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满两年开通创业板,我为什么选择重回腾讯 腾迅新闻

您好, []|
(07-11 16:12)
(07-11 01:48)
(07-06 01:41)
(07-06 07:38)
(07-05 08:16)
(07-05 03:05)
(07-04 16:30)
(07-04 03:22)
(07-04 01:29)
(07-04 03:53)
(06-29 11:40)
(06-29 07:59)
(06-29 03:53)
(06-29 02:56)
(06-27 02:32)
(06-26 13:57)
(06-25 11:26)
(06-25 10:56)
(06-25 07:54)
(06-20 15:41)
(06-18 10:06)
(06-16 13:23)
(06-14 01:59)
(06-13 16:54)
(06-13 16:50)
(06-13 10:11)
(06-13 10:14)
(06-12 18:19)
(06-07 04:08)
(06-04 09:50)
(06-02 08:03)
(06-01 04:58)
(06-01 06:03)
(06-01 04:17)
(06-01 03:31)
(06-01 05:28)
(05-31 11:25)
(05-31 05:39)
(05-31 01:48)
(05-31 06:02)
(05-30 01:46)
(05-30 05:25)
(05-28 03:51)
(05-28 05:42)
(05-28 05:43)
(05-28 05:44)
(05-28 05:45)
(05-26 03:32)
(05-25 03:19)
(05-25 02:12)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腾讯声明:频道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日,一个对你可能平淡无奇,对我却不的下午。把离职退库的东西清点完,我只身下楼,在楼底站定,仰头对着腾讯大厦匆匆按下快门。一切是如此流畅,因为这个逼我早就想好要怎么装了&&大片留白,飞行棋图片上抠下个飞机,动态模糊,对称裁剪,黑白对比,完美。发到朋友圈,意思大家应该都明白:看,劳资要起飞了。
那时候的我,已谈妥一个处于创业风口,意气风发的创业公司offer,double+薪资,百万期权,总监title。就这难以抑制的膨胀,很难想到两年后的一天,我会回到这里,人生第二次给腾讯hr递上卖身契。许多朋友问,怎么也不说一声?那是因为在我看来,这就不是一个荣归故里的事儿。更多的朋友问,为啥回来呀?我想,单纯讲原因意义有限,还不如围绕这次再选择,分享几点感想,或许对大家价值大些。
关于过去:用经历把创业看真切
当时考虑加入创业公司,我的判断跟大家没什么差异:它的好处在于更有拼劲,效率更高,成长更快,坏处在于资源有限,不规范等。这么一说感觉特辩证,好坏都考虑了,殊不知这只是片面的猜想。而我这快两年的经历,实际上也是不断修正认知的过程。
创业公司,拼劲真的更足吗?
其实,大把创业公司拼劲,还不如大公司呢。对许多执行层来讲,公司是你的公司,我又不拿股份,就一打工的,加班连基本福利都没,凭什么绷紧了拼命?对高管来讲,飘飘然放羊的也大有人在,每天弹性上班,偶尔出差带玩,毕竟制度是没那么严谨的,事也不一定非得那么急,高管生活水准不能丢对吧?如果再遇上取消加班福利的那些公司,你想想吧,辛苦打造的加班氛围原地爆炸,6点到了排队打卡。
创业公司,效率真的更高吗?
从决策效率这个层面来讲,创业公司的确更高,有思路经常不用汇报直接做。但如果我们讨论执行效率呢?那就是另一个结论了。首先,大公司各种组件接口信手拈来,小公司多数情况下还要反复造轮子,员工能力又有差异,稍微一折腾就双倍工时延期。但这也不能完全怪开发,因为还有老板啊,各种紧急需求,插入从不考虑姿势的问题。怪项目经理?那你是怪不到的,因为很多小公司,压根就没有项目经理。就这吭哧吭哧上线了,线上问题还是要出一点的。遇上部门数、人数快速膨胀的公司,新人找个接口人可以找2天;而相反的,遇上裁员的那些公司,可能连人都找不到,一个周报表数据等一个月,那画面不要太美。
创业公司,成长真的更快吗?
这几乎是必然成立的。面上看,无论是环境、职位还是责任,在极短的时间内跳变,撕扯开的巨大空间,要靠你的加速成长来填补;背地里,这种撕裂的痛感也充分激发自己的更多反思和感知。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痛并快乐地享受着这种加速感。但人事物都是变化的&&一段时间的无序,是对心智的磨练刺激;持续反复的混乱,则可能沦为持续的煎熬。如果可预见的一大段时间里,因为混乱持续驱动不了事情,学不到东西,而你一己之力又改不了现状,这种情况下,还能自欺欺人说,这就是成长吗?所以说,创业公司里的成长加速,也是要看阶段的,业务的持续混乱会提前带来成长的边际效应。
创业公司,真的一无是处?
当然不是,至今的我仍特别感激这段经历。在我看来,创业公司最可贵之处在于&&让你的焦虑成为常态。于我而言,持续的焦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未知的爆发。纵向上要接触公司战略规划、bp宣讲、kpi制定、组织架构切割等,也需要去看横向更全面的,运营、采购、销售、公关、财务。这些领域对我是大片的盲区,而给我补课的时间并不多。
2、目标的困局。创业公司的kpi可不是根据市场预测和策略驱动力去定的,我们是根据生死线反推的。也就是说,你甭管这合不合理吧,做不到就是死,你做不做,不做我换人做。这种指数级增长的驱动点存不存在,在哪里,谁都说不清。最要命的是项目管理混乱,试错吞吐量非常有限,眼前基本是个mission impossible。
3、队友的拉扯。运营可能去做进货单价50RMB,出货25RMB豪爽大卖的事情,因为成本不是考核点,收入才是;产品可能憋1周给你画一个极度反常规的交互图,而策略粗案还没跟你对齐过;售前又把客户要的奇葩功能照单全收了,不满意的话下次你一起来给客户骂好不好;技术总监把短信接口一拆几份,以后改短信模板要不同地方各改一次了,而前不久他还在抠页面写价格不写单位的细节;人力说没办法打不通候选人电话,而我顺手就在简历里找到他微信成功加上&&看到这些吐槽的旧同事们,咱也别生气,我不是针对谁,我的意思是,大家都在不断的挖坑填坑中焦虑。
您的支持是分享的动力
相关资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转发文章给朋友和朋友圈
分享知识与资讯
关注总排行
拿起你的微信扫一扫&创业两年,我选择回腾讯
创业两年,我选择回腾讯
日04时56分来源:
-腾讯唯一官方认证和投资的离职员工组织-
日,一个对你可能平淡无奇,对我却不的下午。把离职退库的东西清点完,我只身下楼,在楼底站定,仰头对着腾讯大厦匆匆按下快门。一切是如此流畅,因为这个逼我早就想好要怎么装了——大片留白,飞行棋图片上抠下个飞机,动态模糊,对称裁剪,黑白对比,完美。发到朋友圈,意思大家应该都明白:看,劳资要起飞了。
那时候的我,已谈妥一个处于创业风口,意气风发的移动医疗公司offer,double+薪资,百万期权,总监title。就这难以抑制的膨胀,很难想到两年后的一天,我会回到这里,人生第二次给腾讯hr递上卖身契。许多朋友问,怎么也不说一声?那是因为在我看来,这就不是一个荣归故里的事儿。更多的朋友问,为啥回来呀?我想,单纯讲原因意义有限,还不如围绕这次再选择,分享几点感想,或许对大家价值大些。
关于过去:用经历把创业看真切
当时考虑离职创业,我的判断跟大家没什么差异:它的好处在于更有拼劲,效率更高,成长更快,坏处在于资源有限,不规范等。这么一说感觉特辩证,好坏都考虑了,殊不知这只是片面的猜想。而我这快两年的创业历程,实际上也是不断修正认知的过程。
创业公司,拼劲真的更足吗?
其实,某些创业公司拼劲,还不如大公司呢。对许多执行层来讲,公司是你的公司,我又不拿股份,就一打工的,加班连基本福利都没,凭什么绷紧了拼命?对高管来讲,飘飘然放羊的也大有人在,每天弹性上班,偶尔出差带玩,毕竟制度是没那么严谨的,事也不一定非得那么急,高管生活水准不能丢对吧?如果再遇上我们这种奇葩发文的:“因无法获知是否因私在公司逗留,不计加班……”前松后无的加班福利,你想想吧,辛苦打造的加班氛围原地爆炸,6点到了排队打卡。
创业公司,效率真的更高吗?
从决策效率这个层面来讲,创业公司的确更高,有思路经常不用汇报直接做。但如果我们讨论执行效率呢?那就是另一个结论了。首先,大公司各种组件接口信手拈来,小公司多数情况下还要反复造轮子,员工能力又有差异,稍微一折腾就双倍工时延期。但这也不能完全怪开发,因为还有老板啊,各种紧急需求,插入从不考虑姿势的问题。怪项目经理?那你是怪不到的,因为我们线上需求没有项目经理。就这吭哧吭哧上线了,线上问题还是要出一点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就连续发过3个iOS紧急修复版本。遇上部门数、人数快速膨胀的公司,新人找个接口人可以找2天;而相反的,遇上裁员的公司,可能就像我们一样,几个做数据提取的同时消失了,一个周报表数据等一个月,那画面不要太美。
创业公司,成长真的更快吗?
这几乎是必然成立的。面上看,无论是环境、职位还是责任,在极短的时间内跳变,撕扯开的巨大空间,要靠你的加速成长来填补;背地里,这种撕裂的痛感也充分激发自己的更多反思和感知。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痛并快乐地享受着这种加速感。但人事物都是变化的——如果说去年的无序是对我心智的磨练刺激,那今年反复的混乱,已逐渐沦为持续的煎熬。从组织架构、kpi三番五次调整,到最近的取消福利、两波裁员、冻结工资等动作,人心涣散,业务停滞,可预见的一大段时间里,我将持续驱动不了事情,学不到东西,改不了现状。这种情况下,还能自欺欺人说,这就是成长吗?所以说,创业公司里的成长加速,也是要看阶段的,业务的持续混乱会提前带来成长的边际效应,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主要原因。
创业公司,真的一无是处?
当然不是,至今的我仍特别感激于这段经历。在我看来,创业公司最可贵之处在于——让你的焦虑成为常态。于我而言,持续的焦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未知的爆发。纵向上要接触公司战略规划、bp宣讲、kpi制定、组织架构切割等,也需要去看横向更全面的,运营、采购、销售、公关、财务。这些领域对我是大片的盲区,而给我补课的时间并不多。
目标的困局。创业公司的kpi可不是根据市场预测和策略驱动力去定的,我们是根据生死线反推的。也就是说,你甭管这合不合理吧,做不到就是死,你做不做,不做我换人做。这种指数级增长的驱动点存不存在,在哪里,谁都说不清。最要命的是项目管理混乱,试错吞吐量非常有限,眼前基本是个mission impossible。
队友的拉扯。运营可能去做进货单价50RMB,出货25RMB豪爽大卖的事情,因为成本不是考核点,收入才是;产品可能憋1周给你画一个极度反常规的交互图,而策略粗案还没跟你对齐过;售前又把客户要的奇葩功能照单全收了,不满意的话下次你一起来给客户骂好不好;技术总监把短信接口一拆几份,以后改短信模板要不同地方各改一次了,而前不久他还在抠页面写价格不写单位的细节;人力说没办法打不通候选人电话,而我顺手就在简历里找到他微信成功加上……看到这些吐槽的旧同事们,咱也别生气,我不是针对谁,我的意思是,大家都在不断的挖坑填坑中焦虑。
价值的置换。说白了,你领这份工资,带这么多人,这些麻烦让你扛不应该吗?我深刻明白这一点,并不断质疑自己,究竟产出了什么价值?值不值这个价?你的团队因为你受限了,还是更好了?在他们仔细回想起来的时刻,你是有能力的教练,还是仅仅一个nice的领导,抑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傻逼?
这些焦虑常常伴随着质疑、无奈和威胁。但恰恰是这样,才能时刻让我们对自己的不足保持清醒认知,让不怠慢成为习惯,加速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洛梅不也说过吗,这个时代,焦虑的人才是健康的、恰当的感受到时代脉搏的人。
关于选择:拿速度换密度
这次再选择,也谈了好几个offer,涉及敏感信息这里不透露具体,但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类别:A类offer,来自创业公司,高管title,可观涨幅的薪酬、股票,但同时业务不确定性也较高;B类offer,来自成熟公司,基本上没leader岗,待遇稍降,但业务成熟,团队口碑好。
咨询过不少前辈,众说纷纭。站A类的前辈们主要认为,选B是开倒车,应该往回报和权力上去靠,保持过往的增速,到这份上也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即使业务做不好,换就是了,更何况,万一成了呢?站B类的前辈们则认为,选A也太短视了吧,眼前收益固然好,持续性呢?还不如长线来积累实际的成功案例,该有的总会有的……
然后你会发现,他们各自的想法,都分别决定了他们的选择。走A路径的前辈,甭管实际业务产出多少,也甭管多不稳定频繁跳槽,人家风口基本没落下,现在也是意气风发,vp级别的大人物;走B路径的前辈,虽然没有丰富的BAT黄金混合履历,也没有各种场合抛头露面,却也稳步缓升到部门一把手,公司内外口碑俱佳。事实说明,这两条路径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像他们说的那么非此即彼。我想,这就是现实版的小马过河吧,最终是深是浅,这条路还要自己趟。
在我看来,这两条路径的核心区别,一是求速度,一是求密度。A路径,在已经很陡的增长斜率基础上继续追高,待遇和空间足以领先绝大多数的同龄人n年,提前置换大量既得收益。但这放大的速度如此飞快,过程中若没有足够价值加持,整个人的密度就会被摊薄,变得徒有其表。B路径,相当于换条稍窄但稳定的跑道,让自己缓下脚步调整,挤去泡沫,更厚实、稳健地前行,但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丢失领先状态和既得利益。
我最终的选择,大家也都知道了,回到腾讯做一名普通员工。这对我来说是拿速度换密度的一个选择,而促使我做这个选择的,是心里信奉的一个基本原则:坚持做价值回归的事情。关于这个原则,我想阐述几点:
分清价值和估值。公司开给你的薪酬,只是对你的估值。你工作产出的效益,才是真正的价值。而估值是不精确的,它可能过高,也可能过低,是什么情况,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在我看来,最搞笑的莫过于忽悠到一个高薪就轻飘飘的,实际产出还赚不回自己工资。而我个人,很清楚自己价值跟百万年薪估值之间的差距,所以一直在追赶,在填充。
泡沫终究会消退。有没有可能持续保持泡沫拿收益?我想是有的,但真的不多。大到国家经济股市行情,小到个人口碑商品价格,几乎都逃不开泡沫消退的规律。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那样的例子:追高概念股,然后估值失衡,抛压严重,庄家回调,咱们高位套牢;你买了某个高级货,觉得有品牌溢价,却在长久的使用中越来越觉得不值;某位嘉宾,宣称BAT大拿或某公司CEO,结果一番演讲下来,骂声一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人呢?这样混下去能走多远呢?所以做价值回归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圣人的高尚选择,而是很基本的生存策略。
这是个价值总有出路的时代。互联网的渗透消除了许多信息不对称,所以以次充好的商品逃不过评价系统,水分严重的个人简历也绕不过背景调查,人们越来越具备甄别估值价值的能力,这点相信大家都清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年多来,还有一点在悄悄变化:人们不仅甄别能力更强,其为价值付费的意愿和能力也更强了。举个例子,大家是不是习惯了听好音乐、看好文章,都是免费的?但现在,周杰伦的付费数字专辑可以大卖3000多万,李翔的付费文章,在得到上卖了1600多万。甚至有人能为“帮忙甄选价值”这个价值付费——各种浓缩版电子书,一本5块钱,销量还不错。所以这是个只要有好货,就有人识货,识货人还能买货的年代——踏踏实实做价值,能吃亏到哪去?
为自己的心安买单。退一万步,有没有可能你牺牲速度,填实了价值,到头来发现被低估,还不如某某人只顾包装自己往上爬?这也是可能的,但我告诫自己,真到了那一刻,也千万不要觉得愤懑。人家那种选择,背负了被非议的风险,而你所付出的速度,也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心安买单,不要认为被亏欠了什么。
最后,这会不会是一个又要被打脸的选择逻辑?可能是,但我想走走看,诚邀你来见证。
关于以后:最不可接受的是退化
既然选择了,就要接受这个选择带来的结果。比如头衔的舍弃、薪酬的下调、权利的回收、琐碎的执行。这些都已经是我做好心理准备可接受的。我唯一不可接受的,就是回到腾讯,活成一个退化的样子。
《人类简史》中有一段描述采集时代智人跟现代人的差异。后者相对于前者,脑容量其实是在逐渐减少的。因为前者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想生存的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后者因为分工的细化,技能上更精专,独立生存能力也会更差。这不也是当今创业者和大公司职员的写照吗?就我跟数位猎头们的交流及一年来的观察,大公司土生土长的人,单兵作战能力、野外生存能力,越来越受质疑,许多公司早已指明,只要复合型的人才,不要纯大公司经历的天线宝宝。
那么,我所说的“退化”,具体指哪些表现?
安逸自满,停止学习或很少学习。在这个信息获取门槛越来越低的年代,知识资本一定是通胀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掌握的所谓信息、技能、经验,都在加速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知识攫取的速度不足,不就意味着退化吗?就我这次回到腾讯的观察,还是有不少人跟两年前做着一样的事情,用着同样面值的社交货币。我们究竟是上了五年班,还是第一年班上了五年?
忽视视野和生存能力的拓展。大公司的分工机制,是不会强迫你做各种职能横向拓展的,大家的首要任务都是在一亩三分地里做到专家。而大多数的业务(除了战略、开放这类的)也不要求你去了解多少行业,掌握多少生态信息。那么如果不刻意往外看,刻意练习,所谓的全局视野、综合实力,从何得来?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个体制下目前不需要,那谁能说得清以后呢?腾讯的产品通道增设了“行业应用”,游戏跟各行业IP跨界整合,做电台的能进QQ音乐了,互联网+部门在狠招老师、医生,这些不都是多元化的信号么。怕就怕身处一个萝卜坑,放眼望去再没有自己能适应的另一个。
过度依赖职业坐标。看过许多腾讯人介绍自己,自己也被别人介绍过,大家一致的口径都是:做互联网的,腾讯的产品总监/高级产品经理……这本身没有错,咱们在职场中仍非常依赖这套职业坐标:领域+公司+级别。这就像xyz轴一样,能把你迅速定位到某个空间中,快速了解你的段位。但有时候我会想,没有这套坐标之后,我又会是谁呢?大家认我的能力,是因为我,还是因为我的公司?这并不是在鼓吹大家都去搞个副业,而是在说,我们究竟有没有一个自证能力的能力?因为如果没有,纯靠职业坐标的锚定,当这个坐标的信用刻度在大众认知中发生偏移(比如百度),你的估值就会受到较大的波及。
以上是我再回腾讯,告诫自己一定要警惕的几个误区。而这一切的敏感,更多得益于曾经的创业经历,让我保持习惯性的焦虑,看得更多,想得更多。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是首发在我新开的公众号里。这个公众号(马文的文:marvinsthought)后续会产出我对职场、行业、产品的一些见闻和思考,欢迎关注。有朋友跟我说现在写公众号没用,不是风口。其实做这个事情真不是为了机会主义蹭蹭粉,而是为了沉淀思路,分享精进,也算是对上述3个警惕的小小践行。
我回来了,我不能过得跟没出去过一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腾讯离职员工回流通道,腾讯高薪福利喊你回家!
来源:马文的文,ID:marvinsthought,南极圈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作者。我的图书馆
如此拼的张朝阳 为何没复兴搜狐 腾讯科技306评搜狐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和未来,但张朝阳要的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身处聚光灯下的参与感。这是理解搜狐近三年所有战略、改变和今日困局的关键。文/康晓 刘亚澜 深网报道组三年前的5月20号,搜狐视频自制综艺节目《冲刺好声音》发布会现场,当皇后乐队经典歌曲We are the champions的音乐响起,张朝阳在人群中面带微笑,侧身而立——走出抑郁症的他再次出现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在当时中国互联网牌桌上,搜狐手中的筹码并不多,寄望于复出之后的张朝阳马上施展出神奇魔法并不现实,不过,畅游、搜狗、搜狐视频这几项业务的布局使得搜狐看上去格局清晰,仍然保有翻盘机会。张朝阳当然能看清自己在牌局中的胜负手所在,随后启动了围绕搜狗、搜狐视频的连环资本交易。随着搜狗引入腾讯战略投资交易落听,其以媒体和视频娱乐业务为核心再造搜狐的倾向愈发清晰。复出后的张朝阳,也以更为阳光的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享乐、抑郁和小我中走出来的他,还迷上了跑步。“2016年我要更充分回归社会”,在今年春节后的第一场媒体采访,一身运动装的张朝阳迫不及待向外界传达了更为积极的信号。然而,必须承认,三年时间过去,最好的张朝阳再造搜狐的尝试却并未成功。搜狗有着不错发展,但并非行业所追捧的风口;畅游在经历去年一系列动荡后,仍在恢复元气之中;搜狐视频则错过了PPTV的并购,战略也一直摇摆不定,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在第一集团竞争中已经掉队,今年再想重新发力并不容易;新闻客户端目前成为搜狐的拳头产品,但其商业模式的延展空间市场尚未得到认可。事实上,搜狐依然维持着近几年的产品矩阵,没有突破其他边界,而除了搜狗外的其他业务虽然也在增长,但在各自领域的市场地位不升反降。更重要的是,搜狐还遭遇人才流失,做为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张朝阳身边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高管。究其背后深层原因,是搜狐自身的基因注定,还是发展战略失误?抑或是张朝阳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合搜狐?而留给搜狐最后的机会又在哪里?门户业务错失“今日头条”“搜狐是一家多元化互联网公司,新闻客户端、畅游、搜狗、搜狐视频都能排进行业前三,我们在新闻和视频领域的目标是冲刺第一。”一位不愿具名的前搜狐高管告诉《深网》,在回归搜狐后组织的最重要一次管理大会上,张朝阳如此表示。据《深网》了解,搜狐在2014年左右开启了一系列新的调整,这包括:加速搜狗、焦点房地产的分拆上市计划;而在搜狐新闻、搜狐视频等领域,张朝阳加大自己的直接管理力度。新闻客户端无疑是搜狐当时最成功的产品,无论从品牌、布局还是市场占有率,都保持着市场领先的不错势头。一名前搜狐高层向《深网》表示,张朝阳对于行业大趋势一直有非常敏锐的判断,从门户到社交、视频,以及移动媒体变革,都能提早进行布局。当然,张朝阳对媒体和娱乐有着很深情结,这也是搜狐很早就在新闻客户端和视频业务开始发力的重要原因。在张朝阳因个人原因退居二线的时间,搜狐新闻客户端由方刚和岳建雄负责。“当时新闻客户端整个技术产品体系和运营都是相对独立的,希望可以分拆出去以移动新媒体概念独立上市。”知情人士向《深网》透露。显然,这个计划最后被张朝阳否掉了,大致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与张朝阳对搜狐媒体业务的顶层设计不符合。张朝阳希望打造中国最大的资讯平台,而这需要整合所有搜狐媒体资源。据《深网》了解,当时大概搜狐门户有4000万日活用户,手机搜狐网3000万日活,新闻客户端1000多万日活。“我与众多产品技术人员致力于打造各端媒体容器,陈朝华带领的团队将负责容器里的水及水的品质。”从陈朝华出任搜狐总编辑时张朝阳的表态也能看出端倪。其次,从张朝阳个人角度来说,如果新闻客户端分拆独立,会大大减少自己再造搜狐的参与感,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从那场抑郁症中走出来的张朝阳,或许抹去了从前的孤傲、锋芒和胜负心,更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和行为本身意义,因此,回归后的张朝阳,要的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身处聚光灯下的那种参与感。很难下结论张朝阳对搜狐媒体业务的定位是对是错,但客观上延缓了新闻客户端的前进步伐。“查尔斯回归后,搜狐网原有的运营团队和产品,开始融和到新闻客户端,带来了很多管理和运营上的混乱。”一位亲历改变的搜狐新闻客户端相关负责人士告诉《深网》。比如,在当时搜狐重推的自媒体业务,最早新闻客户端的自媒体平台是完全独立的,随后便出现了几套不同的平台。此外,“在管理上,很多权责不清的问题随之而来,在产品上出现很多人同时负责一个小板块的情况,结果是无人管也无人能管。”上述人士称。张朝阳的亲力亲为,也让此前负责新闻客户端的方刚和岳建雄身份很尴尬,当然,放弃独立运营,在股权和资本上便做不了任何规划和设计,这可能也是方刚和岳建雄最终离开搜狐的重要原因。另据《深网》了解,2012年,经人介绍,张朝阳、王昕(时任搜狐COO)还曾接触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但最后双方并未达成投资协议。在张朝阳看来,已经拥有新闻客户端产品的搜狐,没必要再投资外部创业公司。在对移动媒体发展方向上,张朝阳有着很敏锐的判断,搜狐新闻也是最早发力自媒体和智能推荐的客户端产品,但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今日头条相较已经占据较大优势。“如果当时早点分拆出去,我们和今日头条可以一战,用户规模、内容储备、战略品牌都有机会。”向《深网》谈及近三年形势变化时,一位前搜狐中层管理人士言语中不无惋惜。“经历一番折腾,团队几乎重建了,尤其是技术和产品运营,这特别耽误时间和机会。”时至今日,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结果负责的只剩张朝阳,其他具体业务负责人更多是执行,而且内部几乎没有不同声音。“张朝阳的优势在于对趋势的准确判断,但具体产品细节和体验并不是他擅长的地方,过多的干预也没带来好的效果,而在整个搜狐内部,懂产品懂体验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上述前搜狐内部人士向《深网》表达了担忧。过去数年里,搜狐错失了微博、移动社交等重大机会,在视频、搜索等领域也没有取得领先,有人说,这与张朝阳习惯“后仰”式管理的风格不无关系——偏处后方而非一线冲杀使其很难创造全力押注、一击致胜的机会;而张朝阳2013年正式回归搜狐以来,便开始回收权力、统一协调搜狐集团核心业务资源,更多参与到业务的具体运营之中。新闻客户端目前依然是搜狐最重要的入口级产品,张朝阳的思路是,通过包括新闻在内的全内容的生产、搜索和个性化智能推荐,来与用户建立互动和稳定的关联,在占据用户更多的移动端使用时间、成为用户获取资讯重要平台后进而涉足移动应用的分发,客观上实现在移动端的流量入口效应。“搜狐新闻5.4版本就像一座精心装修的房子,经过不断的磨合、完善,搜狐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一个超级‘信息、资讯阅读器’。”张朝阳在春节后的第三场媒体专访中表示。此前搜狐新闻刚刚推出股市智能播报系统,并邀请王凯、赵丽颖、大鹏、于莎莎四人代言。从定位来看,搜狐新闻融入两种基因,一种是传统编辑记者团队的内容生产和推荐,一种是基于泛新闻自媒体生态的个性化智能推荐。但这两种基因能否真的融合,尤其是能否真的做好个性化体验,不仅是搜狐新闻,也是其他门户客户端产品所面临的共同困扰。搜狐视频为何掉队?新闻客户端被张朝阳视为目前搜狐集团最有活力和创新的产品,但在其刚刚复出时,对视频业务的发展寄予了更多希望,最看重、参与最多的产品无疑也是搜狐视频。“视频将会是中国影像传播的主要平台,而视频也将是搜狐未来的核心战略,要借助集团的力量努力发展搜狐视频。” 张朝阳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搜狐视频要在内容(包括购买内容和自制内容)、战略投资和组合、社交化视频内容等三个方面重点布局,保证搜狐视频的竞争力。2014年前后,《中国好声音》的独家运营、《纸牌屋》等美剧的口碑、《屌丝男士》自制剧的成功等等,一度让搜狐视频声势达到顶峰。在搜狐媒体大厦18层办公室和露天酒吧,张朝阳也时常组织明星聚会,为《中国好声音》、世界杯等内容的宣传站台。风云突变,手握重金的BAT在视频业务开始大量投资,相比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搜狐视频在资金和战略储备上明显不足,逐渐被拉开差距。和新闻客户端一样,搜狐视频最早也有分拆的计划,但最终搁浅。和PPTV的并购谈判失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双方并购交易当时接近完成,据《深网》了解,张朝阳却无法接受PPTV创始人姚欣提出的出任新公司CEO的要求。此后,搜狐和360也一度走的很近。知情人士向《深网》透露,前搜狐联席总裁王昕,曾希望推动和360的全面合作,包括搜索业务的整合,视频相关业务的整合。当时,搜狐视频在PC端超过30%的流量来自360合作。当然,上述交易同样面临一个难题,张朝阳和搜狐很难掌握搜索和视频相关业务的主导权,搜狐集团的概念也必然需要重新定义。最终,搜狗引入腾讯战略投资和资源,搜狐视频背靠搜狐集团支持,无疑可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但是依然身在上市公司内部体制下的束缚,也使得搜狐视频无法引入外部投资、无法跟进版权大战、以及在新业务上灵活创新。这样的束缚和相关高管出走也形成必然联系,王昕、前搜狐视频总裁刘春、负责移动业务的搜狐高级副总裁方刚等人相继离职。一名搜狐视频内部人士向《深网》表示,这是当时配合很好的销售+内容+技术高管组合,上述高管陆续出走后,短期内难以回归正常运营。曾促成《中国好声音》合作的搜狐视频总编辑尚娜离职的原因在于,其想在搜狐视频成立单独的影业公司,但没有征得张朝阳同意。尚娜离职后出任拉近网娱副总裁及拉近影业CEO,而拉近影业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搜狐视频。此外,有知情人士告诉《深网》,尚娜离职还涉及一些个人问题,但搜狐官方并不愿公开。“张朝阳善良正直,憎恶造假和不公正,有独特人格魅力,对待下属十分宽容,也有不错的格局感,但在具体业务和产品理念上,完全相信自己,没有给中高层施展空间。王昕走后,搜狐内部几乎再没人能给张朝阳提意见了。”不愿具名的一位前搜狐高层向《深网》如此评价搜狐掌舵人。有投资界人士则分析认为,搜狐管理层缺乏更好的股权激励和施展空间,只有业务分拆、包产到户,让高管持股MBO,才能激发内部力量带来巨大的盈利。种种原因,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震荡中的搜狐视频在行业激烈竞争中陷入被动。从业务层面来看,美剧发展势头遭遇政策打击,自制是搜狐视频近两年的重点投入领域,PGC则被张朝阳视作搜狐视频另一个突围方向,并出手从人人公司收购了56网。张朝阳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UGC对于视频网站的重要性,他表示,未来上亿的UGC用户中,会形成几万、十几万内容质量更高的PGC(专业产出内容)生产者,这相当于视频的“大V”,可以真正推动视频领域走向大批量生产具有互联网特征视频内容、而非单纯播放电视台类版权内容的时代但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大剧和热门综艺节目、影视游戏动漫产业链的整合依然是现在视频网站竞争的核心要素,休养生息控制亏损的搜狐视频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从搜狐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来看,总营收为4.66亿美元,同比下降2%。在搜狐的三大主要业务中,媒体与视频广告收入环比小幅下滑、搜索广告环比小幅增长。搜狐2016年第一季财报预测显示,网络视频营收同比和环比均将下滑约20%,这主要与经济环境和保守的头部内容采购有关。张朝阳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今年春节后的媒体采访中,在今年3月的沟通会上,张朝阳明确表示,2016年要重回进攻姿态。而具体来说,在视频业务上,会恢复头部内容上的发力,包括热门电视剧的购买,加大自制剧投资、电影投资,此外策略还包括继续发展PGC内容,完善广告系统的大数据支持。不过,团队建设、资金来源、如何应对亏损等难题,依然有待张朝阳拿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畅游已不是“现金牛”畅游在2014年的下滑是导致搜狐视频节衣缩食的主要原因。做为搜狐的“现金牛”,畅游一直承担着为整个搜狐输血的重任,张朝阳寄予厚望的大娱乐生态,需要畅游源源不断的提供稳定的资金。张朝阳此前对畅游的精力分配并不多,这与其个人兴趣不无关系。畅游一度仅次于腾讯和网易游戏业务,随着王滔管理的失控,畅游内部人员臃肿、创新滞后、成本高企等问题暴露,最终矛盾积累爆发,导致业务下滑。畅游前身是火狐工作室,成功研发《天龙八部》游戏,但在上市走向巅峰后,遭遇核心研发团队出走,带来不小打击。而王滔本人则在2013年迷上合一教,并在畅游公司内部大力推广,向全体员工开放为期一个月印度灵修课程,掀起一股轰轰烈烈的全民信教运动。在很多畅游员工看来,王滔所提倡的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固然是好的,也为员工带来了一些实际的福利,但是这给公司业务并没有太多积极作用,错过了手游发展浪潮,还导致部分中高层的溜须拍马文化盛行以及底层员工的无奈自嘲,在此背后,是畅游新业务此后几年的几无寸进。面对困境,王滔后来试图在畅游运作“卓越运作体系”,建立流水工作线,但反而造成人员臃肿,最终遭到畅游总裁陈德文和搜狐董事会反对。不过,2014年底王滔解职后,继任者陈德文交出的答卷依然艰难。2015年第四季度,搜狐在线游戏收入为1.27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下降31%,较上一季度下降17%。搜狐还预测,2016年第一季度,在线游戏继续下滑:收入在9500万美元至1.05亿美元之间,较2015年同期下降43%至49%。虽然净利润经历了2014年的断崖式下滑之后,2015年重回正轨,但在中国整体游戏市场2015年同比增长22.9%的情况下,搜狐畅游的业绩继2014年同比增长仅为2%之后,再一次出现停滞。畅游已有的游戏进一步进入成熟期。2015年第四季,天龙八部和天龙八部3D的营收环比均下降20%,而且这种趋势在2016年第一季将延续。而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指出,2016年第一季不会有重要的移动新游戏推出。张朝阳解释称,“PC端游戏逐渐迁移到手机上,确实处在不断下滑态势,不过《天龙八部3D》不是真正的天龙八部,我们期待的‘天龙八部手游’还在开发中。”做为搜狐最重要的现金来源,畅游能否恢复元气,对于张朝阳再造搜狐的意义不言而喻。除了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私有化的可能性,也为搜狐未来保留更多希望。长期以来,搜狐在美国资本市场股价不振,这使得搜狐必须兼顾公司亏损规模,也很难用股票为筹码来做大型的投资并购。去年12月,张朝阳向公司董事会提交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收购要约,拟和第三方私募公司联合向搜狐最多投资6亿美元现金,收购普通股和可转债。消息公开之后,有关“张朝阳要对搜狐实施私有化”的猜想甚嚣尘上。在业内看来,增持公司股份之后意味着公众手中股权越少,有利于搜狐可能存在的私有化计划。一旦张朝阳最终选择了私有化,对资产业务进行重组优化,搜狐势必能获得更多外部资本支持,摆脱上市公司身份束缚,尤其是在视频等烧钱业务上,会极大增添自身竞争筹码。
00:00 / 01:58
01分58秒 7.1M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秒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可 跳过此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
视频:张朝阳否认搜狐视频与门户整合传言,时长1分58秒推广微信搜索关注“好多娱”公众号,聚焦新文娱领域,聊八卦、看趋势。你的娱乐圈,我的科技圈。 点击展开全文
馆藏&39512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板连续两年亏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