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本轮四千点是牛市起点原文能上万点

服务器维护
服务器维护中,预计日9时恢复,请稍后访问。。。本轮牛市将延续3年 注意十大风险 _ 东方财富网()
本轮牛市将延续3年 注意十大风险
作者:李志林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5月6日下午做客网股吧。在与股吧网友互动时,李志林表示,本次调整不会像2007年“530”那样暴跌,而目前是牛市上半场进入尾声,本轮牛市最少会牛3—4年。  同时,李志林认为,需要注意股市单边上涨,绝对涨幅过大隐含的暴跌风险;获利盘和解套盘的双重夹击的风险;融资盘的平仓风险;市场具有重大杀伤力的利空谣言(如提高印花税)的风险;管理层查处重大违规事件,引发机构争相平仓杀跌的风险;所选个股股价大大透支业绩和成长性风险;追涨杀跌操作不当的风险;部分个股泡沫过多的风险;管理层用供求手段调控市场的风险;以及市场连续暴涨后暴跌等十大风险点。  论调整  问:您认为这次调整会到什么位置?  答:调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点箱体来回震荡,调整目标是4200点,前提是今天失守的五周均线4277点在3天内必须收复。  另一种是波段调整3月9日点,共涨了1374点,如果回调0.382,就是4047点。如果以极端方式调整1/2,那要到3885点,我认为前一种可能性较大,因为人民日报文章曾说4000点是合理的,还有一定的上行空间,新华社也说,阔别7年又见4000点,估值只在半山腰,因此本轮调整一般不会跌破4000点。  从昨天新华社连发4文护盘的态度来看,4200点获得支撑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问:许多投资者很担心本次调整会像2007年“530”暴跌,您怎么看?  答:我认为没这个可能。  首先的原因不同,2007年“530”暴跌,是行政调控,突然袭击造成的,先是否定然后突然提高200%印花税,造成了市场的极度恐慌和失望情绪,而现在习李新政领导下,反复强调去行政化,弱化政府的行政功能,所以至今管理层都小心翼翼的用供求手段调控。  其次是市场情况不同,“530”时,市场自发化,情绪化占了主导,大盘连续3个跌停板,指数从点,跌掉900多点,而现在管理层积极的股市政策的态度极其鲜明,新华社、人民日报始终站在第一线进行窗口指导,消除人民的疑虑。  再次是市场规模也不同,“530”时市场的流通市值只有5—6万亿元,而现在的流通市值将近50万亿,股市的命运与投资者和政府利益的相关性前所未有的大,维护股市的稳定已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再者是市场估值不同,“530” 4300多点时,沪深股市平均市盈率是49倍和53倍,而现在只有21倍和46倍,当时是垃圾股升天产生的泡沫,现在即使有泡沫,也是在新型产业,二者不可同日而言。  问:你是否认同牛市已经进入下半场的说法?  答:如果经常关注我的东方财富网的博客的朋友,一定注意到,我并不认同所谓的“牛市已进入尾声”,“牛市已进入后阶段的说法”,而是认为本轮牛市进入上半场尾声,所以我近期的博客文章反复呼吁慢牛、呼吁谨慎投资。  为什么说是上半场进入尾声呢?且不说从点,最大涨幅高达123%,就以今年点,最大涨幅也达41.4%。我注意到绝大多数的研究机构和分析师先前的预测目标大多在点,现目标已达到,所以可说是上半场进入尾声。  但是这不意味着整轮牛市结束,今年进过充分调整后还会有牛市下半场。明年甚至后年也同样会有上半场和下半场,所以对政府发动的本轮牛市要有持久战的观念,大局观念。  如果说牛市上半场主要是估值修复,资金牛、成长牛,对成长股的价值充分发掘,那么牛市下半场的思路,我认为更因注重外生从外生性成长角度去发掘个股,如国资改革、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靠外力来改变基本面的板块和个股,进行价值再发下和价值重估。  问:本轮牛市当前又没有结束的信号?  答:我认为没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最近政治局会议强调:“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稳增长问题没解决,而且越来越严峻,承担重要功能的股市的牛市就不能结束。  第二、还在2%以下,就只可能降息,而不可能加息,牛市结束的重要标志是CPI上行到4%以上,触发央行接连加息,目前不存在这种情况,牛市也不能结束。  第三、从准备进率仍高达19%,仍在2.5%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是趋松,而不是从紧,牛市自然不会结束。  第四、退出牛市继续的动力,依然存在,如国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京津冀规划、长江经济带振兴,工业4.0,核电、高铁、互联网+,以及政治局会议决定从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股市的这些抓手,其威力远超过09年政府的4万亿投资。  第五、最重要的是管理层的态度,肖刚主席在两会期间强调的“半轮上涨行情是合理的”“半轮牛市是改革牛”,以及周小川行长罕见表态“资金进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应该看着是政府高层领导的对股市的政策取向。这种取向至今没有任何改变,我们从两大官媒的最新文章中应该看的很清楚,在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股市走牛6年,欧债危机下的欧洲股市也走牛4年,连20多年金融危机的日本,也走牛了4年,可以相信在习李新政领导下的中国股市,在熊了7年之后,最少也得牛3、4年。  论“护盘”  问:,为什么新华社连夜发4篇文章紧急护盘?  答:大家知道本轮牛市从2049点到昨天的4298点,涨幅110%,广大投资者都获了大利。但是,股市的其他各方的利益还没有实现,或实现的甚小,从政府角度看,除了实现了每月发几十只新股、每天印发税收入20—30亿以外,还有很多利益没有实现,发动本轮牛市的许多目的还没有达到。  例如,稳增长、促销费、增加对房产的购买力、更多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决地方巨额债务,促使国资增值,国资改革,推进注册证改革,支持新型产业发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避免中国社会未富先老,在之外为25万亿货币寻找更大的蓄水池,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工业4.0和互联网+计划,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等,都有赖于股市长期走牛才能逐步实现,正因为此,牛市的曲不能终、人不能散、行情不能完。  这就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大官媒以每日指导文章来代替分析师功能,对股市做窗口指导的主要原因。尤其对有1.8亿股民的中国股市来说,两大官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威力是巨大的。  论“慢牛”  问:市场有自己的规律,为什么管理层要反复强调走“慢牛”?  答:目前管理层与市场之前确实存在着很多矛盾,例如慢牛与快牛的矛盾,长牛与短牛的矛盾,投资者利益与市场其他层面利益的矛盾,行政调控和把市场搞死的矛盾,供求调控与市场失控的矛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鼓励买蓝筹股与指数暴涨的矛盾,支持新型产业与暴涨不止的矛盾,总体估值不高与许多板块估值奇高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股市大幅波动与社会稳定的矛盾,经济下行压力与股市过快上涨的矛盾。  作为投资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投资者,以及融资盘,当然希望股市天天涨、周周涨、月月涨,增取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从管理层以及理性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股市的单边上涨蕴含着随时暴跌的危险,他们期望的是股市能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这方面,管理层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股市一旦失控,过度暴涨,最终危害的是整个市场和广大投资者。  因此,管理层主张慢牛、成长牛、改革牛是有利于长远的。目前,管理层主要用供求调控,如增加新股、限制融资标的、降低融资比例等,是符合国际股市惯例的,也是合符股市规律的,如果市场各方都能认同波段牛、慢牛,那么市场暴涨暴跌的波幅就会烫平,投资股市的安全感将相对的提高,本周二、三的大幅暴跌,实际上是对前期单边市的修整。  问:大家都在说“慢牛”,“慢牛”是怎么个慢法?  答:例如美国股市、18000多点的指数,经常是涨100多点,跌100点或几十点,一周下来也就涨1-2百点,6年才涨了2倍,也就是典型的慢牛,就中国股市而言,我是比较倾向于用箱型震荡逐步上移的方式来维持慢牛。  比如今年第一季,在点箱体来回震荡,就体现了慢牛特征,但是点、点两个震荡箱体是一气呵成的,就是快牛,那么现在进入点震荡箱体。若不是管理层及时供求调控,反复提示风险,很可能早就进入点的箱体。现在在箱体中,若能反复走来回,一段路走N遍,充分消化获利盘、解套盘,个股轮涨,指数小涨,平心而论,这样的慢牛实际上对投资者更有好处,避免了更大幅度的暴跌。  另外,整个市场若对“轻指数重个股”能达成共识,人人都小心翼翼滴维护慢牛走势,这样慢牛格局便会形成。  论风险  问:当前股市风险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一个是股市单边上涨,绝对涨幅过大隐含的暴跌风险;二是获利盘和解套盘的双重夹击的风险;三是融资盘的平仓风险,还有市场具有重大杀伤力的利空谣言(如提高印花税)。还有管理层查处重大违规事件,引发机构争相平仓杀跌的风险。以及所选个股股价大大透支业绩和成长性风险,再个是追涨杀跌操作不当的风险。部分个股泡沫过多的风险、管理层用供求手段调控市场的风险、市场连续暴涨后暴跌的风险也需要考虑。  论板块:  问:您为什么总是强调要抑制大盘股上涨?是否对大盘蓝筹股带有偏见?  答:大盘蓝筹股确实是个各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股票,从一般意义上说,应该是理性投资者的首选。在以往的大牛市里面,他们都有良好的表现,但是,辩证法有一个基本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现在的大盘蓝筹股今非昔比。  第一、许多周期性的大盘股已成为过剩产业、落后产业、污染环境行业,成为政府调结构的对象,政府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发展新型产业上去。  第二,许多大盘蓝筹股,尤其是股,虽然市盈率比较低,但是其成长性确是一年不如一年,从以往的30%-40%,下降到2014年的6%,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和市场化的影响,他们的成长性今后还将走低。因此,与银行利率相比,还是有投资价值的,但在牛市中无疑会跑输大盘,例如、去年12月3400点时的股价7.22元,而现在4300点时其股价仅6.50元。  第三、是抑制指数暴涨的需要,因为每当大盘蓝筹股一涨,指数就暴涨,市场情绪就会冲动,给管理层和政府领导带来很大的压力,推出风险警示和调控措施,对整个市场无益,所以为了股市的全局利益着想,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市场也不得不忍痛牺牲一下大盘股补涨的利益。当然,当其他各股涨幅过大时,大盘股修复下估值也是合理的,但也只能搭台,不能唱主角。  问:您曾表示下一个风口是“改革重组”,但这些股票的股价都已不低,究竟是价值高估,还是低估?  答:前面我讲过牛市下半场的机会主要在外生成长性的板块和个股之中。从为肖刚主席反复强调的“改革牛”出发,我认为下一个风口便是国资改革、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与大盘股显性低估值相比,国资改革资产重组股则是隐形的低估值。  今年下半年,国家层面的1+n国资改革方案必然会出台。在此以前,上海国资改革便是试点,上海国资流动平台便是全国第一个创新改革形式,并将光明集团、纺织集团、交运集团等下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划转到国资平台,成为今年上海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  可以相信,经过注入优质资产、吸收合并和整体上市、借壳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将会大幅提升,优质资产数量将大幅增加,转型升级能力大大提高,盈利水平有根本性改变、估值自然下降,股价空间大大拓展。这是永恒的主题,是他们都不曾有,也不会有,唯独中国股市才有的大机会。  当然,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的特点,停牌改革前要低调,最多20元,以便于重组。而改革复牌后才可高调,如涨到42.9元,66.18元,棱光股份36.2元,兰生39.7元,36.25元,31.08元,涨幅高达5—8倍。因此,对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也应强化理性投资、中线投资理念,切忌改革前盲目炒高。这是与提前大炒特炒的央企改革概念股截然不同的特点。  申达、龙头虽然受到权益变动报告书的冲击,但是并没有说12个月内不搞改革,因为他们的股权划转所得税豁免是经过上海市政府和国家各部委批准的,因为纺织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和规划是板上钉钉的,上海国资平台的运作是不会停顿的,因此,投资者对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也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坚持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线投资,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维护其稳定健康慢牛走势。  资产重组也同样有较大的机会,目前一批极差的、中小盘、中低价的(包括没有退市风险的st股)民营企业,正在积极的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方式引进代表先进产业的工业4.0、互联网+、节能环保、信息安全、互联网影视等优质项目,实现脱胎换骨,转型升级。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获利机会。  对以上两种外生成长性个股,投资者可通过换股逢低介入,就可以无视大盘涨跌,忽略大盘会跌到什么点的风险,忽略账面浮动,只需耐心等待停牌、重组、复牌就是了,也全然看不上指数是涨到5000点还是6000点,而是为自己的个股定下8000点、1万点、2万点的收益目标,这就是我所谓的高指数下的超限战。当然这需要一个极好的心态,至于如何扑捉这种外生成长性个股的机会的方法,投资者可关注我东方财富网的周末周评和每天午评。
(责任编辑:DF064)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年大牛市三万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