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线 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线

浊世浮云:需求曲线小结
我的图书馆
浊世浮云:需求曲线小结
首先,需求定律,即物品‘价格下降,人们对该物品需求量减少’是经济学的基石,对需求定律理解的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经济水平的高低。此文是对前人的总结,希望能对有兴趣的朋友有启发性的帮助。
首先要说明的是,根据SLUTSKY分解,价格变化会导致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不谈,只谈收入效应。
从需求曲线的推导方面看,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预算线必然外移,UTILITY LEVEL也跟着移动,所以马歇尔需求曲线上面的每个点的INCOME LEVEL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由于价格的变化,实际收入(选择)必然是变化了的。而如果实际收入变化了,点与点还有可比性吗?把问题还原,如果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实际收入会变化(相当于多了一笔收入),这样的话,‘其他量’也就很自然的不可能都不变了。(《价格理论》里面关于‘其他量’变化的讨论后半部就是用数字讲这个东西。)
其实这个问题实在太明显,透彻的讨论早已被弗里德曼,张五常等大师做过了,这里引用《经济解释》里面的一段:‘佛老的《马歇尔需求曲线》博大湛深,说来话长。在这里我只评述他文内的一个重点。
佛老关心的,是功用分析推不出需求定律。这定律不可或缺,而若功用数字不变(或实质收入–real income–不变),内凸定理就与需求定律相等。问题是如果假设金钱收入(money income)不变(一般的假设),价格下降会导致实质收入上升,那么需求定律就有嘉芬反论的困扰。佛老问,需求曲线是应该假设金钱收入不变还是实质收入(功用数字)不变呢?他的答案是二者大致相同!这样,需求曲线只可以向右下倾斜,成为定律。
佛老的推论是,在一个没有失业的社会中,某物品的价格下降不会导致人民的实质收入上升。这是因为价格的转变只会引起资源运用的转移,不会引起社会的财富收入增加。那是说,功用分析所容许的嘉芬反论,只不过是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的结果。要是我们以社会整体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来看世界,嘉芬反论不能成立。这样,需求就有了定律。
一般而言,佛老这分析是对的。困难是还可以有例外。例如,一个农业经济大丰收,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人民的实质收入是增长了的。又例如,政府大事资助教育,学生的学费下降至近于零,虽然社会的整体收入会减不会增,但学生的实质收入有增长,因而嘉芬反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佛老以一般均衡的理念看经济,有内容,与历来以数学方程式从事的空空如也的一般均衡大为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未来的一个学期,学校的老师们会为我们展示怎么空空如也。)然而,佛老还是挽救不了功用分析推不出需求定律的困境。’
其他因素不变的讨论
&‘其他量不变’这个问题在教科书里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句例行公事,而在张五常与弗里德曼眼里却是十分严谨的一个方法论问题。弗里德曼在他的《价格理论》里强调了这一问题。首先,他直接指出:如果需求曲线被规定为所有其他情况均维持不变,则数量和价格就不可能发生变化,需求曲线也就无用途。这个和张五常教授所问的,‘如果所有‘其他量’都不变,那么价格为什么变?’都是推到尽的分析方法的一种示范。
弗里德曼的数学证明是这样的:如果假设除了价格以外的其他量都不变:(1)所有其他物品的价格,(2)所有其他物品的数量,(3)消费者的收入或者支出。(1)*(2)就是个常数,(3)-(1)*(2)也就是个常数,并且这个就是消费者在该物品上面所花费的总货币量,即P*Q是个常数。也就是说如果假设所有其他量都不变,需求曲线是个弹性永远为1的双曲线。而经济学里面从来没有要求需求曲线长成这个样子,所有这样假设是有问题的。
李俊惠老师在《解读&经济解释&》里面提到了在这一问题上面,两位大师关于具体哪些量的异同的分析如下。
‘弗里德曼的分析是这样的:‘为了分析需求和其他目的,把保持不变的‘其他事物’分成三类是有必要的:(1)能显著影响所要研究的变量,并随即会受到该变量的显著影响的那些‘事物’,例如,在分析取消人造黄油税收后对人造黄油价格影响时遇到的黄油价格。(FACTORS=&STUDIED OBJECTS, FACTORS&=STUDIED OBJECTS)
(2)能显著影响所要研究的变量,但它们并不受该变量的显著影响的那些‘事物’,例如,在分析取消人造黄油税收后对人造黄油价格影响时遇到的收入。(FACTORS=&STUDIED OBJECTS, FACTORS&=/=STUDIED OBJECTS)
(3)既不显著影响所要研究的变量,又不受该变量的显著影响的那些‘事物’,例如,在分析取消人造黄油税收后对人造黄油价格影响时遇到的皮革价格。(FACTORS=/=&STUDIED OBJECTS, FACTORS&=/=STUDIED OBJECTS)
第(1)类中的事物保持不变是为了研究它们将来要经历的变动,它们保持不变仅仅是分析过程中的一个中间步骤。第(2)类中的事物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分析有确定性,从其他(独立)进行的变动中分离出应加以考虑的特殊关系。第(3)类事物从略。以研究人造黄油需求为例,包括在第(1)类中的变量是一些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和数量,即,替代品或补充物。归于第(2)类的变量包括嗜好,偏好,货币收入,所有(或所有其他)商品的平均价格(笔者按:即物价水平不变),财富和收入分配,等等。世界上的所有其他事物都包括在第(3)类中。’
以上是弗里德曼的分析,在李俊惠老师的提示下,我们来看看弗老是如何运用Slutsky分解来讨论这一问题的。(张五常的方法其实分解的更明显。)(1)和(3)是影响价格变化的,也就是还在同一个UTILITY CURVE上面。(2)是影响需求量的,这一类是不能变的,不然UTILITY CURVE就会移动,即收入效应,或者说我们研究的是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这样除了价格以外对需求量影响的因素就要被剔除,作为外生变量而假定不变。
张五常也把‘其它因素’分为三类,但范畴并不与前面弗里德曼的三类完全重合。这三类是:(1)直接影响价格的其它因素;(2)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它因素;(3)价格的变化影响了需求量的变化,但价格的变化还同时影响了其它中间因素的变化,这些中间因素的变化又再间接地影响需求量的变化。
张五常的选择是,属于第(1)和第(3)类的‘其它因素’可以变,属于第(2)类事物的‘其它因素’不能变。 仔细比较二人的分类就会发现,张五常的三类是弗里德曼的三类中的前两类,实际上弗里德曼也没有分析第(3)类事物,它跟所要研究的问题显然是无关的,变不变实际上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弗里德曼的第(1)类实际上是张五常的第(1)类加上第(3)类,弗里德曼的第(2)类是张五常的第(2)类。因此二人的结论是一致的。
弗里德曼举的是互为替代品的黄油与人造黄油的例子,先以这个例子来看二人的共同之处。‘人造黄油的税收取消’,这属于张五常分类中的第(1)类‘其它因素’,它直接降低了人造黄油的价格,从而导致人造黄油的需求量上升。由于人造黄油与黄油互为替代品,人造黄油的需求量上升会导致黄油的需求量下降,从而导致黄油的价格下降。同样由于人造黄油与黄油互为替代品,黄油的价格下降使人们转向消费黄油,使人造黄油的需求量上升的幅度减少。因此,黄油价格在这里是张五常分类中的第(3)类‘其它因素’。张五常在谈第(3)类时举的是互为互补品的咖啡与糖的例子。假设咖啡丰收(张五常分类中的第(1)类‘其它因素’),这会直接降低咖啡的价格,从而导致咖啡的需求量上升。由于咖啡与糖互为互补品,咖啡的需求量上升会导致糖的需求量也跟着上升,从而导致糖的价格上升。同样由于咖啡与糖互为互补品,糖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减少消费糖的同时也减少消费咖啡,使咖啡的需求量上升的幅度减少。
张五常的需求曲线
按张五常教授的话说,理论以简单为上,换种说法,根据‘奥克姆剃刀’( Ockham's razor)法则的简要说明:‘如果对某事物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其中之一比另一种简单,则应该选择简单的解释。’李俊惠老师的《解读&经济解释&》的分析极为到位,可是我认为顺序上面有不利于理解的地方,这里会进行一些调整。首先,提纲挈领的讲,第六章:约束条件,应该被重视,因为他主要是对需求定律的组成进行了概述。需求定律其实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A - 意图假设(自私),B - 事实假设 (其他量不变或者局限条件),C - 价格 (广义与狭义的),D - 需求量变化 (可观察的行为变化)。A,B是外生变量;C,D是内生变量。《解读》的第三章,第五节主要就是讨论在A,B,C这三处地方如何简化理论,使得假设数量最少约束力最大。
而这也是说明张五常的需求曲线与其他人没有太大区别的地方,因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不过是在用功用概念推出需求曲线之后武断假设没有嘉芬物品,而张五常的做法是根本没有用功用去推。因为功用本身就是个假设(意图假设),看不见摸不着,属于主观的东西,能不用最好不用。功用本身的三个假设加上否定嘉芬物品的一个假设,一共四个假设。张五常把需求向下直接假设出来变成公理,就一个假设。四比一,解释力一样,当然是张五常这种办法更优。但是其实用起来区别并不大,因为区别其实只是在方法论上面,实际使用没有什么区别。
A 即自私的假设不能单独用来解释现象,否则什么事情都可以用自私解释完了。用李俊惠老师的话,‘自私是纯粹的假设,是套套逻辑。’在张五常教授的语言里面,局限条件被无数次的提及,按李俊惠老师的分析,它包括A+B+C。作为客观事实的局限条件B和C分别是内外生变量,也是理论的一个难点所在,把‘不变’的其他量当成了‘可变的’,理论就会没有被推翻却被误认为推翻了。同样重要的,假设‘不变’的量一定要与事实相符,就像化学实验里面的试管假设,必须是比较干净的,不然没法证明是试管里面的两种物质起变化。
假设性的局限条件,即非事实的假设或是意图可不止自私这一个。在解释行为的理论之中,对行为主体意图的推测属于假设性的约束条件,即假说或HYPOTHESIS。通过对IBM纸卡问题的讨论,李俊惠老师在第六章:约束条件,第二节:作为假设的约束条件,总结道,‘由上述的分析可知,理论的假说都是假设行为主体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做出如此这般的行为,都是对意图的推测,因此属于作为假设的约束条件,是空中楼阁之物,并非客观事实。这并不是说行为主体不可能有这样的意图,而是行为主体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意图,既难以直接地证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设是这样的意图,如果能获得实证的支持,行为就算是得到了完满的解释。这就如同人实际上是不是自私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推出的含义得到了实证的支持,能解释行为,就够了。’如果这里不明白,我觉得其实可以用一种优胜劣汰的思考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看的,这样的话,任何一个人持续的供给某个行为或者物品,这么做必然是对于他利大于弊,也就说有租值,可是他到底怎么认为的实际不重要。比如朱锡庆老师调查的‘的士份子钱’问题,‘的士佬’给我的解释和朱老师给的并不一样。同样的,为什么6点钟这个繁忙时段交班的问题,他们也给了我不同的解释,可是这个‘解释’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理论解释的重要性主要是指解释力或者一般性,换句话说,在市场竞争的约束之下,不这么做的人会被淘汰。
关于事实性的局限条件,&《解读》有这样一段话,‘约束人们的行为的所有条件,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某些条件我们要放进所构建的理论之中,让它们与作为假设的约束条件一起,双管齐下地约束行为。例如,在需求定律中,作为假设的约束条件是‘自私’,放进该定律中的约束条件就是‘价格’变量。换言之,我们把某些约束条件放进需求定律中,就是在做把?价格?变量作广泛阐析的事情,有关的阐析要广泛到什么程度(即要把多少约束条件放进去作为‘价格’变量),就取决于我们所要解释的行为的特定情况。
第二类的约束条件,不放进理论之中,但它与理论要解释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它们发生变化,有关的行为会跟着变,但那与理论所要研究的无关。这类约束条件,就是所谓的‘其它因素’。在这些?其它因素?中,又有一部分是要规定为不允许变化的,否则就会导致理论被推翻。例如,需求定律推断,价格(放进了理论中的约束条件)变化,需求量也随之变化。但在现实世界里,除了阐释为价格的约束条件变化会导致需求量变化之外,其它一些没有阐释为价格的约束条件(如《经济解释》第五章第三节《其他不变量的选择》中举的连天大雨等因素或约束条件)如果发生了变化,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致需求量发生变化。因此,需求定律要成立,必须假设这些?其它因素?(第二类约束条件)不变。’
本文对需求理论的讨论是很粗浅的,更多的是阅读之后的读后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经济解释》,《价格理论》。
馆藏&4738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509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0积分
0人评价50页
0人评价50页
0人评价50页
0人评价49页
0人评价7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100积分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考试内容: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一)消费者均衡 (二)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消费者均衡实现三个...
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结合图形说明)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结合图形说明如何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 在消费者货币收入不变和其他商品...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假设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收入不变,Y 商品的价格也保持不变,而 X 商品的价格上升。如图...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 效应。 在偏好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一种 商品价格的变动,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动, 从而引起预算线与...
1、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关系的认识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此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愿意为...
50 ? 9 P 4、 (课本第 3 章)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解:消费者均衡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3.5 [判断] [错]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是消费需要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A、数量 C、价格 2、消费需求曲线反应的是消费...
第10讲 第二章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环球网校: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
价格与需求曲线——— 一种对价格和需求曲线的非传统思考 1、 相对价格概念: 消费集不仅是“备选”意义上的消费集,也可以用来描述消费者已经拥有的消费品组合的...
第二章 ? ? 供给与需求(一)已完成 1 消费者的偏好增强,需求函数曲线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6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 A、...2016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串讲:消费者的需求曲线_中大网校
2016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串讲: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发表时间: 9:43: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即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现在假定偏好不变和收入不变,用图形来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从而说明需求曲线的形成。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并假设只有商品1的价格发生变化,商品2的价格保持不变。开始,商品1的价格为P11时,预算线AB0与无差异曲线I3相切于M点,M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选择,此时商品1的消费量为Xm假设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2,预算线移动为AB1,AB1与无差异曲线I2相切在N点,此时消费者在N点消费获得最大满足,商品1的消费量为X12.同理,在商品1的价格为P13时消费者要实现效用最大,商品1的消费量为X13,所以商品1的上述价格与消费量的对应点都是其需求曲线上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商品1的需求曲线。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动,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把这些均衡点,如图中的M、N、P,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一消费曲线。价格一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由价格一消费曲线可以看出,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时,无差异曲线向外转,因而商品1的需求量上升,所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同时,不同价格条件下的消费量,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上对应的数量,所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生两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人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一种商品价格的降低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反之,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则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某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两种商品之间的最佳替换率变化,这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去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比例,消费者会增加消费现在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减少消费那些现在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通常会同时出现。对于替代效应,当一种商品变得相对便宜时,对它的购买量总会上升,因此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方向总是反方向的。但是,对于收入效应,则比较复杂。我们知道,当价格下降,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相对增加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这取决于该种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在正常品的情况下,价格下降,收入上升,需求也上升,因此,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是反方向;在低档品的情况下,价格下降,收入上升,但是需求反而下降,因此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却是同方向的。对于正常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对于低档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从需求曲线来看,就是低档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边际商品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是因为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例题1·单选题】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C.商品的价格 D.效用的大小[答案]A【例题2·单选题】当边际替代率沿着无差异曲线递减时,一个前提条件是()。A.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值 B.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C.无差异曲线是凹的 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答案]D【例题3·多选题】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A.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可以相交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E.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答案]ACE编辑推荐: |
(责任编辑:xy)
共2页,当前第1页&&&&&&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加答案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加答案解析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