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浩禄金融安全吗的网站吧,哪个ok?请问浩唐资本有风险么?

    在天涯论坛,自干五们同精英的斗争一直缺乏完善理论和论据,欧美资本主义的发达和各种自由主义理论一直是精英们的拿手武器,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貌似有点苍白无力,而社会现状的扭曲和道德缺失又无法让人信服,自干五急需精神食粮来支撑斗争意志。  而现在,信息革命的又一波浪潮正在中国涌动,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一浪高过一浪;恰逢十八大三中公告发布,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纲领,让我们看到打破垄断的希望。核心焦点在代表权力和资本垄断结合的中国金融行业出现了被改造的机会,这就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浪潮。  了解互联网金融,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了解更多的社会意义,自干五们不用再担心没有子弹。后续源源不断的干货,以及紧跟时代步伐的实时内容,更多关于互联网各方面近期的设想,你会知道:中国梦,人民的梦,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互联网正在以实际的行动打破权力和资本的垄断,把普惠带给大众,让大众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  一切就从第一篇 &&互联网金融和平民主义&& 开始吧....  支援这个楼的将是来自互联网金融第一线的伙伴,他们是践行者,涵盖互联网金融的多个领域。欢迎讨论,开放的讨论有助于更多的改进,这就是互联网的法则:透明、互动、快速迭代  (作者本人,互联网公益项目和互联网融资租赁项目的发起者)
楼主发言:39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互联网金融与平民主义  一、中国梦  十八大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足以改变整个政治和经济版图,读不懂它基本就看不懂后十年的政治和经济走势。  先介绍一个人:卢麒元,他是一个政论家,跟互联网金融没啥关系,一直是个坚定到顽固的左派,18.3后连续写了3篇文章,很有煽动性,基本意思就是极端右派不行了,现在是理性左派的时代,是代表平民利益的时代。而经济学家吴敬琏则看重创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阻止政府和各种垄断机构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角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看到了一个趋势:打破垄断。  改革开放的近十年,中国经济在表面的热火朝天中,已经背离了国家的方向,以环境为代价过度投资的经济,在外忧内患下已极度危险,平民实际并未分享到多少成果,反而被高房价绑架成为新的经济奴隶,而这一切源于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各种利益机构、银行和国外资本相互勾结,利用垄断资源肆意套利造成的,权力和资本已完全凌驾于平民大众之上。不打破这种垄断,就谈不上持续发展,更谈不上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中国梦,每次念及,依然忍不住的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有人说中国梦是共同富裕,有人说中国梦是梦回唐朝,从习大大平缓有力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个梦延续了一百多年来英雄志士的前仆后继,也延续了开国领袖的政治信念:打破历史周期律,不让人民受二次苦,他以极端方式发起的文革浩劫,因为太超前无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失败了,但他们那一代的梦想传承了下来,继续在指引着国家前进的方向。这个梦,中国梦,就是把权力和资本都关起来的自由富强的人民梦。  那怎么打破垄断呢?打破权力垄断依靠顶层设计,放权让市场决定,而市场经济下,谁都知道资本的威力,靠什么去打破资本垄断,能依靠权力去制衡资本吗?历史的回答是不能,结果是腐败,是权力寻租,是财阀政治。  什么才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力量?无论谁都会说靠民众,方向肯定是对,但要明确什么样的形式。靠所谓唤醒民众的公民运动吗?换汤不换药,以中国文化的传统,各种势力一旦失去集权的约束,谁来保证一个统一的中国,谁来保证改头换面的不是权力或资本?破坏容易,建立起来的未必正确,四分五裂、资本当道都不是我们要的中国梦。要照搬美国,请动下脑子,先问下美国愿意吗?  所以我们要找的是能真正代表民众的力量,是理性的务实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力量,在未来的框架里,他们既能依靠市场力量对抗资本,也能依靠组织力量约束权力。这种力量存在吗?让我们回顾下历次工业革命,看看权力、资本和民众间的辩证发展。  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社会以土地和农民为要素,王权和地主构成的权力处于完全的支配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是蒸汽机,机器生产极大的解放了劳动力,资本开始了其野蛮积累,他们打破了权力的垄断,逐步取得了支配地位。 这个阶段的民众和资本处于高度对抗,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分工需要和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没有证明这个定律,只是反向修正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是电力技术,电站、电灯、电话等技术的运用,福特汽车流水化生产线的诞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讯和交通降低了物流成本,原料、产品开始大规模跨国流动。大生产要求大市场,殖民地的争夺爆发了资本间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果,资本的直接掠夺变成了以美元为代表的间接掠夺,福利社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无产阶级大部分变成了中产阶级,社会成了纺锤状,资本对民众的支配变得隐蔽了。  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是围绕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这波浪潮可以说延续到现在,也可以说在互联网产生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更便利的交通,地球村的概念,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在WTO的协助下迅速扩展,互联网打造的信息高速公路,知识创新和扩散的方式深刻改变了所有产业体系,知识和知识创造者成为主体。而另一方面布雷森体系倒塌后,美元像脱缰野马,在资本的携裹下横扫全球,倒在广场协议下的日本,随着柏林墙的撤除应声崩溃的庞大帝国,南美,东南亚...资本已聚集成超级大风暴,在迅速推动产业全球化分工的同时,也贪婪地掠夺弱势国家的资源和财富。而现在,它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守候在国门之外,配合潜伏的美元,准备发起又一波疯狂的肆虐。这已经是完全脱离了实业的全球化的资本魔鬼。  为什么要单提互联网呢?历次工业革命都是对实体世界的加强和延伸,而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极大提升了实体世界产业效率,更大的意义在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这个超越时空的世界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交流、购物、投资、娱乐的需求,还以一种全新的平等、透明、开放、快捷、人性的理念,反过来影响现实世界的价值观,并全面改造着所有的传统行业,几乎无一幸免。目前在中国,它正以浩大的姿态冲击着代表垄断利益的金融行业,它孕育着的无数新思维新观念,已经让整个金融界为之震动。  可以肯定这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力,一种代表着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可以改造和摧毁旧有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的生产力,能否打破垄断权力和垄断资本,协助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呢?
  三、互联网金融  先简要介绍下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历史: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军方研究项目,1991年随着W3C规范的建立逐步转入商业应用,最早从电子邮件和聊天开始。网上所谓中国在互联网的早期探索,其实都是自我贴金,中国真正的互联网历史,开始于1995年,亚信的田溯宁从美国给中国引进了第一条商用网络chinaNet,而后才有令人难忘的水木清华。对此不必羞愧,即使到今天,中国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创新,依然源自欧美。值得庆幸的是,除了技术底层,我们在应用技术和商业形态上与欧美几乎同步,甚至发展的更好。  商业应用最早的成功是新浪、搜狐和网易等网媒在美国的上市,然后腾讯百度迅雷等工具社区类多点开花。其后一波网游浪潮,2005年随着第三方支付解决了交易的信任问题,电子商务开始主导互联网,一直延续到今天,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一浪高过一浪,今年开始大规模冲击金融行业,这就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真正先锋是P2P,人对人借助互联网的直接融资,2005年出现在英美, 2006年宜信创建线下P2P模式, 2007年6月纯线上P2P模式的拍拍贷成立,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时代。2011年,得益于小微企业融资紧张,P2P开始快速滋生,至今企业接近500家,总贷款金额近千亿。股权众筹、比特币等新金融模式也崭露头角,新概念在中国总会不断泛化,于是第三方支付、金融中介、供应链金融、信用卡积分等也穿上了互联网金融的马甲。  2013年,互联网巨头马云开始全面布局互联网金融,从阿里小贷到余额宝再到天宏基金,其类存贷业务模式和业务规模直接刺激银行神经,BAT、电商和金融企业纷纷跟进,互联网才真正掀起对金融的冲击大潮。  互联网金融的分类和研究不是本文重点,这里不做更多介绍,我们感兴趣的是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以及这些特性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  首先互联网金融具备互联网的一切特性,尤其是信息对称、组织扁平、快速响应、用户体验。  信息对称:互联网提供丰富的交易相关信息,如交易比价、交易记录、客户评价等,让交易双方充分了解对方,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消除人为的信息不对称形成的交易屏障和垄断利益。  组织扁平:互联网提供跨域的直接交流平台,大幅缩短交易层级,不仅消灭交易中介,还能压缩传统的多级审批或者分级授权审批结构,提高交易效率同时避免人为干扰风险。   快速响应:实时通讯和在线远程处理,不仅快速处理用户反馈,也将问题传导到管理和技术层面,对前后端服务进行快速迭代和改进。  用户体验:互联网依靠用户大规模聚集后产生收益,所以它必须以人为本,奉行直接服务免费,从产品结构、服务设计、视觉效果、操作易用性等各个环节精心安排,注重用户体验,让用户方便和真正感受到价值。  这里有个对比,同为天子骄子IT产业的用友金蝶,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哀嚎声中,他们先后逆势上市,一时意气风发谁与争锋,连王志东离开新浪后也要加入协同战壕。而后腾讯百度崛起,传统软件和互联网就此分道扬镳,以从印度泊来的CMM管理沾沾自喜的用友金蝶,规模不大却患上了大企业病,号称7X24的服务响应仅只是前端应付,任何软件功能的一小点修改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所谓的矩阵式管理最后依然等级森严,创新意识沦落为顶层设计和简单收购。行业特质的不同造就命运的不同,吃不过外企只能吃灰,如今腾讯阿里指点江山挥洒方遒,而金蝶用友则前途迷茫苦苦支撑。  企业规模再大依然激情四射干劲十足,用户体验第一不是挂着嘴上,而是深深刻在骨子里,这就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政治语言来说,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还有3个独特的特质值得我们解读。  金融脱媒:金融脱媒不是一个新名词,也可以叫去中介化,理论上只要抛开商业银行进行的融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金融脱媒,比如证券、债券、私募等。P2P的脱媒更彻底,不需要任何金融性质的中介机构,直接让贷款人和投资人进行交易,以消除金融机构借助货币资源形成的垄断地位。  众筹:众筹最初的含义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初创企业或活动的多人筹资,仍然是中介直接融资,更突出大众化参与的特征。中国一如既往的概念泛化,只要是多对一的模式,比如多人对一人或企业筹款C2P/C2B,比如集思广益的智慧汇集,都可称之为众筹。众筹让普通大众能参与早期投资,创业者也容易拿到最初的启动资金。  去中心化:不用管比特币算法设计的复杂,只要了解他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避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总量,货币交易直接通过网络完成和认证,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监管。去中心化,就是要反对国家或者机构通过控制货币总量控制经济,甚至掠夺弱势群体的行为,目的就是要限制资本。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互联网金融不仅让大众享受更方便的金融服务,更容易参与到金融活动和创业中,而且尽可能消除金融媒介的作用,消除金融垄断形成的超额利益。所以有人把互联网金融称为屌丝逆袭,因为这更像一场平民化的金融运动,目的是打破金融贵族们因体制优势形成的权力和资本壁垒,让金融更多体现普惠精神,更多关注中小微企业和民生的需求。  这是一股来自民众的自下而上的变革力量,而且力量会越来越大,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加入其中,所有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企业和大众都参与其中。一旦与高层由上而下的改革力量达成共识,形成合流,中国有什么势力能抵挡这股力量的变革?
  落款留公司名称的一般都有广告嫌疑  
  换个思路,换的地方,换种待遇  @耶律倍 @杜俐军 @至中至正2011 @金鸿95 @小草骑墙 @杜志刊 @厉无咎_2005 @尼丹小 @language @狠无奈 @猫道长
  @马嘶华夏 3楼
14:41:36  落款留公司名称的一般都有广告嫌疑  -----------------------------  落款?那只是2个项目,再说有一个是公益项目
  思路很新颖,和我们团队最近研究的方向有类似的地方,可否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进一步沟通!!
  四、中国的银行  这里我们还要讨论两个问题:  1、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的变革发生在中国而不是欧美?  有人拿欧美的互联网金融现状来证明,互联网金融仅只是互联网,只能是金融的延伸,不可能成为变革。在系列文章的上一篇已经做过反驳,这里再借用一句土的掉渣但又很准确的话,革命将再一次在资本主义力量薄弱的中国取得突破。60多年前,晨曦中推开窗户的上海市民,发现一排排静静躺卧在街旁的解放军战士时,知道世界已经完全改变。代表着平民意志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所谓先进生产力的飞机大炮,为什么?因为中国当时就没有过真正意义的先进生产力,谁代表民众谁就能赢得胜利。  而现在的中国依然没有充分发展过的资本主义,对来自平民的新生力量的抵抗力依然如60多年前,貌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变革的产生有两个重要因素:力量对比和时机,我们简单对比就能理解。  欧美拥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光美国就拥有近6000家商业银行,三大评级公司构成完备的信用体系,各个层面的融资需求都能很好的满足,金融对社会发展的阻力并不大,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商业形态上不具备明显优势,只能暂时依附于金融体系发展并积累变革的力量。欧美其他类型的电子商务也是类似状态,所以不能作为反证。  而在中国,一方面银行形成的所谓市场优势,更多依赖于体制红利而非市场能力,一旦金融市场化,存在太多的市场空间供互联网利用和渗透;另一方面,多年的经济畸形运作,民众与垄断间矛盾激化,银行作为既得利益者,已成为改革的阻挡者,高层做出利率市场化的决定就是要打破银行壁垒,倒逼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此时发力,适逢其时,获得商业性突破的机会非常大。  所以在中国,只要高层认可,虽然谈不上消灭,但银行被改造的可能性非常大,至于发展出什么样的商业形态,让我们拭目以待。  2、为什么中国的银行需要变革?  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更多时候是政策指令代替商业规则在运转,虽然号称有最严格的监管措施,却拥有最宽松的制度红利。固定存贷利率息差,银行牌照和准入限制,不良资产政府买单,无止境的资本注入,中国国有银行毫无风险的成为世界最大的赚钱机器,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蜕变成最势利的金融贵族。  享受着最现代和最豪华的办公场所,却充斥着国企森严的等级和晋升制度,高薪高福利换来更多的小资情调而不是创新危机意识;有着最完善的客户信用数据和风控技术,却把最多的贷款给了房地产和国有企业,人情关系仿佛比信用评估更值得信赖;集聚了屌丝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却不愿意放下身架去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屌丝群体,还催生高房价把屌丝们变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经济奴隶。  屌丝们的辛酸你们真心不懂,明知是被人卖了还要替人数钱的命,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钻。本以为奋斗10多年,成了公司高管就可以平心静气面对生活,而不断飞涨的房价教育医疗费用却让人明白,奔波劳碌和焦虑才是一生的归宿。也许消灭中国脆弱的中产阶级不是你们的本意,事实却是你们为这个进程提供了最多的子弹。弦绷紧了就会断,中国经济的结算日迫在眉睫,谁来为谁买单?  当马云喊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那么现在就在这里,我们做出了最郑重的注解;当马云对王健林说:"你赢了,那么社会就输了",也许很多人不明白,那么现在就在这里,我们做出了最强烈的的回应。因为我们不是空想主义者,因为我们是互联网金融的践行者,口号不是我们的标识,跳动的思维和快速迭代的代码才是我们的武器。  所幸我们的国家一直掌握在以民为本大爱无疆的人的手中,所幸我们的民族始终有不屈服于权势和资本压迫的精神;所幸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去践行我们的理想,所幸我们有无数的青年为着梦想已聚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这里,战火已经在熊熊燃烧,代表平民主义的互联网力量与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金融机构,正在相互渗透激烈争斗。要么改变,要么被改造,新生产力正在发出自己的庄严号令。  那么,我们可以大声呼喊了:请关注马云,请关注互联网金融,请关注所有为互联网金融奋斗的践行者,不管你是左翼还是右翼,不管你是屌丝还是金领,只需拿起你的手机和电脑,只为你心中永恒不灭的梦想:中国梦。  五、黎明的号角  最后总结一下:  互联网代表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它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的平民化大众普惠特质,而中国近十年经济畸形发展造成矛盾激化,旧有的经济机制已难以适应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改革迫在眉睫。国家决心通过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互联网企业有能力也有意愿承担起改革先锋的历史使命,并且正在金融行业进行打破垄断的革新试验。  历史经验表明,改革必须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配合才能获得成功,互联网金融已经在行动了,但它也需要更广泛的支持和鼓励。  关注互联网金融,关注新一轮改革,关注中国梦。
  @小猪CT
有兴趣可以qq联系
  很认可楼主的看法,互联网金融必将改变着日渐僵化和利益集团把持的金融业!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我等P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stockeer 互联网金融本身没有银行线下分支机构、大规模人员工资的成本,大部分的  中间成本都会返回P民,更多透明方便的理财方式对类似比价方式提供给P民。打破垄断后的银行对P民和中小微的贷款会更多。  最关键的流入大企业、房地产的低价贷款少了,也会促使大企业的改变,间接带给p民更多的利益。  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市场是P民最实惠的市场
  平民主义从互联网开始。
  互联网是一种的全新力量,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客户端、移动互联的技术支持,聚集态、虚拟世界、组织重整.新的思维和运转方式无限遐想空间,只是目前大家还没看懂
  [转载] 互联网重构金融的十大看点  第一,互联网将重新定义金融行业的常识。什么是常识?什么是真正的理解?我认为消费者的 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消费者理解的东西才是常识。我发现,在传统的金融行业,“小”企业是定义给年收入5个亿收入的企业,5000万年收入是指微企业,这 首先大大的出乎了我的常识。所以,金融行业的常识经常是扭曲的,不是老百姓所理解的。  此外,我又经常举的例子,银行贷款有一句话叫,“等额本金,等额本息”,说实话,我以前也贷款买过房,以前真的不理解,也没人真正从常识的角度帮我理解,事实上,这两个东西就是一个概念,但如果我选了等额本息,我20年内要多还很多利息。这是典型的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差别,金融是喜欢把一个事情从简单变复杂,而互联网更习惯把一些事情从复杂变简单。  我们看到苹果为什么打败诺基亚,苹果就一个键,而诺基亚那么多按钮。为什么支付宝把传统银行的网银打败了?就是支付宝支付的时候的步骤会比传统网银的少很多步骤,而且不需要让用户记住什么叫货币基金这么复杂的一个学术词汇,而是叫余额宝就好了,你每时每刻都能看到钱在增加就好了,收益率比银行传统的存款利息高就好了。所以,简单是一种力量,用普通人理解的常识去做简单的表现,是互联网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二,互联网将重新定义成本和速度。以往,传统银行的优势区别是开网点,咱们有5个国有银行,他们通过几十年的积累,每家的网点数都超过10000个,所以,在过去这么多年,他们的存款最多, 客户最多,赚钱最多。在传统银行业,要超过工农中建交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要开那么多的网点,太累了,所以,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到现在还不到 1,000个网点。虽然在传统的银行业已经发展很快,但还是超越不了那几个大行,因为每开一个物理网点就需要支付大量的网点费用,以及审批等,所以很难有效 率和速度上的提升。  但互联网行业不一样了,再也没有地域之分,也没有网点数的概念,只要加服务器,理论上用户是可以无限累加的,余额宝从0 到1,000亿据说就是从17台服务器现在增加到了450台服务器。这和银行开网点的成本比起来,简直是小很多了。而且不需要增加太多的人。这就是互联网的 速度和成本。  一方面是速度,另一方面是加速度。继续拿余额宝举例,它现在刚刚超过1000亿,据说传统银行业今年10月份一个月就同比去年少了8,900亿的家庭存款,我想,余额宝是带动了很多人重新改变消费习惯了,这个1,000亿之外的接近8000亿,我估计很多都到了其他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去了,这是非常可怕的增长,而且,我认为这个趋势未来会更快。  上周我在上海参加Techcruch的座谈,和余额宝的负责人沟通,他们 私下认为明年起码5,000亿人民币的规模,也就是说,比今年增长至少5倍,如果这么推算的话,银行业的存款至少再减少8倍,那就是4万亿的传统银行存款要 挪窝,很多将到互联网上,这是非常的银行业的挑战,也是互联网金融大机遇。  互联网巨头已经群起进入理财领域了。不仅仅阿里百度腾讯等BAT做了,一些类似东方财富网这样的传统金融门户参与了,创业公司如铜板街做了,甚至连新浪和搜狐等传统的巨头也加入了。我想,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场争夺理财存款的大军。这种加速度会越来越快。  第三,互联网将重新定义金融行业的甲乙方,什么叫甲乙方?虽然我们和传统银行在签署协议上面,我们都写在了甲方的位置,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和银行打交通时,他们总认为自己是资金方,才是实际的甲方。事实 上,我认为这完全是颠倒了现代商业的逻辑,因为,现代商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谁真正贡献了利润,谁就是真正的甲方,而企业和个人客户向银行提供利息的收入,那么,这些人给银行创造了利润,理应就是甲方。  但是现在呢?我们去银行大厅,你完全是以一个仰视的态度去面见那些银行的客户经理, 他们的一个个规定会让欲哭不能。之前CCTV报道过一个新闻,说一个病危的老人为了去银行取款,不得不被家庭抬着担架从医院送到银行柜台按手印,结果因为折腾太厉害死在了银行的大厅。我觉得这是银行把自己的规定当天条最为严重的一个讽刺案例。  现在去银行办事,个人和消费者是不断地要接受银行的各种拷问,提供各种材料,换一家银行就再重新提交一次。这让消费者烦透了。在传统家电业,苏宁和国美曾经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让用户不必再去每一家家电 商的品牌专卖店,而是到这些卖场和超市一站式解决了问题,只要提出一个需求,之后就有各种比较解决问题了,后来又变成了线上的京东卖场。  现在有了互联网,我觉得金融业不需要再重新发展苏宁和国美的线下模式了,直接跳跃到京东模式就好了。商业文明的发展就是让真正的权利对等,银行其实本来并没有钱,而是储户的钱,如果银行不给它的衣食父母贷款,就给大企业贷款,那就不符合权利对等的这个初衷,就不能普惠。老百姓要改变只有存款的权利,没有贷款的自由,就靠互联网来改变。  第四,互联网也将重新定义金融业的很多定价规则。以真正的市场化来定义,让真正的风险定价由市场决定。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化”从基础性作用提升到了“决定性”作用。我认为对金融行业很有启发作用,什么是最充分化的市场化?我认为首先要重新理解高利贷?什么是高,什么是低?高与低以何为对比?是一个固定的规定还是以市场化为决定?  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卖服装的阿姨希望贷款10万,然后进冬装,她认为三个月之后,这个能卖出去变成20万,但是在传统的银行体系内,她是很难贷款的,因为没有银行所谓的“信用记录和流水”,因为她之前都是现金来往,所以很难。但是她愿意支付1-2万的利息来借这个钱。如果算利息1万元的话,贷款10万三个月,那月息其实就是3.3分,年化40%左右了,这在传统意义上是绝对的高利贷,但是,如果没有这个10万,这个阿姨就无法贷款赚钱养家糊口,她的高低是以自己能不能赚到这笔钱为比较的,而不是我们统一理解的一个规定来定义的高低。  互联网带来了一种可能,让更多的贷款需求和机会可以灵活判 断,比如用专业的针对这个行业的贷款机构或者用P2P,让一个懂得这个服装行业的人给这个阿姨贷款,就解决了所谓的风控问题。也解决了市场化定义利息的问题。以往没有互联网,人们只能在身边借贷,现在可以打破地域打破生疏打破僵化的规定。
  第五,互联网也将重新定义金融行业的赚钱途径。以往金融行业主要赚钱的模式之一就是通过信息不对称赚钱,就是你不懂的地方我懂,我不告诉你,如果给你服务,那么我就赚钱了。现在和未来,随着互联网让民智 打开,让数据无所不在,用户有了更多的信息知情能力和渠道,用户逐渐可以借助第三方工具来判断,这样一来,我们过去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收益模式将被互联网 颠覆。未来真正的赚钱之道,是靠服务赚钱而不是靠信息不对称赚钱,更不是靠政策性扶持和利差赚钱。现在银行业靠着2%的年化低成本资金,然后贷款出去赚取至少4%的息差,一年几十万亿的存款马上就能赚2万亿左右的政策性息差的时代马上要离去了。  用服务去赚钱,就是真正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给他们服务,让他们更简单更方便地接受服务,让他们“懒”一点,让他们“爽”一点。所以我认为互联网行业的体验,本质上就是让人爽。服务就是要爽,爽,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  第六,互联网将重新定义金融的服务文化。我认为现在的银行文化是彻底坏掉的文化,以前,我们看到传统的金融行业人,是以银行业为荣的,认为在银行工作更高端更体面,我认为,如果传统银行的一些东西不变化,那么,未来将有人以做银行人为羞。现在的银行文化是“等”文化,是“坐商”文化。坐在办公室里面等你来,等你不断按照我的要求来。相比而言,这个银行文化就弱于保险文化,保险文化就是走出去,真正建立了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文化。我接触很多银行人认为平安是一家保险公司,不屑于与之比较。  我认为,今天的银行业内,最好的文化就是平安的文化,最好的小微贷款服务商就是平安。因为平安是保险文化,他们愿意走出去,愿意上门服务,愿意站在消费者的 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买个车险,人家就不需要你上门,而是他们到你指定的地方给你拍照片为你上门付款服务。这就是差别。但保险文化也得学习互联网,比如,上 门的人还是需要你签署大量的文件,很多复杂的条条框框,我觉得未来应该让用户按个键,就可以了,让服务变成产品,变成可以复制和更简单的操作,甚至远程操 作,这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文化将激励保险文化,改造传统的银行业文化。
  第七,互联网将重新定义金融行业的品牌信任。传统品牌的自上而下的定义将被颠覆,重建信任将不再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如果说金融是一种信任中介的话,那么,我认为未来互联网有机会去重新定义这种 “信任”。在传统金融行业,比如你能不能做银行,那是由有关部门去敲定和授权的,你的信任是基于此产生的,是自上而下的,你的信任是被灌输了很多年的所谓 品牌建立的。相反,在互联网行业来看,比如你吃饭想选个餐馆去大众点评,不是卫生部让你去你才去的,你愿意去携程买机票而不是去航空公司买也不是交通部决 定的,而消费者信任大众点评、携程的这个过程是基于自然的用户体验选择,通过市场竞争的结果所决定的,这是自下而上的。  比如银行贷款,这么多银行哪个贷款的品牌好?品牌好不好不是你的所谓的品牌价值多少钱的评比,也不是你广告做的多就是好,更不是哪个部门给你一个证书和特权就是好,而是客户在你口碑决定好与不好,除了贷款是不是可以获得之外,还得看贷款的过程爽不爽,用得爽了,就是好,就是品牌的信任。  我们以往认为某些机构就是大品牌就是大银行,这个理解是我们过去几十年被教育的习惯而已,这个习惯将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将被彻底颠覆掉。互联网就是体验经济的最佳使者和工具。  第八,互联网将重新定义满意度和体验。接着上个话题,我继续强调,体验是站在用户角度爽不爽的问题,是感性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满意度。不是站在银行角度考虑,我的服务功能是不是有了,功能是不是 全了,以为有了全了就认为ok的,那种对于满意度的理解,看上去是一个很理性的逻辑分析,但事实上已经out了。银行业的人经常说一句话,我们做了十多年 的电子银行和网银了,我们也是做互联网的,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只说对了一半,他们只是做了,但没有做好。  传统的银行人一直不理解,所以我想了一个比喻,就是为什么男人爱美女?女人爱帅哥?我说,男人和女人如果仅仅因为有了功能,就跑到一起结合起来,这个社会的婚姻爱情问题就太简 单了,随便马路上可以无数个组合和匹配,但事实上,不能有了功能就行,而是双方都在追求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都喜欢选择美一点的对方的原因。体验,就是让用户爽。而不是为了满足有没有一个功能。功能大家都有的,关键爽不爽。  第九,互联网将重新定义传统金融业对资产的评估。传统的银行业仅仅考虑过去和现在的资产,而不是看成长性和未来的价值。这是他们最糟糕的一个特点。  我们看看贷款行业,传统金融如何看待资产?一般就是看看固定资产怎么样,你的产值如何?你的过去流水如何?我认为,这种看产值的时代将逐渐过去,未来互联网将促进金融业将大多数的思路用来看未来,甚至看估值。  什么叫产值?我们今天看到传统的银行把大量的贷款都给了地方政府和大量的国有企业、高耗能企业,最后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资金利用率极低的各种现象,各地的重复建设,带来了烂尾楼,带来了“鬼城”,还有我们现在每天提及的PM2.5的不断创造新高。这就是我们传统金融的衡量标准导致的恶果,因为这些企业都有抵押物,都有所谓的资产。  但这些有价值吗?有创新力吗?有未来吗?我们看到身边的朋友的公司,一些有价值的科技企业,一些互联网企 业,几乎没有通过银行贷到款,因为我们的房子是租的,服务器也是租的,员工的电脑甚至不是公司的,是他们自己的,一点家具不值钱。我们说我们的人最值钱, 人家银行说,你们的人不值钱。这就是差别。今天的传统金融业没有办法去衡量这个,没有办法去辨别创新和人的价值,这就是这个行业的技术落后之处。  中国有无数这样的具有服务意识的创新企业在诞生,但今天我们最大的银行体系缺席了,这就是最大的悲剧,不要说美国也是这样,如果这么比,我只能说咱们的银行人没有上进心,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业必须学国外,就不能先是第一呢?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有很多在全球领先了,传统的银行业也有机会去变化,真正在市场化的今天全球化的今天,重新以未来的观点来世界,重新定价未来,取得领先。  第十,互联网将重新定义人的资产价值。刚才我提到了,人的资产价值在传统的银行业是没被计价的,即使计算,那点信用贷款所谓的价值也是非常的低。除了这个之外,我认为银行人虽然工资蛮高,但如果这个行业内从业者的真正价值不能被衡量,那么,传统金融业也很难发展起来。  以前有马明哲拿了千万年薪引来很大的议论的,其实有什么好议论呢?马明哲创造了这么大的平安,年薪几个亿都是应该的,而传统的大银行,有几个行长能这样的? 他们才拿多少的薪水啊?却管理这么大的资产?这完全是一种不对称的对于人的价值的理解。这样的结果就是,金融行业的很多人看上去更像是打工的,都是在为短期利益服务和打工,很少有为长期利益打工的,那么,不能为长期利益服务就不会为用户服务。  微信为什么服务这么好?为什么还是免费 的?因为微信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让用户爽,就创造了长期价值,而解决了这个,互联网企业所创造的机制就会让这个微信的创造者和团队获得充分大的长期利益。 微信现在团队200人,如果单独上市的话,我觉得最起码200亿美元,那么,每个员工为公司创造了1亿美元的平均价值,我想,这个一定会获得腾讯很大的机制保护的。  而在传统银行业,我听说有一些和我接触的银行最近也在做P2P的时候,连团队期权都没有,甚至连CEO是谁都没有被定义好就开始做了,就完全是埋没人的价值。这样,传统金融就无法吸引优秀的人,就不会创造好的机制留下人为长期利益服务,金融行业的人就不会真正在未来值钱。我觉得传统金融业受到互联网行业的这个冲击将非常直接,互联网行业会更快地把团队里面每个人的估值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绑定,这就是两个行业巨大的差别。这解决了所有者是谁的问题,而没有所有者就没有长远利益,就没有未来。  我们经常在说互联网是技术先进,也有说互联网是文化先进,也有说互联网思维先进,我认为最先进的,还是互联网利益机制最先进,我们从硅谷带来的学会最大地方不是技术也不是文化,而是机制,用一种全新的机制,肯定了创新者作为公司主人的法定机制,并基于此建立了全新的游戏规则。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公司可以估值 数亿,投资人投了几千万只拿少数股份,为什么?这就是硅谷和互联网带来的机制,让人的价值获得肯定。互联网改变金融,最大的改变就是重新衡量人的资产价值。这就是最大的本质。
  难道太技术化了? @厉无咎_2005 @尼丹小 @language @狠无奈 @猫道长 @守望之鹰 @谁为谁狂 @后沙月光  @fourthreethree @为人民服务1848 @杜俐军 @鄙视抢沙发的   @至中至正2011 @金鸿95 @小草骑墙 @杜志刊
  顶一下
  万物的滋生必须依赖水的存在,水从高山、陆地一路汇聚,最终汇入汪洋大海,然而没有蒸发的水汽、云、雨的反向流转,最终形成平衡的水循环,一切无从谈起。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2大主线权力和资本也在遵从某种汇聚原则,有向权力垄断和资本垄断的强烈倾向,而且早在很多区域已经形成垄断,垄断加剧必将导致危机的爆发。利润利息悖论造成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政府税收调节造成的福利社会危机,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痼疾。  我们不能寄托于垄断良心发现来反转资源流动,所以大众必须聚集起来,形成自己的经济组织,通过公益环保等爱心行为,反转权力和资金的流向,最终形成一个良好平衡的循环。资本、权力和大众相互融合和制衡,而不是极端的阶级消灭,通过虚拟世界的规则运作达成对现实世界的反向改造,这就是互联网的威力。  是之谓水循环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  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  ---- 凯文.凯利《失控》 第二章
  互联网和民众的结合形成了第三种力量,这股力量的源动力是爱心,本质是博爱,是资产阶级革命时停留在纸面的现实实现,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技术发展后产生的新生力量。  这股力量用组织的效率去分流政府的权力过剩,用对环境和底层的关爱去反转资本的生产过剩,用极致的自由实现福利社会的调度失灵,用博爱去消除自由和平等的悖论,真正的实现社会的融合和三角制衡,权力、资本和民众在融合中平衡中达到和谐。  这股力量采用的是虚拟世界运行反向影响现实世界的办法,多次快速迭代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依靠的是技术的力量,是先进的理性的温和的力量,不需要你死我活的战争,不需要热血沸腾的示威,用手机、用电脑,和风细雨般有条不紊的,实现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这股力量不是依靠压制甚至消灭去平衡权力和资本,反而是极力鼓励权力和资本的极致自由,它充分依赖的是博爱的力量,让权力的聚集涌现的不再是滥权而是真正的平等,让资本的聚集涌现不再是垄断而是分享,因为这才是博爱聚集的真正涌现:大爱无疆,仁者无敌。
  顶,国观难得一见的好贴。  
  蜂群思维:组织结构的变迁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就会从“虫子”中涌现出来。  ---- 凯文.凯利《失控》 第二章  本文将分析2种特定的组织结构:金字塔形和蜂群,与微博和微信的特征相验证,得出个体连接形成组织结构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原驱动力和对等结构。以通讯为基础的连接对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和新组织出现的推动;以完全平等为目标的社会理想会陷入无序或者极端狂热,而哈耶克极致的自由会因为个体不平等而形成金字塔结构,日趋集中的力量从拐点处出现聚集效应形成垄断反而抑制自由,从而不能产生自由的秩序。2种组织结构都不能成为有效的结构,需要一种新的类似流水线的组织结构,而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虚拟世界重建规则和场景进行实践,合理的驱动力让人群聚集,反向影响现实社会的改造,从而达成有序的组织。
  一、 组织结构变迁和通讯  组织结构是人与人为着某种目标建立起的分工、分组和协调等模式的统称,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宽泛点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合作,不管是间接地还是直接的,都可以列为组织。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效率,并以适度的公平保持组织的稳定,所以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如何建构这种组织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这一点无需多言,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多党制和一党制,无数的喧嚣和争论,无不在争论一个有效组织的问题。  我们从组织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连接开始。  人与人之间、人和组织之间、组织和组织之间,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有效性,控制论把系统的可控性归结为信息的回馈处理能力,系统通过信息的发送和反馈对比,反复多次调整以达到系统控制目的,因此我们能得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组织有序的结论,认为通讯方式的发展会影响组织结构的变迁,越便利的通讯会造成越有效的控制。让我们回溯下历史的轨迹。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改革,统一货币,还有车同轨,书同文,从此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式国家模式。其中车同轨建立统一的马车道和驿站,在以马匹奔跑的速度决定通讯距离的年代,车道延伸的距离和连接的程度,决定了中央集权国家疆域的大小和行政管控向下的渗透程度,而书同文则加强组织控制的有效性。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跟通讯技术有关: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加强组织有效控制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央集权的组织结构捆绑起来,一直维持着大国的大一统意识和超强的组织凝聚力。  到了元朝,我们在惊叹成吉思汗征服广漠世界,成就一代天骄的历史功绩时,也看到由于通讯和交通能力的不足,蒙古帝国只能分裂成四大汗国,人口本来就不多的蒙古人力量四分五裂、左支右绌。没有基于通讯的强大的组织控制能力和长期统一的文化底蕴,即便已经满嘴汉话的蒙古贵族,也不得不在100年之后,力不从心地退回到大漠深处。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电报、电话,一直到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也在经历着结构的巨变,航海时代、跨国贸易、地球村、跨国企业、全球化产业分工,人与人之间的通讯越来越便利,越来越直接,通过组织结构层层传递的信息逐步向网状结构发展,组织的有效性和规模获得很大提升。  我们再把目光汇聚到最高端技术的军队,战争的历史演变,浓缩了通讯技术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战争的规模从成吉思汗时代10万人踏遍欧亚大陆、高加索山脉,到二次世界大战上千万的军队在德苏战场大规模的鏖战,战争越来越变为一个组织间的有效控制对抗,虽然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支援能力,但通讯对战略战术执行的决定意义越来越强,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发现即摧毁,海天一体化战略让战争全面进入信息化阶段。这充分证明通讯的进步,带来更有效的控制和更大规模的组织结构。   从历史的实例中,我们期待一种关联:通讯技术构成的连接方式能影响组织结构的发展,由于早期通讯技术的落后,人和人直接必须通过树形结构的层层代理进行连接,组织控制的要求最终导致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的组织,而电话、电报等技术加强这种控制有效的同时,可以减少这种层级的数量,而到了互联网阶段,其平等、透明等特性让高效的扁平组织结构成为一种必然。  对这一点,我初始也是深信不疑,然而在看到微博、微信在互联网上的表现后,并没有发现这种直接的关联,通讯对所有的组织结构都表现出同样的加强作用:扩大组织有效和组织规模,却没有改变组织结构,而是另一种因素在决定着组织结构。这一点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也许技术本身也通过对结构加强程度不同来造成一种选择,这也是一种猜测。本文希望能部分解释这种机制,从而对一种新的有效组织的提出提供逻辑上的依据。
  玩牌时遇上高人的经历:     
  二、 金字塔结构和微博  金字塔结构是最广泛的组织结构,几乎涵盖人类社会的所有组织结构,包括树形结构、包含结构、直线结构等,现代企业中几乎所有的组织结构,比如集团分公司、事业部、矩阵式、职能性等多种类型,都可以归属为金字塔形结构。金字塔结构可以想象为无数个小的金字塔逐层叠加而成,按职能、授权、区域等进行分割,逐层信息传递和反馈,协调整个组织行为。  我们认为,影响金字塔组织效率的关键是节点控制力和信息有效性,其中节点控制力表示各个层级领导的掌控能力,其影响因素包括:  ? 节点个人能力:个人能力越强则对子节点的控制数量越多和控制有效性越强  ? 子节点个数:需要掌握的下级人员越多,掌控力越差  ? 子节点差异性:下级的职能差异越大,节点能力要求越高,意味着控制越差  信息有效性则是指连接各个节点时传递的信息的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  ? 源信息的准确性:越简单的信息越不容易失真  ? 金字塔层级:越多的层次或者传递层级差别越大,偏差越大  很多人主观性的认为金字塔结构必然会带来组织结构的臃肿和管理的僵化,实际是对组织结构的曲解,合理的授权和利益激励才是最重要的。这部分属于管理学的范畴,而我们更关注组织结构的形成是受什么因素影响,所以不多累述。这里我们简要分析下互联网的一个热门应用:微博。  微博是所谓人人组织的一个典型案例,起始于2007年,从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开始在中国的快速崛起,碎片化的微博资讯逐步改变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社交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最初的微博号称人人都是小广播,社会化媒体。然而随着大量名人开始织围脖,短短几年其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大V开始纷纷占领舆论高点,成为意见领袖,随意操控大众视线,无数所谓的推广商为了利益不惜弄虚作假,微博负面喧嚣一时。今年7月,随着一系列微博造假的打击,微博开始陷入低潮。以下我们援引一段网络评论:  "中国的微博抓住的文化特征是关系社会这一本质属性,中国人社会认同的结构建立在一套强有力的关系体系之中,其文化内核是群体化的、联系化的,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关系的强弱。随着社交媒体在中国社会的伸展,传统的人际结构面临着新型技术的冲击,不断推进着在网络层面的身份以及权力重构。关系作为一种资本,是实现权力重构的核心,因此,微博的发展过程,也是新权力者关系资本积累的过程"。  微博由关注数目构成新权力的架子,虽然个人之间的从属关系不明确,但从结构上讲,属于一个包含的关系,最大的舆论领袖可以直接影响很多的人,较少的关注影响较少的人,实际也有某种程度的大V包含小V的实例。所以可以说它是虚拟世界中的一种类金字塔属性的结构,站在塔顶的人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依次而下,最差的就是无数的僵尸粉。  虽然在形式结构上貌似扁平结构,但在实际效果上是一种梯级性的金字塔组织结构。这与我们预期出现很大偏差,为什么微博在一个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点对点通讯极其便利,没有出现扁平的组织形式,我们将在第四部分结合微信做出我们的解读。  三、 蜂群结构和微信  与金字塔结构相对应的是扁平结构,指层级非常低,信息传递更直接的组织结构,典型的就是局域网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一个服务器对应着无数客户端直接访问交换数据的结构,了解网络拓扑图的人会画出多种扁平组织的结构,星形结构、总线结构、环状结构、网状结构等。我们按照组织中心的特征将扁平结构分为三种:单一中心点与各子节点直接链接方式,多个中心点的层级较少的分布式方式,无中心的网络直连方式。  组织有效的连接必须是双向的,类似广播式的单向连接形不成有效组织,不是我们考虑的单一中心模式,而单一中心的直连结构,如星型结构,受限于节点连接数不可能做无限扩展,所以只具备局部的意义;多中心层级较少的分布式系统,虽然也算扁平结构,但具备更多的金字塔结构和网络型的混合特征,这是一种高效的组织结构,也是本文构建有效组织的一大借鉴,但对组织理论探讨意义不大;我们主要关注无中心的网络型结构,也就是蜂群结构,这是另一种极致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简单连接快速组成庞大无比的组织,比如令人心悸的蝗群。  蚁群、蜂群等低级生物群体都属于这种结构,正如引言所述,完全扁平的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依靠点与点间的链接,像波动一样迅速传导信息,而后数量集聚导致质变,涌现出极端一致的"集群"特征。凯文凯利偏重于与技术,认为多中心点的分布式系统只要具备无限扩展能力都可以归于这一类,其实分布式系统很明显的包含金字塔特征,每个分中心由更多的子分中心层层组合而成,不能混为一谈。  蜂群结构具备很强的可扩展性、自适应性,但也有非常明显的不确定性:不可知、不可控、不可预测,其组织有效性,可能会非常强超过金字塔结构,像遮天蔽日的蝗虫;也可能非常弱,如一盘散沙的溃兵。  影响蜂群组织有效性的因素非常简单:个体的简单性,越愚钝的个体越能体现出很强的组织有效性,最简单的模仿能力甚至盲从,只跟最近的几个节点发生连接,信息即可快速波浪般扩散,组织一致性极其强大。举个例子,节点只需要0或者1状态识别的电脑系统,靠大规模的集成不断产生新的组织特征:一个指令、一段程序、一个软件、一套系统,而且控制非常严密有效。  微信就有这样的组织特征,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等连接,添加关注的同时也被关注,任何推荐关注不能脱离被推荐者存在;个人与个人的直接连接形成朋友圈,信息只能在朋友圈分享,传递必须由他人传递;每个个体除了知道自己关联的人的消息,不知道其他人和另一个圈的情况。这是一种典型的蜂群结构,在互联网上依靠场景、功能和规则设计模拟的虚拟组织结构。  由于手机随身携带,群发消息的方式如此方便,我试图通过微信群建立起工作协作的机制,然而团队对微信应用的不习惯,或许是每个人都很忙的原因,消息发出后反馈往往迟迟不到,效果反而不如短信。这也说明微信在组织形成中的缺陷,个体太智能、自由性太强了,太容易造成链接中断,估计张小龙也看到这点,希望能通过扩大微信群上限和企业公共号、服务号功能,来加强个体与个体间的消息传递。他也许很想看到大规模聚集的微信个体能涌现出什么样的组织特征,与微博权力特征区别,是否能出现正能量?也许微信运行的时间还不够,还需要时间去演化去聚集,然后涌现出新特征;也许保持微信这种自由、散乱、无序的特征,才是微信本身的生命力所在。  一切正如蜂群的特征:不可知、不可预测、不可控制,也符合道家的主张:无为而治,无欲则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道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四、 虚拟世界和规则  有人说微信比微博强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关系,是碎片化时间战胜整块时间,是新权力中心无法自我约束造成的自我毁灭。个人不否认这些因素,但更关心造成组织差异的原因所在,以及在虚拟世界,通过规则设计模拟现实世界运转并反向影响的机制。  通讯技术在微信和微博上并没表现出很大差异,功能设计上也没有根本优势,在聚集个人的源驱动力上,它们都是一样的,虚拟社会交往中被关注的向往。最终导致微信和微博差别产生的关键是什么?是个体之间对价结构的不平等,是交往中关注权利的不平等。  微信在关注的同时也被关注,个体之间是完全的平等,你在获得越多的关注的时候,必须付出同样多的关注,另外关注不能由第三方推介转移,只能双方确认后直接交换;而微博的关注是不对等的,个体只有关注的权力而没有被关注的回报,被关注者无须对关注者反馈任何东西,关注可以被广告被炒作被主动推送,为了让名人感受关注的优待,新浪不惜发明了无数的僵尸粉去贡献关注、粉饰繁荣。于是关注成为一种媒介,不断积累和发展,成就数量等级不同的话语权,梯形结构的组织形式隐然出现,大V们坐拥话语权俨然一副皇帝般的飘飘然。  所以我们认为,从完全自发的状态开始演化,最终决定组织结构形式的是个体之间的对价结构,对等的对价结构导致蜂群结构,而不对等的对价结构会形成金字塔结构,简单说就是个体之间是否平等的问题。不要先决的认为不平等就是坏事,后续我们会从组织有效性再解读这个问题。在现实世界,人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赚钱能力的差异,各种实际的不对等造就我们现在无数的金字塔结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等。  要分析影响组织形成的因素,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加热一个盛了很多水的容器的下面局部,水就会形成一个环流,加热的水向上,旁边的水补充进来。驱动这个组织形成的主因是加热:源驱动力,分子与分子的传导机制和被传导的热量,具备三个要素,加上容器环境等,一个组织结构就从混沌无序中被建构出来,我们对照介绍下三种要素:  源驱动力:像加热一样驱动个体往一个某个方向运动的力量,如被关注、利欲、权欲等  交换媒质:类似温度,可用于度量个体能力并可交换的介质,如关注数、资金、职务等级等  对价结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能力对比,比如被关注的能力、个体价值、管理能力等。  我们认为,对价结构是否对等决定了组织的结构特性。  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可以设计某种初始的场景、筛选合理的原驱动力、适当的对等结构,再考虑是否有其他的调控手段,然后放到互联网的虚拟环境里去运行,这也符合多层次系统的法则: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高层级的复杂性,如果不实际运行它,就无法揭示融于个体部分的涌现模式。邓爷爷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有理论依据,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永远不会完善,而社会经济是远平衡态的混沌体系,拥有自我更新不断升级的功能,只有不断运行修正再运行,才能获得动态的组织调控能力。  好在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互联网虚拟世界,去模拟和运行一些可供参照的体系,对其运行机制的解读,把几千年历史运行的一些结果浓缩到互联网上,通过几年的运行来了解组织形成的机制。再利用机制设计合理的运行场景和对等结构,把实际工作中的主干功能迁移到互联网,通过类似O2O双轨制实现制度的革新,在潜移默化和平稳中的完成转变。  这是互联网革命的另一个伟大特征:平稳,用虚拟技术完成现实世界的变革,没有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没有热血沸腾的游行示威,只有静悄悄的键盘敲动,只有有条不紊的数据流动,从表面的工作方式开始,到机构的调整,最后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许有大量无法跟上潮流的企业和人员掉队,也许有无数被逼适应新环境的抱怨,代价总归是需要付出的,只是这一次,会来的这么轻柔。  虽然互联网实践目的并不是验证组织结构,但互联网必须以人群聚集度为基础的盈利模式,使我们有机会通过分析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商业应用形态,了解其中的组织特征和驱动组织形成的因素。   比如网络游戏中的RPG游戏,完全虚拟的人物角色扮演,以升级、装备和微操标准人物特点,也有虚拟货币的交易,具备了小社会的一些特性。然而受制于太多的规则安排和行为指向,个体差异化形成的更多的是初级的社会组合特征:简单的帮会结构和小团队特性,再加上游戏有限的生命周期,没有呈现复杂的结构。  电子商务参与者众多,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货物产生连接,交易结束连接断开,人人之间关联较为松散,表现为整体的松散组织。而通过人-物-人形成的业务链接,主导了整个体系的组织性行为,通过有序的购物平台连接无数的商家和个人,信息流和物流串联起所有的参与者,个体通过信息流对商品进行上架下架操作,物流依照指令完成点到点的传递,这是一种互联网新型的组织结构,在后面我们还会进行解读。  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空间给我们观察和研究组织结构的新方式,重构场景和规则运行某种不可测的组织模式,再通过流程改造反向影响现实世界的组织形态,大幅缩短变革周期的同时降低变革的社会成本,所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又是一次产业大革命。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美帝只需把互联网根服务器轻轻滴掐断,神马都是浮云...  
  五、 金字塔演化和拐点  这部分我们将讨论三种金字塔组织结构的走向,分析对价结构不平等的个体如何在力量积聚过程中发生变异,内生拐点出现,比垄断更严重的内生变异脱离源驱动力单独滋生,造成对原驱动力的反向抑制,最后矛盾激化引发危机。  首先还是继续分析微博。  我们已经知道关注的不平等造就很多大V,他们占据着舆论高点形成某种话语垄断。但在初始的阶段,不管是李开复、姚晨等天生名人,还是作业本、崔成浩等创意超人,不管是靠自身勤奋创作,还是靠媒体炒作广告,他们获得的关注来自于对大众的直接吸引能力,可以称为正向聚集或者直接聚集。
  看下大V薛蛮子和环保董良杰的互动情况,大V通过转发小V微博,导出大量人流到小V,形成连带关系,再由小V贡献热点资讯,提高大V"资讯效率"和更多关注,当然,这样的资讯效率混杂着未经验证的信息,设置虚假信息。不去管虚假消息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注意到“关注”的增涨方式已经发生了质变,资讯只须在大小V之间转手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关注,虽然形式上还需要用户去点击一下,但客观上已形成了间接聚集。同时大V会降低普通人的信息关注,依靠在多个V之间来回传递就能保持关注持续上升,效果上抑制了信息的传递。聚集产生拐点,涌现的新特征出现了负面效应。  在政权范畴这叫内生权力,我们暂时称之为内生关注,这其实是已经超越了垄断的现象,脱离了获得关注的直接载体,开始大量内生循环生产关注,同时抑制正常信息的传递,最终会导致微博的衰落。
  我们再来看两种场景,更能清楚看到这个内生拐点,以及脱离源驱动力的明显特征。  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发生无数次朝代更替,而且根本就不是什么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冲突造成,大家都知道是土地大量兼并加荒灾造成农民无法生活,只能暴动,新的势力诞生,重新分割地权,而权力又开始聚集,再一次土地兼并,再一次暴动。历史几乎在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下走完了上千年,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到今天还有人觉得保证土地不被兼并才是为国之道、长久之计。  政治的本源是对公关关系的管理,是维护某种平等以保护他人利益不受侵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封建权力的最高理想。初始的权力获得者,如宗法社会的家族族长,让人相信有维持公平的能力,然后权力开始逐级扩大,权力的积累最终导致拐点出现,权力的获得完全由上级授权,下级以维护上级权威为目的,以此完成权力的内生,脱离民众的内生权力除了来自最顶层的驱动或者道德约束,只会官官维护毫无顾忌民众死活,权力越来越大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最终只能依据一轮一轮的暴力冲突来消除这些过剩权力。
  打断下:  也许这是真实  "我"的意识只是来自无数愚笨的神经元集聚到大数量后的涌现,生命的终结,尘归尘,土归土,"我"也消散无踪,所谓的轮回、天堂,不过是美丽的谎言。也或许这个层面的涌现还有第四维度特性,无法被本层三维空间探知?  我们的悲哀,在我们这个层次极限上面,有依稀可以看到的利润、公平两只手在操控着组织结构的运转,再上面呢,分层理论的规则告诉我们:那是一个不可知的世界,我们无法理解的更高层次。  难道大学时代的猜想是真的:原子的世界相当于太阳系,我们的宇宙其实是一个有机体,大爆炸只是新生命诞生的瞬间,膨胀不过是它在吸收更大环境能量的自我成长,黑洞就是一个个的"呼吸孔"。原子和宇宙其实就是格列佛的极限的小人国和大人国,但是我们却无法知晓。  我们的悲哀,在于我们只是某个尺寸片断上的注入,绝对零度、光速、测不准等,都是 这个认知空间的极限。我们有了物质、能量、时间的断层,如今我们又有了逻辑的断层,只 能注定被困束在这个认知的牢笼?
  看看经济方面。  马克思认为帝国主义时代垄断的利润悖论必然造成生产过剩,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但他没预见到还有更恐怖的内生资本。其实很多生产领域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不一定是坏事,可能会抑制一部分的创新,但也会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比如咱们中国的稀土资源,再不实行行政管制以后子孙靠什么做高端武器?垄断形成的利润至少还是来自于实业,没有完全脱离生产的范畴。  而等到布雷森体系崩溃,失去约束的美元不再通过实业投资,打着全球化产业分工和自由贸易的旗号,对弱势国家输入资本制造泡沫,然后通过汇率变动,利用对冲基金做空房价股价,通过金融市场席卷弱势国家发展成果,间接掠夺经济资源,倒在资本风暴下的包括南美、东南亚,甚至包括日本,如今在对欧洲施虐一番之后,守候在中国境外,准备又一次的饕餮盛宴。  再看次贷危机,资本利用信贷资产做起所谓金融创新,加大杠杆释放大量保证金进入次贷市场,在多次重复销售下,卷入的资金量越滚越多,最终系统性风险爆发,连锁反应将世界经济拖入泥沼。这是非常清晰的内生拐点,不再依据对实业投资回报的资本,只需操控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走势即可得到暴利,结果资金流失反而抑制了实业的发展。  这样的例子在目前的中国也是随处可见,道德缺失的国民唯一标准只有钱了,算你狠、唐太宗、将你军,能赚钱的就要炒,直至今天,高悬于天的房价终于把中国经济逼到了绝境。  所以任何社会、任何环境,只要存在毫无约束的不对等的组织驱动,自然演化的结果必然出现内生性拐点,反向抑制原驱动力,矛盾激化最终必将有各种暴力危机来宣泄过剩,无论是权力过剩还是资本过剩。要想历史不出现周期律,必须控制不对等结构的内生问题。
  六、极致的自由和分层  现实世界由于人与人之间客观上普遍的不平等,很难看到蜂群结构的实际例子,也许文革
时造反有理的无政府状态有些类似,盲从、狂热、无条件服从,千遍一律的蓝绿衣服,千篇一律的革命思想。看似激情似火的生活其实混乱不堪,以人为制造的极度平等,要么如蜂群般涌现超强的群集意识,要么失去活力,生产停滞。极致的平等不可能产生理想的组织类型。  再看看极致的自由,西方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认为市场经济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形成资源配置最合理的方式,通过自由的自生自发,能自动产生秩序形成有效的组织结构。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完全极致的自由,无论资本驱动、权力驱动还是关注驱动,由于对等结构的不平等,最终会导致内生性逆转反向抑制自由。但为什么无数国人仍然相信极致自由能产生更好的秩序,其实是因为当前的秩序太多违反经济规律的权力色彩,需要以相对好的方案来处理,毕竟在国外是有成功的实例。
  最近看了大数据中的深度学习理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谈到机器在学习图像识别的过程中,依据数据聚集的规模,不同层面必须使用新的特征进行描述,识别同一对象需要的是多个层面的不同特征组合进行,层与层之间的特征没有任何的关联特性,这就是认知的分层特征。  回想下高中课本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经济活动等层级,原子聚成分子,分子到细胞,细胞到个体,再到组织,前一个层次的个体是无法理解后一个层次的任何特征的,认知和逻辑出现了断层。极致的自由到了内生阶段其实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自由聚集发生质变反而抑制其他的自由。其实是跟相对论一样,只在某个层次具备极致的自由,不同层次间是不同的表现,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有限的极致自由,极度的自由反而不自由了。  举个例子也许能理解点,2008年地震喧嚣一时的“范跑跑”,极力强调个人自由,反对群体道德拔高来要求他,无数人对他反驳批评,但北大出身的范跑跑在论战中道理十足。其实用分层来看,群体道德和个体自由是2个层面的特征,争论意义不大,逻辑断层导致无法相互论证。这种行为结果类似蜂群效应,不服从群体趋势,等于断开群体连接自我放逐。要争论用个人的勇气合适点,其实范跑跑就是个懦夫而已,跟道德拔高根本没啥关系。
  码一克  
  回复第29楼(作者:@psp_40k 于
14:44)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  --------美帝只需把互联网根服务器轻轻滴掐断,神马都是浮……  =========  DNS根服务器?  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世界只有13台。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举个例子也许能理解点,2008年地震喧嚣一时的“范跑跑”,极力强调个人自由,反对群体道德拔高来要求他,无数人对他反驳批评,但北大出身的范跑跑在论战中道理十足。其实用分层来看,群体道德和个体自由是2个层面的特征,群体道德是维持群体秩序的特征,对个体是有导向性的规范和驱动;而个体自由是个体层面的特征,可以是发散性的,但要融入群体必须接受某种规则而已,相互之间无逻辑相关性,只是宽泛的包容而已。类似蜂群效应,愚笨的个体会产生有效的群体特征,而非常自由的个体,等于断开群体连接自我放逐,群体特征就会弱化。争论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要维持群体特征,或者用个人的勇气来讨论更合适点,其实范跑跑就是个懦夫而已,跟道德拔高根本没啥关系。  总结下:分层理论认为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有限的自由,在这个层面极致的自由是正向的,一旦形成内生,量变产生质变,自由在新层面上涌现反作用力,源驱动力反被抑制,自由成为了反自由。不管是现实世界的实例,还是逻辑推论,都说明极致的自由只能带来局部的秩序,所以自由只能是有限的极致自由。  此外,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依靠单一的原驱动力形成,也可以多驱动力的。现实社会是非常复杂的,存在多种原驱动力,并由其推动形成的多种组织,相互促进和相互抑制,形成各种类型的复合结构。这里我们对两种主驱动力稍作分析。  权力单驱动的封建社会,赤裸裸的权力肆意妄为,民众只能寄希望于青天的怜悯。双驱动力的社会,权力和资本,矛盾有所缓解,但问题依然存在。要么是资本充分发展的西方,要么是权力大于资本的中国,现实都被福利社会危机和过度干涉经济所困扰。要形成一个稳定体系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匹敌的第三驱动力,这将是另一篇的主题,不在这里多说。  (上面有段论述有点问题,重写了,抱歉)
  七、 流水线:O2O有效组织   技术发展引领我们进入了互联网世界,如何将互联网和现实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有效的组织结构? 本来指望能从案例的分析中获得有效组织结构的推论逻辑,或者可以用于评估效率的数学模型,这个工作很难实现。我们只能从已经成功的互联网实例,或者从其他类似的结构中,去推测和评估新的模型的结构和特性,去探寻存在抑制内生的某种机制。  第一种组织结构,来自淘宝的电子商务,网上店铺+线下物流的O2O模式,虽然按标准不应该算为O2O模式,但我们从组织特性来看,这是典型的虚拟网络+实体商店的结构。网络部分是扁平化的人-物-店的松散结构,以数据流连接交易双方,线下是商家通过物流对接客户,线上线下都是很松散的结构,整个体系流转很通畅,但人人之间,店店之间其实没有明显关联。  这种结构是典型的互联网+线下机构,以线上业务数据流为骨干线,人员、商家、物流从各个位置接入骨干流,询价下单、上架下架、出库入库,完全依据订单信息将四面八方的交易者挂接进来,这种结构我称之为流水线结构。线上扁平结构,线下组织依据线上结构而定,可以无组织的,也可以是金字塔结构,但层级很低。  流水线结构适合以业务为导向的系统,网络一体化的业务流形成一个个插座般的节点,让线下机构接入,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业务关系网络直接对接,而线下组织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是金字塔状的统一组织。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就是流水线式的双层交互系统,氧气和葡萄糖通过网络状血管流动,细胞在毛细血管处渗透交互,完成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输出。器官、细胞通过另外的神经系统进行关联,响应活动指令,进行化学反应。  如果线下是同一体系的组织结构,如银行、政府机构、垂直行业等,这种结构还体现出一个很大的优势,由于大量的业务转入互联网,传统层级金子塔的中间层级被大幅压缩,分流到上下2端,整个体系类似哑铃状的扁平结构。中央直接控制网络搭建、场景和规则设计,以及运行监控和调整等,底层机构直接对接服务对象,中央与底层之间业务可以直接流转,也可以通过中间1、2层的区域、行业、职能中心进行授权处理。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社区银行、社区政府、社区服务中心等,去中介在这里变成了去中间层,区域性质的中间层功能将大幅收缩,专业性行业性的职能中心大幅增加,可以想象,当前饱受诟病的办证难、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毛病等将得到根治,而食品、医疗、环保等的监控反而会越来越强。靠道德教育、靠严厉法律、靠规则制度都没完成的事情,在互联网面前,微风细雨般,通过工作方式改变,通过组织结构的改变,解决了,相信吗?这就是新生产力。  技术引领未来,结构导致变革。
  八、 分布式系统:去中心结构  凯文凯利反复介绍的就是分布式结构,类似互联网拓扑结构中的去中心的分布式系统,由无数个服务器,包括入口分流、运算处理、数据存储等类型,相互间千兆光纤连接,以满足大型网站的大流量访问要求。系统扩张通过增加服务器进行,通过失去中心控制的系统看起来"失控",然而因超强的扩展性、容错性和自由度却成就了庞大有序系统。  现实中比较接近的是社会组织,如联合国、行业协会、公益组织联盟等。通常有一个另类中心,比如秘书处、技术中心、监控中心等,提供某种向心力,设置场景和设计规则,分布的是实际事物处理的独立子系统,可以依照区域、职能、行业的模式划分,也可以是完全类似或者一模一样的结构功能。  按凯文凯利的总结,分布式系统具备以下的结构特征:  ? 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  ?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分布式系统具备的超强扩展性、可进化的自我完善、对中心依赖度很低、容错强的优点,缺点是系统冗余较大、可操控性差点、调整滞后性。分布式的子系统是自我组织的,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和优化能力,其容错能力很重要,在发生系统灾难时,比如某个或多个子系统无法运作时,功能类似的子系统可以很快接管任务;其调整有时候很像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不是直接对子系统的操作,而是通过规则的改变来干预系统的运转。  分布式系统适合于以管理为导向的系统,其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导致的“大企业病”:事必躬亲,依然缺乏活力;按部就班,问题此起彼伏。问题核心在于管控和创新的矛盾。马化腾提出了“大企业,小团队”的思路,采用大事业群分工支持小创新团队的方式运作,有些分布式系统的概念,但离自组织的去中心的理想方式还有待探索的空间。互联网企业很多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对传统企业来说,要借鉴分布式系统治疗大企业病,思维的改变很重要,要敢授权放权,同时组织结构和制度的设计要合理,失控才不会真正的系统混乱。
  首先我们需要以企业文化和绩效、激励制度设计来营造向心力,根据企业特点选择创新导向或者效率导向的偏重,创新要求更宽松的制度设计,而效率偏向严格的管理,当然也可以因人而异的制度设计,比如区域、职能部门要求效率,事业部群要求创新。   其次要意识到金字塔结构的痼疾原因是层次过多的权力内生,它更多的依赖忠诚、善解人意、目标一致的下级来传达控制,而层次多了,裙带出现必然抑制能力者出头,也就是创新被抑制;而另一方面,能力强、目标不一致的人会造成山头主义,内耗、人浮于事必然出现,效率受到限制。这里部门内外层级压缩、一定的授权制衡是解决的关键。  再次做好职能中心、区域中心和事业部群的授权、职责和业务规划,并由事业部群来管理各个创新团队,而创新团队是由团队领导人依据任务,自我推荐和自我组织的团队。这里的关键是要有很有效的办法把创新团队直接与职能、区域和事业部的管理功能连接起来,最快速最有效的支持,才能推动创新团队的自我组织,怠慢会造成延误传导,一旦失去节奏也就失去信心。  组织结构搭起了,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一把手和高层的意识,舍不得放权,或者没有很好的授权和监控机制,往往功亏一篑。矩阵式结构结果变成了多头多级管理,金字塔层级没减少,反而增多了,控制更严格了,创新也就没有了。这在传统的软件行业,司空见惯,好思想难以好执行。中心的管控一定要围绕企业文化、规则、布局、重大人事、重点危机处理等方面,过多的干涉最后必然成一个空架子。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退一步海阔天空。
  九、 总结  流水线结构和分布式结构的核心都是大幅减少中间层级,提高组织效率,但也有所区别:  流水线结构:以业务为导向,松散的线下结构通过线上业务流程直接对接,达到对金字塔多层结构的去中介、去中间层目标。强调中央控制层、底层业务层的加强,适用于业务导向性的大型结构改造。  分布式系统:以管理为导向,重组金字塔的结构体系,梳理中心、分中心和个体的分工协作,强调场景、规则的合理设计,由个体自组织的方式进行自我进化,更强调个体的扩展性和创新性。适用于内控导向性的大型结构改造。  两种方式不是对立的,在很多情况下,适当的混合使用效果也许会更好。  写到这里,可以做个最后的总结了:  组织结构的产生是由源驱动力推动造成的,在现实社会中,个体之间客观不平等必然会形成多层级的金字塔形结构出现,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内生拐点,一旦形成内生结构,就会反向抑制源驱动力;采用极端手段去建构个体间的人为强制平等,以去除内生产生原因,会过度接近蜂群结构,系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么极度癫狂如文革,要么完全失去活力;理想的结构是较少层级的,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进行直接关联,并以快速迭代实现自我进化和自我组织,不管是流水线结构还是分布式结构,效果上通过减少中间层,保持个体活力的同时抑制内生的产生。  这才是真正进步意义的社会理想结构,在有限的层级下给予个体充分极致的自由,不管是权力、资本、管控还是关注的自由,另外予以有效的层次控制,以抑制内生结构的产生和泛滥,保障个体的自由平等。我们需要哈耶克极致的自由,但要给他的一个限制,以此防止生产过剩、权力过剩、关注过剩、福利过剩等造成的负面因素,这就是有限的极致自由。  最后为理想社会而努力,为中国梦。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将高尚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政治掌控能力融为一体,既有豪迈的敢于挑战一切的战略勇气,又有谨慎小心步步求证的战术意识,用人时不拘一格放手使用,弃人时毫不留情致人死地。为了打破历史周期律不让人民吃二次苦的理念,不惜利用个人崇拜,发动底层力量,将社会卷入一场空前浩劫。  伟人的大爱是宽广无疆的,但他过于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马列教条,以为消灭阶级和净化道德就能实现完美乌托邦理想,明知不可为而执意为之。所以成为了历史的遗憾,成为了辉煌的失败。  社会并不是靠阶级消灭达成完美,而是靠融合靠制衡,大唐融合多民族平衡王权造就了盛世,而美国融合各种文化制衡权力造就了霸主,但美国没制衡住资本。而中国呢,权力和资本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凤凰涅槃后必然是民众崛起,民众、资本、权力的力量相互融合相互制衡才能实现伟人的理想。不要妄谈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新儒家和宗教主义各自的绝对,先有一点点科学哲学的知识,在认知的领域里,正如相对论、深度学习理论已建立的法则:确定自己的立场、视角、时效和层面,再去谈论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放弃绝对的真理,也许很多争论就失去了争论的意义。   所以也不必遗憾,这也是伟人的历史局限,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因为没人会忘记他,没人忘记他奠定的新中国家底,没人能侵犯他为中国划下的红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触犯者必将无所遁逃。在这条法规面前,任何的牢笼制造者必将为牢笼所反困,在暴力破局之前寻找融合制衡方式才是解决之道,和谐社会不是熵寂般的一团和气,而是激情四射下的相互协作相互妥协。  有人拿现在的朝鲜跟当时的中国来比较,看当时那满街的小红书和现在朝鲜群情激奋的宣誓,情形的类比想直接说明领导的品质。其中不乏大学教授、研究院长、学术精英,有时候我在想,我一个软件产品经理能像他们那么慷概激昂、理论充分吗?但我却相信一点:人的境界。拿金三那点肚量、墨水和经历来影射伟人的人,如果不是智商问题,那只能是别有用心了。沁园春.雪的境界,挥洒方遒,指点江山,那已经不是寻常人所能理解,已经不是寻常的权力争斗所能解释的了。虽然他有以万物为刍狗的操控能力,但那种宽广无疆的大爱,已然超乎了权力世俗的羁绊,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前行。错误在于理论,但不是人品。所以类比者、品格怀疑者请闭嘴,别再显示自己的无知或者别有用心。大众的质朴不代表可以被糊弄。  为伟人肃然起敬,也为了我们的中国梦!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浩瀚汇通 金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