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审具有颠覆性创新项目评审标准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科技界高层谈创新 )
(原标题: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科技界高层谈创新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怎样在全面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清除、思想藩篱如何拆掉?科研经费如何高效使用?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如何杜绝?如何为科研人员创造潜心科研的自由空间?怎样让知识产权保护不再难,使创新主体的创新劳动获得应有的收益?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本报记者日前独家采访了我国科技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请他们畅谈打算,敬请关注。——编者是创新的供给侧,创新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而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基础研究能发挥什么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从供给需求关系、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创新与生产力这三个角度具体说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首先,基础研究是根本“供给侧”。“基础研究是 供给侧的供给侧的供给侧 。”杨卫这样定位。“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创新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而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杨卫从“供给”角度出发,对四者关系进行了层级分析。经济三驾马车“外贸、投资和内需”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需求侧的变化要求供给侧作出适应性调整。创新驱动积蓄着长远发展的原动力,能够支撑和引领新经济,属于“供给侧”。而创新驱动由“创新”和“驱动”两部分构成。创新通常由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专业人员承担,而驱动则由政府、企业管理层和金融投资者主导。创新涵盖多种科学研究,而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无可替代的“源头供给”。“追本溯源,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基石,筑牢国家科学技术大厦,需对基础研究实行长期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杨卫说。其次,基础研究是适应新常态的有效途径。“用基础研究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可延续甚至突破经济新常态。”杨卫结合经济新常态特点,强调“用需求牵引发展”。他进一步说明,当前科技创新多呈点状、分散状和渐进式,星罗棋布,各自为政。目前缺乏爆发式进步,像“核物理”一样激发链式反应,带动全局变革。“科技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中肩负引领作用,它往哪里领,经济就向哪里流。”杨卫举例,正是大数据技术的突破,才带来“互联网+”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要靠基础研究带来的科技变化,如果真的出现颠覆性的链式反应成果,就有可能突破新常态。”再次,基础研究是实现创新的最高阶段——源头创新的唯一途径。“如果总按别人的路线走,永远追不上别人,我们要做自己的路线图制定者。”杨卫认为,基础研究是实现生产力超车的唯一途径。他将创新分成四层“阶梯”:管理型创新、开发式创新、技术型创新和源头式创新。这四个“阶梯”自下而上,难度增大,对生产力的推动逐级提升。第一种管理型创新,只是从别国引进科学技术,进行管理效率上的创新;第二种开发式创新对别人的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集成式创新,但不涉及新的技术突破;第三种技术型创新是突破关键性技术,技术是自己的,但没有涉及科学层面的原理创新,其源头知识来自他人;而最高“阶梯”——源头式创新,真正是从基础研究衍生出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突破。“就像比赛跑步,想要超过前面的选手,就要换一个跑道 弯道超车 ,沿着别人的轨迹追,怎么可能追上去?”杨卫认为,凭借劳动力和管理优势拿下“世界第一”难以持久,想要实现源头创新,在科学和技术上领跑世界,就必须依靠基础研究。在这种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前,科学基金承担着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培养人才和团队、推动学科交叉等重要职责,是全面培养源头创新能力的主要战略支撑。基础研究数量质量同步攀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怎样科学判断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626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研究产出数量与质量同步攀升,科技论文总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二位,2005年至2015年9月,我国论文共被引1287万余次,高被引论文(引用次数居世界前1%)15011篇,均居世界第四位……杨卫用一系列数字概括了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状况。在他看来,这远远不够。基础研究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实力差距体现在“三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少,引领科学潮流的大师级人物和世界级科学家少,基础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少。据杨卫介绍,国际科研机构每年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全球研究地图中溯源出100个新的爆发点。“前两年,中国仅有1个 创新源头 ,2015年也不过只有三四个而已。”杨卫指出,基础研究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点的突破到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2015年,中国论文的数量占到了世界总数的18.6%,而中国高水平论文(引用率在前千分之一)比重快速上升到世界同类论文的21%,甚至超过了数量占比。中国除了化学、材料、工程等优势学科之外的领域,也在慢慢开花结果。这些都是基础研究进入提高期的征兆。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量并行”,在投入、产出的总量上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为了缩小差距,基金委提出了与科技发达国家实现“三个并行”的发展目标,奠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学基础。杨卫详细解读了“三个并行”的深刻含义。“总量并行”,是指在投入、产出的总量上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杨卫指出,基金委对此进行了目标量化,例如在经费投入方面,基础研究经费占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比例争取由目前的5%左右达到10%;国际合作交流经费达到与合作对象大范围等同体量。论文总量方面,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论文影响力方面,论文总被引用数达到全球第二;有1—3个领域达到第一;前1%高被引论文作者占全球10%;篇均被引数接近世界均值。“贡献并行”,指在学科发展主流方向的形成过程中有中国科学家里程碑式的贡献。杨卫着重强调了“里程碑”的含义。“里程碑式贡献不一定是源头贡献,学术发展是有学术链条的,里程碑就是链条上的一个个关键节点。”他用铁基超导技术加以说明,虽然其发现的源头并非来自中国,但中国研发出温度最高的铁基超导,并对跟进的研究有优势的影响力。《科学》杂志评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这就是里程碑式的贡献。基金委对“贡献”也进行了量化规划,比如热点研究方面,每年涌现10项左右里程碑式的学科前沿工作;热点论文排名第二;主导5%以上的学科前沿热点形成。人才团队方面,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学科全球前50位科学家占比进入前4名等。“源头并行”,是指中国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有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源头创新工作。这也就是“创新第四阶梯”——源头式创新的发展目标。科学基金将加大对源头创新的扶持力度,争取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每年涌现3—5项具有原创意义的重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学科高地性质的研究中心,产出一批从原创到应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成果。“这 三个并行 是对我国基础研究数量和质量水平提升的整体表征,在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各项 并行 的实现程度有所不同,是一个积叠、渐进的循序发展过程。”杨卫希望,在2020年实现“总量并行”,于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并不断加快“源头并行”的追赶步伐。基金委将更加聚焦基础,更加聚焦前沿,更加聚焦人才为早日实现“三个并行”目标,杨卫认为应当从资助格局、人才培养和制度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提高自主效益,尽可能“把好钢用到刀刃上”。首先,打造差异化的资助格局。基础研究领域广阔、项目众多,遵循科学规律、加强分类管理是新时期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的必然要求。“一项研究,无论是基于基础探索还是市场应用,无论是基于个人自由探索还是国家地区意志,无论是希望共享开放还是严格保护,都能在科学基金的资助体系内找到位置。”杨卫强调。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科学基金实施差异化的资助。对于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敏感,扩大自主选题空间,鼓励自由探索;对于体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基础研究,引导科学家在关系国家发展命脉的战略必争领域攻坚克难;对于面向全球性挑战的基础研究,科学基金会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服务人类进步;对于满足区域或行业发展特殊需求的基础研究,科学基金会发挥“育种”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部门的协作,通过指南引导科学家深入研究,促进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有机结合。人才,是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中屡屡被提及的字眼。“创新的主体就是人才”。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海外及港秀学者项目、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在杨卫看来,对人才的扶持基金数目很多,但是急需完善资助谱系,优化支持机制:一是理顺人才成长链,在支持数量和强度上达到优化配置;二是促进人才支持公平化。最大限度避免“很多项目重叠交叉,常出现一个人同时申请到很多基金支持,但有的人却一分钱也拿不到”;三是力避用“行政级别”的方式设立人才层级。“如果根据类似于行政等级的方式划分人才层级,很可能支持不到真正有才的人。”他建议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人才成长规律,发展多样化人才资助模式。
通过三个“更加”,让资助更有效。“更加聚焦基础,更加聚焦前沿,更加聚焦人才。”他介绍说,除了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还要着力从内部管理入手,“建设评审制度公正、绩效回报丰富、全球视野开阔、管理服务高效、资源总量宏大、资助谱系多样”的卓越科学基金管理机构。例如,科学基金已经对资助经费进行调整,将经费划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间接经费与受资助单位的信用等级直接挂钩。“简单说,在将来,一个依托单位的信用等级越高,就能配套得到越大比例的间接经费。”杨卫解释道,而信用等级和财务管理水平、学术诚信记录、项目评审结果、公开提交报告相关,这也是科学基金进行诚信约束的手段之一。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齐栋梁_NF286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创能力
&&&&来源:&&&&
原标题:加强基础研究 提升原创能力  10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组织召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会议。大家深受教育又倍感责任重大。党组书记杨卫同志要求科学基金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建议》的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建议》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战略思维,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切实提升原创能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首先,提升原创能力必须筑牢基础研究这个根本。原始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显著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同发达国家科技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上。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科学基金必须坚持以支持基础研究为己任、以培育原创为使命,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持久动力。   另一方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必须抓住创新人才这个关键。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创新是人才的奋斗追求,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科学基金要坚持把发现培养创新才俊放在核心位置,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要尊重创新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年龄段优秀人才实行全谱系支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探索创新提供舞台。要加强科学目标引导,着力培养和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冲击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团队,要敢于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努力创造延揽全球人才的良好环境。   提升原创创新能力必须营造创新氛围。创新之花绽放需要宽容、自主的良好创新生态。科学基金要构建尊重科学、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激励创新、公正透明、民主和谐的创新文化氛围。要完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评审专家敢于支持颠覆性高风险创新研究,防止简单量化、急功近利等倾向。要弘扬科学精神,涤荡学术风气,营造健康学术环境。要改进管理体制,赋予创新领军人物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   (本报记者李艳整理)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REUTERS颠覆性的划时代创新.pdf 8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Page1------------------------------REUTERS颠覆性的划时代创新2016全球创新报告--------------------------Page2------------------------------“法雷奥的理想是将最具创新意义的技术融入到数亿人驾驶的车辆之中。如何实现这个伟大抱负?用‘创新’的定义来说明:创新就是可以市场化的发明创造……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中,我们力求在最广阔的领域中推动创新,在这过程当中就需要与公共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客户和供应商等各方共同合作。”—JacquesAschenbroich,首席执行官,法雷奥(Valeo)--------------------------Page3------------------------------目录引言...................................................................................................................................................................................................4观察与发现....................................................................................................................................................................................5-6航空航天与国防.................................7-12信息技术..........................................43-48汽车....................................................13-18医疗器械..........................................49-54生物技术...........................................19-24石油和天然气..................................55-60化妆品与健康..................................25-30制药...................................................61-66食品、饮料、烟草..........................31-36半导体..............................................67-72家电..................................................37-42通讯...................................................73-78--------------------------Page4------------------------------颠覆性创新推动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当今社会中,许多事情都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完成,创新也不例外。2015年涌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实际上,去年全球创新速度已达到创纪录水平,实现了高达13.7%的两位数增长。这种飞跃乃是多方协作、寻找最佳工作方式并在科学、技术和医学等领域实现突破的结果。2015年堪称“合作创新年”。发展趋势这些突破性的成果都归功于全球企业和机构投入巨资开展“合作”体现的是一个集通力协作、创意创新、孵化创新与合作。总的来说,全球创新活动在去年上升势头强成长、互通有无与持续改进于一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劲,在医疗器械、家用电器和航空航天领域尤为如此,它中,创新者与战略伙伴和供应商一起将创意变成真正的们与信息技术及石油和天然气领域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增发明创造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迸发新奇的想法本身也长。实际上,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只有生殊为不易、令人赞赏,但将它们变成进入市场的真实产物技术领域因整个行业的发展趋于平稳而略有下滑。品却完全是两码事。从发现、保护、商业化并进入市场,创新的“生命周期”涉及从研究和构建原型直到获勇往直前得知识产权保护与实现商业化等诸多环节。在当今这个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政府机关与研究机构之间、初创企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各领域都飞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职称评审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