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楼宇经济管理系统的拼音

人力资源管理拼音排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力资源管理拼音排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管理学基础》(按拼音排版)复习资料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管理学基础》(按拼音排版)复习资料三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的图书馆
汉语拼音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一、简介  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 ISO 7098(中文& 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 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无论中国自己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字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海外华人地区,特别是华语地区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二、汉语拼音发展史1、汉语拼音运动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2、汉语拼音方案历史渊源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说一说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以及其他拼音设计的继承发展关系。&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3、历史上最早的汉语拼音  古代,中国的回族人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被称为“小儿锦”,而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由于信仰学习的需要这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语拼音至今在我国西北民间流传不衰。汉语拼音化  由于汉字复杂,学习需时,并且不如英文输入计算机般直接,中国文改积极分子为了发展出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文字,正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分词连写和分化定型同音词等问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为在中国实现一语双文做了很多工作。&  自从80年代初废除第二批简化字以来,中国政府采用了以维持现状,追求语言文字使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主的语言文字政策,目前已经放弃了“汉字拉丁化”的计划。&  1955年—1957年进行文字改革期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4、汉语拼音方案的出笼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出 ISO7098 号文件,成为国际标准 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三、拼音方案的内容1、语音  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分声母和韵母。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表示读音的符号系统,不应视为独立的字母。2、声母  汉语普通话中声母有21个,列表如下。同一格内,左侧为拼音,右侧为国际音标。   &不送气 塞音 送气 塞音 不送气 塞擦音 送气 塞擦音 清擦音 浊擦音 (或近音) 鼻音 边音 双唇音 b [p] p [p?] m [m] 唇齿音 f [f] 齿龈音 d [t] t [t?] z [?] c [??] s [s]& n [n] l [l] 龈颚音 j [?] q [??] x [?] 卷舌音 zh [???] ch [????] sh [?] r [?/?] 软腭音 g [k] k [k?]& h [x]  此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些音节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如“案”(an),这种没有声母的称之为零声母。3、韵母  汉语普通话拼音中一共有39个韵母。分别是:&  单韵母 前响复韵母 后响复韵母 中响复韵母 前鼻韵母 后鼻韵母 ɑ [ɑ] o [?] e [?] ê [?] i [i] u [u] ü [y] er [??/??] -i(si,zi ci) [?] -i(zhi chi shi ri) [?] ɑi [a?] ei [e?] ɑo [ɑ?] ou [o?] iɑ [iɑ] ie [i?] uɑ [uɑ] uo [u?] üe [y?] iɑo [iɑ?] i(o)u [i??] uɑi [ua?] u(e)i [ue?] ɑn [an] en [?n] in [in] ün [yn] iɑn [i?n] uɑn [uan] üɑn [y?n] u(e)n [u?n] ɑnɡ [ɑ?] enɡ [??] inɡ [i?/i??] onɡ [??] iɑnɡ [iɑ?] uɑnɡ [uɑ?] uenɡ [u??] ionɡ [y?/i??]  注解:&  1.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 i。&  2. 韵母ㄦ写成 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 r。&  3. 韵母ㄝ单独使用的时候可写成 ê。&  4. i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加 y;如果是复韵母,再去掉 i。如yi(衣),ya(呀),ye(耶),yao(腰),you(优),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5. u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加 w;如果是复韵母,再去掉u。如 wu(乌)、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6. ü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ü 写成 yu,如yu(迂)、yue(约)、yuan(冤)、yun(晕)。&  7. ü 列的韵母与声母 j、q、x 拼的时候,ü 写成 u,如ju(居)、qu(区)、xu(虚)。&  8. 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简写成 iu、ui,un,如niu(牛),gui(归),lun(论)。&  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或者一个元音带一个鼻辅音的情况,该元音称之为韵腹,所带的鼻辅音称为韵尾。两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则是开口度较大的为韵腹,韵腹前的元音称为韵头或者介音,韵腹后的元音称为韵尾。3个元音或者2个元音带一个鼻辅音,则中间的元音是韵腹,第一个元音是韵头,韵腹后的元音或鼻辅音为韵尾。&  古人根据韵头把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即开口、齐齿、合口、撮口。汉语拼音的韵母表就是按照这个来排列的。声调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四个声调分别是:&  第一声,(阴平,或平调,ˉ ( - ) ),调值55(高平??);&  第二声,(阳平,或升调,ˊ ( / ) ),调值35(高升??);&  第三声,(上(shǎng)声,或上(shàng)音,ˇ ( ∨ ) ),调值214(???);&  第四声,(去声,或去音,ˋ (﹨) ),调值51(全降??);&  四声的长度顺序由长到短依次是上声、阳平、阴平、去声。当后接非上声字(即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不在句尾及不重读(强调)时,上声变调作半上21(次低降??)。当两个上声字连读时,前字变调为阳平35(高升??)。&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每个汉字由韵母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音节构成。在韵母上部应该标出声调,为了方便也可省略。&  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  1.韵母有 a 时,标于 a 上。&  2.韵母没有 a,但有 e 或 o(普通话中不同时出现)时,标于 e 或 o 之上。&  3.如果也没有 o 和 e,则一定有 i、u 或 ü。如果 i 和 u 同时出现,则标在第二个韵母上。这是特别针对 ui 和 iu 而言的(这两个音的实际读音应该是 uei 和 iou)。如果 i 和 u 不同时出现,则标在出现的那个韵母上。四、发音方法1、详细介绍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ui:发音时,u 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 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 o。&  ou:发音时,先发 o 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 i,然后向 ou 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ie:发音时,先发 i,再发e,气流不中断。&  üe: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向e滑动,口型由圆到扁。&  er:发音时,舌位居中发 e 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an: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en: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in:发音时,先发 i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un:发音时,先发 u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ün: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ang: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eng: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ong:发音时,先发 o 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2、特殊发音对比  “W”和“V”的问题   “W”是汉语拼音的声母,但有些人发一个完整的音节比如“wan 弯”时发的却是“van”,即上门牙要触碰下嘴唇。在发声的时候发“W”为声母的音节比如“wan 弯”时,是应按“W”发音的,即上门牙不触碰下嘴唇而是圆口形,这样发出的音比较圆润动听。五、汉语拼音作用  汉语拼音对普及识字以及初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也为语源学汉语与其它语言的比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同过去其它的汉语拉丁化的规则相比,它的规律比较简单,发音更规范于普通话的发音。它系统地体现了普通话发音的规则。&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汉语拼音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文输入法。&  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只书写读音的体系,无法取代汉字。完全用汉语拼音写出来的文章很难懂,因此,它不是一种正式的书写方式,而只是一种阅读的帮助。六、汉语拼音的不足之处  1、中译英音译直接使用汉语拼音不够科学&  必须明确,汉语拼音是一种注音符号。将一种注音符号其直接作为文字符号(例如英语单词)使用显然是不够科学的。直接使用汉语拼音音译汉语的专有名词,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特别是发音规则。例如声母“q”“x”,常被认为是欧美人士较为难以发音的字母。此外,汉语拼音在拼写地名和人名的时候,按照要求应连写,但有时不便于外籍人士断词发音。这种现象在东亚文字的英译过程中普遍存在,包括日语、朝鲜语译为英文的过程。&  长期传承而来的威妥玛式拼音将汉字分别拼读,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英美人士发音,但是在另外的某些字上,则更较难读(如 shi 的 i,威妥玛拼为 ih)。六、汉语拼音输入法1、输入法概述  早期的输入法主要是以五笔为主,而拼音由于受到重码高、输入码长等弱点的制约,其优势并不见长。&  21世纪,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历经几次大的升级, VC编程工具也跟着相应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使用VC编程,而制作输入法智能程序能全面锻炼和提高VC等编程技能,所以有更多的编程爱好者都投入到了输入法智能化的制作中。各种智能拼音输入法相继出现,这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拼音输入法,如紫光拼音、拼音加加等。在各种智能拼音的推动下,拼音输入法凭借Windows可视性界面,加之其入门简单、无需背字根、无需进行专业培训等特点越来越被更多的新新电脑用户所使用。&  随着拼音智能的不断完善,拼音输入法在整句输入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6月搜狐公司推出了搜狗拼音输入法。继搜狗之后,Google公司于日推出谷歌拼音输入法,腾讯公司于日推出QQ拼音输入法。搜狗拼音、谷歌拼音以及QQ拼音输入法的推出,标志着拼音输入法走向了互联网时代。带声调的汉语拼音输入方案  1、五行加加输入法&  五行加加输入法定义的汉字拼音的四个声调控制键,其中第一声为Q键、第二声为W键、第三声为R键、第四声为T键。要输入加了拼音声调的汉字拼音很简单,先输入汉字的拼音,然后再在后面补加对应汉字的拼音声调控制键就行了。比如“上”的“拼音”为“shang”,它的声调为第四声。你在输入“shang” 后,再在后面补加一个第四声的声调控制键“t”,亦即输入“shangt”后,你便可以在字词候选栏中看到“shàng”了。2、汉语拼音输入法的弱点  无论汉字的拼音输入法怎么智能化,其始终无法解决汉字中的这一问题。&  汉语拼音不能涵盖所有的汉字,用户不能对众多汉字的读音完全识别   汉字之多,汉字中同音不同字的现象特别多,我们姑且不论汉字之多造成的拼音重码率如何高,单就汉字之读音,却未必每一个人都可以知道其读音,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性的会遇到一些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是不可少的。&  因此,真正要解决汉字的输入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拼音输入法,其最终还是要得往字型输入法方向发展的。只有深入剖析汉字笔画与结构的内涵,精心设计合理的键盘布局,制作出拿来就用的字型输入法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法则。扩展阅读: 1 图书 《汉语拼音》 2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表44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理嘉3 4 5 6 7 百度百科==================================一、导读&&& 拼音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1、词汇解释  【英语】 [pinyin]&  【拼音】[pīn yīn]& &&&& a phonetic transcription&  to combine sounds to form to pronounce a word by following its phonetic symbols&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为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2、性质和地位  无论中国自己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字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使用范围  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海外华人地区,特别是华语地区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二、拼读要领1、声母韵母配合规律  “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声母n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声母b、p、m、d、t不同撮口呼相拼。&  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三、拼音由来1、古代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2、元朝  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3、明朝  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4、明末清初  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5、共和国成立后  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1、汉字笔画式  && 2、 拉丁字母式&&&& 3、斯拉夫字母式&  4、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5、速记式&  6、图案式&  7、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1、拼音的由来  1、汉字拼音的发明人金尼阁&  金尼阁,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戈,日生于今法国的杜埃城,当时为比利时领土,故金尼阁自称比利时人,而陈垣等人亦称其为“比利时人”。日入耶稣会。1607年往远东传教,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即利马窦卒年)秋抵澳门,翌年春诣金陵。随郭居静、高一志二神父学习华语(另一说从郭居静及王丰肃)。郭居静神父到杭州开教,他亦同行。后往北京报告南方的教务,深得龙华民的赏识。1613年去罗马向教皇保罗五世“奏陈教务,并请准翻译经典,司铎用华言行圣祭,诵日课,教宗一一允准”,但因客观情况未实行。但他是“第一个向教廷请准以中文举行弥撒,行其他圣事,以及诵念‘日课’的”。&  金尼阁“集利马窦笔记为蜡顶文中国开教史”即《天主教远征中国史》,日出版(一说1615年2月出版)。此书全部叙述是为欧洲人撰写的。金尼阁刊行《天主教远征中国史》,题献教皇,道“书中初次精确地、忠实地描述了中国的朝廷、风俗、法律、制度以及新的教务问题”,是为欧洲人叙述中国比较完备无讹之第一部书,亦可说是第一部称得起“汉学”的著作,当时颇具声誉。是书原为利马窦神甫的意大利文纪录,经金尼阁译为拉丁文,并增加了两章,叙述利马窦之病故及殡葬的事。&  利玛窦(Matteo Ricci, 83年来到中国,1605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金尼阁回欧洲后,演讲招募去中国传教之人,众人被其极富魅力的鼓动所吸引,争先恐后,以致于当地教会不得不出面婉言劝阻。金尼阁在吸引和选择人才方面,可谓功不可没。同时为在中国的教会图书馆募集图书,带来教皇所赐之西书七千多部(《远西奇器图说》原作便是金尼阁带来的七千部书中之一)。&  1619年,金尼阁再次抵达澳门。1621年春金尼阁“往南昌,旋又赴建昌韶州,视察教务。翌年赴杭州被难;一六二三年,往河南开封开教,翌年往山西”,1625年赴陕西。1626年在王徵的协助下,完成《西儒耳目资》三卷。《西儒耳目资》的目的,据他自述,“在使中国人能在三天内通晓西方文字体系”。&  《西儒耳目资》作于1625年,1626年在杭州出版,自称沿袭利玛窦所创体制,即用利玛窦二十五字母“互相结合,上加五个字调记号,来拼切一切汉字的读音。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也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人称“利、金方案”。&  “利、金方案”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的音韵学者有很大的启发。这两个方案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写的,适合于拼写北京音。于是汉字读音就显得极其简单,极其有条理,不但把向来被人认为繁杂的反切,开了一条所谓‘不期反而反,不期切而切’的简易途径,并且立刻引起了中国好些音韵学家对于这种简易的拼音文字向往的热忱”。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方密之(以智)《通雅》成于1639年,书中再三称引《西儒耳目资》,如说“西域音多,中原多不用也,当合悉昙等子与大西《耳目资》通之”,“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甚至提出“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此即汉字拼音化主张的萌芽)。传教士的方法震动了中国音韵学家,直接启示他们在西方拼音文字帮助下寻求对汉字记音系统更完善的描写。稍后刘献庭(继庄)的《新韵谱》即在这种刺激下撰成,钱玄同说刘氏已清楚认识到“必须用了音标,方能分析音素,方能表注任何地方之音”,罗常培《刘继庄的音韵学》一文则认为该书重点就是“着眼于统一国语与调查方言”。钱玄同甚至认为,《新韵谱》成书之年(1692)实可作为“国语运动”的纪元。&  1627年,再度被召回杭州,从此就在杭州专心传教和著述。“华人曾言言词理文笔之优,欧罗巴诸司铎中殆无能及者。其远非常人所能及之记忆力,其好学不倦,虽疾病而不辍,其时常从事之译业,或译拉丁文为汉文,或译汉文为拉丁文,使之谙练语言文字,故言谈写作均佳,无论文言或俚语也”。他大部分的著作为拉丁文,写成中文的即在陕西的《西儒耳目资》一书。&  金尼阁第二次来华时还带来大量外文书籍。这不仅因为他个人热爱书籍,遵循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之路,而且因为金尼阁在返回西欧前接受了在华传教会让其在欧洲广泛募集图书,从而在北京等地建立教会图书馆的任务。他这次前来,不只带来了这些西学人才,让后人感兴趣,他还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据说,这些书都是精装本,无一重复,囊括欧洲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为了募集新书和仪器,金尼阁漫游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终于收集了精装图书7000余部。金氏本人估计所收书籍和仪器在离欧时价值1万金币。为此,金尼阁拟定了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联络了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经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译出版这些书籍。向达先生称这一举动:“比之玄奘求经西竺,盖不多让”。不幸的是,日在杭州逝世(葬于城外大方井耶稣会司铎公墓,即今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桃源岭村),“西书七千部”介绍给中国知识界的计划流产。后来,李之藻和王徵等人零星翻译了其中一些著作,大部分书籍蒙上尘埃,默默地流失。1938年,北平天主教堂整理藏书楼时发现了“七千部”中残余的数百部,其中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等重要的科学典籍   (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 (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四、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五、拼音关系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六、标调规律   有a不放过,(即韵母(也可说元音)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如lao,标在a上)& & 没有a找 o e ,(没有a,但有o 或e的,标在 o 或e 上。如lou标在o上,lei标在e上)&  i u都有标尾巴,(i和 u并列时,标在后面。比如liu,标在u上,gui,标在i 上)&  单个韵母不必说。(单个的韵母,当然就标它上面了)&  有a标a&  没a标o e&  i u并列标在后七、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共有63个。其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整体认读16个。&  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不是声母,根据i u,为方便而写)&  24个韵母:&  单韵母6个a o e i u v&  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前鼻韵母5个 an en in un vn&  后鼻韵母4个ang eng ing ong16个整体认读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3个介母   i u ü国际音标48个&  20个辅音&  3个鼻音&  2个半元音&  3个似拼音&  20个元音&  48个国际音标表&  [p][m][w][h][i:][t][d][n][j][r][E:][E][k][g]&  [N][l][C:][C][f][v][u:][u][s][z][B:][Q][W][T][e[A]&  [F][V][ai][ei][Ci][tF][dV][iE][ZE][uE][dr][Eu]&  [au][ts][dz]&  元音&  12个单元音&  长元音&  [i:][E:][C:][u:][B:]&  短元音&  [E][C][u][Q][e][A]&  8个双元音&  [ai][ei][Ci][iE][ZE][uE][Eu][au]&  辅音10对&  清辅音&  [p][t][k][f][s][W][F][tF][ts]&  浊辅音&  [d][g][v][z][T][V][dV][dr][dz]&  3个鼻音&  [m][n][N]&  3个半元音&  [w][j]&  3个似拼音&  [h][r][l]八、拼音发展1、汉语拼音的古代史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  《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2、汉语拼音的近代史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梁启超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强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非制一种沟通语言的文字使言文合一不可”。&  卢戆章()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这样一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卢戆章并不要求废除汉字,他主张“切音字与汉字并列”。后来,他又编写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用切音字来拼写官话。&  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如吴敬恒的《豆芽快字》,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等。这些切音字方案多数是声韵双拼式的汉字笔画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数只在小范围内传习,没有广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推行较广。   王照()曾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受日本假名的启发开始拟定汉语拼音字母,1900年秘密回国,以“芦中穷士”的笔名发表《官话合声字母》,采用汉字笔画作为字母基础,声韵双拼,并且主张以北京话为标准官话。他说:“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他并不主张废除汉字,他说:“有力读书,有暇读书者,仍以十年读汉文为佳”,“汉文俗话并行,互相补助,为益更多”。1903年,王照在北京设立“官话字母义塾”,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他自首入狱,得到释放后全力推行他的官话字母,“十年之中,坚忍进行,传习至十三省境”,其精神令人钦佩。&  劳乃宣()是音韵学家,他积极支持王照的方案,在官话字母的基础上补充方言字母,拟定了南京、苏州、福建、广东等访言的方案,统称“合声简字”。推广这种“合声简字”的成绩十分显著,“不识字之妇女村氓,一旦能阅读书报,能作函札,如盲者之忽而能视,其欣快几乎无可名状”。&  切音字创制者的目的,虽然不想用它来代替汉字,但是他们希望切音字能够成为一种拼音文字,与汉字分工,并行使用。然而,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会议对于注音字母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决定注音字母的作用是给汉字注音,不能与汉字并行使用。黎锦熙明确指出,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北京还成立了注音字母书报社,印刷注音字母的普及读物,还办了《注音字母报》。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高度评价了注音字母的作用。他说:“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贡献。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例如,作为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基础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显然远不如拉丁字母),但是注音字母在历史上的功绩,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对于近四十年来的拼音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的作用”。&  五四运动之后,于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他提出:“废汉文之后”,“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这显然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言论,而且把汉语和汉字混为一谈,分不清语言和文字的区别,在学术上是错误的,因而受到了陈独秀的批评。陈独秀指出,语言和文字“此二者关系密切,而性质不同之问题”绝不能混淆,所以,是“仅废中国文字乎?抑并废中国语言乎”还值得研究,因此他提出了“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书之”的意见。&  这个意见得到了《新青年》同人的支持。钱玄同也接受陈独秀的意见,一同倡导国语罗马字,开始了国语罗马字运动。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汉字改革专号》,采用罗马字的呼声达到高潮,国语罗马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钱玄同发表《汉字革命》的论文,否定汉字,说“处处都足以证明这为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所以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惟有响响亮亮的说汉字应该革命!如此,则汉字改革的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他不满足于注音字母,认为“汉字根本改革之根本改革”应该采用罗马字母。&  黎锦熙发表《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提出“词儿连书”的问题,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赵元任发表《国语罗马字的研究》,提出了“国语罗马字的草稿”,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用字母表示音节的声调,不造新字母,不加新符号,并提出了系统的词儿连写规则。&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1928年9月,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用于给汉字注音和统一国语,“与注音字母两相对照,以为国音推行之助”。在国语罗马字运动中,出版了一些读物,如《国语留声片读本》等。&  1932年教育部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用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两式对照。但是,国语罗马字始终没有走出知识阶层的圈子,没有在社会上普遍推行,它的影响远不如注音字母。&  国语罗马字一直在台湾使用,1984年台湾发表国语罗马字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之后,于日正式公布,名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改用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的符号标调法来表示声调。3、新文化运动中的汉语拼音发展&  在国语罗马字运动稍后,我国还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今后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  日在苏联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其主要内容是: 1. 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13条); 2. 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规则(包括:①字母,②拼写规则,③写法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是在国语罗马字的基础上制定的,在标调方式上与国语罗马字不同,国语罗马字对于所有的音节都要标声调,而拉丁化新文字规定:原则上不标声调,只是在极有必要或极易混同的情况下才标声调。例如,“买”和“卖”容易混同,“买”写为maai,“卖”写为mai。于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正式开始,这个运动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者和国语罗马字的创制者之间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前者叫做“北拉派”,后者叫做“国罗派”。后来他们都发现,两派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个别枝节问题上有分歧。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说:“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中国人自己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在谈到现在的拼音方案的时候,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功劳”。&  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许多华工学会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读书写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还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热情赞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一份革命宣言。&  日,毛泽东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亲自写信给蔡元培说:“读《新文字意见书》,赫然列名于首位者,先生也。20年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无数量人也!”毛泽东对于当时新文字运动给以极大的赞赏。毛泽东对于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1941 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Sin 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朱德也题了字:“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  在抗日战争的最紧急年代里,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形成一个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文化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不但没有被战争的炮火摧毁,反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花结果。新文字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效果很好。据吴玉章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到了很大的成绩”。&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九、方案出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 汉语拼音方案,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国当时采用了斯拉夫字母,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中国政府当时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吴玉章同志的发言讲的很好。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吴玉章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有理由。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但是,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例如阿拉伯数字,我们不是久已通用了吗?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的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就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么做的。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很强盛的朝代。他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就欢迎。只要态度和方法正确,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此期间,群众中也创制了不少的文字方案,寄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统计资料,从1950年到日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为止,寄来的方案有655个,从日到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为止,寄来的方案有1000多个,从1958年2月到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寄来的方案有1667个。群众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文字方案总共有3300多个。这种创制造文字方案的积极性,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充分说明了语言规划的社会性。&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无点的i;长脚的n;带尾的z,c,s),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变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 ch, sh, 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现在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采用拉丁字母来说,它的历史渊源远则可以一直追溯到350多年以前,近则可以说是总结了60年来我国人民创制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这个方案,比起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目前还在沿用的各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来,确实更加完善。”1、推广和应用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人民日报》等用汉语拼音字母给难字注音。1958年10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种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上加注汉语拼音字母。邮电局名、铁路站名、气象站名、城市街道名也都使用汉语拼音标注。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在封面、或首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②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僳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⑤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方法。&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2、拼音的分类  24个韵母:&  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前鼻韵母5个: 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4个: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整体认读发音与不整体发音不同)&  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w十、大写字母  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有时要大写,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 汉语人名: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ang Hui(张辉)中的Z 和H 要大写。姓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如Wang lao shi(王老师)中的W 要大写。“老”“小”“大”“阿”等称号的开头第一字母也要大写。如 Xiao Liu(小刘)中的X、L 要大写。Lao Qian(老钱)中的L、Q 要大写。A San(阿三)中的A 和S 要大写。&  2. 汉语地名、专有名词(如书名、机关、团体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ei jing(北京)中的B 要大写,Shang hai(上海)中的S 要大写,Ning bo(宁波)中的N 要大写。如果专有名词是词组,要按词连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的第一个字母Z,人民的第一个字母 R,共和国的第一个字母G 都要大写。&  3. 每个整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果是诗歌,每行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 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十一、扩展阅读: 1 2 3 4 5 6 百度百科====================================&汉语拼音方案导读&&& 汉语拼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方案》  Hànyǔ Pīnyīn Fāng'àn   Chinese Phonetic System一 字母表  字母 名称 字母 名称 Aa ㄚ Nn ㄋㄝ Bb ㄅㄝ Oo ㄛ Cc ㄘㄝ Pp ㄆㄝ Dd ㄉㄝ Qq ㄑㄧㄡ Ee ㄜ Rr ㄚㄦ Ff ㄝㄈ Ss ㄝㄙ Gɡ ㄍㄝ Tt ㄊㄝ Hh ㄏㄚ Uu ㄨ Ii ㄧ Vv ㄞㄝ Jj ㄐㄧㄝ Ww ㄨㄚ Kk ㄎㄝ Xx ㄒㄧ Ll ㄝㄌ Yy ㄧㄚ Mm ㄝㄇ Zz ㄗㄝ V 只& 汉语拼音方案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二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ㄅ玻 ㄆ坡 ㄇ摸 ㄈ佛 ㄉ得 ㄊ特 ㄋ讷 ㄌ勒 ɡ k h j q x ㄍ哥 ㄎ科 ㄏ喝 ㄐ基 ㄑ欺 ㄒ希 zh ch sh r z c s ㄓ知 ㄔ蚩 ㄕ诗 ㄖ日 ㄗ资 ㄘ雌 ㄙ思   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zh、ch、sh可以省作 .......^ ^ ^ 。   ................................................................................................. z c s三 韵母表  &&&&&&&&&&&&&&& iㄧ衣&&&&&&& uㄨ乌&&&&&& üㄩ迂 aㄚ啊&&&&&&&&&& iaㄧㄚ呀&&&& uaㄨㄚ蛙   oㄛ喔&&&&&&&&&&&&&&&&&&&&&&& uoㄨㄛ窝   eㄜ鹅&&&&&&&&&& ieㄧㄝ耶&&&& üeㄩㄝ约 ɑiㄞ哀  &&&&&&&&&&&&&&&&&&& uaiㄨㄞ歪   eiㄟ诶  &&&&&&&&&&&&&&&&&&& ueiㄨㄟ威   aoㄠ熬&&&&&&&&& iaoㄧㄠ腰     ouㄡ欧&&&&&&&&& iouㄡ忧     anㄢ安&&&&&&&&& ianㄧㄢ烟&&& uanㄨㄢ弯&&& üan ㄩㄢ 冤 enㄣ恩&&&&&&&&& inㄧㄣ因&&&& uenㄨㄣ温&&& ünㄩㄣ晕 angㄤ昂&&&&&&&& iangㄧㄤ央&& uangㄨㄤ汪   enɡㄥ亨的韵母&& inɡㄧㄥ英&&& uenɡㄨㄥ翁   onɡㄨㄙ轰的韵母 ionɡㄩㄥ雍        ⑴“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 ⑵韵母& 汉语拼音方案ㄦ 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 r。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ar。&  ⑶韵母 ㄝ 单用的时候写成 ê。&  ⑷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 wɑ(蛙), wo(窝), 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  ü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ɑn(冤),yun(晕);ü 上两点省略。&  ü 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⑸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⑹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四 声调符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 / ∨ ﹨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例如:&  妈 mā 麻 má 马 mǎ 骂 mà 吗 mɑ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五 隔音符号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六、制订经过  1949年10月成立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1952年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设立“研究并提出中国文字拼音化的方案”的“拼音方案组”,几年中拟订了好几种以汉字、草书笔画为字母的民族形式拼音方案。1954年12月国务院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组织“拼音方案委员会”,由吴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黎锦熙、罗常培、丁西林、韦悫、王力、陆志韦、林汉达、叶籁士、倪海曙、吕叔湘、周有光为委员,在民族形式字母的方案之外,研究制订采用拉丁字母的方案,最后确定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  1956年2月,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第一个草案发表,使用了6个新字母。经过征求全国意见和国务院“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的审订,1957年10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又提出完全采用拉丁字母的修正草案,也就是今天的汉语拼音方案。七、语言特点  《汉语拼音方案》与历史上4 种主要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比较&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汉语拼音方案兼收国语罗马字、 拉丁化新文字、威妥玛式拼音和注音字母之长。方案中ㄐ、ㄑ、ㄒ用独立字母 j、q、x表示,是为了使全部声母没有同符异读的不便。八、、使用地区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该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从195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小学教学。小学生入学,先学汉语拼音字母,然后用拼音字母帮助识字。同时在推广普通话和外国人学习汉语方面,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学习的工具。&  现在拼音字母已经普遍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用于各种产品的型号标记,用于辞书和百科全书的条目排列顺序,用于书刊的索引,用于视觉通信和无线电报,用于聋人的手指字母。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书写。九、、实行目的  实行汉语拼音的目的有三: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推广普通话;三是进行拼音文字的试验工作。十、方案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 ch, sh, 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十一、方案原则  ①口语化;②音素化;③拉丁化扩展阅读: 1 百度百科=====================================《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导读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议案,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吴玉章主任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决定:(一)批准汉语拼音方案。(二)原则同意吴玉章主任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认为应该继续简化汉字,积极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积累教学经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色学院 经济管理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