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来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优势平台做营销推广有什么优势吗?

(chuanlan)
第三方登录: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本文作者:七叔,来源:营销界的007(ID:beastmkt),授权 DoMarketing-营销智库 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互联网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各新媒体的流量仿佛都没了。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阅读量下降,视频网站、新闻媒体、各种移动应用APP的流量减少,阿里巴巴双十一总交易额达 1207亿背后确是无数电商商家因获取不了流量而濒临倒闭。流量到底去哪了?移动互联网的总流量明明依然还是增长的,实在太奇怪了!
  今天,通过一条通用公式来解释流量为什么跑光了。流量获取能力增速=互联网流量增速/竞争个体数量增速。
  首先要先定义流量的本质。流量的实际上是用户时间,也就是等于用户数与用户使用时间相乘。传统思维来讲,你获到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越多,用户甘愿在你的平台停留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总流量就越多,通过较多的总流量你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商业变现。
  特别在互联网的用户不断增长,用户单日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增加的阶段,你的日子就很好过,因为每个应用获得流量的成本很低。但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这种传统流量思维会危害很多传统企业。
  为什么说流量思维已经破产?
  1.互联网流量增速在逐年下降
  自1994年获准加入互联网始,中国互联网用户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0年后传统互联网出现增长放缓趋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近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率逐渐放缓,互联网用户总数趋于稳定,而用户使用时长又基本被挖掘殆尽(每个用户一天有且仅有24小时)。这意味着个体流量增加将愈发艰难。用分蛋糕例子作为比喻,总的蛋糕就那么大了,你分得的蛋糕就不会变多。
  2.竞争个体数量在迅猛增加
  流量的争夺本身就是竞争对手对用户时间的争夺。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就是与你家产品相类似的竞争对手,举个例子,你是运营玩音响的微信公众号,你的竞争对手就是另外一家玩音响的公众号。
  但当前的竞争对手概念已经有了一个绝对性的跨越。竞争对手已经上升到时间这个维度:谁与你抢占用户时间,谁就是你的竞争对手。
  如果你是运营微信公众号的,现在直播也成了你的竞争对手,2015年,微信公号的注册量就已经超过千万个。2016年,突然间冒出无数做直播的自媒体。直播是一个超级的时间消耗器:一个美女在屏幕前弄弄头发,漏漏胸,卖弄风情,围观的吃瓜用户不知不觉就她身上花费了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中的一部分时间本来是属于要在你的平台花费的。
  从Kantar Media CIC 8月10日发布的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图可以看出,无数新兴媒体在兴起,尤其是垂直领域媒体的增加,他们作为用户的时间杀手,与你抢用户流量,总在不同程度瓦解你的用户阵营。用户使用原本属于在你的平台的半小时去了别的平台,伴随的就是你的流量就不断丧失,获取流量的成本也就不断上升,商业变现机会在缩窄,你面临着残酷的现实。
  用上文举过的蛋糕例子,总的蛋糕就那么大了,分的人越多,你分到的蛋糕必然变少,甚至分不到蛋糕而被活活饿死。
  “而能够破局的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客户终身价值”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
  分不到蛋糕,应该怎么破局?有没有想过,你只要洞察到分蛋糕的人的心理,捕获它的芳心,你就能永远获得蛋糕。而分蛋糕的人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用户。你分到的蛋糕不一定要大,关键要够“重”。
  客户终生价值指的是每个购买者在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总和。为了最简介地阐述“客户终身价值”这个概念,引用一个A发廊的例子:
  关于A发廊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以女客为例:一般来说,一位女客多长时间会去剪一个头发?一般是两个月剪一次头发,如果A发廊洗剪吹的价位是40元,那也就意味着这位女客一年会有6次40元的消费,也就是剪发方面她可能要花上240元。
  一般情况下,一位女孩子一年至少消费烫染服务2到3次,烫染两项平均算400元一次,一年下来3次的话就是1200元的消费。如果她每个月再来A发廊洗3次头呢,一年下来就是36次洗头,算20块钱一次洗头的消费,光洗头这一块又是720元。
  假如说这位客人对A发廊的技术和服务非常满意,那就意味着她还会购买其它的一些配套产品,一年下来洗发水、倒膜、造型品等等这些算她消费500块钱左右。
  240元剪发、1200元烫染、720元洗头、500元外卖,这几项加起来一共就是2660元。也就是说,这个客人对于我们来说,她一年的终身价值就是2660元。
  “客户终身价值”思维就是为解决流量跑光问题而生的。引用美国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商业案例:
  以前,美国主机这个行业竞争非常厉害,各大域名主机提供商主要是通过联署营销方式进行推广,但是奇怪的是,这些主机商给的佣金超过了产品销售价格。IX webhosting这家美国主提供商,他们热卖的一款主机是无限空间无限流量的,另外赠送15个独立IP,3个国际域名,可以放多个网站,还赠送一百多美元adwords广告优惠卷等等。价格非常低,每月仅需7.95美元,也就是一年只需要95.4美元,可令人诧异的是,他们给联署营销商的佣金竟然高达95美元。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计算,他们肯定赔钱,因为卖95美元的产品,把佣金都给了联盟推广,同时自己还要提供那么多独立IP和国际域名。但事实上IX webhostin做到行业前几名的,他们肯定赚钱。
  他们究竟如何赚钱?
  他们看准了客户终生价值。从第一年来看,他们确实是赔钱,但是大部分购买了他们虚拟主机的客户,会长期使用。假如一个客户使用它们主机的时间是5年,那么这五年中客户付给他们的是5个95美元,所以他们最后还是赚钱的。正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客户的终生价值,所以他们才把佣金调的非常高,几乎把第一年的销售额都给了帮助他们进行推广的联盟成员,正因为佣金非常高,所以全世界非常多的网站都会帮它做推广,所以他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的非常迅速,并且越做越大。
  很多企业,仅仅看到了第一次的价值,而完全看不到客户终生价值,于是常常会做一些比较短视的行为,制约了其销售增长。倘若能静下心来,深耕某些客户,促使某些客户在你平台上贡献更多的用户价值,即使你没有更多的流量,你同样能够在所经营领域获得可观的收益。一旦客户对你产生了信任,你能向他持续销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应当明确,流量不等于收益。客户价值才等于收益。
  当你懂得“客户终身价值”,你就不会为买流量而买流量。抛弃流量思维,挖掘客户的现有和潜在价值的最大化。
  究竟如何才能把握客户终生价值的力量?
  不同行业,做法套路也完全不同。但关键上把握两点:一方面通过打造品牌延长客户与商家维系的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打造多层次的需求来提高客户对于商家产生的价值。
  1.打造品牌,横向延伸客户价值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购买某个商品不仅是因为其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精神或心理上的满足感,而这些就由品牌来体现。扎实品牌才能够仅仅捕获客户的芳心,延长客户消费品牌下产品的时间。一旦消费者认同了你的品牌,短时间内就不会消费同品类的其他品牌,因为品牌效应下让消费者决策成本变得相当低,消费者本性都是懒惰的。
  2.捕捉多层需求,纵向延伸客户的价值
  对于同一个消费者,尽可能挖掘更多的价值。例如曾经有个运用社群经济销售苹果很成功的Y企业,就通过深挖消费者需求而获得极大受益。他们收集消费苹果的消费者信息,发现这是一群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小资城市居民。他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渴望农村的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因此,该企业拓宽产品线,打造健康绿色农产品奥斯卡,产品包括蔬菜、家禽、农家美食等。
  在流量紧缺的成熟互联网时代,流量思维已经不再适用。通过“客户终身价值”理念来经营企业是2017年企业谋求生存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把握两个关键:
  1.打造品牌,横向延伸客户价值;
  2.捕捉多层需求,纵向延伸客户的价值。
DoMarketing-营销智库:市场营销智库网站唯一官方公众号。
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搜狐等客户端。
荣获“2015年度中国数字营销·新锐数字媒体奖”。
如果喜欢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呗。
请认准我们的微信ID:Domarketing-001。
其他一切冒牌货都是臭流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拉新与营销推广新模式——“流量来了”
  随着手机互联网移动端功能不断的完善,用户在享受着4G高速上网服务的同时,产生的手机数据流量也明显增长!据2016手机用户流量统计,几乎70%的用户每个月的流量使用情况都是超支的,而流量充足的所占的比例也仅仅是30%,其他通过购买流量或者叠加包的占10%,所以几乎大部分用户每个月手机都是缺流量的。而缺流量的用户面对高昂的流量费用也是&苦不堪言&;而对于企业商家来说,有些企业商家因用户定位不准确,营销推广竞争、盲目的投资营销推广,使得带来的用户拉新效果并不明显。  为了有效缓解流量市场对于用户供不应求的情况,以及企业商家在营销推广和用户拉新方面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电信&&流量来了&APP运营团队一马当先,不止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审时度势,不断优化调整自身免费流量活动,也从企业商家角度出发,致力于流量营销推广产业链发展,掌握免费流量业务的核心用户拉新资源,旨在打造中国的免费流量公众平台。  一、根据用户的角度出发:  流量来了一直秉承着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为所有的消费者用户提供涵盖全国各省特色/地区专属的流量优惠活动,凡是参与活动都可以获得不等额的手机流量;而且在新版的2.1.0版本中,活动首页进行了重大的优化。现在除了流量活动,还包含了话费、号卡、手机、更多的优惠活动信息,而且还可以智能地为你按照:最新活动、最热活动、本地活动三大类目进行排序筛选,现在你可以更方便地查看到你喜爱的活动。  二、根据企业商家的角度出发:  &流量来了&APP用户庞大且活跃,据16年的数据统计&流量来了&app用户数已达1000万,在线活动超200+,自业务上线以来累计领取流量用户超5000万。对于企业商家来说,与流量来了合作,营销推广方式也不再那么单一,相比于传统线下的营销推广方式,在互联网的前提下使得线上营销推广传播性更加快、范围大、成本较低;所以通过营销推广对于用户拉新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作用。  在移动互联网的驱使下,使得企业商家的营销推广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有更好的用户拉新环境,&&流量来了&尽量满足用户巨大流量需求的同时,为企业商家提供近距离接触用户的机会,以便了解用户的需求。企业和商家借助流量营销推广的方式实现低成本,高精准,高覆盖,高互动的业务模式!
软件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相关软件:
大小:62.51 MB
授权:免费
大小:56.2M
授权:免费有一种渠道的广告,最大的价值不是流量,而是…… - 简书
有一种渠道的广告,最大的价值不是流量,而是……
如果你要投放广告,那么「流量」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所以我们习惯了拿流量来计算投放渠道的价值——“Papi酱天价广告拍卖值不值?”,很多人发文章将其和优酷、电商的千次曝光成本做对比。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不论是Papi酱这样的网红,还是其他的自媒体营销渠道,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流量。此话怎讲?先举个例子。既然都在说流量,那么假设有个价格1500元的砧板(远超普通砧板的价格),目标销量是1万,你觉得需要多大的流量或曝光量才能卖出去1万个?
按照普遍的转化率计算,有的人会猜500W流量,有的人会猜1000W流量,那么实际上需要多少呢?实际上,整个亚洲所有商场的流量都不够——这个品牌的砧板在很多商场都有专柜(包括电商),而去年整个亚洲所有渠道的销售量加起来都不到1W。想想也非常合理,毕竟大部分砧板是几十上百块,正常人是不会突然改变认知习惯(砧板就是几十块的东西)来买一个这么贵的砧板的。但是李叫兽前几天见的一个网红朋友“文怡”就打破了这个惯例,她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章推荐这个砧板,结果10分钟就销售了1.5万个,超过这类砧板在全亚洲一年的销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正常人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是不会买这个砧板的——你走过商场看到一堆砧板,只可能按照过去的习惯买一个100元的;或者想买砧板的时候在京东淘宝上一搜,看得差不多了在中间价位上选一个。而要让人改变过去的习惯,去买一个这种不常见的砧板,就必须唤起这个人的某种心理,让这个人短暂地变成“非正常状态”,变得对“极致的做菜体验”产生渴望。
文怡的公众号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它让打开这个公众号和这篇文章的人,短暂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论你平时是一个严谨的会计师还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家,当你阅读文怡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就短暂地变成了“追求极致做菜体验的美食家”,而只有当你的这种心理被唤起的时候,你才能打破过去的习惯,去买一个1500元的砧板。所以,这就解释了前面的观点:网红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流量,而是心理唤起——唤起你的不同自我,让你短暂地变成另外一个人,从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卖一个让用户感觉很未知、有风险的产品(比如一个高收益率但品牌未知的P2P理财产品),你应该怎么做?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非常难销售,因为正常人大多是风险厌恶者,对未知的产品非常谨慎,所以很少有人会放手一搏去尝试这种产品。但其实这里有个非常简单的技巧:在用户旁边站个美女(假设用户是男性)。为什么呢?因为当人的求偶自我被唤起的时候,人会短暂地变成“风险偏好者”(不管他平时是什么人),变得更愿意追求冒险。有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群男性玩滑板,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动作难度,发现绝大部分都选择中等难度的挑战。然后心理学家让一群美女故意从旁边走过,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滑板玩家,都选择了挑战更高难度,结果自然是有些人摔得很惨——美女的出现唤起了玩家的求偶自我,让他们变得更愿意追求风险。
这在进化心理学上非常容易解释:在远古时代,正常状态下,行事谨慎的人更容易存活,所以猎人们在躲避狮子的威胁和到手的猎物之间,一般会选择躲避狮子的威胁。但是当求偶机会出现时,雌性的卵子有限,如果不放手一搏去跟其他雄性竞争,就永久丧失了遗传基因的机会,所以猎人们会变得追求风险,把安全置之脑后。所以,如果想让人短时间内变成一个勇于追求风险的人,记得唤起他们的求偶自我。而这就是我要讲的——网红最大的价值,并不是众多专家所说的带流量(否则和淘宝直通车有什么区别),而是“心理唤起”。
一、流量价值VS心理唤起价值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喜欢拿流量来衡量一个广告渠道的价值,所以都在讲什么CPC(单位点击成本)之类的指标。但是实际上,流量并不是一个广告渠道的唯一价值。比如在上面卖砧板的案例中,如果仅仅看流量价值,1000W的电商流量和10W的文怡公众号流量,你会选择哪个?
当然是选择1000W的电商流量啊。可是为什么从最终销售效果来看,流量价值更低的10W点击流量的投放,效果更好呢?这是因为这个网红公众号提供了另外一种价值——心理唤起价值,让这些粉丝看完文章的那一秒,产生了对“极致做菜体验”的追求。而这个价值,远远超过单纯吸引流量的价值。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本质上都是有“多重自我”的,在不同情景之下表现的行为完全不同。而营销的重要手段,就是创造这样的情景来改变用户的心理。比如路人遇险没有人施救的时候,网上骂声一片,说现在风气怎么这么坏。这并不是因为路人不上网,网民不走路,实际上,网上义愤填膺的人和路上见死不救的人都是同一群人。只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出了不同的自我。当你在上网浏览信息的时候,是根据周围的信息(比如现场无人施救的场景)来做判断行为并发表意见。而你在着急走路回家的时候,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往往是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也就是从众),所以你看到前面的路人没有行动,自然也就跟着不行动,最终导致无人施救。
而如果你是一个遇到危险的人(比如前几天798和颐酒店的女子),如何说服路人施救呢?其实大喊大叫根本没有用,因为大家的心理进入了“路人模式”,根本不会根据信息来判断,只会根据习惯和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这时你要做的其实就是“心理唤起”,想办法唤起他们的另一个自我,让他们短暂地进入“网民模式”。所以你要喊的并不是:“好疼!好疼!救命!救命!啊啊啊啊啊!”而是指着其中一个路人喊:“这位红衣服的小哥,你如何评价一个见死不救的人?” (模拟网上的提问,唤起他们的另一种心理自我)而如果没有这样唤起另一个自我,再大的人流量也救不了你,因为所有人都是“路人”。对品牌营销来说也是一样,过去我们过分注重“流量价值”,好像只要有足够的人路过,就会有足够的人购买。但是其实还应该重视的是“心理唤起价值”——在不同的情景之中,人的行为和心理完全不一样,需要根据唤起的情景和心理来销售产品。同一个人,刚看完李叫兽公众号想要买的东西,和刚看完咪蒙公众号想要买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投放的时候,如何根据不同的情景来选择你要推广的产品呢?二、心理唤起如何提高转化每个网红自媒体的场景都不一样,不论是咪蒙、Papi酱唤起的宣泄感,还是李叫兽唤起的理智分析感。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网红唤起的不同的用户心理,恰当地选择投放呢?这个问题分类本身非常复杂,因为篇幅所限,我就简单说两个分类(之后会不断更新新的分类)。1、恐惧唤起VS浪漫唤起先考你一个问题:现在你有两款凉茶产品需要推广,其中一个是主打“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的加多宝凉茶,另一个是“独家限量老字号广东凉茶”。然后有两个投放渠道可以选择,一个是“《美人鱼》电影软文的植入”,另一个是“《午夜凶铃》电影软文的植入”。你会怎么选择投放渠道呢?
实际上,你应该在《午夜凶铃》电影软文中植入加多宝的广告,在《美人鱼》电影软文中植入“独家限量老字号广东凉茶”的广告。
为什么呢?因为《午夜凶铃》可以刺激人的恐惧感,而当人的恐惧心理被唤起的时候,会天然地提高对从众信息的接受程度——当我们害怕担忧的时候,我们总是渴望自己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员。所以应该在《午夜凶铃》电影软文中植入加多宝的广告。而这个时候如果植入强调“独特性信息”的限量版广东凉茶,反而会进一步加剧恐惧感,人就会产生回避心理——毕竟当我们害怕的时候,谁也不想自己是独自一人。有个研究曾经发现,在播放完恐怖分子袭击的新闻节目后,所有人都对“畅销”、“热销”这类词汇更加敏感,更加倾向于接受最畅销的产品。(所以之前加多宝不是说,“怕上火,喝加多宝”嘛,当你“怕”,自然会容易接受从众信息)同样,应该在《美人鱼》电影软文中植入“独家限量版广东凉茶”。为什么呢?因为《美人鱼》唤起的是人对浪漫、恋爱的感觉,而当人的浪漫心理被唤起的时候,会天然地提高对独特性信息的接受程度——毕竟,当你在追求某个异性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是唯一的,而不是有很多人在跟你竞争某个异性。
而这个时候,强调“20万人光顾”、“销量领先”这类信息,反而会让你恶心。所以,如果网红自媒体唤起的用户心理是恐惧感(比如写恐怖小说的),那么最适合植入的产品是打“从众”诉求的产品——比如“销量领先,当然更多人喝”、“产品连起来绕地球一圈”等。
如果网红唤起的用户心理是浪漫感(比如写爱情故事的),那么最适合植入的产品是打“独特性”诉求的产品,比如“限量版”、“独家供应”、“唯一”、“个性化定制”等。恐惧心理被唤起时,更倾向于购买“从众型产品”;浪漫心理被唤起时,更倾向于购买“差异型产品”。所以,不要在《美人鱼》电影里植入加多宝。2、独立自我VS集体自我现在假设你要推广两种定位的麦片,一种是“XX麦片,健康的选择”;另一种是“XX麦片,美味的选择”,现在你分别要在罗辑思维公众号和咪蒙公众号推广,你会怎么投放?
实际上,你应该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推广“XX麦片,健康的选择”,在咪蒙公众号上推广“XX麦片,美味的选择”。
为什么呢?因为人有两种不同的自我感觉,一种是“独立自我”——“我是独立的个体,我的想法完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就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另一种是“集体自我”——“我是社会的一部分,我是某个圈子和集体的一部分”。而当人的“独立自我”被唤起的时候,人会变得更加感性和冲动,倾向于消费感性产品(比如美味可口的麦片),而当人的“集体自我”被唤起的时候,人会变得更加理智,倾向于消费理性产品(比如健康的麦片)。有个实验证明了这一点:有两组被试者,一组被试者阅读主语都是“我们”的文章(激活集体自我),另一组阅读主语都是“我”的文章(激活独立自我),结果前者选择购买理智信息较多的产品,而后者购买了感性信息较多的产品。而到了网红界,罗辑思维公众号强调“一起读书”、“社群连接”等,激活的是一个人的集体自我,这个时候销售理性诉求的产品效果会非常好。比如书籍、健康食品、闹钟、培训课等。
而咪蒙的公众号不断说“致贱人,我为什么要帮你!”、“致low逼”等,满足人的宣泄心理,倡导人撕下面具追求自我释放,实际上激活了一个人的“独立自我”,这个时候销售感性产品的效果会非常好。比如奢侈消费品、服装、旅游、美食等。
(图:咪蒙卖游轮旅行)平时你可能是一个严谨自律的人,做一件事时总是考虑自己的责任(哎,为了帮老公攒钱,还是不买这个包包了)。但是你突然看到咪蒙写了一篇文章《我不讨好世界,我只讨好自己》,就短暂地变成一个追求释放的人,“独立自我”被激活。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对自己降低责任要求,买一个平时不舍得买的包包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如果你唤起别人的集体自我,就多销售理智诉求的产品,即使是同样的麦片,也请说“为了健康”。而如果你唤起别人的独立自我,就多销售感性诉求的产品,同样是麦片,也请说“别管那么多,好吃就行了”。所以,就像前面说的,网红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流量本身,而是唤起用户不同的心理。而这样的价值几乎是京东电商、百度搜索等各种投放渠道都不具备的。当你在逛京东淘宝不同页面的时候,你就抱着“随便逛逛,看看东西”的平常心,自然很多东西不会买,也自然只会买恰好想到要买的东西。
但是当你在网红场景下消费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你在恐怖故事公众号中产生了恐惧感,这个时候公众号电商上的一列列“销量领先”诉求的产品就对你就形成了强大吸引。你在爱情小说公众号中被唤起了浪漫感,自然就会买一个平时根本没有想到去买的定制饰品。当你每天早上点开罗胖的60秒语音,你被唤起了集体自我,那一瞬间就感觉所有的书籍和培训课对你充满了吸引力。而当你晚上打开咪蒙的文章,被唤起了独立自我,又觉得追求当下的美好多重要,相同的钱,还是去买包包吧!
这就是众多网红最大的价值,唤起你的不同自我,即时性地匹配心理感受和交易行为。传统营销时代,你在电视上看了3分钟香奈儿广告,被唤起了追求浪漫的冲动,而当你真正跑到线下专柜的时候,却又发现当时被唤起的感觉早就消失,导致很多广告最终效果很差。而在网红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交易行为(用户购买)和心理唤起可以同时发生,你的产品需要唤起用户的什么心理,就可以选择对应的自媒体渠道去唤起这样的心理。三、心理唤起:未来的市场细分心理唤起(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的不同自我),不光影响网红的变现价值,更影响着未来所有的市场细分。过去,我们经常按照人群来划分市场,所以我们不会给理智的金融分析师推销坚果手机,也不会给文艺女青年推销ThinkPad笔记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直觉上认为人与人之间性格的差异非常大,有的人爱好社交,有的人爱好独立思考,所以我们按照性格、年龄、地域等把人进行分类。但实际上,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性格差异,经常远远超过不同人之间的性格差异——假设我是一个悲观的人而你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么我在看喜剧电影时,肯定比你这个乐观的人看悲剧时要快乐得多。
所以,未来,市场不是按照人群进行细分,也不是按照行业和产品品类进行细分,而是按照被唤起的心理状态进行细分。当我们在考虑消费者的时候,并不是看“他是谁”,而是看“他现在是谁”。世界上不存在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只存在正在悲伤的人和正在快乐的人。结语:当我们选择投放渠道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渠道的流量价值——有多少曝光、哪些人会看等,更要注重渠道的心理唤起价值——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普遍被唤起了什么心理?而“心理唤起价值”,才是网红自媒体与传统渠道相比最大的价值。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李叫兽”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员工学习社区】网站:;公众号guigutang;QQ群2367370或搜硅谷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平台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