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理为什么首选cma管理会计计CMA

您的位置:>>>正文
优财专访会计泰斗丁平准:我为何赞同引进CMA
  前言:优财CMA培训中心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管理会计行动学习峰会,都会邀请管理会计领域泰斗丁平准丁老出席。丁老曾经担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财政部高级会计师高级评委等重要职务,并于2005年引荐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前任主席保罗.夏曼拜访了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四个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会见了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中国内审协会六个与理财相关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还组织了一场面对22所高等院、科研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教授、专家们的专题报告会,与8所高等院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反响强烈。丁老对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中美在管理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1年,在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主办,优财承办的大型管理会计行动学习峰会上,丁老被授予2011年度管理会计最佳贡献奖的殊荣。优财随后也对丁老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专访的部分精华采集。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 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是美国会计行业的“老大”,成立最早,复盖面最广,影响最大,同时还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职业化组织。我也是“不谋而合”为之来访“架桥沟通”。  日至11日一周之内,保罗.夏曼在北京如同走马灯似的,拜访了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四个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会见了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中国内审协会六个与理财相关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还组织了一场面对22所高等院、科研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教授、专家们的专题报告会,与8所高等院校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反响强烈。  政府应允,协会支持, 院校合作,中介参与,当时一周之内就拉开了CMA资格培训及考试认证全面进入中国的帷幕。陪同保罗.夏曼一行访问,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单位权威人士的多次会谈,我也深有感触。下面是当时我认为很有价值的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忽视财务管理将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中美两国乃至全球对管理会计认识的误区可用“一、二、三、四”来描述:  1、 一枚硬币 :会计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个组成部分,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目前,从美国到全球,也包括中国,过分地关注了记账、算账、报账的财务会计,它不过只能起到“记分员”的作用;人们的眼球过分地集中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它也只不过是有关“记分”的“游戏规则”。“硬币”的价值更多地产生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只不过是用价值计量表现提高管理水平所创造的成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忽视这个环节,就是忽视了创造价值的源泉。管理会计创造财源,财务会计计量财富。管理不实,基础不牢,会计报告虚假,整个硬币就是假币。如同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王军所说:“恰恰是由于财务管理的薄弱,成为导致会计信息虚假的重要根源”。  2、 两只轮子 :推动企业高效率、高效益发展,优化内部管理和强化外部监督是“两个轮子”,内部管理是外部监督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从美国到全球,也包括中国,忽视内部管理,“神化”外部监督。CPA行业火红,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门庭冷落。制动的刹轮紧握,启动的飞轮滞后,两轮互不协调,最终两败俱伤,结果是车翻厂亡。  3、 三方关联 :(1)外因与内因。CMA是内因,CPA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外部审计再高明也无济于事。内部财务管理是硬功夫,外部审计是程序性,现在把位置搞颠倒了,强调外部,忽视内部,倒果为因,倒因为果。如同中国内审协会负责人所说:“过去,由于强调外部审计的作用,使得CPA越来越盛行。在安然事件等公司丑闻发生后,会计失去很多声誉,这是过分强调外部审计的结果。美国和全世界的教训是让外部会计师占有太多地位,对整个经济产生了过度的影响”;(2)企业与社会。社会是通过CPA的审计报告认识企业的,但不应颠倒地把CPA置于社会责任的首位,真正对社会尽第一位责任的是企业财务;(3)企业与政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市场的服务机构。现在“上帝”与“仆人”错位。“大财务”(财政)是企业财务的客观环境,“小财务”(企业财务)是“大财务”生存之本,否则,“大财务”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理财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源。  4、 四个定位 :(1)唯书与唯实。目前“准则”唯上,“实务”为下。各方注意力集中在“准则”的制定和修改上,而这些对CFO来说并非至关重要,“照章记账”就行了。耗费时光争来争去大不了也就是记账的“游戏规则”。而资本市场却是瞬间千变万化,等待经过烦琐争论定下来的“准则”出台,市场情况早已“面目全非”。只有适时的财务管理才是现实的;(2)CEO与CFO,不是“一把手”与几把手的关系,财务状况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与发展,CEO与CFO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同样需要CMA;(3)美国与国际。没有中国参加的“国际”不成其为“国际”,同样没有美国参加的“国际”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2004年美国FEIUSA(美国财务官协会)宣布退出IAFEI(国际财务官协会联合会),我们也就找不到财务管理的“国际”。IMA能够取代吗?(4)中国与美国。如同王军副部长在会见保罗.夏曼时所说:“通过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两国会计界共同努力,把管理会计在全球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成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二、财会专业人才市场畸形发展,盲目重复引进,形成巨大社会浪费  目前中美两国乃至全球财会人才的现状可用“三多、三少”“四重、四轻”来描绘结构性的突出矛盾:  1、一般财会人才过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奇缺。  目前,中国全国现有财会人员1200万,每年由大、中专补充的一般财人员近三十万,会计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尽管如此,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会计证考前培训班”、“新准则讲解班”等等仍如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重复“生产”过剩人才,已经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而真正紧缺的高级财务管理培训班却是“凤毛麟角”。原因还在于“市场利益驱动”,前者“面大、来钱快”,后者“投入大、面小、来钱不易”。  2、外部审计人员过多,内部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匮乏。  全国现有6万执业CPA,面临的状况已经是“僧多粥少”,大家“抢饭吃”。而每年一度的CPA考试报考人数仍然维持在65万人左右,单科转全科合格人数每年约万人左右。围绕“CPA考前培训”的各种培训班遍及全国城乡,以“CPA考前冲刺”为题的各种辅导读物五光十色。“重复生产”“过剩人才”已经预示市场导向错误。面对急需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却是“冤家路窄”,少人问津。从全球范围来说,CPA职业收入高、牌子硬,市场“跟风”氛围很浓。而CMA还在“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  3、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洋协会”属CPA的多,CMA尚属空白。  从90年代初,各种“洋协会”开始进军中国会计市场,至今已愈十载、二十载。无论ACCA、CGA、ASCPA等等,均隶属CPA系列。当然其教育体系中也含有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但都是以CPA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实际情况是:本土CPA已经相对过剩,加上“洋协会”又“生产”出一大批“洋CPA”,这个人才市场已被纽曲得畸形了。这也不仅是“中国现象”,几乎是“全球现象”。因此,保罗.夏曼才发出“我们晚来了十年”的感叹!  其根源仍然是受传统的“四重”、“四轻”观念的影响:即重记账算账,轻管理会计;重外部监管,轻内部营运;重资格本本,轻实际水平;重名人虚效,轻实践功夫。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的现实告诉世界,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最紧缺的人才是CFO,是熟悉资本运作、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熟悉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决策能力等相关知识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会朝着这一轨迹转变,一切有战略眼光的人才市场开拓者,应当看到不仅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实业界现实而紧迫的要求,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CMA应当兴旺发达,CMA市场前程无限广阔。  2003年,国资委选择了中国联通、中国铝业、中国通用等6家企业的7个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岗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海内外反响积极,国内外媒体和专家学者普遍给予了肯定。2004年又拿出22户中央企业的23个经营管理者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仅国资委这一“大老板”旗下中央企业及二级企业高管人员就达2.4万多,最急需要的是理财的高级人才,不可能全盘“引进”,还需自我成长;中国股市多年陷入困境,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而内部财务管理又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在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中,年营业收入1.2亿元以上的有二千多家,其中最多的已达千亿,这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仍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本市场能够稳操胜券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外资企业当然更紧缺的是能在世界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面对任何风云变换都能胸有成竹、稳健而沉着地应战的英才……。所有一切,包括“走出去”、“引进来”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最紧缺的人才,仍然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引进IMA的CMA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堆难题。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说:“当前,中国有50万外经贸企业,其中很多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引进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做好企业成本核算。相信IMA进入中国,可以帮助中国培养目前我们急需的管理会计师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可以相互交流中美两国有关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通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全球范围推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我们两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同时对全球经济的复兴和发展,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说:“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透明、高治理的财务信息,供相关利益者进行决策。管理会计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整个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IMA的相关资格考试和培训能帮助中国的职业人员提高职业技能,推动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非常期望能有机会和IMA开展深入的合作。”  中国会计学会会长迟海滨说:“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基础,企业理财是会计报告的基础。一个企业,只有首先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价值流程搞好,才会有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企业理财是基础,算账依赖于理财,会计报告源于理财。过去我们把注意力过份地集中于会计报告,而忽视了内部的财务管理,使之成为一个薄弱环节,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整体的提高。这方面急须加以改进”。  三、引进IMA的CMA既符合国家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个人成长的需要  1、引进IMA的CMA就是为了在管理上拉近中国和美国的距离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经济影响全球经济,美国的资本支配全球资本,美国的模式全球彷效,这是无奈的现实。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表现为跨国公司间的竞争。目前跨国公司拥有世界专利技术的70%,占世界技术贸易的90%、货物贸易的70%和跨国投资的90%,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难以估量。我国要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赢得优势,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占据将近40%,而我国仅占2%,这与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作用很不相称。引进IMA的CMA就是为了在管理上拉近这一距离。正如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所说:“希望通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形成一个在中国人才市场上对经过IMA培训的学员成为‘抢手货的局面,成为‘知名品牌。希望通过中美交流与合作,借鉴IMA的有关知识体系,加上中国方面的内容,共同打造成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2、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资格对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化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和银行将赴美国上市,拥有熟悉美国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将大大加强公司的竞争力。由于美国的财会专业资格并不热衷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发展,比如AICPA现在仍限定在美国本土考试,CMA也只是刚刚进入中国,因此国内对CMA的认识还比较少。事实上,CMA资格在美国以至全球都是十分权威的,对全球财务管理政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美资企业对美国会计资格的认知程度最高,而国内的美资及其相关的外资企业,在全部外商投资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因而一个企业拥有一批持有CMA资格证书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无论对“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等于持有了一张有效的通行证。  3、CMA证书是全球公认的专业资格,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推崇。  在美国大型企业和银行中,85%的财务总监、财务主管、财务长、CFO、CEO、银行行长、成本核算师、理财师、企业管理人员都具有CMA资格。CMA证书成为CEO、CFO强有力的敲门砖。目前,在美国CMA持证者的平均年龄是45岁,平均年薪是17.5万美元,全球平均年薪是15.5万美元,是美国年薪最高的财经专业资格之一。在我国,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对那些熟悉国际财务规则、英文能力强、具有权威证书,特别是美国权威证书的人,是“最吃香”的人才。不少企业对CMA人才求贤若渴,不惜高薪争聘。在国内工作职位竞争非常激烈的条件下,具有CMA资格的人,面对概率很高的高职高薪虚位以待的机遇,一定会加倍努力去争取。  附录:  关于丁平准简介:  1937年出生,籍贯湖南。历任财政部会计司副处长、处长、《会计研究》编辑部主任。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在财政部任中国会计学会第一任专职副秘书长,主持中国会计学会日常工作;从1993年7月到1999年1月,就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副秘书长、代秘书长、秘书长,主持中注协的全面工作;从1999年至2000年9月任财政部财会人才中心主任兼党委书记;财政部高级会计师高评委、高级经济师高评委。曾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国西部发展与研究促进会副秘书长、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兼职教授、高级评委。  关于优财CMA培训中心:  优财(中国)CMA培训中心专注于管理会计培训十二年,是国内管理会计培训的先行者和领导者。自1999年以来,一直为中国财务专业人士提供高端财务管理课程,现已培训财务管理人员14000余人,其中财务总监逾5000人次,在中国高端财务培训领域享有较高盛誉!  优财是全球最大的管理会计师协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华的首家全国战略合作伙伴,优财连续三年CMA考试通过率全国第一名且被IMA总部授予“大中华区最佳CMA培训机构”称号,北京90%以上的CMA考生出自优财,优财CMA以遥遥领先的考试通过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特色成为CMA培训领导者!  优财是国内最早致力于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研发及培训的机构,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亚太财务策划联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和高端学府展开深度合作,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立足中国企业现实,开展管理会计领域的合作研究,开发管理会计领域的相关课程、工具和模板,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更多咨询来自:.cn 咨询电话:400-666-5318  (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为何财务部、国资委要求企业进行管理会计CMA培训?
我的图书馆
为何财务部、国资委要求企业进行管理会计CMA培训?
导读: 据统计,在美国的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组成90%为管理型的会计,而剩下的10%为财会会计;在日本管理型会计约为80%,财会会计约为20%。而在中国情况则恰恰相反。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时期,而经济的转型最终还是落地到各类企业的转型当中。不管是国企改革还是各类企业的兼并重组,最终的目的无非是想要企业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从宏观大局上扭转整个中国经济下行发展的势头。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想要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必然要有一支完备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公司大刀阔斧地改革,来助力企业走向新的发展轨道。因此,这就对企业内部各类传统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其中,传统财会人就是亟不可待需要转型的人群之一。那么问题来了,财务人为何需要转型?又该往哪个方向转型?传统财会人亟待转型为什么说传统财会人亟待转型呢?这得先从传统财会人员的职能分工说起。据统计,在美国的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组成90%为管理型的会计,而剩下的10%为财会会计;在日本管理型会计约为80%,财会会计约为20%。而在中国情况则恰恰相反,我国85%以上的财会人员目前所做的工作都是财会会计的工作。传统的财会会计的工作职能主要是核算职能,其主要工作是事后的相关工作。不管是记账,还是复核、制作报表都是对企业已有经营活动的一种事后反映。因此传统会计人的工作职能所创造出的价值仅仅是尽最大可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所具备的价值只是一种呈现,并没有利益的创造。也就是说就算是知道企业处在盈亏状态,传统的会计人也只能如实呈现这一状况,但却没有能力进一步挖掘这背后的原因,更提不出如何扭亏为盈的有价值的应对之策。因此,传统财会人将大量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制造报表,报表是否能如实反映企业运营状况。是的,这则职能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知道企业这个项目是否盈利,更重要的是了解其盈利点来自哪里,未来进一步的发展策略如何制定等。另一方面,传统财会人所遵循的依然是中国会计准则,按照准则办事,难免会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虽然当下中国会计准则也在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但传统财务人员难免因此缺乏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政府力推、CMA为转型大势所趋那么现在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财务人应该往哪个方向转型?既然转型迫在眉睫,那么往哪里转成为了政府、企业甚至财务人自身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转型,从哪里下手依然还得从传统财务人的短板下手。传统财务人只能做一些事后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传统财务人做对企业经营活动做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乃至事后分析呢?又如何将自己的工作不局限与反应现实,从而为企业创造出价值呢?从上文中我们也能看出,在国外,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已然是管理型会计居多。因此,以上这些问题,或都能从CMA这张证书中找出满意的解答。而这也是为什么财政部、国资委纷纷下发文件,要求企业进行管理会计相关培训的症结所在。2009年,中国国资委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推广CMA的认证项目;2010年3月份,中国国资委向其旗下所属的各类国企、央企等下发了《关于举办注册管理会计师执业资格认证培训的通知》,要求企业对相关财务人员(一般为高级财务人员)做相应的管理会计培训工作;2014年1月份,财政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财政部门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上种种政策都表明,政府在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这其中一方面自然是由于中国传统财会人由于职能限制必须快速转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管理会计能给财务人带来的质的提升。从被动变主动,从反映到创造价值一直以来,CMA证书的持证人有着企业“战略军师”的美称。而这还要得益于CMA证书自身知识体系架构,以及在财务实操过程中CMA相关理论对财务人员的指导作用。首先,CMA的考试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MBA的了课程,因此CMA也被称为“迷你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因此拿下CMA证书,不仅意味着你具备完备的会计以及财务相关知识,还具备了相关财务管理技能。CMA持证人有能力来分析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协助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发觉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且也完全有能力参与到企业的整个管理运营过程中,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之一,并能为企业未来发展走向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区别于传统财会会计重核算功能,管理会计注重培养财务人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预算等等的能力,简要地说就是“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综合能力。因此管理会计人员更具有把握行业大势的大局观,拥有深挖财务报表数字背后的意义能力,更重要的是其能综合对比各类因素,为企业节约预算成本,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和价值。如此看来,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生死存亡、改革转型重要性可见一斑。这就能够充分揭示为何财政部、国资委纷纷下发文件力推管理会计了。北京的“国家队”与“中央军”目前,一大批的央企、国企面临着转型或者已经走在转型的道路上,其或通过兼并重组,去除累赘,从而轻装上阵,亦或者选择走出国门,落地海外,寻求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管理会计的人才支撑。北京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直以来,北京都是国企和央企的重要聚集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共计232家,而其中央企和国企共计109家,比重高达47%。央企、国企不仅数量上占据优势,并且其在各个关乎民生大计的行业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例如钢铁、煤炭、电力、电信等等。“北京对于管理会计人才需求量大并且呈现出亟不可待之势。这一点,从国资委频频发布公告力推管理会计培训也能看出一二。”高顿财经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因此也正是基于此的考虑,为了满足北京地区,甚至河北、山西等地的国企改革所需管理会计人才,高顿决定在北京开设CMA面授班。”除此之外,其还指出,高顿CMA面授班落地北京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考虑,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外企来到中国寻找发展机会,而很多外资企业会采取本土化的人才发展战略,那么懂得国际化会计准则,具备国际化视野的CMA持证人自然会成为趋之若鹜的人才。如此看来,财政部、国资委纷纷下发文件要求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培训,不仅来自经济转型、国企改革所需人才压力,更是由于高含金量CMA证书的完备的知识架构体系以及带给财会人的国际化视野和大局意识。▎本文转自:高顿网校,作者:张宇,授权转载。
馆藏&10493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
立信CMA:5条理由为你解释为什么要选择管理会计
16:01:14 & & &
&&&&&2014年到了,各位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往往想到去年一年中,你是否在职位上升职加薪,是否在工作经验上、财务工作经验上是否又更增精了一层,但是有些人在这一年感觉自己要成为公司或者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层的朋友们来说还是有点差距,立信CMA在这里告诉各位财务人员CMA证书是财务人员成长的快速通道!帮助各位财会人员在人生职业发展的重大帮助。同时立信CMA有专门的职业发展(CDC)部门(.cn)让各位财务人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走入黄金通道。
&&&&&&&&1、CMA和其他财务会计类的证书关注点不一样 &&&&在这个行业(Controller / MGMT Accountant in MNC)有着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实际的经营业绩和成本控制,而非对外部的财务报告,换句话讲,就是和Management Team一起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而不是给external user呈现一些保守、过时的故事片断,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些更实际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经验,CMA关注的就是如何做好一个Business Controller。 &&&&希望更多有财务及业务经验和背景的专业人士加入我们的行业,举个例子就可以知道广大财务人员遇到的职业发展的问题:财务部门需要一位管理会计,虽然收到的CV不少可qualified的人并不多,因为财务行业有成本控制经历的人太少了。最终我们还是决定从集团内部财务部门调人过来,而对于转入我们部门的员工,立信CMA建议是:试着去学学CMA,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 &&&&2、不希望成为考试专业户,只想学点实用的东西,所以选择了CMA &&&&CMA的知识面广,涉及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内控、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及物流管理、经济学、量化分析、管理理论等等五花八门,实际上是一套浓缩的工商管理课程。 &&&&更让人感兴趣的是,CMA的考试门数不多,原考纲只有4门,2010年改版之后只有两门,这样一般的考生用一年左右就可以考完,节省了时间成本。而相比之下其他国际财会证书,最勤快的考生一般都需要二倍以上的时间。CMA考生可以用省下来的一年半甚至更长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业务上多下些功夫,或者试试take new challenge;况且眼下的知识更新这么快,三年还没有考完的同学,自己的前面学的东西马上就过时了,不如用一年半考完一个实用的证书然后多参加一些后续教育来得更实际一点。 &&&&3、CMA证书被普遍认可 &&&&CMA的认可度在中国还是很高的,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士知道CMA,了解CMA,像强生,三星,3M都会优先录取拥有CMA证书的财务人员,国家现在也是十分支持CMA的学习的,它是由国资委、外专局、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引进中国的,国家下发红头文件,要求所有央企、国企的财务人士学习CMA,所以目前学习CMA还是十分有职业竞争力的。 &&&&4、人性化、灵活的考试时间安排和考试形式 &&&&IMA的考试不是统一考试,没有统一试卷,采取题库考试;一年中可以参加多次,而且可以在自己认为准备充足的时间去约考试,这样考生的计划性会强得多,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5、不用等毕业,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考试 &&&&CMA的考试不是公司职员的专利,在校生也可以参加,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公平,这样学校里学的东西可以现学现用,考完试,再工作两年就可以拿到证书。 &&&&【加微信 送财务英语词汇手册】 &&&&为了帮助英文CMA学员克服语言障碍,立信CMA举办&加微信,送CMA财务英语词汇手册&活动,您可以扫描立信CMA的二维码,或者输入&立信CMA&,留下您的手机号,邮箱,邮寄地址,我们的立信CMA老师与您核查信息后,会给您免费邮寄立信CMA财务英语词汇手册,机会难得,送完为止。 &&&&更多CMA相关信息请关注:http://www./&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