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如何实现精准服务,做好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04-06?04-06?04-06?04-06?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表明东楚网立场。
Copyright ◎ 黄石市东楚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 管: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 黄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 办:黄石日报传媒集团 电 话:
鄂新网备1101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1004 网站建议浏览分辨率发挥优势 精准务实 服务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当前位置: >
发挥优势 精准务实 服务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 市交通运输局把开展好干群直连工作作为交通运输系统“转作风、树形象、创业绩”工作的重要抓手,将群众诉求、职能优势和便民举措紧密衔接,有力地保障了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 全面落实责任,真走真访解民情。成立干群直连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机制,明确对接对象和活动内容,并建立了走访登记表、户情表等,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到家、业务政策宣传、疑难咨询帮扶等多渠道联户工作,确保活动扎实推进。活动开展以来,全局共发放便民联系卡1480张,收集群众各类需求诉求60余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3件。
&&& 发挥部门优势,真抓实干办实事。今年我局148名干部共联系帮扶稻田镇24个行政村。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发挥优势、精准帮扶,着力推进群众诉求强烈的农村道路提升和城乡公交便民两件民生实事,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今年7月1日,我们完成了西南部片区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开通了寿光至赵庙的108路城乡公交车,投入4辆清洁能源公交车,方便了稻田区域内群众的出行,还协助稻田镇初步完成了辖区内镇村公交线路规划和换乘站选址。与此同时,我们结合镇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投资320 万元,为稻田镇大修改造了杨田路、崔西路、国桂路等3条镇村道路,并协助镇上搞好农村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这一系列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直联”工作带来的实惠。
&&& 加强督查问责,不折不扣转作风。我们先后召开4次调度会议,严格走访纪律,要求联户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到真进村、真入户、真联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建立督查问责制度,由办公室牵头定期开展电话抽查,对发现的工作开展不认真、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对联户干部本人及其分管领导在全系统通报批评、严肃处理,提高了工作开展的严肃性,锤炼了干部作风。
中共寿光市委 寿光市人民政府主办
寿光市信息产业管理办公室承办
技术支持:
推荐使用IE8.0及以上浏览器浏览本站 鲁ICP备号“店小二”人才服务要做细做实做新
·本帖位置:
·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相关个人发现问题,请邮件与我们联系(邮箱:xhwjbx@xinhua.org),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值班斑竹:
“店小二”人才服务要做细做实做新
10:52 发表
精准服务是人才工作的软实力和硬指标,人才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不能当高高在上的“老板”,而是要当好“店小二”,打扫厅堂迎才至,用心服务将才留,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将高层次人才服务的小事和细节抓落实抓效果。做细,就是要从细节做起。制定各类人才服务内容之前,各位“店小二”都自己跑一跑、办一办、在跑和办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为人性化的人才服务出台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感受。整理好各类服务内容,分门别类做好“菜单”,“冷盘”、“热菜”一目了然,具体流程和程序操作性强,让高层次人才能够一目了然,“看菜下单”。做实,就是服务效果要实打实。每位高层次人才都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做好量身定制和精准服务,方见“店小二”的真功夫。服务内容贴合需求,服务人员落实到位,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每一项服务和每一位专家的服务,让高层次人才“宾至如归”,流连不返。做新,就是措施要与时俱进。高层次人才对新奇事物接收速度快,在做细做实的基础上,更要将服务内容推陈出新,服务措施方便快捷。人才服务这道“菜”,既要保留地方特色的传统手艺,也要迎合知识分子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用餐情调”和“口味”,才能让人才真正享受到“保姆式”服务,赢得高层次人才的青睐。
( 10:52) 987字 (回复1/点击748)
( 10:56) 16字 (回复0/点击37)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748 个阅览者
请选择要上传的图片或音视频文件(小于600K):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口令;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全省人才公共服务座谈会成功举办
全省人才公共服务座谈会成功举办
&&& 9月11日上午,由省人才服务局主办的全省人才公共服务座谈会在广州燕岭大厦举行。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巡视员、副厅长、省公务员局副局长陈康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省人才服务局局长何启谋同志主持,各地级市及顺德区人才局(人才交流中心、人才管理办)的有关领导、业务骨干约50人参会。&&& 本次座谈会以研究新常态下人才服务工作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的联动与合作,提升我省人才服务水平为主题。康团同志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我省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在加强联动合作,搭建全省急需紧缺人才信息供求平台等方面的成绩。同时,对做好新常态下的人才服务工作,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做好新常态下的人才服务工作需要新思维。在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市场的先机和主动。要积极收集各地人才需求信息汇总、分类,实行网络人岗匹配,充分利用我省急需紧缺人才信息供求平台,打造全省统一的人才超市,实现人才引进和服务的精准化,确保人才与产业间的精准匹配。二是做好新常态下的人才服务工作需要大格局。各级人才服务机构要牢固树立全省人才公共服务工作一盘棋的观念,切实改变省市县层级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加强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彻底打破“纵不到底、横不到边”的困局,建立“目标同向、信息同享、平台同建、利益同享、人才同聚”的联动新机制。三是做好新常态下的人才服务工作需要新引擎。大家要适应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新形势,特别是要多举措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大胆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模式,在做好人才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市场化服务,推动人才服务由服务供给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以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 会上,与会代表就如何“如何加强省市合作、构建全省人才公共服务一体化”、“我省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改进的意见建议”、“广东省人才市场和广东省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与地级市合作”等展开了热烈探讨,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并就相关合作达成了高度共识。& &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教育路88号 电话:020-12333精准服务到每一名毕业生
——人社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扫描
发布日期:&&&&&&&&&&&&&&&
&&&&&&&&&&&&&&&
浏览次数: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人社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随后,人社部发出通知指出,要按照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要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低于去年。
各地人社部门创新政策,优化服务,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点一滴改变推动服务精准化
各地人社部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努力完善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理顺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便利,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创业。
改进工作方法,能够将好事办得更好。
陕西省西安市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直补个人,受到见习人员的欢迎。“之前,补贴由市人才服务中心拨给就业见习基地,再由基地发给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在优化服务之前,存在个别就业见习基地管理不规范,克扣或不按时发放补贴的现象。”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小强说。
创新服务方式,可以推动就业服务更加精准化。
重庆市人社部门推出“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到人的专项服务。他们在重庆就业网开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制服务系统,收集、梳理个人基本信息,以及想从事的行业、工种、薪资要求、是否需要接受培训、是否有创业意愿等一系列个人需求,让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求职登记。
“网上登记后,信息会自动转到毕业生常住地的人社部门。在7个工作日之内,相关工作人员会通过电话进行一对一对接。”重庆市就业局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副主任石屹说,“对接以后,工作人员会将符合需求的就业信息发送到高校毕业生手中,供本人选择,同时还会提出辅导建议。”目前,重庆市户籍离校未就业的1.6万名高校毕业生中,已有1.3万人接受定制服务后实现就业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重庆市人社局还对有关工作人员设立专门的监督考核制度,将工作成果记入年终绩效考核。
去掉不必要的办事环节,把服务精准到每一名高校毕业生……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人社部门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满足了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找到了工作。
让服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在“互联网+”时代,人社部门该如何行动?
河北省邢台市人社部门运用移动互联技术搭建灵活多样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
借助网络平台,邢台市人社部门打破了过去“双选会”的时空局限,使就业服务领域实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让招聘活动覆盖更多人群。“我们在全市7个县、50多个乡镇分别建立了二级、三级工作站点,提供网络招聘和视频面试服务,为不能到招聘现场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便捷、高效的远程网络交流平台。”邢台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王建国说。
目前,邢台市人社部门已经成功举办网络招聘会42期,1000多家用人单位与9000多名求职者成功进行网络视频对接,达成就业意向7000多人。
很多地方的就业服务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日前,福建省举办大学生“互联网+”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吸引近5000人到场求职。在招聘现场,200个二维码组成“二维码墙”,毕业生扫一扫即可获得相应企业的招聘信息。不能到场的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等,第一时间掌握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
“互联网+就业”这一新模式,跨越了时空障碍,改变了交流方式,延展了服务渠道,延伸了服务功能。它在更广阔的领域推动就业供需对接,为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宣传解读政策助推高质量就业
好政策必须落实到位才能有好效果。2016年是人社政策主题宣传年,各地人社部门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力争实现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应享尽知。
——政策解读进校园,助推毕业生就业。不久前,江苏省镇江市人社局开展了“五进五送”进校园活动。在活动现场,镇江市人社局专门设立了人社法律法规政策咨询专区,为现场求职的毕业生提供政策答疑、求职登记、就业指导、创业扶持、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等系列公益性咨询和就业辅导。他们还邀请企业人事经理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的创业经验,作了题为“积极就业、理性创业”的讲座。同时,推出了60家企业的1000余个工作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搭建指导平台,促进高质量就业。在2016年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现场,北京市人社部门不但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服务平台,还通过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政策打头阵,渠道紧跟上。重庆市人社局推动成立了重点工业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联盟,收集整理联盟成员的用工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企业实现精准匹配。截至2015年底,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共有921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3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家职业培训机构加盟,成为解决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推手。
尽可能地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始终聚焦就业渠道这一突出矛盾,把好政策变成就业群体的具体实惠,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各级人社部门的努力方向。相信通过上下勠力同心、精准施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好。(赵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