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厂矿广州企业总数 总数多少

天津科技型企业总数近9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近4000家
新华社天津1月25日电(记者 周润健)记者从25日召开的2017年天津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这个市科技型企业总数已近9万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总量近4000家,已形成科技型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其中,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上,工业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半壁江山”。
据了解,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天津扶持出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
天津市科委主任陆文龙介绍说,2016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近1.5万家,总数达到8.8万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450家,总量达到3900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5家,总量达到3265家。
新增科技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于战略新兴领域,近四分之三集中在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三大领域。2016年前三季度,科技“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3.9个、27.4个和11.5个百分点。工业科技“小巨人”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1.5%。
陆文龙表示,为了提速科技型企业发展,2017年,天津将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裂变发展,力争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8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00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0家。
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2015天津市市场和质量发展报告发布
2015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产业分布情况
  2015年,本市深入探索实施“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流程优监管、一个平台管信用、一支队伍抓执法、一个窗口办审批、一张网格强基层、一个体系搞检测、一条热线助维权”的市场监管模式,全面完成三级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域大部门市场监管体系,全市16个区县市场监管局和各街乡镇市场监管所全部挂牌运行,市、区县和街乡镇三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同步建立,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在机构改革层面全面完成,正在向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迈进。全面构建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服务经济新机制,有效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本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70.58万户,注册资本48461.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47%和27.17%。全面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开创了简政放权与市场监管协同并进的“天津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信用风险分类和“双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工作。全面创新全程化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体制,建设放心食品药品系列民心工程,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和公共安全。全面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高标准组织开展首届天津质量奖评选,大力实施“千项标准行动计划”,推动质量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15年天津市市场和质量发展报告》由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而成,通过深入剖析本市市场和质量发展现状,全面展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有效成果,同时正确面对存在的客观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发展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市场和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有益参考。
  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报告
  2015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有力有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构建规范、优化、便利的市场准入新模式,努力营造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本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改革激发了投资和创业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和资本总额大幅度增长。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本市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投资和创业活力显著提升。2015年,本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32万户,注册资本7598.41亿元(含认缴出资,美元按日人民币汇率折算,下同),同比分别增长8.57%、68.54%。其中:内资企业72480户,同比增长28.59%,注册资本6068.64亿元,同比增长60.10%;外资企业1187户,同比增长37.23%,注册资本1380.79亿元(22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92%;个体工商户67309户,同比下降7.85%,申报资金86.91亿元,同比增长12.30%;农民专业合作社2240户,同比增长36.50%,出资总额62.07亿元,同比下降0.54%。
  (一)民营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5年,本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含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0186户,注册资本556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9%和80.27%,比重分别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97.88%、73.23%。
  (二)利用外资形势稳定向好。2015年,本市新登记外资企业1187户,注册资本224.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23%、138.92%。全年共有270家外资企业增资,增资额达71.41亿美元,其中外方增资额53.97亿美元。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新增市场主体产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4020户,注册资本97.90亿元,比重分别为2.81%、1.29%;第二产业14392户,注册资本901.21亿元,比重分别为10.05%、11.86%;第三产业124804户,注册资本6599.30亿元,比重分别为87.14%、86.85%。(见图)
  (四)新兴产业增势强劲。改革对新兴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08户,同比增长92.4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58户,同比增长47.2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549户,同比增长40.83%
  (五)小微企业活力迸发。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就业的主力,2015年新注册内资企业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达83.55%,外资企业注册资本500万美元以下的比重超过40%。
  (六)大众创业创新热情高涨。2015年,本市新注册各类众创空间企业153家,商务秘书企业40家,年末累计众创空间企业380家,商务秘书企业136家。
  (七)企业注册量首超个体工商户注册量。2015年,本市新登记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75907户,数量首次超过个体工商户注册量,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53%。
  二、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期末市场主体总量达70.58万户。
  截至2015年末,本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0.58万户,注册资本48461.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7%、27.17%。其中:内资企业实有328552户,同比增长23.98%,注册资本41095.45亿元,同比增长25.93%;外资企业实有12266户,同比增长6.68%,注册资本6748.45亿元(1097.31亿美元),同比增长35.17%;个体工商户实有356092户,同比增长13.92%,申报资金314.88亿元,同比增长28.04%;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8876户,同比增长32.06%,出资总额302.52亿元,同比增长28.62%。
  (一)从主体类型情况看,民营经济占比扩大。期末民营市场主体66.75万户,注册资本23097.04亿元,占比分别为94.57%、47.66%,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67、4.45个百分点。
  (二)从产业结构情况看,第三产业比重超八成。2015年末,第一产业实有市场主体16910户,注册资本456.10亿元,比重分别为2.40%、0.94%;第二产业108430户,注册资本10740.66亿元,比重分别为15.36%、22.16%;第三产业580446户,注册资本37264.54亿元,比重分别为82.24%、76.90%。
  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本市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在此基础上,早于全国一个月开始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全面实现企业设立“一天一证一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环节,减少了重复性审查,大幅提升了市场准入的便利化水平。
  二是出台政策支持自贸区主体登记。本市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争取对天津自贸试验区市场监管局授权外商投资企业核准权、开放名称库,试点进行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改革。2015年4月对外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登记管理的规定》,提出多项具体支持措施。
  三是制度创新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为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文件要求,市市场监管委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意见》,从放宽条件、政策帮扶、优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11条具体支持措施。
  四是开展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制度改革。2015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批转了《天津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对住所(经营场所)的法定功能、登记条件、放宽政策、禁止登记的情形、事中事后监管的责任确定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
  市场准入环境是市场主体是否丰富的门槛,改革就是要降低门槛,促进市场的竞争和繁荣。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从改革名称登记管理、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深化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和完善快速退出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简化审批、规范许可、放宽准入,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2015年产品质量发展报告
  2015年,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严格市场准入,加强证后监督,严惩违法行为,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保障全市消费安全,为服务天津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一)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2015年国家监督抽查共涉及本市301家企业生产经销的309种产品,合格288种产品,抽查产品合格率为93.2%。与去年合格率持平。其中,卫生巾、童车、农药等36类产品的合格率为100%,
  (二)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2015年,将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生产消费等重点消费品,以及获得生产许可证、3C强制性认证的产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列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计划。全年抽查113种产品3110批次,合格3071批次,合格率为98.75%,同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三)市级食品相关产品风险监测情况
  2015年抽查14类食品相关产品共计464批次,合格率为98.92%。其中餐具洗涤剂、片材、编织袋、非复合膜袋、纸包装、纸袋、纸罐、纸餐具、纸盒、纸杯、食品用工具、容器等12类产品合格率为100%。
  (四)流通领域商品抽检情况
  2015年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委托质检机构37家,涉及受检企业648家,监测商品覆盖19个省、市861家生产企业,监测品种包括电脑显示器、电视机、内衣、贵金属、瓷砖、内墙涂料、化肥等37大类,共计1051批次的商品。合格840批次,不合格211批次,合格率79.92%。对外发布监测公告37期。抽检过程中发现假冒商品9批次。
  二、产品质量执法打假力度不断加大
  2015年,本市产品质量执法打假工作以“质检利剑行动”为主线,突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加大执法打假力度,狠抓大案要案,严惩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在各类执法检查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5533人次,检查各类企业5114家,依法立案查处各类产品质量违法违规案件70件,涉案货值金额175.17万元。
  1、“质检利剑行动”不断深化。
  (1)开展净水器产品执法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81人次,执法车辆138车次,重点检查了华润万家、乐购、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大型卖场263户次,涉及3M、飞利浦、美的等多个知名品牌。对15家净水器经营企业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企业规范经营行为。
  (2)开展车用发动机和车用燃油“质检利剑”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140人次,检查车用汽柴油生产企业6家,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4家,检查整车生产企业10家,检查加油站453家。
  (3)开展“农资打假下乡”行动,严查坑农害农质量违法案件。共出动执法人员1104人次,进入乡村129个,进入农户816家,组织暗访24次,暗访企业和窝点27个,查办农资案件4起,查获农资案件货值5.59万元,接受群众咨询549人次,接受群众举报150起,组织宣传活动32次,发放宣传资料5408份,媒体报道6次。
  (4)开展重点消费品集中执法打假行动。以日用品、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空气净化器和童车为重点产品,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消费品专项集中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72人次,检查相关生产企业77家,查处涉嫌存在违法生产行为的企业2家,召回童车7辆。
  (5)开展建材产品“质检利剑”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64人次,检查相关企业147家,立案查处案件8起,涉案产品货值4.88万元。抽查防水卷材、涂料、人造板等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267批次,合格264批次,合格率为98.87%。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依法进行了后处理工作。
  2、开展汽油助力车专项整治。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淘汰汽油机助力自行车专项整治。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生产销售汽油机助力自行车,或以摩托车的名义生产销售汽油助力自行车的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270人次,检查助力车、摩托车生产经营场所132家,未发现违法行为。
  3、开展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开展对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车用汽柴油、电线电缆、复混肥料和建筑防水卷材的监督抽查,共抽查产品1175批次,合格1142批次,合格率为97.2%。检查10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764家,出动执法人员1804人次。受理投诉47件,举报8件,咨询233件,全部办结。对生产企业召开了质量分析会7次,约谈企业4家。
  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管不断加强
  2015年,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生产准入及证后监督,确保关系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分布情况
  截至2015年底,本市共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224家,其中,省级发证获证企业914家,国家质检总局发证获证企业310家。
  (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情况
  截至2015年底,本市共受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请287个,经考核合格并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26张,其中省级发证证书163张,国家质检总局发证证书63张;向考核不合格企业下达《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46份。新发证书数量占全部证书总数的23.1%
  (三)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获证企业监管。
  一是开展获证企业生产条件监督检查工作。对45家获证企业进行了生产条件的实地核查。二是开展生产许可证企业分类监管工作。三是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四是开展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能力提升流动课堂,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增强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2015年食品安全发展报告
  2015年,本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措施,全面提升依法监管、打建结合、全程监管的能力,有力地保障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向好的趋势。
  一、食品安全主体情况
  2015年,本市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78458家,其中生产企业1209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29家,食品流通企业52088家,餐饮服务企业19998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1家,经营企业4993家。2015年,全市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65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食品生产企业经济总量位居四个直辖市前列,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平均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一)食品生产环节
  1.普通食品:普通食品共涉及28大类食品,2015年度共获证1800张,较2014年相比增加40张。
  2.保健食品:本市有(实体)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1家,比2014年增加1家,地域主要集中在郊县,市内和平区、河北区各有1家,新增企业坐落在北辰区。保健食品经营企业4993家,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7%。我国保健食品共28种功能类别,天津市企业共注册414个品种,保健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免疫调节)、辅助降血脂(调节血脂)、缓解体力疲劳(抗疲劳)和补充维生素等类别。随着保健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2015年天津市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数量呈现了正增长,从与全国产品注册增长情况对比看,增长率为全国情况的5倍,占全国总数的2.7%。从与全国其他省份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情况对比看,天津市2015年增速全国第二,排在了全国第五位。
  (二)食品销售环节
  本市持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者实有52088户,其中商场超市1897户,食品批发经营者7985户,食品店34337户,其他食品经营者7869户。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稳步推进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建设,2015年完成市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建设35户,全市共有市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75户。
  (三)餐饮服务环节
  全市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者实有19998户,与上年同期18130户相比增长了10.30%。按业态分析,公共餐饮15626户,占总数的78.14%;集体食堂4187户,占20.93%;集中供餐单位实有163户,占0.82%;中央厨房22户,占0.11%。
  本市餐饮服务单位仍然以公共餐饮为主,其中排在前二位的分别是中型餐馆5827户,占总数29.14%、小型餐馆4013户,占总数20.06%;次之为集体食堂,排在前二位的分别是单位食堂2163户,占总数11.81%、学校食堂1484户,占总数7.42%。
  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标准,对19998户餐饮服务经营单位进行动态评审,其中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A级单位3269户,占16.35%;B级单位11639户,占58.20%;C级单位4623户,占23.11%;与上年同期相比,A级单位增加1352户,B级单位增加1430户,C级单位减少136户。从上述评定结果来看,天津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状况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提升。
  二、食品安全检测情况
  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综合抽检合格率达到98.4%,高于目标值2.4个百分点;食品生产、流通、保健食品和餐饮服务环节抽检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6.85%,97.97%、98.2%和99.68%,全市未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
  (一)国家级抽检情况
  1.普通食品抽检
  2015年,本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涉及22大类食品,共完成2627个批次,合格率为98.3%。其中不合格样品共48批次。风险监测共采样2122批次,其中20批次为问题样品,问题发现率为0.94%。
  2.保健食品抽检
  完成保健食品监督抽验任务440批次(含200批次快检任务),其中确认不合格产品8批次,抽验合格率为98.2%。
  在所有抽样样品中,抽取本市生产企业在产产品55批次,占样品总数12.5%,覆盖了天津天狮、天士力、权健自然医学、万宁、和治药业和阿尔发等天津市大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二)市级抽检情况
  1.食品生产环节
  2015年对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及油脂制品、酒类等28大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开展了监督抽检,共抽检了3586批次的产品,实物质量合格3547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8.91%,食品质量保持稳定。其中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蔬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食品添加剂等17类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为100%,质量较好。
  继续开展了“放心奶”民心工程建设,开展了乳制品企业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专项检测21894批,合格率为100%,保障了乳制品质量安全。
  2.食品销售环节
  2015年,开展了23次抽样检验任务,委托法定检验机构对23大类5136个批次食品、食用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共完成2875个批次食品、食用农产品的抽样检验,发现57个批次不合格和问题食品,合格率为98.02%,比上年提高了12.47%。
  (1)按抽检地区划分。在市区抽检食品1249个批次,合格率为98.4%;在城乡结合部抽检食品813个批次,合格率为97.79%;在农村地区抽检食品813个批次,合格率为97.66%。
  (2)按抽检场所划分。在商场超市抽检食品2276个批次,合格率为99.12%;在食品批发经营者抽检食品259个批次,合格率为97.3%;在食杂店抽检食品340个批次,合格率为91.18%。
  (3)按抽检食品种类划分。抽检乳制品及特殊膳食食品类475个批次,合格率为100%;抽检调味品类215个批次,合格率为99.53%;抽检休闲食品类1398个批次,合格率为98.78%;抽检粮食及其制品和食用油类752个批次,合格率为96.28%;抽检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类326个批次,合格率为96.63%。
  3.餐饮服务环节
  2015年,本市餐饮环节开展食品安全抽检1436批次,其中监督抽检1261批次,抽检结果显示合格1257批次,不合格4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9.68%;风险监测175批次,抽检结果显示问题样品58批次,主要是自制饮料100批次,问题样品22批次;冰淇淋49批次,问题样品20批次;豆制品46批次,问题食品16批次。
  2015年消费维权发展报告
  2015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深入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消费诉求基本情况
  (一)商品投诉占比较大,质量问题投诉集中。
  全年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32836件,同比增长19.89%;其中,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30655件,同比增长20.83%;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2181件,同比增长8.08%。办结消费者投诉3104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93.38万元,帮助消费者加倍赔偿金额达43.19万元。
  1、从投诉类型看,商品消费投诉23422件,同比增长15.99%,占投诉总量的71.33%;服务消费投诉9414件,同比增长30.84%,占投诉总量的28.67%。
  2、从投诉类别看,商品消费投诉主要是通讯产品、家用电器、家居用品、食品、交通工具、服装鞋帽等六类商品,占商品消费投诉总量的73.08%;服务消费投诉主要是餐饮和住宿服务、美容美发洗浴服务、销售服务、制作保养和修理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六类服务,占服务消费投诉总量的71.26%;手机、餐饮服务、健身等商品和服务投诉增速快,同比分别增长33.56%、178.42%、36.64%;装修建材、计算机产品、特种设备投诉量有所回落,同比分别下降11.38%、13.34%、77.53%。
  3、从投诉问题看,质量、售后服务、合同、广告、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类投诉仍是消费者投诉主要问题,五类问题投诉量总和占投诉总量的78.86%;其中,质量问题投诉9992件,同比增长42.62%,跃升为全年投诉问题首位,质量不符、质量不合格、含异物或过期变质是消费者质量投诉热点。
  4、从投诉区域看,受消费人口众多、经济规模较大、商业企业集中等因素影响,滨海新区、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消费者投诉集中,四个区域消费者投诉量总和占全市消费者投诉总量的56.78%;其中,滨海新区投诉涨幅居前,同比增长45.53%。
  (二)举报保持上升趋势,食品案件居高不下。
  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群众举报10731件,同比增长24.37%,延续自2010年以来的上升态势。办结举报10183件,办结率94.89%。
  1、从举报方式看,通过电话受理举报9169件,占受理举报总量的85.44%;通过互联网、信函、来访、转办等途径受理举报1562件,占受理举报总量的14.56%。
  2、从举报内容看,商品类举报7735件,占受理举报总量的72.08%,其中,食品举报3711件,占商品类举报首位,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服务类举报2996件,占受理举报总量的27.92%,其中,餐饮服务举报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85.63%,占服务类举报总量的31.17%。
  3、从举报问题看,无证无照经营、广告、质量类举报问题突出,三类举报量总和占举报总量的54.96%;传销、广告类举报同比增长明显,分别增长78.64%、71.5%。
  二、构建政府主导、协同共治的消费维权体系
  (一)深化消费教育引导。开展宣传活动236次,发放宣传材料11.3万份,刊发新闻稿件63份,成立首批消费教育学校,在政务网站开设消费提示专栏。
  (二)督导企业履行维权主体责任。向349家消费维权服务站分转投诉11527件,指导344家企业快速解决小额消费纠纷1.98万件,无障碍退换商品10.15万件,督促经营者落实首问制度,引导61家企业推行赔偿先付制度。
  (三)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的投诉举报平台。整合1、12331三条热线资源,与市政府8890便民服务专线对接,依法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四)健全纵横联动的消费维权网络。建立消保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发改、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建筑装饰、汽车后市场等协会加强协作,推进消费维权工作进驻20家街镇便民服务中心。
  (五)集中治理消费侵权热点问题。开展家电、食品、无证无照、电梯安全等专项治理以及节令时令性专项执法,深化服务领域消费维权事中事后监管,查处消费侵权案件142件。
  (六)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消费维权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投诉举报窗口,开展消费体察、专题投诉月、平板电视和居民供热调查、格式条款点评等活动,组建消费维权志愿服务队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消费者维权知识、维权理念和能力不一,主张权利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经营者进货把关不严、推脱履行义务、提供的合同或协议不公平、不合理,落实权益保障主体责任的意识有待强化。三是有的违法侵权行为法律规定不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范有待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引导消费市场良性发展。加强消费教育引导,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规范约束经营者维权自律,落实消费维权责任义务。
  二是提升投诉举报平台建设水平。坚持“一条热线助维权”,升级完善软件系统,建立健全消费者诉求回馈考核体系、数据分析机制、消费投诉舆情监控中心。
  三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消费维权执法监管。加大重点市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消费维权事中事后监管和消费者投诉中严重违法侵权行为查处力度,完善消费维权长效监管机制。
  四是健全协同共治的消费维权体系。健全内部体制机制,适时启动《天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法工作,推动行政调解与司法诉前调解衔接,加强维权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消费维权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厂矿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