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贷款政策为什么要给别人贷款

湖南日报《舆情》
湖南日报《舆情》
湖南日报《舆情》
湖南日报《舆情》
湖南日报《舆情》
湖南日报《舆情》
湖南日报《舆情》
湖南日报《舆情》
《湘问》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重点频道之一,由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华声在线新闻网站(.cn )、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是媒体融合下的党媒移动问政、监督、咨询平台。《湘问》频道与湖南日报“舆情”版、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栏目在人员、后台、数据库、采编流程上互通互融,形成党报、党网、党端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投诉主题:贫困户无息贷款项目没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头上
标签:其他&&西和县人民政府&
希望清官能看到,我是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的人民,今年国家有个贫困户无息贷款项目,我家可以说是当地最为贫困的了,可是我听到这个后,就立马跑去村长家问了下,可他说今年根本就没这事,后来我一亲戚家是另个村的,人家都有,我又去问了,可他又说名额已经没有了,实际上都给了跟他关系好的人,跟朋友,政策是5万无息,但不需要的人能到几十万,我们需要的人一分都弄不到,也不知道国家知道这事吗,能管一下吗?
网友评论(共4条)
我是广西河池东兰也是贫困户也有无息贷款问银行贷款也没有贷到
评论者:雨季 &
15:38 & 第4楼
现实就这样:有钱的就有贪困款:我们村有一个人:国家给他这样保:那样保:在村里耀武扬威的:好田好土种李子树:图的就是国家三年扶持款:他本人口袋鼓了:农民苦了:
评论者:苦瓜 &
09:39 & 第3楼
是啊!中央好的政策到地方上就很难落实了!
评论者:难啊! &
06:06 & 第2楼
是啊!中央好的政策到地方上就很难落实了!
评论者:难啊! &
06:06 & 第1楼
【发布投诉主题请点击右上方“我要投诉”】
华声在线提醒您: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普通留言点此键部门、律师、记者回复点此键
*网上昵称:
(中文不超过8个字,英文不超过15个字符。公开,不可修改)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其它联系方式:
家庭地址:
*回复内容:
您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网站内容。
关注排行榜
↓扫码即可下载新湖南客户端↓
手机二维码扫一扫
随时随地便捷投诉“农民银行”解了贫困户贷款难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电子版
第A07版:江苏新闻 ? 区域
财政部在我省灌云、滨海试点成效喜人
“农民银行”解了贫困户贷款难
  本报讯 64岁的灌云县沂北乡沂河村农民杨桂新是贫困户,过去一直为借不到搞养殖的本钱犯愁,现在不同了――春节前他从村里的资金互助合作社贷到一笔款,买来一头母猪。最近母猪下了14头小猪,他打算出售12头苗猪,留下2头扩大养殖规模。“照这样下去,再过两三年我家就能脱贫了”。――杨桂新家的变化,是灌云试点村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带来可喜变化的一个缩影。  灌云县扶贫办负责人近日向记者介绍说,村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是一项扶贫新举措。去年下半年,国家财政部确定在我省灌云、滨海两县进行试点,每个县选择5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给每村注入15万元“本金”,然后发动农民入股。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第一,这种资金互助合作社不以赢利为目的,利率是固定的,如现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月息已接近1%,资金互助合作社只有0.6%;第二,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敢给贫困农户放贷,而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人员都是本村人,对每户农民知根知底,贫困农户有了发展项目,就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得贷款。目前,滨海县5个试点村的资金互助合作社工作开展得都比较好,群众参与热情很高。贷款发放得多的已达10多万元,少的也有5万多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贷款难。  杨桂新所在沂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怀同时兼任该村村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社长。他告诉记者,社长是所有入股的农民选出来的。除了社长,资金合作社还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管委会、一个由3人组成的监督委员会,都是村里比较有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国家财政部划拨15万元资金是“本金”,村里动员村民入股,每股500元。对于人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户,合作社只要求他们交纳100元,另外400元从“本金”中拿出来“配股”,每户最多能入4股,以防合作社被“大股东”操纵。入股农民除了年底可以参与分红外,还可以申请贷款,每户都能贷到3000元到6000元,但前提是必须有经济发展项目。“所有‘本金’和股金,村干部一概不沾手,而是存在乡农业银行里。农民获得贷款许可后,银行通过‘农户一折通’给他们打款。我们村里有199户贫困户,到现在为止已有82户加入了资金互助合作社,非贫困户也有10户加入,总共募得股金1.61万元。已有31户农户获得贷款,总贷款金额9.3万元。”  据当地乡村干部介绍,虽然近年来农民小额贷款方便了不少,但最需要贷款的贫困户还是很难贷到款。像杨桂新就是例子,他有养猪经验,却因贷不到款而不能搞养殖。有了这个合作社就方便多了,杨桂新如愿贷到了款,最近又新盖了两个猪圈,养殖规模扩大后,他家很快就能脱贫。  (朱新法)
新华报业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  | 联系方式 |  | 贫困户也能贷到款
日08:12&&&来源:
原标题:贫困户也能贷到款
  14日,屏南县甘棠乡浙洋村村民张希平走进菇房,打开灯,看着架子上的菌包,兴奋地对记者说:“香菇马上就可以采收了,滑子菇下月就可上市。”   在2009年前,张希平还只是一个替别人开车的货车司机,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旧房里。他瞄上当地的特色食用菌产业,想通过食用菌栽培改变现状,可手头1万多元的积蓄只够建菇房,搭架子等,购买种苗、木屑、棉籽壳等生产材料的钱还没有着落。   张希平想去银行贷款,但没有财产抵押,也没有人替他担保。他好几天闷在家里,感到无助。这时,村支书李兴远登门了,问他是否想贷款。   “谁愿意把钱贷给我这样的贫困户?”张希平将信将疑。   屏南县扶贫办主任胡小青告诉记者,2007年,该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会,将省级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等存入合作的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作为风险保证金,并为贫困户提供无抵押贷款担保服务。   2009年,张希平如愿以偿,获得了当地信用社的5000元贷款。他用这笔钱购买了食用菌栽培材料,第一年栽培了6000多个菌包,当年就赚了1万多元。第二年,他将规模扩大为1万多个菌包,并再次申请贷款,这次他的贷款额度为1万元。今年,他栽培了5万多个菌包,投入资金10多万元,贷款额度增至5万元,成为村里的食用菌栽培大户。张希平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在村里属于中上水准。去年,他用栽培食用菌赚来的钱盖起了三层半小洋楼。   村支书李兴远说,村里有40多户村民通过促进会申请了小额贷款,额度根据村民的综合能力来审查,负责审查的就是他,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小额贷款促进会的村级金融协理员。因为他熟悉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因此促进会聘请他当村里的金融协理员。   据了解,像李兴远这样的金融协理员,屏南县有500多名。乡金融协理员主要由三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构成,村金融协理员主要聘用村主干。“摆脱贫困要持续扶持,需要两三年贷款的帮助。以前,扶贫资金就像撒胡椒面,每家贫困户都能分到一点,但针对性不强。”胡小青说。现在,有了扶贫小额信贷促进会,依托金融协理员,根据贫困户所从事的不同产业,发放相应的贷款。针对具体的贫困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分步骤分类来扶贫,提高扶贫的精准性。目前,屏南县小额贷款促进会的本金为700多万元,贷款额度为4800多万元。7年来,促进会共受理了7000多笔小额贷款,贷款总额为2亿元。   据了解,屏南县有1500多户贫困户获得了贷款,实现了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县未出现一例违约贷款。2008年,屏南的做法被中国人民银行列为《2008年中国农村金融报告》的典型案例;2010年,在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交流会上被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交流。   据省农业厅扶贫开发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在11个县开展扶贫小额信贷试点。今年9月,省里还特意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广屏南的做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