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想公司的管理分析论文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分析报告.doc 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企业文化》课程论文 中文摘要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从企业长远考虑,企业文化显得至关重要。2005年联想完成了对IBMPC的收购,联想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收购IBMPC之前,联想一直保持着一种独特但非常有战斗力的企业文化,坚持着“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联想能否真正的走向国际化,关键在于是否成功的完成全球化的文化整合。关键字:企业文化,联想文化 ABSTRACTAsChineseenterprisesisspeedingupinternationalization,enterprisecultureisimportantintermsoflong-terminterests.LenovoGroupfacedtoanewchallenge,whenitmergedwithIBMPCin2005.BeforeLenovoboughtIBMPC,Lenovoalwayskeptuniqueandcombat-effectiveenterpriseculture.And“servicingcustomers,accurateandrealistic,honestandfaithandsharing,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arecorevaluesofit.IfLenovomovestowardstheinternationalization,thekeyisthatLenovofinishesglobalintegration.KeyWords:EnterpriseCulture,LenovoCulture 目录一、引言 1二、联想集团的企业历程 1三、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 2(一)螺旋型企业文化 21.目标导向——服务文化 32.规则导向——严格文化 33.支持导向——亲情文化 44.创新导向——创新文化 4(二)企业文化的整合 5四、联想集团企业文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6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 论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引言众所共识,企业的活动受价值规律导向,然而,企业文化也同时导向和影响着企业活动,虽然是间接的,但是更持久、更深远、更加根深蒂固。因此,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的总和。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企业文化的精髓则在于企业的理念。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实现自身目标的重要意义,以被越来越多的认识。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企业,虽然会不断地调整其经营战略和经营业务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核心文化理念。联想集团就是这其中的一员,联想以其“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而著称。在过去的二十四年间,联想集团从创业到走向国际化的历程里,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联想集团的企业历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当时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9年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于1994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3年,联想将其英文标识从“Legend”更换为“Lenovo”,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新联想的梦幻组合由此形成。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目前联想的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联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在中国,联想个人电脑产品的市场份额达35.2%,1996年开始至今,联想电脑销量始终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世界第四大计算机制造商联想集团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167.88亿美元。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一直致力于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联想集团一直将联想文化作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而联想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联想从创业之初到企业发展再到企业转型等不同阶段,联想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导向,并遵循着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路径,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螺旋型企业文化联想以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为基础,设计了自己的。以“对内—对外”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管理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 论联想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最新范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排行榜
管理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推荐范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相关范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论联想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查阅次数:1139次
发布人:admin
论联想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摘要: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IBM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这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从此诞生。联想集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联想集团成功运用了螺旋式企业文化。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整个商业环境和终端市场都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500强企业IBM的PC业务,并在新的财年获得盈利,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的经营性企业走的相当漂亮的一步。中国企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是很难,难的是长期保持这种优势。如果说短期的优势可以凭借点子、概念、创意获得的话,那么长期优势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中国国有企业如何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关键要看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企业文化;价值观;改革;创新文化被定义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文化包含以下内容:我们是谁,我们的信念是什么,如何去做。大多数人并不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但企业文化对人们的意义如同鱼离不开水,只有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才能感觉到自己文化的存在。它具有表现为具有物质形态的组织实体,物质成果的观念特征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从经营活动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世代&相传,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复合体。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认为企业文化是意识范畴的,仅仅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等领域。&Corporate Culture&的两位作者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包括四个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络,[1]这四个要素地位及作用分别是: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者;典礼及仪式是传输和强化企业文化重要形式;文化网络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部分。 第一层:表层的物质文化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第二层:浅层的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第三层:中层的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民主制度四个方面。第四层: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叫企业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企业文化是高层次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和人的建设。我们要善于运用企业文化这个新时期工作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将其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文化建设适应现代化管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始终符合社会主义先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任何一次文化导向的循环和延递,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轮回和重复,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文化进化和提升。一、联想集团企业文化现状(一)企业文化的作用1.企业文化与企业业绩的关系(1)新联想在未完全整合完原IBM PC业务下,一季度财务业绩报告开始消除人们&蛇吞象&会带来消化不良的印象。新联想首个业绩报告显示,集团综合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4%,达港币196亿元。除税前溢利上升54%,达港币5.1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增长6%,达港币3.57亿元。每股基本溢利为4.12港仙,下降8%,原因为收购原IBM个人电脑业务发股融资而摊薄。[2] (1)约翰&科特和詹姆斯&海斯凯特通过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具有高绩效文化的公司在以下四个方面优于那些业绩平平的同行;销售收入增长为后期的4倍;员工增长为后者的11倍;净收入增长为后者的750倍。[3](2)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赫斯克特对美国沃尔-玛特、P&G、壳牌、杜邦、波音、花旗等202家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11年中企业文化力平均得分值与长期经营业绩呈正相关性。(3)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分别占了50%、40%、10%。这就是说钱和资本不是最关键的要素,精神要素、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有退休的一天,但优秀的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可以持久的激励员工去创造企业业绩。2、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1)企业价值观的定义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在企业哲学的统率下,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企业用以判断企业运行当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是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2)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是管理工作的指南。当企业或者企业个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矛盾,处于两难选择时应当如何做的时候,核心价值观来约束与激励全体员工的决策行为,尊重相关者地位或满足相关者利益。而实际上,这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基本要素。随着管理层次扁平化,权利、控制和责任从高层向低层扩散,从&参谋式&向&直线式&转化。[3]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确保公司中、下层能够按照真理行事,也才能确保高层领导者能按真理行事,并且身体力行。(3)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我们应该怎样做?&或者&什么对我们是最重要的&。联想的核心价值观经历了长期积累和演变,现在已经得到进一步明确和丰富。联想集团经过系统整理和反复论证,现在确立了四条联想核心价值观: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4)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学习目前,联想集团正开展一场全员核心价值观推广的文化活动,在这场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的文化运动中,所有中高层联想干部都要亲自给自己员工讲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所有联想人都要对照联想的核心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行为,并制定行动计划、通过这场文化运动,中高层干部不仅能在自己下属面前&布道&,而且还能够结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带领下属一起讨论部门的现实管理问题,并运用价值观来解决问题,不仅达到了学习公司文化的目的,也帮助部门解决现实问题和熔炼团队等目的。通过这种联想独有的体验式集体学习方式,使联想文化开始融入到所有联想干部员工的血液之中,使联想核心价值观变成联想人的DNA,为联想基业常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联想集团企业文化执行成功之处(一)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1.联想集团企业文化执行的成功之处(1)伦理性: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特征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的家族色彩渗入到社会每一个层次。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很强的伦理性特点,在中国,伦理道德问题始终占据企业文化的中心位置。从联想集团来看,企业采用无领导称谓,上下级、平级之间交流均亲切的称呼各自姓名,给员工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事实上,员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给企业创造业绩。(2)行政性: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企分开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并不完善,企业的体制还有着行政化的成分。企业的管理方法也大量套用行政机关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因此,官僚主义,权利崇拜以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几乎成为企业的通病。联想集团采用电话、SAMETIME即时沟通系统以及企业内部邮箱三种沟通方式,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以及出现的任何情况及时沟通解决并予以确认,确保工作的完成效率和稳定性。(3)非制度性:这一特点首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突出的似是而非的模糊性有关,也与中国社会的大文化环境有关。联想集团在新员工入职期间,会培养和激发认同、模仿心理。认同感的产生是使新员工尽快成为&企业人&的重要环节。(4)无独创性:我国企业和企业领导不像西方国家的企业和企业家那样,能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企业家较缺乏一种独立的人格。如20世纪80年代,各企业提出的企业精神,绝大多数都是由&艰苦奋斗&&团结求实&&开拓进取&之类的标准件组成。没有什么个性,降低了对职工的吸引力,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没有渗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不可能形成特色。联想集团在薪酬管理方面提出工薪保密制度,公司员工必须严格执行此项制度,并确定其为&天条&,若有违反者,将会受到辞退。从最大程度上控制了因同工不同筹等因素引起的员工士气的振荡。(5)不平衡性:在企业建设中,特区要优于一般地区,沿海地区要优于内陆地区。中国企业文化最大的不平衡性在于有的企业已经培育起了卓越的企业文化的同时,却还有另一些企业对于以文明取胜的企业文化不屑一顾,而津津乐道于非文明竞争甚是野蛮竞争。[5]联想集团在成功收购IBM的PC个人电脑业务后,及时将IBM的企业文化成功融合到自己的企业当中。2.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1)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与企业制度创新结合起来。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化,没有体现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文化&(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机结合,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是一种文化娱乐型文化,企业建设水平较低。(3)企业建设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大多数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未能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在企业社会化上发挥自己的作用。(4)企业缺乏中国特色。(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必要性企业文化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企业有谋生的本钱。同样,&鱼&好比企业的产品,而&渔&则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活动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比如管理靠的是某个&铁碗&领导,企业创新依靠某个人的灵感。这就相当于把企业的前途系在少数人的身上,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比如跳槽、去世,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动荡。相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将个人的决策转化为企业文化,即团队意识、核心竞争力等。[6]比如,建立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切就好象一个人赋予其远大的目标和深邃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没有思想和目标的人,最终走向毁灭,同样而言,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企业。 在国外,很多日本、美国的企业中,它们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创新层出不穷,并且其企业文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企业在国际市场尽领风骚,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就是拥有现代化捕鱼设备的&渔&业巨头,市场中的鱼大多数被他们打捞过去。而我们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驾着一个破舢板,拉着一张小网,打捞人家剩下的小鱼小蟹,这不足以果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都是从市场参与者到竞争者的阶段。其实,所谓市场竞争者有三类人:一类是领导者,领先者,游戏规则制定者,也就是所谓行业巨头,比如美国微软、通用、日本东芝、夏普等企业,在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主宰者。一类是竞争者,另一类是参与者,中国多数企业充其量是市场的参与者,有一部分可以做到竞争者的行列。[6]所以价格战是中国企业通常做法。一旦宏观紧缩就没有其他竞争手段。深刻地反省一下,中国企业有多少企业是在管理的深层和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战略上下工夫,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联想集团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科技公司。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凭借其领先技术的个人电脑产品,易用的功能、个性化的设计以及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而广受欢迎。联想以7%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PC市场前三强,亚洲第一大PC企业,并跻身世界500强。[7]成就客户、创业创新、精准求实、诚信正直,这是联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联想所有员工的工作基础。联想集团的成功在于企业清楚的知道诚然鱼很重要,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捕鱼技巧更重要,因为自己拥有再大的鱼、再多的鱼,也会有吃完的那一天。但是别人的捕鱼技巧会越来越好,必将在全球的市场中捕获更大、更多鲜美的鱼儿。 三、从联想的成功看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一)联想文化建设的方法论: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理论联想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理论,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论,其中&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模型&[8]是联想文化分析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模型是国际上先进企业文化理论在联想的发展,是联想在企业文化整理的过程中,联想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讨论和贡献智慧,逐渐形成的联想人所熟悉的一种企业文化理论。(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考虑的因素1.内在因素(1)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不同。企业文化就内容来讲,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而不同的企业又具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因而对于作为反映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企业文化,当然在内容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企业自身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不同,当然就使得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差异。(2)企业家的文化不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不同。企业家的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必然会打上企业家的文化的烙印,而不同的企业的企业家的价值理念,往往又是很不相同的,因此,企业文化往往是很不相同的。(3)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使得企业文化是不同的。比如说,有的企业刚刚创办起来,规模很小,这个时候它的企业文化当然就和那些已经发展的很成熟的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同,尤其是与那些已经壮大起来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很不同。2.外在因素企业的存在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基础是不同的,因而企业文化也有很大的区别。社会基础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如果企业所存在的社会基础不同,那么当然企业文化也就不同。可以说,企业的不同社会基础,是决定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世界 500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而中国入围的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石化都是垄断性行业。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想要长足发展,光靠照搬别人的文化是行不通的,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考虑到我们的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因为企业文化有其特殊性,因此,任何企业都不能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别人的企业文化虽然对它的企业文化的塑造有启发、借鉴的作用,但是不能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照搬是不行的。对于如何吸收和借鉴国外模式,在80年代风靡&向日本学习&运动时,麦克纳.比奇曾警告说,对意欲引入并秉承日本管理模式的西方管理界来说,最好的做法是针对自己的特定环境,将日式方式加以完善,而不是生搬硬套。[9]因为,照搬别人企业的企业文化,由于自己的企业和别人的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不同,因而别的企业文化往往很难解决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学习是可以的,但学习不是照搬,而是要从中得到启发。(三)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发展方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1)实际上创新理念是企业的全部活动的价值理念,反映在企业体制管理和技术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企业创新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结构创新等等。[10]因此,应该说,创新理念既是经营性企业文化的内容,也是管理性企业文化与体制性文化的内容。从现实状况来看,任何创新都对企业经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联想螺旋式上升的企业文化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导向,企业文化的发展都遵循着一种螺旋上升的路径:创新(创业)导向-目标导向-规则导向-支持导向-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导向,以此来进行企业文化的不断演进,推动着企业管理一步一步迈向更高层次,并形成螺旋式上升态势。再比如就技术创新来说,首先,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可以生产出更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更好的有效的产品,因而技术创新往往会创造出新的市场。其次,技术创新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地成本,从而会导致产品价格降低,而成本地降低则标志着市场地扩大。也就是说,技术创新可以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降低成本这两个方面为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当然,别的创新同技术创新一样,也同样具有上述的功能,可以使企业在创新中不断的扩大市场,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扩张自己。正因为如此,企业应该具有全方位的发展创新理念,既要强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也要强调经营创新和结构创新,最终使自己在全方位的创新中取得更大的业绩。强调创新是经营性企业文化的内容,并不是说企业的创新仅仅局限于经营活动之中。而是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创新反映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应该看到,创新是有连带效应的,[11]任何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创新,而没有另外一些方面的创新,因而创新必然是全方位的。(2)创新是企业经营的基础:经营有赖于创新,没有创新的企业,就不可能有非常良好的经营活动。因此可以说,经营活动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企业创新的过程。企业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快速发展和壮大。从现实状况来看,凡是有创新意识,而且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往往都能够实现长足发展。联想、海尔、华为等优秀企业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凡是停止创新的企业,其结果必然是进入衰落期。创新之所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因为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产出成本低而质量高的产品,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低支付而高效用的服务,因而才能留住老客户而拥有新客户,最终使自己有广大而深厚的市场基础。同时,创新必然会使企业充满活力。具有活力的企业,是可以克服经营中的各种困难的,因而会在困难重重中推进自己的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高效益发展。要注意培育崇尚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企业之所以必须注重经营创新,就是因为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进行经营创新,必然就适应不了变化着的经营环境,从而会被经营环境所淘汰。 (3)创新的基础是思维创新[12]:从现实状况来看,思维的创新将会使人们在企业体制、企业经营、企业管理及企业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思路和思维方法上,以及各种思维的理念及立场上都发生创新,从而最终会使创新能够真正的得以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要解放思想,打破一些束缚人们思维的观念,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实际上,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永远会统帅任人们的思想的想法,都是一种空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会带上当时时代的烙印,不可能永远会指导已变化了的人类社会。企业的有关理论也是如此,企业也不可能有一种永远不变的指导其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人们的经营思想应该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才行。因此,企业的创新必须要注重思维创新。(4)创新来自于实践的需要:创新不是盲目的,而是实践提出了创新的需求才可能在实践中有创新的行为。创新往往是因为实践中提出了靠原有方法解决不了有关问题的时候,才需要人们依靠创新的理念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创新往往来自实践的需求,而不是某人的随意狂想。我国一些民营企业中,有很多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在民营企业中任职,他们往往不注重民营企业在经营中的实际情况,而是马上就把国外的一些做法直接搬到企业中来,结果不仅没有推动企业的经营活动,反而还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他们所引进的一些做法,可能也属于创新范畴的内容,但是我国的企业在实践中还没有这种需求,也就是在这些方面没有创新的需要。因此,对于任何创新,都不能仅仅从创新本身来评价,而是应该看现实对创新的需求,如果某种创新在实践中没有需求那么这种创新就没有任何意义。2.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国际上的企业竞争,本质是文化的竞争。与国际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最短的那块板就是缺乏基于细分和量化的&精准&文化。联想人为了与国际公司进行竞争,精益求精,努力探求做事规律;简洁高效,不断总结做事方法,努力夯实自己的管理基础。(1)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内涵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任何企业文化总是同民族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有着优秀传统的中国民族文化经过世代相传,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意识的深层,对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应当也不能抛开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 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和成功的经验。在大力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引进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决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固步自封,而是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足于中国现实,反映时代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还要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企业现状出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企业现状则是普遍处于结构调整、机制转轨、管理尚需规范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企业文化,一定要从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和经济发展阶段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它们的特点,发挥它们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的特色。[13](2)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思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条件下,公司董事会应是激励的主体,对高层经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应逐步放开,基本按市场化原则进行设计,由董事会根据经理人员的市场绩效决定其报酬的数量和结构。 建立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要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好、变化得更快。然而组织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就是学习型组织能够形成不断变动的有机结构。不断变动包括:变化、稳定、集权、分权、单一性和多样性等一系列相反倾向,同时又能保持连贯的内聚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性:运用企业文化的导向性资源和目标指向性资源,培育观念优势,不断增强打造高品位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对内征得员工归属感,对外谋求公众认同感。[14]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民族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重视吸取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外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以求在探索中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参考文献[1]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TOM科技.联想新财年一季度亿港元营业额196亿港元[EB].,[3]郭克莎,刘光明.企业文化世界名著解读[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4]张云初,王清,张羽.企业文化资源[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5]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6]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7]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9] John P. Kotter.James L.Heskett.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0]曹丽芳.企业文化:企业成功的根本[EB].http://www.,.[11] Joseph.Laibola. Brand strategy new view [M].NewYork: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4.[12] German fatigue Bao Fu. Brand survival[M]. London:The Mit Press,2003.[13]强以华.企业:文化与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姜国明.企业文化的&中国病&[EB].http://www.,.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集团管理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