年摊销,每年会增加管理费用20万,利润总额会减少20万,但是这20万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不会影响到所得税费用,但是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利润总额少了20万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就会比实际的少,那么需要在哪一项里面调回来?
还是在公允价值调整的过程中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的过程当然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
1、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可增加“税法规定的额外可扣除费用”项目;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 ...
请教版主,如果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但属于征税收入,应该列入哪个项目?纳税调减事项应该列入哪个项目?谢谢
请教版主,如果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但属于征税收入,应该列入哪个项目?纳税 ...
该表中的各项调节项目均不含已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事项,如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影响、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影响等。
递延收益如果在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下,该事项对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影响的方向相反、金额成比例,不需要在该表中专门调整。
<p id="rate_0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鼓励热情答疑&威望 + 2
" class="mtn mbn">
该表中的各项调节项目均不含已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事项,如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影响、内部交易 ...
谢谢,这个想明白了,还请教一下,如果当期坏账核销,做的纳税调减,又该如何反映呢?
原理相同,如果当初坏帐准备确认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在该表中也不需要特别考虑。如果原先没有确认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列入“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1.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应有两种情形有:一种是前期未确认而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减项。反之前期确认,本次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加项。而不能全部是减项。
2.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本期未确认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应理解是当期发生的亏损更适当。
3.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乘以母公司的适用税率(如25%)。理论上只能是数学推
算而已。差异体现在母子税率影响没有实质性意见,如填列适用税率更适当。中国税法对不同公司采用不同征管办法,如核定征税就比较麻烦,因此,我理解按法定或适用税率都可以。
本帖最后由 arhcpa 于
17:01 编辑
1、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可增加“税法规定的额外可扣除费用”项目;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 ...
请问,对本期提取的减值准备确认了递延税资产的情况,在这个表中,反映在哪行?
不需要单独作为调整项目反映。&
应纳税所得额是负数,账面未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如何勾稽所得税费用?
如就可抵扣亏损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则无需作为特别调节项目反映;如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填列在“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一行内。&
本帖最后由 zhs7403 于
20:54 编辑
陈老师,别的都理解了。有一个问题,可抵扣亏损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则产生贷方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但是因为应纳税所得额是负数,因此借方不需要计提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我理解需要调整啊?反之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借方当期无需纳税,因此不需要调整。我的结论正好相反,错误在哪里?还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为什么表格里没有调整?
当期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规定的本期纳税义务来计量的,此时只有递延所得税而无当期所得税。&
。。。。。。。。。。。。。。。
请问版主,利润总额是合并报表的利润总额数字,那合并抵消影响利润的数字放在哪里?
如果合并抵销未实现损益确认了递延所得税,则无需在该表中作为调节项目;如果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应作为本期发生的未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事项列入该表。&
本帖最后由 __yEs、先生 于
19:58 编辑
“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的填表说明:
该表的基本原理是以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为起点,先乘以母公司 ...
假设A公司会计利润430万元。其中国债收入50万元,未取得合法税前抵扣凭证费用20万元,税法允许扣除折旧120万元,会计计提折旧60万元,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20万元。适用税率25%
按税法计算本期应纳税所得额=(430-50+20+60-120+20)*25%=90万元
当期所得税费用=90万元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5万元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15-5=10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 90
& &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 10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 && &&&5
贷:应交费用—应交所得税& && && && &90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 && && && &15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列报:90+10=100万元
各项目的填列如下:
(1)利润总额:430万元
(2)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430*25%=107.5万元
(3)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0
(4)调整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 0
(5)非应税收入的影响:-50*25%=-12.5万元
(6)不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 20*25%=5(万元)
(7)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0
(8)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 0&#8226;
(9)税率调整导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的变化:0
(10)所得税费用:107.5-12.5+5=100万元
这里列报过程中不考虑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是因为已经在账目中反映了,而通过列报过程调整的只是未在账目中反映的税法与会计对所得税确认的差异,相当于一个未调整账务处理而只是调整纳税报表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调整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及负债,因为在账务处理中处理过了,差异已经调整,不需要在列报中重复调整。陈老师,这样理解对吗?
PS:光看文字描述不需要调整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怎么也理解不过来为什么不调整还能够使得后面的所得税费用与利润表勾稽对上。
基本可以这样理解。&
<p id="rate_906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威望 + 4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威望 + 2
" class="mtn mbn">
站长推荐 /1
营改增、金三上线,让企业曾经以为可以做的事项、可以筹划的业务空间范围大大的缩小。如何从根源上、从过程中、从理念上、从操作手法上、从资源调配上来达到全面纳税风险规划的目的,是考验财务人真正能力和价值的地方,是本期活动的侧重点。本活动由元年云快报支持举办。
Powered by新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年报,有个期间费用明细表,里面的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填负数,支出填正数,对么?还有,保存的时候系统提示同表的勾稽关系有个“境外支出”栏必须与财务费用数据相同,可是我们没有境外业务呀,我是初学者,不太懂,请教一下,谢谢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表现出来。通过将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对比,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而年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和效率。
可用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损益表揭示了经营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的收支净额的详细资料,可据以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评估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如股利或利息、出售证券的所得及借款得清偿,都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收益水平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准则
在损益表准则起草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单独的损益表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互比较。我国起草损益表准则,本着既要借鉴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这一原则,根据宏观管理的要求和各方面对企业经营成果指标的需要,才制定了统一的损益表准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分为引言、正文、附则三个部分。其中,引言部分说明了该准则规范的范围,即规范企业向外报送的损益表应提供的资料。正文部分分为定义、基本要求、报表项目、报表结构、报表附注五个段落。定义段给出了19个概念,为损益中的项目作了界定,为损益表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准则和正确使用准则提供了依据。基本要求规定了编制损益表的时间要求、货币单位、以及标明企业的名称、计算损益的会计期间、报表编号和编制比较损益表的要求、报表项目首先说明“损益表按照营业毛利润、营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可供分配的利润进行分类,列示企业利润总额和税后净利润的构成以及利润分配的情况。”然后分别详细界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的内容,并叙述了利润计算程序。报表结构说明损益表的格式一般采用多步式。报表附注说明报表附注中应包括的内容。附则中说明了该准则解释权的归属,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抵触时的处理方法以及生效日期。
编辑本段重要作用
损益表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评估投资的价值和报酬,进而衡量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成功程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损益表可作为经营成果的分配依据。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以及营业税金、各项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收支等项目,最终计算出利润综合指标。损益表上的数据直接影响到许多相关集团的利益,如国家的税收收入、管理人员的奖金、职工的工资与其他报酬、股东的股利等。正是由于这方面的作用,损益表的地位曾经超过资产负债表,成为最重要的财务报表。
2、损益表能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有助于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各项活动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都可以从利润数额的增减变化中综合的表现出来。通过将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对比,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而年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和效率。
3、损益表可用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损益表揭示了经营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的收支净额的详细资料,可据以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评估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如股利或利息、出售证券的所得及借款得清偿,都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收益水平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比较
由于大多数国家没有单独的损益表准则,以下仅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征求意见稿)》、《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1997年修订)以及一些国家损益表方面的规定作一比较。
关于营业收入的范围与分类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将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副营业务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呈多样性,既搞工业、又搞商业,还搞旅游、房地产等,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主营,哪些是附营,有些附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甚至已超过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故我国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不再将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附营业务收入。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30份意见书“经营成果的报告”关于损益表格式及内容列有收入、费用、正常项目得利和损失、持续经营利润、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净收益等项目。格式中关于营业收入仅列出“收入”一项,但填报收入时,可将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合并为一项,也可将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投资收益单列。可以看出,美国只是从大类上规范损益表项目。而我国损益表项目的规范较严格。国际会计准则中分为“收入”、“其他经营收益”两项来列示营业收入。
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在收益表内或收益表附注中用一种分类对费用进行分析,该分类以企业范围内收益和费用的性质或其功能为基础。”目前,主要有种费用分析方法:第一种分析称为费用性质法(或称“支出性质法”)。费用按其性质(例如,折扣、原材料购买成本、运输费用、工资和薪水、广告费用)在收益表内以总额反映,不在企业范围内不同的功能单位之间再分摊。这种方法只用于许多较小公司,将经营费用在各功能单位中进行分摊是没有必要的。第二种分析称作费和的功能分类法或“销售成本”法,它将费用按其功能划分为销售成本、销售或管理费用等部分。这种方法通常能向使用者提供比按性质进行费用分类更相关的信息,但将费用分摊给各功能单位可能具有随意性且涉及到相当多的判断。在这种分析法下,将费用划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等。选择销售成本法还是支出性质法依赖于历史和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组织的性质。两种方法均能提供哪些成本可能随企业的销售或生产水平直接或间接发生变化的信息。由于每种列报方式对不同类型企业经营业绩组成要素的分类来作出方法选择。但是,由于关于费用性质的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要求在使用销售成本法时作附加披露。
我国对费用分析采用销售成本法,将费用严格划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美国不象我国那么严格,而常常将销售费用和一般行政费用合计列示,而将折旧费、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单列,有的也将利息净收入单列。德国《商法典》第275至278条对损益表作了专门规定,具体包括:损益表格式和项目。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损益计算的总成本法,是依据生产规模业绩(包括销售净额、存货增加或减少、自制设备和其他业绩)减去总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折扣、其他)报告生产业绩。这种分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性质进行成本分类核算的。至于产品销售与否,并不影响总业绩。损益计算的销售成本法,是依据销售规模将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呈报生产业绩。无论生产多少,未实现销售则为乌有。这种方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成本中心核算,销售成本只包括产制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单列项目陈报。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利润总额由营业净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非常净损失组成。
对于营业净利润,我国的营业净利润的范围要比美国更小。如投资收益的大部分内容就属于美国的营业利润,根据我国损益表的结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非营业利润,这与营业或经营的范围不甚相符。照此类推,投资就不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虽然有悖常理。德国的营业利润也包括投资收益。我国直接列示投资收益,德国则按其构成列示分为参与收益、其他有价证券和长期贷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长期金融资产和短期证券摊销等项目。美国证明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的损益表项目也分项目列示了投资收益,包括股利、证券利息、证券收益等。
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国的规定与美国的利得和损失不尽一致。美国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非常项目和正常项目,在划分依据上,美国是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来判断。我国是从业务本身的经济来划分,因此,我国的某此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是美国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而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性项目的可能性极小。与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收入、非常费用、非常净益列示。从定义上看,两国都将营业外(非常)收入(收益)与费用定义为正常业务活动无关的收入与支出,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常”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处理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在我国看来是属“非常”的事项,而在德国却视为“正常”的业务。
德国的会计利润的确切定义是年度盈余,它是收益减去费用的余额,其会计所得税在年度盈余之前列支,年度盈余即为税后年度利润,应税所得和年度利润无须着意区分,自然各不相同。我国的利润总额为所得税前利润。美国的所得税属营业利润的计算项目,其净利收益就可视为所有才可以分配的利润。
美国的损益表分为营业部分的报告和非营业部分报告。营业部分报告参考APB第30份意见书是指“持续经营利润”。“持续经营利润”多步式列报中应分别计算毛利、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税后营业利润。非营业部分报告分为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以及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中止经营损益是指出售、放弃企业一部分经营或丧失企业一部分经营的所有权,“一部分经营”是指构成企业经营整体中一个独立的、主要的部分或拥有一类顾客的经营如通讯公司的电台。多种经营企业是一个唯一的独立的分部。报表的使用者,通常会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而预测将来,为此,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必须具有可比性。当在财务报表中的当年经营业绩包括了那些与将来不相关的已中止的业务时,如果这部分业绩没有被明确区分开来,报表的可比性就大为削弱。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将那些来自停业的经营业绩包括在当年数字中可能是必要的,但为了提高信息的可比性,这部分业绩应该与那些持续下去的业务区别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停业与收购活动将会迅速增多,我国的损益表中也应对品止经营进行列报。表中的各个项目都应该区分属于继续的业务和属于已停止的业务,这种区分可以分栏的形式列在利润表上,也可以将他们反映在报表附注中。同样,将本年中收购得到的那部分企业业务能予以单独揭示也可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197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20份意见书《会计变更》要求将会计原则变更所产生的累计影响(包括会计原则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报告主体变更)在损益表中交锋报告,其金额是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在假设基础上,按新会计原则在表外调整以前年度的净收益;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不必单独反映,也不必调整净收益;会计主体的变更则要调整以前各年度的损益表。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把以下三项作为其财务报表的单独组成部分反映在报表中:(1)当期净损益;(2)按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直接进入权益中的每个收益和费用、利得或亏损项目(例如,重估价盈余和损失以及某种外帛折算差额),以及这些项目的总额;(3)按《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错误、会计政策的变更》的基准处理方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更正的累计影响。而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则将会计原则变更及其影响只作为表外说明,不进入损益表。
某此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在本期发现前一期或前几期的会计报表中的差错。这类差错可归结为两类:一类为不影响损益计算、不涉及补交或退还所得税的调整;另一类为影响损益的调整,需要在发现时调整损益,补交或退还所得税。对于前一类问题,发现后按有关法规要求进行调整即可,不影响损益表的编报;对于后一类问题,必须在调整以后的损益表中加以反映。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为了与历史习惯衔接,简化核算,对于本期发现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要求另编完整的损益表,只需将调整后影响当期损益的数额在利润总额与所得税之间单列一个项目予以反映。美国基本的财务报表包括资负债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美国将前期调整列示于留存收益表中。
利润分配项目的揭示,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损益表之外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二是将其列在损益表中。我国会计制度是将利润分配表作为损益表的报表单独编制。从实际执行看,这样处理,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更加全面地、直观地反映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情况,所以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将利润分配的内容在损益表中一并反映。美国用留存收益表来反映利润分配情况。
关于报表附注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损益表附注中,应说明以下有关内容:(1)有关会计政策的变化;(2)损益表中具体项目的补充说明;(3)损益表格式中难以反映的内容或业务情况;(4)在报告期内由于会计方法发生变更,其变更的情况和产生的影响;(5)未经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的说明。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以下三项应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内或附注中列报:(1)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和给所有者的分派;(2)期初和资产负债表日累积损益余额,以及当期变动;(3)当期期初和期末每类权益资本、资本溢价和每项公积的账面金额之间的调整情况,各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之间的变动应单独披露。
关于报表的格式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损耗益表格式主要有多步式损益表和单步式损益表两种。由于多步式损益式,注意收入与费用支出配比的层次性,这样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步式损益表有利于预测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征求意见稿)》中采用了多步式的损益表格式。
编辑本段样式
编制单位:××有限公司 20××年 单位:元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净亏损以“-”号填列)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编辑本段投资收益指标分析
投资收益分析包括:
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是本年盈余与普通股流通股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一般为: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净利-优先股股息)/ 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关于发行优先股的规定,所以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等于净利除以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
该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指标值越高,每一股份可得的利润越多,股东的投资效益越好;反之则越差。
股息发放率
股息发放率是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每股净收益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股息发放率 =(每股股利 / 每股净收益) * 100%。该指标反映普通股股东从每股的全部净收益中分到手部分的多少,就单独的普通股投资人来讲,这一指标比每股净收益更直接体现当前利益。股息发放率的高低要依据各公司对资金需要量的具体状况而定。股息发放率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支付方针,公司要考虑经营扩张资金需求、财务风险高低、最佳资本结构来决定支付股利的比例。
(1)市盈率的定义。市盈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亦称市盈率或本益比或本利比。其计算公式为:市价与每股盈利比率 = 每股市价 / 每股盈余,公式中的每股市价是指普通股每股在证券市场上的买卖价格。
(2)市盈率比率分析。该指标是衡量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用每股盈余与股价进行比较,反映投资者对每元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这一比率越高,意味着公司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