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企业垄断产生的原因有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教 学 指 导
课 堂 教 学
练 习 测 试
 当前位置://练习测试/问答题
1.什么叫古诺模型的均衡解?为什么这一模型的解是一个纳什均衡?(人大2002研) 
2.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人大2000研) 
3.完全垄断与寡头垄断的区别。(北大1998研) 
4.在博弈论中,优超战略均衡(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总是纳什么均衡(Nash equilibrium)吗?纳什么均衡一定是优超战略均衡吗?(北大1996研) 
5.用图形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北大1998研)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如果一个行业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那么就应该由政府经营。”
(2)“在竞争型的市场中,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技术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性,那么如果最大利润存在,它一定为零。”(北大1999研) 
7.在一个市场中有两组消费者,他们对某一商品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y1)和p2(y2),这里y1和y2分别为两组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P1和P2为对应的价格。这两组消费者的价格弹性分别为ε1(y1)和ε2(y2), ε1(y1)&ε2(y2)。如果这个市场被一个厂商垄断,而且它可以实行第三级差别定价,它将对哪一组消费者定较高的价格?为什么?(北大1999研) 
8.为什么只有垄断厂商才能实行差别价格?垄断者在分割的市场上出售产品的价格和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有什么关系?(复旦大学1996研) 
9.垄断价格的形成怎样使价值规律进一步改变了它的表现形式?(复旦大学1997研) 
10.为什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复旦1999研;北方交大2000研) 
11.“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可以任意提价,故企业应尽快扩大自己的规模成为垄断者”,此命题对否?(复旦大学1998研)(类似答案的题目有: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复旦大学2001研)) 
12.试述卡特尔的组织性质及其主要任务。(复旦大学1998研) 
13.垄断厂商实施三级价格歧视时的价格和产量是如何确定的?(武大2001研) 
14.试比较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均衡机制。为什么各国政府都对垄断行为采取一定的限制? 
15.假设某垄断厂商的生产目的是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请问:在他决定销售量时,是否应该考虑需求价格弹性?结合厂商的销售收入曲线说明原因。(北京理工大学2003研) 
16.简述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三种类型。(人行1998研) 
17.作图并扼要说明完全垄断市场利润为最大的厂商短期利润。(上海财大1998研) 
18.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有哪些?(中南财大2000研) 
19.试述产品差别对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意义。(中南财大2002研) 
20.请用博弈论思想简述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贸大学2002研) 
21.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北师大2001研) 
22.作图分析比较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北师大2001研) 
23.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24.“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垄断者的生产规模一定是会使短期平均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小。”这话对吗? 
25.简述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图加以说明)。(北方交大2003研) 
26.对比其他市场结构,说明不能建立一般的寡头模型的原因。(天津财经学院2000研) 
27.试从资源配置、价格、产量和福利等方面比较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要求:画图分析。)(天津财经学院2000研) 
28.比较分析完全垄断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杭州大学1998研)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Copyright by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垄断性企业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垄断性企业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垄断对于的作用是消极的,这主要源于行业中由于在垄断条件下,厂商能够从自身收益最大化(MR=MC)出发,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P&MC)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使降低,从而偏离了状态,使市场效率降低。在上世纪出现的(The Theory of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中,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分析,而垄断理论的研究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的先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1890年问世的《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除劳动、、之外的第四要素——组织,其中就触及了产业组织中的垄断问题。
垄断性企业简要介绍
20世纪30年代初的西方更加迫切地促使理论的诞生,经济学家和教授几乎同时推出了研究垄断问题的专著,修正了中自由市场的条件,对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的基础。到1959年出版《产业组织》为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即S—C—P范式(一一),也是一个静态(基础)一动态(行为)一静态(结果)的过程。在下,市场的垄断程度是决定的基础,从而影响着的走向和的高低。 理论上说,应具备三大要素:(1)是市场中某种产品唯一的供应者,并且没有任何;(2)由于其面对的也即是该产品的,垄断企业具有对该产品价格的完全控制权;(3)该行业具有很高的进出壁垒,以致于任何一个企业(行业内和行业外)都无法进入或退出。
垄断性企业衡量标准
在现实资本主义市场上,完全竞争市场和几乎都是不存在的,更为普遍存在于各行业的是与
垄断性企业
竞争市场。因此在SCP框架下,对垄断程度的衡量就成为对该进行分析的基础。在的发展中,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指标对垄断程度进行衡量,其中包括两大部分:衡量单个企业的指标和衡量程度的指标。
一、单个企业垄断程度指标
1.(Lemer Index)的计算公式为:IL=(P—MC)/P其中P为价格,MC为边际成本。实际上反映了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I 越大,说明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高于)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大。
2.(Bain Index)的计算公式为:IB=(P—AC)/P
与类似,只是将其中的边际成本MC改成了AC,作为衡量单个企业垄断程度的指标。还反映了的,比更容易得出,也更能反映垄断所产生的绩效。
二、程度指标
衡量程度的主要有(Concentration Ratio,CRn)、和、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Cross Elasticity)等。这些指数均以内最大的若干家厂商为计算对象,指数越大,程度越大(交叉弹性除外)。以市场中最大的4家或8家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垄断程度,但是由于它在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其他因素考虑上的不足,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性。赫芬达尔指数等于各个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其采样范围涵盖了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因此具有更大的广泛性,能够更好地反映。与其他指数不同,交叉弹性指数反映的是两种相关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替代性越大,则竞争性越强。供给=(X厂商提供的X产品数量变动%)/(Y产品的价格变动%) 。
垄断性企业实质原因
垄断性企业
包括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是指按照专门法律设立或者从事经营,在市场上具有独占地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或者。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五种: (1)大、回报周期长、较低,私人一般无力投资或者不愿投资的企业,其结果容易形成自然独占,如电力行业;
(2)掌握稀有或社会资源的企业,如矿业、;
(3)经营策略正确,经良性发展逐步扩张而形成的大企业;
(4)依法享有和而专有生产的企业;
(5)基于某些商品的特殊性,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公共利益,由国家的企业,如邮政、食盐、烟草、化学危险品专卖业。
由于上述原因,使在特定市场上缺乏,垄断企业的产品(含服务,下同)处于稀缺状态,特定用户由于缺乏选择而对企业产生依赖,企业对用户居于支配地位。可见,具有优势地位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户对产品有需求。没有需求,用户不会与产生交易关系;二是垄断企业的产品具有唯一性。没有唯一性,用户就可能不选择的产品。因此,优势地位的实质就是垄断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唯一性。如,2001年上半年,某省移动通信公司在组织模拟手机用户退出模拟移动通信网活动的过程中,强迫模拟手机用户转入该公司的数字移动通信网,否则不予补偿,就是凭借该公司唯一提供模拟移动通信服务的优势,达到排挤其他经营者,控制的目的。
垄断性企业相对地位
垄断性企业
的优势地位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消灭,所以又具有相对性。一般说来,的优势地位的消灭分为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绝对消灭是指完全丧失其优势地位。其他经营者参与同类产品的竞争,推出与垄断产品相同的产品,用户有了选择,垄断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 唯一性,从而使丧失了优势。如某烟花公司是专营专卖企业,由于周围农村土制烟花爆竹的侵入,使该公司丧失了优势地位。
相对消灭是指没有完全丧失其优势地位,但其优势地位受到削弱。其他经营者推出与的产品有替补性的产品,虽然没有使垄断产品丧失唯一性,但却削弱了垄断企业的优势地位,使垄断企业不能随意提高不合理条件,也即是说,垄断企业仍然能提出不合理条件,但是不合理条件的程度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不合理条件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一方面由用户的购买力决定,另一方面是由替补产品到达的费用决定。如果的不合理条件超过这个临界,用户就会退出市场或转向替补产品。如手机和传呼机是具有相互替补性的产品,如果手机通信服务商过高地提出不合理条件,手机用户就可能放弃手机转而使用传呼机。
垄断性企业与行政垄断的区别
垄断性企业
行政部门限制竞争,即,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或者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或者限制本地的行为。行政权力是国家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活动的权力,因而具有单方意志性、控制性和极强的支配力。行政机关一旦超越职权行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或者限制则就形成了。这种垄断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形成的,并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和动作的,有着非同寻常的背景和来头,能够使被指定的经营者在中可以排挤,形成。 行政部门限制竞争的危害,首先是形成障碍性垄断,排挤其他经营者的竞争,阻碍商品的自由流动。其次是被指定的经营者由于行政机关的指定而处于非法的“独占”状态,从而能够实施滥用优势地位时所实施的各种手段,如剥肖U性垄断、强迫交易或、歧视、绝拒交易。
限制竞争与行政部门限制竞争由于在实施的主体、限制竞争的后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二者容易区别。但是当行政部门指定的经营者是时,由于垄断企业具有双重身份,二者则容易混淆。如某镇食品站是依法定点屠宰单位,由于周边乡镇的生猪屠宰费用低廉,该镇猪肉经营户纷纷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致使该镇食品站经营状况下滑。为了改善状况,食品站牵头,联合公安、、检疫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强制该镇猪肉经营户从本镇食品站购进猪肉,对于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的经营户给予罚款。在这起案件中,食品站具有猪肉专营资格,又具有限制猪肉经营户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的行为,似乎应该构成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滥用优势地位。
但是,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周边乡镇的,该食品站根本就没有独占优势,因而也就无法滥用优势地位。在本案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联合检查组中的行政部门,没有行政部门的参与,食品站无法阻止猪肉经营户从周边乡镇购进猪肉。
由此可见,限制竞争与行政部门限制竞争区别的关键在于二者的支配力不同。的支配力来源于用户对垄断产品的特有需求,没有用户需求,垄断企业毫无支配力可言。因而,的支配力是间接的、被动的。行政部门的支配力是国家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主动性、单方意志性。行政部门在滥用权力时可以勿需考虑行政相对方的需求,甚至在行政相对方没有需求的情况下,仍可强迫行政相对方购买,比如公安、交通等部门强迫驾驶员订阅杂志。可见,与的支配力相比,行政部门的支配力要强的多。在行政部门指定经营者是的情况下,行政相对方(用户)往往是基于行政部门的支配力才选择垄断企业的产品,而不一定是基于对垄断企业产品的需求,所以这种情况应定性为行政部门限制竞争。
垄断性企业注意问题
垄断性企业
拥有优势地位是合法的,垄断企业的形成原因也说明优势地位的合法性。但是,滥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却是违法的。利用其产品唯一满足用户需求的特点,提出不合理条件,就是滥用优势地位。 垄断企业滥用优势地位通常有5种表现:
(1)障碍性垄断。利用自身的支配地位,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竞争。
(2)剥削性垄断。利用自身的支配优势销售质次价高的商品或者滥收费用,如自来水公司制定最低用水量标准,对于达不到最低用水量标准的用户按最低用水量标准收费。
(3)强迫交易或搭售性垄断。在用户购买商品时,强迫用户其的与交易质和习惯无关的商品。
(4)。对购买等级和质量相同商品的用户给予不同的待遇,要求支付不同的价款,从而使用户处于不平等的交易地位,直接影响到用户间的。
(5)拒绝交易性垄断。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拒绝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在条件下,企业有权利决定是否交易,但是的权利不适用于。一方面,因为的产品与用户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除此产品外用户没有其他的产品可供选择。垄断企业滥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的后果是严重的。侵害了用户和其他经营者的权益,人为地阻断了企业与市场的联系,使价格与长期背离,价格无法反映,从而使市场无法发挥资源基础配置作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垄断企业形成的根本原因??
大秦天烟青连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为您推荐:
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首先是其经营的项目的性质,比如电信行业、能源行业、通讯行业、交通运输等很多企业,由于其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需要将这些产业控制在手中。其次是国家会对这些行业进行大幅度的资金支持,实力和关系人脉比较强大,垄断自然就形成了。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垄断形成的原因,一个是政府管制,一个是行业壁垒,准入条件比较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17:12&&自考365 【
  问题: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自考365网校解析答案:①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其原因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资本主义信用的制度和股份公司广泛发展,能把分散的资本在较短时间集中为大资本。&联合制&的出现又有力地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
  ②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引起垄断。
  ③因为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即集中使少数大企业易达成协议、避免竞争造成两几俱伤、集中使新企业难以产生。
  编辑推荐:
  必须要晒一下,《新闻事业管理》83分,《外国新闻事业史》65分,《》76分,《》88分。
  刚才查了成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过了,82分,我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自己有点基础,加上张利的课讲得很好。谢谢。《》也过了,73分,很满意了。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垄断产生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