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办理护照要想办到证件该怎做?

农民增收,看贵港如何当“带头大哥”
_网上南国早报_广西新闻网
第004版:时政新闻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全区第一个提出“农民收入三年赶超全国水平”,连续两年农民收入增幅全区第一
农民增收,看贵港如何当“带头大哥”
南国早报&& &&&& &&&&
  贵港覃塘区一位鹅业工人介绍,从广东回乡做技术工的农民,月收入可达2500元。
  记者在贵港三里镇甜玉米基地采访。
  本报记者 佘鸿雁/文&农如松/图  高档餐馆里美味的法式鹅肝、让木头废料变废为宝的先进设备、小资们热衷的家居品牌宜家羽绒枕头——这是三样离普通农民有点远的事物,但它们让贵港市的不少农民富了起来。贵港市并不是全区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市,2009年它却在全区第一个提出“农民收入三年赶超全国水平”,去年,贵港市覃塘区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9月1日、2日,记者来到贵港市港南区、覃塘区,通过对3家企业的深入采访,探究为何贵港能在农民增收工作上担当“第一”。    特色种养:  鹅肥肝出口欧洲国家  据说在法国,即使是超市里的大路货,一份300克不到的鹅肝售价在130多元人民币,在南宁的西餐厅,一份鹅肝的价钱大概也要百元左右。  广西佳佳(贵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主打产品就是这昂贵的鹅肝。他们在贵港覃塘区石卡镇江南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产业化养鹅,然后生产加工鹅肥肝,出口到欧洲国家。  公司老板是吴家的几兄弟,据说原来在广东做房地产生意,如今却全都回来在家乡养鹅。老大是董事长,老四是总经理,老三负责深加工鹅肝,老五负责销售。  员工黄姐原来是以种甘蔗为生的农户,现在她是“公司人”,工作内容是给农户发鹅苗和回收鹅,每个月的工资1000多元,“如果是管理人员的话,收入可以达到2500元。孵化师傅的收入也比我高些,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孵化技术的”。  为了让鹅美味,喂鹅的草有讲究:选用生长期在35~40天之内的台湾甜草,高度在1.2~1.3米、以长4节为准,还不得使用鸡鸭等动物的粪便施肥。于是这群鹅让附近种草的农民也跟着富起来——周边150多户群众种植了300多亩台湾甜草,光卖草,这些农民每年收入共140多万元。    技术领先:  木业加工厂边角料成宝贝  木屑木糠、树头、枝丫柴……贵港市恒源木业有限公司的空地上废料堆积如山。但这些废料只需送进厂房,进入一条轰隆作响的流水线——削片机、刨片机、干燥机、铺装机、预压机、热压机各司其职,当它们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整整齐齐的高级刨花板。  港南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在这里发展木业加工企业有优势。不过,与周边木材加工企业相比,恒源找到了另外一条捷径。当地林业部门对发展产业的思路是将一根木头“吃干榨尽”:木料在初级加工厂加工成胶合板、旋切板;边角料可加工成纤维板和刨花板;其他的刨花和粉尘等废料,利用热能来压制板材,让一根木头的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港南区有2000多家单板厂,每天产生大量边角料。恒源木业就瞄准了第二项:将边角料加工成刨花板。引进的这套设备属国内最先进的刨花板生产线,要两三千万元,投入相当惊人,但每年近亿元的产值也相当可观,厂里的翻板工月薪可以达到3000多元。  恒源木业用的原材料均是从其他林场、周边木材加工厂购进的生产废料或边角料。恒源木业的常务副总经理陆道毅说:“当这个厂没有上的时候,很多废料都只能当做柴火烧掉,树头便宜到140元一吨。这个厂一上线,木糠价格涨到420元一吨,废单板价格涨到260元一吨,周边的单板厂连带效益跟着好起来。”    招商引资:  宜家羽绒枕头“贵港制造”  很多年轻人都推崇的瑞典家居品牌宜家,在广西目前还没有开设门店。不过,广西与宜家却早已紧密相连。宜家的羽绒制品委托中国的5个工厂生产,其中一个就是坐落在港南区的贵港市金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宜家各种规格型号的羽绒枕头、靠垫、被子等在这里都有生产。当地丰富的羽绒原料,经过裁剪、缝制等前道工序,填充、清洁、包装,最后带着大名鼎鼎的“IKEA”(宜家)标志出厂。这些“贵港制造”的羽绒制品,通过宜家全球销售网络,去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7月已经完成了1500万美金的订单,为当地贡献了600万元的税收。不过,这些“贵港制造”在2008年前是“深圳制造”。年,浙江的金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将该工厂设在深圳,2008年整个厂搬到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区。  不少当地年轻人这两年也回到“家门口”来打工。裁剪车间女工余会艳原来在广东的制衣厂打工,2008年,听说家乡工业园招聘就回来了,“离家近,收入多的时候也能拿到3000多元,跟广东差不多,干嘛不回来”。  在绗缝车间,该公司行政主管钱海东告诉记者:全厂最高的工资就诞生在这个车间,平均月薪在3500元以上,“工资王”接近6000元。绗缝过的羽绒被平整、厚薄均匀,盖着很舒服,但制作非常需要技巧:先将纵线车好,灌入羽绒,然后扯直固定住,一边拍匀称,一边根据印记再缝横线,费时费力,因此工资水平最高。  有特色就能更快富起来  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的农户庞荣华家的楼房宽敞气派,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庞荣华靠的是100多亩甜玉米,他的玉米这几年都卖得好价钱——当地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只管专心种植,让公司来为销路和价格操心。  养殖、木材加工、种甜玉米,这些产业可以说各地都有,为何贵港能让农民“更快富起来”?  “养殖业标准化程度很高,而且有特色,所以能赚钱。”佳佳公司所在的覃塘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秦臻表示,“现在种养收入占到覃塘区农民收入的30%左右。还有人开始养火鸡,虽然还没成规模,但势头很好,最多的一个月可以赚到1万元”。  能把宜家的生产厂从深圳“抢过来”的港南区,羽绒业发展历史很久,但之前长期停留在半成品的初加工上,后来当地领悟到产业集中发展的重要,大力建设桥圩羽绒城、江南工业园等。目前,整个港南区共有羽绒企业130多家,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之乡。“深圳那边是租的厂房,搬到这边来是自建厂房;这里离原材料近,同时当地政府又给了极优惠的政策,当然吸引力大。”钱海东说。  企业做好了、产业做大了,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是巨大的,正因为此,贵港农民增收工作亮点频现: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贵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排全区第一;去年,该市覃塘区已经赶上了全国水平,提前实现了“三年赶超”的目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 关于广西日报社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港市职改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