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共享充电宝多少钱这么生意要投资多少钱

迷你KTV、共享充电宝到底为何这么火?能不能赚钱?
《42章经》
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在一些城市火了。
  大家都知道最近各种迷你KTV和充电宝等都特别火,那这些东西到底为什么火起来的?能不能赚钱?如果真赚钱,我们自己该不该也加盟一个?
  带着这些问题,42章经做了些调研,想来帮大家算笔账。
  算下来真能挣钱?
  一个充电宝机柜3万元,一个机柜放置40个充电宝,每个充电宝成本100元,现阶段放置在商场内通常免租金免佣金。
  对于这样一个成本约在3万5千元的充电宝租赁机柜来说,平均每个充电宝每天的流转率为0.8次,一次流转的平均使用时间为3小时左右,根据不同渠道差异化定价。如果取均值,一个充电宝一天下来大概能产生4元的现金流。这样算下来,一个机柜大约能在七八个月时间内回本。
  所以,这个事情目前看起来还真是能赚钱的。
  其实,这些数字就是“来电”这家公司的大致的财务模型,以及它背后最近红得发紫的充电宝租赁生意的逻辑。如果不是“来电”这样的大机柜,生意的回本周期还可以缩短。
  在疯狂烧钱获客却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创业故事说尽之后,这样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盈利周期可期的项目成了现阶段资本的宠儿。
  与充电宝租赁逻辑相似的,还有遍布人流量密集区的咖啡机、橙汁机、迷你KTV、抓娃娃机等“自动贩卖机”生意。随着充电宝租赁迅速被资本捧红,各种自动贩卖机业态也相继完成了资本对其的第一轮收割,不少投资人甚至打算自己孵化这类项目。
  本身形态并不新鲜的自动贩卖、共享租赁为什么在这时候火了起来?这是个好生意吗?或者说是个好的投资标的吗?如果是的话,其中哪些业态又是更加值得投资的?如果你是机构投资人,或是一个手握一笔闲钱的个人投资者,正在寻求适合投资或是加盟的线下消费业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想清楚的。
  这几个问题要算清楚
  在这,我试图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寻找答案。
  1.为什么是现在?
  2016年开始,线下实体连锁的业态整体都迎来了窗口期。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是线上的流量机会在减少,几乎枯竭。所以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重新回归线下,寻找新的机会。
  但是,线下连锁业态也存在问题,它的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一直持续上涨:2016年,中国员工薪酬平均增长8%,总体租金则增长了7%。所以,“去人力化的小单元线下连锁”成了好的选择,这对应的就是自动贩卖设备。
  在中国,平均4500人拥有一台自动贩卖机,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35,在日本是23,这里面是市场的极度不饱和,目前主要的玩家只有友宝。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资本的周期性演变带来的机会,自动贩卖机业态在2016年底集中爆发了。
  资本最先关注的一定是新技术带来的基础设施上的机会,随后则是搭建在此之上的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疲软,新一轮技术创新刚刚开始,那么有着良好现金流和利润的项目得到青睐。
  同时,2016年出现的共享单车也教育了资本,能通过使用产生正向现金流的线下硬件/设备是可投资的。当单车在半年时间里被迅速催熟,有着相似逻辑的自动贩卖机、充电宝租赁无疑寄托着投资人的希望。
  2.自动贩卖机是不是一个好生意?
  要判断自动贩卖业态是否适合创业或投资,则要从零售业态的基本逻辑入手。
  零售的逻辑,无外乎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利润=客流量×流量转化率×客单价×毛利,在算明白利润后,便是如何规模化,扩大这个利润。
  零售,包括餐饮,获取流量的入口是它的门店。通常,一个门店承载了三个功能:生产、销售、体验(餐饮和一部分零售门店中有)。而自动贩卖机将这个结构简化――砍掉了体验区,仅保留与获取流量和流量转化直接相关的生产、销售单元,让一个零售单元承接流量的效率最大化。
  第二个维度,是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盈利,并且将这个盈利单元快速规模化。
  好消息是,与充电宝租赁的财务模型相似,自动贩卖机同样是一个可以快速回本的生意。单个咖啡机的回本周期在4到6个月不等,橙汁机、冰淇淋机也不出其左右,迷你KTV可能更快。
  但零售罕有规模经济效应,是一门线性增长的生意,所以我们需要大规模复制这种可盈利的单元。
  这却也成了自动贩卖机的优势:比起一个动辄上百平米的门店来说,它会更容易完成渠道BD、降低渠道成本、也更容易进入那些门店覆盖不了的长尾高流量地段,比如写字楼、社区、地铁站等。而且,渠道落地的过程也会更快更灵活。
  但如果是要从中寻找创业机会,我们还需要回归生意的本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看起来赚钱的商业模式中,到底有多少钱是能够进入自己口袋的?
  事实上,自动贩卖机收益中的大部分很可能并不是被运营自动贩卖机的公司赚走了,渠道商很可能成为背后的利润收割者。
  中国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渠道驱动的。机场、火车站、写字楼、商场这样的优势渠道方往往拥有较强的议价权,而这些渠道正是自动贩卖机要重点覆盖的。但是,渠道几乎没有忠诚度,什么业态赚钱就放什么业态,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地产生意。
  那么,随着入场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大家势必会争抢渠道,渠道的入场费和租金会水涨船高。一家自动贩卖机公司真实的经历是:原本一个2000元可以拿下的点位,因为要入驻的同行越来越多,最终炒到了2万元。
  甚至,自动贩卖机公司还需要给渠道补贴。并且补贴战也是一定会发生的,这是大家急切想要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化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规模和速度是自动贩卖机和充电宝租赁的主题。
  3.什么样的自动贩卖业态值得投资?
  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初步结论:从业务逻辑上来看,自动贩卖机算得上是一个好的零售生意,也是一个适合当下的投资标的;这其中,渠道既是目前建立壁垒的关键,也是业务和资本的风险所在。
  然后,摆在你面前的便是琳琅满目的选择了:咖啡机、橙汁机、冰淇淋机、抓娃娃机、迷你KTV、迷你健身房……到底该选择哪个业态?
  按交付方式来分,目前的所有自动贩卖机基本可以划分到两个区间里――按时间交付和按产品交付,更具体一些,也就是提供的是具体的实物产品还是服务。咖啡机、橙汁机、冰淇淋机都属于产品类,而KTV、健身房等则属于服务类。
  从毛利水平来看,服务型的业态整体优于产品型的业态。
  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加盟,迷你KTV会成为我优先选择的业态。
  而红得发紫的充电宝租赁其实只有100-15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但很多人认为它和共享单车一样,有增量市场可挖掘。当单车的数量到达某个节点,初步形成网络效应后,再辅以价格补贴,就可以收割更多本来没有骑车需求的人。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充电宝。
  所以,适合自动售卖的品类最好是轻决策的、让消费者看到就会愿意买的东西,是供给推动需求,而非那些重决策的、早早计划好的计划型消费品类。
本文转自: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黄作敏10天吸金3个亿,IDG、、元璟、、等20余家资本入局,共享充电宝就这样火了!摩拜、ofo们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共享单车塑造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充电宝跟单车做类比,似乎完全可以复制。于是,几乎一夜之间,租赁充电宝也被扣上了&共享&的帽子,变成了资本追捧的对象。共享充电宝&抢滩战&共享充电宝,市面上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能借走的移动电源和线机一体固定电源这两种模式。有三家领先的创业团队:固定电源的小电科技,可借走式移动电源的街电科技与来电科技。左边是来电科技和右边的小电科技可借走式移动电源中又区分为大机柜和小机柜,这就造成了应用场景的根本性区别。来电科技是大机柜、街电科技是小机柜。小机柜的街电科技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电源,单一成本较低,对空间需求很小,可以做到。但,桌面式的固定充电,与其说是共享模式不如说是电源租赁。以&来电&为代表的大机柜的模式比较重,需要更高的技术,空间要求更严苛,很难布局在小空间内。机柜体积比较大,会对渗透率造成了影响。街电科技的思路不同于&小电&与&来电&,是采用较轻的模式率先布局进入小商家中。在无数个小场景中应用,可以快速做到让小机柜无处不在。避免了固定电桩的不良体验,也绕开了大机柜的重资产模式。北京东三环附近街电与来电网点对比上周末,邦哥在北京798的咖啡馆对街电科技CEO进行了专访。他从深圳来到北京,就是为了让街电更快地占领一线城市。他说:&街电已经在一万个商家投放了万余台设备,合作商户数、订单量都是行业内绝对第一。就在我们聊天这个时间里,这两个数据比其他所有同行相加总和还要多。他的对共享充电宝竞争总结是:谁占领市场,谁赢!对话街电CEO王哲半年前共享单车火了,让许多来不及入局的资本追悔莫及。共享充电宝在4月初一夜爆红,许多匆匆入局。很多项目的产品仍处于概念阶段,还没进行市场活动就获得了投资。大部分创业团队没有APP上线,匆匆入局的玩家产品只是概念阶段。进度最快的街电和来电现在运营微信服务号暂时代替APP的功能。街电CEO王哲说:运营微信服务号只是暂时的,未来一定还会做APP的。他还是先抢占市场的思路。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入行门槛很低。更依赖市场能力和资本能力,模仿共享单车的商业逻辑,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速度和资本。街电科技小机柜充电宝街电CEO王哲:商家拿到我们的设备就像个拿到个台灯一样,只要插上插头就能使用。附近一个街道,我们可以入驻到每一个店家。我们还想发挥出小机柜的灵活性,以后还会和机场、地铁、火车站等谈合作。我们的机柜可以进驻到这些地方的商家内。王哲在回答邦哥关于大小机柜对比问题时这样说:大场景不一定要用大机器去占领。对于盈利的思考,王哲说街电现在控制在非常低的价格,还有免费时段,盈利并不是现阶段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止资本战,还要法庭见4月初左右,街电科技也获得了IDG、欣旺达投资的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连续拿到了两轮总计过亿的融资;来电科技拿到了SIG、红点创投、两千万美元的融资。可以预见为了抢占线下网点,共享充电宝将是继共享单车后又一波资本战。街电CEO王哲曾是美团上海区负责人,扎到了曾经最大竞争对手的老巢,他经历过&百团大战&,这次是他第三次创业。他对现在创业的总结就是:创业节奏加快,原来我们可以慢慢打磨产品,资本进来可以放大我们的优点、也能放大我们的缺点。对于未来不可避免的&烧钱战&,他说:对于烧钱的理解是,效率最重要!花钱谁都会,一亿美元很快会花光,不应该拼谁的钱多,而是拼花钱的效率。钱花的值不值,如何把上亿资金变成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很重要。近日来电科技发起了专利诉讼,状告街电科技&专利侵权&。这不是来电科技掀起的第一次专利战,去年他们将&云充吧科技&告上法庭,今年2月又对&云租吧&提起侵权诉讼。在资本战、市场战、价格战之前,共享充电宝将首先进行一波法律战。伪需求还是大生意?充电是刚需,充电宝也是刚需,共享充电宝是真需求还伪共享呢?街电CEO王哲是这么看的:现在还没有很多人知道我们,当我们铺设的够多、量做的更大,用户就知道有这样一种基础设施了。从我们这个团队角度讲,我们更希望把这个东西做成基础设施的。就像摩拜、ofo刚刚上街运营的时候,半年来伴随着争议、社会讨论,不到一年时间,共享单车变成了城市人已经习惯的基础设施。胡玮炜说过,创业失败就当做公益了。在采访中,邦哥对王哲说:感觉你们的模式和共享单车简直就是复制啊。有一点不同是,共享单车是面对C端用户的,你们要通过B端商家。王哲很开心的说,正因为中间有商户帮我们做运维,很大程度减少了损耗啊。线下共享经济之所以越来越火,与越来越贵的线上流量有很大关系。滴滴一打开了线下流量的窗口,共享单车放大了这个窗口。投资人看中的是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新的线下流量。有投资人曾说,不出半年,共享充电宝就会火起来,否则就是伪需求。对于在城市里出行的你,欢迎共享充电宝吗?
已收录在创业邦创投库,您可查看更多
类的最新创业项目。
24小时报不停
收购零度智控一家独大?大疆回复:无此计划
IDC:二季度全球智能机出货超3.4亿台,小米出货量第五
乐视网:一年内待偿债务曾逾40亿,已偿付首期公司债
乐视高层回应视频无法播放:欠费被断网,很快会解决
BOSS直聘回应:希望提供家属帮助并找出真凶
乐视云视频服务器宕机,乐视视频内容无法播放
阿里巴巴合伙人樊路远接替俞永福出任阿里影业CEO
美餐宣布完成D轮融资,高盛旗下基金投资
高德开放平台与乐铺达成战略合作,将率先接入大数据分析产品“高德位智”
消息称联通混改方案最快8月中旬公布,约20家公司将入局
金枣金融完成3600万A轮融资,盈动资本领投
苹果CEO回应在华下架VPN:政策执行力度增强,苹果守法
申通快递1.33亿元增资入股快捷快递,获其10%股权
华扬联众今日起上市交易,2017年Q1营收14.6亿元
艾德生物股份登陆创业板,2016年营收2.5亿元
食云集获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BAI与启明领投
贾跃亭兄弟2.5亿元资产遭冻结,乐视称正在了解情况
微博在美遭集体诉讼:被控触犯美国联邦证券法
苹果第三财季大中华区营收同比降10%
京东物流无人分拣中心曝光,每小时可分拣9000件
大家中医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晨山资本领投
滴滴出行与欧非出行企业Taxify达成战略合作
索尼一季度营业利润大涨180.5% 为18个月以来最高
同程旅游宣布7月扭亏 实现3000万元盈利
国家邮政局:上半年快递申诉率创新低 收入超两千亿
建行向法院申请冻结乐视网及贾跃亭2.5亿财产
索尼1.43亿美元收购《你的名字》美国发行商95%股权
马斯克证实:特斯拉将会造出速度更快的Model 3
因三名合伙人离职 凯鹏华盈关闭种子风险基金
Uber滴滴合并一周年“Uber黑帮”成员再聚首
《王者荣耀》女性玩家超男性 进军美国或面临大考
超融合领导厂商SmartX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经纬、联想创投等投资
Facebook收购智能助手App开发商 和谷歌微软竞争
中国联通将继续停牌一个月
网酒网董事长李锐:正寻求转让乐视控股持有股份
乐视网将调整组织架构:电视端与乐视网团队先期整合
微信支付线下圈地 紧追支付宝
摩拜单车宣布进入英国伦敦,首批投放750辆搞定零延时前端智能
USB Type-C PD充电器快设计
实践理解应用RTOS各组件
物联网安全从小白到大师
实战让你秒懂mbed OS
&08-08&20:00
&08-15&20:00
&08-11&20:00
&08-25&10:00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疯狂的共享充电宝:40天融资12亿!一门好生意or一场闹剧?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日 16:52
[导读] 一夜之间,共享充电宝火了。既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年头,只要和共享搭上关系,就能够走上资本腾飞的快车道,这是资本的贪婪与狂热。就共享充电宝而言,虽然充电需求的确存在,但在需求低频化、技术变革和消费安全等现实挑战下。
  一夜之间,共享充电宝火了。既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年头,只要和共享搭上关系,就能够走上资本腾飞的快车道,这是资本的贪婪与狂热。就共享充电宝而言,虽然充电需求的确存在,但在需求低频化、技术变革和消费安全等现实挑战下,要将共享充电宝打造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般的项目,并不容易。
  数据显示,2016年分享经济融资规模达到了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同时,因为&国民老公&王思聪与聚美优品陈欧的一场&互怼&,让共享充电宝被更多人所熟知,据媒体报道,目前12家充电宝共享平台,已经有40多家机构入局,融资额度近12亿元。
  不管怎样,资本算是又造了一个新风口,不管最终的盈利模式如何,这场战争已经开始,或像共享单车一样硝烟不断,亦或更加惨烈。
  意外的是,没想到平时随身携带的充电宝也能成为继汽车、单车之后新的共享对象。情理之中的是,共享经济领域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是创业者的舞台,更像是资本方竞相追逐的市场。尤其在国内共享经济异常火爆的当下,投资人正在积极寻找下一个突破口。这时候,无论共享后面加上什么词缀都会被资本方关注、追逐,瞬间追跑至风口。不是共享充电宝,也会是其他共享X。
  1共享经济的又一个风口来了?
  共享充电宝的风口起于今年清明节前后。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短短10天时间就内有5笔融资、超过20家机构入局,总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5月5日,聚美优品高调宣布以3亿元人民币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股权。CEO陈欧宣称这是其亲自抓的一个项目,并表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随即,王思聪在其朋友圈发了一句&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娱乐区纪检委与为自己代言的明星CEO的你来我往,成功将共享充电宝推上了全网热议话题,其百度指数瞬间飙升。
  5月9日早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内三家企业&小电&、&Hi电&、&非常电&几乎同时发布了最新的融资消息。其中&Hi电&宣布在4月中旬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则宣布在5月初完成了B轮3.5亿元融资(小电科技38天内完成3轮融资,累计融资超4.5亿人民币,是充电宝行业内至今拿到融资额数量最多、最快的公司),&非常电&宣布获得早驰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4月和5月初,共享充电宝吸引了数十家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其中,公开披露融资的有12家、融资金额近12亿元,这个数额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参与投资机构近50家。投资人包括IDG、金沙江创投、元璟资本、SIG、高瓴资本、鼎晖投资、众为资本和昆仲资本等。BAT中的两家已经入局,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来电科技&也已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
  可以说,共享充电宝在融资速度和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去风口上的前辈们。
  2为何引来资本的疯狂涌入?
  从共享充电宝本身来看。
  首先,电能是基础,这是个百亿级别的市场。手机、平板、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用电设备需要移动充电解决方案。随着用电设备数量的增加,共享充电宝来电能够在多场景,通过多产品形态提供电能移动网络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电能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 。
  其次,充电宝是刚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设备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其中有1亿多次发生在除了家、办公室之外的区域里。这就是创业者眼里共享充电宝背后倚赖的极大的市场空间。随着5G的开发,流量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低廉,人们对流量的使用也将更加频繁,手机电量的消耗也会更快。这时,如果可以实现充电宝的&随取随还&,就将大大提升手机的使用体验,人们也就可以随时随地用流量来视频、通话、打游戏等等。
  再次,相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产品成本低、客单价、运营成本等都低。这就意味着在同等市场费用下,充电宝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铺开更大的市场。
  最重要的是,回收成本周期短。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算了一笔账:目前,充电宝每天流转率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约2元,充电宝成本大约在90元一台,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一个机柜的整体成本(包括充电宝、运营成本、维修成本等)大约在4500元左右,不出半年就回本了,加上收取的100元押金,也为丢失损坏提供了保障。而对于一辆共享单车来说,回本的周期至少是3-4个月。
  当然,投资人蜂拥而至,并不是为这些,事实上,以上各方面本身尚且存在质疑。
  资本涌进共享充电宝背后最大的逻辑在于对线下流量的抢占。
  如前数据,2017年中国移动设备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3亿,放眼全球,预计到2021年,手机用户数将达到55亿。而伴随着手机应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将愈发严重,线下流量的价值不言而喻。
  占据更多的线下流量意味着对用户大数据的积淀,对大数据的积淀又意味着对线下支付场景的把控更具优势。当共享充电宝抢占了足够多的线下流量时,广告的精准投放也将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未来,也许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将变得更加多元,对于其附加服务的探索空间也会更大。
  此外,&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风险越大,利润越大&这句话更吸引投资人。朱啸虎投资滴滴200万美金,最终能够换回几千万,&找独角兽&是朱啸虎的目标,饿了么、滴滴成功了,百姓网、拉手网却没有成为行业领先者,但在最初每个项目都有机会,就好比腾讯投资了摩拜,但有腾讯股份的滴滴又投资OfO,投资者不会放弃一点机会,尤其是在时下热门的共享经济。谁投的企业成为&独角兽&,谁也将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佳话。
  投资人很焦虑。这么多年来,O2O到微商经济、从P2P到IP热潮、从网红经济到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领域多少独角兽都错过了,但幸好现在还有共享经济,有滴滴、摩拜、ofo在前,当前即便是亏,谁也不愿意再错过下一个独角兽。
  3质疑:真的是高频、刚需吗?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按照运作模式,共享充电宝大概分为三类:
  一是以来电为代表的移动场景、移动共享模式,在医院、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放置共享设备,用户可以在其中一个地点取用,再去另一个地点归还;
  一是以街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移动共享模式,在咖啡厅、餐厅、KTV、酒吧等小型场所放置共享设备,用户在同一地点进行充电宝的租赁和归还;
  一是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固定共享模式,直接在桌面上放置固定的充电宝和数据线接口,用户坐下后可以立即进行付费充电,不需要交付押金。
  借取方式各家大同小异:扫码&注册&付款&借出&归还,整个流程和共享单车差不多。收费标准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超过时间每小时收费1元。初次借用时,大多需要支付100元押金。
  先说刚需问题,仅从移动设备用户数据上看,是刚需。但一个更重要的现实是:在没有共享充电前,这7%的需求就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解决,用户可以在外找到充电需求。目前从我们自身的使用规律来看,我们在出行之前,通常会做两手准备,一是尽量充满电,二是带个轻便的充电宝。
  移动充和应急充是共享充电宝瞄准的两类使用场景,但在这两种场景中使用,要满足的条件有三:一是正好急需充电,二是没带充电宝或充电器,三是愿意付钱,前两条是很随机的情况,而最后一条又非常主观,这都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
  使用场景在实际体验中也有颇多尴尬。在来电为代表的移动场景、移动共享模式下,用户需要满大街去寻找租赁和归还的柜台,通过注册、交纳押金、扫码支付等方式进行充电,实际上要花费额外的操作成本;在以街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移动共享模式下,用户如果单纯是为了寻找充电宝,则需要进咖啡店、餐饮店等进行额外的消费,又或者有些店主会免费提供充电线和充电接口,根本不需要接入共享充电宝;在小电这类直接将充电宝固定在桌面上的模式,则需要用户在同一张桌子前停留较长的时间,这就排除了许多水吧、快餐店等讲究&翻台率&的商家&&商家和用户都希望&吃完就走&,而不是为了充电做额外的停留。
  因此,这几种模式下充电宝的使用率和闲置率是否能维持在保持盈利的平衡点,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以共享充电宝当前的押金解锁、以小时计费模式来综合计算,其并不比消费者自己购买一个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充电宝划算。
  当然,市场是可以培养的,用户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迅雷创始人程浩就表示,当全北京城的每一条街道都是共享单车时,就没有人会自己买自行车了,同理,如果未来的商场、街道、车站、餐厅都铺满了共享充电宝设备,那人们也就不需要自带充电宝了。小电创始人唐永波更加乐观,当共享充电宝做到北京150万台,全国4000万台时,就能实现人人都不用带充电宝的效果。他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将会陆续有一批城市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技术,共享充电宝本身的技术含量,以及科技的发展。
  虽然来电科技创始人再三强调自己拥有30多项专利,但在大众眼里,充电宝的技术壁垒并不高。何况,再有技术含量的充电宝也并非不能复制,来电用充电柜,别人可以换成桌面式、吸附式,不过是把充电宝放在了不同的包装盒里。
  共享充电宝最大的威胁在于技术变革,这几乎是共享充电宝的死穴。共享充电宝极可能被手机无线充电和快充技术等外行&杀死&。三星的部分手机即可使用非链接方式充电,三星最新发布的Galaxy S6和S6 Edge手机均支持无线充电技能,并且支撑多种无线充电技能&&Qi无线充电、PMA无线充电以及WPC无线充电技能。苹果iPhone8也在近日确定搭载无线充电。去年底华为已宣布研发出了20秒充满电量的石墨烯锂电池。另据国内媒体报道,国内无线充电IC可于今年内实现手机批量供货,这就表明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将进入无线充电甚至是快充时代,充电几分钟通话几小时很快会成为标配,可别忘了那句很魔性的广告词&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
  这些新技术发展,对充电宝行业来说,是一场革命。就像早期智能手机常备数块电池,很快就被不可拆卸式电池消灭干净一样。未来,充电宝也必然退出舞台。
  共享充电宝另一个大威胁在于它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充电宝本身产品质量问题,虽然市场经过多轮洗牌,行业的产品安全性显著提供,但仍然存在劣次品流出的可能,充电宝爆炸伤人的新闻并不少见。
  二是共享充电宝平台对于用户信息的获取,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进行保护。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故,平台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隐私就将大告天下,更有甚者可以在充电宝里内置wifi、SIM卡、GPS等,这就会造成用户全方位的数据泄露。今年315上,就曝光了免费充电桩的猫腻:用户手机连接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充电桩,照片就被泄露,短信就被查看,账户就被消费,这一切都发生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消费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谁也无法确认,会不会有别用用心的人利用共享充电宝,私下提取用户智能手机内的信息。
  总之,在企业和资本方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伟大的事业,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们随时可以掏出包里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然后观望,最终会选择一家免费的产品去体验。
  4下一个共享单车?还是资本的闹剧?
  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的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缴纳押金,分时计费等。但是从需求来看,共享单车让之前有单车的人可以放弃使用自己的单车,更让没有购买单车的人,会去使用单车,但共享充电,其对个人充电宝的替代性没有那么强。简言之,共享单车解决的是用户最后三公里的问题,可以说是大家的一种需求,它解决了之前没有被解决的问题,这是刚需问题。但共享充电宝并不属于高频刚需产品,它有太多随机,不可控,还与用户目前的习惯相悖逆。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资本蜂拥至共享充电宝,一个直接原因是共享单车的成功。
  诚如文章前面所说,共享经济更是投资人一展拳脚的领域。
  资本更看重推高行业公司市场关注度与估值之后,在高点退出大赚一笔,这符合资本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本性,资本不会去考虑对于所投资的项目长期的行业前瞻性,而是考虑如何更快的抢市场圈钱。
  至少在投资人眼里,手机电池容量大增、快充技术、新能源充电技术等各种电池技术是黑天鹅事件,一时半会很难出现。可以说共享充电宝投资者是一种反向对赌思维,这种思维与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逆势而行的,打的是时间差。
  他们也基本被套路化了,都希望找到一个有效的投资渠道与项目快进快出获利,通过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模式锁定高频需求,不断复制这种老套的无聊的资本游戏,却让当前科技领域的创业充满了嗜血而又投机的无趣气息。
  而当前的资本方有一点是看清了,在当前的共享经济创业项目中,他们的力量比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更有效率,能推动线下共享类项目更快速的做大,所以资本的赌性与亢奋开始展露无疑,而且自认为如果迅速做到行业第一,赔率很低,因为滴滴就是成功的先例。
  联想创投执行董事顾正斌就谈道:&如果不是资本进入,我们很可能不会如此早地讨论共享充电宝。这是一件比充电宝租赁更大的事。&
  中国的企业与资本都不擅长进入到一个非原有经验的世界,于是不断在一个已有的熟悉的资本模式中不断的兜圈圈,而且即便当前的共享单车也远远还未到胜负落定或者说成功的时候。
  它们的危机都在于重资产模式,并且都没有意识到资本驱动的生意会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数量型增长并不能带来质的提升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反而带来不可控的成本黑洞以及给城市的环境污染与公共资源侵占带来巨大的负担,在这种非理性的由资本催生的巨婴型伪共享模式下,一旦烧钱投入终止,资金链一断,危机会很快浮现。
  虽然大量的资金提供可以帮助大部分创业公司成功度过早期的困境,但资本的介入也意味着这些企业要快速地成长,而这样的成长是否适合所有的创业公司以及这些团队能否快速调整好自己的脚步,如这些充电宝创业公司,从几十人到几百人,管理者对下级的分配还能像之前一样面面俱到吗?一旦脚步踏错,就可能出现&易到&这样的危机,创始人被架空,早于滴滴的网约车平台反而被后来者超越。
  另外,如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成为独角兽之后又该如何变革,除了企业扩大,并没能让它再上一个台阶,单论租车而言,这和计程车公司之间也就相差了一个互联网平台而已,没有办法利用好平台,资源被白白浪费,当初烧的钱又有什么意义?
  还有一点比较麻烦的是,网约车、拼车到共享单车以及充电宝,几乎每一个项目都带着&共享经济&的外衣,一开始大家觉得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时代的变迁,对租车、租充电宝充满好奇,但是当资本方进入,战争一打响,蜂拥而至的产品铺设反而让普通人不明所以。比如,共享单车出了摩拜,又来了OfO,充电宝一下来电,一下又是街电,普通人一时之间根本判断不了它们到底有何区别,也不明白这些公司这到底是在比赛还是在正经地做生意。
  最后,如果有一方提出免费使用,这条路就会一直走偏,吃瓜群众更觉得这就是一个笑话,等下一个共享风口出现,他们就可以隔岸观火,等出现免费使用的那一天再好好观摩你的产品。
  充电宝在当下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据说有公司实现收支平衡,这想必也是剩下的几家发愤图强的动力,然而在资本的帮助下它的未来会走到哪一步,是否会被快充和无线充电替代,目前还不得而知,投资方现在也没有长远的计划,反正都入局了,不如留待时间和市场去检验。
  引发王思聪和陈欧互怼的共享充电宝,水有多深?
  来源 三节课 ID:sanjieke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共享充电宝已经悄悄在投资圈火了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是5月4日,聚美优品高调宣布将以3亿元人民币收购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由街电科技将其充电机柜放置在合作的商场、餐厅等,用户通过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将其取走,用完在其它服务网点归还,你也可以想象成是&有桩充电宝&)股权,王思聪又做出这样看衰的评论: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
  可能共享充电宝短时间内都只会是小范围的一件事。
  在这次聚美投资&街电&之前,&小电&、&来电&、&Hi电&等共享充电宝的项目就曾引来过大量关注,且都拿到了不少融资。甚至有媒体人根据此前的单车之争等,判断充电宝的烧钱战役已箭在弦上,百&电&大战一触即发,又一个高举着共享经济大旗的创业项目似乎已来到风口,只等资本助推这股东风了。
  那么,为什么共享充电宝会成为风口频获融资?以及共享充电宝这波风会吹多久?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我们来看看各大媒体评论人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一、何谓共享充电宝?
  按百度百科的说法,从使用场景上看,目前市面上已出现的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三类:
  1、以&来电科技&为代表的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人和充电设备都可移动,从A地借的充电宝到指定的BCDE地也是可以还的。主攻大场景,如景点、商场。
  2、以&街电科技&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在A地借,就在A地还。主攻小场景,如咖啡厅、酒吧等。
  3、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桌面上有线机一体的充电宝,可直接充电,拿不走。主攻每张桌面,例如餐厅、KTV、咖啡厅等。
  使用场景虽有不同,但流程却相差无几。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扫码&注册&付款&借出&,还是较为方便快捷的。
  二、为何充电宝会频获融资?
  对于为何选择投资共享充电宝,聚美优品CEO陈欧认为,充电是高频刚需的,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便利,此外,共享充电宝拥有百亿级的市场。
  如@联商网 的《王思聪陈欧互怼背后:十余家机构参战共享充电宝》一文中所提到的,虽然共享充电宝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用户本身购买一个充电宝的成本并不高,随着快充等技术的发展,手机待机时间会越来越长等,但: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比这些问题更紧迫的,是市场占有率。毕竟更多的网点数意味着更多的用户,还有随之而来的线下流量想象空间。
  街电相关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目前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速度,只有快速获取线下流量,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此外:
  目前街电已铺设近4万台柜机,市场上有20多万的电源数,用户数已超300多万。使用街电充电宝,每位用户需要支付100元押金,这差不多覆盖了充电宝的成本,如果有人不归还或者损坏充电宝,将会扣掉押金。在一些人流量高的咖啡厅和酒吧等地,充电宝的日均使用次数最高能够达到30次。除去人为破坏之外,目前损耗率较低。
  来电科技CEO袁炳松也曾透露,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界面 的这篇文章《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获聚美优品注资3亿元,陈欧将出任董事长》中,提到了共享充电宝自身的优势,或者,这也会是充电宝会频获融资的原因所在:
  眼下这门生意,高频、刚需、较好的现金流被认为是共享充电宝的优势所在,参照当前打得火热的共享单车的逻辑,做共享充电宝的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或许将是铺设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随处可见的铺设产品数越多,被教育使用的用户也能得到一定程度增加。
  按照目前的趋势资本快速向头部公司集中,则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
  @42章经&曲凯 用&来电&大致的财务模型,算出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的机柜大约能在7、8个月内回本,如果不是&来电&这样的大机柜,生意的回本周期还可以缩短。
  这样看来,共享充电宝确实算得上是一个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盈利周期可期的项目,能够成为现阶段资本的宠儿,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三、共享充电宝这事儿靠谱么?
  看好的有很多,看衰的自然也不少。
  同样是共享,摩拜单车的投资人毛圣博就不看好共享充电宝。@前瞻网 的《王思聪陈欧因共享充电宝互撕,摩拜投资人:坚决不投》一文中有提到毛圣博对共享领域的态度。毛圣博认为,需求点很重要。共享单车以出行为需求点,从商业化来看就比较成功,Airbnb和滴滴也都有自己的需求点。
  但对于共享充电宝,毛圣博表示这个在市场上并没有特别大的需求:
  因为成本实在太低了,买一个充电宝也就几十块,代替方法很多,而且流动起来很麻烦,远远比共享单车麻烦。比如共享单车用完随手停在路边的停放点就好了,这个并不固定。而充电宝就比较麻烦,充完了还得还回去。
  除去成本问题外,@钱坤投资 认为,充电宝的电池问题、手机没电是否为高频现象,也都需要考虑在内。在《王思聪和陈欧互怼的共享充电宝或将引领下个锂电池投资风口》一文中,@钱坤投资 指出:
  充电宝的电池问题是个大问题,然而随着当下无线充电、快充甚至太阳能充电等技术在发展,电池技术理论上是在不断进步,一天一充发展到2天一充,再到7天一充是技术进步的规律。
  其次,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
  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带个充电宝耽误的时间远比到处找商场去租赁一个充电宝要来的方便,不至于像投资人所说的&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即便用户会使用充电宝,但也不会是一个高频的行为。
  关于上文提到的刚需问题,在《创业维艰,陈欧&奋&不顾身扑上去的共享充电宝,很可能是&》一文中,作者@晓枫说 提到,充电确实有可能是刚需,但问题是,刚需就是痛点么?在这里,作者做了一个有味道的比喻:
  拉翔是刚需,但吃翔恐怕才是痛点吧!
  作者还提到,随着手机电池电量逐渐扩容,快充技术、光伏充电技术的普及,未来只怕连刚需都谈不上了,更不要说痛点了。而且,目前很多人都有外出带充电宝的习惯,共享充电宝要做的其实不是培养用户的习惯,而是改变用户的习惯。让用户放弃已买的充电宝,转而交给共享充电宝们一笔押金和使用费,未免太天真。
  @Technews 的这篇文章《别说王思聪,共享充电宝要火共享单车也不答应》,从安全、经济、便捷性的角度,提出了共享充电宝存在的一些发展瓶颈:
  一是安全,央视315晚会上已经曝光过公共场所的手机充电桩也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向用户手机植入病毒应用,从而获取用户信息,盗取用户钱财的问题。
  二是经济性。共享充电宝动辄百元的押金,可以让消费者去市场上买一个容量不错的移动电源了,这会打击他们使用共享充电宝的积极性。
  三是方便性。许多充电宝需要归还到指定地点,而且按时间计费,这意味着用户不能拿共享充电宝去很远的地方。
  相较于从模式、经济角度出发得出的观点,@三表龙门阵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态度则是充满了鄙夷,在《卑鄙的共享充电宝》一文中,三表明确指出:
  共享充电宝是个道德低下的发明。
  三表拿大姨妈和电量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有突如其来的大姨妈,绝无不宣而至的电量匮乏。
  三表认为,经期紊乱是大概率的事,如果有共享卫生巾的存在,那么对于正逛街忽然来大姨妈的女性朋友来说,是大善。但手机的电量是可预见、可评估的。人类是有智慧的,结合自己当天的出行计划,是可以预见自己的电量能支撑多久的,出门前主动充上电,即使外出的时候手机真的快没电了,也会控制自己少玩手机,这是自律和智慧。
  但共享充电宝则是给懒惰、不节制的人群提供了更懒、更不节制的便利条件。手机快没电了就好好陪朋友逛街、家人聊天,但共享充电宝让你变得像个废人,因为你不能戒除低电量化身的心魔,你在一个巴掌见方的机器面前变成了毫无原则的奴隶。
  文章最后,三表再次点题:我说&共享充电宝&不道德,不是说&充电宝&不道德。三表认为:我们随身携带自己购买的充电宝,那份沉重是我们用懒惰交换来的代价,我没充好电,我背着它,我受累,我活该,我下次得提醒自个儿。我怕我控制不了自己,成天盯着手机,导致电量不足,我愿意为我难以自控的挥霍背上负重的代价。 而共享充电宝让人的知耻与自省瓦解了,扪心自问最难,而对着柜员机扫一扫则很容易,一切都消解了。
  四、共享充电宝会走多远?
  以上我们提到了一大堆共享充电宝存在的隐患,难道这些共享充电宝的风投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么?或者是认为这些问题都无大碍?也许,他们所看重的是短期内的火爆与盈利。在投资人看来,共享充电宝回本周期快、损耗率低,成本投入低,谁线下疯狂铺设渠道的范围广、速度快,谁就更容易获取暴利。至于来自先进科技的威胁,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应该并无大碍。
  关于共享充电宝这事儿能走多远,或者说,最后会不会就变成一家独大了。&河马充电&的创始人王润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未来这个生意,不会一家独大,而是可以多方共存的:一是于用户角度来看,品牌效应不强,因此接受度更广;二是壁垒低、重渠道,一线城市几家各占一方,二三线城市也可以有二三线的玩家。
  至于现实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乐观,这条路又能走多远,我们还是持观望态度吧。
德州仪器(TI)
版权所有 &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