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COT报告来辅助自己虚盘外汇交易实训报告

&img src=&/v2-e9acb93a4f57edcf68ca00fc0ef8b003_b.pn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3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v2-e9acb93a4f57edcf68ca00fc0ef8b003_r.png&&&p&文 | 君临&/p&&br&&p&最近看了几份关于中国高净值投资者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君临做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p&&br&&br&&h2&1&/h2&&br&&blockquote&&p&&strong&高净值投资者是一群什么人?&/strong&&/p&&/blockquote&&p&简单来说,就是&strong&个人拥有资产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strong&的人群。&/p&&p&根据相关报告,截至2016年5月,这群人在中国有134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13万人,增长率为10.7%。&/p&&p&他们的平均年龄39岁,集中在30-50岁之间。&/p&&br&&blockquote&&p&&strong&他们的财富是哪里来的呢?&/strong&&/p&&/blockquote&&br&&p&第一,企业主,占比55%;&/p&&p&第二,企业高管,占比20%;&/p&&p&第三,房地产投资者,占比15%;&/p&&p&第四,股票投资者,占比10%。&/p&&p&关键的驱动力还是&strong&民营企业&/strong&,民企利润的增加,或者上市,推动企业主财富的增长,企业高管的奖金薪水也跟着水涨船高,同时推动当地的房价增长,持有相关股票的投资者收益增加。&/p&&p&皆大欢喜。&/p&&br&&br&&h2&2&/h2&&br&&blockquote&&p&&strong&高净值投资者在哪里?&/strong&&br&&/p&&/blockquote&&p&报告显示,&strong&北上深+粤浙苏闽&/strong&,GDP占全国36%,高净值投资者占全国74%。&br&&/p&&p&其中:&/p&&p&广东GDP占全国10.06%,数量占了全国17.91%;&/p&&p&北京GDP占全国3.17%,数量占了全国17.76%;&/p&&p&上海GDP占全国3.45%,数量占了全国15.30%;&/p&&br&&p&广东的高净值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也就是说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合计的高净值投资者数量就占了全国的50%。&/p&&p&另一方面,&strong&许多工业强大的地方,其高净值投资者数量远低于GDP比例。&/strong&&/p&&p&比如以下几个地区:&/p&&p&山东,GDP占全国8.71%,数量占全国3.50%;&/p&&p&河南,GDP占全国5.12%,数量占全国1.72%;&/p&&p&湖南,GDP占全国4.01%,数量占全国1.34%;&/p&&p&河北,GDP占全国4.12%,数量占全国1.31%;&/p&&br&&p&最低的则是甘肃,其GDP占全国的0.94%,但是高净值投资者数量只占全国的0.07%,两者比例差距超过了10倍。&/p&&br&&blockquote&&p&&strong&为什么工业创造的财富如此稀少?&/strong&&/p&&/blockquote&&p&这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财富创造方式有关。根据相关报告,高净值人群中——&br&&/p&&p&60岁以上的,主要从事制造业和能源矿产行业;&/p&&p&40-50岁的,主要从事贸易和房地产;&/p&&p&20-30岁的,主要从事金融和互联网行业。&/p&&br&&p&这个年龄分布,和我国几波经济转型浪潮一脉相承,从满足内需的制造业,到对外出口的代工制造业,到房地产+重工业,到今天的金融服务业和互联网的兴起,一步步见证了财富的流转。&/p&&br&&br&&h2&3&/h2&&br&&blockquote&&p&&strong&在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行业和城市将会兴起呢?&/strong&&/p&&/blockquote&&p&君临认为,驱动这种转变的力量,一个是市场的,一个是政策的。&/p&&p&先说市场力量。&/p&&p&&strong&市场力量的转变动力在于需求和稀缺性。&/strong&&/p&&p&过去十年,因为制造业的大发展,大多数实体商品的生产都供过于求,导致了相关商品的贬值。比如一吨钢铁不如一斤白菜的价格,资本脱实入虚,都是这种“生产过剩”的反映。&/p&&p&但在另一方面,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仍然稀缺的商品,肯定将会成为新的财富主流。打开一份&strong&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strong&的相关报告看看就很清楚了。&/p&&p&第一大宗的进口商品:芯片、液晶屏幕等IT商品。&/p&&p&第二大宗的进口商品:飞机、汽车等高端交通设备。&/p&&p&第三大宗的进口商品:医药和医疗设备。&/p&&p&第四大宗的进口商品:水果、大豆、牛奶、谷物等食品。&/p&&br&&p&这是实物商品的四大类稀缺需求,他们取代了石油和铁矿石等原料,成为了现阶段增速最快的大类进口商品。&/p&&p&还有&strong&服务贸易逆差&/strong&,近年来连年扩大,2014年逆差1980亿美元,2015年逆差1366亿美元,月份逆差2340亿美元,这块的增速比实物商品的要高得多。&/p&&p&主要的需求点在哪里呢?&/p&&p&第一,金融资产配置的国际化,有钱人最怕的不是财富不增值了,而是风险,所以将资产转移至海外,买美元、房产、保险、基金,目的都是为了分散风险。&/p&&p&第二,文化。看看每年多少进口的美影、日漫、韩剧、综艺版权,就知道这方面的需求有多庞大了。&/p&&p&第三,旅游。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价廉物美的东南亚,而涌向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旅游呢?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从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的升级。&/p&&p&第四,留学教育,养老医疗。让孩子移民,让家人移民,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在中国赚钱,呼吸雾霾,背后的痛点不正是巨大的机会所在么?&/p&&br&&br&&h2&4&/h2&&br&&p&以上这些商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正是现阶段中国最稀缺的。&br&&/p&&p&谁能满足他们,谁就相当于站在了财富的风口。&/p&&p&从市场的角度而言,这些需求主要从属于四个领域:&strong&金融、贸易、文化、科技&/strong&。&/p&&p&举个例子,像进口农业食品,看起来它的机会属于农业,属于广大的三线地区,其实并非如此。在国内的土壤和空气环境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看起来十年内都很难解决),这个机会只属于进口贸易中心。&/p&&p&现在,我们放眼全球,看看那些中国以外一线城市。我这里列了10个,他们的地位大致如下——&/p&&p&全球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纽约、伦敦、香港&/p&&p&全球性的文化和科技中心:洛杉矶、旧金山湾区&/p&&p&区域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巴黎、东京、新加坡、悉尼、迪拜&/p&&p&可以看到,“金融、贸易、文化、科技”这四个领域,不仅是我国需求和稀缺性最强的环节,同样也是全球创造财富的主要环节。&/p&&br&&p&这四个环节,如果放到我国的篮子里,则是这么一个地位排名——&/p&&p&金融中心:北京、上海、深圳&/p&&p&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p&&p&文化中心:北京、上海&/p&&p&科技中心:北京、深圳&/p&&p&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广州、杭州、南京、成都&/p&&p&区域性的贸易中心:武汉、成都、沈阳、西安&/p&&br&&p&前面四个,应该没什么争议,他们也是我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来源。后面两个排名,解释一下。&/p&&p&&strong&——关于区域性金融中心&/strong&&/p&&p&北上深能够成为金融中心,是因为他们集中了几乎所有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的总部。那么其他的区域中心看什么呢?&/p&&p&我这里看的是私募基金管理资产的数量,也就是体现着作为一个地方“财富管理中心”的作用。在北上深之下,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是私募基金管理资产最多的四个城市,他们得益的,正是本地周边高净值投资者的相对较多。&/p&&p&&strong&——关于区域性贸易中心&/strong&&/p&&p&一般的中国企业,在总部之外,都会设置各个地区总部,利于向下辐射。如果规模较小,通常就会设置三个区域分部:北京(华北)、上海(华东)、广州(华南)。&/p&&p&如果规模较大,通常就会加上武汉(华中)、成都(西南)、沈阳(东北)、西安(西北)。于是就形成了中国的“三大四小”贸易中心格局。&/p&&p&总的来说,以上这些中心城市,都占据了非常好的战略位置,中心复合性越高,辐射范围越大,未来的市场机会越多。&/p&&br&&br&&h2&5&/h2&&br&&p&但以上这些,只是纯市场的角度而言,而市场并不会完全按照市场的指挥棒运转。&br&&/p&&p&还有&strong&政策的魔法棒&/strong&。&/p&&p&举个例子,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四座城市,分别是“天津、重庆、成都、武汉”。成都和武汉的战略重要性,我们都知道,随着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制造业向长江经济带转移,两座城市作为主要的区域门户,受益匪浅。&/p&&p&但是天津和重庆,却凭借着政策的力量,成为了最闪耀的双子星。这背后,正是前国家领袖的环渤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家乡情结。&/p&&br&&blockquote&&p&&strong&那么,未来五年的国家区域战略又是什么呢?&/strong&&/p&&/blockquote&&p&几个关键词。&/p&&p&第一个是&strong&“国家中心城市”战略&/strong&。&/p&&p&几年前,我国政策中有一句话叫“城镇化战略”,意思就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避免大城市病。但是几年下来,效果未如理想。小城镇卖地指标太多,建了很多房子,但是却没人买,空置在那里成了鬼屋;一二线城市没有土地指标,但是却流入大量人口,导致供不应求、房价暴涨。&/p&&p&其实,工业才需要往小城镇发展,因为土地和人力成本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但如今我国的工业化已经结束,需求主要来自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而这些行业的成长取决于人才和创新,高度聚集在大城市。聚集度越高,效率越明显。&/p&&p&这个矛盾,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小城镇战略无以为继,于是最近终于幡然醒悟,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说白了,就是要迎合趋势,打造大都会。&/p&&p&但是呢,你要说只打造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显然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你总不可能让全国人民都移居到那几个城市去吧,于是四大一线升级为“全球城市”(其实只给个高帽子,没啥实质政策),二线城市升级为“新一线城市”(&strong&这个才是政策的肉&/strong&),就成了关键的抓手。&/p&&br&&br&&h2&6&/h2&&br&&blockquote&&p&&strong&哪些“新一线城市”会站在风口呢?&/strong&&/p&&/blockquote&&p&第二个关键词,&strong&“中部崛起”战略&/strong&。种种迹象表明,中部崛起战略将会取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成为未来五年的国家区域战略重心。&/p&&p&十几年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出,主要的考量是弥补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巨大经济落差,着眼点在于政治,在于建立和谐社会。&/p&&p&但是从经济的角度而言,显然不是最优解。产业转移,从长三和珠三出发,最佳的落地在长江中游,因为这里离出海口和主要市场的物流距离最近,经济联系也更紧密,成本无疑低于西部地区。&/p&&p&现在,既然西部的成都和重庆已经发展了起来,辐射点形成,贵州和西藏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成熟了很多,那么最合理的选择,就是将重心转向最适合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p&&p&&strong&中部崛起的支点,则是武汉。&/strong&&/p&&p&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东西有长江水道,连接下游的上海出海口,和上游的重庆、成都。南北有京广高铁,连接北京和广州,向来是华中物流之枢纽。这个优势,是周边的长沙、郑州、南昌、合肥等省会所无法抗衡的。比如郑州,虽然也是交通要道,但是东西铁路连接的西安和连云港,物流需求无疑比长江水道要差得远。&/p&&p&正因如此,国家产业升级三大战略“半导体、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半导体的国家队生产基地——投资1600亿元的长江存储,才会放在武汉。&/p&&p&今日的武汉,其地位正如十几年前的重庆,是被命运的轮盘指向的那座机会之城。&/p&&br&&br&&h2&7&/h2&&br&&p&在国家的中部崛起规划中,同时对武汉和郑州“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br&&/p&&p&这是颇堪玩味的。&/p&&p&在中部城市里,郑州的战略地位不如武汉,经济规模低于长沙,发展速度和高科技实力弱于合肥,为什么就被国家钦点了呢?&/p&&p&这里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p&&p&第一,从政治的角度考虑,武汉主要辐射的是南方和长江经济带,国家需要居中平衡,安排一个北方的辐射点,能够对黄河经济带有一定影响力的支点。郑州恰好符合这个要求。&/p&&p&第二,从人口的角度考虑,河南有1亿人口,远远大于只有4000万到7000万人口之间的湖南、安徽和江西。并且从过往的人口流动来看,后三个省份的人口都主要流向了沿海地区,省会的辐射力不强。而郑州的人口聚集速度很快,2000年郑州常住人口666万人,万人,增长了43%,是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p&&p&第三,从领袖情结的角度考虑,这是领导人的事业转折点之一,多多少少总有点加分。&/p&&br&&p&这里就涉及到第三个关键词:&strong&领袖情结。&/strong&&/p&&p&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strong&郑州、合肥、厦门、杭州&/strong&”这四座二线城市,可谓是近年来最得领袖关怀的地方。比如国家半导体大战略的四大项目,除了旗舰项目放在武汉,其余的三支,则分别是合肥的长鑫,福建厦门和晋江的半导体基地。&/p&&p&厦门和晋江,本是同根生,频频得到国家级项目关照,何其幸运。还有杭州,相继拿下亚运会、G20领导人峰会,一来拿到了“影响力”,二来拿到了国家的基建拨款,商机无限。&/p&&p&合肥、厦门、杭州,放在过去,很少得到如此级别的国家关怀,如今大项目频频砸来,只能说“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回头再看,得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钦点的郑州,未来的大项目,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p&&p&今日的郑州,其地位正如十几年前的天津,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可揣测。&/p&&br&&br&&h2&8&/h2&&br&&blockquote&&p&&strong&总结一下,未来五年的机会之城在哪里呢?&/strong&&/p&&/blockquote&&p&第一是&strong&北上广深,还有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strong&,这是由市场的力量驱动的,受益于金融、贸易、文化、科技的需求稀缺性,财富将会继续集中。&/p&&p&第二是&strong&武汉+郑州,还有合肥、厦门、杭州等城市&/strong&,这是由政策力量驱动的,就像十年前的重庆、天津一样,在高层意志的推动下强势崛起,他们是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主要受益者。【微信公众号:君临(junlin_1980)】&/p&&br&&p&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mp./s/ynbLSmiqBYa9umKTB9guL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未来五年的机会之城在哪里?&i class=&icon-external&&&/i&&/a&&/p&
文 | 君临 最近看了几份关于中国高净值投资者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君临做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高净值投资者是一群什么人?简单来说,就是个人拥有资产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人群。根据相关报告,截至2016年5月,这群人在中国有13…
&b&36氪在11-21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vivo的三大高管阐述了他们近两年的战略思路:&/b&&br&&br&&p&如果回到两年前,中国手机市场还是苹果、三星的天下,小米的互联网思维被封为圣经般在国产手机厂商中传颂,千元机市场更是掀起一场场腥风血雨,价格战和眼球战此起彼伏。&br&&/p&&br&&p&然而两年后的中国手机市场演变成另一番景象,中华酷联已解体,苹果销量下滑,三星爆炸事件“自残”,相对的OPPO、vivo却力压华为强势崛起。&br&&/p&&br&&p&当然,大多数人可能不会记得也恰恰是两年前(2014年12月),vivo公司高官团队首次正式跟媒体见面,两年后的今天,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高级副总裁倪旭东、高级副总裁施玉坚为代表的高管团队第二次面向媒体,从产品、营销、供应链等多个层面解读vivo的打法,试图告诉我们为什么vivo就忽然崛起了?&br&&/p&&br&&br&&img src=&/v2-621eded2bbe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0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621eded2bbee_r.jpg&&&br&&p&从左至右,依次为vivo高级副总裁倪旭东、执行副总裁胡柏山、高级副总裁施玉坚。&/p&&br&&p&事实上,vivo今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毋庸置疑,根据多个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OPPO、vivo挤下华为取得该季中国市场占有率冠亚军位置。比如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就显示,今年第三季度vivo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6.2%,去年同期为8.8%,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14%。&/p&&br&&p&在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看来,vivo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秘诀在于企业文化中的消费者导向。但是论及消费者导向,似乎很难有说服力,试问哪一家手机厂商不是在强力讨好消费者,满足用户的需求。&br&&/p&&br&那么,讨好消费者,vivo的做法有何不同?&br&&br&&p&根据胡柏山的介绍,vivo把消费者需求可以分成两大方面:一个是负向需求,另一个是正向需求。&/p&&p&所谓负向需求,就是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所感知到的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慢、卡、顿、续航等痛点,vivo会针对这些用户不满意的因素,前期花工夫去解决;&br&&/p&&br&&p&正向需求,指的则是对消费者的洞察,在怎样的应用场景使用什么样的功能会比较多?比如随着手机拍照使用的频率逐渐增多,会发现热爱拍照的人前置摄像头使用的频率更高。&/p&&br&&p&其实,在智能手机刚普及时,几乎所有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像素比前置摄像头要高,然而近两年会发现,手机厂商在拍照层面做功课的同时,前置摄像头的像素已经高于后置摄像头。&/p&&br&&p&vivo是从x7这款产品开始把前置摄像头像素高于后置摄像头,当时采用的是后置1300W PDAF+前置 1600W FF,如今最新发布的x9已经把前置摄像头升级为双摄2000w。&br&&/p&&br&&p&另外,在x9这款产品发布时,vivo还宣称要让男生也爱上自拍,其实这是源于男生拍照的痛点:以前自拍都显得太娘了。彭于晏的硬汉气质,恰恰符合vivo x9的定位,于是才找他来做这款产品的代言人,目的是让女生、男生都爱上自拍。&/p&&br&vivo的成功是否在于营销、信息不对称?&br&&br&&p&在OPPO、vivo取得强势增长的时候,行业内就有人认为关键因素在于铺天盖地的营销和三四线城市的信息不对称,就连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都如此评论:&/p&&br&&blockquote&&p&他们(指OPPO、vivo)今年很成功是核心原因,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换机潮,还有信息不对称,因为越往一二线,信息越透明,(在三四五线城市)大家不知道里面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还可以有别的可选择。&/p&&/blockquote&&br&&p&vivo高级副总裁倪旭东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说10年前是信息不对称,现在是信息更对称,理由是如今中国移动的4G用户都突破5亿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更是达到了9亿,这个时代不断的演化使得信息透明,消费者的底气、成熟度在提升,他们知道如何选择手机。&/p&&br&&p&倪旭东同时表示,vivo的地推、渠道都应该归在营销层面。他用两个成语概括了营销和产品、服务的关系。“营销对我们来说一直是锦上添花,产品、服务才是雪中送炭,产品服务是1,营销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前面的1,这个企业在可持续性上、健康上就会出问题”,倪旭东如是说。&br&&/p&&br&&p&vivo地推带来的成果,直接可以看作是渠道优势的红利。2014年前后,用户接触到最多的厂商就是在互联网模式上玩得很溜的小米、华为、魅族,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风向开始朝着线下转变,华为、小米们也纷纷开始进军线下了,这恰恰使得OPPO、vivo得到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曝光量,反而成为学习的对象。&/p&&br&&p&谈及线下渠道铺设的门店,倪旭东则认为手机行业是一个综合体,因为它结合到很多行业的属性,比如与有IT属性、时尚属性以及快销品属性。而vivo的门店,假设你把其定位于快消品,那么就要考虑消费者能不能得到便捷的购买、咨询、体验和服务。&/p&&br&&p&“vivo的门店不是纯卖货的,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手机各个方面的咨询、服务、便捷性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手机厂商就要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无论是体验还是服务”,倪旭东补充道。&br&&/p&&br&&p&同时,倪旭东还透露,vivo在2013年就成立了线上团队,vivo内部高管为此进行了一个闭门讨论,内容就是关于线上线下的问题,因为当时线上服务很火热,但vivo是没有纯线上品牌的企业。&/p&&br&&p&不过当时讨论的结果是,线上线下不是对立、割裂的关系,而是融合的。&/p&&br&&p&倪旭东还坦言,vivo在电商或者在一线城市的份额,虽然没有在行业的整体份额那么高,至少说明线上、一线城市也好,消费者更理性、更挑剔,促使vivo在品牌、产品层面,有更好的提升机会。&/p&&p&“反正做品牌、做企业,肯定是一个马拉松”,他说。&/p&&br&谈研发、谈专利&br&&br&&p&从X1、X3、X5,vivo一直把Hi-Fi引入到智能手机,并作为主要的宣传点,前不久发布x9时,vivo进行了一次品牌升级:由原先的“Hifi & Smart”,升级为“Camera & Music”。不过据vivo高管介绍,其实品牌升级并没有去掉Hi-Fi,Hi-Fi还是重要的DNA。&/p&&br&&p&但聚焦于Camera,侧面则反映出vivo的研发投入,除了自身的积累,近年还选择与索尼、三星合作,因为中国唯一没有干好就是数码相机技术,这恰恰是手机拍照需求的核心,只能选择与美国、韩国供应商合作把短板补起来。&br&&/p&&br&&p&“另一方面,这也牵涉到ODM,不是说ODM一定不好,谁能管理好ODM也是一种能力,vivo之前定制很多芯片,这个我们愿意去投资,公司从没说只能花多少钱,技术团队评估这个事情应该是我们要干的,我们就去干”,vivo高级副总裁施玉坚说道。&/p&&br&&p&事实上,手机厂商大力度投入研发经费已是大势所趋,毕竟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才具备市场的话语权,这也牵涉到中国手机厂商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那就是专利。高通与魅族,爱立信与小米,杜比与OPPO\vivo,类似的国外大公司诉讼中国手机厂商的案例层出不穷。&/p&&br&&p&施玉坚认为专利问题不应该是成为市场继续往前走的阻碍,无非是建立和合作伙伴洽谈、沟通、合作的方式去解决。“每个公司其实都面对专利的问题,不光是苹果、三星,越是走在前面的品牌,面临的挑战越大。但是专利的逻辑本质上应该是专利是促进行业的发展的,所以总体来说各个公司还是立足于协商、共赢的思路,做关于专利授权的谈判”。&/p&&br&供应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谁也逃不了&br&&br&&p&如我们所知,锤子、小米前期在供应链层面都吃过亏,本质问题是没有稳定、有规律的销量导致供应链无法做出提前布局,经常出现一会儿缺货、一会儿货很多的境况,就连雷军自己都坦言,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是超复杂,不是一夜之间能解决的。&/p&&br&&p&事实上,即便vivo现在的体量已经很大,从vivo高管口中得到的答案依然是:供应链的问题时刻存在,关键要看你如何提前规划。&br&&/p&&br&&p&“对于供应链伙伴来说,它的投资是需要提前的。下一年的投资在每年11月份基本就决定了,不规划一个数量,临时去追,神仙也追不回来”,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这样说道。&/p&&br&&p&胡柏山表示,每年从10月份开始,vivo就会预测下一年整年的需求,按照之前的经验,对自己的目标就正负10%这个幅度给到供应链,就相对靠谱的多。不像以前vivo采购部门临时去追货还有效果,现在做得越来越大出去追货其实没有什么效果。&/p&&br&&p&胡柏山还透露,与供应链打交道久了,他们有好的技术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为你讲解这个技术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以索尼为例,虽然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考虑技术维度,但是往往双方之间经过多次碰撞,就会把技术转化成消费者能体验到的解决方案,然后进入技术开发阶段,但是一个芯片方案即便现在可以确定,明年底能出来就不错了,真正大批量甚至要到后年。&/p&&br&&p&“如果没有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没有整年计划,他是不可能把最好的技术告诉你”,胡柏山表示。&/p&&br&&p&当然,与供应链打好关系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资金管理。“vivo跟供应商的结款,如果条件是30天月结,那付款一定不会超过第45天。如果供应链的资金链紧张,他们会跟我们说,vivo甚至会提前付款,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大批量商业化的东西”,胡柏山说道。&/p&&br&&p&但是,今年中国市场的玩家大多出现了缺货的情况,尤其是OPPO和vivo,vivo高级副总裁倪旭东毫不掩饰的说到现在依然还在缺货。原因在于跟供应链分析的结果显示,虽然说整个全球市场手机的台数没有变化,但是别忘记了屏在增大、芯片的套片个数、面积都在增长,才出现供应链紧绷的情况。&/p&&br&&p&另外,以过去的历史发展经验来说,行业供货量多了,不是好事,供大于求了,可能就是危机发生的前兆。&/p&&br&&p&在倪旭东眼中,缺货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如今,这个烦恼还会一直持续下去。&/p&&br&&blockquote&&p&文 | 周天&/p&&p&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p/505701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时隔两年,三大高管齐亮相:vivo凭什么就忽然崛起了?&i class=&icon-external&&&/i&&/a&&/p&&/blockquote&
36氪在11-21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vivo的三大高管阐述了他们近两年的战略思路: 如果回到两年前,中国手机市场还是苹果、三星的天下,小米的互联网思维被封为圣经般在国产手机厂商中传颂,千元机市场更是掀起一场场腥风血雨,价格战和眼球战此起彼伏。 然而…
&img src=&/v2-ff05cd19130cecc42a94_b.png& data-rawwidth=&643&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3& data-original=&/v2-ff05cd19130cecc42a94_r.png&&&h2&前言&/h2&&p&融资融券自从2010年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普通股民必不可少的一项炒股助手。但是无论在知乎上还是在网页上,却基本上很难找到关于融资融券的&b&系统的、全面的、本质的阐述&/b&,有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零碎的信息。&/p&&p&本文,我希望将这个业务全面地呈献给大家,具体内容主要讲四个部分:&/p&&p&1、融资融券的本质是什么?&/p&&p&2、融资融券这个工具可以干什么?&/p&&p&3、融资融券这个业务的发展前景以及这个部门在证券公司地位如何?&/p&&p&4、关于融资融券的一些补充知识。&/p&&p&备注:本文字数很多,看完后一定会让你完全搞懂融资融券这项业务。&/p&&img src=&/v2-9d2ae7e4c2e5284fec1b6_b.pn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v2-9d2ae7e4c2e5284fec1b6_r.png&&&h2&1、融资融券的本质是什么?&/h2&&p&融资融券的本质就是两个字:&b&工具&/b&。&/p&&p&虽然它既不提供选股方法,又不提供投资策略,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它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融资融券可以:&/p&&img src=&/v2-f120f5edf6abff71f6023e_b.pn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p&它的意思是,无论A股市场如何变化,只要你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选股逻辑,两融就可以帮你达到你的目的。&/p&&p&举几个简单的例子:&/p&&p&1、牛股永远在变化。从去年的特力A到今年的四川双马,无论市场涨跌如何,永远不停地有牛股冒出来,就以今年为例,就有以下这么多牛股&/p&&img src=&/v2-de6a679f62ee965_b.png& data-rawwidth=&614&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v2-de6a679f62ee965_r.png&&&p&那么两融如何应对:&b&它们都可以融资买&/b&!(对,你没有看错,暴风集团、通合科技之类的担保股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融资买入,后面会具体讲到)&/p&&p&当然融券受制于券源以及中国国情暂时无法实现全部覆盖,但相信终有一天也可以完成。&/p&&p&2、受欢迎的行业永远在变化。前段时间深圳开策略会的时候,不同行业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的行业比如周期类行业中的建筑、煤炭之类的相当受欢迎,基本上一个场几百个位子都坐得满满当当的,后面甚至还站了不少投资者。而有的行业则备受冷落,类似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度就比去年下降很多。&/p&&img src=&/v2-0944cfffce2a7f4886448db_b.png& data-rawwidth=&578& data-rawheight=&5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v2-0944cfffce2a7f4886448db_r.png&&&p&那么两融如何应对:&b&很多板块和概念内都有两融标的。&/b&&/p&&p&而且现在的两融标的都是交易所精心选出来的,相对一般的股票风险反而相对较小。&/p&&p&3、这个市场的交易策略不停地在变化。在前一段时间,基本上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公布了本年度的交易策略。然后作为一个非研究领域的从业者,我就懵了。。因为所有券商给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例如最乐观的就是海通和华泰,认为走向慢牛格局,而国君、中信、中金、招商相对来说在保守中带有乐观。当然最搞笑的是银河,它认为:2017年对A股而言将面临一定波动,但仍存在结构性机会。(这个不是废话吗?)&/p&&p&&img src=&/v2-dc50697f34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dc50697f34_r.png&&那么两融如何应对:&b&看多可以融资买,看空可以融券卖。震荡市用融资融券高抛低吸还不用承担底仓风险。&/b&&/p&&p&4、最后不停变化的还有政策,例如最新出台的标的证券修订案,增加了两融标的(从873个增加到950个),同时针对高估值、盈利不佳的企业折算率调整为0。&/p&&p&&img src=&/v2-d3180cafca343cc6ea72eade28a4cdf3_b.png& data-rawwidth=&663&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3& data-original=&/v2-d3180cafca343cc6ea72eade28a4cdf3_r.png&&&b&那么两融如何解读?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一个坏消息是折算率下调导致两融创造增量资金减少且说明监管逐渐趋严,而一个好消息则是标的证券范围扩大,可选择面变广&/b&。&br&&img src=&/v2-9d2ae7e4c2e5284fec1b6_b.pn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v2-9d2ae7e4c2e5284fec1b6_r.png&&&/p&&h2&2、融资融券这个工具可以干什么?&/h2&&p&融资融券这项业务目前所有的功能都可以用我制作的这张图来概括:&/p&&p&&img src=&/v2-bd523f4abe5_b.pn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v2-bd523f4abe5_r.png&&其中融资购买交易所标的证券和融券卖出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功能,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如果单纯只是融券很有可能是看空市场或者看空这只股票。而持有停牌证券的同时融同类券卖出很可能则是为了规避风险。&/p&&br&&h2&拓展一:如何将两融账户的钱提取进行生活消费和购买担保证券&/h2&&p&其中用到的是两条规则的核心:&/p&&p&第一条规则是&b&投资者从信用账户提取保证金可用余额中的现金或可冲抵保证金证券,需满足信用账户的维持担保比例(即总资产/总负债)超过300%,且提取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300%。&/b&&/p&&p&第二条规则是&b&融资融券内交易资金可购买担保证券。&/b&&/p&&p&&b&因此基于这两条规则,在进行一定的操作后可以选择:1、提取三分之一现金。2、以小于等于1比1的资金购买担保证券&/b&。&/p&&p&具体的操作技巧主要有四种,本别是两融对冲交易(需要融券),单边融资交易(国债ETF),跨账户交易(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以及当日ETF(黄金ETF和H股ETF),因为操作流程略微有点复杂,鉴于此次主要讲两融要点,所以在此省略。&/p&&img src=&/v2-d071c49ad5ad299c09066c_b.pn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v2-d071c49ad5ad299c09066c_r.png&&&br&&h2&拓展二:融券日内交易是什么?&/h2&&p&&b&融资融券日内交易的核心是投资者对于日内高低点的准确判断&/b&。&/p&&p&在2015年牛市期间,由于股市成交量大(方便大资金进出),和股票波动幅度大(大票可能也有一天4、5个点波动幅度),所以成就了一批富有的操盘手。&/p&&p&那么融资融券在里面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p&&p&由于做日内交易需要一个条件:有底仓!&/p&&p&而很多投资者则不愿意去买底仓,因为有风险啊!像熔断的时候,哪怕你以前赚了很多,一个熔断直接将所有利润都吞噬了。&/p&&p&&b&所以通过普通买入再融券卖出,或者先融券卖出再普通买入的方式,可以锁定日内收益&/b&。&/p&&p&&b&唯一美中不足的是T+1还券的规则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b&。&/p&&br&&h2&拓展三:量化投资是什么?&/h2&&p&我觉得用简单的话来形容量化投资就是用数学、物理或者计算机等思维交易股票。就像下面的目前的一些主流的量化投资的策略池和选股模型,主要是阿尔法策略、趋势策略和套利策略。&/p&&p&&img src=&/v2-f6ef3f1eb29bbe75c4a0d_b.png& data-rawwidth=&782&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v2-f6ef3f1eb29bbe75c4a0d_r.png&&举一个简单的配对交易的例子:&/p&&img src=&/v2-2d1e399c981f26b46f9a81a9a38d8cb7_b.png& data-rawwidth=&753&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3& data-original=&/v2-2d1e399c981f26b46f9a81a9a38d8cb7_r.png&&&img src=&/v2-f3edc3fd7b6e_b.pn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v2-f3edc3fd7b6e_r.png&&&p&当然上面这个图主要是基于这个策略的回测模拟净值曲线,可以看到股票配对交易这个策略还是相对稳健的,夏普比率很高。&/p&&br&&h2&拓展四:网下打新是什么?&/h2&&p&&a href=&/?target=http%3A//.cn/zl/341648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怎么参加网下打新 网下打新的流程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zjfc84IucZhTt_95DBoPWKMInVnnxsB7U8aikAnZx1fnjKty1l-r0y8SYq8wHbGXyKNmYUr7uEOotDMjuh3X2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下申购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上面两个是网下打新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个人理解的网下打新,是这样的:&/p&&p&网下打新就相当于一个个草场(一批批新股),有一些羊在里面吃草,有的羊很小(1000万市值),有的羊较大(3000万市值),甚至有的羊非常大(几亿,十几亿市值)。&/p&&p&那么一开始在里面吃草的羊不多,但是像我们在外面的羊就不开心了。凭什么他们可以吃草?我们不能吃?我也要吃!!&/p&&p&所以一只只羊分别开始申请进入这个草场(申请CA证书),那么问题来了,一旦这个羊进来吃了,它每波都在吃,所以导致草越来越少(收益率越来越低)。&/p&&p&农场主觉得不行了,然后开始做栅栏(2000万、3000万,现在甚至有5000万)&/p&&p&导致有一批羊无法进入这个草场吃草(网下打新人数减少)&/p&&p&&b&目前的网下打新,收益率已经不到20%,但是仍可以吸引一批低风险偏好的大资金进行获利,因为IPO的提速,不错的收益率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但是预计未来收益将会不断降低。&/b&&/p&&p&附上打新收益计算:&/p&&img src=&/v2-db5ffb4c5bbc_b.png& data-rawwidth=&706&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6& data-original=&/v2-db5ffb4c5bbc_r.png&&&img src=&/v2-9d2ae7e4c2e5284fec1b6_b.pn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v2-9d2ae7e4c2e5284fec1b6_r.png&&&h2&3、融资融券这个业务的发展前景以及这个部门在证券公司地位如何?&/h2&&p&下面这个主要是证券公司各个业务的整体介绍和框架&/p&&p&&a href=&/?target=http%3A//bbs.pinggu.org/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证券公司业务框架&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我个人觉得写得基本很不错,融资融券这个业务目前作为类似于银行贷款的角色以后在证券公司的地位肯定会水涨船高(因为收入占比高!)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佣金已经很难赚钱,而证券公司的息差可以切实地帮助公司盈利(稳赚不赔),所以&b&融资融券部的地位在未来也会提高&/b&!&/p&&p&融资融券部在大部分证券公司属于业务部门,所以收入大家也可以猜到,在牛市的时候可以高于证券公司平均水平(当然还是少于自营和投行)。但是在未来它的定位我估计是&b&类经纪业务&/b&,因为业务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类似湘财证券和西藏同信证券等小券商直接开始打价格战来吸引客户,但是未来如果能做到&b&创新,用更多的服务来吸引客户&/b&,这个业务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p&&p&在未来的几年内,&b&我个人准备整体梳理下融资融券这项业务,结合我个人接触客户的经验,将它的历史、国内国外的经验(国外是如何操作的,有什么借鉴经验)写出来,由此提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未来前景预测以及一些业务建议,例如如何更好地盈利,如何拓展业务,如何进行投资者教育。&/b&&/p&&img src=&/v2-9d2ae7e4c2e5284fec1b6_b.pn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v2-9d2ae7e4c2e5284fec1b6_r.png&&&h2&4、关于融资融券的一些补充知识&/h2&&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是什么?&/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证券公司为何持有那些用于融券的证券&/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融资融券部门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融资融券业务为什么融资数额远远大于融券&/a&&br&&/p&&br&&p&希望这次的融资融券业务介绍对大家有帮助,因为我在平时去各个分公司、营业部和客户接触过程中,发现很多客户知道两融,但却不会真正地用两融。&/p&&p&最后如果有用的话请大家多多给我赞(赞赏就更好啦!)&/p&&p&另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专栏,以后可能会写包括股票在内的众多金融知识&/p&&p&&a href=&/taojinxiaobing& class=&internal&&淘金小兵 - 知乎专栏&/a&&br&&/p&&p&如果您有具体的问题,欢迎来值乎向我提问&/p&&p&&a href=&/zhi/people/663360?utm_campaign=qrcode_zhi_three&utm_medium=qrcode_button&utm_source=qrcode_zhihuapp& class=&internal&&值乎 - 说点儿有用的&/a&&/p&
前言融资融券自从2010年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普通股民必不可少的一项炒股助手。但是无论在知乎上还是在网页上,却基本上很难找到关于融资融券的系统的、全面的、本质的阐述,有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零碎的信息。本文,我希望将这…
谢邀。这几天不少人在传曹德旺逃跑了。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曹德旺,他自己的回答是:&br&&br&&strong&“事实上曹德旺没有跑,也不会跑,我的事业重心一定是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去美国,今年70岁了,不会讲话不会开车,进不了他的主流社会,我去干吗?&strong&”&/strong&&/strong&&br&&br&&img src=&/v2-a776a760faa3dbc932962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那么曹德旺为什么要在美国建厂呢?&br&&br&根据曹德旺的分析,&b&虽然美国的人力成本比中国贵,但是土地、能源、利息、物流、税收等费用都比中国便宜,而且在美国“办个企业不用像在国内一样请客送礼,看上级领导脸色”。六年前,与美国对比,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高;六年后,中国商品不仅交易成本高,而且连生产成本的优势也快消失了。&/b&长此以往,中国制造业恐怕将没有任何竞争优势。&br&&br&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空间非常有限。要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还是依靠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泛指所有跟交易有关的成本,包括管理、销售、物流等环节产生的费用以及税收、杂费等“看得见”的费用,还包括各种形式的“公关”费用以及保护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费用等“看不见”的费用。通俗地说,交易费用是制度运行的费用。因此,一个国家的制度质量越高,其运行费用就越低,分摊到企业身上的税收和杂费就越低,企业就越是可能有竞争力。&b&反之,如果一个国家政府运行效率低、贪腐严重,税费必然高,企业的负担就越重,想降也降不下来。&/b&&br&&br&最近的经济学理论证明了上述观点。过去,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决定了比较优势,进而决定了贸易模式。现在,经济学家发现一个国家的制度质量决定了比较优势以及贸易模式。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纳恩(Nathan Nunn)的跨国实证分析表明,那些制度质量更高的国家,在生产和出口高科技产品(契约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br&&br&因此,要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提高中国的制度质量,降低中国的制度成本。就此而言,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里也明确提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br&&br&降低交易成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减少各种浪费。第二,精简政府规模,建设高效的“小政府”,从而大大降低财政性支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税收。第三,加大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力度,坚决禁止对企业的各类违规收费和摊派。第四,保护企业的合法契约,政府要带头遵守“契约精神”,这样才能优化经商环境,减少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br&&br&以下是我们与曹德旺的完整对话:&br&&br&新京报:此次在美国投资建厂是基于什么样的契机?&br&&br&曹德旺:福耀是做汽车玻璃的,我做了三十几年的汽车玻璃,国外8大汽车制造商都是我的客户,最初签约时,他们只是在中国买我的玻璃,因为我在其他国家没有工厂。&br&&br&2009年,德国大众要求我们作为供应商2012年前必须在俄罗斯有工厂,那我们2012年就在俄罗斯建了一个厂;2012年,通用公司又要求我们,2016年12月之前必须在美国建一个工厂,2017年1月必须在美国供货。这个时候福耀已经是通用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了。准确来讲,一开始决定去外面建厂是我们答应人家的,不答应生意就没法做。&br&&br&新京报:10亿美元的投资是怎样构成的?&br&&br&曹德旺:在俄亥俄州建的汽车玻璃工厂投资6亿多美元,在其他两个州建了配套的上游材料工厂和仓库,花了3亿多,总共加起来10亿美元。&br&&br&新京报:建厂的资金都是福耀自己承担?&br&&br&曹德旺:那当然了,作为供应商你有这个责任。不过国外这些大企业是先拿大单跟你做两三年,让你先赚到钱再出钱建工厂。像美国通用就是提前给我们签了单,我们答应人家在2016年建厂。&br&&br&新京报:能不能讲讲投资建厂前实地考察的过程?&br&&br&曹德旺:2013年开始,我们就在美国各地考察。各个州都知道我们福耀要来美国建厂了,几个州的招商局跑到福耀,抛出很优惠的条件,希望能吸引我们。比如,我在俄亥俄州建厂房,18万平方米,675亩地,卖给我1500万美元,俄亥俄州政府给我们各种补贴,目前第一笔补贴就有1500万美元左右。算下来等于买土地没有花钱。&br&&br&新京报:实地考察和比较后你有什么感想?&br&&br&曹德旺:我认为美国人恢复制造业大国的决心很大。从总统到各个政府部门的一把手都出面为发展制造业“站台”。调研完之后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来了,而不是一直拖在国内。&br&&br&新京报:为什么这样说?&br&&br&曹德旺:中国制造业成本太高,美国天然气每立方相当于7毛钱人民币,中国卖2块2,这还是政府对我很优惠的前提下;电价,美国3毛钱左右,中国6毛多;高速公路,美国不收费,中国过路费一吨5毛钱。&br&&br&新京报:你最近也对外说过“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你认为在前面你提到的“贵”的东西中,什么又是最“贵”的、最大的负担?&br&&br&曹德旺:增值税吧。中国的增值税有多高?简单来说,一个卖6000块的手机,增值税大概要交1020块。当然,其中有可以抵扣的项目,是哪些呢?按照目前的税收制度,采购的费用可以抵扣,工资不能抵扣,折旧费不能抵扣,管理费、运输费这些都不能抵扣,不能抵扣的部分大概有40%到50%。&br&&br&按照中国目前一般企业的利润水平,这样算下来,最终大约有一半的营业利润都被收走了。制造业利润非常微薄。&br&&br&新京报:美国的情况呢?&br&&br&曹德旺:美国没有增值税,只有35%的所得税,加上其他各项税费总共大约40%,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其中问题主要就出在增值税上。&br&&br&新京报:你过去常常提到小微企业,说“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末梢神经”。增值税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br&&br&曹德旺:小微企业就更艰难了。增值税的存在让很多小微企业长期无法发展壮大,也就难以和大企业做生意。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会把很多小微企业扼死在摇篮里。我们福耀自己就是小微企业出身,我相当明白其中的艰难。&br&&br&新京报:作为制造业企业家,你认为国内增值税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br&&br&曹德旺:像美国一样,把增值税取消,改成所得税,同时把所得税提高,赚钱了交税,没有赚钱就不用交税。&br&&br&但是另一方面,还要对那些骗税的进行从严打击,那些偷税漏税的,要从严惩处,就让他倾家荡产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中国对这些反而管得不够严。&br&&br&新京报:我们过去一直有个认知,中国人力成本低,廉价劳动力是一个优势。&br&&br&曹德旺: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前面说的所有的成本综合加下来,即使在劳动力比美国便宜的情况下,中国也已经没有突出优势了。况且劳动力现在也只是比美国便宜,跟周边国家比,一点竞争力都没有,跟俄罗斯、波兰、中欧都差不多,甚至中国的白领工资比这些国家还要高。&br&&br&新京报:你认为中国制造业丧失劳动力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br&&br&曹德旺:其中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国内基建速度太快,房地产发展过热,这些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民工。你知道现在房地产建筑工地都是怎么招工人的?很多都是按天招人,按天算钱,比如一天10个小时,给工人400块钱,他们也不交税。但是制造业不一样,我们要交税、买保险。劳动力价格就是这样抬高的。&br&&br&另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现在学生毕业后,首选的职业他要去当公务员,公务员当不上,退而求其次,选择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高素质的工人越来越少。&br&&br&新京报:跟美国的劳动力状况相比呢?&br&&br&曹德旺:美国蓝领劳动力价格大约是中国的8倍,这是美国之前施行的“去工业化”带来的后果,持续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大概50年的时间。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不去工厂了。去哪儿呢?大量跑到华尔街、硅谷这些地方。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服务业占国家GDP在65%左右。&br&&br&这导致现在美国要恢复制造业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劳工结构的问题,年轻工人没有,都是老工人。&br&&br&新京报:这个“去工业化”的后果,跟中国现在的劳动力状况有可比性吗?&br&&br&曹德旺:不是,美国是去工业化,而我们中国是从来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工业化,从美国学到的直接就是现在的“去工业化”。不过现在美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在大力恢复制造业。&br&&br&新京报:你以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国内制造业的环境是否还具备吸引和留住投资的优势?&br&&br&曹德旺:我就说一个现象:现在很多好的企业搬到欧美去了,中小企业呢,有的搬到越南,有的搬到柬埔寨。以纺织业企业为例,在越南、柬埔寨,棉花一吨比国内便宜40%;电价、水价、气价比国内便宜四五十,工人工资又比国内低。&br&&br&新京报:鉴于你前面谈到的这些问题,你觉得政府应该怎么做?&br&&br&曹德旺:我希望政府继续支持提倡发展实体经济,其实最近政府的声音也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具体做法上,政府应该关注小微企业,关注实体经济,财政金融要向国家扶持的产业倾斜。解决制造业的增值税问题。&br&&br&新京报:其实政府也一直在提倡资金要“脱虚就实”,你认为关键在哪?&br&&br&曹德旺:政府官员的数量毕竟有限,而利益群体层面比较广。你(政府)把这个窗户关掉,他从那个窗户跳进来,你把那个窗户关掉,他又从天窗跳进来,防不胜防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需要很多企业家自律,能够懂得大义,因为这不光是政府的责任。&br&&br&我以前老说,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觉得在国土上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以国家为重,树立一种报国为民的心态。&br&&br&新京报:“报国为民的心态”,这个话怎么理解?&br&&br&曹德旺:就好比金融、IT、房地产,这些赚钱快,赚钱也多,我为什么不做?因为我觉得做这些事除了自己赚两个钱,对国家一点好处都没有。多少人找我搞私募基金,我从来不答应做,我宁可捐给慈善机构,我也不愿意做这些。&br&&br&新京报:这种取舍是完全出于你个人的价值评判吗?还是说商业考量?&br&&br&曹德旺:完全是出于我自己的价值观。&br&&br&新京报:现在福耀在国内和国外投资的比例大概是什么情况?&br&&br&曹德旺:大概5年的时间,福耀在国外投了大约有70亿人民币,在国内也有七八十亿,目前来看投资规模基本持平。投资形式主要都是建厂,建生产线。&br&&br&新京报:下一步福耀还会加大在国外的投资吗?&br&&br&曹德旺:这个不好说,看具体情况。&br&&br&新京报:很多人想知道,玻璃大王接下来还会把发展重心放在国内吗?&br&&br&曹德旺:毫无疑问是放在国内,因为我的总部在中国。我在中国拥有一家最好的上市公司,每年我有两位数的增长,去年我才在香港挂牌。福耀现在净资产300个亿,我在国外才投了这些,能算什么?&br&&br&当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我是要塑造一个跨国集团。我之所以公开讲,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这不是我在抱怨,也不是我要跑。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我的朋友说我应该把嘴巴闭起来,我就是太直率了,最近遭了不少骂。&br&&br&新京报:你认为你的做法(去国外投资)会不会引发国内企业的示范效应,或者说跟风?&br&&br&曹德旺:做得好的人应该走出去。但是我也警告大家,你出去干什么、你能拿什么东西出去,这些最好想清楚。&br&&br&我在美国投资已经20年了,1995年进美国投资,到1998年,四年时间亏了接近1000万美元。福耀现在不一样,我有了跨国集团的规模,有了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资本,有稳定的订单,有美国市场的认可度。像我这样的企业,我觉得你就可以出去。&br&&br&新京报:有些人像当年说李嘉诚那样,说“不要让曹德旺跑了”,你想怎么回应这种声音?&br&&br&曹德旺:我觉得可以有这么一层理解:我们应该思考,为啥曹德旺要“跑”?把我前面说的问题解决了,大家不就不跑了吗?&br&&br&另外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事实上曹德旺没有“跑”,也不会跑,我的事业重心一定是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我跟你现实一点讲,我在中国是政协委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我获奖无数,慈善捐款金额达到80亿,大多数国人很尊重我。我要是考虑到钱,那我的股票很坚挺,我把股票卖掉不就解决问题了吗?&br&&br&我自己儿子又不接班,我去美国,今年70岁了,不会讲话不会开车,进不了他的主流社会,我去干吗?&br&&br&新京报:美国大选后形成新的政治格局,是否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影响?&br&&br&曹德旺:我在美国的时候,有记者采访时问我,特朗普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可能很严厉,你怕不怕他制裁你。我跟他讲,我是企业家,我在美国做生意,我做的事第一就是研究美国人需要什么东西;第二,我能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做出满足他需要的东西,如果我都能做到,质量也能达到他的要求,他什么TPP都没关系。为什么呢?你美国人自己需要,你又不会做,那你当然要去买了。这就是我理解的、我们跟美国的政策:你好我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br&&br&中国的增值税有多高?简单来说,一个卖6000块的手机,增值税大概要交1020块。不能抵扣的部分大概有40%到50%。&br&&br&&p&&i&&b&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京报官方微信号(微信ID:bjnews_xjb)&br&&/b&&/i&&/p&&p&&i&&b&未经授权不得转载&/b&&/i&&/p&
谢邀。这几天不少人在传曹德旺逃跑了。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曹德旺,他自己的回答是: “事实上曹德旺没有跑,也不会跑,我的事业重心一定是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去美国,今年70岁了,不会讲话不会开车,进不了他的主流社会,我去干吗?” 那么曹德旺为…
&img src=&/v2-58e7211ff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1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v2-58e7211ff_r.jpg&&讲述正题前,先介绍几个背景和名词。&p&&b&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b&的简称,是美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之一,负责监管期货、期权等市场。&br&&/p&&p&每周,CFTC都会发布一个报告,叫COT。&/p&&p&&b&COT,交易商持仓报告&/b&的简称,报告里对全美国的所有主流期货合约进行分类和总结。&/p&&p&美国主要有三大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每天交易量超过一千万份合约。&/p&&p&一句话总结,就是美国有3个期货交易所,然后有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监管他们仨,每周出报告公开他们的信息。&/p&&p&搞清楚几者的关系后,下面就来看怎么应用了。&/p&&p&---------------------------------&/p&&p&咱们先上google搜索关键词“CFTC COT”,找到其官网:&/p&&p&&img src=&/v2-173d98b9bea799d697e305b093e5f92d_b.pn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v2-173d98b9bea799d697e305b093e5f92d_r.png&&点进去看,原始版的COT报告长这个样子(我截图了欧元来举例子):&/p&&p&&img src=&/v2-59ba8f3f1822488cdce4e1_b.png&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v2-59ba8f3f1822488cdce4e1_r.png&&COT报告中,把一个产品的开仓分为&b&非商业头寸Non-Commercial&/b&,和&b&商业头寸Commercial&/b&两类。&/p&&p&&b&非商业头寸(红圈圈)&/b&,指的是散户所开的仓,这群人被视为走短线的投机者,也是我们下文&u&关注的重点&/u&。&/p&&p&&b&商业头寸&/b&,指的是大型机构开的仓,例如大型投行(高盛、摩根这些),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等。他们开仓的目的大多&u&并非为了投机&/u&,而是为了对冲,或者进出口实际需要用到外汇等等,被视为走长线的投资目的的仓位。&/p&&p&---------------------------------&/p&&p&我们先来重点关注非商业头寸。它的原理很类似股票,&u&&别人越疯狂买进的时候,你越应该离场;别人越恐慌逃离的时候,你越应该抄底”&/u&。总之,&u&站在少数的一边,才更接近胜利,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被收割的韭菜。&/u&&/p&&p&我们可以把Non-Commercial的未平仓合约数,当做股票中的交易量一样使用:&/p&&p&情况1,&u&价格在涨,未平仓数也在上升&/u&,这就好比股票里的“量价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仓做多,所以价格会持续上涨。&/p&&p&情况2,&u&价格在涨,但未平仓数下降&/u&。这说明目前的涨势只是因为大家之前手上的空仓太多,现在价格刚涨一点,就急着平掉空仓。这种涨势多数不会持久。&/p&&p&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价格触底后第一次上攻,这样的上攻多数会涨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然后再跌一次造双底。好比说这两天的欧元就是这个样子。&/p&&p&情况3,&u&价格在跌,未平仓数在上升&/u&,证明越来越多人开了新的空仓,价格应该会持续下跌。&/p&&p&情况4&u&,价格在跌,未平仓数在下降&/u&,证明这只是多头/空头想平掉一部分仓位,先落袋平安。这样的跌势并不会持续太久。&/p&&p&原始版的COT报告纯是数字,大家可能觉得看起来不方便,于是便有一些财经网站把它做成了图表形式,例如这家网站的图就做得挺好看:&a href=&/?target=https%3A///forex-trading/analysis/commitments-of-trade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orex COT | OANDA&i class=&icon-external&&&/i&&/a&&/p&&p&图中&b&黄线是欧元价格的走势&/b&,目前是1.05上下。蓝&b&色的线是Non-Commercial的未平仓合约数&/b&,一根线代表一周,线的头朝下是负的意思。&/p&&p&目前的欧元的未平仓数是负7万8千张合约,意思就是欧元空头占上风,其仓位比多头多出7万8千张。&/p&&p&&img src=&/v2-bbae43dbddb1a526c13b_b.pn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v2-bbae43dbddb1a526c13b_r.png&&我用红圈圈住最近几周,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周,欧元的空头正在减少,但欧元截至本周一前还在下跌,这就出现一个背离。&/p&&p&套用上面的总结,目前就是情况4。我们可以理解为,越来越多的欧元空头认为目前的价格已经跌够了,该陆续平仓走人了。价格的下跌只是一个惯性的作用,不会持续太久。&/p&&p&另外这家网站做得也不错,把COT报告划成图表之余,还每个货币对都加入一小段文字点评,方便我们对照自己的思考&a href=&/?target=https%3A//.hk/cotreport/index.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hk/cotrepor&/span&&span class=&invisible&&t/index.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p&&p&任何一个指标都没有百分百对的时候,把COT作为指标也不例外。但是使用它来辅助自己做外汇决定,绝对是个很好用的工具,因为它告诉了你,全世界最精英的群体(商业头寸)正在做什么,还有和你相同level的人(非商业头寸)正在做什么。&/p&
讲述正题前,先介绍几个背景和名词。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简称,是美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之一,负责监管期货、期权等市场。 每周,CFTC都会发布一个报告,叫COT。COT,交易商持仓报告的简称,报告里对全美国的所有主流期货合约进行分类和总结。…
&img src=&/v2-3c35ddc8e292deb10e40ae9a8bb94fac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3c35ddc8e292deb10e40ae9a8bb94fac_r.jpg&&&p&面对即将来临的春招,有不少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当然也有些大神同事拿到多个offer而纠结到底是该去四大,还是投行,或是其他,也陆续有些小朋友问我一些四大跳投行的问题,比如这位小朋友&a href=&/people/lemini/activities& class=&internal&&Lemini - 知乎&/a&,不过我实在没那么多时间来码字,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还错,干脆今天抽点时间放上来供大家分享,以下是原文。&/p&&br&&p&在讨论行业的具体特征之前,我想先同大家聊一聊生意的本质和商业模式,这一问题实际和后面的东西密切相关,但却不容易引起大家重视。我以为,任何求职的意向以及规划,都离不开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探讨。&/p&&p&&b&生意的本质:&/b&依靠一定的资源,产生收入,并追求剩余收入的最大化。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包含了两个基本商业等式:&/p&&p&1. 资产=负债+权益(第一句,依靠一定的资源产生收入)&/p&&br&&p&2. 剩余收入=收入-产生收入之代价(通俗地,利润=收入-成本,第二句,追求剩余收入最大化)&/p&&p&&b&商业模式:&/b&一门生意通过生产何种产品/提供何种服务,来满足何种人群的何种需求,最后通过何种方式赚取收入。在狭义的理解当中,商业模式意指前两句,最后一句被称为盈利模式。商业模式里涉及到的几个关键因素为&/p&&p&1. 何种产品/服务(product/service)&/p&&p&2. 满足何种人群(target customers)&/p&&p&3. 何种需求(target demand)&/p&&p&4. 如何产生收入(monetization)&/p&&p&以上两个常识性的等式以及关于商业模式的框架是几乎所有商业问题的根基,亦是商业(金融)分析的根基,关于它们的关系以及进一步的延伸理解和分析,以后有时间我可以写文章和大家再分享。具体到我们(毕业)找工作,选择职业上,就你所倾心的行业/公司而言,我们就要非常清楚以下问题&/p&&p&1. 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产品/服务,客户,需求,如何收费)&/p&&br&&p&2. 支撑它商业模式得以成功的资源是什么?(资产的构成,收入何以产生,产生收入的代价如何)&/p&&p&&b&一个一般的方法是:&/b&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基本不同,比较不同行业的公司,首先要比较各自的商业模式有何不同,所依赖的资源以及产生收入的方法、代价有何不同。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主要比较它们在同一商业模式当中各个环节的竞争优势。同一公司当中的不同职位,则比较它们对产生收入的直接贡献程度和产生的代价比。&/p&&p&&b&一、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b&&/p&&p&1. 很苦逼,真的苦逼,且是搬砖,真的搬砖。一天对着excel表格,眼睛会瞎掉的。&/p&&p&2. 但是,它习得的技能是最hard的,也就是更像一门技术,如果你有四大的几年经历,你对公司财务相关的所有问题,基本就是专家&/p&&p&3. Exit opportunities很好。不少四大的同学熬过苦逼的搬砖期,去到了VC/PE,去到了公司里当财务官,还有相当部分优秀的去到了上市公司当CFO,几乎八成的上市公司的CFO都是四大出来的,这个简直不能更诱人。CFO往往是公司上市之前进入,拿着公司的期权和高工资,搞完一单IPO搞两年不想干了又去另外一家公司搞上市,同样的再赚一遍,这种模式简直爽!因为上市公司要找CFO,没有比四大出来的人更懂财务了!&/p&&p&4. 工作季节性波动大。忙季能和投行咨询一样忙,闲季可以一个月休假出去浪。&/p&&p&5. 总体来说,我觉得能进四大作为职业起点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主要是看重其未来发展的出口。&/p&&p&&b&二. 投资银行(IBD)&/b&&/p&&p&从生意的本质和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投行(狭义上的IBD)是提供中介服务,去满足公司的资本运作需求(包括股权债权融资,也包括重组并购和ABS等),通过向客户收取佣金的方式来产生收入。投行依赖的资产分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和隐形资产(典型的如客户关系等)。广义上的投资银行,还包括研究部门,交易部门以及自营部门等等,当然也包括任何公司都具备的人力,行政,财务以及银行特殊的风控部门。对于投行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大家可以参考:&/p&&p&1. 投行的本质是中介服务,它需要服务于客户。这一点的implication是,你可能需要做很多称之为bullshit的“又脏又累又没有附加值”的工作,这基本占据了所有投行初级分析师至少1/3的时间。比如,你需要把PPT做得非常漂亮,你需要把报告的格式,颜色,字体调整到看起来非常专业。但这些东西,绝大多数时候,真的只是看起来而已。还有一点,你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安排你的工作量,而不是你今天可以完成多少,这是为什么很多投行分析师天天晚上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的原因之一。&/p&&p&2. IBD是大投行里招的人数最多,流动性最大,且几乎最苦逼的部门。因为IBD就是狭义的投行,它做的就是直接的中介服务,所以IBD的很多分析师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整理材料,等材料,报材料,和律师一起搞材料,和会计师一起审材料,和team member一起写材料。顺便再做几个参数都调整好的excel model,听起来很高端,但其实高中生的水平more than enough.&/p&&p&3. 投行直接产生收入的部门是IBD,资产管理,研究服务,交易等等。这些他们称之为前台,因此,这是投行的商业模式里最核心的部分,自然重要程度要比其他重要很多,也比较难进。当然,资产管理和狭义的投行IBD,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模式。&/p&&p&4. 投行的中后台(人力资源、风控、行政、财务等)和其他任何公司的类似部门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要因为它是投行,就要把它看得不一样。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可能是,你拿着同样的工资,但是在投行里做财务工作量要加倍甚至更多(因为你要配合其他繁忙的交易部门)&/p&&p&5. 除了少数(我武断的估计不超过3成)的真爱之外,绝大部分分析师在两三年之后会面临转型,如果你在投行的前几年没有很好的deal flow,你转型之时可能会比较痛苦,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p&&p&6. 投行转PE和VC的其实真的不多。不要以为进了大投行,以后进买方就是轻轻松松的事,这绝对是一个误解。究其原因,是因为两个行业要求的skills,以及大家工作形成的mentality大相径庭。投行更多的要带有销售的性质,你最核心的任务是make the deal happen(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抽佣金了),而不会去care这个deal 是否真的是fairly priced,这种mentality对买方来讲,显然是格格不入的。&/p&&p&7. 投行真的很忙,而太忙了会变傻。这样会让雇主觉得给你百万年薪(外资大行global pay年份好的水准)才不会亏。你要时刻从商业模式的链条去分析,你所处的职位到底为公司创造何种价值,公司为此要付出何种代价。太忙了人会变傻,例如,不少投行里的同学得自己很牛很smart。&/p&&p&8. 投行的好处在于培养你一天工作16个小时是理所当然的思维,收入很高,当然还可以在不明真相的群众面前装逼。&/p&&p&9. 投行是卖方,是中介。本质上和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房屋中介无异。如果还不明白投行商业模式的本质,请参见第1点。&/p&&p&以上9点大致分析了一些投行的基本情况,更多的是集中在狭义的投行。鉴于不少同学对投行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可能分析”真相”的部分居多。但不论如何,如若你对职业选择没有太明确的偏好,投行作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起点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你要承认一个事实:有钱了,你才能任性。&/p&&p&&b&三、咨询公司&/b&&/p&&p&咨询公司和狭义投行在商业模式非常类似。它们通过向客户提供某一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收取客户的佣金(咨询费)产生收入。咨询公司的模式相比投行会更加宽泛,面临的商业问题也更加多样化。这一类公司有如下特点可供大家参考:&/p&&p&1. 第一点请参考投行部分的第一点,大同小异。所以咨询顾问也会累得要死要活,半夜被客户骂哭还要第二早赶着7点的飞机去笑嘻嘻的面对客户。&/p&&p&2. 咨询公司的商业模式一直饱受争议。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凭借网上搜索,高级顾问(高级顾问也差不太多实际上)的言传身教,然后做出一套方案给行业里拥有10年甚至20年的从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层,请问如何prove你比这些行业内部的人更懂,你的方案更有价值呢?我的智商一直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我猜想,咨询公司内部实际上也没想明白,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咨询公司仅仅靠一套咨询方案无法忽悠客户了,还得把方案执行,产生预期的效果&/p&&p&3. 咨询顾问起步的工作甚至比投行分析师还要bullshit。我当年在香港某咨询公司,第一个月只做了一件事:买来香港所有的时尚杂志,然后统计每页杂志上各大fashion brands投放了几个广告,然后输入到Excel表格,然后给project manager,甚至连处理数据的资格都没有,你只有产生数据的资格。干这种工作的状态大概要持续至少两年。&/p&&p&4. 咨询公司的好处在于没有哪个行业可以让你在如此短的时间了解商业环境和行业知识。尽管我上一点在抱怨每天数杂志广告的事是bullshit,但恰恰也就是这个事,让我知道hermes和gucci和lv和bvlgari等等它们的广告策略有何不同,它们的品牌认知度有何差异,这个月的数广告,让我这个和fashion毫不沾边的土人,竟然也变得洋气了一点点!当你在咨询公司工作两到三年之后,你一定是所有行业里,对商业运营了解最多,行业知识最多的人(不一定深刻尽管)&/p&&p&5. 咨询公司要忽悠到客户,需要你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需要创造性思考。这一点是我认为咨询公司最棒的地方。这也是咨询公司区别于投行分析师最重要的不同。咨询顾问为了提出切实可行(尽管最终大多数时候不那么可行)的咨询方案,他们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每个环节,把他们自己当做公司的经营者,而不仅仅是像一个股票分析师那样去分析这个公司,二者的position完全不同。也正因为如此,PE/VC等买方公司他们在招人的时候,更喜欢招具有扎实咨询公司背景的人,而不是投行出来的。因为对行业,对公司运营的理解,二者完全具有不同的基础和思维路径。通常,财务分析师(投行,券商的研究员等),他们是不懂公司运营的。&/p&&p&6. 咨询公司的exit我个人认为是最好的。顶级的可以去到很多大的买方,原因见上一条。中等的也会有不少咨询顾问转入项目公司作为高级运营人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继续留在咨询公司继续往上升。各位有志去PE/VC行业的同学,我建议大家从咨询公司起步,而非投行。&/p&&p&7. 不承担直接责任,不执行是咨询顾问mentality的一个缺陷。严格来讲,这是所有专业服务公司的问题,投行分析师同样具有这个问题,但相对而言,咨询顾问在这个方面更加明显。很多咨询顾问三五年之后就会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考问题的“咨询式”的框架,这实际上对继续成长是不利的。另外,咨询顾问,尤其是年轻的咨询顾问,你很难有机会直接承担责任,甚至轮不到你和客户交流,你需要做的就是数杂志的广告,然后听候项目经理随时差遣,这会改变你的mentality。&/p&&p&8. 咨询公司出差是所有公司之首。所以没有谈恋爱的要考虑能否继续单身,谈了恋爱的要考虑能不能长时间异地。虽然你base在上海,可能有些时候,一年当中你在上海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p&&p&9. 钱很多,且开销很少。这是要去咨询公司的第二个原因。国内前三家的基本entry level大概在25万左右,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p&&p&10. 咨询顾问都很聪明。整体来说,我接触到的MBB的很多朋友甚至比我接触到的大行里的朋友要聪明,而且聪明很多。但不要误会,聪明只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义的意思,恩,你懂的。&/p&&p&&b&四、基金公司&/b&&/p&&p&买方,本质和VC/PE一样。只是一个针对二级市场,一个针对一级市场。基金公司的核心部门是投资研究部,所以如果你要考虑的是基金运营,人力资源,行政部,基金会计等职位,此处讨论不适用。&/p&&p&1. 工作方式比卖方(券商,中信中金这样)的研究员要好很多,原因参见投行分析的第1条。基金公司的研究部分通常更注重实际的干货内容,不需要形式上的东西,也不会写规范的长篇大论的分析报告,都是点评,短评的方式居多。&/p&&p&2. 短期压力大。因为基金经理面临业绩考核,基金面临赎回。因此,基金公司会受制于市场的短期波动,这会给员工造成较大的短期压力。&/p&&p&3. 钱多。国内前十的公募基金及部分私募基金的研究员起始待遇水平至少和MBB类似,有些甚至更高。通常一个典型的前十的公募基金研究员入职三年之后,月工资可以到4~5万,但life style比咨询公司好太多,毕竟买方,不用服务客户,这点是质上的差异。&/p&&p&4. Exit相对窄一些。因为二级市场的分析和研究框架针对性比较强,尤其是关注短期较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不如一级市场投资获得的技能更加transferable。所以大部分进入基金行业的同学,最终都继续在行业里继续工作。&/p&&p&&b&五、商业银行&/b&&/p&&p&以上几个行业我都有过相关工作经历,所以可能说得相对详细一些,而接下来的几个行业我并无实际的工作经历,所以仅仅供大家参考。&/p&&p&1. 商业银行的有一些卖方买方结合的性质。它的商业模式分资产和负债两端。资产业务简单来理解就是放贷。负债业务简单理解就是揽储。对于新进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要从负债业务起步,甚至相当部分是从柜员起步,要经历相当长时间之后才能接触到资产业务。&/p&&p&2. 资产业务的核心是信用风险的定价和控制。因此这一点决定了不可能让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从事,所以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都是具备相当年限的工作经验的员工才有机会接触&/p&&p&3. 负债业务的本质是销售。如果你对销售天生排斥,那很遗憾,你最好不要考虑进商业银行,&/p&&p&4. 关于总行和分行。你可以把国有银行的总行想象成公务员或者类似的事业单位。听着高端,但因为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所以其实很无聊,且收入低,这个意义上,分行直接面对业务的岗位会更好。一些股份制银行总行的市场部这样的部门例外。&/p&&p&5. 关于中间业务和表外。这一块应该是未来商行要大力发展的方向,所以如果你对这一块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独到的了解,那商业银行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起点。商行的未来就靠你啊!&/p&&p&6. 收入。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同样的应届生起点,肯定比以上三类要低,而且低很多。但据说工作两三年后的差异会趋于收敛,但我个人认为那是基于之前商业银行有制度红利,往后,我觉得这种靠制度红利支撑的高工资会迅速消失。&/p&&p&&b&六、总结及鸡汤&/b&&/p&&p&综合起来,希望大家可以从更宏观更本质的商业模式去思考你想要进的公司,先分清是提供服务,还是提供产品,是中介,是买方,还是卖方,需要哪些技能,对公司产生收入有何种贡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偏好,资源所得,能否去匹配你意向的公司和职位类型。&/p&&p&总体考虑原则的优先级顺序是:&/p&&p&1. 行业分析(不同商业模式的差异,比如买方和卖方)&/p&&p&2. 公司分析(商业模式内部的差异,比如不同券商的比较)&/p&&p&3. 职位的分析(不同职位对公司收入贡献的程度差别)&/p&&p&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讲,希望lifestyle好,收入高,工作有趣,学的知识可以有用,可以持续成长,未来出口机会会更多,但遗憾的是能同时满足这些的机会实在太少。VC/PE的工作比较接近这一大类,但就如刚刚分析所言,这个行业(尤其是好公司)招人看缘分,而缘分的另一个词叫运气。&/p&&p&想到运气,我想到了爱迪生那句名言:&/p&&p&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托马斯.&/p&&p&祝大家求职顺利!&/p&&br&&p&本文作者 Vincent,文章出处不详,如有任何问题请私信联系我。&/p&
面对即将来临的春招,有不少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当然也有些大神同事拿到多个offer而纠结到底是该去四大,还是投行,或是其他,也陆续有些小朋友问我一些四大跳投行的问题,比如这位小朋友,不过我实在没那么多时间来码字,昨天看到一篇文章…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117 人关注
308 条内容
1340 人关注
265 条内容
372 人关注
394 条内容
170 条内容
3063 人关注
425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