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中考试总结结每次都下降怎么办如果想考好应该怎么做

 上传我的文档
哎呀!你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前往任务平台,千万道客用户为您精准提供!
官方公共微信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 高三学生如何做好月考总结
育星教育网
  一、基本情况总结
  1.清楚本次月考的单科平均分、单科名次,总分的班名和级名。了解自己的学科成绩和总分在班级和年级所处的位置,比较前几次的考试情况,名次和成绩是上升或是下滑?
  2.不论是上升或下滑,一定要找到原因。如果上升,是因为考试难度或题型适合你?是自己近期学习勤奋、方法对路?如果下滑,是知识方法没有掌握牢固?是知识方法还有盲区?是弱科拉分太严重?是考试临场发挥欠佳?
  3.这次考试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自己在学习成绩上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
  二、知识方法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月考总结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不总结,你根本就不明了失误的原因,更无法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你下次可能还在相同地方犯错误;更容易让自己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1.得到答卷后,应对答这份卷子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回想,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你此时关注的,不应仅是错题,而是包括你答起来不流畅的题,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这些题都是你的软肋。
  2.应着重对错题部分知识进行复习。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如果只是将错题改正了,这样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殊不知,一道题错,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3.追查错误的原因。由点及面对错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英语错了一道考察冠词的单选题,那你是不是对冠词这部分知识就没掌握好?物理一道大题的受力分析又错了,好好想想你的受力分析是不是一直就存在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不以这次考试为契机,把这部分知识疏漏处赶紧补上呢?如果又是应付了事,下次一定还会出问题。
  三、考试技巧总结
  请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这次你的回顾重点是在考试技巧上,看看下面的问题自己是否细细想过。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么能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英语是否没有时间看完整个阅读?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
  4.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总结到你的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通过考试技巧的总结,想必同学们自己就能明白,在这次考试中,如果你能怎样安排时间,安排答题顺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请把你们的每一次考试当成是最终考场上的真实演练。
  四、作出适当调整
  根据以上的总结,结合你个人和学校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可能是下一次月考前的学习,调整你的计划、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做出更适合你的计划和安排。
  在高考前的每次月考及重大考试后,都做一个认真的总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处理,将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保持下去,我相信,正是你的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和科学备考,你的聪明和智慧一定会在明年的六月开出绚烂的花朵!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2017年2018年
高考关键词
高考期间全程陪伴-备考、真题、估分、查院校、选专业、报志愿,尽在高考帮。扫我→
打开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聊高考您的位置: &
中考最后一个月 做好数学题目的总结
e度论坛菜菜老师在中考最后一个月的时候,给考生的忠告:现在要做的不是做多少多少的模拟卷,而是认真地总结做题的方法。
文章作者:菜菜老师
上海中考网5月22日:距离上海中考还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数学复习遇到了问题了吗?以下为e度论坛菜菜老师给考生的指导,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找到明确方向。
对于数学而言,上海中考数学题一直秉持着8:1:1的难度。应该说是没什么难度的。(虽然我希望难一点。)
现在要做的不是做多少多少的模拟卷,而是认真地总结做题的方法。
①把选择题、填空题这种类似的基础题,保证零失误。
你们能做的到么?
填空题的17、18题会不会自己归纳题型呢?
今年二模考试的黄浦、静安的18题都是非常好的题,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模型以及翻折是否有深透地了解呢!
你的计算过关了么?你能保证零粗心么?
②解答题分为两大类:19~23,24~25
19:混合计算
20: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
21:垂径定理等
23:四边形证明
在这类题中,我们要做到19题的&零失误&,20题的&经检验&,21题的&证明格式&,22题的&阅读能力&,23题的&严密证明&
你们能做到么?
③压轴题的复习
有人问我,压轴题怎么复习,怎么能做到全对。
我说就是做少量的题+总结。总结是个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该懂的都已经懂了,而缺少的就是一个总结与考试经验。
把每次学校做的卷子的压轴题自己做下总结比做100题、200题都有用。
总结什么呢?对于这道题的理解,碰到等腰三角形的存在与动点的结合题,我应该怎么办。是添垂线么?添了垂线之后呢?
这种&设问&形式的总结是非常好的模式。我做题的时候也是这么问自己的。
以前老师常说写作文之前,要列一个大纲。
估计没多少人会列,但是我们总结数学问题的时候倒是可以这么尝试下。
大家好好努力吧!!
P.S.中考毕竟是个综合的考试,考的是全面,而不是单科。
我希望大家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精力去铺在薄弱的科目上,比如语文,比如英语,比如理化。
&(文章来源:e度论坛 菜菜老师)
推荐阅读:
来源: 上海中考网
更多相关文章:
强烈建议您使用新浪微博对文章进行评论哦。查看: 10007|回复: 2
关于月考后的考后反思考差考好的情况
关于月考后的考后反思考差考好的情况
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我这次除了语文没考好之外,剩下的都还不错。数学100,英语96。我反思自己,为什么别人都能考好,我怎么就考不好呢?
& && && && &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老师让背的,我一字不差的背过了;老师让默写的,我也一字不漏的默写下来了,这为什么还会错呢?我认认真真的看过卷子后,才知道错的都是问答题。我回答的总是不到点。比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问这句话中的“子”指的是谁,我一次疏忽,写成了:楚国的商人,但是错了。正确答案是卖矛和盾的人。
& && && && & 还有一道题是阅读题的第一小题:请结合小资料推想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大概时间?
& && && && & 文中提到了,作者是在1935年第一次来到德国,而写这篇文章实在四五十年后,那就用5,再用5。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就是1975——1985年之间,而我却写的是1975——1990年之间。也不知道呢个时候是怎么想的。
& && && && &&&看完后,我认真的总结了我这次的失误:语言组织的不够完美。这都怪我平时不爱看书,老师总说:想要学好,只靠上课认真是不行的。我以后要多读书,全力以赴,迎接毕业考试!!!
如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方式、摆脱思维方法单调、知识技能脱节的窘境,我们觉得要学会在考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考后反思实际上是一种更为理性的一种活动,归纳起来进行考后反思可分为五步:
& & 一思审题(选择题)
& & 现今试题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题干的设置复杂、难把握,而对此类题一旦审题失误,则必错无疑。因此,认真审题,排除干扰,挖掘题目中的关键,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
& & 1、注意审限定的条件
& & 限定条件种类很多,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也不同,往往提示的解题思路也不同。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 & 2、注意审隐含的条件
& &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挖掘隐含条件以补充题干信息。
& & 3、注意审干扰因素
& &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题目难度。固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仔细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 & 二思知识
& & 考试是一个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检测知识掌握的过程。现代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掌握和应用知识是一个人脑不断加工和重排的过程,使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认识新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题后,如能把解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有机的“串联”成知识链,“并联”成知识网,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析问题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 & 三思思路
& & 在考后不断的反思,解题过程中是否遗漏了重要信息?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过程中多走了哪些弯路?思维能否变得更为简捷一点?是否拘泥于思维定势,照搬了熟悉的解法?通过不断的质疑、改进、使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
& & 四思规律
& & 不少学生做题,易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铁路巡警,各管一段”的毛病,掌握知识支离破碎,脑海里一片空白。学生在考试和练习中,已积累了较多的习题,见识了不少题型,如果不加以整理、分类、并找出每一类题的共性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就好比“蜻蜓点水”,虽涟漪千层,而深度不够。虽然题越做越多,但大部分题还较陌生的,结果事倍功半。因此,有必要分析试题类型,把解题过程中的零散杂乱的、肤浅的经验、规律及时提炼、总结、升华,再予以应用,做到解题的“模型化”和“规律化”。
& & 五思演变
& & 同样的一道题,如果改变原题的材料或问法,往往可以使一道题变成一串题,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定势思维的负面影响。而且“一题多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所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如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换位反思;对题材目中的问题进行逆向反思:对题目问题的改变进行破定势反思。
& & 总之,“考后反思”是指导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通过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思维在考后继续飞翔,这是解题过程中更高一层的思维活动。为使思维更加开阔,解题能力得以提高,应进行有效的考后反思。
几天来一直忙于月考,终于结束了,可以反思一下这次考试的前前后后了。这次月考试卷由我来出,十一三天假期占用了一半才从5本资料中拼凑出这次试题,又利用了一个下午输入和排版。忙了许多时间后,终于出来了。让其他两位化学教师看看,都说很简单。知识涵盖全面,题目典型。但是成绩出来,却很失望,平均成绩才57分,最高98分,还有5分和6分的学生。
  这次考试主要是搞以化学第一章的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三部分内容。考试共五种题型:不定项选择,单选,填空,简答和计算。共29小题,100分。氧化还原反应占42分,离子反应46分,能量变化8分,综合题目4分。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而对离子反应的掌握程度很差。下一步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和练习。另外,许多学生还没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由于初中化学主要是识记性的有一些计算也是十分简单。但高中化学中好多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高中化学一些计算比较复杂,发现一些很优秀的学生计算能力都很差。下一步的教学中必须加强推力分析和计算的训练。还有许多学生学习浮躁,双向桥分析氧化还原该反应题目好多学生由于作答不规范被扣分。
  通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许多。一 仅仅教好课还是不行的,必须考虑让学生真正学会。虽然我的课很精彩,但学生下课之后很少学习,很少练习,这样是很难学会的。二 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次考试后才发现学生对离子反应掌握的很不好。三 多检查,多督促。对于学生的作业要多检查多督促。学生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你若不督促他就不学,成绩就很难上去。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