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罗县水东陂水角电池厂

惠州市党务村务公开
博罗县简介
博罗县是广东省惠州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北岸。东与惠州市区相接,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增城,北靠龙门、河源,毗邻港澳,是京九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咽喉地带。
博罗是珠三角最大的可连片开发的县区,是广东省两个全国百强县之一。境内的罗浮山,集道、佛两教于一山,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和“中国道教圣地”之美称。博罗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三高”农业条件优越,是广东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博罗户籍人口80万,外来人口40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15万人。博罗县的大部分乡、镇说客家话、惠州话;西部的石湾、园洲2镇则以粤语为主;有数千人说畲语。
博罗县置县始于秦朝,有罗浮山,自会稽浮往博罗山,故置博罗县。一说原为傅罗县,后讹傅为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文化、南粤文化在此相互辉映交融,使博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博罗古城在以前还形成三街六十四巷。[1]
日至22日,在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由中共广东省临委书记、东江纵队政治委员林平主持召开的扩大干部会议,称“罗浮山会”。
  长宁镇位于博罗县西部,镇域总面积6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4401人,辖有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外来人口1万多人,长宁镇的发展定位是依托罗浮山,打造岭南特色名镇、旅游小镇,着重发展酒店业、旅游房地产、饮食业等旅游配套产业。我镇是广东名镇建设示范镇之一。被定为省水利名镇、景观林带建设示范镇。镇区划分为“四带五片区”:“四带”即罗浮大道景观带、沿国道休闲步行带、旅游购物休闲服务带和沿河景观休闲带,“五片区”即旅游配套区、新城生活区、老圩生活区和两个产业发展区。名镇建设项目包括罗浮大道长宁段风貌提升、广汕路中心段道路升级和立面改造、罗浮路升级及立面改造、移民风情街改造、完善曙光路等路面等改造、建设“长宁坊”、特产街及市场改造、松树岗村及东平村名村建设、埔筏河及东福排洪渠整治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圩镇范围内道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近20项工程。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岭南风格立面改造。
  龙溪镇是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下辖镇,位于博罗县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江中下游,南与东莞桥头、企石镇、仲恺高新区潼湖镇隔江相望,北靠罗浮山脉。全镇总面积119平方公里,绝大部分是平原。下辖20个村委会,3个社区。户籍人口约6.3万人,外来人口约6万人。是全国发展和改革试点小城镇,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惠州十强镇、惠州市中心镇。
龙溪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9℃,年总降雨量1890毫米,盛产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镇内有龙岗岭、大平山、乌石岭等山岭。1997年考古学家在龙溪镇银岗村挖掘出全省闻名的“银岗古窑场遗址”,证实龙溪是缚娄国的发源地。
龙溪镇区位优势显著,东距博罗县城13公里、距惠州市区22公里;南距深圳65公里,走博深高速到深圳只需约40分钟车程;西距广州70公里;北距“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仅12公里,是“深莞惠一小时生活圈”的枢纽。
龙溪镇交通便利,国道324线(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公路、省道255线(龙桥大道)、博深高速公路、莞博双龙大道(筹建)穿境而过,可通航2000吨船舶的博罗港口岸宏兴港区可直达香港和珠三角各地区,完全融入了珠三角交通大网络圈。
龙溪具有独特的前景魅力,强劲的后发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投资置业的理想宝地。
  柏塘镇地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东北部,东与杨村、泰美交界,南靠象头山,西与湖镇、横河为邻,属丘陵区,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周边有广州、深圳、东莞3座特大城市,244省道贯穿全镇,交通便利,据广州130公里,深圳特区96公里,西往东莞60公里,东到河源50公里。镇域总面积264.2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面积4200公顷,耕地面积2666.7公顷,林地面积1.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人均森林面积达4.3亩。全镇下辖36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5.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969元。
  柏塘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C,年降雨量1800毫升。镇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硅、铁、金等矿产资源丰厚;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梅树下、独松2座中小型水库总集雨面积30.2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071万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866公顷;溪流清幽、相互交汇,北部独松河、西部黄岗河和西南部蕉水河均在东南部交汇流入杨村河;基础雄厚、厚积博发,有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1家,山茶、桔子、凉果、水稻、花生、玉米、薯类等特色农产品初具盛名。
  柏塘始建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时因墟镇周围有几口较大的池塘,池塘边有一棵古柏,故名柏塘。明清时期属苏州巡司署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第五区四维乡。1949年10月,柏塘建乡,属第二区,1952年7月,改属第四区,1955年10月,成立柏塘区。1956年11月,撤区并乡。1958年10月,撤乡成立柏塘人民公社。1961年析置为柏塘、平安、柏新3个公社,1963年合并,1971年再析置为柏塘、平安2个公社。1983年11月,撤社设区, 1986年1月,撤区建镇,名柏塘镇。2004年撤销平安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柏塘镇。
  柏塘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明朝嘉庆六年,陈屐四就领导几千农民起义;清朝末年,柏塘人民又起来反对封建势力和外来侵略,杀脏官、驱教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柏塘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原始古朴的客家风情与红色文化在此相互辉映交融,使柏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公庄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距县城罗阳镇70公里,地处半山区,四面环山,中间是面积50多平方公里的盆地,东与河源市新回龙镇相连,北部、西部分别与龙门县平陵、龙江两镇接壤。镇内水资源充足,公庄河自北向南从镇内中间开阔地带穿流而过,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地表水和地下水充沛,水质优良,建有水东陂、水铲坝、古槌径、大坑口等4座中小型水库和8座水力发电站。镇内交通便利,县道218线、金龙大道、广河高速公路(公庄有出口)贯穿镇区。
2014年,镇域面积299.5平方公里,下辖桔子、獭子2个居民委员会、22个村民委员会共218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数53258人,外来人口1700人。
   龙华镇位于惠州市博罗县西部,北倚罗浮山,南临东江河,东靠太平山,西邻长宁镇。镇域面积62.22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828万人。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4亿元,农业总产值1.96亿元,镇级财政可支配收入2582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560元,税收5461.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
  龙华镇地理位置优越,广汕公路、广惠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因镇内沙河蜿蜒,形似游龙,大因土地肥沃,富饶物博,故取“龙飞凤舞,风华物阜”之意,称为龙华。
  龙华是传统农业镇,全镇有常用耕地11500亩,建有硬底化、方格化的宁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5000亩,农产品主要有稻谷、冬瓜、豆角、甜玉米等。全镇有林地面积34321亩,集约化速生用材林19875亩,森林覆盖率达37.9%。山前荔枝基地4000多亩,其中千亩荔枝园已被确认为“农业部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主要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优质品种,平均年产荔枝1200多吨。山前荔枝已注册了“山前”商标,因其有肉多、核小、味清等优点而闻名遐迩。龙华拥有丰富的水资源,12.6里沙河贯通全镇南北,粮坑、太平山两个水库库容总量81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镇内有农贸市场、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和荔枝交易批发市场,有效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
  镇内有龙腾和华盛两个工业园区,已建有龙腾和华盛两个工业园区,有力创五金、盛龙纺织、伟全化纤、明大昌电子、嘉盛源电子、伟全电子等多家大型企业落户。目前,龙华现有企业48家,其中外资18家,民营30家,主要从事纺织、塑胶、五金、电子、印刷、制衣等行业。2014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龙华是一个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镇内有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旭日古村落,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陈孝女祠”、龙华“南岭古墓”、鹤溪“愈南公家庙”、太和圩“李国标家祠”和宁和玉虚宫等文物古迹。
  罗阳,2200多年前的岭南缚娄古国属地,历代博罗县政府所在地,自古以来,都是博罗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至今日,罗阳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委会,8个社区居委会,常住总人口20.7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4.9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8万人,为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2014年,罗阳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23亿元,经济指标位列广东百强镇的前列,更是惠州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十强之首。
一弯春水漫江碧,半卧葫芦夕照红。罗阳位于东水西流的东江之滨,“神仙洞府”罗浮山之阳。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既有宋代文豪苏东坡曾“一洗胸中九云梦”的汤泉,又有八仙之一的铁拐李“遗壶救民化葫芦”的浮碇冈;既有以韩氏大宗祠为代表的多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有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汤泉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胜地。罗阳横一,为缚娄古国的遗存,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自古以来,罗阳就成为东江流域的旅游名胜。
古县秦时有,仙山海上来。罗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浓厚的人文景观。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宋代“满船空载月明归”的廉史张宋卿、明代惠州尚书之一的韩日瓒和“著述等身,书画二绝”的名士张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纯朴的民俗民风,丰富的罗阳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的罗阳子女。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共博罗县地下党组织便在罗阳诞生。不少罗阳子女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和东征,东纵战士,投身革命,奋斗终生。
建国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古邑罗阳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东江、东江大桥、京九铁路、广惠机场铁路、广汕公路、金龙大道、小罗公路、惠博沿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构筑起四通八达的“一江一桥两铁六路”立体交通网,贯通全镇。现在从罗阳到惠州市区仅15分钟车程,到东莞仅20分钟车程,到深圳、广州也仅需60分钟车程。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和惠州剑潭水利枢纽工程在罗阳镇辖区内先后建成,使罗阳一跃而为年用电量达8000万度的“电力强镇”。同时,辖区内3个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10多万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生活和生产之需。
罗阳毗邻港澳,与惠州、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叉辐射,优越的地理优势,更使罗阳镇成为中外企业争相投资的一方热土。近年来,罗阳镇注重投资的软环境建设,已建成罗阳投资服务中心,实施“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还建立和健全了“首问责任制、引导办理制、限时办结制和沟通制”等四大机制,为中外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利用充足的工业用地,按照“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思路,罗阳镇的外向型经济获得了蓬勃发展。现建有鸿达工业园、洲际工业园、鸡麻地工业区、小金工业区、义和工业区五个产业园区,截至2014年,全镇共有各类大小企业2072 家,其中上规模企业165 家,电子、五金、医药、服装、家具、印刷等已成为罗阳工业的支柱产业。
罗阳镇地势平坦,腹地辽阔,滔滔的东江水流经罗阳辖区长达25公里,充裕的水电资源,确保了工业和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罗阳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博罗县重要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罗阳镇率先实施村企共建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倡导“一村一品”发展高效农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村镇文化、绿化和文化场所建设,村企合作龙头企业初见规模,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2014年,罗阳镇田牌村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和首批“广东名村”的荣誉称号,罗阳镇观背村“文化部落”法德共治示范村建设成果得到各界的肯定。
罗阳,饱含中华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邑;
罗阳,名闻遐迩、魅力无限的东江明珠;
罗阳,打造着“前沿、富裕、文明、和谐”的名片;
罗阳,诚邀中外各方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置业,共创辉煌。
  麻陂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北与石坝镇接壤,南与杨侨、观阁等镇相连,属低丘陵地形。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7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2.41万人,暂住人口0.29万人。
麻陂镇交通便捷,京九铁路、205国道和惠河高速贯穿全镇,即将建成的广河高速也将从该镇经过。水、电资源比较充裕,有日供水量1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1个,并正在筹建蓄水28万立方米的黄坑尾水库以增加供水量;有110KV麻陂红围输变电站一座。
近年来,麻陂镇工业长足发展,现有企业51家,其中外资企业8家,民资企业41家,三来一补企业2家,形成以五金、塑胶、电子、制鞋、针织、服装等多门类产品的工业格局。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高效、创汇、生态型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祥浩、健源、乾兴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企业,以种植有机蔬菜、优质瓜果、甜玉米、果蔗、花生等和奶牛养殖为主导的种养型产业。“三黄胡须鸡”、“麻陂猪肉丸”也成为享有盛誉的地方特色产品。
麻陂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区科学规划建设面积3.3平方公里,市政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镇农村道路硬底化通车里程达50多公里,占总通车里程的100%。
  【了解石坝】石坝镇位于博罗东北部,距县城罗阳镇72公里,北与河源市埔前镇接壤,东与紫金县古竹镇隔东江相望。石坝镇三面环山,地势平坦开阔,素有“小平原”之称,全镇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23万亩;下辖2个居民委员会,22个村民委员会共2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4.8万人。201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3.3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农业总产值6.05亿元,工业总产值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2元,镇内基本无工业,是广东省农牧业较发达的乡镇之一。
【交通便利】石坝镇地理位置优越,距惠州市60公里,离河源市25公里,至广州135公里,到深圳120公里,是珠三角地区通往粤北山区的交通重镇;国道G205线、省道S340线在镇区实现交汇;惠河高速、广河高速、汕湛高速公路也在石坝辖区内实现互联互通,并设有立交出口,配套完善的生活区和服务区;京九铁路广梅汕路段横穿全镇,规划建设中的赣深高铁将沿石坝经过,广河高铁及其延长线(汕湛高铁)目前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预计将沿经石坝。
【农业发达】石坝镇是博罗县农业大镇,以“黑皮果蔗”、“优质水稻”、“三黄胡须鸡”、“生猪养殖”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品远销全国,是广东省的名优产品。全镇共有蔬菜生产基地8个,生产规模达4000余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0余个,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0余家。
【资源丰富】全镇拥有17.8万亩的森林资源,是东江流域水源林重点保护区之一;全镇有中、小型水库12宗,其中黄山洞水库库容2360万方、径背水库库容528万方,水质均达到国家1类饮用水标准;全镇辖区内无一家污染性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极好,生态旅游资源优越;给排水系统齐全,镇内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5000立方米,供水网络覆盖全镇;电力资源充裕,输变电设施完善;金融部门已开通外汇结算,方便、快捷。
石坝镇定位为“田园风光、休闲小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为特色,向周边工业园区人群及当地居民、商旅人士提供优质高端服务,最终把石坝发展建设成为诗情画意、宜居宜业,并可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的生态绿色家园。
  园洲镇位于博罗县西南部,距县城43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沿的江河冲积平原,间有台地,南与东莞市石龙镇、石排镇、企石镇隔江相望。镇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全镇辖区面积112.71平方公里,下辖2个居委会、27个村民委员会(9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近1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9万人、外来人口8.6万人。经全镇人民共同的努力,园洲镇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 “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广东省(制衣)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专业镇建设先进单位”、“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广东百强?惠州十强”、“广东省生态乡镇”等称号。
  石湾镇位于惠州市博罗县西南端,地处广州、惠州、东莞三市交界,交通便利,东距惠州市区、南去深圳、西到广州均只需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石湾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也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之一。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总人口近17万人,其中本地人口5万多人,外来人口近12万人。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工业总产值277.79亿元,农业总产值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46亿元,两税收入7.78亿元,镇级财政可支配收入3.5亿元,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2.6亿元。
石湾镇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镇内建有石湾东江大桥、罗浮山东江大桥和沙河大桥,分别与东莞市石龙镇和石排镇相通;主干道石湾大道、明月大道、石湾路、兴业中路、飞鹅大道、梅花大道、振兴大道等贯通全镇,全镇达标道路里程达200公里。此外, 广惠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从莞高速公路在石湾均设有出入口,国道324线贯穿境内,使石湾融入全省高速。石湾集装箱码头年吞量50万吨、沿东江航道上可溯惠州、河源,下可出珠江口,直达广州、香港。此外,海关、边防检查、检验检疫、口岸、金融机构等均在石湾设立办事处,学校、医院、汽车站、码头、娱乐场所、房地产项目等城镇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近年来,石湾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五金、化工、塑胶、服装等为主导产业格局,跻身于珠三角经济产业群,融入了深圳、东莞、惠州的IT、电子、化工产业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至2015年底,镇内共有工业企业1831家(其中规上企业89家),外资237家,内资1594家,其中外资累计投资超过16.5亿美元。规模较大的有南亚塑胶、全通手机、红墙化工、申乾食品、申泰电子、博美化妆品、广州中新塑料、广州玖和模具、惠州市中洲环保资源、惠州东江印刷、广州市新星实业、广州速源制冷设备等项目。
石湾镇农业基础发达,是广东省珠三角十大农业示范区的一个功能区,国家和省分别在这里建立了铁场万亩优质水稻基地、黄西韭黄基地以及占地5000亩的白沙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基地主要种植蔬菜、水稻、韭黄、马铃薯、甜玉米等。注册有“伴永康”稻米商标和“黄西韭黄”等农业品牌商标,其中黄西韭黄已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
同时,石湾镇还坚持“商业旺镇”的理念,大力发展镇商贸业、房地产业和娱乐服务业。目前,镇内有多间大型商场和超市,嘉豪御景酒店、石湾宾馆等饮食业兴旺。同时,房地产业发展尤为旺盛,现镇内有近20个楼盘,其中投资较大的有皇庭一号公馆、上河坊商业城、龙湾新城、双城峰景、蓝湾半岛、嘉豪御景城、新怡豪门、帝庭国际、现代?中央华府、聚龙湾商住小区以及奥晨天悦花园等,房地产项目的快速发展,为石湾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居住条件。2015年预销售商品房4121套,总建筑面积42.34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19.3亿元,成交均价每平方米4558元,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县前列。
石湾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民生建设,致力提高群众的社会福利水平。2007年开通了镇通村的民生城巴,2011年增购了12辆中型客车,解决边远村组出行难、等车难的问题。同时,不断加强老人的福利,60岁以上的长者,均可办理免费乘车卡并免费乘座镇城巴;从2006年起,每年投入100多万元为老人开展祝寿活动,凡70岁以上的老人在生日当天,都能收到我镇送上的生日蛋糕及200到1000不等的祝寿金。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今后,石湾将以打造“文化石湾、创业石湾、绿色石湾”为工作主题,以“抓发展、抓环境、抓民生”为工作重点,强化“两个中心、三大板块”建设,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建设美丽石湾。
  湖镇镇位于博罗县中西部,交通区位优越,在广梅公路、广汕公路的交叉点上,广梅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距博罗县城13公里,惠州30公里,广州60公里,深圳70公里,香港90公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点工业卫星镇。全镇总面积275.33平方公里,下辖35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5.41万人、外来人口约4万人,是广东省卫生先进镇、惠州市电子材料专业镇。
湖镇镇水、电资源丰富,现有自来水厂3家,日供水5万立方米,区内有库容1.38亿立方米的显岗水库和贯穿全镇的沙河,淡水储存量全县第一。500KV换流站、直流电站各1座,110KV变电站3座,是广东省电力强镇。
全镇现有企业170多家,有华通电脑、联合铜箔、创国机械、德联科技等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初步成为“超薄铜箔、精密钻头、多层线路板”电子基础材料生产基地。
湖镇镇现代农业发达,辖区内有县航天育种示范基地,种植近100个航育品种,优质特色农产品有湖镇冬瓜、显岗萝卜、新围青枣、三水珍珠石榴等,其中湖镇冬瓜已成为主导产业,并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是全国著名的“冬瓜之乡”。
  泰美镇坐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麓,东江之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位于博罗县东部,属惠州城区近郊。镇域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41576万人,外来人口6000人。常用耕地面积30383亩,林地面积11万亩。近年来,泰美镇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山水资源,充分发挥紧靠惠州市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初步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功能区域齐全的现代化城镇。
201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同比(下称增长)增长19.7%;人均生产总值49897元,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27.8%;外贸出口总额3889万美元,增长35.4%;实际利用外资1320万美元,增长12.5%。
随着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泰美的有事必将进一步凸显,成为一块投资热土——一个集现代工业、商贸物流和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
观音阁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东面和南面隔江与惠城区芦洲镇相望,西面与杨村、杨侨镇相连,北面与麻陂、石坝镇相邻,是博罗、惠州(惠城区)、河源三地的交汇 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有惠深、广惠、惠河高速公路。观音阁镇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风景迷人,山、水、林、湖相映成趣,河、渠、垠、田纵横 交错。东江上游流域31.8公里环绕全镇9个村委而过,水资源得天独厚。面临东江的观音庙,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其独有的特色、古老的建筑、美丽的传说、悠 久的历史深入民心,广为传颂。
2014年,镇域面积143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7560亩,其中:水田14149亩、旱地13411亩;山地以丘陵为主,总面积46341亩。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会,14个村民委员会共132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28050人,外来人口1100人。
【国民经济】 2014 年,全镇实现GDP62255万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10573万元、第二产业30028万元、第三产业21654万元;镇财政收 入335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033万元;完成税收2288.2万元,其中,国税879.3万元、地税14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38元。
福田镇位于东经113度57分50秒,北纬23度13分08秒,与北纬23.5度的北回归线近在咫尺,是一处由罗浮支脉形成的半丘陵地带,山林绿化率达9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以上,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植被丰茂,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故称“福田”。全镇有耕地20987亩,山林4893公顷,山塘水库9座,库容8160万立方米的联和水库属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福田镇为惠州西大门,距博罗县城43公里,西与增城接壤,位于穗深莞中心城市一小时生活圈内,广汕公路、广惠高速、从莞高速、规划中的广汕高铁纵贯其中,是粤东地区通往广州的必经之地,区域位置甚佳。福田镇生态优美,岭南特色鲜明,民风淳朴,佛、道教文化厚实,发展生态农业、养生养老休闲旅游业条件优越。
近年来,福田镇教育、乡村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省重点项目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福田校区一期项目(建筑面积14.28万平方米)已完成建设,有3000多名师生在福田校区学习、生活,成为博罗县第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省重点项目博森田艺国际旅游度假区一期已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开园。
2015年末,福田镇域面积93.269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共1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4194人,外来人口2万多人。
  杨村镇位于博罗县东北部,距县城罗阳镇50公里,介于东经113°27′42″~114°42′00″,北纬23°26′03″~23°43′00″之间,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低矮丘陵区,北回归线穿过境内显村墟,南与惠阳市芦洲镇隔江相望,是粤东地区的交通枢纽。镇内水陆交通便捷,陆路广梅公路、京九铁路广梅汕段贯穿全镇,金(小金口)龙(门)、杨(村)平(陵)、惠(州)河(源)高速、广(州)河(源)高速等公路构成镇内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距惠州、博罗、河源均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距广州、深圳和东莞均只需一点五小时左右的车程。水路杨村河运输可经泰美镇连通东江航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为山地丘陵,东南为江河冲积平原,地质构造属华夏体系一部分,主要受北东走向的河源大断裂层控制。镇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宜粮宜果;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筑有下宝溪、合水、羊角山3座中小型水库,总集雨面积3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958万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1540公顷;建有下宝溪水库坝后一至三级水力发电站,装机3台695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铜、煤、瓷泥等10多种。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848.5毫米。杨村镇是广东省中心镇,镇域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杨村、显村2个墟镇居委会,上南林场,和李村、石滩、羊和、耀潭、宝潭、陈村、水华寨、上车、星光、塘角、新前、大井、合水、大岭下、埔联、径口、竹子园、井水龙、新田、坑美等20个村民委员会共191个村民小组;现全镇有户籍人口约4.5万人,外来人口约8千多人。
  横河镇位于博罗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地处国家5A级景区罗浮山腹地,镇域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委员会和1个社区共13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近3万人,其中畲族530人。横河镇是革命老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资源良好,是广东省教育强镇、省级生态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省级和市级宜居示范城镇。
近年来,横河镇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为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强化资源节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镇,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杨侨镇(原杨村华侨柑桔场)位于博罗县东部,东邻河源,北接龙门,南濒东江。距惠州、博罗40公里。全镇总面积89.6平方公里,下辖12个办事处、2个社区,户籍人口3.33万人,其中归侨7000多人,有较广泛的海外侨胞基础。
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主产柑桔、龙眼、荔枝、花卉和苗木等。近几年,通过温氏集团、吴波畜牧水产公司和李艺金钱龟养殖场三个龙头企业的带动,畜牧水产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正在逐步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
镇内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充足、连片、可供开发的国有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完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广梅公路、惠河高速公路、金龙大道和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穿境而过。供水设施完备,电力资源丰富,大坑11万伏变电站已动工建设。
杨侨精细化工园区即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杨侨工业园正在兴建,首期开发1100亩;博罗东部工业园和十二岭工业园正准备动工兴建。投资50亿元的广东仪强科技有限公司电动汽车项目已落户博罗东部工业园。
  罗浮山管委会的职责主要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务院《风景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景区内风景名胜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建议使用大于 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岭陂水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