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

出自 MBA智库百科()
  (UNCS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贫困指标按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分为三部分。驱动力指标有,状态指标有按人口计算的、贫困差距指数、平方贫困差距指数、收入不均、男女平均工资比例,没有响应指标。
  ①。按的,是指所有国家受过教育却没有工作和收入、靠保险和福利生存的那部分人贫困的主要原因,将失业率定义为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失业人口是指在观察期没有工作(不包括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做无报酬劳动者)、有和愿望的那部分人。失业率的计算不包括一些特殊群体,如武装力量、游牧民族、学生、已找到工作还未开始工作的群体、学徒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由于特殊的社会制度,虽然有,但仍然很贫困。
  ②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是指生活标准或在以下的人口的比例。贫困线有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种,前者多用于发展中国家,后者常用于发达国家。UNCSD通过对36个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比较,得出真正的贫困线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提高,但在穷国,这种提高相对要慢一些。基于人们对福利的不同理解,经济福利可归结为一个人对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以及营养的摄入量两种定义。在发展中国家营养的获得权重较高。在有关发展的著述中对消费的比对收入的测度更为流行,这是因为收入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很大,尤其在中,消费比收入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对个人生活水平的测度,UNCSD认为,由于不同家庭其规模及构成不同,简单地对整个家庭的进行比较容易使人对家庭中各成员的福利产生误解。因此,UNCSD指标体系中对个人生活水平的测度是以男性成年人为基数的。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家庭,只调查该家庭男性成年人的消费行为,因为成年女性和孩子的消费相对较少,因而假定其小于成年男子的消费。但这不是说他们的需求低,而是在家庭中的作用力小。消费中的存在也表明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的成本低于一个人生活。
  局限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是人均消费指标,而发展中国家的家庭规模一般较大,这可能夸大贫困的程度。另外,在定义和贫困线过程中,无法避免主观判断。有些国家没有对贫困的定义。另外,对贫困的定义国家与国家之间可能不同,这些都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
  ③贫困差距指数。用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的深度。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在贫困线以下时,对某些特殊政策反映不敏感,贫困差距指数则弥补了这方面不足。随着贫困线以下的贫困差距的加大,贫困差距指数将提高,贫困差距指数的下降反映了现状的改善。
  贫困差距指数是贫困线以下人口距贫困线差距的均值。贫困差距指数假定贫困线以上的贫困指数值为0。计算贫困差距指数需要计算个人经济福利,并确定什么样的福利水平才算贫困。计算个人福利有很多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重视个人对福利的判断,一类则根据对福利的定义来计算。前者重在测算人对一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后者计算的是营养的摄入量,即使人不以为生或不单以营养来决定食物的消费。实际操作中,则根据获得数据的难易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过计算人均消费量来测度贫困,所以对贫困的总测度一定要注意可比性,因为这对决策者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个越来越普及的方法是用不同的贫困线对贫困进行测度,比较消费的选择对贫困是否有决定性影响。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UNCSD的贫困指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从贫困生标准看评定标准的贫困
作者:刘海明
  想象力是一个民族保持活力和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从表面上看,我们的想象力并不差,俏皮话多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是当代人的发明。整体来看,想象力的枯竭则是不争的事实。大学本该是最有生机的圣土,大学缺乏大师,更缺乏有灵魂的老师,以至于很多事情,暴露出大学想象力的贫困。贫困生的评定标准,同样暴露出大学思维的贫困。
  湖北经济学院在今年规定,凡是有“就餐卡消费过高,经常在外大额就餐者”、“有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气者”、“有与学生身份不相符合的高档消费现象者”情形之一的,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据悉,家庭经济困难者只有被认定为贫困生,才有获得国家助学金等资格。(《广州日报》10月16日报道)  资助贫困生,原本是善举之事。这项政策如何落实,在现实上应该有点尴尬。在一个诸事没有底线的时代,评定贫困生同样受到困扰。按照家庭人均收入申报贫困生,有的学生采取欺骗手段,为获得贫困生资助名额,恨不得把自家说得家徒四壁。除了家庭经济状况失真,人情关系复杂也在干扰贫困生的评定。每年开展此项工作时,参与这项工作的老师,可能接到一些条子和电话,在人情世故面前,估计能坚守底线的老师并不多见。这样,高校制定贫困生标准,并非没有必要。  制定标准没错,只是机械的标准,反而将学校陷入人为的尴尬境地。以湖北这家学校为例,其贫困生标准颇为滑稽:就餐卡消费过高,就要取消参评资格。我的困惑在于:就餐卡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如何把握?请学生食堂提供每一张就餐卡的消费清单?如果这样,算不算侵犯学生的消费隐私?即便不属于侵权,同样不可取。假如别的同学饭卡丢失,近期和别的同学合用一张饭卡,或者这位同学有亲朋来学校,一起吃饭。这样的情况,饭卡上可以准确区别吗?不能准确区别,一票否决之规定,是不是有点滑稽?  经常在外大额就餐。这个规定的语义模糊。参加同学聚会,出钱是不是自己,但算不算在外大额就餐?再则,这样的事情,校方如何知晓?可行的办法,监控学生的行踪,或者在校外餐馆安插眼线。不管哪一种情况,都让人不寒而栗。现实版的《潜伏》,莫非在大学生时代就已经上演?  抽烟、酗酒、赌博,确实是不良习惯,应予以纠正。大学生抽烟,新生中就已经具有某种普遍性,可见并非大学生新养成的习惯。一根烟,就剥夺一个学生享受贫困生补贴的资格,这显然有悖资助的本意。至于酗酒和赌博,我倒坚信真正的贫困生是不易沾染这种习气的。  高档消费现象,这个最有争议。我的一个学生,喜欢摄影,购置了摄像器材,因而失去了参评贫困生资格。后来我得知,这个学生的器材是其亲戚资助的,其家庭真的困难,只是亲戚看到孩子确实喜欢摄影,帮着购置了器材。假定我们以貌取人,看你不像穷人就取消贫困生评选资格,是不是太可笑了一点?  治理一所大学,假如缺乏真才实学,可能不闹笑话吗?想象力的贫困,导致连最简单的贫困生评定也搞不定。诚如网友所言:湖北这个学校的规定,“只可作参考吧,能作为规定吗?关键是学校自己要做到全面评判啊,不然明天还得规定内裤不能穿CK的……”。  取消贫困生评定,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然,对于投机取巧的学生,自尊心是个奢侈的概念),改由奖学金的形式发放。不管是谁,要获得国家的资助,靠的是努力拼搏,而不是自报家产,不是靠学校弄几条僵化的条条框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10/17 09:3610/17 02:0910/17 00:1810/16 00:1410/06 10:1409/17 05:0108/26 13:42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困难时的主食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