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共享单车是否值得投资到底有多危险

六问共享单车江湖之争 1年引20多个投资方融资
骑摩拜和ofo成为北京市民最新的出行方式。冬天来了,街上的自行车却多了起来。“最后一公里”的战役硝烟弥漫。随用随骑,骑完就走,时租费仅为1元左右的共享单车,让安静了许久的资本圈陷入了集体的兴奋,一场有关共享单车的投资军备比赛正式开启。融资的速度和节奏感透露出资本对迅速结束战斗的决心。根据共享单车领域已经公开的投资信息,短短1年的时间里,已有20多个投资方入局这场战役,既有见证了打车软件从无到有的投资大佬,也有勇敢向前的资本新贵。投资的节奏也格外快,以ofo为例,在2015年12月获得东方弘道和唯猎资本的Pre-A轮投资之后,截至日,不到1年的时间里又完成了5轮融资,最新一轮的投资名单上赫然出现了滴滴出行的身影。摩拜单车的投资对象同样来头不小,继日获得愉悦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后,又在2016年的8月至9月两个月内完成了B轮和C轮两轮融资,其C轮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和高瓴资本,融资额高达1亿美元。资本的“大嗓门”或许也提前预示着战况的惨烈。“拼车、代驾战场均在90天结束战斗,单车共享也不会例外。在ofo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看来,这场刚刚开始不过1年的战斗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年内ofo若能超过摩拜,熊猫合伙人将在国贸裸骑。”面对竞争对手的高调,摩拜单车投资方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同样选择高调“应战”。明年7、8月份,共享单车领域基本能分出高下。每一个角落,都是战场。小区业主的“抖机灵”挑战着共享单车运营团队的“侦查能力”;公事公办的城管叔叔消耗着共享单车扩张的“速度与激情”;刮风、雾霾、下雨、大雪,天气说变就变,一如用户的新鲜劲儿,说没就没;价格、专利、技术、数据的PK如火如荼,但竞品之间的小动作和资本的大嗓门却更说明这项“1块钱的生意”其实没那么简单。■六问共享单车1共享单车玩家在PK什么?“资本的加持让技术差距和市场边界越来越模糊”从共享单车玩家的角度看,这场PK归根到底是市场占有率、用户数据、扩张速度、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的综合较量。根据Fellow&data的数据,截至2016年10月,ofo单车目前市场投放量为7万辆,摩拜单车为2万辆,优拜单车预计达到8万辆。北京晨报记者采访各平台发现,谈到自家品牌,技术优势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从去年6月开始,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申请了27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新型无链式传动装置、一扫即开的智能锁和实时定位防盗系统都透露出浓浓的科技味道。ofo最新发布的升级版ofo3.0也使用了实心胎、三角型把立、可调节座椅、前后双抱刹系统等,在安全性、耐用性、功能性、设计感上全面提升。但显然,资本的加持会让技术差距和市场边界越来越模糊。“眼下速度决定一切,人才最为关键。”某共享单车内部员工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快速扩张期,每到一个城市,都需要快速打响品牌效应,与政府进行沟通,推广宣传等,新员工来了一拨又一拨。2哪种模式更具想象力?“有桩派”和“无桩派”能否做到殊途同归目前市场上的共享自行车主要分为以政府公租自行车为代表的“有桩派”和以摩拜、ofo为代表的“无桩派”两大类。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看,有桩派在调度管理、人工平衡供需、统一管理方面更具优势,更节省人力成本,但对用户而言,却必须到指定地点取车、还车,增加了一定的使用门槛。但随着政府力量的积极推动,以北京为例,目前城区内的公租自行车停放点已经越来越密集。由于用户随停随走,无桩派自行车的运维成本势必增加。但从经营思路上来看,无桩派也有细分,主要为以摩拜为代表的“重资产”模式和以ofo为代表的轻资产共享模式。摩拜单车的思路是,紧密掌握资金,以扩大再生产,注重整体品质,强调技术、质感,走“精英派”路线。ofo完全不同,它的愿景是“用更少的车服务更多的人”。最开始是免费提供给校园师生使用,后来演变成按需收费。除了自营车辆,ofo希望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单车共享给ofo经营,免费获得共享单车的使用权,来盘活存量市场。3都有哪些盈利模式?“现在谈盈利有点早了,我们还是个婴儿”盈利方面,目前的共享单车玩家都坦言并不着急,摩拜单车直言,“现在谈盈利有点早了,我们还是个婴儿,发展和成长才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ofo方面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已经在局部区域实现了盈利,但租赁费用还是主要收入来源。车身广告、品牌合作推广、自行车社区等也是可以预见的盈利点。上周,700Bike宣布成为第一家接入ofo“城市大共享”计划的自行车品牌,未来,ofo与自行车厂家的商务合作也会越来越多。“消费升级是必然的,未来在ofo平台上可以解锁任意一辆车,不只有小黄车,700bike的车,自己的自行车,电动车也说不定。”ofo新闻发言人李泽堃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共享单车存在高端市场的想象力。到那时,共享单车的价格还会是1元钱1小时吗?李泽堃并不知道答案。但“打车软件”的案例教育我们,烧钱也好,免费也罢,只要有用户、够高频、有数据、有流量,即使是“1块钱的生意”,未来也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消费者会一直用脚投票,直到市场趋于出现真正的寡头,规则会被重新制定。4如何对抗人性之恶?在制度上提高用户的“作恶”成本面对目前出现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多家共享单车公司代表均表示要继续市场教育,呼吁用户文明用车,通过引入信用体系,在制度上提高用户的“作恶”成本。针对一些极端案例,也会借助司法手段的力量。但现实却非常骨感,暴力拆解开锁,蓄意破坏车辆、二维码上粘贴诈骗信息,甚至只是天气太冷一时偷懒停在小区,奇葩用户的不文明行为,人为地制造了一场有关共享单车的“猫鼠斗”。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对目前的违停,主要依靠广大用户的举报,一旦举报被核实,我们会扣除违停用户20信用分”。ofo新闻发言人李泽堃表示,用户教育非常重要,不仅是C端用户,还需要整个社会对不文明行为共同唾弃。易观分析师王晨曦也预言,用户尚未规范的停放习惯和骑行习惯可能会与市政规划或交通法规产生矛盾,企业的加速扩张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此类矛盾升级。5会复制打车软件的结局吗?答案是肯定的今年9月底,ofo宣布获得滴滴出行的投资之后,金沙江创投合作人朱啸虎表示,这场战役会在90天之内结束战斗。年关将至,玩家却突然多了起来,优拜单车、小鸣单车等虽然没有车辆,但A轮弹药却蓄势待发。刚刚进入市场的野兽骑行创始人李刚认为他的小蓝车出现一点都不晚。“我们的设想是投入20个亿结束战斗。理想状况是明年七八月之前实现这个额度的融资,年底结束战斗。”打车软件的惨烈让共享单车和资本在“速度”这一指标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快速上线、快速进入市场、如果不行就快速撤退,投入重金却还未将打车软件推向上市的投资人当然不会重走老路。自行车玩家也充分意识到船小好调头的好处。李刚表示,野兽骑行本身是做智能自行车骑行市场的,截至目前其已经发布了五款公路骑行智能单车,价格从3999元至14999元不等。换句话说,他认为小蓝车并不是单纯的共享单车,而是“轻运动的产品”。6是绿色共享还是产生垃圾?“这个城市真的不需要这么多自行车”摩拜单车投资方、熊猫资本合作人李论表示,“我们一台车寿命是按照5年设计的,ofo可能存续只有3个月,为了竞争,必须投大量的车,成为炮灰,其实是在产生垃圾。”但ofo李泽堃却认为,快速扩张的市场和盲目增长的增量市场其实违背了共享单车的本质。“其他公司做的还是租赁经纪,有点像神州专车的模式,自己买车、租车,但这不是真正的共享经纪。如果20家都投车,我们做存量,他们做增量,整体效益还是会递减。这个城市真的不需要这么多自行车,一旦发现车多人不够,小公司会最先尝到恶果。”一个城市未必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自行车,满地都有各种颜色的自行车对用户或许是好事但自行车停车难的尴尬是不是也会发生。“我们认为还是应该盘活存量市场,接入用户的车,提高单品效率,否则会带来城市自行车乱象。”李泽堃表示。客观上说,ofo的模式更偏重共享。但是,私家自行车的接入门槛、标准,未来分成、返还计划究竟如何,还是门全新的学问。北京晨报记者&&韩元佳■对话对话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刚:明年3月才是决战期上周野兽骑行高调杀进共享单车领域,Bluegogo(小蓝单车)气势汹汹首先扑向深圳市场。在野兽骑行CEO、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看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必须重金压上。“我们要做共享单车领域的Uber。”李刚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这个行业发展太快,明年年底就可能结束战斗。北京晨报:这个行业最大的挑战?李刚:最大的挑战是这个行业太快,快到我们可能无法预见接下来几个月到底会发生什么。但这也是最大的机遇。团购6年结束战斗,网约车4年,可能共享单车一年半就结束战斗。到明年3月可能就是三家在玩,到明年年底可能就剩一家。北京晨报:小蓝单车进入是否太晚?李刚:我觉得只要是对的事情永远不会晚。大家都是十万数量级的车,我一个月就能搞出几十万台,所以差距还不是很明显。明年的3月份才是决战期,基本上是前三甲的决战期,现在还处在刚刚开始的野蛮初始期。北京晨报:何时进军北京?李刚:我们将以每15天开拓一个城市的速度快速在全国落地。我们将优先覆盖冬季使用自行车频次更高的南方城市,每个城市3-5万辆,在重要的战场上超越竞争对手20%。明年春暖花开再决战紫禁之巅。北京的冬天会摧毁掉相当大比例带电池的车,我很担心明年二三月份会出现大量的僵尸车。北京晨报:这个项目打算烧多少钱?李刚:有多少投多少。我觉得这是几年一遇的机遇。我希望小蓝单车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Uber。北京晨报:实现这个目标大概需要多少钱?李刚:我自己的规划是20亿人民币左右。北京晨报:对于盈利有怎样的预期?李刚:增速决定着一切,增速决定着商业模式。当增速可以超过200%,甚至超过300%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考虑挣钱的事情。北京晨报记者&焦立坤■记者手记遍地单车的烦恼资本的强势猛攻毫无疑问地助长了共享单车的扩张速度。比起准备“结束战斗”的摩拜单车和ofo,市场新进入者的游戏才刚刚开始。优拜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骑呗接连不断地向市场宣布:我们来了。集中爆发的自行车热潮让单调的冬日街头变成了调色板,红的、黄的、橙的、蓝的、绿的,车子越来越多,颜色已经不够用了。烦恼的首先是城管叔叔,方便带来的后果是停车乱象。机动车道上偶然散落的一两辆,禁停区域内突然出现的一大排,只能拖走没商量。负责车辆运营的小哥同样郁闷,开着小三轮赶在城管出现之前把车摆放好已经是必修课,好不容易在小区深处发现一辆失联许久的单车,一看,还上了私锁。PK和克隆也令人心烦。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人克隆抄袭,你也拦不住。”ofo新闻发言人李泽&&却认为,竞争在所难免。“我们的个性比较温和,但有时候也会被竞争对手黑,说我们车便宜、难看、low,但这其实是我们轻资产的理念。听说小蓝车和摩拜打得挺厉害,火药味十足。”谁会成为市场寡头?在寒风凛冽的北京冬日街头,答案就像早高峰时藏猫猫的单车一样难找。北京晨报记者&&韩元佳本版摄影&北京晨报记者&史春阳目前北京市内提供的公共单车共有三种:北京市公租自行车、摩拜单车、ofo共享单车。■体验报告ofo更好骑&摩拜更好找上午10点左右,北京晨报记者在望京附近搜索摩拜单车,预约保留时间为15分钟。在到达APP显示单车位置后记者并没有发现单车,于是点击了APP上的“寻车铃”,最后在街道的一个拐角处找到单车,耗时13分钟。与摩拜相比,ofo只能在看到路边有停靠的车时才能使用,APP上只显示附近有几辆车,不具备找车的功能。试骑了一下,晨报记者发现ofo单车车身更轻,相对摩拜更好骑,但座椅同样不能调节。骑行同样时间,记者感觉明显没有摩拜单车那么累。共享单车原来这么赚钱,难怪投资人如此疯狂! - 简书
共享单车原来这么赚钱,难怪投资人如此疯狂!
01投资人有多疯狂?回答这个问题,给大家先看一份数据,来自艾瑞咨询2017年3月份的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中,提供了如下图所示的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情况梳理图:
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情况
目前已有11家共享单车企业披露了融资消息,截至目前,行业融资额已超60亿人民币,其中,ofo与摩拜单车均已完成D轮融资;优拜单车在3个月内获得3轮融资,已完成A+轮;小鸣单车在1个月内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方面,摩拜单车有腾讯、红杉资本、华平资本以及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作为主要投资人;ofo投资方中则出现了滴滴、小米以及经纬中国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的身影。短短一年的时间,融资金额能达到这个规模,和当时滴滴快滴Uber等情景很相识,难道这个也是也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我看不见得,之前滴滴Uber那个时候的烧钱主要在用户补贴上,这一导致前期大量用户进来都是冲着红包来的(虽然现在红包越来越少,用户已经养成习惯,但是当时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冲着红包来的),前期平台上的现金流并不会特别大。但是共享单车却不一样,现在每个进来的用户都会是有押金,这样导致用户数量上来后,平台的现金流会突然变得很大,但是单车目前大量融资的钱会用于设备制造,毕竟之前滴滴并不需要制造车。所以两者烧钱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投资人如此疯狂的背后也一定因为共享单车是个非常赚钱的行业,至少未来是个非常赚钱的行业。02共享单车有多赚钱?巨大的押金资金池按照摩拜单车的299押金计算,如果有1000万用户(后期数字肯定会超过这个),这样子平台的资金池就有接近30个亿的资金。可能大家想着都是用这30亿元去投资、理财等等,但是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客户冲进来的押金的账户一般都不会去动,就向前面ofo CEO也公开说明了,用户的押金企业一分没动,就放在那儿。他这句话没毛病,那大家可能想着怎么会这么傻,放着的钱不用。其实事实的真相是,这个资金池的钱企业确实不用动,但是一般针对这么大的金额的钱放在某家银行上,银行基本会开通一个同额的信用账号给到企业,是一个完全新的账户,你可以理解为高额的信用卡或不用利息的贷款,那企业拿着这个钱去做什么,无论是政府还是监管部分,都管不着,因为这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问题,企业也没有动用户充值进来的押金。所以,想想吧,能有一个额度30亿元的信用卡账户,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太多了,随便对接一些金融产品都将会是一笔不少的收益,而且这个是纯利润,就按照相对低一点的年化10%的收益计算,一年就有3个亿,而且这个数字随着用户数增加还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关键的关键,这是纯利润!纯利润!纯利润!你说赚不赚钱?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是个数据和用户为王的时代,共享单车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建立了大数据平台、云平台和成熟的物联网技术,这三个都会给平台打来不菲的价值。
大数据:基于大数据平台一个是内部的车辆管理和投放优化,还有就是对用户画像和行为进行分析,结合营销方便后续的广告营销等接入;云平台:用户数据、信用体系和支付等;物联网技术:单独这块技术都可以做成产品在很多场景下去使用,目前摩拜单车以携手百度云,打造国内外首创“智能推荐停车点”,融合一体化太阳能供电系统、“物管理”、“物可视”等物联网技术,这是属于技术革新带来的收益;广告收益虽然目前各个平台还没有疯狂的处理广告这块,因为还处于火拼的时代,拼产品体验、拼单车质量、拼速度,所以这个阶段一般不会把这里加进来,但是目前大数据平台已建立,用户的画像也分析出来。
一旦共享单车的局面稳定,巨头出来了,或者直接垄断或合并后,这些就自然来了,先把用户圈进来,反正用户所有的行为在平台都会有,加广告的方式有很多,开机屏、消息推送、左侧栏底部,甚至基于大数据,等用户骑车结束停车时,再告知支付成功的同时,向用户推荐周边的美食、商家等广告信息。反正方式会有很多,关于具体互联网的广告收益的多少,可以看下我之前的文章,也基本都是亿级别的。单车运营收入这点是最直观的收益,反而是最不赚钱的点,甚至亏钱。单车的租赁费用,1元/30分钟,根据调查,目前一辆单车的实用频次在2次左右,单次的实用费用一般在1元左右,这样每辆车每天大概可以赚2元钱,一年365天,去除特殊天气的考虑,按照一年250个有效骑行日计算,那么一辆单车的一年收益是500元,这针对普通的单车,可能可以回本,但是对于摩拜单车,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一点。但是一年能低回成本,后续的所有都是纯利润了。当然还要计算回收、运营的费用,基本如果这块的收益能抵住这些成本就算不错了,即使是亏本的,也不会相差太多,单独看这块的收益就是有点吃力不讨好。所以这块的收益,反而不是最看重的。但是以上的三种方式,也足够资本为之疯狂了。03上述只是我个人对当前共享单车盈利方式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是期望能引导大家对这个更多的思考,也欢迎大家继续和我来讨论沟通。我是飞天狐狸,希望今天的文章你能喜欢。关注公众号:飞天狐狸有话说,后台留言我们继续讨论沟通。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者
个人微信号:flyingfoxbabes
公众号:飞天狐狸有话说
目前组织了一批共享雨伞创业的朋友,欢迎添加交流。
知行合一、自律生活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material/author?id=32534)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共享单车的投资方也出来说,这大概是个亏钱的生意
12 月 20 日,共享单车优拜(红色和绿色)宣布与上海永久自行车合作,于明年年初正式进入上海。优拜称,借助永久在自行车制造和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及 8 年公共自行车方面的经验,未来一年内它们要在全国投放 280 万辆自行车。但在消息出来后第二天,永久自行车的母公司中路股份有限公司就发布公告澄清了所涉及的数字。
“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永久拟将为优拜单车供应共享单车自行车产品,目前尚未最终确定供货价及签订供货合同。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永久参股投资的上海轺辂(优拜单车)未来经营可能会出现很大亏损,经营的共享单车新模式将很有可能使本公司投资款人民币 650 万元形成损失。”
650 万的数字正好是永久早期投给优拜的投资金额。公告称其只是作为优拜单车的一个自行车供货商,在签订合同后,首批交付自行车的数量是 7 万辆左右。但目前他们连供货合同还没签,具体细节都还没定下来。此外,在这则公告中还明确表明了投资方对共享单车的立场,认为它目前并不是门挣钱的生意。与开始变得谨慎的投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热的资本市场。从 8 月摩拜进入北京以后,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吸引了数亿元的融资。在摩拜和 ofo 之后,从二线城市做起的 Hellobike、骑呗单车也在 11 月陆续传出融资消息。本月 13 日,优拜单车又宣布获得了 1 亿元 A+ 轮融资。昨天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概念股纷纷涨停,包括深中华 A、海马汽车及这次说共享单车不挣钱的中路股份。其中中路股份过去 6 天已经暴涨了 40%,而另一只共享单车概念股上海凤凰从昨日启动到昨日收盘,累计涨了 106%。资本的进入,让这些共享单车公司迅速把自行车铺进了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在 10 月以后,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有 11 家公司进入了北上广深、成都、宁波等 9
座城市。而且每家野心都不小,摩拜的 CEO 王晓峰曾在采访中透露,计划在每个进入的城市投入 10 万辆自行车,ofo 计划年底在全国投入 100 万辆。即使是将目标放到宁波、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它的投放数量也是从 2 万到 10 万不等。虽然路面上扫码可骑的自行车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公司离盈利还远。上个月刚把自家自行车送进共享单车领域的小蓝单车的 CEO 李刚在接受采访时就说,“现在不考虑挣钱,能烧多少烧多少。”题图来自
(来源:凤凰科技,如对本网转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卓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 Hiapk2013
这里有最无节操的小编和最鲜辣的资讯!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投资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