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报

小j是一名外资企业的老员工,工作三年多,年初查出怀孕,工作上经常违法公规章制,公司出于人道考虑,_百度宝宝知道2015 年初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大外企撤离中国? - 知乎2090被浏览268534分享邀请回答549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815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16 个回答被折叠()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2014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产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h1 id="artibodyTitle" pid="31" tid="1" did="" fid="年中国吸引外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本报记者 冷万欣报道
  投资出现结构性改变 长效监管不可忽视
  1月29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全球投资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成为全球外国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国,也是中国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同时该报告中称,由于受到消费需求低迷、汇市震荡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201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同比下降8%,至1.26万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则增长3%,达到1280亿美元。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同比增长1.7%,高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主要经济体,连续23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
  与此同时,美国在2014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仅为860亿美元,下跌近2/3,落后香港排名第三。此前,美国一直是全球吸引外资第一大国。
  外资投资领域和地区发生改变
  “中国成为吸引外资规模世界第一,有其必然性。这是与我国经济体量相适应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魏亮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魏亮同时表示,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调整仍在继续,甚至加速。
  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经济学家詹晓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流入中国的资金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根据贸发会议的分析,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增长主要体现在服务业领域,目前已占到总量的56%,而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则下降到36%。
  此前商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上升,达到55.4%,高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达662.3亿美元,成为吸收外资新增长点。资金密集度进一步提升。2014年新设企业平均合同外资金额812万美元,比2013年(713万美元)提高13.9%。
  对此,魏亮认为这一方面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工业部门外国投资减少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出现变化的体现。当前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超过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增速也在加快。未来,我国内需不断扩大的可能性高。投资向服务业聚集就自然而然。
  魏亮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TMT(数字新媒体产业)行业的并购成为热点,这在中国也不例外。这与我们还处于前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红利耗尽的末期以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萌芽期有关,外资在投资领域上也在随之探索和转变。这是全球性的,不仅限于我们一个国家。
  同时魏亮补充道:“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值得关注,未来也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之一。”
  此外,贸发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外商投资的结构也正在从发达经济体转向发展中经济体,并且认为这一趋势今后会继续增强。
  贸发会议的报告显示,去年发展中经济体共吸引了56%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共计700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水平,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规模翻了一番。除中国外,巴西去年吸引外资620亿美元,印度吸引外资350亿美元。
  而发达国家吸引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额则下跌了14%。除英国外,欧洲主要经济体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均在下降,德国去年减少21亿美元,法国更是减少了69亿美元。
  2014年亚洲吸引的海外投资增长15%,创下49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在经历4年的增长后,拉美去年吸引的外国投资下降19%至1530亿美元。非洲吸引的外国投资下降3%至550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趋势部主任藤田正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发展中国家可开发的市场容量和潜力都十分可观,因此可以预期,未来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将会继续增长。
  但是,贸发会议的报告认为,鉴于全球经济依然脆弱、消费需求疲软限制了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均制约投资,预计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并不会出现显著增长。
  外资监管不可忽视
  那么,面对外商投资结构出现的变化,大量外资涌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会不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对此,魏亮表示:“外资在我国产业政策的引导下进行投资有利于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做大做强。但长远看,产业发展还是应该以我为主,加强对外资的监管有其必要性。”
  “尤其是加强投资后的长效监管,这包括防范垄断等市场秩序风险,防范关键产业和行业被外资控制风险、防范相关金融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等。”
  在今年1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吸引外资的改革取得成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201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8万家,同比增长4.4%,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自贸试验区试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大力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建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外资管理模式,提高了投资便利化水平,极大激发市场投资热情。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合同外资金额约占上海市的三成,金融、文化等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措施引领上海市引资快速增长,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超过九成。
  此前,中国商务部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为深化改革开放,商务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者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新法更加注重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经营行为检查监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适应了外国投资的“新常态”,能够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同时也通过负面清单、全面报告制度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防范外国投资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保持吸引外资优势需下功夫
  近几年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对于外资的巨大吸引力有目共睹,随着各项政策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实施,国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期待。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营造出的良好投资氛围和预期等都使得中国在吸引外资时依旧拥有巨大优势。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在转型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很多外国资本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依然看好。
  1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发表谈话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吸引外资规模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但孙继文同时表示,美国一直是全球吸收外资第一大国。2014年,美国威瑞森公司以1300亿美元向其英国股东沃达丰回购股份,使当年流入美国的外资净值大幅减少,导致2014年美国吸收外资大幅减少至860亿美元,美国在全球的位次也从2013年的第一位降至第三位。
  “长期以来,美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一直较强。在工业化和寻求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新突破也会为美国持续吸引外资提供动力,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美国吸引投资的极大优势之一,目前,美国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冲突等,也有利于资金向美国集中。”魏亮告诉记者。
  詹晓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可调整外资审批制度和外资产业政策,在外资准入方面引入负面清单管理的同时,应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和升级的需要继续调整和优化对外商投资的产业指导,在政策上应着眼于特定行业、经济领域和高质量的外资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并根据地方经济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在稳定外资数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外资质量。
  魏亮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还比较粗放,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并不是很高。同时,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愿望和政策力度都很大,投资也会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想较长时间保持吸引外资的优势,我国还需要在积极稳妥地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
  此外,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5.6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双向投资按现有统计口径首次接近平衡。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所在的位置: &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外资企业多年大面积亏损的背后:假哭穷 真避税
日07:07  
  国家税务总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联合举办的反避税专题研讨会披露,2005年外资企业的亏损面高达42.96%,全国税务机关共对300余户外资企业进行了反避税调查,结案70户,调整税款4亿多元。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尚没有全面的反避税立法,现行反避税立法仅限于转让定价和预约定价,且条款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法制日报》11月14日)。
  外资大面积亏损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此前笔者曾经看到的一个数据是:在中国境内的40多万家外企有60%账面亏损,年亏损总额达1200亿元(《中华工商时报》1月4日报道)。外资的大面积亏损令人难以理解:其一,外资的税负轻。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的名义税率15%,实际税率是11%;内资企业目前的名义税率是33%,实际税率为25%左右。外资企业的税负不足内资企业的一半。其二,除了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在土地、贷款、用汇等方面,享受着诸多政策优惠与便利。其三,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先进、实力雄厚、品牌含金量高、市场广阔。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外企哪个方面都比国内企业占优,尽管如此,外资企业依然在大面积亏损。这亏损令人费解。按道理说,外资企业在亏损的时候,会重新评估投资的可行性,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幕,在外资企业哭穷的同时,他们不断向中国追加投资。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6508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世界500强企业约470家在华投资。
  显然,亏损是假,赚钱是真。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4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仅利润的汇出额一项,就高达2506亿美元。2003年外商在华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率为6.6%,比当年世界财富500强这一指标要高出很多!外资企业通过制造亏损的假象,巧妙地逃避了相当一部分税收责任。要不然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外资创造了中国约33%的GDP,却只缴纳了中国约20%的税收。
  外企避税危害巨大。它不仅造成了税收收入大面积减少,影响了我国财力的增长,也使民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为外资企业可以用避税多出来的“利润”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抢占市场的资本。同时,外资企业避税,迅速发展壮大,出口迅速增长,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戴维&#183;巴尔沃萨所指出:“看上去中国好像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实际上真正的利润被美国等外国公司所得;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
  虽然外企大面积亏损,避税现象严重,由于立法滞后,我们却常常无可奈何。在“2005公安机关侦破十起涉税大案”中,其中没有一家外资企业。这种情形非常令人痛心。避税是纳税者利用税法上的漏洞,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了防止跨国公司的避税活动,都在加紧修订和完善法律,以最大限度地堵住相关漏洞,不给外资企业避税造成可乘之机。
  面对享受诸多优惠条件的外资企业的大面积亏损,我们也应该尽快修订和完善法律,加大审计、检查和惩处力度,最大限度地压缩外资企业的避税空间,如果默认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王杰)
  延伸阅读:
  外资寻租:本土企业是最终受害者
  为何一向被视为企业经营典范的一些跨国巨头,到了中国却陷入商业贿赂的泥潭呢?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进行商业贿赂不外乎三种原因:第一种是为了在商业竞争中获取比竞争者更多的优势和商业机会;第二种则是为了获得平等的商业机会,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某些行业的通行规则,如果不执行则企业难以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例如天津德普公司贿赂案被曝光后,当事人就表示不贿赂根本拿不到订单;第三种情况则更令人同情,他们进行商业贿赂的理由只是为了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麻烦,甚至他们是被一些人或明或暗地强行索取贿赂。
(上海证券报
?( 07:30:39)
?( 07:06:44)
?( 06:51:01)
?( 07:17:45)
?( 10:41:24)
?( 07:54:26)
电话:010-
(请将“#”改为“@”)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资企业联合年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