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1000元小投资赚钱项目一个项目,每天赚百分之十。第二天取出来是1100元。再投

【2016】---股票投资--E部落--每周上百个各类活动,汇聚数十万厦门上班族
暂无任何提示信息
欢迎来到E部落,您当前状态:游客。
[阅读:30820,回贴:432]
[离线] [] []
普通会员(手机认证)
发贴 3326 贴(黄金长老)
神准预测A股者又发话 证金公司解套无望已哭瞎-更新中时间:日 10:00:33 中财网[] (第02页) [] [] [] [] [] [] [] &&  连续2年神准预测A股的社科院再发话:今年股市将是这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2日发布的《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6)》认为,2016年股票市场将处震荡筑底状态,防范风险是投资者的首要任务。  蓝皮书称,从政策逻辑看,支撑2014年至2015年股价上升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总结股灾教训、恢复市场正常功能和秩序成为2016年的主要政策方向。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看,与房地产投资相关的强周期产业将持续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难以改观,使得难以有趋势性上涨的机会;新兴产业热点不断涌现,新兴产业较集中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会出现局部亮点,但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估值普遍处于高位,它们对新股发行的注册制改革相对比较敏感,如果2016年推出注册制改革,则中小板和创业板估值将大幅度下移。  对于2016年宏观经济,蓝皮书认为,不宜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5%的政策底线等同于2016年经济的增长目标。如果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6.5%,那么“十三五”期间6.5%的平均增速将难以得到保证。在宽松政策预期下,2016年货币政策调控可能会出台一些强有力的刺激措施,包括M2预期增长率、新增贷款规模增长率均可能突破20%。在外汇占款持续下降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会通过多次降准来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虽然中国目前的基准利率已低于CPI,但考虑到GDP平减指数和PPI均为负值,实际利率依然偏高,如果2016年中国的价格指数下行超预期,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在未来几年逐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成为常态。  相关报道:  2015年神准预测A股将到达5000点  连续两年被业界和股民嘲笑,却连续两年预测准确的社科院也让诸多券商刮目相看。  社科院却在2014年就在《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A股市场的上证(1.65%)重上5000点可期待”。事实证明,社科院的预测不仅狠,而且准和稳。连续两年被业界和股民嘲笑,却连续两年预测准确的社科院也让诸多券商刮目相看。  当然社科院能预测准,很大程度上和券商保守说话有很大关系。并不是没有券商也持有同样乐观的预计,但是却受束缚难以发布。因为当前券商发布研究报告受到的监管越来越多,证券业协会曾要求券商加强规范自律以及树立卖方研究的严肃形象。毕竟,股民更多关注的是券商的预测,如果券商都站出来呐喊说年底能涨到10000点,那么在这冲昏头式的忽悠下,中小股民很容易成为牺牲品和最终接盘者。相对而言,社科院说什么就没有限制了,很多股民甚至不知道社科院还曾经发布过一个《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敢预测敢说话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社科院能预测准大盘大涨还与其的分析基础有很大关系。券商在预测大盘走势时,基于微观的分析很多,甚至会量化到个股对市场的带动作用。对于政策的分析,相对来说则是即时化和片面化的。比如中央出什么新的刺激政策了,券商们会出分析认为这会带动哪些股票的上涨,什么板块会受益,再得出结论下一步大盘会涨到多少多少。  社科院的思路却并非如此,其与券商最大的区别在于三点:一是立体化考虑,在纯经济层面之外,社科院分析预测时还会立体考虑到政治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甚至还包括了改革的大方向与监管层的变化等,而不会局限在企业盈利率上。  二是超前政策预期,大多数券商是在政策出台后分析政策影响,虽然一些机构也会提前个把月做出央行降准这样的预测,但是更长期和更宏观的政策分析却鲜有人去做,即便做了受制于经济学专业背景也不会太准。社科院则不同,其既对于长期政策有预期,更得益于自身属性,可以对政策大环境提前知悉。此外《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不仅只是一份报告,其还是一份政策建议书。  比如在《中国金融发展报告》就提到,2015年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可能需要出台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强化的措施。其中包括:M2的预期增长率可能有所调高,在14%左右(即突破13%的限制)。新增贷款规模可能在11万亿元左右(即突破10万亿元的限制),以保障贷款增长率维持在14%左右。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次左右,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国际收支顺差数额减少的条件下,可能再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定向降准),以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等。在如此猛料级别的政策预期下,社科院敢于说些“大话”也不奇怪了。  三是社科院的报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态度。社科院的定位是政府的智囊库,官方智囊库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意味着其学者既要为政府服务,还要为政府说话。比如官方要出台延迟退休政策了,那么社科院很可能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为延迟退休摇旗呐喊的。官方对于某项政策要调整了,社科院专家就要为主要发言人,官媒为主要媒介,在舆论上进行讨论和引导。换句话说,社科院预测大盘要到5000点,那么这里面没有一点政府的想法和希望,笔者认为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社科院预测神准并不奇怪,但是这么大胆的预测还是让人捏把汗。虽说沪市月底就要挑战5000点了,但是今年毕竟还有半年时间,后半年是转向官媒希望的“慢牛”,还是继续充当“疯牛”,抑或是成为“蜗牛”,甚至掉转直下变“死牛”,还需要时间去证明。不过既然社科院说了5000点,那么5000点恐怕就是今年最终的基调了。  2014年神准预测“519”行情  一年前的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2014年金融“蓝皮书”,其分报告《2013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曾预测,2014年的中国股市,可能会再次出现1999年5月开始的“5·19”行情。  现如今,2014年仅剩一个月时间,而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上证综指飙升700点,涨幅约35%,离“5.19”行情50%的涨幅已渐行渐近。  那么,当初究竟是基于什么理由作出的这一看多的预判,对现下投资是否能够提供借鉴?即将启幕的2015年,A股市场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之所以在2013年底做出那样的预测,是基于历史经验,以及对当时现状的分析预判,是有章可循的。”上述分报告的主笔、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诉记者。  政策、资金双轮驱动  1999年5月,中国股市突现“牛市”,上证综指自当年5月19日的1047点发起进攻,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便跃上1700点,上涨近70%。这就是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5·19”行情。  在尹中立看来,2014年的股票市场与1999年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从中国国内情况看,经济都处于不景气时期。从国际金融环境看,都处在美元上升周期,国内的银行信用扩张受到制约,政府必须倚重资本市场融资。  其次,从政治周期看,都是在领导人换届的第二年。一般而言,换届第一年的主要任务是人事调整,新领导人在三中全会上提出治国施政纲领,而第二年则进入实施阶段。在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各种政策工具势必会轮番使用,股市作为政策工具之一,自然也会得到关注。  1999年就曾推出诸多刺激政策,最典型的标志是当年的6月底《人民日报》发表一篇社论,力挺股票市场。2014年也存在这种预判。2013年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一揽子治国理政方略,今年已开始落实,但外围出口情况不好,内外经济增长乏力,基于历史经验,股票市场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应该是会启动的。  “‘5·19’是一个代名词,是政府有组织地刺激股市,掀起股市上涨的代名词。”尹中立认为,今年7月22日以来A股市场走出的这轮上涨行情,既存在市场本身的内在逻辑,也有政策的驱动因素。  从市场本身的逻辑看,今年初以来,由于担忧影子银行风险,有关部门开始控制信托等资产的扩张,信托违约事件不断出现,市场开始关注这些高收益产品的风险,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发行量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发行规模环比减少四成;今年10月,信托市场融资规模更是跌至“冰点”,发行和成立规模双双再创年内新低。  “这部分资金很大一部分被分流到股市,使得股市保证金、融资融券规模迅速增加,实现了此消彼长的流动。截至目前,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8000亿元。”尹中立说。  从政策层面看,今年年中新华社曾经对股票市场连发八篇评论,再次力挺股市,这与1999年6月份的《人民日报》社论有相同的涵义。(中国证券报 倪铭娅)
[离线] [] []
普通会员(手机认证)
发贴 3326 贴(黄金长老)
大资管硬着陆?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 刘彩萍 丁锋 杨巧伶   本来说退潮后看谁在裸泳,但来的是海啸,就看谁能活下来了。   90万亿元资管市场已成。截至2015年底,银行理财规模已经逾23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逾16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规模逾11万亿元,保险自己发行的资管产品规模为1万多亿元。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38.2万亿元,其中券商及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分别都在12万亿元左右。   当然,数据存在重复累计的嫌疑。自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以来,大量的银行存款转为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仅是银行的通道,每一层的交易结构都伴随一笔可能是虚增的融资规模。   最后的金主仍是银行,银行的金主则是千千万万毫无风险承受能力的储户。   “现在资管太乱了。”一位银行业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说。资管行业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法律关系不明,至今没有资产管理行业的上位法;二是监管政策不统一,“铁路警察各管一块,大家竞相放松监管,都为本行业谋福利”;三是交易结构高度不透明,产品不断包装,底层资产不穿透。  大量结构化产品绕道涌向一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要么是明股实债扩大信用风险,要么是随股市波动而风险加剧,而保险资管发展迅速,资产管理公司也快速布局资管业务,进行类资产证券化的份额化转让,资管业务不断爆发风险点,刚性兑付风险如堰塞湖,塌方的危机随时存在。   多位市场参与者认为,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代客理财,项目需一一对应,而不能成为资金池的类信贷业务。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对财新记者表示,可对应基金业对公募基金的要求,比如强制托管、强制信息披露、强制组合投资,其它的资管业务也应具备法律及账户上的风险隔离、风险可计量、投资可承受的原则,将风险与收益真正过手给投资者。   近期,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资管业务做出了年度监管工作安排,基本思路还是“管好锅里饭,他人莫伸手”。   银监会的思路是“第一统计数据,第二努力让理财交易”。近期,银行业理财托管登记中心有限公司将成立,银行理财产品均将在中债登平台上备案托管;保监会则计划修订高现价产品监管规则,拟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开发存续期间3年以内(不含3年)的新产品;也不得销售存续期间1年以内(不含1年)的产品。这一信息显示保监会要对各种短期万能险、投连险动手;证监会则反复强调监管,不支持各类创新,全面去杠杆。   三会各自为政,显然难以应对穿行于金融海洋中的“鲶鱼们”——“这边收紧,就去那边,创新与监管套利不断持续”。多位三会监管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解决监管统一的问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的制度及法律安排,真正做好监管协调,整个市场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定位、框架应该是清晰的、一致的。 银行理财加杠杆入市   1月股市行情持续走低。在证监会于2015年清理场内外配资之后,银行理财通过资管计划入市复苏,万能险则可直接买入二级市场股票。但等待这些资金的,是A股市场的“股灾3.0”。   据财新记者获得的权威数据,截至2015年末,投向股票、债券或期货的资管产品有7.4万亿元,其中1.7万亿元是存在优先、劣后分层的结构化产品,优先级资金一般来自银行理财。在1.7万亿元结构化产品中,有9000多亿元投向股票,平均杠杆为3.87倍。   一位民生银行苏州分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股票质押融资、二级市场结构化配资业务、上市公司定增配资还有创新类资本市场项目都可以做,杠杆最高在1∶3。   1月18日,A股首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因资管计划触发平仓线被强制平仓。慧球科技(600556.SH)公告称,董事长顾国平2015年12月通过德邦慧金1号资管计划增持的841.5万股低于平仓线,由于顾国平未能按合同约定补仓,德邦创新接到优先级份额委托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通知,已提前结束德邦慧金1号资管计划,并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将顾国平持有的全部本计划份额净值清零。   而在“打新”基金中,银行理财资金也提供加杠杆。近日宝盈“打新”基金遭遇爆仓,这些基金专户产品均由银行提供优先,投资者认购劣后,资金杠杆比例约为2∶1。产品合同显示,产品的警戒线为0.90元,平仓线为0.88元或0.85元。由于“打新”资金被认为是无风险套利,银行理财资金往往可配至1∶5,不过“打新”基金在IPO停滞的背景下,往往高比例配置二级市场股票,从而发生巨亏。   股票质押的杠杆融资更是危如累卵。统计数据显示,日至日,1343家上市公司尚有1546.91亿股未解押,涉及市值2.7万亿元。   据财新记者了解,1月15日,各银行被要求紧急摸底股票质押规模。有上海银行业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目前总行要求降低股票质押率。“原则上要把股票质押率压到50%以下,中小创票股权质押率要更低,最低只有三折。”   “杠杆资金对上涨和下跌均有放大和加速作用,特别是由于平仓线的存在,对下跌作用更明显。”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增资管产品为了防风险,普遍提高了预警线和平仓线,这实际上反倒加大了资管产品平仓时共振的可能性,加剧“平仓—下跌”的循环。   与2015年“股灾”相比,银行的安全垫似乎也没有那么坚固。多位银行资管部总经理对财新记者明确表示,“定增类资管计划风险较大”。一位招行人士则指出,该行高层已经提醒,跟股票有关的债增长很厉害,杠杆收缩还是比较滞后。   上演“举牌潮”的险资情况更不妙。截至1月26日,目前股价跌破举牌均价的案例一共有40起,涉26家上市公司和12家险资企业。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的险资举牌方为前海人寿,有5家被安邦保险举牌,还有6家是国华人寿。   现在“宝万之争”的风暴中心万科股票仍未复牌。多位市场人士指出,万科现在市盈率普遍高出其他地产上市公司,一旦复牌,发生资金踩踏的可能性极大。据财新记者了解,多家给宝能出资的信托公司想要提前收回贷款,但这很难。“一旦出事谁都跑不了。”前述银行投行部负责人说。   据财新记者统计,宝能的投融资平台钜盛华收购万科股票一案,牵涉31只资管产品,涉及国信、东兴、平安、华福证券四家券商,安信、泰信、西部利得三家基金公司,民生加银、招商财富、南方资本、中信信诚等4家基金子公司等。   这些资管大多是通道,优先级来自银行理财资金,牵涉浙商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而在曝光的万科资管计划中,则有招商银行的身影。(详见本刊2015年第50期封面报道“万科险中求”)   1月26日,穆迪高级副总裁郭书岑指出,对于更多涉及股票质押贷款、销售股票相关的理财产品,并向股票型基金提供托管服务的银行,如果股市持续低迷,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可能会面临压力。 点击见大图投贷联动助吹泡沫   投贷联动是2016年银监会提出的重点创新领域,银监会强调针对科创企业进行试点。事实上,投贷联动已成为银行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业务之一,投资范围大幅扩展。   近年来,银行理财投夹层操作兴起,表外资产升级表表外。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部门人士估算,该银行“表外+表表外”资产跟表内资产占比是五五开。一位银行风控人士估算,银行理财23万亿元的规模,投向夹层类的资产已经有20%之多,总量在5万亿元左右。更有某家银行这个数字占其理财规模的比例接近40%。   此类投资最早适用于四证不全的地产企业,现在扩及多个股权领域,比如上市公司定增、Pre-IPO、中概股私有化、上市公司+PE并购等。其具体模式是,银行理财提供资金做优先级有限合伙人(LP),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作劣后级LP,PE则担任一般合伙人(GP)角色,三方共同出资设立并购基金,基金再投向目标资产。 点击见大图  结构化产品,有的是明股实债,有的是真股。如果实际控制人承诺回购,签署正式回购协议,银行优先获得固定收益,这种结构即“假股真债”或“明股实债”。多位银行人士指出,目前各地方政府成立的中小产业基金就是这种形式,目的是续贷融资。   如果不强制约束大股东的回购义务,银行的股权最终通过注入上市公司或通过其他方式退出,在利益分配上,银行不仅有部分固定收益,还有退出后的浮动收益,银行往往还要与PE签署对赌协议,这种结构就更偏重于股权投资。   “投贷联动重在贷。”一位建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现在实体经济不好,企业项目资本金往往不足,银行先通过“投”将项目资本金的钱补足,撬动后续贷款。比如建行就通过建信基金做。“建行做的项目一般都是大型国企、央企,股份制银行做一些优质的民企,项目方其实是空手套白狼,条件约束是未来的现金流能够覆盖。认真测算的话,基本不能覆盖。”   “现在大家都玩这个。”一位股份制银行投行部负责人说,现在银行一般通过SPV(特殊目的公司)做LP,从表面上看不出来跟银行有关系,“银行跟这个投资公司没有一分钱关系,人事、股权、薪酬关系都没有,在合同里约定好银行收益就可以了,这就叫业务合作”。   现行《商业银行法》明确禁止银行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也禁止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囿于法律障碍,银行一般私下成立投资公司,该公司实则是银行的通道。   “现在只有这个才赚钱。”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投行部人士称。“现在贷款利率太低了,不投贷联动不行,通过结构化投资,银行可以规避掉很多直接放贷款出的风险,拿到比较好的收益,来弥补下息差和信用成本的损失。”   一位光大银行某分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说,结构化产品形式多样,比如通过集合委托资金投入到单一信托计划,中间在不断配杠杆。他指出,相比贷款而言,通过理财资金做城市交通综合体的项目,银行的收益可达到8.5%-9.5%,很是客观,银行再用这些钱,投到机构间的票据市场、衍生品市场甚至股票市场。   前述人士提醒,大多数时候,夹层融资穿透不到银行资金。“银行通过信托做LP,再找几个合伙人做GP,成立一个项目公司或者合伙企业。这部分杠杆没法算,要是GP的钱也来自金融机构呢?”   结构化产品并不是真正的资管产品。“什么理财不理财,本质上就是贷款。”目前,市场上结构化产品的比例在1∶2-1∶5居多,“胆子大的有1∶9杠杆的,这属于赌性太大,不管买什么资产都不行。”前述投行部负责人说。   工行江苏分行高管则相对谨慎。他对财新记者指出,“夹层融资不是银行投贷的主要方向。”他指出,夹层融资进一步放大了杠杆,因此标的一定是优质企业,对企业把握不好的话容易出大问题。“优先级投的基金也要看是什么基金,银行在经济下行期,整个资产质量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肯定是比较小心的,不然出毛病不得了。”   前述风控人士指出,股权价格持续大跌、融资股东的破产、理财产品的大量赎回均会引发夹层杠杆危机,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如果没有监管措施跟上,银行的夹层投资可能会继续增加。“一场由银行理财资金推动的股权市场泡沫,或许正在萌芽。”他说。 “资金池”怪胎   中国大资管的怪胎,集中体现为资金池。   所谓资金池,实质上是以资管业务名义从事的类存贷款业务。资金端是发行预期收益率的类存款产品,资产端则投向类似贷款的非标业务,存在滚动发售、期限错配,以流动性风险换取超额收益。  “资金池类似银行。”一位信托人士对财新记者说,虽然是私募性质,有投资门槛,但这个业务模式还是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投资于不特定领域。他指出,这种业务如果风控不严,很容易出现非法集资风险。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指出,机构有较大动力去做资金池业务。“比如一个两年期项目收益率是10%,资金成本是9.5%,机构从中只能获得0.5%的利差收入,但是机构可以把资金以半年为周期,分成四段,这样的资金成本就大大降低,差价收益也就出来了,项目和资金的积累在一起就成了资金池业务。”   2013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必须与投资对象一一对应,实行单独账户管理,独立核算。2014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99号文),要求各信托公司积极稳妥推进资金池业务清理工作。同时,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禁止开展资金池业务,并禁止基金子公司通过“一对多”专户开展通道业务。   监管叫停资金池业务,是为了增加资管的透明度,使理财资产能够和基础资产一一对应。“资金池对监管来说,挑战很大,就像黑匣子,降低监管透明度。”   但实际上,资金池业务并未被清理干净,甚至不降反升。前述银行通过资产管理组合管理进行的投资,其实质仍然是 “资金池”对应“资产池”运作模式。资金池的问题在于,出于对理财产品收益调节的问题,普遍存在理财产品之间、资产组合之间资金相互交易等。   “券商发的投资股票和债券的资管计划,肯定是资金池业务的。”一位券商资管从业人士对财新记者说。据财新记者了解,多家券商利用资金池,参与到股权质押、定增项目中。   由于自身实力较弱,一般而言,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资金池有银行理财资金池的一部分资金。银行出资做一个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通过前述资金池,买入票据、信用证、信托收益权、两融收益权等非标资产。   一位基金风控总监告诉财新记者,基金子公司注册成立的门槛仅为2000万元,基金子公司根本没有进行主动管理资金池业务的能力。“基金子公司一般都背靠大股东吃饭,其实都是‘拼爹’的生意。”一位民生银行中层说。   已有450亿元规模的基金子公司资金池被责令清理。相关监管部门发现,某资产管理公司,在资金端有300亿元规模的现金管理计划即类货币基金产品;还有150亿元的短期理财计划产品。投资标的则主要在非标资产,某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专项资管计划,投向为控股方中信信托介绍的项目,存续时间2年至3年,预期收益率都在10%以上。如此一来,期限错配严重,流动性风险非常高。   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某资产管理公司将每日可赎回的现金管理计划持有非标资产的比例控制在20%-30%,同时,还将不同现金管理计划和短期理财计划之间对所持有的专项资管计划进行对倒。前述人士透露,检查发现,一个投向亿利集团的专项资管计划已经逾期,但是还在不同的短期理财计划之间不断倒手,甚至还在逾期后提高了预期收益率。   信托公司资金池则是老问题。一种模式是,有的信托公司多次发行信托计划,然后投向单一项目,通过期限错配降低资金成本,形成“多对一”的结构。比如四川信托于日成立的“睿宝金安桥水电站股权收益权的集合信托”,利率在8%左右,滚动发行至少65期,截至2014年6月末,共募资近40亿元。这一信托计划全部投向金安桥股权收益权,穿透后实则是汉能集团的流动资金。   另一种模式是,信托公司滚动发行现金管理类信托计划,并设置每个工作日或者一定期限的开放期。上海信托现金丰利、华宝信托现金增利、中融信托汇聚金、平安信托日聚金等,均是此类明星产品。截至目前,上海信托“现金丰利”规模约500亿元,而中融信托“汇聚金1号”资产规模近6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信托计划通过参与打新优先级,投到股市。wind的数据显示,2015年“打新”获配机构名单中,就有“日聚金跨市场货币基金1号信托”和“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由于是开放式的产品,流动性风险不言而喻。   此外,还有信托募集资金完全投资于信托计划,这被称为TOT信托,很明显就是资金池业务。目前,中铁信托、中航信托做的比较多。以中铁信托2015年4月发行的一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该项目起投点为50万元,突破了100万元的合格投资人门槛,且资金投向也不清楚,投资标的包括“各类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上市股票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加入其他信托计划,受让其他信托受益权、能源开发项目、证券投资项目、优质债权受让、信托资金运用闲置期间可用于投资国债、同业存放、银行存款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优质房地产项目”,几乎囊括了所有投资范围。   “信托一直被称为‘打不死的小强’。”前述券商资管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信托机构早已通过契约型基金的方式来打擦边球,做新增的资金池业务。目前全国的68家信托公司中,有43家信托公司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发行契约式基金来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门槛100万元,同时信托公司作为契约式基金的投资顾问,甚至与投资者签抽屉协议兜底,由此进行期限和金额错配。   据财新记者了解,为了规避99号文的监管,多家信托公司以子公司名义成立了类资金池,该子公司也是独立法人资格。一位监管人士听闻此事,第一反应是:“资管机构还要成立子公司去做资金池,这不是开玩笑吗?”   目前一线城市暂停了投资类企业的登记注册。比如北京市包含 “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投资类经营项目就暂停登记,这虽然是监管出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而推出的政策,但实则也影响了不少想做资金池业务的资管机构设立子公司。 异化的保险   “银行是资管市场的最大金主,理财资金居多,自营也会有一些。所有市场主体都在抱银行大腿,除了一个机构——就是保险,资金来源有保费。”一位银行人士说。  有保险从业者指出,如今高现金价值产品(下称高现价产品),除了名字中包含“保险”字样,与其他理财产品的区别只是在于期限以及收益率。这些保险产品通过银行网点代销出去,险企以此做大投资规模。   “有的新兴保险公司的平均负债久期连两年都不到,却整天拿着这些钱去做长期股权投资。”前述保险从业者批评,激进险企的负债久期经常低于资产久期。而投资标的,则是在二级市场频频举牌地产、银行等蓝筹股票,或在海内外不动产领域攻城略地。   “保险异化了。”业内人士感慨。虽然目前只有1万亿元左右的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但若加上万能险、分红险等保费而来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保险业的资管规模已逾11万亿元。   在2013年政策开闸后,保险资管开始以卖方的身份加入资产管理市场。姗姗来迟的保险资管,探索出一些新的玩法。一位中型保险公司资管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在信托、理财产品都是在上阶段的过程中,要解决保险在大资管的竞争力,就不能只走老路子。   “原来寿险卖产品,然后收来的保费交给资管公司打理。现在是有些公司内部成立一个跨部门资产公司,保险资管先提出有什么样的资产,比如有几百亿的非标资产,然后再开发相应收益率的保险产品。这些保险产品跟传统产品的区别在于,相对期限短一些,但分红率水平要高一些。”他说。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其实保险资金运用问题最大的领域是关联交易。交易结构上看,关联交易还常常隐藏在保险资金投资信托的背后。比如,在一些保险资金投资的信托计划背后,保险机构与融资人为同一控股股东控制的关联方,甚至还与信托公司、信用增级方等主体具有关联关系,保险机构通过投资信托产品给融资人借款,俨然沦为股东方及关联方的融资通道。   如因“宝万之争”备受瞩目的前海人寿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其重大关联交易大多与房地产项目相关,多为股权投资和项目借款。经财新记者粗略统计,2013年到2014年,前海人寿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在15宗以上、涉及金额超过40亿元,均指向房地产项目。比如,前海人寿向从事不动产投资的佛山宝能投资有限公司增资1.5504亿元,占其49%股份。   在前海人寿的这些关联交易中,有对房产类关联企业增资(投资),有房地产关联企业借款,还有直接购买写字楼物业。关联交易涉及的房地产项目业态五花八门,既有度假酒店项目、健康生态城、养老项目,也有金融大厦项目等。从交易金额看,较大的一次是日,前海人寿合计出资7.08亿元,从股东关联公司接手宝能酒店40%的股权,而后者核心资产为桔钓沙国际度假酒店项目。   “这样的资产配置,有违险资多元化配置以应对风险的策略。经济上行周期这样的资产配置不太会出问题,一旦经济下行,房地产价值缩水,风险就很有可能爆发。”上述人士评价。   2015年4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关联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比例控制、程序优化、信息披露和问责机制等综合手段,以期对保险公司关联交易重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一位大型保险公司资管公司高管告诉财新记者,“现在保险资管关注的风险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固定收益市场信用违约风险;第二是有一些新的经济体,包括未上市股权或二级市场股票,代表的方向不错,但价格很贵,这里面一定有很多泡沫存在;第三,我们判断2016年还会降息、降准,利率风险也很大。” 抢滩MOM和FOF   震荡行情下,FOF和MOM升温,虽然规模不大,但增势明显。中证网数据显示,2015年FOF(Fund of Funds,基金中的基金)全年发行量是以往历年发行总量的2倍。MOM(Manager of Mangers,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在2015年以来成立的产品数量多达78只,截至2015年12月底,历史上一共发行过107只MOM产品。   近期,中信建投报告指出,2015 年末,23万亿元的理财存量派生出的委外资金需求或已接近万亿元,预计2016 年委外比例可能继续上升,结合理财规模增长,委外需求可能会达到 2万亿-3 万亿元。   前述报告指出,随着委外规模的扩大,FOF和 MOM的形式进入了银行视野,有银行甚至有建立类似银银平台/恒生系统委外交易平台的想法。 点击见大图   “商业银行资管部的人技术不行,委外还是有一套管理办法,怎么评价过往业绩。”另一位股份制银行研究人士指出,现在银行传统信贷萎缩,大类资产配置的需求提高,通过MOM或FOF形式做资管,有利于管理的专业性。   中信建投分析,大行、股份行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的形式进行产品合作,约定固定收益率,券商对收益率水平进行衡量来决定是否承接,当前主流收益率在 4.5%-5%。而地方银行的委外多以投顾的形式参与,交易发生在银行自己的系统内,券商发出买卖指令指导银行自己操作。   张旭阳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有问题,散户化行为明显,怎么改造市场结构?就可以通过FOF的形式。他认为,银行理财、保险资金可以入股市,但不应该有杠杆。“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完全可以成为市场的定海神针。银行就可以通过FOF做母基金,在母基金层面解决资产配置和流动性问题,通过优秀基金管理人来管理子资产组合,子组合就可以坚持价值投资和策略的稳定性。”   目前,光大银行理财资金的二级市场投资、量化投资的都通过FOF。据其介绍,FOF最主要的是定好管理投资理念、投资方向,以及每个组合对大组合的影响。FOF需要选择好投顾,投顾的遴选、筛选、业绩分析和评价,根据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来灵活调仓。“简单讲,比如有的投顾择时好,大盘不稳的时候就多给他规模;有的票选得好,大盘稳定的时候就把规模多给他。”   FOF模式的仓位组合很分散,这让母基金的收益稳定、可持续。“我们都是穿透式监控,比如私募基金宝,三大组合的持仓情况看得清清楚楚,我能力都在这里了。”张旭阳说。   不过,亦有监管部门注意到了这类投资的风险。接近央行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经检查发现,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不大,但资产端投资项目多达5000多个,“整个资产管理部不到百人,怎么跟踪这么多项目风险?”   同时,穿透各类投资组合,大量的FOF底层基础资产仍是股票结构化项目。经查发现,该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分层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基金以及基金子公司专户、券商资管计划等结构化证券产品的优先或中间级收益权,以主要获取固定收益率为目的。   “目前存在的优先、劣后结构安排以及风险预警和强制平仓机制,只可以保护理财资金在正常情况下不受损失,但在股市连续深度调整过程中,特别是劣后级出现爆仓时,就有可能出现优先级资金受损情况。”该监管人士强调,结构化配资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外溢效应,若劣后级投资者集中平仓,将引发金融市场流动性波动。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组合配置多元,通过FOF实则可以分散上述风险,“FOF挣的是辛苦钱,但是个快速冲规模的业务。”   “前两年FOF兴起,现在MOM更多。”一位保险资管人士指出,由于透明性较高,监管对FOF比较认可;目前MOM只能投私募基金,这块相对不透明,操作层面不公开。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6月股灾后,FOF和MOM又给配资公司提供了新渠道。市场人士指出,配资公司可以通过资金掮客加入母基金,申请私募基金牌照,或发行阳光私募基金产品,还可以低利息拆借资金,优先资金年化最低至4%。   日,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23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分别持股85%和15%。建信养老金公司将提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建行这个子公司就是想做MOM,除了托管牌照,什么牌照都有了。”前述建行人士指出。   工行相关人士亦表示,私人银行部一直在做MOM模式,未来资产管理或也将考虑MOM模式,“委托给机构也不能保证保本保收益。机构委托资金出去,投资约定杠杆比例限制多少,评级不能低于多少。”   一位信托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每家信托公司都想做MOM,但是相比券商、基金,市场对于信托公司发行MOM并不认可。“它需要非常强的主动管理能力,要有筛选私募的能力。”据其介绍,目前券商做得比较好的有中金、国金、中信等。信托公司中,华润信托、外贸信托有在做MOM。 高风险下的“资产荒”   谈及今年任务,某股份制银行投行部负责人有点焦虑。“今年要投2000亿出去,都不知道投什么。”他对财新记者透露,现在该行资产管理部已经把资金池额度切给别的部门,“以前资管部怎么可能给其他部门分额度?说明今年资金有多难投。”   除传统业务外,新兴行业也难以成规模。“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实际上都是园区规划、地产项目。”同时,随汇市波动加剧,其他业务的利润空间收窄。近期,兴业银行关闭了融资租赁通道业务。据财新记者了解,其他股份制银行也在观望。关闭租赁通道,不是因为风险大,而是因为利差收窄,做掉期成本很高,银行已无利可图。前述银行人士指出,在多年来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中,远期汇率看跌,即期汇率看涨,很多企业因此没有锁定汇率,从而暴露风险敞口。   “今年没有什么新的模式,而是重在风险控制。”一位资深的资管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与前些年如火如荼的影子银行创新不同,今年资管行业的交易结构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只是将投资端从非标资产转移到股市和债市。   “现在非标市场没有大的机会,机会还是在二级市场,做结构化投资。”前述银行投行部高管指出,银行可立足于产业和价值投资,通过股权投资给真正好的企业,比如为红筹股输送弹药,相当于抄底。   张旭阳对财新记者表示,短期来看,需要加强交易能力。比如以前银行买债是买入持有,随利率走低和信用风险现形化,现在需要适度增加交易盘活。“更关键的是要把投资视野放开”。今年的投资有几个主题:基础设施结构性融资;并购相关的资本市场线业务;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等。“通过创设非标资产的模式,通过股权合作,介入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去。只有介入企业全部运作,才能更了解企业。”比如科技型企业是轻资产、重资本的,银行如何介入;或者转型期的企业,银行可做并购重组等。   “这就是假资管的难题。”一位银行资管部负责人认为,只要还做类信贷业务,要么拉长期限,承担利率风险;要么做杠杆,降低信用风险门槛。“风险都非常突出,所以要转换跑道,转型成为真正的资管业务”。老大对这个文章怎么看转自
[离线] [] []
普通会员(手机认证)
发贴 3326 贴(黄金长老)
竹板的想法与石佛的计划不谋而合。我现在90%的资金在等趋势反转,同时在精研个股,目前共关注股票78只。就先拿3只讲一讲。盛天网络牛熊平衡价格60元,大牛市预计150元以上,大熊市30元都可以到。久远平衡价50元,大牛市150元以上,大熊市30元。中科创达平衡市80元左右,大牛市300元以上。跌破平衡价格结合趋势石佛会建底仓的,但趋势永远是第一位的。从个人获利的角度希望来大熊市,从国家经济稳定的角度希望最差就是牛熊平衡点位即可。
[离线] [] []
普通会员(手机认证)
发贴 3326 贴(黄金长老)
e租宝假装不差钱:买空奢侈品店 1个月发8亿工资时间:日 14:15:08 中财网  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1月14日,备受关注的“e租宝”平台的21名涉案人员被北京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其中,“e租宝”平台实际控制人、钰诚集团董事会执行局主席丁宁,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持有枪支罪及其他犯罪。此外,与此案相关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打着“网络金融”旗号非法集资500多亿  “e租宝”是“钰诚系”下属的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网络平台。2014年2月,钰诚集团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对其运营的网络平台进行改造。2014年7月,钰诚集团将改造后的平台命名为“e租宝”,打着“网络金融”的旗号上线运营。  办案民警表示,此案案情复杂,侦查难度极大。“钰诚系”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涉及投资人众多,且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经营交易数据量庞大,仅需要清查的存储公司相关数据的服务器就有200余台。为了毁灭证据,犯罪嫌疑人将1200余册证据材料装入80余个编织袋,埋藏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外某处6米深的地下,专案组动用两台挖掘机,历时20余个小时才将其挖出。  警方初步查明,“e租宝”实际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  非法吸取的巨额资金被钰诚集团自用  据警方调查,“钰诚系”除了将一部分吸取的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外,相当一部分被用于个人挥霍、维持公司的巨额运行成本、投资不良债权以及广告炒作。  据多个犯罪嫌疑人供述,丁宁与数名集团女高管关系密切,其私生活极其奢侈,大肆挥霍吸来的资金。警方初步查明,丁宁赠与他人的现金、房产、车辆、奢侈品的价值达10余亿元。仅对张敏一人,丁宁除了向其赠送价值1.3亿的新加坡别墅、价值1200万的粉钻戒指、豪华轿车、名表等礼物,还先后“奖励”她5.5亿元人民币。  “钰诚系”的一大开支还来自高昂的员工薪金。以丁宁的弟弟丁甸为例,他原本月薪1.8万元,但调任北京后,月薪就飞涨到100万元。据张敏交代,整个集团拿着百万级年薪的高管多达80人左右,仅2015年11月,钰诚集团需发给员工的工资就有8亿元。  多位公司高管称,为了给公众留下“财大气粗”的印象,丁宁要求办公室几十个秘书全身穿戴奢侈品牌的制服和首饰“展示公司形象”,甚至一次就把一个奢侈品店全部买空。
[离线] [] []
普通会员(手机认证)
发贴 3326 贴(黄金长老)
20公司回购股票 真金白银护航股价时间:日 06:24:02 中财网[] (第02页) [] [] [] [] [] [] &&  20公司回购股票 真金白银护航股价  随着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维稳股价的行动在不断加码。除了通过承诺不减持、增持等方式维稳股价外,今年以来有20家上市公司拟回购自家股票。业界认为,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向市场传递了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回购股份的个股值得关注。  20家上市公司拟回购股票  今年以来,A股大幅震荡,上市公司也坐不住了,除了通过承诺不减持、增持、发布高送转等利好方式维稳股价外,股份回购重现江湖,以此来“护价”。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以来,已有20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告表示拟实施回购公司股票。具体包括:(002029)、(601377)、(002327)、(600337)、(002326)、(600847)、(300301)、(002661)等。同时,有多家公司1月公告已完成股份回购,处于实施阶段的有8家上市公司。  以往年数据来看,2012年只有8家公司实施股份回购、2013年19家,2014年全年只有1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2015年下半年,在监管层抛出维稳股价方案后,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有所增加,仅下半年就有23家公司实施股份回购。  在上述20家公司中,计划回购金额最高的是。(月18日晚间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2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5.20元/股,若全额回购预计可回购不少于38461.54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约4.23%。  除了,回购金额上限在10亿级别的还有。(月2日晚间发布股份回购预案称,公司拟以不超过11元/股回购,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所回购的股份将作为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此外,、回购金额上限在亿元级别。  在处于实施阶段的8家上市公司中,刚刚开始实施回购,已回购金额占回购上限金额比例不足1%,其次鲁泰B已回购比例不足10%,已购比例在10%-20%的有;已回购比例在20%-30%的有、。  回购股票成股价上涨助推器  上述20家公司回购股票之后,对二级市场股价均有一定提振作用。最近实施回购股份的公司在方案公布次日表现强势。1月29日,公布回购计划后,当天高开一度涨停,收盘涨逾6%;公布回购股份次日亦强势涨停;公布完成回购计划后,股价持续逆市上扬。  从较长时间来看,去年下半年公布预案或实施回购的公司,在市场反弹期间表现整体跑赢大盘,和涨幅翻番,涨幅逾八成,和涨幅也超过五成。有券商研报称,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在发布回购预案后一周、一月、二月、三月内的市场表现均强于大盘。  资料显示,回购股份在国外往往是公司股价的强力助推器。过去10年来,美国企业进行回购股份的规模增加了一倍;而过去50年来,回购股份帮助美国部分股票上涨超过300%,包括GOOGLE和苹果等美国知名大企业,目前都还在回购股份。  而从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预案来看,回购股票的资金大部分为自有资金,出资回购的公司基本上不差钱。例如,刚刚完成配股融资不久的,截至日净资本约为人民币308.97亿元,可供用于回购的资金较为充足。也表示公司拥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和能力支付此次股份回购价款最高金额上限3亿元。  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  业界普遍认为,在业预期2月份A股大概率会迎来反弹的情况下,回购股份的个股值得关注。  资深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择机实施回购的意图虽然不同,但总体上向市场传递了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对公司股价形成一定支撑。上市公司回购均价可视为其公司认可的股价中枢,当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回购均价时,投资者可考虑逢低介入。2月份股市大概率会出现反弹,投资者可关注有回购计划的股票,尤其要关注控股股东为央企的公司回购,这类公司回购力度通常较大,基本上都能按照预案足额完成回购。此外,回购股票注销后,减少了股票供应量,将增厚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净利润。公司启动回购计划将直接减少注册资本,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每股收益,使得从财务报表看来公司业绩有所提升,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从历史经验来看,历次A股底部均伴随着产业资本依托上市公司增持或回购。去年6月份至9月份三个月涉及回购金额400亿元,平均每个月130亿元左右,而今年1月份180亿元上限强于去年6月份公司回购金额。  中金公司认为,股票回购是衡量市场底部和未来投资回报的可行指标与公众投资者相比,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自身合理价值和增长潜力的了解更为透彻。因此,股票回购通常被认为是对股价或公司前景信心提升的一个标志。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公司回购行为与市场表现的关系,中金发现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股票回购通常会加速、同时在市场底部区域达到峰值,如2008年底、2011年下半年和2015年6月份以来都是如此。  掘金点  (002029)  2月2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以不超过每股12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最高不超过3亿元。预计回购股份约为2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3.31%。受消息影响,昨日高开后快速涨停,截至收盘,报9.85元。  同一晚间,发布业绩快报,公司2015年实现净利润2.72亿元,同比下降5.63%,每股收益0.36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3亿元,同比增长3.02%,主要原因为公司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新增针纺业务,该业务在本报告期贡献了较多营业收入,但是针纺业务的毛利率较低,因此对本报告期利润总额贡献较小。  表示,2015年度,公司仍然处于对批发模式进行转型和改革的调整过程中,原有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均受到影响。  (600337)  迈入2016年,A股持续调整,沪指跌幅在20%以上,为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股价,掷出了2016年市场第一份维稳股价的方案。  根据预案内容显示,公司拟以不超过每股12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最高不超过4亿元。回购股份的方式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预计回购股份约3333万股。据了解,此次回购资金上限4亿元占截至日公司总资产的10.01%,公司净资产的14.03%,回购股份数占比更是达到了目前总股本的5.16%。  公告表示,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多品牌战略,主营业务及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但近期受股票市场下跌的影响,公司股价与公司内在价值出现严重背离,为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投资者利益,树立公司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经综合考虑公司战略发展、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因素,公司拟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将予以注销。  (002327)  1月24日晚间公告,公司自日至日,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数量共计2638.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06 % ,最高成交价为12.3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9.68元/股,回购资金总额为3.00亿元,回购资金使用金额达到最高限额,回购方案实施完毕。公告称,此次回购股份实施完毕并注销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由8.61亿股减少至8.34亿股。  业绩方面,2月2日,发布2015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1%。表示,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电商渠道和线下直营渠道销售业绩的提升;利润增长主要原因一是销售收入的增长、二是理财收益的增长、三是取得诉讼法院执行款。  中金公司表示,目前股价低于公司回购均价(9.68~12.3元)和员工持股计划成本(10.96元),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未来关注公司定制衣柜、家居软装拓展计划。  (600208)  1月29日公告称,公司拟以10亿元~20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每股5.20元,若全额回购,预计可回购不少于约3.85亿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约4.23%。对于回购原因,表示,近期公司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回购是为树立投资者信心,维护投资者利益。受回购消息提振,1月29日,股价涨停。  认为,2015年公司地产销售规模110亿元,土地投资稳健,储备资源丰富,辅以股权和债权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互金平台转型深化奠定资金基础。公司员工持股、股权激励以及股份回购,充分彰显了对于长期发展的信心。员工持股成本(5.29元/股)、股权激励授予价(5.58元/股)以及回购价上限(5.20元/股)相对于公司当前股价(4.11元/股)都有较大幅度的溢价。  (601377)  2月2日晚间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公司拟以不超过11元/股回购,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所回购的股份将作为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  公告称,日,公司发布《关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相关措施的公告》,公告启动员工持股计划。为了落实董事会的决议精神,充分保护广大股东的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有效推进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夯实公司战略发展的内在基础,公司拟实施股份回购。  根据公告,公司此次回购股份拟采用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其他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回购期限为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回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若全额回购,预计可回购股份不超过20090.02万股,回购规模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3%。(投资快报彭浩)
[离线] [] []
普通会员(手机认证)
发贴 3326 贴(黄金长老)
基金教父范勇宏:如何找到涨XXXX倍的成长股时间:日 02:00:45 中财网  大年初五,基金君刚从外面玩了一天回来。今天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华夏基金原总经理范勇宏老师教大家找成长股,干货多多。反正都熊成那样了,何不学习一下,为下一次牛市做准备呢对吧。  大部分投资人终其一生, 依靠有限的几只股票长时间持有, 就可为自己或者后代打下成为巨富的基础。 这些机会存在的地方, 不见得必须在大恐慌底部的特定一天买股票……投资人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分辨提供绝佳投资机会的少数公司, 以及数量众多但未来只能略微成功的或彻底失败的公司。by费雪  任何一个投资者,不管其是否承认,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拥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基于基本面的投资理念,主要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两大流派,均起源于美国。美国充满活力的经济、长期上涨的股市为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涌现出格雷厄姆这样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大师和费雪这样的成长投资理念的大师。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相信,中国也同样会为价值投资理念和成长投资理念提供广阔的天地。对15年来基金所投资股票的回报进行统计,我们发现A股长期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股票也多是长期持续成长股,如万科A、、苏宁电器等。以万科A为例,2007年10月底,股价复权后涨幅超过1796倍(以发行面值1元计算),同期的涨幅仅18倍。如果投资者能寻找到这类成长股并长期持有,也能像费雪所说的那样获得巨额回报。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理念的兴起  谈起价值投资理念与成长投资理念的兴起,让我们先回顾美国股市当时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前,美国股票市场秩序非常混乱,投机盛行,做庄猖獗,庄家与上市公司甚至与政府勾结在一起操纵股价,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在这种投资环境下,投资者不可能把集中到上市公司本身。他们的“研究工作”大多是打听庄家动向或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与此相对应,许多技术分析理论应运而生,技术分析并不研究上市公司本身,而是研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走势。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完善,投资者发现这种脱离“基本面”的研究很多时候并没有太大价值。证券本质上是获取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价值的凭证,它的价值应该由未来现金流决定。  1934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出版,开启了价值投资新时代。《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有人这样盛赞道:“他为选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选股与赌博这门伪科学毫无区别。投资业没有他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了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格雷厄姆明确了“投资”的定义,区分了投资与投机。他提到“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格雷厄姆反对投机所带来的罪恶,主张投资者们的不要放在市场行情上,而要把股票看作企业的份额,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格雷厄姆致力于寻找和选择那些便宜得几乎没有风险的公司的股票,将此视为“安全边际”,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讲述了著名的关于“市场先生”的寓言,相信市场最终会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  格雷厄姆的名著《证券分析》是在“大萧条”时期问世的,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当时大量企业倒闭,格雷厄姆本人也差一点破产,因此格雷厄姆非常注重企业的清算价值,对“安全边际”的标准非常严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经典意义的价值投资方法的缺陷也逐渐显现。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复苏,美国股市强劲回升。1959年,菲利普费雪出版了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开创了成长型投资理念。费雪自己也身体力行,从40年代开始,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成长型企业进行了长达30年的投资,获得了以数十倍计的惊人业绩。“成长股”随着该书畅销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名词,成长型投资从此成为与价值型投资并列的主流投资理念之一。巴菲特说:“我有15%像费雪,85%像格雷厄姆……尽管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方法不同,但他们在投资界缺一不可。”  现在看,费雪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的变种和分支 。他认为,投资者在经济大势的预测上不应花费过多精力,而更应该集中精力选择能够使自己以最小的代价和风险来获得最大收益的公司。为了寻找这些成长股,费雪提出了15个要点。他认为,一家公司如果能够符合其中相当多的要点,就可以称之为成长股。这15个要点如下:  1、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和公司规模相比,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效果?  4、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公司利润率高不高?  6、公司做了什么事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10、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如何?  11、公司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  12、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在可预见的将来,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管理阶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公司管理阶层的诚信及正直态度是否毋庸置疑?  在这15点中,费雪非常看重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他也一直在追寻那些净利润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的公司。他明确指出:“投资于利润率过低的公司绝对无法获得最高长期利润。”在所有的标准中,费雪把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作为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曾写道:“不管其他所有事务上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在对股东有无强烈的责任感一事上令人深感怀疑,投资人就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  后来,巴菲特融合了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和成长投资理论,成为集大成者,将价值投资带入了全新的高度。巴菲特认为,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东的信中说:“我们把价值型与成长型这两种投资策略区分开完全是无稽之谈(必须承认,几年前我本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认为,这两种投资策略在关键之处是相互一致的:成长性总是价值评估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一种变量,其重要程度在可以忽略不计到巨大无比之间,其对价值影响既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伴随着巴菲特骄人的投资业绩,融合了成长型投资理念的价值投资对全球投资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创造价值”理念引入中国  价值投资理念、成长投资理念,都属于基于基本面的投资理念,试图通过基本面的研究来战胜市场、获取超额收益。基本面研究是否一定能获取超额收益?这必须以市场是弱有效市场为前提。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认为,如果市场是强有效型或者半强有效型,那么研究没有意义,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投资者能得到的所有信息,主动投资变得没有意义,被动投资将是更有效的投资方式。然而,即便美国等成熟市场也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多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现象。这意味着市场并没有充分反映所有的能得到的公开信息。如果深入地研究公开信息,我们就能够寻找出赚钱机会。即便市场是有效的,那也不能说所有的股票最终表现都一样,总存在一些股票表现好于其他股票,或一些行业的表现优于其他行业。如果我们研究并投资了这些表现较好的股票、行业,也可以超越基准指数。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能够创造价值的原因。  研究给投资者带来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但资金规模不大的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体会到研究的重要作用。对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而言,研究水平高低则是影响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不同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具有资金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等特点,这使机构投资者注定成为市场中研究的主要力量。这并非出于它们的社会责任感,而是由市场生存法则决定。研究能力强的机构投资者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高于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收益率,资金也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这类机构。中国A股市场历史较短,信息披露还不完善、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群体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比很低,而个人投资者没有精力和能力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这一切决定了A股市场是典型的弱有效市场。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弱有效市场中,基本面研究可以创造显著的超额收益。  华夏基金在国内机构投资者中,较早引入了基本面投资理念,并将其概括为“研究创造价值”。这一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1998年华夏基金成立之初,投研组织结构上设置了研究部和投资部,但研究与投资的关系没有理顺。研究人员只做研究,投资人员只做投资,互相看不起,各做各的,两个部门缺乏有效交流。1999年公司在东方花园饭店办公时,研究部、投资部分别位于四楼和五楼。研究部的同事很勤奋、很努力,每日提供很多资讯信息、研究报告,但当时做庄还是市场主流,基金公司依靠内部研究做投资的想法还得不到市场认可,总体上研究与投资还是脱节。1999年底,在总结兴华基金的运作经验中,我们意识到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要。针对公司整体研究力量不强、尚未建立完整的研究平台的现状,我们决定将研究部与投资部合并为基金管理部,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交流大大增强。  2000年8月,我们在北京香山召开了对公司投资研究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香山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是投资、研究、交易等核心问题,重点是投资管理流程。会议气氛特别热烈,各种意见针锋相对,会议从下午一直开到次日凌晨两点。最终,我们决定通过基金经理选拔机制,打通投资与研究之间的壁垒,使研究员、交易员可以凭个人业务能力来竞选基金经理。这些措施在加强投资队伍梯队建设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基金经理对研究报告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投资决策质量。  2001年4月,公司组织了包括绝大多数研究员在内的26人考察团赴加拿大考察学习,拜访了多家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就我们最为关心的“如何处理投资与研究的关系、如何管理研究工作、如何规划研究员的职业发展生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拜访标准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时,他们的投资总监特别强调In-houseResearch(内部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在形成内部研究队伍后,投资业绩明显改善。通过学习和交流,研究员认识到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了做好研究工作的信心。  2001年下半年在准备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申报材料时,社保基金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投资理念是什么?”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我们的投资理念呢?社保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但很难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突然,时任研究总监林浩一拍桌子:“有了,PoweredbyResearch。”大家都认为这句话有道理。结合社保基金稳健投资的要求,我们在问卷中回答公司的投资理念是“研究创造价值”。最后,我们如愿获得了社保基金管理人的资格。  2001年底,公司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基金发行,投资理念是“追求成长性”和“研究创造价值”,这是公司基金产品第一次采用“研究创造价值”的提法。  与成长股共舞  与价值投资理念和成长投资理念相对应,投资标的可划分为价值股与成长股两大类。  价值股是指这样一类公司发行的股票,它的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稳定、现金流波动较小、盈利水平较高、红利发放率较高。这类股票通常有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高安全性等特征。  成长股是指这样一类公司发行的股票,它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持续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国家和本行业的平均增速。这类股票的市盈率、市净率通常比其他股票高。由于成长型公司持续增长能力强劲,它们发行的股票表现明显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为投资者提供的超额收益非常明显。一般来说,成长股分为经典成长股、周期成长股、并购成长股等几大类。  优秀的成长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每个会计周期(每个经济周期)的利润都在稳定增长;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能力强;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上有一定的定价权——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拥有优秀的管理层;经营利润基本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很少派发股息。   在A股这样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严格意义上的价值股较少。价值股稀少的原因主要是:  (1)A股长期封闭运行,与国际市场脱节,缺乏严格的退市制度,地方政府的“父爱主义”倾向鼓励重组,使绩差股长期存在重组预期。(2)交易机制长期只能单边做多、缺乏做空机制,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较少、个人投资者为主,使A股估值长期偏高,尽管牛短熊长,但在熊市中周期股、绩差股仍然没有跌透,往往直到熊市尾声才有部分个股跌破净资产。(3)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不太愿意分红,难以从“分红收益率”角度挑选价值股;而且,低市盈率个股如果不分红,也使市场参与者无法通过分红来收回成本,只能通过投机炒作博取价差,使从“低市盈率”角度挑选价值股受到局限。因此,往往只有股市暴跌到一定程度才有阶段性的价值型投资机会。投资机会要更多地从成长股领域去发掘。  如何选择成长股?成长股投资大师都有经典论述,给出了具体的选股标准。费雪给出了15条“军规”,而巴菲特的选股原则可以概括为:最好是消费垄断企业;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有稳定的经营史;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财务稳健;经营效率高、收益好;资本支出少、自有现金流充沛;价格合理。  彼得?林奇给出了定量的选择成长股标准:公司规模小;新成立时间不长;年平均增长率20%~25%;采用PEG估值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寻找目标;投资快速成长型公司一定要弄清楚增长期什么时候结束,要明白自己的买入价格等。  成长股投资大师托马斯?罗?普莱斯(ThomasRowePrice,普信集团创始人)有句经典的话:“经过几年的思索,我现在越来越坚信,最好的价值投资方式是,找到一个仍处于成长周期内的产业,判定该产业内最具发展前景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些股票。”他的选股标准是:非同凡响的市场和产品开发能力;行业内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受政府的严格管制;人力资源总成本极低,但单个雇员待遇较优;每股收益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雪拜?科伦?戴维斯因“长期成长投资法”闻名于世。他认为,优秀的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反而可以利用竞争对手的退出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投资领域也有“瑞雪兆丰年”。“长期成长投资法”的精髓在于,在低价位买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并长期投资,在选股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流的管理、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资本回报率高、运营成本低、不断扩张或主导的市场份额、成功的收购纪录、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产品或服务不会过时、成功的国际化运营、创新。  选择成长股的标准很多,概言之最基本的标准无外乎管理层、公司治理、盈利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结合A股市场的具体情况,可以归纳为6个标准:  1、广阔成长空间:行业销售总额较大且持续增长、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市值较低。  2、优秀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产业链地位有利、盈利能力强、存在行业壁垒(品牌、渠道、技术、资源等).  3、卓越企业家精神:核心人物威望高、具有正确的战略眼光、管理团队稳定、执行力强。  4、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一致、管理团队激励充分。  5、良好的沟通关系:公司公开透明,与投资者保持良好关系。  6、合理的估值水平: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等较低。  符合这些基本标准后,还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和企业内部各阶层的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判断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用一个例子也许能更好地说明这一思想。弗雷德里克?R?科布里克是美国著名的成长股基金经理,他管理的“道富研究资本基金”被《今日美国》评为15年来最优秀的5只基金之一,科布里克“资本增值基金”则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大牛市中最优秀的5只基金之一。他的著作《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系统总结了投资成长型公司的方法和BASM 选股模型。科布里克的投资理念强调以远见卓识来挑选伟大的企业,并以足够的耐心长期持有。在投资实践中,科布里克运用这一模型发掘了麦当劳、联邦快递、耐克、微软、戴尔、思科、谷歌等一系列大牛股,与之共同成长并最终获得丰厚回报。科布里克的方法蕴含的恰恰是分享伟大企业成长成果的思想。  那么,什么样的行业容易找到成长股?一般而言,科技、消费行业是最容易产生成长股的地方,可以从三个切入点寻找。  1、从技术革命及产品生命周期寻找。经济史学家威廉?斯特劳斯在《世代:1584年到2069年的美国未来历史》(Generations:TheHistoryofAmericasFuture,)中提出了两代人构成、完成技术创新周期的观点:创新季、增长繁荣季、震荡季、成熟繁荣季,形成了80年的新经济周期。在大的技术创新周期下,又存在大量的应用产品的S型普及周期。比如,手机普及率从1994年的10%迅速达到2007年的90%,孕育了成长股诺基亚;2007年恰巧是诺基亚走向没落的年份,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迅速将前者取代。1929年美国家庭汽车普及率达到90%,持续10年的大繁荣期也在这一年走向终结。宽带技术普及率从2000年的10%急剧上升至2008年的90%;如果没有新一轮创新,成长将走向终结。在大的技术创新框架下,把握新产品生命周期,是预测成长股出现及终结的有效方法。  2、从人口消费周期寻找。哈里登特(HarryDent)通过研究详尽的人口经济学数据发现,一代人从出生、成长、成年、生育、退休,将分别造就婴儿用品、教育、房地产、医疗卫生等不同领域的景气与不景气交替。以美国为例,25~29岁是美国人家庭开支增长最快的阶段,购买住宅高点平均发生在31岁,医疗费用支出在60岁以上快速上升。跟踪婴儿潮人口并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最易出现成长股的领域。人口金字塔越是“不平衡”,人口经济学的研究越有价值。中国是人口金字塔失衡的典型国家。过去10年中国房地产牛市与人口金字塔数据惊人地吻合,也孕育了像万科A这种上涨超1000倍的大牛股。  3、从特定经济体发展阶段寻找。该角度对国际投资和全球资产配置更有意义。中国过去十几年持续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实际上是在重复美国100年前的老路;越南基本在重复中国过去20年的老路。特定发展阶段,总会有一些行业强劲发展,而该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又能获得超越该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比如特定阶段的钢铁、汽车,特定阶段的地产、家电等。我们应从领先经济发展阶段半步甚至一步的角度,寻找高成长领域,遴选出资质优异的公司。  科布里克认为,一旦寻找到大牛股,就应该牢牢抓住。有时候这些股票达到目标价格、短期估值显得略高,这时候仍可以将它们保留在组合里面,至多只是少量卖出。对伟大企业的估值应该给予一定溢价。伟大企业能够以自身的持续快速增长,迅速降低动态估值;如果仅仅因为短期估值略高而轻易卖出,很可能在同样的价位再也买不回来。即使遇到困境,伟大企业修正错误的能力也比一般企业强。由于有“买不回来”的再投资风险,耐心持有伟大企业会比普通企业带来更多回报。  A股市场从2005年6月触底上扬,到2006年,一些优质的持续成长股以当期业绩计算市盈率已经上升至30倍,投资者对此非常困惑甚至获利出局。后来的业绩证明,当时许多股票完全配得上而且应该具有这样的高估值水平。以苏宁电器为例,2006年牛市初期就略显高估,股价翻倍后,很多投资者获利了结。基金经理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些卖出的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苏宁电器拥有成为优秀企业的潜质:苏宁电器管理层很好地执行了正确的战略,客户满意度很高并形成忠诚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基金经理决定继续重仓持有,最终苏宁电器在2007年大幅上涨,以丰厚收益回报了长期投资的基金经理。  成长股投资案例分析  华夏基金奉行“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总体而言偏好成长型。近年来,通过深度研究,较好地把握了零售、、医药、安防等成长型行业中一些优质龙头企业的投资机会,重点投资的苏宁电器、、、、等成长股表现突出,为基金投资者带来了良好回报。尤其是对苏宁电器、的投资值得分析总结。  经典成长股:苏宁电器  1990年底,张近东先生靠十多万元资产、十几名员工在南京宁海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开了100平方米的小店。2000年,张近东先生实施二次创业,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2001年6月,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4.4亿元。2003年苏宁电器营业收入60亿元、利润0.99亿元,门店数40家,其中23家分布在核心一线城市和江苏二线城市,总经营面积仅19万平方米,在家电连锁行业内部属于行业第2名的位置,距行业首位国美电器还有一定的差距。  日,苏宁电器在中小板挂牌上市。开盘价29.88元,收盘价32.70元,较发行价(16.33元)翻了一番,成为市场第一高价股,总市值30.5亿元,按2003年业绩计算历史市盈率为30倍。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研究员在苏宁电器上市前进行了初步研究,所管理的主动型基金申购获配了新股,华夏兴安、华夏兴科、华夏兴业、等基金在上市当天继续买入,占苏宁电器流通股本的2.2%。坦率地说,由于家电连锁行业属于新事物,我们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当时更多的是定性地判断行业属于新兴业态,公司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后来公司能以如此高的速度持续增长也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如果研究得更为前瞻、更为深入,我们应该在上市首日投资得再多一些。而且,当时市场处于下跌中途,作为两市第一高价股、较发行价涨幅翻番,且社会上存在着对于苏宁与大股东之间房地产业务的关系、利润真实性的质疑,也使一些基金经理心存犹豫。  2004年8月,苏宁电器上市之后第二周,基金经理、研究员赴苏宁电器实地调研,此后又多次调研,持续跟踪,对苏宁电器的行业空间、商业模式、成长潜力、投资价值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综合研判,苏宁电器具备成长股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一是广阔的成长空间。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家电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家电销售的业态发生演进,从过去依赖于百货商场的家电柜台、小家电门市等传统渠道,转为以专业家电连锁业态为主,苏宁、国美、大中、永乐等连锁企业抓住历史机遇迅速成长。  二是优秀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竞争地位。第一,家电连锁企业的盈利模式实质上是家电制造商付给零售终端的销售提成,家电连锁企业付出的成本主要是店面租赁费用和人工成本。由于家电制造业存在庞大的过剩产能,价值链的话语权逐渐向家电连锁卖场倾斜。第二,家电价值量大,以规模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对消费者有巨大吸引力,抵消了相对于小家电门市的便利性劣势和相对于百货商场的购物环境劣势,从而消除了替代品威胁。第三,家电种类的增多和“一站购齐”愿望使全品类、大陈列面积的家电卖场相对小家电门市、百货和厂家自建或加盟终端更具优势。大部分家电,尤其是国产家电同质性强,品牌拉力弱,进一步增加了家电连锁卖场渠道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第四,获得先发优势、拥有市场规模和品牌的连锁企业,规范了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的行业标准,加大了后来者进入的难度。即使国外连锁巨头也不例外,美国家电连锁巨头百思买(BestBuy)的中国业务,因策略失误,2011年3月黯然收场。  三是具有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张近东先生白手起家,从空调一步步拓展到家电连锁。创业过程中,张近东先生反复强调:“商业企业的立业之本就在于诚信。百年苏宁电器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诚信一直是苏宁电器经营的基本之道。”苏宁电器快速发展后,张近东先生也一直保持苏宁电器创业时代“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四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苏宁电器管理层股权激励到位,股东、高管、机构投资者、中小股东持股结构合理。张近东先生认为,一家企业只有采取社会化管理方式,将企业转化为所有员工和社会公有资产,才能实现真正的持续成长。他在企业上市前就做好了“股权大派送”方案,计划逐步稀释自己的股权,将股权“送给”苏宁电器的数位高管。  五是合理的估值水平。苏宁电器上市当日按2004年预测业绩摊薄市盈率22倍,考虑到未来的高速业绩增长,增长率调整后的市盈率非常低,属于经典的成长股。  基金经理经过调研,加深了理解和认识,于2004年8月、9月继续增持苏宁电器。2004年底,苏宁电器股价在46元附近上下波动,较上市当日收盘价上涨近45%,同期上证综指从1450点下跌到1260点附近,跌幅约13%。  2005年初,A股市场单边下跌,苏宁电器股价却节节攀升,于4月14日突破70元,较上市首日上涨已经超过1倍,按2004年每股收益2.31元计算,静态市盈率又超过30倍。部分基金经理出于对涨幅较大、短期静态市盈率较高、股价是否会补跌回调的担心,部分减持了苏宁电器。事后看,这是我们对成长股投资缺乏经验的表现;公司的高速增长使动态市盈率再度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应该坚定地持股不动。4月,公司内部长期跟踪苏宁电器的研究员做出了远较卖方报告乐观的预测,预测2005年、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分别实现160亿元(增长75%)、260亿元(增长64%),利润年均增长70%以上。研究员强力推荐道:“无论从整个市场的容量变化趋势,还是家电连锁对其他业态的整合看,苏宁电器未来的空间都非常大。”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两年收入预测非常精准,利润增长还超出了预测,2005年净利润3.5亿元,增长94%,2006年净利润7.6亿元,增长117%。  5月,大盘加速下跌探底,部分基金经理重新开始增持苏宁电器,最早是基金,接着是基金,后来华夏兴业基金、基金以及社保基金某组合也纷纷增持。至7月初,华夏基金的主动型基金持有苏宁电器流通盘的3.2%。  2005年是苏宁电器第一个完整的上市年度,2005年苏宁电器收入、利润的高速增长,完全符合我们内部深度研究的前瞻性分析,公司良好的执行力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2006年初,研究员通过翔实的跟踪调研,对行业演变趋势和苏宁电器发展趋势再次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股价已经严重偏离基本面,维持强烈买入评级”。这时,基金经理对苏宁电器的高成长性没有怀疑。  2006年1月开始,基金开始全面战略增仓,到6月增发前,我们共持有苏宁电器1300万股,占苏宁电器总股本的3.9%和流通股近12%,市值约6.5亿元,跻身最大机构股东。持仓市值占基金净值7.5%,基金、、占比都在5%左右。6月,苏宁电器首次再融资,定向增发2500万股,发行价48元,融资12亿元。尽管发行价比较高,较二级市场价格仅折价2%,但我们又投资了600万股,成为认购最多的机构之一。  2006年中期,苏宁电器市值达200亿元,超过国美、永乐市值总和,较上市之初增长了近6倍。鉴于涨幅巨大,有些机构投资者开始卖出,落袋为安。在巨大盈利面前,是获利了结,还是继续持有,基金经理意见不一。基金经理、研究员再次频繁调研,通过对其区域门店渗透和收入规模研究后,认为苏宁电器的增长空间依然非常大,“成长刚刚开始,坚定看好”。  基金经理们吸取了2005年初简单地因为短期涨幅大而减仓的教训,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基金经理一直在以不同的幅度加仓。随着苏宁电器股价继续上涨,、回报二号、等基金持有苏宁电器股票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一度达到8%~9%,其中和回报二号一度超9.5%(2007年4月份),接近法规上限10%,只能通过小幅减持来满足合规要求;基金、、持仓占基金净值比例达到6%~7%。2007年10月,我们共持有苏宁电器1.27亿股,占苏宁电器总股本9%以上,市值高达93亿元以上,获利数十亿元,是苏宁电器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2007年12月起,我们判断股市的长期趋势转入熊市,而且苏宁电器门店的基数规模已经较大、增长率递减(苏宁电器年连续3年每年的利润接近翻番,但2008年利润增速放缓至约50%,年利润增速放缓至约33%,2010年利润增速放缓至约20%;2007年底恰为其利润增速放缓的拐点),基金经理开始系统性减持。我们减持时,苏宁电器的高管曾抱怨说:“在我们身上你们都挣了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卖?”减持不代表我们不认可苏宁电器,苏宁电器的确是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我们也不怀疑苏宁电器还会增长,但苏宁电器市值超过1000亿元,又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时代,增速将持续放缓,从成长股转变为价值股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剧烈的估值中枢下沉,不再适合像以往那样重仓投资。  苏宁电器借力股票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从行业的赶超者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日苏宁电器股价最高为1374.27元(复权价),是发行价16.33元的84倍,是上市首日开盘价29.88元的46倍。同时,长期投资者伴随着苏宁电器的成长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2004年8月起,华夏基金两次战略投资苏宁电器,先后投入20多亿元,年,投资收益分别为2850万元、7.5亿元、40.8亿元,收益颇丰。这就是成长股的魅力。  转型成长股:  有这样一类企业,它有较好的底蕴、潜在的资源,但因机制、管理等种种原因陷入困境,股价也长期低迷;一旦这些制约因素发生积极向上的变化,企业就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基本面和股价都形成拐点。  处于拐点前的成长股无疑是市场中的“黑马”,常常不被市场关注,但企业如果成功跨过拐点,将从“黑马”变成“白马”,投资这类“转型成长股”,将带来比投资业绩稳定的“白马股”更高的回报。2005年,高端品种“国窖1573”的放量,彻底改变了企业命运并成就了基金经理投资转型成长股的经典之作。  是中国浓香型白酒发源地,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公司拥有的“老窖池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约1573年),连续使用至今,是我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酿酒窖池。百年以上老窖池1600多口,被称为“活的国宝”,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以世界酿造史上的奇迹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建国初期,被评为“老八大名酒”之一,具有崇高的行业地位。  但在21世纪初,采取的是“民酒”战略,要打造让一般喝得起的酒,高档产品开发不足,中低档产品价位和盈利能力偏低,难以抵御同业激烈的竞争。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9.96亿元,净利润0.85亿元,分别较2000年下降44.08%、47.46%。同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8亿元,净利润3.28亿元。同为中国八大名酒,差别竟如此巨大。  2003年后,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商务宴请快速增长,白酒需求大大增加。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文人雅士饮酒作诗,商务交流宴会“无酒不成席”。白酒消费具有相当程度的“刚性”。白酒行业基本摆脱了消费税带来的冲击,年增速约20%,高端白酒年增速约30%。但转型前的抱着金碗受穷,由于缺乏高端产品,没有享受到高端白酒细分子行业的高速增长,经营仍处于困境,股价也一直萎靡不振。2001年8月至2004年6月底,股价下跌了近30%,而茅台股价同期上涨了约15%。  日,新任董事长谢明和新任总经理张良走马上任。新管理层宣布,要变“民酒”为“名酒”,力推高端子品牌“国窖1573”,力争重返白酒行业的领先地位。股票市场只有寥寥几家券商还发布的研究报告,评级多是“落后大市”;投资者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这家企业,对这一重大的变化波澜不惊。  在重大人事和战略变动前后,我们开始研究这家企业。基金经理、研究员年间赴调研多达7次,通过频繁的调研,和管理层、业务人员、经销商等充分沟通交流,对企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企业转型成功具有信心。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一是重塑品牌。消费者以往对的印象是老名酒,但产品就是几元钱、十几元钱的低端产品,短期内要让消费者迅速改观有难度,公司正确地建设新的高端子品牌“国窖1573”,终端定价超过茅台、,树立高端形象;通过大规模广告,选择性地对一些公务、商务活动频繁的终端(酒店、会所、俱乐部等)进行重点投入,建立起“消费领袖”口碑。二是充分重视建设销售网络、掌控销售终端。与许多老酒企不同,大胆地引入应届大学生做市场销售人员,铺设了“省区经理—区域主管—业务代表”三级销售网络,精耕细作。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敢作敢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强,为市场化操作模式打下基础。三是注重经销商利益,给经销商丰厚的利润空间。总经理张良谈到终端维护时,一直强调“使经销商获得很好的回报是非常重要的”。“国窖1573”终端价格高于茅台、,而出厂价远低于茅台、,给经销商留下了丰厚的利润空间;同时公司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和营销费用帮助开拓市场。我们调研经销商了解到,经销商对公司的这些策略都充分认可,经销商做“国窖1573”比做别的白酒更赚钱,“国窖1573”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推广开来。  2004年一季度,、试探性地少量买入。2004年中期,、、基金继续增仓,总持股数量达到900万股。事后看,尽管公司战略已经转型,但传导到经营业绩的改善还需要时间,当时账面利润还很微薄,静态市盈率还很高,股票市场仍把当成低价垃圾股;2004年年中由于宏观调控,股市单边下行,和其他低价垃圾股股价一起持续大跌,基金经理被迫止损,准备再次寻找合适的入场时机。  2004年三季度,股市出现一波反弹,似乎有所企稳,华夏基金管理的社保基金某组合逐步加仓。三季度末持股量达759万股,基金和另外一只社保基金组合也买入,至年末华夏基金持有近1100万股,占总股本的1.3%,持有市值5000万元。当年每股收益0.05元,股价4元左右,市盈率高达70多倍,市场单纯从静态市盈率角度还是把它当成低价垃圾股,仍然持观望态度,我们对的投资显得非常孤独、另类。  2005年上半年股市继续下跌,上证综指最低跌至998点,股价又跌至3元多。从4元多跌到3元多,尽管相对于一两年后几十元钱的股价来说都是“地板价”,但在当时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什么项目最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