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创业公司直接发放股权集中度高的利弊有何利弊

您好, []|
创业公司做股权激励:提供合理薪酬全员持股
由于启动资金有限,很多创业公司都想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来吸引人才、稳定团队。但如何实施才能更有效呢?且听本期三位嘉宾将他们的实践经验娓娓道来。股权激励是当然之选文 / 宋崇宇如何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如何稳定员工?这些问题是困扰广大创业公司的难点和重点。而考虑到创业公司很难通过提高工资和福利的方式来实现员工队伍的稳定,股权激励便是当然之选。全面考虑双方情况创业公司应该分析员工和公司两方面的情况,来确定较佳的股权激励方案。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用较低的现金成本稳定员工、如何锁定和促进员工的长期贡献。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从公司的业绩增长中尽快获得收益、如何从公司未来的高成长中获得未来的利益。解析实施方式创业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方式有如下几种。虚拟股权。员工获得虚拟的股权比例,并不获得实际的股权,获益与对应公司股权的分红相关。股权增值权。员工按照一定的股权比例获得对应的股权增值收益。股权直接授予。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向员工授予公司的股权。股权期权。授予员工在未来某一时间购买或获得股权的权利。如果创业公司在短期内业绩增长有限,那么虚拟股权和股权增值权的方式均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现金支付压力。而且虚拟股权的方式并不会对员工的长期表现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的收益与分红有关,就算业绩下滑,也可能会得到分红。尽管股权增值权方式能将员工利益与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挂钩,但员工未得到实际股权,并不和其他股东一起承担公司经营风险,因而获得的激励作用也有限。采用股权直接授予方式,员工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股权”(一般情况下授予人是公司的大股东),公司可以用这种方式代替现金支付,从而节省成本。另外,员工获得股权后,其利益便与公司整体利益挂钩,这对锁定员工的长期贡献具有重大意义。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一旦获得真实的股权,则不仅可在公司有盈利时获得分红,而且可以股东的身份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收益。就股权期权而言,可以通过设定获得股权的对价从而将员工的收益与股权的增值锁定,因此在激励效果方面比股权直接授予要强许多。但获得股权的对价、获益的评估等因素对股权期权的实施非常重要,这便涉及公司价值评估的问题。对于IT行业的创业公司来说,公司的发展可能非线性,也可能根本无规律可循,因此公司现在价值的评估及未来价值的预估都是比较困难的问题,而且容易导致员工和公司之间出现分歧。在这种情况下,IT行业的创业公司如果实施股权期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综上,对于IT行业的创业公司来说,建议先对员工实施一定数量的股权直接授予以实现员工的基本稳定,然后,设定业绩增长等指标或明确工作时间等条件,分期分批实施股权期权。最后要强调的是,股权激励的工具是“股权”,其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需要严格界定被授予者的范围,同时还应谨慎设计方案,争取用最少的成本达成最大的激励效果。留住人才,稳定团队文 / 郑友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真正的资产是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创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主要讨论创业公司如何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留住人才、稳定团队。创业型公司各方面的资源都非常有限,所以在分配和利用资源时一定要精打细算。加强新人的培养,不仅可为日后进行人才梯队管理做准备,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薪资成本。然而,新人会逐渐成长为行业老人,面对公司很难开出诱人的薪资的现状,难免会心理失衡。因此,创业公司需要强化公司奋斗目标,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物质激励措施。从长远发展来看,股权激励是很不错的办法。实施股权激励一般有股份和期权两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有相关条件,如员工必须在公司工作连续两年、离职后期权失效,等等。目的是让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一起奋斗,一起分享。创业公司可以拿出10%~30%的股份,奖励优秀员工,留住人才。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直接无偿给予员工,通常员工占股比例较少;另一种方式是有偿给予,要求员工出部分资金来购买公司股份。出资比例因各个公司的情况而定,常见比例是1:1,即员工购买1股,公司给予1股。期权方式是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经常采用的。在公司上市或并购后,员工能从中获取相应的报酬。中国法律上没有明确承认期权这种方式,属于公司与员工之间签订的一种民事协议。但在西方国家是予以认可的。通常的做法是拿出公司股份的5%~15%作为期权池,划分成若干股期权,对每股期权单独定价,根据员工的贡献和职位高低配以不同数量的期权。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有效。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措施,是保持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手段。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创业公司需要不断刺激员工,让员工不仅能看到长远的发展,也能追求到短期利益。短期激励主要是奖金、福利手段。收入稳定的创业公司,可以按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奖励,最有效的方式是按月对员工予以奖励。福利手段,就比较多了,比如来自外部的培训和交流,及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商业补充保险等都是让员工认同公司的一种有效的短期激励手段。巧施股权激励,招贤纳士文 / 肖鹏对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人才尤为重要。能否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是决定公司未来能否成功的关键。“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必然要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比较丰厚的待遇。公司初创阶段,包括资金在内的各方面资源都比较紧张,没有能力单纯用高报酬来维持激励。这时,股权激励就成为创业公司招募人才并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薪酬是根本股权激励只是一种激励手段。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股权激励更偏向于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高级需求。而合理的薪酬制度属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要优先满足。首先是基本薪酬制度设计必须合理,然后是以浮动薪酬调动核心人员积极性,最后是股权性薪酬激发管理层及核心人员与公司共同发展的积极性。而很多创业企业一上来就讲股权激励,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基本薪酬制度的情况下,搞股权激励显然是本末倒置的。需注意的四个问题创业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创始人和公司员工对公司未来估计的不一致。尚未经历过融资的创业公司的股票价格还没有进行过公开公平的估值,因此股票价格的确定具有主观性和不透明性。由于创始人对公司倾注了极大的 心血,很容易形成错觉高估公司的价值;而被激励对象往往因为创业公司条件简陋、各方面福利待遇和手头可供调用的资源不能与大公司相提并论,从而低估公司的价值,认为获得的股份或期权是鸡肋,不足以补偿自己的付出。所以,与公司员工充分交流,对公司的价值有比较一致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空头支票也要尽量避免。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有些创业公司往往把前景描绘得特别美好,但基本实现不了。因为员工不是傻子,这样的空头支票没有任何作用。即便员工一时相信了,但一旦意识到公司的真实情况,就会感到受欺骗,产生反效果。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在公司真正达到股权激励条件后,创始人却突然反悔,觉得当初定的条件太宽松而不愿兑现或打折扣,这样也必然影响士气。最后,要注意免费午餐造成的不良后果。拿到股份很容易,很可能反而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动力,起到反作用。小规模公司,全员持股在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里,每个员工都很重要,所以比较适合实行全员持股计划,由实际出资创始人持实股,核心人员持干股,其他员工给以期权。至于拿出多少股份来做激励,要依据公司的价值、员工的能力和贡献等,没有一定之规,分寸需要创始人自行把握。同时,也要参照激励员工的个人意愿。如果员工更愿意拿高工资、低股份,在公司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也无不可。由于创业公司的业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股价通常具有主观性且定价机制不透明,但要注意定价不宜超过真实股价过多。如果是无偿赠予核心人员的干股,则要考虑人员中途离职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协议时间在四年左右,因为时间太长会造成过度的压力,太短则起不到激励作用。购买股份的资金最好由被激励对象出,因为这能将被激励对象与公司利益捆绑,有助于发挥被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同时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作者宋崇宇,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作者郑友才,摩安CEO。作者肖鹏,阿普创新创始人兼产品总监。
[责任编辑:samyao]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创业公司直接发放股权有何利弊? - 知乎98被浏览4324分享邀请回答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知乎用户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按照我们法务VC的4C模型,CEO(创始人)占股25%(独占),Capital资金占股25%(按比例),CO-founder 占股25%(均分);Contribution岗位贡献占股25%(按未来各自贡献程度)的原则,计算结果如下:&br&1,资金股,BCD分别只能占资金股(25%)部分的30%、30%、10%,即7.5%,7.5%,2.5%。&br&2,贡献股,根据资源贡献,再进行调整。&br&3,A的工资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原则,兼职的适当给予补贴。
按照我们法务VC的4C模型,CEO(创始人)占股25%(独占),Capital资金占股25%(按比例),CO-founder 占股25%(均分);Contribution岗位贡献占股25%(按未来各自贡献程度)的原则,计算结果如下: 1,资金股,BCD分别只能占资金股(25%)部分的30%、30%、10%,…
&img src=&/71afc28dbacbee7d7893d3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71afc28dbacbee7d7893d3_r.jpg&&&p&本文来自简法帮,授权以太转载&br&&/p&“&strong&学妹说&/strong&&strong&:&/strong&创业合伙人之间最容易起争端的问题之一就是股权分配,“首席娱乐官”、“逻辑思维”、“泡面吧” 以及 “西少爷肉夹馍”等创业公司的合伙人股权之争,令不少合伙创业者尤其关注合伙人之间的股权分配。学妹特意分享这篇简法帮的文章,用详尽的分层方法为大家梳理了股权划分机制,创业路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br&&p&&strong&一.公平划分股权法&/strong&&/p&&p&为了简单起见,首先假设公司没有拿到风投,也没有外部投资人,至于如何处理风投,最后再讲。同时,暂时假设所有创始人已辞去原有工作,为新公司提供全职服务。如何处理未同时加入公司的创始人这一情形,后面再讨论。&/p&&br&&p&&strong&基本原则是:随着公司的成长,对公司陆续加入的人进行分层处理。&/strong&&/p&&br&&p&第一层是第一位或第一批创始人。这一批创始人同时加入为公司工作,承担同样的风险,即:辞去原有工作并投入到一个前途未卜的新公司。&/p&&br&&p&第二层级是第一批早期员工——真正的员工。到公司雇佣早期员工时,公司已经掘到了第一桶金,不管是来自投资者还是来自客户,这都不重要。这些早期员工并没有像创始人那样承担那么大的风险,因为他们从加入公司开始就领取薪水。说白了,他们并没有创立公司,他们是以员工身份加入公司进行工作的。&/p&&br&&p&第三层级是后期员工。他们加入公司的时候,公司可能发展状况已经不错了。&/p&&br&&p&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增加上述每一个“层级”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当公司发展到被巨头并购或上市时,公司可能有六个层级:创始人层级和5个员工层级。层级越靠后,员工数量越多。比如:创始人可能只有2位,第二层级早期员工有5人,第三层级有25人,第四层级有200人。层级越靠后,承担的风险也越小。&/p&&br&&p&各层之间分配的原则是:创始人应持有公司50%的股份。接下来每个层级应持有约10%,且各个层级内的员工均分该层级的股份。&/p&&br&&p&假设两位创始人创立公司,每人持有2500股,即创始人各占一半。公司在第一年聘用了4名员工,每人发250股,共1000股。第二年聘用了20名员工,每人发50股,共1000股。依次类推,到第五年,公司共有10,000股,公司股权比例如下:&/p&&br&&img src=&/f56fafd9efd07a_b.jpg&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f56fafd9efd07a_r.jpg&&&br&&p&从公司股权结构表中可以看出,当公司发展出六个层级后,公司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的25%股权,每个层级各持有10%。早期员工因为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员工平均持有的股份数较多。&/p&&br&&p&看起来很合理,对吧?!当然,你也不必生搬硬套上述分配比例,但基本的思路是:公司应当把员工按资历分级,早期员工承担更大的风险,后期员工承担更小的风险;每层持有的股份总数一致,最终实现加入早的员工持有的股份数也更多。&/p&&br&&p&此外,公司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例:可以将创始人设置为第一层级,把第二层级留给坚持要10%股份的明星CEO,第三层级则留给早期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等。但无论你怎么设置分级,原则是简单易懂,且不易引起争议的。&/p&&br&&p&接下来,如果公司融资了之后,又是什么情况呢?投资可以来自天使基金、风投资金、某人的老爸等,但答案很是一样的,投资会等比稀释每个人持有的股份。用简单的公式就是:稀释后股比=稀释前股比*(1 - 投资人股比)。&/p&&br&&p&在上面的例子中,假设在公司第一批员工到位之前,风投同意投资100万美元,购买公司1/3的股份。两位创始人原来各持有的1/2比例稀释后就是各持有1/3。后续融资依次类推。&/p&&br&&p&&strong&二.实战建议&/strong&&/p&&p&&strong&股权划分原则&/strong&&br&&/p&&p&股权划分是一门艺术,但并非一门可以精准量化的科学。创业企业合伙人的股权划分没有科学精准的公式,市场实践证明,什么样的股权分配都有成功的案例。只要是创业合伙人真心认为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就是当时最好的方案。&/p&&br&&p&&strong&考虑因素&/strong&&/p&&p&股权比例应当反映合伙人对项目的综合贡献和价值,考虑因素包括:创业Idea的来源、经验和资历、领导能力、市场(用户)开拓能力、产品和技术能力、融资能力、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等,创始人可以针对创业的领域选择决定性因素和权重,开诚布公、严肃认真地讨论商定,直到各方都真心认为股权分配方案是公平合理的为止。&/p&&br&&p&&strong&可灵活调整&/strong&&/p&&p&从法律上讲,出资比例决定股权比例。但实质上,为了保持创业公司的生命力,股权比例应当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或价值大小,所以创始人应当预留股权调整的空间,可以参照上文的考虑因素及权重,定期讨论审查调整股权比例,出资比例和股权比例的对应关系尽可以交给律师去做。&/p&&br&&p&&strong&坦然面对利益分配&/strong&&/p&&p&创业合伙人应当避免中国文化中羞于直面利益分配的习惯,否则,利益分配问题在公司“钱”景明朗时,就将会成为公司头顶的利剑,所以一定要坦然面对,而且越早越好。当前不完美的决定,总比想象中今后完美的解决方案更为靠谱。在创设公司之前,将合伙人困在酒店房间中,直到谈成完全一致的方案才能离开,并且应当定期(例如:每年)讨论一次股权比例,如有必要及时调整。&/p&&br&&p&&strong&平分股权的争议&/strong&&/p&&p&公平划分股权法中,合伙人是平分公司股权。但是,合伙人之间平分股权是否可行,例如:两位联合创始人各占一半,或者三位联合创始人各占1/3?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很多人将这种情形比喻为“定时炸弹”,投资人对这种股权结构往往都会有顾虑。&/p&&br&&p&公司初创时期,最好避免容易导致僵局的股权比例设置,例如50:50、65:35、40:40:20甚至50:40:10这样的股权比例设置,尽管50:50和65:35这样的股权结构设置,往往是对股东作用或影响力的一种真实反映,或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在公司早期的蜜月期时可能会平安无事,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发生“共贫贱易、共富贵难”的情况,利益分配的冲突可能会日趋明显,小股东也可能会行使投票权否决公司重大事项,使公司丧失“船小好掉头”的决策迅速之优势。同样的,类似于40:40:20的股权比例设置可能会导致两大股东都希望联合小股东控制公司股东(会)决策的情形,公司比较容易出现重大决策遭遇僵局的可能性。&/p&&br&&p&大家最熟悉的反例是广为报道的谷歌案例。谷歌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股权对等,不是最成功的创业案例之一吗?在这里,我们只能回到上文提到的股权分配原则,只要合伙人各方都真心认为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就是最适合公司的方案。合伙人平分股权虽然经常被投资人和律师看成一个潜在问题,但也未必会出现合伙人争议的情形。&/p&&br&&p&&strong&合伙人工资和现金之外的投入&/strong&&/p&&p&公平划分股权法中还提到,创始人是否领取薪水以及向公司投入实物(如:设备、专利及域名等)对于股权分配的影响,其建议方案是将相应的款项计为公司欠款,而不是折为公司股权补偿给相应的创始人,从而尽量避免折算和估值等问题引发合伙人争议。&/p&&br&&p&初创期企业的资金往往是创始人自己注入,创始合伙人一般都不发薪资给自己,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发些工资。早期这么做无可厚非,但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就应当采取规范做法,由公司与创始人按照签署的劳动合同支付工资和社保,将创始人股东身份(取得分红)和劳动者身份(获取劳动报酬)区分开来。这样,既能让合伙人觉得公平,又能解决某些创始合伙人确实需要家庭开支等实际情况。&/p&&br&&p&至于设备、专利及域名等对公司的投入,从本质上讲应该算作创始股东出资,但是由于估值的不确定性,的确可能会埋下公平与否的隐患,在未来容易引发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其公平作价转让给公司,待公司有支付能力的时候以货币进行支付这一方式比较公平,而且从法律意义上,将这种投入公平作价与将其作为出资相比较,反而更有利于保护合伙人的投入(因为债权优先于股权,也就是公司万一经营不善、破产清算时需要先偿还债务,包括公司对股东的合法债务,最后有剩余才按股比分配给股东)。&/p&&br&&p&&strong&非全职工作及股权兑现&/strong&&/p&&p&如果一个创始人并非全职工作怎么办?按照公平划分股权法,这样的人不应被视作创始人,任何在公司工作却又同时在其他公司兼职的人应该获得薪水或欠条,而不是股权。如果这些非全职员工在公司获得风投后才开始为公司全职工作,他们就没有承担与其他创始人同样的风险,从而获得与第一层级的员工同样的股权。&/p&&br&&p&为了创始合伙人的共同利益,另外一个重要的公平划分股权法机制就是股权兑现。兑现期间最好设定为4-5年,且只有在公司呆满一年,才能够拥有公司股权。否则,你的联合创始人可能会在做了三周后退出,却在留任合伙人打拼数年公司有起色后回来声称拥有公司25%的股权,如此情形岂不令人郁闷? &/p&&br&&p&简法帮也赞同非全职“合伙人”不是真正的创始人,如果可以避免,就尽量避免给非全职人员股权,若实在需要的话,在实践中给予期权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p&&br&&p&&strong&融资释放股权比例等&/strong&&br&&/p&&p&融资释放股权比例与公司所处阶段以及融资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公平划分股权法也提到,如果投资者持有的股份超过50%,创始人会感觉自己像打工仔,可能会失去干劲和动力。但是,在前文案例中,公司第一批员工到位之前风投投资100万美元,取得公司1/3股权的例子,我们并不敢苟同。&/p&&br&&p&的确,创始人融资释放公司股权比例与公司所处阶段以及融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但是释放过多比例以拿到融资解决燃眉之急,却会带来更痛苦的“滞涨期”。后续融资怎么办?员工激励份额从哪里来?过多稀释创始人的股权,不仅影响创始人控制权和积极性,还会令创始人很难处理公司长远发展所遇到的问题。&/p&&br&&p&天使轮时不要让出过多股权,例如20%。尽管股权比例与投资方对项目的估值和投资额有关,但我们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在天使阶段公司让出的股权比例保持在10%左右,否则创始人会发现自己的股权稀释得很快,A轮后就失去了绝对控制权。&/p&&br&&p&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应该根据预算规划好融资节奏,宁可每次融资金额小一些,分多次融(例如每6个月到1年融资一次),这样对创始人股权的稀释效果最不显著,因为公司的估值通常在不断攀升。当然,创始人需要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和融资市场等各种因素。&/p&&br&&p&风险投资领域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电脑公司DEC。1957年,风险投资行业刚刚起步,一家名叫AR&D的VC,投资7万美金取得了该公司78%的股权,在电脑行业还不被投资人看好的50年代,可以想象DEC公司创始人在融资屡屡碰壁之后的欣喜。&/p&&br&&p&DEC在1968年上市时,投资人股权的市值超过3.5亿美金,投资回报超过5000倍。但是,VC发展到今天,这种大比例释放股权的情形已经销声匿迹,如果创始人在融资过程中遇到要求如此大股比的投资人,如非秃鹰就是说笑。&/p&&br&&p&当然,创始人将公司控股权转让给产业投资人(例如:出售给BAT或者公司上下游伙伴)也很常见,这更大意义上是并购而非企业融资,所以就不存在释放股权比例的问题了。&/p&&br&&p&&strong&三.结论&/strong&&/p&&p&再次强调:创业合伙人之间的股权分配是一门艺术,而非精准科学!&/p&&br&&p&实际上,真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业企业股权分配方案或者算法,只要是创业合伙人真心认为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就是当时最好的方案(重要的事情说N遍);同时,最好能辅以一定股权的预留,根据股东价值和贡献定期调整。&/p&&br&&p&如果你碰巧发现,你们的创业合伙人之间就碰巧一致同意股权对等是最公平的,那这就是最适合你们的。谁能保证你们就不会成为谷歌的Larry Page和Sergey Brin,或者YouTube的Chad Hurley与陈士骏(Steve Chen)呢?&/p&
本文来自简法帮,授权以太转载 “学妹说:创业合伙人之间最容易起争端的问题之一就是股权分配,“首席娱乐官”、“逻辑思维”、“泡面吧” 以及 “西少爷肉夹馍”等创业公司的合伙人股权之争,令不少合伙创业者尤其关注合伙人之间的股权分配。学妹特意分享…
其实在公司成立的时候,创业者就应该关注股东之间的股权协议以及知识产权有没有侵犯老东家的权利。&br&创业公司的经营不仅仅是获得经济上的收益,股东之间的协议也是公司经营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公司建设之初,股东之间应该遵循怎样的协议呢?&br&首先,股东之前一定要签署股权协议,也可以称为合伙协议、合作协议、发起人协议。(这点很重要)&br&&p&&b&那么股权协议(合伙人协议)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b&&/p&&p&一般而言,股权协议要关注的大方向有:&/p&&p&(1)股权比例&/p&&p&(2)分工与考核&/p&&p&(3)出资方式&/p&&p&(4)表决方式&/p&&p&(5)一致行动&/p&&p&(6)退出&/p&&p&(7)竞业禁止&/p&&p&(8)期权池&/p&&p&&b&总的来说,创始人很容易忽略的问题有:&/b&1)股东退出时股权的回购;2)股东的竞业禁止;3)股东的考核。问题也往往因此发生,我们遇到很多公司股东重新开一家公司进行竞争的例子,然后两边都很抓狂。如果公司是处理IT类的,涉及到软件,或者强品牌化的公司,都要特别关注股东协议。&/p&
其实在公司成立的时候,创业者就应该关注股东之间的股权协议以及知识产权有没有侵犯老东家的权利。 创业公司的经营不仅仅是获得经济上的收益,股东之间的协议也是公司经营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公司建设之初,股东之间应该遵循怎样的协议呢? 首先,股东之前…
&ol&&li&团队中没有大家都信服的老大&/li&&/ol&&p&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核心是老大的股权设计。老大不清晰,企业股权没法分配。创业企业,要么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要么磨合出一个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权战争,缘于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企业有清晰明确的老大,并不必然代表专制。苹果、微软、Google、BAT、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老大不控股时,这些企业都通过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等确保老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创业团队的决策机制,可以民主协商,但意见分歧时必须集中决策,一锤定音。&/p&&p&在公司的股东会与董事会层面,老大只有对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会沦为赌徒手里不断转售的纸牌。老大在底层运营层面适度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大的短板与局限性。有些声称试验失控的创始人,也未必敢在公司股权层面冒险失控。&/p&&p&2. 只有员工,没有合伙人&/p&&p&在过去,很多创始人是一人包打天下。在现在,新东方三驾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创始人单打独斗心力难支,合伙人并肩兵团作战共进退才能胜出。创始人需要寻找在产品、技术、运营或其它重要领域可以独当一面的同盟军。“初创企业合伙人的重要性胜过风口的商业模式”,并不为过。在实践中,有很多创业者问如何做「员工」股权激励,但很少有创业者问如何做「合伙人」股权设计。&/p&&p&3. 团队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p&&p&我们见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都是“时间的错位”:根据创业团队当下的贡献,去分配公司未来的利益。创业初期,不好评估各自贡献,创业团队的早期出资就成了评估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这导致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成了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但资金不足的合伙人成了创业小伙伴。&/p&&p&我们建议,全职核心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人力股要占大头。人力股要和创业团队四年全职的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对于创业团队出资合计不超过100万的,我们建议,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p&&p&4. 没有签署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p&&p&许多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埋头一起拼,不会考虑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因为这个时候公司的股权就是一张空头支票。&/p&&p&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导致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所以,在创业早期就应该考虑好股权分配,签署股权分配协议&/p&&p&5. 合伙人股权没有退出机制&/p&&p&6. 外部投资人对公司控股&/p&&p&对股权缺乏基本常识的,不仅仅是创业者,也包括大量非专业机构的投资人。比如,我们看到,有投资人投70万,创始人投30万,股权一开始简单、直接、高效、粗暴地做成70:30。外部投资人控股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p&&p&首先创始团队没有足够的工作动力,感觉是在为别人打工,其次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吸引优秀的合伙人加入,最后这类股权架构让投资机构避而远之,影响公司的下一步融资。&/p&&p&7. 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的股权&/p&&p&我们看到,很多初创企业热衷于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职人员撑门面,并发放大量股权。&/p&&p&但是,这些兼职人员既多少时间投入,也没承担创业风险。股权利益与其对创业项目的参与度、贡献度严重不匹配,性价比不高。这也经常导致全职核心的合伙人团队心理失衡。&/p&&p&对于外部兼职人员,我们建议以微期权的模式合作,而且对期权设定成熟机制(比如,顾问期限,顾问频率,甚至顾问结果),而不是大量发放股权。经过磨合,如果弱关系的兼职人员成为强关系的全职创业团队成员,公司可以给这些人员增发股权。&/p&&p&8. 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过多股权&/p&&p&9. 没有给未来员工预留股权&/p&&p&10. 配偶股权没有退出机制&/p&
团队中没有大家都信服的老大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核心是老大的股权设计。老大不清晰,企业股权没法分配。创业企业,要么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要么磨合出一个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权战争,缘于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企业有清晰明确的老大,并不必然…
&p&先答最后一个问题:项目成功后再分?所有“不在乎股份,先把项目做起来”的想法都是耍流氓。这句话是徐小平说的。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项目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拿到投资,因为这违反了基本人性。&br&前面的几个问题有时间再来回答~~&/p&&p&================================&/p&&p&来回答8个人如何分股份的问题。&/p&&p&对于整个项目来说,联合创始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风险:1、中途离开;2.能力贡献不能匹配公司发展要求。股权分配上如何兼顾这两类风险呢?建议如下操作:&/p&&p&1.引入股权逐步成熟机制(vesting机制),联合创始人共有的30%股权分4年(一般是3-5年)授予,每年授予1/4×30%=7.5%;&/p&&p&2.每年成熟的7.5%授予仍在职的联合创始人(离职则视同放弃);&/p&&p&3.根据各联合创始人的能力贡献,客观公平地将7.5%的股份分配给不同的联合创始人;&/p&&p&联合创始人未满4年离职即意味着主动放弃下一期要授予的股权,但其已获得的股权不受影响。这样,顶替职位空缺的新加入人员也有了获得股份的空间。&/p&&p&vesting机制能够基本满足在确认能力贡献的基础上,对应授予股权的难题。&/p&&p&希望这个答案对题主有帮助。&/p&
先答最后一个问题:项目成功后再分?所有“不在乎股份,先把项目做起来”的想法都是耍流氓。这句话是徐小平说的。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项目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拿到投资,因为这违反了基本人性。 前面的几个问题有时间再来回答~~===========================…
总体来说,创业先需要有一头狮子,也就是有一个梦想的人,可以作为控制人,创业就是为了实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接下来,就是看具体比例了。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股权意味着责任。&br&在此原则基础上,可将股权分三部分来分配,&br&1,现金股权比例(40%),根据出资确定。&br&2,非现金股权比例(50%),根据过去经验、资源、创业承担职责等确定&br&3,预留期权比例(10%),为后期激励使用。&br&具体情况还要比较认真的考虑,仅供参考。&br&----------------------------------------------------&br&时隔一年多,我们团队对创业阶段股权分配,提炼了一下规则,4C量化动态股权分配:&br&1/保障创始人CEO的控制权(占20-30%)&br&2/保障合伙人的话语权(10%以上)。&br&3/保障核心员工的分利权(期权池10-20%)。&br&4/保障投资人的优先权(种子5-10%/天使15-20%(不超过30%)/A轮以后出让比例视项目发展情况定、项目发展过快,建议小步快跑融资方式)。&br&参与分配的人,基本上围绕两条线走。&br&一、个人承担的风险(全职与兼职,实际出资)&br&二、持续给项目带来贡献(分为基础贡献、岗位价值贡献)
总体来说,创业先需要有一头狮子,也就是有一个梦想的人,可以作为控制人,创业就是为了实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接下来,就是看具体比例了。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股权意味着责任。 在此原则基础上,可将股权分三部分来分配, 1,现金股权比例(40%),根据出资…
我记得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问过了,我之前也在36kr上看到一篇编译的文章,恰好说得是这个问题,我复制过来。版权归36kr及原作者所有。如果有涉及到侵权,请私信我,我第一时间删除。&br&&br&来源:&a href=&///?target=http%3A///joel-spolsky-fair-startup-ownership-spli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joel-spolsky-f&/span&&span class=&invisible&&air-startup-ownership-spli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编者按:本文来自Chance Jiang的投稿,翻译自&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问答社区的一个Joel Spolsky的回帖。Joel Spolsky是曾是MS Excel产品的核心开发,目前是纽约软件公司Fog Creek的老板。他的博客Joel On Software是在业界流行了10多年的老博客,记录了Joel十几年行业经验,覆盖软件企业运作的点点滴滴,视为行业知识经典。&br&&br&创业网友提问:&br&我有一个新的社会网络应用的构想。我并不期望这个应用可以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想还是有些潜力的。我找过一些好友和同事交流过这个想法,他们都十分喜欢这个构想。还有些朋友甚至提出想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一起进行开发,把想法变为一个可用的软件。&br&我无法用自己的钱给他们支付工资(他们也不期望那样),而且大家都打算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平时晚上或周末的业余项目。因为我认为这个想法有潜力可以 变为成功的企业,我想从目前这个阶段开始,就解决企业所有权/薪酬的问题,免得将来因为没界定清楚导致真正的问题。我倾向于把公司所有权在我们三个创始人 当中平分,而且基于这个分配规则来确定将来盈利后如何分配。这个选择对吗?如果对,怎么才算公平的股权分配?这是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而且已花了不少时间做规 划(而且我很确定我将自己负担所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所以我感觉我应该理所当然持有更大的股权。这个要求是否合理?&br&我还同时企图想办法按付出的努力来激励我的合伙人。我不担心有人加入后什么都不干,但我的确认为我们当中有一个或多个人也许将十分努力付出,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如果情况是这样,我想这类合伙人应该获得更多的股份。在规划股权架构方面,您有何建议?&br&Joel Spolsky回答:&br&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我打算对这个为题给出这个世界上最详细的回答。我希望,将来如果这个坛子上有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只需要引用我的回答。&br&&strong&最重要的(股权分配)原则: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拥有大的股份更有价值。&/strong&在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所有 可能会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而且会出错的问题当中最大最大的问题是创始人之间巨大的、令人气愤的、吵到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工作”的争论,谁拥有更多 股份,谁提出的想法等等。这也是我总会与一个朋友50-50平分一个新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坚持自己拥有60%的股权,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为“我 比你更有经验”,或者任何其它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把股权拆分为60-40,公司将在我们(创始人)不断争吵当中走向失败!如果你只是说,“去他妈 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正确的股权分配比例,我们还是像哥们儿那样50-50平分”,你们将继续是朋友而且公司将生存下去。&br&所以,我郑重向大家推出:&strong&Joel的适用于任何创业公司创始人完全公平划分股权的秘笈!&/strong&&br&为简单起见,我将假设你们不打算拿风险投资,而且你们将不会有外来的投资人。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风险投资,但目前我们暂时假设没有投资人。同样 为简单起见,我们临时假设所有创始人都辞掉了他们的全职工作,而且同时开始全职为新公司工作。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后来加入的创始人。&br&来啦,原则是这样的:随着你们公司的成长,你们将一层一层/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员工。公司的首批员工就是第一个创始人(或者第一批创始人)。也许有1 个,2个,3个或者更多,但你们都同时开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们要冒一样的风险……例如辞掉你们的工作加入一个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公司。&br&第二批进来的人就是首个(批)真正的员工。当你聘任这批人时,你已从某个来源获得现金(投资人或者客户,这个无所谓)。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风险因为他们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拿了工资,而且,老实说,他们不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是加入公司打工的。&br&第三批的人是更后来加入到员工。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已运作得不错。&br&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约1年将进来一“批”员工。当你的公司规模大到可以卖给谷歌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员工也许已经有了6批:创始人1批,员 工大约5批。每一批员工人数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许有2个创始人,第二批当中有5名最早的员工,第三批有25名员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员工。&strong&越迟加入公司的员工需要冒的风险越低。&/strong&&br&好啦,你将这样利用上述信息:&strong&创始人应该最终拿整个公司大约50%的股份。首层下面的5层员工的每一层最终都分别分到大约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层的员工都将平分这10%的股份。&/strong&&br&&strong&&/strong&例子:&br&&ul&&li&2个创始人启动公司。他们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个创始人拿一半。&/li&&li&第一年,他们聘用了4名员工。这4名员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6000股算。&/li&&li&第二年,他们又聘用了一批20名员工。这些员工每人拿50份股份。他们获得更少股份因为他们要承受的风险更少。因为公司给每一批员工派发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们每人拿到50股。&/li&&li&直到公司员工有了6批,你已给出10000股。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个员工“层级”持有10%的股份。所有员工当中,最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与迟来的相比要承担的风险最大,在所有员工中持有最多股份。&/li&&/ul&&br&靠谱吗?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公式来规划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设立不同的资历“层”,最高的层级中的员工承受最大的风险,最低层层级的员工承担最少的风险,而每个“层”的员工平分公司分配给这个层级的股份,这个规则神奇地让越早加入到员工获得越多的股份。&br&使用“层级”的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资历”。你的顶部层级是公司创始人,再下一层,你需要预留一整层给将来招聘牛逼哄哄并坚持需要10%股份的 CEO;再下一层是给那些早期进来的员工以及顶级经理人的,等等。无论你如何组织你的层级,它们应该是设计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产生纷争。现在,你 搞定了一个公平的份股系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执行“&strong&股份绑定&/strong&”&strong&(vesting)&/strong&。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是头一年给25%,然后接下来每个月落实2%。否则,你的合作创始人将加入公司3个星期后跑掉,然后7年后又出现,并声称他拥有公司的25%的股份。&strong&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strong&没有执行“股份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后果可以十分严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3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5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入后2个星期就离开,这混蛋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2个星期。&br&好了,让我们清理一下整个设计蓝图中没搞定的小问题。&strong&如果你的公司融资了,股份如何分割?&/strong&投资可以来自任何方向,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简单:&strong&新的投资将“稀释”所有人的股份。&/strong&&br&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2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 100万换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 = 2500股。所以,你发行2500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1/3。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 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 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 未来的纷争。&strong&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strong&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资创始人就给 她记着工资“欠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接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 以给每一位创始人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br&&strong&创业构想是我提出的,难道我不应该多拿股份吗?&/strong&不拿。构想基本上是不值钱的。仅仅因为提出创业构想就获得更多股 权,因此导致纷争是不值得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创业构想,但你们都同时辞工并同时开始创业,你们应该拿同等的股份。为公司工作才是创造价值的原 因,而你洗澡的时候突发奇想的“创业点子”根本不值什么钱。&br&&strong&如果创始人之一不是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该怎么办?&/strong&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创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 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 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br&&strong&如果有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专利、域名等),怎么处理?&/strong&很好啊。按这些东西的价值支付现金或开个“欠条”咯,别给股份。你准确算一下他给公司带来的那台电脑的价值,或者他们自带的某个聪明的字处理专利的价格,给他们写下欠条,公司有钱后再偿还即可。在创业初期就用股权来购买某些公司需要的东西将导致不平等,纷争和不公平。&br&&strong&投资人、创始人和雇员分别应该拥有多少股份?&/strong&这都要看市场情况来确定。现实地看,如果投资人最终获得超过50% 的公司股权,创始人将感觉自己不重要而且会丧失动力,所以好的投资人也不会这样干(拿超过50%的股权)。如果公司能依赖自我积累来发展而不依靠外来投 资,创始人和员工一起将拥有公司100%的股权。有趣的是,这样的安排将给未来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压力,以平衡投资人与创始人/员工。一条老经验是:公司上 市时(当你雇佣了足够的员工而且筹集了足够的投资后),投资人将拥有50%股份,创始人+员工将拥有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热门的网络公司而言,他 们的投资人最终拥有的股份都比50%少得多。&br&结论&br&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得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直接了当,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我记得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问过了,我之前也在36kr上看到一篇编译的文章,恰好说得是这个问题,我复制过来。版权归36kr及原作者所有。如果有涉及到侵权,请私信我,我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 编者按:本文来自Chance Jiang的投稿,翻译自…
&p&&u&&b&创业公司股权架构搭建原则&/b&&/u&&/p&&br&&p&作者:徐怀玉&/p&&p&链接:&a href=&/p/&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p&&p&来源:知乎&/p&&p&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p&&br&&p&创业公司股权架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业公司的股东架构搭建要遵循四个原则:&/p&&br&&p&&b&一、一定要有一个核心创始人&/b&&/p&&br&&p&核心创始人要拥有足够控制公司的股权;如果这个人股份不多,那么就需要借助足够多的控制工具:比如其他形式的有限合伙平台搭建,或者是小股占大的表决权。创业公司如果没有核心创始人的话,这个公司走不远。&/p&&br&&p&说起阿里巴巴人们就会想起马云,说起百度会想到李彦宏,说起腾讯会想到马化腾。一个没有核心创始人的公司,或者说大家能力都差不多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很危险,因为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可能股份也都差不多。当股份差不多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动心思了,你干能行我干也能行,凭什么你说了算,那我就要想方设法把你挤走,然后他们股东之间的矛盾很有可能在将来某一个时刻会被引爆。所以这个时候,一般情况下投资机构也不敢来投。&/p&&br&&p&有一个核心创始人是做创业公司成功的关键。那么核心创始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核心创始人的核心能力在哪?对创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把握如何?&/p&&br&&p&马云为什么能做阿里巴巴的核心创始人?个人认为他就是看到了O2O的春天,他坚持做O2O,结果成功了。就是说他把握了这个潮流,而且让别人相信了他的理念,所以一帮人跟着他去做了。&/p&&p&当然马云还有一个能力,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演讲大家都应该听过、看过,就是被他一说以后,真的是所有人都会动容,包括蔡崇信,日语大学的那个法学博士,让他一忽悠放弃了百万年薪加入他的团队,给他一个月800块钱。百万美金的年薪到800块人民币的收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股权激励。在十八罗汉会议上蔡崇信写了一纸协议书,中英文的,他把他的股权以协议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他是对马云的理念和对马云这个人的认可。&/p&&br&&p&所以说作为一个核心的创始人,自身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对团队要有足够的掌控力,对自己做核心创始人这件事情要有足够的把握能力,这样的话你才能做好一个创始人。&/p&&br&&p&&b&二、预留一部分股权&/b&&/p&&br&&p&&b&西姆股权激励研究院在创业的时候也预留了20%的股权。给谁呢?给两类人。&/b&&/p&&br&&p&&b&一类是将来的核心员工。&/b&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需要大量人才,要人才只是发工资你发不起,或者说你发得起人家也不想留,这个时候股权就是最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工具,所以这部分股权要留下来用作股权激励。&/p&&br&&p&&b&一类是将来引进的投资人。&/b&做创业公司靠自己的实力积累慢慢地去发展很难,那怎么办?需要引进投资人,引进投资人他就需要股权。所以,现在做创业公司的时候一定要预留一部分股权。如果不预留的话,公司股东把股权全部分掉以后,到需要股份的时候从哪里来?要么是大股东转让,要么增资。大股东转让股份就少了,控制权也受到削弱了;增资的话,所有人的股份都会摊薄稀释,你要是10%一增资变成8%了,股东心里会不舒服,可能又会有矛盾。另外,增资的转让手续比较麻烦。而预留的股权由核心创始人代持,需要用的时候大股东转让,手续比较简单。&/p&&br&&p&&b&三、利益结构要合理&/b&&/p&&br&&p&股权不等于分红权,股权和分红权可以划等号,也可以不划等号。拥有股权可以享受表决权、控制权,但分红权可以让渡。&/p&&br&&p&有人要股份你不能给太多,但是分红权你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多给他一点,公司发展好了以后,约定好他得到他应有的回报以后再收回来。&/p&&br&&p&另外,做创业公司的时候会有人提供资源,而且在创业的时候没有这个资源真的做不了,比如你做移动医疗,你现在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或者没有医院这方面的人脉关系,或者做物流的没有政府对接的品牌,那怎么办?有人有,他出资源,其实资源可以换算成钱。资源可以折算,但不建议资源给股权的。如果资源方一定要股权,我们可以少给一点,给完以后也是通过分红权的设置或者优先转让权。要知道,如果创业成功的话这些股权是很值钱的,跟他现在提供给你这些资源远远划不上等号。&/p&&br&&p&通过合理的利益结构的安排,能够协调创始合伙人或者其他合伙人之间的一个股权的分配问题。&/p&&br&&p&&b&四、设立一个良好的防利益冲突的机制(这点很重要)&/b&&/p&&br&&p&什么叫防利益冲突机制?下面通过例子介绍几种。&/p&&br&&p&&b&第一种:公司股权架构不合理,&/b&没有一个超过50%的股东,那这个时候如果各个股东意见不一致的话,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长期无法形成有效决议,导致公司生产经营困难的,根据公司法律172条规定,10%以上的股东是可以向法院申请公司解散的。&/p&&br&&p&所以如果说股东没有达到这种控制权,都达不到51%、52%的,或者主要结构比较分散的,如果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不了决议怎么办?那一定要设立这个公司僵局的利益冲突制度的事先预防,怎么预防?在公司章程里面写好,指定一个股东说了算,或者我们指定一个中间方说了算,大家都信任的人说了算。&/p&&br&&p&再有一个,如果我们长期不能形成有效决议怎么办?竞价收购,你是30%、我是30%股权,我们现在公司弄僵局了,我们坐下来,股权摆出来卖,价高者得。通过这种利益冲突机制事先安排,把有可能引起公司未来发展重大矛盾的事件扼杀掉。&/p&&br&&p&还有很多种方法,调解机制,仲裁机制,还有审判机制等等,比较很复杂,但是一定要考虑到,如果你的股权架构不能够做到控制公司的话,一定要考虑到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p&&br&&p&&b&第二种:股权退出机制。&/b&比如说3个人、5个人一起创业,大家的股权也分好了,突然有一个人要退出,那怎么办?除非你公司章程上规定股权绑定的形式。&/p&&br&&p&比如说我们给一个合伙人15%的股权,那我要求你在公司全职工作满3年,你每工作满1年可以拿走5%的股权,要是工作满1年以后走了,你只享受公司5%的股权,要是满2年,你享有的股权就是10%,干满3年再走,15%的股权都是你的。当然我们还可以再约定,我们这个创业是一辈子的,不是3年、5年的,那我股权绑定的同时,你要离开公司,不在公司全职工作,你的股权要以约定好的价格被其他股东回购或者公司回购。&/p&&br&&p&所以建议各位老板在引进创业合伙人的时候,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条款。否则工商局登记完,人走了,但是在公司里面他永远是有股权的。而你们公司要是做什么事情走的人不来还得走程序。比如说我们3个股东开会,一起坐下来盖个章签个字就行了,但是有一个股东不来,你还必须走正式的程序,发一个书面的函件通知他,15天之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议题、到哪儿开会,你发了这个信之后还必须要有回执,没有回执证明不了,到工商局人家都不认,会很麻烦。&/p&&br&&p&还有更极端的例子,人走了股还在,不但在还要给你添乱。比如跑到你的竞争对手家去工作,拿着你的股权,分着你的红,开着你的会,给竞争对手家干活。或者是说离开以后,出去自己开一家公司跟你竞争,把你的客户、把你的资源全带走。&/p&&br&&p&&b&在股权架构搭建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要约定:&/b&&/p&&p&第一,我们所有的创始人都在这个公司里面做,你要离开的时候,几年之内不能做这个事;&/p&&p&第二,你要做了这个事,你的股权要被公司收回来。&/p&&br&&p&其实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之前是做律师的,经常处理这些案例。比如甘汁源,卖功能糖的,它的一个营销总监和一个渠道经理跑出来卖一样的东西。甘汁源找我问怎么办,没办法。首先他们不是有股权的限制,保密协议签了,人家渠道、客户名单算不算商业秘密呢?应该也算,但是举证太难了。&/p&&br&&p&总而言之,搭建股权架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些问题,股权绑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你在我公司跟我做合伙,你有多长时间我给你多少股份,你离开以后股权怎么收回来,还是说给你多少留多少,一定要事先讲好。&/p&&br&&p&&b&&u&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u&&/b&&/p&&br&&img src=&/v2-95cc5ae1c0acafd924b75e1af10937d9_b.pn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v2-95cc5ae1c0acafd924b75e1af10937d9_r.png&&&p&&b&【股权激励模式选择】有以上9种,我们通常用得比较多的是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虚拟股。&/b&&/p&&br&&br&&p&&b&股票期权模式&/b&是指股份公司赋予激励对象(如经理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具有这种选择权的人,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行权价)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此过程称为行权),也可以放弃购买股票的权利,但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p&&img src=&/v2-eec517ef40d8c79e62a9e3b_b.png& data-rawwidth=&693& data-rawheight=&4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3& data-original=&/v2-eec517ef40d8c79e62a9e3b_r.png&&&img src=&/v2-f52181ffec65ccda7d9d_b.png& data-rawwidth=&696&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v2-f52181ffec65ccda7d9d_r.png&&&br&&p&&b&限制性股票(restricted stock)&/b&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p&&img src=&/v2-de850a54b9ede28ca0049_b.png& data-rawwidth=&696&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v2-de850a54b9ede28ca0049_r.png&&&br&&p&&b&虚拟股票模式&/b&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如果实现公司的业绩目标,则被授予者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p&&br&&img src=&/v2-b6301a28edf822e7ddc839f8cde47e79_b.png& data-rawwidth=&701&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1& data-original=&/v2-b6301a28edf822e7ddc839f8cde47e79_r.png&&&img src=&/v2-007339cdeb7dc1ee1b6989bdd90a9b19_b.pn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v2-007339cdeb7dc1ee1b6989bdd90a9b19_r.png&&&br&&p&&b&选择了股权激励模式后,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怎么给的问题,西姆股权激励研究院常用的方法是六定:&/b&&/p&&br&&p&&b&但具体怎么来定、定多少,就真的需要依据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言了。但具体怎么来定、定多少,就真的需要依据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言了。&/b&&/p&&br&&p&作者:徐怀玉&/p&&p&链接:&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设计股权激励方案? - 徐怀玉的回答 - 知乎&/a&&/p&&br&&br&&p&&b&徐怀玉/Ward&/b&
西姆股权激励研究院院长&/p&&p&微信:huge256372&/p&&p&邮箱:.cn&/p&&p&网址:&a href=&///?target=http%3A//.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姆股权激励研究院-专注企业股权激励实效,专业打造合伙人机制&i class=&icon-external&&&/i&&/a& &/p&&p&咨询:&a href=&///?target=http%3A///mentor/Futm_source%3Dwx%26utm_medium%3Dandroid%26utm_campaign%3Dmento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徐怀玉- 西姆股权激励研究院院长 | 到「在行」来约见我&i class=&icon-external&&&/i&&/a&&/p&&p&&b&关于股权细节问题可以联系我(备注“知乎”),深入探讨咨询&/b&&/p&
创业公司股权架构搭建原则 作者:徐怀玉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创业公司股权架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业公司的股东架构搭建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一定要有一个核心创始人 核心创始…
&p&创始人合伙创业,有的提供资金,有的提供场地,有的提供技术能力,有的提供销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资资源。各个创始人提供不同的贡献,各个贡献性质不同,似乎完全无法等价对比。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很难说研发就比销售更重要,也很难说拉来投资的工作就比提供办公场的贡献更重要。所以创始人之间如何分配股权,往往成为一个难题,往往不得不用“拍脑袋”的方法划分比例。这经常会导致埋下不满的情绪,并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爆发。&/p&&br&&p&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同一维度上,量化创始人的各种贡献呢?如果能按一个统一的计算单位,量化各个创始人的不同贡献,创始人分股权或许会稍稍科学客观一些,至少能让大家更信服、让团队更团结。&/p&&br&&br&&p&&strong&将创始人的贡献估值&/strong&&/p&&br&&p&Mike Moyer 在《Slicing Pie: Fund Your Company Without Funds》一书中首先提出,将创始人在创业项目中的贡献,按照市场价值估值,然后算出所有创始人贡献的总估值,折算各个创始人贡献估值占总估值的比例,就是各创始人应该持有的股权比例。&/p&&br&&p&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公司本应该给与合理的回报,如果公司没有给予足够的回报的,那么该给、但没有给的部分,就是创始人留在公司里的价值,就是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或“投资”。比如,创始人按照市场行情,工资应该是每个月 2 万,创业时只领了 5000 块钱的基本生活费,那么还剩 1 万 5 是他应得、但公司没有付的,这部分就相对于是他对公司净投入,是他对公司的“投资”。他在公司中应该占有的股权,就可以参照他的这种“投资”占大家总“投资”的比例来计算。这种计算方式可以称之为估值法,即按照创始人投入的“市场价值”来评估股权比例。本文中的估值法,以 Mike Moyer 的方法为基础,稍作调整和补充。&/p&&br&&br&&p&&strong&各种投入要素的估值&/strong&&/p&&br&&p&按照估值法,要在创始人之间分配股权,应当先折算创始人对创业企业各种投入的价值,加起来计算出总投入的价值,然后再折算每个人的投入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比如,我投入的研发工作,估值为 20 万;我投入了资金,估值为 10 万;所有人的投入总估值 100 万,我的贡献比例就是 30%,所以我的股权比例是 30%。因此,这种股权分配方法,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估算各种投入的价值。&/p&&br&&ul&&li&&p&工作时间&/p&&/li&&/ul&&br&&p&工作时间上的投入,是创始人对公司最主要、最重要的贡献。创始人时间投入的价值如何计算呢?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照人才市场上通常的工资标准来折算。比如,以他这样的学历和职业背景,在类似的工作岗位上,通常其他公司会开出多少的工资,这个工资,就是他的时间价格。&/p&&br&&p&一方面,如果创业企业一开始就给他发了这样的工资,那么相对于他对创业企业没有任何投入,只是个被雇佣的劳动者。这样的人,就不是创始人,也不是在创业,只是在打工而已。另一方面,如果创业企业给他的股权,不值他在其他企业的工资标准,他很可能就不会选择来创业,而更可能选择在其他公司工作。他选择创业,一定是他认为获得的股权,潜在的价值大于他为别的公司工作的工资。&/p&&br&&p&具体而言,创始人在创业企业干的工作,如果市场行情是月收入 2 万,他一分钱工资也不拿,那么就帮创业企业省了 2 万的工资成本,或者说创业企业赚到了价值 2 万的人力投入。这个 2 万就是他对企业的人力贡献的价值。相应的,如果他领了 5000 块钱的月薪,那他的贡献就只剩下 1 万 5。简单的说,以创业企业“本应该发给他、但是没有发给他”的工资,来作为他的投入。如果他是兼职创业,就按照兼职人员的市场工资标准,折算他的投入。如果他通常按月工作,还可以把月工资折算为日工资、小时工资,按实际工作的天数、小时数来折算他的投入。&/p&&br&&ul&&li&&p&投入现金和实物&/p&&/li&&/ul&&br&&p&通常,现金的价值,就是现金的金额。现金对于“初创阶段”的创业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发展壮大、前景明朗之后,有很多投资人愿意向公司投资,因为资金有更多的可选择融资来源,所以资金的重要性其实是降低了。但是在“初创阶段”,企业前景不定,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向公司投资,此时向公司投入现金的作用就会意义非凡。现金,一般就按其实际金额估算价值。&/p&&br&&p&创始人向企业提供实物资产,通常可以视为现金投资。因为实物实际上现金购买来的,是现金的另外一种形态。但这样的实物资产,必须至少满足下面条件之一:&/p&&br&&p&一、创业企业主营业务所必须的核心资产。比如,创业项目是互联网项目,为项目而租用的网站服务器。但是,如果为了中午在办公室热饭方便,而从家里搬来一个微波炉,这个微波炉就不是必须的核心资产。原因在于,初创阶段,任何资产都是以“创业非常需要”为原则。&/p&&br&&p&二、是专门为创业企业的经营而特意取得的。比如,专门为创业企业经营而购买的电脑、办公桌、办公用品等。如果是顺手从家里旧货堆里扒拉来的旧电脑、多余的文具,就不属于专门为创业企业而购买的。&/p&&br&&p&那么,实物资产的价格如何计算呢?尽管专业评估师通常有成熟的计算方式了,但是为了简便考虑,创业者可以自己来简单折算一下。比如:通常,如果实物资产是全新的,或者在实物资产买来时间很短、几乎没有怎么折旧,可以按购买价来计算;如果实物资产已经折旧很厉害了,可以按当前可以卖出的价格来计算,比如参考一下 58 同城旧货处理的价格。&/p&&br&&ul&&li&&p&办公场地&/p&&/li&&/ul&&br&&p&创始人可能会向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地点、仓库、店铺,以及其他一些创业企业经营所必须的场地。如果创业企业非常急需这些场地,创始人不提供的话,创业企业就不得不自己去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向创业企业提供的场地,实际上也就是向企业提供了相当于租金的资金。所以,创业企业应该给、但没有给的租金,就是创始人对创业企业的投资。&/p&&br&&p&当然并非所有的场地,都可以折算对公司的价值,有的场地不能用来估值:&/p&&br&&p&一、超出需要的场地,对公司没有价值。比如,公司只有 5 个人,只需要 30 平方米的办公室,创始人提供了 500 平方米。那多出的 470 平方米,对公司就没有任何价值。&/p&&br&&p&二、本来就不能为创始人营利的场地,创始人提供给了公司。如果这个场地,创始人本来就没有拿它用于经营活动、不能为创始人带来现金收益,那么这个场地也不能折算价值。因为创始人把它提供给创业企业,并没有导致创始人利益受损。&/p&&br&&ul&&li&&p&idea&/p&&/li&&/ul&&br&&p&仅仅只是一个创业点子,一个初步的想法,那么这个创业点子本身基本上不值钱。但是,如果在创业项目启动前,创始人已经对这个创业点子进行了完整的思考,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错,形成了成熟的商业计划,或者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尝试,开发出了初步的技术方案、乃至原始产品。这样成熟的创业规划,才能视为对公司有价值的贡献。&/p&&br&&p&从创业点子到成熟的创业规划,在创业开始之前,创始人已经为此独自默默地投入了大量的先期工作。通常市场上,为这些先期工作将会付出多少工资,这个工资就是他对创业企业的投资。&/p&&br&&ul&&li&&p&专用技术/知识产权&/p&&/li&&/ul&&br&&p&创始人向创业企业提供的专用技术 / 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就是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如果创始人不愿意把知识产权转入创业企业,只希望授权创业企业使用,那么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也是创始人对公司贡献的价值。可以按照企业“应该支付、但未支付”的许可使用费,计算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价值。&/p&&br&&p&还有的时候,创始人会把他开发或运营差不多的产品,转入创业企业,作为他的贡献,比如已经开发出来的网站、APP、SNS 帐号等。这个产品通常的转让价,可以作为创始人这一贡献的估值。很多站长平台、站长 QQ 群,都有买卖网站和帐号的交易,从那里可以了解基本的市场价格。&/p&&br&&ul&&li&&p&人脉资源(销售、融资等)&/p&&/li&&/ul&&br&&p&有时候公司需要一些特定的人脉资源,有的创始人能提供这样的门路。比如,企业需要借用人脉帮助公司变现产生收入,或者建立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帮助公司融资。&/p&&br&&p&如果是可以帮公司带来销售收入,公司可以按市场行情支付销售提成,如果没有支付,则可以按照“应支付、但未支付”的销售提成金额,折算创始人的这种人脉对公司的价值。相应地,如果创始人的能力是可以帮公司融资,那么公司应该按照财务顾问的市场行情支付佣金,也可以按照企业“应支付、但未支付”的佣金金额,折算该人脉对公司贡献的价值。当然,创业企业也可以自己衡量,是愿意直接付钱、省下股权,还是愿意折算股权、省下现金。&/p&&br&&ul&&li&&p&其他资源&/p&&/li&&/ul&&br&&p&如果创始人或创始人的其他朋友,能够为公司提供很重要的短期资源,公司可以付钱给他们,也可以先欠着。但是如果创业企业付不起钱、这些人也要求股权,那么就可以按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折算对创业企业的贡献值。&/p&&br&&p&当然,这些资源不应该是闲置的,对资源提供方来说也是有用的,由于提供给创业企业,导致他自己不能用了。比如本来可以自己拉货的货车,平时也在拉货,因为提供给创业企业使用,自己就不能拿来拉货了,这样的资源才可能换股权。如果本来就是自己的闲置车辆,平时本来也没有怎么用,那么提供给创业企业偶尔用用,为此要股权就不太合理了。&/p&&br&&p&总之,创始人提供的任何资源,只要是创业企业非常需要,但公司付不起钱,或者不能全额付钱的,应该付、但没有付的部分,就是这些贡献的价值,就是对公司的投资。&/p&&br&&br&&p&&strong&股权比例的计算&/strong&&/p&&br&&ul&&li&&p&股权比例计算公式&/p&&/li&&/ul&&br&&p&确定好各种投入要素如何估值之后,就可以简便易行地计算每个合伙人的股权。把某一个创始人所贡献的各种要素的估值加起来,再除以全体创始人所贡献各种要素估值总和,就可以算出某个创始人贡献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就是创始人应该占有的股权比例。简单的说,公式就是:“某个创始人的投入估值÷全体创始人的投入估值 = 某个创始人的股权比例”。&/p&&br&&ul&&li&&p&投入要素的估值浮动&/p&&/li&&/ul&&br&&p&有时候,各种投入要素,在创业初期的迫切性、稀缺性是不一样的,最迫切、最稀缺的要素,可以按商量的比例,适当放大其估值。&/p&&br&&p&比如,对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初期可能最需要的是钱。如果需要出力、出时间,大不了自己辛苦点,工作时间长一点,也多少能把需要的工作量做出来;但是对于钱来说,是怎么也没办法无中生有出来的。所以,对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初期可能钱是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在对钱的价值进行估值时候,不一定只按钱的实际金额估值,而可以将其估值放大一些,比如按金额的二倍估值。&/p&&br&&br&&p&&strong&股权比例的计算时机&/strong&&/p&&br&&p&创始人向公司投入的各种要素,诸如资金、设施,可能会在确定创业项目时一次性投入公司。但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时间,是各个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逐渐投入到创业企业中的。因此,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及其股权比例,很可能将会处于动态变动之中。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呢?&/p&&br&&ul&&li&&p&预估法&/p&&/li&&/ul&&br&&p&最简单的做法,是在创业项目启动时,就事先预估各个创始人未来的时间投入及其价值,并据此预估和确定各自的股权比例。比如,某个创业项目中:&/p&&br&&p&1 甲乙丙三人创业,甲方出力并负责带领创业企业,乙出力并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丙出钱;&/p&&br&&p&2 第一年甲乙丙都不领工资;&/p&&br&&p&3 如果人才市场雇佣甲这样资历的人才、从事甲在创业企业里的工作,应该付给甲的年薪是 42 万;&/p&&br&&p&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场的此职务年薪应该是 18 万;&/p&&br&&p&5 甲乙都拿不出钱来,丙可以提供 20 万元。&/p&&br&&p&由于创业项目很缺钱,大家同意丙的资金按 2 倍估值,即估值 40 万元。综上,甲的投入估值 42 万,乙的投入估值 18 万,丙的投入估值 40 万,加起来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计估值为 100 万,所以甲乙丙三方的股权比例分别为 42%、18%、40%。&/p&&br&&ul&&li&&p&定期评估法&/p&&/li&&/ul&&br&&p&还有一种方式,是定期汇总各个创始人的贡献,计算各个创始人截至某个时间点时的投入及其估值,然后计算各自投入的估值占总估值的比例,从而确定股权比例。这样做的话,股权比例将会是动态的。比如:&/p&&br&&p&1 甲乙丙三人创业,甲方出力并负责带领创业企业,乙出力并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丙出钱;&/p&&br&&p&2 甲乙丙暂定都不领工资;&/p&&br&&p&3 如果人才市场雇佣甲这样资历的人才、从事甲在创业企业里的职务,应该付给甲的年薪是 42 万,也就是说月薪 3.5 万;&/p&&br&&p&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场的此职务年薪应该是 18 万,即月薪 1.5 万;&/p&&br&&p&5 甲乙都拿不出钱来,丙承诺可以提供 20 万元,由于创业项目很缺钱,丙的资金,估值按 2 倍计算。&/p&&br&&p&第一个月月底,分别计算甲乙丙三方的投入:甲工作了整个月,工资应该是 3.5 万,创业企业没有付给他这个工资,所以甲的投入就是 3.5 万;乙也工作了整个月,工资应该是 1.5 万,同样创业企业没有付给他这个工资,所以乙的投入就是 1.5 万;创业项目要买云服务器、域名和付给广告联盟费用,丙方实际花了 2 万,按 2 倍估值就是 4 万。&/p&&br&&p&到第一个月月底,甲的投入是 3.5 万,乙的投入是 1.5 万,丙的投入是 4 万,加起来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计估值为 9 万;甲乙丙三方各自的投入除以 9 万,就是分别的股权。所以,此时甲乙丙三方的股权比例分别为 38.9%、16.7%、44.4%。&/p&&br&&p&同样,每个月月底的时候,都可以累计计算各自的投入及其比例。当然,根据创业企业的需要,可以自行安排计算的周期,如每周计算一次,或者一个季度计算一次。这样,随着各自投入的变化,股权比例也会随着变化。&/p&&br&&p&不过,随着各方投入估值的逐渐累加,到了最后,每个月的投入很可能不会给股权比例带来更大的变化了。比如,在第一个月的时候,各方投入估值总计才 9 万元,甲方当月投入 3.5 万,可以为他带来 38.9% 的股份;如果到了第 11 个月的月底,各方投入估值已经累计达到了 99 万,即使其他人第 12 个月都不投入任何贡献,只有甲投入了 3.5 万,那这样也只能让他在第 12 个月月底时,增加 3.4% 的股份,计算公式为 3.5 万÷(99 万 +3.5 万)=3.4%。&/p&&br&&p&所以,越往后,各个创始人继续投入,对股权比例影响就越小,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股权比例就相对稳定了,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就不用再定期评估和计算股权比例了,可以直接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股权比例。&/p&&br&&p&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初创企业准融资了,那么就需要提前把股权比例明确下来。否则的话,让投资人看到创始人之间不太确定、不断动态变化的股权结构,会让投资人认为团队不稳定、不愿意投资。&/p&&br&&p&注:本文内容来至3kr, 并非自己所为, 如果作者有疑问, 请告诉我删除.&/p&
创始人合伙创业,有的提供资金,有的提供场地,有的提供技术能力,有的提供销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资资源。各个创始人提供不同的贡献,各个贡献性质不同,似乎完全无法等价对比。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很难说研发就比销售更重要,也很难说拉来投资的工作就比提…
Joel Spolsky: 创业公司如何公平分配股权?[转]&br&&br&创业网友提问:&br&我有一个新的社会网络应用的构想。我并不期望这个应用可以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想还是有些潜力的。我找过一些好友和同事交流过这个想法,他们都十分喜欢这个构想。还有些朋友甚至提出想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一起进行开发,把想法变为一个可用的软件。&br&我无法用自己的钱给他们支付工资(他们也不期望那样),而且大家都打算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平时晚上或周末的业余项目。因为我认为这个想法有潜力可以变为成功的企业,我想从目前这个阶段开始,就解决企业所有权/薪酬的问题,免得将来因为没界定清楚导致真正的问题。我倾向于把公司所有权在我们三个创始人当中平分,而且基于这个分配规则来确定将来盈利后如何分配。这个选择对吗?如果对,怎么才算公平的股权分配?这是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而且已花了不少时间做规划(而且我很确定我将自己负担所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所以我感觉我应该理所当然持有更大的股权。这个要求是否合理?&br&我还同时企图想办法按付出的努力来激励我的合伙人。我不担心有人加入后什么都不干,但我的确认为我们当中有一个或多个人也许将十分努力付出,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如果情况是这样,我想这类合伙人应该获得更多的股份。在规划股权架构方面,您有何建议?&br&&br&Joel Spolsky回答:&br&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我打算对这个为题给出这个世界上最详细的回答。我希望,将来如果这个坛子上有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只需要引用我的回答。&br&&strong&最重要的(股权分配)原则: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拥有大的股份更有价值。&/strong&在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所有可能会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而且会出错的问题当中最大最大的问题是创始人之间巨大的、令人气愤的、吵到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工作”的争论,谁拥有更多股份,谁提出的想法等等。这也是我总会与一个朋友50-50平分一个新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坚持自己拥有60%的股权,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为“我比你更有经验”,或者任何其它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把股权拆分为60-40,公司将在我们(创始人)不断争吵当中走向失败!如果你只是说,“去他妈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正确的股权分配比例,我们还是像哥们儿那样50-50平分”,你们将继续是朋友而且公司将生存下去。&br&所以,我郑重向大家推出:&strong&Joel的适用于任何创业公司创始人完全公平划分股权的秘笈!&/strong&&br&为简单起见,我将假设你们不打算拿风险投资,而且你们将不会有外来的投资人。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风险投资,但目前我们暂时假设没有投资人。同样为简单起见,我们临时假设所有创始人都辞掉了他们的全职工作,而且同时开始全职为新公司工作。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后来加入的创始人。&br&来啦,原则是这样的:随着你们公司的成长,你们将一层一层/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员工。公司的首批员工就是第一个创始人(或者第一批创始人)。也许有1个,2个,3个或者更多,但你们都同时开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们要冒一样的风险……例如辞掉你们的工作加入一个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公司。&br&第二批进来的人就是首个(批)真正的员工。当你聘任这批人时,你已从某个来源获得现金(投资人或者客户,这个无所谓)。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风险因为他们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拿了工资,而且,老实说,他们不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是加入公司打工的。&br&第三批的人是更后来加入到员工。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已运作得不错。&br&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约1年将进来一“批”员工。当你的公司规模大到可以卖给谷歌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员工也许已经有了6批:创始人1批,员工大约5批。每一批员工人数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许有2个创始人,第二批当中有5名最早的员工,第三批有25名员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员工。&strong&越迟加入公司的员工需要冒的风险越低。&/strong&&br&好啦,你将这样利用上述信息:&strong&创始人应该最终拿整个公司大约50%的股份。首层下面的5层员工的每一层最终都分别分到大约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层的员工都将平分这10%的股份。&/strong&&br&&strong& &/strong&例子:&br&&ul&&li&2个创始人启动公司。他们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个创始人拿一半。&/li&&li&第一年,他们聘用了4名员工。这4名员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6000股算。&/li&&li&第二年,他们又聘用了一批20名员工。这些员工每人拿50份股份。他们获得更少股份因为他们要承受的风险更少。因为公司给每一批员工派发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们每人拿到50股。&/li&&li&直到公司员工有了6批,你已给出10000股。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个员工“层级”持有10%的股份。所有员工当中,最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与迟来的相比要承担的风险最大,在所有员工中持有最多股份。&/li&&/ul&&br&靠谱吗?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公式来规划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设立不同的资历“层”,最高的层级中的员工承受最大的风险,最低层层级的员工承担最少的风险,而每个“层”的员工平分公司分配给这个层级的股份,这个规则神奇地让越早加入到员工获得越多的股份。&br&使用“层级”的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资历”。你的顶部层级是公司创始人,再下一层,你需要预留一整层给将来招聘牛逼哄哄并坚持需要10%股份的CEO;再下一层是给那些早期进来的员工以及顶级经理人的,等等。无论你如何组织你的层级,它们应该是设计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产生纷争。现在,你搞定了一个公平的份股系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执行“&strong&股份绑定&/strong&”&strong&(vesting)&/strong&。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是头一年给25%,然后接下来每个月落实2%。否则,你的合作创始人将加入公司3个星期后跑掉,然后7年后又出现,并声称他拥有公司的25%的股份。&strong&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strong&没有执行“股份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后果可以十分严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3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5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入后2个星期就离开,这混蛋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2个星期。&br&好了,让我们清理一下整个设计蓝图中没搞定的小问题。&strong&如果你的公司融资了,股份如何分割?&/strong&投资可以来自任何方向,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简单:&strong&新的投资将“稀释”所有人的股份。&/strong&&br&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2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100万换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2500股。所以,你发行2500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1/3。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未来的纷争。&strong&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strong&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资创始人就给她记着工资“欠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接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以给每一位创始人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br&&strong&创业构想是我提出的,难道我不应该多拿股份吗?&/strong&不拿。构想基本上是不值钱的。仅仅因为提出创业构想就获得更多股权,因此导致纷争是不值得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创业构想,但你们都同时辞工并同时开始创业,你们应该拿同等的股份。为公司工作才是创造价值的原因,而你洗澡的时候突发奇想的“创业点子”根本不值什么钱。&br&&strong&如果创始人之一不是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该怎么办?&/strong&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创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br&&strong&如果有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专利、域名等),怎么处理?&/strong&很好啊。按这些东西的价值支付现金或开个“欠条”咯,别给股份。你准确算一下他给公司带来的那台电脑的价值,或者他们自带的某个聪明的字处理专利的价格,给他们写下欠条,公司有钱后再偿还即可。在创业初期就用股权来购买某些公司需要的东西将导致不平等,纷争和不公平。&br&&strong&投资人、创始人和雇员分别应该拥有多少股份?&/strong&这都要看市场情况来确定。现实地看,如果投资人最终获得超过50%的公司股权,创始人将感觉自己不重要而且会丧失动力,所以好的投资人也不会这样干(拿超过50%的股权)。如果公司能依赖自我积累来发展而不依靠外来投资,创始人和员工一起将拥有公司100%的股权。有趣的是,这样的安排将给未来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压力,以平衡投资人与创始人/员工。一条老经验是:公司上市时(当你雇佣了足够的员工而且筹集了足够的投资后),投资人将拥有50%股份,创始人+员工将拥有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热门的网络公司而言,他们的投资人最终拥有的股份都比50%少得多。&br&结论&br&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得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直接了当,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br&文章来自&u&&a href=&///?target=http%3A////joel-spolsky-fair-startup-ownership-spli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2011/05/&/span&&span class=&invisible&&01/joel-spolsky-fair-startup-ownership-spli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u&&br&&br& 我个人比较同意这样的方案,方案核心思想就是行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Joel Spolsky: 创业公司如何公平分配股权?[转] 创业网友提问: 我有一个新的社会网络应用的构想。我并不期望这个应用可以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想还是有些潜力的。我找过一些好友和同事交流过这个想法,他们都十分喜欢这个构想。还有些朋友甚至提出想作为合作…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50 人关注
3031 人关注
390 条内容
469 人关注
133 条内容
4556 人关注
282 人关注
1231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权激励利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