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的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时间: 15:29:00作者:李新家新闻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作为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全会精神,切实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了解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利弊条件,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在我国的经济统计领域,还是个比较新鲜的词。资料显示,“十五”计划建议中第一次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2003年开始实施文化产业的调研,2004年才明确文化产业的分类,文化创意产业这几年才开始列入统计需要研究把握的范围。现在,文化产业包括哪些内容,统计指标里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后来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这个重点应该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了4倍以上,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同时,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据统计,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资金量达到百亿元。&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特殊作用,面对经济增速下滑,文化产业逆势上扬,令人振奋。&
  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具有不同属性,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强调其经济属性的一面。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经济属性并不是一切以利润最大化来衡量,而必须有个前提,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还要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是总结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文化产业领域同样也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从当前情况看,我们在文化发展方式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文化结构上,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进出口结构都还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非公资本比重低,适合大众消费的优质文化产品还不够多;在产业集中度上,散、小、滥的问题依然存在,规模实力、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在资源配置上,既有“投资饥渴”的问题,也存在盲目投资的问题,一些地方文化项目雷同、同质化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应当把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多一些顶层设计,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提高文化发展的效益。&
[责任编辑:李铁柱]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为什么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日13:18&&&来源:
E-mail推荐:
  钟晓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强化与推进,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此前,中央已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截至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13479亿元,占GDP比重达2.85%,不过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等发达国家。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点。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开发价值高、投资机会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并且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举措。当今,市场和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经营性文化单位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让文化产品真正成为市场上的商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况且,现代科技深刻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随之也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功能和形态,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发优势。而文化产业在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文化和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和优势。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途径。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发展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要求。文化产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文化为核心内涵的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为了抵御文化霸权的渗透和侵袭,无不从战略层面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对外塑造和传播本国的文化形象和价值观。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手段,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贸易为主要方式,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字体:[][][]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加快推动以创造、生产、营销各种形态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有利于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消费的愿望和能力逐渐增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趋扩大。特别是随着“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战略的实施,预计人们文化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它主要解决的是基本文化需求,提供的是均等化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人们多层次、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要靠文化产业来满足。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有利于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优势。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协调”。文化产业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又有精神层面的内容;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事关文化和社会建设;既可以增加GDP和就业岗位,又可以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并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二是“绿色”。与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大部分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消耗低、污染小,具有鲜明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征。三是“高效”。文化产业既可以是典型的创意经济,通过较小投入实现高附加值;又可以是资本和技术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还可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可以说,在能源、资源、环境等要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约束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具有很强包容性的文化产业将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涉及面广,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强。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领域其他门类的互动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为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比如,设计业的兴起可以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创意支持,版权业的发展可以为中国产品走向高端、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保障。同时,文化产业自身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比如,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很大,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排在金融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日本仅娱乐业收入一项就超过了汽车业与钢铁业收入的总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产业也是高科技产业。这不仅意味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高科技在文化产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也极大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可以说,在未来5—10年内,我国的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本土文化企业和文化自主品牌,不断推出具有中华文化内涵、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文化产品,可以在国内外文化市场扩大和巩固我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而提升中华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传播力、影响力,带动整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从实践来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单靠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事业机构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多地依靠文化企业来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使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国际交流语言的企业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体,不断把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
  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从中央文献中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到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到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0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不断探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有效思路。
  科学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08年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09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增速达到17%,大大超过了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北京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二是文化市场空前繁荣。2010年,我国国产电影产量达到了526部,电视剧14000多集,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电影票房超过100亿元,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大大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三是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2010年,整个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图书版权输出引进比从2005年的1∶7.2缩小至2010年的1∶3。四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资源开发持续升温,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2010年,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76亿元,中央和各地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52亿元。到目前为止,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资金量达到百亿元。26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市,去年又有8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104亿元。
  准确理解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的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多元、附加值较高。因此,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停留在打造文化产业园或者文化产业基地上,而应着力激活丰富的文化资源,激发各个群体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大气力提高文化原始创新能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和资本支撑能力,提升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的市场潜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总量上供需缺口较大。据相关专家推算,我国目前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量约4万亿元,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规模约1万亿元,供需缺口高达3万亿元。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需要大幅度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全面把握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基本条件。一般认为,一个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至少应具备六个条件,即经济规模大,产业净产出占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比重较高;市场扩张能力强,具有较高的需求弹性;技术密度大,能够较快地吸收高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就业空间大;产业关联度高,能够通过产业间的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节约能源和资源,经济效益相对显著。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这些基本条件,并借鉴其他支柱性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同时,国际上一般认为,只有当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据推算,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必须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才能达到5%。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与3万亿元的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应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坚决避免文化产业发展的“唯GDP倾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不是一味强调提高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否则很容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益失衡;混淆文化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误导人们只重视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忽视其社会效益;等等。在实践中,应把发展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责任编辑:梁艳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